窦性心动过速能吃芪苈强心胶囊价格吗

新循证 新指南——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召开 中医药再引关注
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七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1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七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西安举行。在主会场的主题报告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在《抗动脉粥样硬化2016》的报告中介绍了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医学研究,并称此研究数据虽然还没有公布,但结果是鼓舞人心的。
新循证,新指南——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
大会期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新循证,新指南——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更是精彩纷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致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候任主任委员、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马爱群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新春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主任陶凌教授等国内心血管领域专家出席论坛,并就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病变防治的科研、临床最新成果展开交流,4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医生参加本次会议,中医药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络病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吴以岭院士创造性地提出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初始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断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用中药消融斑块、稳定斑块,改善冠脉痉挛以及整合调节复杂性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开始,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的有效新途径,诞生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显示出了络病理论创新的巨大临床价值。
学术单元一
ACS血小板抵抗研究现状及通心络干预循证医学研究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发现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可高达31%。研究发现,通心络能减少ACS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效改善氯吡格雷低抗,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期待更大规模、更长期的临床验证。
房颤抗栓治疗不足是国内外均存在的问题,近10年抗栓治疗观普遍受重视,但规范抗栓治疗与需要抗栓治疗间差距甚远。在控制心室率方面,中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指出: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对于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新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涵盖了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方法。
室性早搏(PVC)需药物治疗者以β-阻滞剂为主,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不宜应用III类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对于症状性PVC患者安全有效,由于其有提高缓慢心率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窦缓伴有室早的患者;对于症状性室早虽未合并心动过缓,但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出现了窦缓或有心动过缓倾向者,可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心动过缓导致的不良反应。
学术单元二
如何评价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心脏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心衰不仅仅是单个器官和系统的衰竭,而是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系统和整个复杂网络系统的功能紊乱。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可以在心衰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由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吴宗贵教授、韩雅玲教授和我共同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药芪苈强心可明显降低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症状,提高射血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在当今再灌注治疗时代,心肌无再流及再灌注损伤是国际难题。通过开展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通心络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面积,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PKA通路,增加eNOS磷酸化和活性,提高内皮间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随后开展的另一项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通心络能够促进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肌无复流和梗死面积,提高左室收缩功能,改善心功能。
本次会议为大家分享了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新指南及通络药物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最新循证研究结果,也使得中医药再次引起医生广泛关注。该会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生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水平,而且加强了医生对中医药及络病理论的认识,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从基础到临床、从概念到技术、从指南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
编辑:新语
&未来网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下属中央级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发邮箱
来源:新华网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22: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2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50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我于三年前查出患房颤,能用芪苈强心胶囊吗?
我于三年前查出患房颤,能用芪苈强心胶囊吗...
我于三年前查出患房颤,能用芪苈强心胶囊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248319
病情分析: 你好!房颤非常容易影响心脏功能,有的房颤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心律,不能恢复的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心率把影响降低。
建议咨询一下具体了解和为您治疗的医生,根据您的情况是不是能够复律,一般房颤时间长了或反复发作或年龄超过70岁不容易复律,可以用药物胺碘酮或倍他乐克控制心率,这样对心脏功能影响可以减小。如果年龄轻,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治疗。
问高血压房颤房颤以后注意啥?
专长:小儿腹泻、新生儿疾病
&&已帮助用户:221654
病情分析:你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意见建议:你好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问房颤危害房颤吃什么好?
专长:心胸外科,骨科
&&已帮助用户:227816
病情分析:你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意见建议:你好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问房颤危害房颤怎么自检?
专长:股骨头、脑外伤后遗症、肌肉萎缩
&&已帮助用户:220665
病情分析:你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意见建议:你好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问慢性房颤房颤用什么药可用做好
专长:生殖孕育、人流、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220664
病情分析:你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意见建议:你好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问我是患者查出患: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保守治疗或动手术...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已帮助用户:13686
问题分析:你的情况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意见建议:我的建议是你最好做个心脏电生理检查再做个心脏的超声防止有血栓药物治疗必须要抗凝最好的办法就是射频消融术。
问我母亲三年前查出得了冠心病,经住院治疗得以好转,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肺炎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59097
病情分析:你好:房颤,药物治疗具体结合临床医生,如普罗帕酮,氟卡胺等,如效果不好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治疗。意见建议: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百度联盟推广
心房颤动相关标签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您现在的位置是: &
锁骨位于胸的顶部前方,是肩胛骨和躯干之间的惟一连接支架,位置表浅,平均长度15cm,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容易受到直接外力导致骨折[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外力的因素导致锁骨骨折发生率居高不下,并且严重程度多以粉碎性、移位严重的锁骨骨折逐渐增多[2],其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现叙述如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约30% 1型糖尿病与20% 2型糖尿病发展为DN,其中死于糖尿病肾衰者占53%.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本病的发生及发展,近年应用中药黄芪治疗本病受到广泛关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气虚血瘀而致,故治疗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法.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效;含有皂苷、多糖类、黄铜类、多种氨基酸、生物碱、有机酸、微量元素硒等有效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降糖、调脂、减少尿蛋白的作用.黄芪多糖(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促进和调节活性,同时具有调节血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我国中西医肾脏病工作者对中药黄芪治疗DN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出血少、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然而CO2气腹的实施,患者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均较大,术中麻醉应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减轻应激反应[2],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式也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项目,以找到对患者的影响最小的麻醉方式,尤其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小的的麻醉方式[3].如何提高麻醉安全性,达到麻醉平稳、苏醒快捷,增加手术的周转,是麻醉医生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就腹腔镜妇科手术的麻醉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作一综述.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生儿手圈多与成人手圈相似,其材质为塑料,因质地较硬,透气性差,新生儿在沐浴后系手圈部位的皮肤有不同程度地发白,易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手圈手尾衔接处起固定作用的硬扣也容易伤害到新生儿,且固定、解开手圈时不方便.为了改善上述不足,设计了一款简易手圈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和病理所引起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0~3.5g/日)、低白蛋白血症(<30g/日),患者全身高度水肿,少尿或无尿,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其严重并发症有急性肾损伤(AKI)和感染.AKI会加重患者病情,延迟患者愈后,是肾病综合征四大并发症之一.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病率低,但增加治疗难度和病死率.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在发病机制、临床病理、早期诊断、防治原则均与其他急性肾损伤存在不同之一.
