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寸日寸采彡是什么这几个字怎么读?

【文】字怎么读?【文】的拼音
【文】字怎么读?【文】的拼音
【文】的汉语拼音是【wén】
文字的繁体-
文字的郑码SO
文字的拆解-
文字异体字
文字的Unicode\u6587
文字的四角码00400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刺画花纹:~身。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温和:~火。~静。~雅。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专指社会科学:~科。掩饰:~过饰非。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姓。
早期甲骨文像刀具刻画的交错线条纹案,即远古象形字。造字本义: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象形汉字。远古人在易于保存的岩壁或甲骨上刻画形象的线条、图案,以记录祭祀、战争、天象等重大历史事件。晚期甲骨文简化刻纹。早期金文加&彡&,强调刻纹。晚期金文在(交错刻画的线条)里加(心,意识),表示用线条图案传达意识。篆文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隶书使错纹形状消失。&&文&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表义符号,具备图案的形象;&书&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称,没有&甲骨书&、&金书&之说;有&隶书&、&楷书&之名,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文」字在《康熙字典》的解释
【卯集下】【文字部】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註】文,猶美也,善也。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註】有文辭也。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註】以文法傷害人也。【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註】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又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又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又【韻補】叶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又叶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文」字在《汉语大字典》的解释
〈名〉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veins]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文曰“初平山尺”。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composition]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美德;文德 [virtue]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文献,经典;韵文 [verse]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civilian post]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不能取胜。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教;礼节仪式 [rites]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指表现形式;外表 [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指鼓乐,泛指曲调 [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何以谓之文。——《论语》是以谓之文。 姓〈动〉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修饰;文饰 [cover up]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装饰 [decorate]舍其文轩。——《墨子·公输》此犹文奸。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形〉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gorgeous]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柔和,不猛烈 [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美,善 [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量〉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用于计算纺织物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文」字在《新华字典》的解释
〔《广韵》无分切,平文,微。〕
&1.&&彩色交错。亦指彩色交错的图形。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韩康伯注:「刚柔交错,玄黄错杂。」
&&●《礼记o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o论语·泰伯篇十二》:「异色成彩之谓文,一色昭著之谓章。」
&2.&&纹理;花纹。
&&●《左传o隐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
&&●《史记o平准书》:「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河水二》:「县有龙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龙。」
&&●唐李峤《宝剑篇》:「背上名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3.&&字,文字。
&&●《左传o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杜预注:「文,字也。」
&&●唐张九龄《敕岁初处公》:「我玄元皇帝着《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于妙用。」
&&●梁启超《爱国论》:「﹝香港﹞堂中生徒,并汉文而不能通焉。」
&4.&&谓刺画文字或花纹。
&&●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予观僧之徒所以经于石,文于碑,盖欲相与为不朽计。」
&&●宋吴曾《能改斋漫者·记事二》:「司马文正公言:‘契丹之法……民为盗者,一犯文其腕为贼字,再犯文其臂,三犯文其肘,四犯文其肩,五犯则斩。’」
&&●《水浒传》第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明史o郭子兴传》:「太祖手书子兴事迹,命太常丞张来仪文其碑。」
&5.&&文章。
&&●《汉书o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宋王安石《上张太博书》之一:「夫文者,言乎志者也。」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例如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
&6.&&南北朝时,专指韵文。与散文相对。
&&●《宋书o颜竣传》:「太祖问延之:‘卿诸子谁有卿风?’对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7.&&撰写文章。
&&●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名声人文其事以自广。」
&&●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四代师字公弼……俾予文之。」
&&●元刘祁《归潜志》卷六:「麻知几九畴与之善,使子和论说其术,因为文之。」
&8.&&文辞,词句。
&&●《国语o楚语上》:「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
韦昭注:「文,文辞也……谓文辞风托事物以动行也。」
&&●唐柳宗元《非〈国语〉上·荀息》:「吾言《春秋》之情,而子征其文,不亦外乎?」
&&●清恽敬《读〈张耳陈余列传〉》:「古之作史者,辩于物,析于事,慎于文。」
&9.&&指文字记载。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开元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宋欧阳修《仙草》诗:「仙书已怪妄,此事况无文。」
&10.&&文才,才华。
&&●汉刘向《列女传o齐孤逐女》:「谈国之政,亦甚有文。」
&&●唐韩愈《石鼎联句》序:「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异五·三相女》:「蔡卞妻,亦安石女,有文。」
&11.&&谓有文才,有才华。
&&●唐刘长卿《哭魏兼遂》诗:「艰危贫且共,少小秀而文。」
&&●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公之子男四人……皆好学而文。」
&12.&&有文彩,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论语o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唐姚合《寄旧山隐者》诗:「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
&&●金王若虚《〈新唐书〉辨中》:「《李光弼传》云,史思明攻太原,使卒于城下仰而侮骂。光弼令穿地道擒之。新史改为‘隧地’,固简而文,然‘隧’字作得暗地道否?」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五:「其仓务要宏敞坚固,可垂百年。盖藏之计宁广毋狭,宁质毋文。」
&13.&&柔和,不猛烈。
&&●《国语o楚语下》:「天事武,地事文。」
韦昭注:「地质柔顺,故文。」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又九转之丹者,封涂之以土,金中糠火,先文后武。」
参见「文火」。
&14.&&指锦绣等织物。&&●《书·禹贡》:「厥篚织文。」
&&●孔传:「织文,锦绮之属。」
&&●《楚辞o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王逸注:「文谓绮绣也。」
&15.&&指礼乐制度。
&&●《论语o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朱熹集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
&&●唐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国朝九庙之制,法周之文。」
&&●宋苏舜钦《感兴》诗之一:「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
&&●章炳麟《文学总略》:「孔子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盖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取丧祭之分,谓之文;八风从律,百度得数,谓之章。」
&16.&&指礼节仪式。
&&●《荀子o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
杨倞注:「文谓礼物威仪也。」
&&●《史记o高祖本纪论》:「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
&&●裴骃集解引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
&&●《汉书o地理志下》:「﹝鲁俗﹞丧祭之礼文备实寡。」
&17.&&指鼓乐。
&&●《礼记o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
郑玄注:「文谓鼓也,武谓金也。」
&18.&&泛指曲调。
&&●《礼记o乐记》:「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孔颖达疏:「宫商别调是异文。」
&&●《荀子o乐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
&19.&&指表现形式;外表。
&&●《礼记o乐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荀子o礼论》:「故钟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护》《武》《汋》《桓》《箾》《象》,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喜乐之文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o考功名》:「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贤愚在于质,不在于文。」
&20.&&法令条文。
&&●《国语o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注:「文,典法也。」
&&●《汉书o张汤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旧唐书o柳公绰传》:「行部至邓县,县二吏犯法,一赃贿,一舞文。」
&&●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希望沽激,深致其文,枷掠妓人,无所不至。」
&&●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今欲更新百度,必自通上下之情始。欲通上下之情,则必当复古意,采西法,重乡权矣。然亦有二虑焉,一曰虑其不能任事,二曰虑其藉此舞文也。」
&21.&&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地文;水文。
&22.&&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国语o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尉缭子o原官》:