目的:了解鼠、旱獭、鸽子、鸡、鱼、蟾蜍血清中抗-HEV抗体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鼠、旱獭、鸽子、鸡、鱼、蟾蜍血清中抗-HEV抗体.结果:总鼠和旱獭分别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24%(108/335)和4.00%(8/200);鱼和蟾蜍分别为15.73%(14/89)和21.83%(31/142);鸡和鸽子血清中未检测到抗-HEV抗体.结论:鼠、旱獭、鱼和蟾蜍中存在HEV感染,鼠抗-HEV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蟾蜍和鱼鸡和鸽子中未检测到抗-HEV抗体.
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丙硫氧嘧啶(PTU)及甲巯咪唑(MMI).对ATD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做一介绍.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近几年来,随着西药市场用药不良反应的逐年增加,国内外对中药用于治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在应用中药中普遍认为中药低毒、安全,对其用法用量不够重视,滥用中药引起过敏、中毒及死亡的事件逐年增加.为了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对1987年以来统计73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类:其中过敏反应38例,中毒反应及中毒性休克32例,其他不良反应3例.现将统计的不良反应按主要类型分类,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规范抗菌药物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门诊、急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处方165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93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格的处方226张.主要表现在处方各项内容不完整、书写不合理、不合理用药三类.结论: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规范处方书写,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因素、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风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上报的5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以中药制剂和抗菌药物较多,给药途径以静滴为主,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有效控制用药风险,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其发生率极低仅为1%~2%,但是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胎膜早破可使胎盘早剥以及孕妇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同时胎膜早破往往可以造成胎儿早产,早产儿因器官发育状态较差,极易发生死亡.目前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羊水过多、宫颈内口松弛、胎位异常等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常见病因,但是尚缺乏有效手段预防和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因此,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胎膜早破的治疗.我院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多采用宫缩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效果有待研究,一方面,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另一方面,使用宫缩抑制剂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的概率.下面笔者就宫缩抑制剂的运用探讨如下.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和临床诊治.方法:收治临床确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5例患者心前区不适伴颈痛、咽痛,劳累后加重,20例患者腹部不适、呕吐,15例患者呼吸困难、间断性胸闷,13例患者脑供血不足、头痛、晕厥,5例患者乏力休克;经过综合治疗后,临床好转68例,死亡10例,其中2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3例患者死于心律失常,5例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具有多样性,临床医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应不断动态追踪心电图改变及结合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酶.
继发性高血压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尽管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不高,但绝对人数相当多,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所以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作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凡遇到:①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②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如肢体脉搏搏动不对称减弱或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期明显怕热、多汗、消瘦,血尿或明显蛋白尿等;③降压药联合治疗效果很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良好但近期内有明显升高;④急进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全面详尽的筛选检查以明确诊断.现将临床上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鉴别如下.
目的:探析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变化.方法:收治心肌桥患者30例,回顾分析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检出率1%,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级狭窄7例,2级狭窄9例,3级狭窄14例,8例患者伴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样变化.患者病历均有临床症状,18例有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试验阳性7例,可疑阳性5例,2例患者出现与相关心肌桥无关的下壁心肌梗死.8例患者随访0.5~5年,无1例发生与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衰.结论: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但预后良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射血功能下降,静脉床压力明显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升高,各种因素最后导致心源性胸腔积液形成[1].利用胸穿进行胸腔排液治疗各种性质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年收治51例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现对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对慢性心衰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左卡尼汀(L-CN),35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hs-CRP水平均有降低,治疗组CRP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减轻慢性心衰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有助于心功能改善.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在治疗肥胖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肥胖老年高血压患者35例,观察坎地沙坦治疗对血胰岛素、血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结果:经坎地沙坦治疗24周后,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联素水平升高;IL-6和hs-CRP水平下降(P<0.05).相关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联素和IL-6的变化与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无相关性.结论:坎地沙坦对肥胖老年高血压患者具备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83例高血压合并打鼾的患者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及动态血压检查,并分析患者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与血压升高程度及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结果:以AHI分组对各组间高血压程度进行比较,AHI与血压的高低呈正相关(P<0.001),SaO2与血压的高低呈负相关(P<0.001),夜间血压增高幅度明显高于白昼(P<0.01);且收缩压增高幅度高于舒张压(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HI值越大血压值越高.LSaO2比AHI更敏感.结论:OSAHS患者与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OSAHS作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AHI、夜间低氧血症程度均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38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变化及治疗前后脑利钠肽水平(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小时、24小时及脱机1小时,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机后1h,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PV对于慢性CHF的治疗安全有交.
硫酸镁在临床上适用范围广泛,通过不同的的给药途径呈现不同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应用于导泻、利胆、抗惊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缓解疼痛、降压、扩张宫颈及消炎去肿等,现将使用方法归纳如下.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常并发并加重贫血病因,从而重新认知CHF、CKI和贫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治心肾贫血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肾脏病组和心脏病组,通过分组对比GFR和心功能两组相关系数差异,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50例患者均有贫血,2组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级,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FR和心功能两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CKI和贫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恶性循环,在临床治疗中要全面治疗,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0例,初始左西孟旦负荷量12μg/kg,注射时间10分钟,随即以0.1μg/(kg·分)静脉点滴,1小时后增加到0.2μg/(kg·分)并持续24小时.对照组20例,多巴酚丁胺2μg/(kg·分)初始静脉点滴;1小时后增加到4μg/(kg·分)并持续24小时.以综合评价指标作为主要终点指标.结果:两组的年龄、心衰病因、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获益率85.0%(17/20)、60.0%(12/20),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和氨氯地平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还能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有很好的降低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随访期2个月,对两组用药前后的血糖、血压、肌酐、血清尿素氮、尿微量蛋白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5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糖、血压、肌酐、血清尿素氮、尿微量蛋白等都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肾功能.
目的: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窦性心律震荡进行分析,以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中与冠心病心衰中的不同,寻找能对心衰死亡风险进行预测的有效指标.方法: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心脏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其结果可以用震荡初始(TO)以及震荡斜率(TS)表达.选择5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38例冠心病心衰患者,对两组震荡初始以及震荡斜率进行定量测量对比.结果:94例患者中38例观察组震荡初始(TO)平均值0.26%;震荡斜率(TS)平均值1.84ms/RR;随访1年死亡10人,死亡率26.32%.56例对照组震荡初始(TO)平均值-1.25%;震荡斜率(TS)平均值5.02ms/RR;随访1年死亡6人,死亡率10.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比冠心病患者减弱,且患者TO与死亡率呈正相关,TS与死亡率呈负相关.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与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心房纤颤的患者TIA次数与无心房纤颤的患者TIA次数进行对比.结果:2年内发生3次以上TIA的患者是后者的4.29倍,研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房纤颤是影响TIA反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关系.方法:抽取住院及门诊老年人(>60岁)患者共156例,以心电图、心肌酶等结果确诊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和非冠心病组(56例,即对照组).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病例不纳入本项研究的入选中.结果:冠心病组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血尿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防治冠心病的重点内容,降低LDL或提升HDL/LDL比值以及防治胰岛素抵抗对防治老年人的冠心病有积极的意义.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5例,行局麻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5例患者术后硬膜下血肿基本消除,均痊愈出院.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治疗老年重症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tSAH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连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脑脊液置换.对两组清醒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良好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56例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康复训练.结果:采用语言强化训练,并实施了心理辅助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满意的康复效果.结论:失语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语言训练虽然是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但是可以患者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树立自信,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持续引流组(30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传统组(30例)应用传统的腰椎穿刺术.结果:持续引流组症状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预后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动脉瘤夹闭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3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皆有发热,头痛、呕吐(28/32),嗜睡、抽搐(17/32)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7/32);32例血清抗MP-IgM阳性,脑电图均有异常,脑CT异常12例,25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治疗后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MP是引起儿童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大多表现为肺炎支原体脑炎.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可协助诊断.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减少胆固醇,降低血脂,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阐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月对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抑郁患者比例2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和家庭支持是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越大、女性、性格为内向、缺乏家庭支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是抑郁的高发人群.结论:社区医生和患者家属应在关注患者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多见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出血部位和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年收治不典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分别以精神症状、癫痫、消化道出血、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分析如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葛根素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只给葛根素注射液,干预15天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治疗方法很多,有溶栓及抗血栓方法,抗血小板药物及脑保护剂等;当前国内外主张应用溶栓及脑保护剂,是减少脑梗死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使用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它可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生存能力,减少脑细胞损害.2010年3月~20111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50例,应用依达拉奉进行疗效观察,本文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缺铁性贫血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735例孕妇的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病率随着孕妇贫血程度加重,均呈上升的趋势(P<0.05);轻度贫血可增加新生儿窒息(OR=1.81)、低体重儿(OR=1.97)早产(OR=3.21)的发生率;中重度贫血显著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15)、产后出血(OR=3.96)、早产(OR=6.67)、低体重儿(OR=6.62)、新生儿窒息(OR=4.27)发生的危险性.结论:孕期缺铁性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对孕妇及新生儿健康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更昔洛韦,其化学名称为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用于预防可能发生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的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病.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对筛查出的28例糖耐量异常的孕妇实施干预,干预方式为综合方法,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血糖自我监测、妊娠期母儿监测、胰岛素的应用、产后检测及随访.结果:实施干预后孕妇建立健康行为(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监测体重、定期血糖监测、定期产检).结论:健康教育可使孕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提高了孕妇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型冠心痛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价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的心力衰竭型冠心痛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48例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与45例未进行心理干预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改善.结论: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心理问题常见而且严重,对其加以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利于疾病康复.
目的:了解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及技术指导.并通过对产妇和新生儿做全面评估及护理干预,使其达到减少并发症和预防疾病的目标.方法:对住院分娩的314例产妇中292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进行相关护理指导,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结果:第1次访视时新生儿和产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通过第2次、第3次的家庭访视进行指导,产妇及新生儿健康问题显著减少,母乳喂养率有明显提高.结论:产后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这项措施是促进母婴健康的有效途径.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7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 22例,CIN Ⅱ 24例,CIN Ⅲ 24例)、47例宫颈浸润癌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癌形成过程中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27kip1蛋白在CIN Ⅲ及宫颈浸润鳞癌中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1%、14.3%,显著低于宫颈正常鳞状上皮和CIN Ⅰ,CIN Ⅱ(分别为58.0%、65.9%、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27kip1与在宫颈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预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程的影响,重视精神心理因素,让每一位产妇都能经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促进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健康.方法:将30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两组,心理干预组1500例,于孕晚期和入院待产后持续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1500例,未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常规产前检查及分娩时产科处理.观察两组产程时间、产痛、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重度产痛比例分别为121(8.07)、387(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晚期予恰当的心理干预,防止初产妇出现紧张及焦虑情绪,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2例,均用微创手术治疗.结果:1次手术治愈121例,骨锥钻颅法1例1个月后血肿复发,改行单孔法治愈.结论:单孔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低,效果显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对分娩时机和母婴的影响情况.方法: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1例,心律失常9例,围生期心肌病8例,子痫前期性心脏病7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42例孕妇行早期治疗性终止妊娠2例,孕妇死亡1例,还有39例产妇进行终止妊娠,其中经阴道分娩14例(35.9%),经剖宫产25例(64.1%),剖宫产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升高.39例产妇均无死亡发生,但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心衰7例(17.9%);婴儿死亡1例(2.5%)(1/40,有1例是双胎,因此胎儿数40),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发生率17.5%,产妇心衰的发生率、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随产妇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结论:产妇心衰的发生率、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随产妇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增高.
目的:研究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普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普查显示,HPV病毒感染、年龄可能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宫颈病变患者大多为体检发现,HPV病毒感染与年龄是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加强人群的卫生宣传,做好妇女的普查工作,通过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预防其发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乳腺癌术后复发并转移患者36例,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紫杉醇注射液150mg/m2,第1天静脉缓慢滴注3小时,紫杉醇化疗前24小时口服地塞米松10mg,化疗前30分钟肌注苯海拉明40mg和地塞米松10mg,预防变态反应;在应用紫杉醇时,使用心电监护检测生命体征.顺铂注射液每天20mg/m2,第2~4天脉滴注,常规水化利尿,每21天1周期,常规治疗4个周期.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中CR 5例,PR 17例,SD 6例,PD 8例,总有效率61.1%,临床获益患者(CR+PR+SD)28例(77.8%).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转移患者临床床效果确切,毒性作用小.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术后,服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收治行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6例,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每日1次,每次12.5mg,连用6个月.孕三烯酮组47例,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药,每周2次,每次2.5mg,连用6个月.随访两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91%与74.4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分别为6.52%与8.5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用药,疗效与孕三烯酮相同,不良反应比孕三烯酮少.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且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子宫颈糜烂最常见,多是由于子宫颈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子宫颈糜烂,最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黏稠,有时为脓性.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腰腹坠胀感,并在月经周期前、排便时呈加重趋势.急性宫颈炎的病理肉眼见宫颈红肿,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可经宫颈外口流出.镜下见血管充血、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急性炎症需积极治疗,避免治疗不彻底渐变成子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与多发病,约占已婚妇女的55%以上[1].年采用家宝疗液治疗宫颈炎14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人流清宫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50例超声引导下人流清宫手术及其分析.结果:2350例手术成功率99.66%,手术失败率0.34%,高危疑难病例56例(2.3%),其中瘢痕子宫并瘢痕处妊娠2例,1例手术中大出血,处理及时避免了危险性.结论:超声引导下人流清宫术避免了手术者操作的盲目性和手术中并发症及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降低了手术难度.
目的:分析早产并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早产并膜早破患者128例,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4周组的新生儿并发RDS、窒息、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大大高于35~36周组,死亡率与死胎的发生率高于35~36周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并膜早破患者的原因以人流史为主,孕妇有人流史71例(55.47%),其次为臀位22例(17.19%),其排列顺位依次是人流史、臀位、双胎妊娠、子宫畸形、妊娠高血压、胎盘前置、妊娠高肝内胆汁瘀积症与死胎.结论:人流史是导致早产并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PPROM发生时间越早,新生儿预后越差,并发症越多.早产并膜早破发生后,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产时监护,以减少新生儿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分析各种良性乳房肿块在彩超监控下经乳晕切除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方法:收治乳房肿块患者457例,回顾性分析在彩超监控下经乳晕微创手术切除各种乳房肿块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手术及腔镜微创手术,分析可行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结果:通过对457例乳房肿块实施在彩超监控下经乳晕乳房肿块微创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良性肿瘤,其中乳腺纤维腺瘤361例、乳腺导管状乳头状瘤26例、乳腺结节性囊性变27例、乳腺病伴纤维瘤样增生13例,脂肪瘤7例、男性乳房肥大症23例等,肿块大小0.6~12cm,均能够在经乳晕微创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Ⅰ期愈合,乳房无疤痕,乳晕完整、色泽正常,无并发症.结论:乳腺各种良性肿瘤均可实施联合彩超经乳晕微创手术切除,损伤小、耗材低、治疗美容双满意.
目的:明确妇科急腹症中盆腔包块的性质,减少误诊,积极指导治疗.方法:收治盆腔包块患者104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妇科良性肿瘤伴并发症(蒂扭转、破裂)常见,也可由妇科炎症性疾病、生殖系统畸形及梗阻引起,妇科恶性肿瘤产生急腹症症状比较少见.结论:妇科急腹症中盆腔包块非常多见,因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须及时、正确做出诊断和处理.术前包块性质的判断对于急诊手术、治疗方案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对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症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0例.分别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B组的治疗方案在实施后所取得效果略好于A组;该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A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目的:对23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观察23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出血量和救治方法及其效果,同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大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子宫破裂及软产道损伤(尤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同时剖宫产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P<0.05),且经过综合性救治措施后,23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死亡发生率为0.结论:产后大出血原因较多,一旦发生大出血应根据其原因做出及时、有效、对症的综合性救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直接行剖宫产的34例;166例行阴道试产;166例阴道试产的产妇中试产成功117例,成功率为70.5%,其余49例试产失败改剖宫产;阴道试产组产妇的出血量、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产妇(P<0.05);阴道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明显高于试产成功组.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的孕妇,只要有试产条件,阴道分娩仍然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中期引产患者100例,应用米非司酮后配伍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在呼吸门诊,常遇到不能明确病因的慢性顽固咳嗽患者.这些患者咳嗽多表现为无痰或少痰,或可伴有咽痒、咽喉不适感、喷嚏、流涕的情况.通常多方或反复就医诊查,多经常规中西医措施和长时间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05年4月收治患者268例,采用小剂量茶碱缓释片(茶碱,下同)和富马酸酮替芬片(酮替芬,下同)联合用药,取得显著性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E1+E2组、CSEA组及E+L组,比较4组在麻醉前(T0)、给药后5分钟(T1),给药后15分钟(T2),给药后30分钟(T3)及手术完成后(T4)这4个时间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情况等方面情况.结果:4组在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且未见明显心脏不良反应;CSEA组、E+L组和E1+E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效果明显加快或者明显好于E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及肌肉松弛效果满意的椎管内麻醉方法.
目的:利用凌萝达、顾美礼头位分娩评分法,判定头位分娩的产妇能否阴道分娩,为临床适时、适式终止妊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产科收治头位分娩的产妇360例,记录分娩时头位分娩评分法、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结果:产程中用头位分娩评分法评分>12分共60例,均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7~10分,无一例剖宫产;头位分娩评分法评11分共208例,剖宫产30例新生儿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7~9分,阴道分娩178例,新生儿出生1分钟评分5~9分;头位分娩评分法评10分共69例,剖宫产48例,新生儿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7~9分,阴道分娩21例,其中1例1例锁骨骨折,1例巨大儿发生臂丛神经损伤;头位分娩评分法评9分共,23例,其中剖宫产16新生儿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7~9分,阴道分娩7例,1例巨大儿发生臂丛神经损伤,1例会阴切口撕裂,2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第一产程中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评分在12分及以上无作剖宫产,9分以下作剖宫产新生儿更安全,10分是分界线,10分以上可以充分试产,10分及10分以下需多考虑作剖宫产,适时、适式终止妊娠可以大大提高新生儿出生1分钟阿普加评分,降低新生儿产伤.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8年5月门诊对250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及输卵管插管通液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250例不孕症患者中以输卵管因素为最多,占54.4%,其次是宫腔病变,病变发生率前2位为子宫内膜炎(15.4%)、宫腔息肉(11.5%).经宫腔镜直视下插管疏通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后,其复通效果显著.结论:宫腔镜直视下对宫腔病变及输卵管通常情况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进行针对性镜下手术治疗,提高和改善妊娠率,达到临床治愈捷径.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与单独使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妊娠10~14周钳刮术效果.方法:将10~14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0例,米非司酮75mg,1次/日空腹口服(上午10:00)连续2天,第3天晨6:00米索前列醇0.6mg,9:00吲哚美辛栓0.1g肛塞,半小时后行钳刮术.B组100例,术前3小时空腹口服0.6mg米索前列醇.结果:A组,宫颈松软,宫口明显扩张,疼痛明显减轻,出血量减少,与B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吲哚美辛栓应用于10~14周妊娠钳刮术,宫颈软化明显,痛苦明显减轻,手术安全、有效、经济,具有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进行健康体检妇女128例,分析宫内节育器的情况,比较超声检查诊断和随访证实宫内节育器异常情况.结果:88.28%(113/128)妇女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3.91%(5/128)妇女宫内节育器变形,2.34%(3/128)妇女宫内节育器嵌顿,5.47%(7/128)妇女宫内节育器下移;通过对体检妇女进行随访发现,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与随访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检查能较为准确的诊断宫内节育环异常情况.
目的:探讨和分析再次剖宫产手术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就诊的再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50例,对术中发生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50例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出血量500~999ml者20例,占40.00%,出血量ml者15例,占30.00%,出血量ml者10例,占20.00%,出血量大于2000ml者5例,占10.00%.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巨大儿或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结论:及时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并积极进行预防,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产妇的死亡率.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收治宫颈糜烂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传统激光治疗,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治愈率、患者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56例,痊愈率96.55%,显效2例;对照组痊愈47例,痊愈率81.02%,显效9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是宫颈糜烂的首选方法.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Ⅰ)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行微波治疗的绝经后妇女、高危型HR-HPV阳性、病变局限的CIN Ⅰ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的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6例患者微波治疗后细胞学随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消退、HPV检测转阴.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细胞学筛查,对确诊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病变局限宫颈表面、HR-HPV阳性患者,可选择微波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1].国内外有不少文献报道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方法,包括冷冻治疗、微波治疗、高频电刀宫颈环状切除术等,但是这些方法均与破坏性或手术有关,术后较长时间阴道流液,有时呈脓样污秽,须避免性交至创面全部愈合,大约需时6周.对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胶囊)治疗低度CIN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腹水、胎盘早剥、宫内死胎、抽搐甚至昏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腹水是产科严重的疾病,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的不良结局,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年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腹水患者57例,诊治及对母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指尿频、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为特征的下尿路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OAB取得了满意疗效.但是BTX-A治疗OAB在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仍处于试验阶段,其适应证、剂量还不统一.因此使用膀胱镜经尿道注射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及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由专业的导乐师进行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分别统计两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陪伴可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大大地促进健康分娩.
闭经(amenorrhea)为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卵巢肿瘤是常见肿瘤,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即: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中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70%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0%,是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孕16~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禁忌证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mg,同时联合口服米非司酮150mg,1次/12小时,50mg/次.对照组只通过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观察组产程宫缩发动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宫缩发动至流产结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宫颈撕裂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2小时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3,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简便,能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引产时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32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胎死宫内主要原因有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脐带缠绕、单脐动脉、脐带血管断裂、双胎输血综合征等.结论: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脐带缠绕、单脐动脉、脐带血管断裂、双胎输血综合征等是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强调自数胎动的重要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可以降低妊娠晚期死胎率.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弥漫性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儿的诊断及确诊过程.结果:确诊病因13例,包括支原体肺炎5例,沙眼衣原体肺炎2例,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2例,肺隐球菌病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疑似诊断3例,包括奴卡菌感染1例,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纤维化1例,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16例患儿经X线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10例经非创伤性检查诊断,3例经皮肤活检或肺活检等创伤性检查诊断.结论:儿童肺部弥漫性疾病的病因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特发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及其他非创伤性检查能确定多数患儿的病因,少数病例须经创伤性检查诊断.
目的:研究小儿脓胸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脓胸患儿346例,其中单纯胸腔穿刺治疗32例,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7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含胸腔穿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32例,单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04例.结果:34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小儿脓胸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需要充分重视,合理选择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患有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用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新生患儿50例,健康新生儿50例,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中的PCT、CRP水平,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中PCT、CRP二者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单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二联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联合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且检出率高.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一种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以春冬季节多发,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由于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自诉能力差,容易延误治疗,因此临床医生要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非干预组53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包括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干预组在雾化吸入前进行心理干预,非干预组只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对两组喘息缓解、咳嗽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痰诱导气道炎症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喘息缓解、咳嗽缓解、肺部喘鸣音消失、住院时间缩短及减少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前适当用些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气道炎症,提高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小儿疝气患儿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切口大小1.03±0.41cm,手术时间4.8±1.5分钟,留院观察时间3.6±0.5小时,出现阴囊肿胀并发症2例(6.1%);对照组切口大小3.01±1.34cm,手术时间19.3±13.6分钟,留院观察时间24.6±15.6小时,并发症8例(24.2%),其中阴囊肿胀5例,切口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床边监护仪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超声雾化吸入组测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相对降低;而氧气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相对增加.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器更适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不仅能有效的稀释痰液和消炎排痰,还能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并改善通气功能.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更好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4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5岁、16~19岁年龄段是主要发病人群,占发病总数的60.9%,发病时间以秋冬季节为主,初高中学生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有明确疫苗接种史者占6.2%,有明确患者接触史者占80.8%.结论:对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及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对抗白三烯治疗的反应性.方法:选取哮喘患者57例,根据哮喘类型分为有可比性的四组.所有患者均于每晚给予1次10mg孟鲁司特口服治疗30天,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FEV1,对治疗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夜间哮喘组敏感率42.86%,明显高于运动哮喘组、合并鼻炎组以及普通哮喘组;而普通哮喘组敏感率11.76%,明显低于夜间哮喘组、运动哮喘组以及合并鼻炎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哮喘组与合并鼻炎组之间敏感率分别为30.00%和25.00%,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实施抗白三烯治疗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不同类型的哮喘对该类药物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不同,临床应用时应酌情考虑.
目的:评价NP方案(长春瑞宾+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治34例,复治20例.以NP方案化疗,每例治疗均≥2个周期,共201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46.30%,稳定为42.60%,进展为11.11%.中位进展期5.8个月,中位生存期14个月,1年生存率为40.74%.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77.78%).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NSCLC的方案.
目的:研讨微量元素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122例儿童,其中正常儿童60例为甲组,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2例为乙组,对其进行微量元素Fe、Zn、Ca、Cu的检测,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比微量元素缺乏的患儿及微量元素正常的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几率.结果:乙组患儿微量元素的Fe、Zn含量显著低于甲组健康儿童(P<0.01).检测Ca、Cu的含量同样低于甲组患儿(P<0.05);甲组健康儿童IgA,IgG的检测数据显著高于乙组的患儿(P<0.05),IgM检测数据同甲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乙组患儿CD8、CD4、CD3、CD4/CD8及CD57水平都显著低于甲组(P<0.01).结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明显伴有Fe、Zn、Ca、Cu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样免疫功能低下.由此证明Fe、Zn、Ca、Cu等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正常免疫功能障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及防御功能降低,造成患儿较易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在进行治疗患有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时,除了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之外同时进行补充Fe、Zn、Ca、Cu等微量元素,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加速病程,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菌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在老年性肺炎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患者160例,全部于入院后48小时内通过24小时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地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房性早搏34例(54.84%),室早21例(33.87%),房颤7例(11.29%),室上速1例(1.6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12.9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16.13%),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早、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如心衰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0例,好转26例,转院18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以足月正常体重儿为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及早治疗和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在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抽取90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经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支持治疗,疗程7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治疗后显示人工通气组的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状态、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采用非创伤性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支持治疗明显改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副损伤少,相对经济、简便、有效.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并Ⅰ~Ⅱ度喉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喉炎并Ⅰ~Ⅱ度喉梗阻患儿68例,随机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各组典型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典型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5.78,P<0.01),且试验组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t=5.29,P<0.01);试验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4,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并Ⅰ~Ⅱ度喉梗阻效果显著.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美脲组和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组,治疗12周.观察FPG、2hPG、HbA1c,C肽(0分钟和120分钟结果)的变化和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组的FPG、2hPG、HbA1c,C肽(0分钟和120分钟结果)均明显优于格列美脲组,且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减少.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更好的控制血糖达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脑外伤所致死亡中,仅50%与直接的、难治性的神经损害有关.另一半则死于脑外伤所致的生理和代谢的异常反应,即脑外伤后的继发性损害.因此,研究急性脑外伤后生理和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颅脑损伤后的高血糖反应就是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高血糖能够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和加重致残.本文就颅脑损伤后的高血糖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甲状腺功能亢奋和衰弱都归因于碘元素的缺乏,甲状腺过于亢奋会生产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功能衰弱则不会产生甲状腺激素.妇女月经不调有可能暗示着其甲状腺功能紊乱.典型的症状有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黯淡及消化不良等.年收治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08例,曾2例与月经有关的甲状腺术后渗血.现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6±2.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9.6±3.1mmol/L,治疗后血糖值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6.5±2.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低血糖1例,并发症发生率1.72%;对照组出现低血糖11例,并发症发生率18.97%;观察组平均每天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可用于临床.
目的:探讨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弧度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椎弧度反张患者44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观察组选择动态颈椎牵引,对照组选择静态颈椎牵引.结果:两组疼痛程度(VAS)平分变化:对照组治疗前3.8±1.7分,治疗后3.6±1.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疼痛程度(VAS)平分3.9±1.6分,治疗后1.5±1.3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平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平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GA和RA测量: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引下正骨是改善或恢复颈椎弧度的有效方法.
目的:为找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及产科急救缺陷,提出防治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及远期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因羊水栓塞导致孕产妇死亡21例个案.结果:经产妇、高龄、羊水混浊、胎膜早破、不规范使用缩宫素等是羊水栓塞诱发的高危因素;于人工破膜后,子宫强直收缩,阴道分娩、剖宫产时或产后30分钟内发病17例,4例发生在产后1~2小时.出现急性缺氧前驱症状16例,5例表现为严重的阴道流血.10例在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引产;在县、乡、市级医院分娩分别为18例、2例、1例.结论:早识别并组织多学科协作救治,规范产科技术,提高产科人员的急救能力,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保障母婴安全.
目的:通过分析54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患者资料,探讨上、下颌骨联合骨折诊治要点.方法:总结分析54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54例患者,34例行钛板内固定术,20例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术.术后随访2~24个月,牙颏关系良好,面部无明显畸形,患者完全恢复.结论:先行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正常咬颏关系,再行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若咬颏关系不理想,可行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咬颏关系.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治12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3~5个疗程,注入40μg/ml,臭氧10~20ml,治疗1次/日,连续6天为1个疗程.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每次2ml,每周1次,4~5次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观察半年以上,治愈11例,显效66例,有效42例,无效9例,其治愈率为8.6%,显效率为51.6%,有效率为32.8%.结论:臭氧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两者联合可取长补短,作用加强,操作简单,易于为患者接受,能明显缓解膝关节症状,改善患膝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远端外侧骨端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32例股骨髁上骨折均应用DCS内固定,36例股骨远端外侧骨端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均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诊时间14~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60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88.2%.结论:采用DCS和股骨远端外侧骨端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断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手术安全,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在具体病例上可选择性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于术后随访3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发生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年,5例患者出现活动后髋部疼痛,但未发生陈旧性骨折,给予口服止痛剂治疗,1例患者出现反复假体脱位,行翻修手术治疗,术后1年及3年随访结果显示Harri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其远期功能稳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
胫骨平台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4%,属于关节内骨折,主要由于强大的内外翻应力加之轴向负荷的原因,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和移位,治疗不当晚期常常发生创伤性膝关节炎.治疗目的在于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达到或者接近解剖复位,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年对Schatzker Ⅵ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对临床资料回访统计,现分析如下.
骨性关节炎是膝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病因,膝骨性关节炎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男女均可发病.膝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已经应用了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7年9月~2011年8月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报告如下.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减压和固定.方法: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成形减压、AF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碎骨屑或骨水泥填充椎体、后路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后倾cobb角从26.6±3.7,矫正至2.3±1.7.综合评定优32例,良3例,可2例.2例术后钉体松动,2例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结论:AF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但要行椎管减压和必要时的椎体填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规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心电图资料.结果:心电图改变多为ST-T改变,心电轴左偏,ptfv1(+)心律失常等异常改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高脂血症者、心电图多呈两种以上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微血管病变所致心肌缺血有关.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GSS、USS、RF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前景光明.
目的:探讨并比较Gamma钉与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4例,采用DHS治疗,试验组64例,采用Gamma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长度、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Harris评分优良例数34例,优良率53.1%;试验组中Harris评分优良例数56例,优良率87.5%;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切后感染及髋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DHS治疗相比,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手术快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年收治恙虫病患者56例,其中20例合并多脏器损害,现分析如下.
目的:探讨〉80岁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收治3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过程.术前32例合并内科疾病.分别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安全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16%).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80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有效的术前治疗、合适的手术方式、严密的术后监护和处理是手术成功关键.
目的:探讨逆行绞锁髓内钉治疗、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和股骨髁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8例,其中采用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18例,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治疗10例、股骨髁钢板固定治疗20例.结果: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术中出血量505±185ml、手术时间101±19分钟,住院时间25~190天;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术中出血量410±175ml、手术时间105±20分钟,住院时间25~116天;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术中出血量910±440ml、手术时间155±39分钟,住院时间25~126天;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在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与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和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5).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优良率8.9%,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优良率80.0%,股骨髁钢板内固定优良率80.0%,优良率比较,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术的长期疗效最佳,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逆行绞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长期疗效最佳.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外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外伤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抗凝、溶栓治疗,术后患侧肢体肿胀消退明显、穿刺部位未发现静脉撕裂、血肿,动静脉漏以及假性动脉瘤等情况均未发生,20例患者中发现陈旧性血栓3例,均未发生肺栓塞,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在围手术期,对外伤骨折合并DVT的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抗凝、溶栓等治疗,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形成,有效降低死亡率.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而采用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碎石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结果:观察组碎石成功率为95.4%,对照组为80.8%,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40例(93.0%),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38例(80.9%).结论:临床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明显优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其碎石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预后好,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若短期强化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毒性有效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的血糖快速而平稳地下降,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6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时,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内安置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完全超越结石后封堵输尿管结石上面的输尿管腔,防止结石上移,而后使用钬激光碎石,防止结石漂移入肾盂.结果:能降低碎石时结石移入肾盂,提高结石排净率.结论:运用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减少术中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清除率,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适用.
目的: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癌临床漏诊率高,应有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及时的辅助检查.结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因根据肿块分布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而确定.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疗效,评价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的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25例复发疝无张力修补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0.5~5年,2例复发,均有基础疾病,余123例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常规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明显降低再次复发几率.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狭窄段切开及瘢痕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的变化、尿道狭窄复发率、假道形成、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情况.结果:34例手术一次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2分钟,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无假道形成、无尿失禁,术前术后勃起功能无变化.结论: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疗效确切,再次手术率低.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分布范围最广的调节血管功能和水盐代谢的系统.主要由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组成.RAS最早是作为循环内分泌系统被认识,通过对血容量和血管张力的作用,参与血压的调节.在RAS的经典通路中,肾脏球旁细胞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肾素将肝脏合成释放的AGT裂解为十肽-AngⅠ,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8例,采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量、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结果:128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完成治疗疗程125例,治疗前后尿量、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安全、简便、临床疗效好.
目的:比较疝环填充式、平片和普理灵装置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效果.方法:收治120例的腹股沟疝气患者,随机分为疝环填充式组、平片组和普理灵组,每组40例,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普理灵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组;疝环填充组术后伤口疼痛多于其他组;普理灵组术后伤口积血、积液多于其他组;普理灵组住院费用多于其他组.结论:三种补片装置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式各有优缺点,应该行个体化选择.
早期及时正确处理男性尿道操作,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大意义.年收治尿道损伤患者共2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患者122例,应用4~6cm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119例,延长切口3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大出血、胆漏及意外损伤.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
采用传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时,发现术后疼痛反应较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术后随访切口疼痛较多.在现代微创伤的思想指导下,在选择性的患者中,在基层医院缺乏腹腔镜的情况下,2000年开始对单纯胆囊结石病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实践证明,在基层医院缺乏腹腔镜的情况下,MC具有适应范围广,费用低,手术直视下不复杂,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现总结如下.
目的:碘伏、吹氧联合百多邦及湿润烧伤膏进行阶梯式治疗压疮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Ⅲ期压疮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用碘伏、吹氧联合百多邦及湿润烧伤膏进行阶梯式治疗;对照组仅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两组疮面3天的显效率及压疮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3天显效率83.87%和63.33%;平均愈合时间10.67天和18.82天.结论:阶梯式治疗Ⅲ期压疮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癌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胃肠息肉癌变患者36例,其中胃息肉19例,大肠息肉17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息肉的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给予相应的胃切除术、内镜切除术、根治性肠切除术、肠息肉切除术等治疗,随访2年,观察手术切除后胃肠息肉癌变的复发情况.结果:给予胃切除术无复发,内镜切除术治疗复发3例,根治性肠切除术治疗无复发,肠息肉切除术者复发2例,总复发率13.89%,未发现患者死亡.结论:胃肠息肉可发生癌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息肉的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给予相应治疗方法,总体来看,胃切除术及根治性肠切除术的复发率较低,内镜切除术及肠息肉切除术的复发率较高,对于身体条件允许、无胃肠切除禁忌证应积极给予根治性切除手术.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禁饮食时间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高渗液体、化疗药物的刺激及反复浅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正常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无疑为患者带来了福音.近年来,临床上又推出了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留置时间长、经济、可靠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为准确把握两者在临床使用中的优劣,结合实际情况,对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CVC)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32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8例,死亡4例,病死率12.5%.死亡的主要原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急、重,且进展快,需短时间内行手术治疗,并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目的: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检查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2800例,随机分两组,干预组1400例,于妊娠晚期及分娩期行心理干预;对照组1400例,未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按分娩常规处理产程.观察两组孕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出血量、产痛程度等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高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较对照组产程短、出血量小、产痛轻、阴道分娩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给予恰当的心理干预,对分娩情况有积极意义,促进自然分娩,显著降低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前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患者拔牙同时植入种植体,共88枚种植体,并于术后1~30天内行即刻临时冠修复,术后3~4个月行永久修复.结果:修复后经3~20个月观察,88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无炎症,X线片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义齿可以缩短患者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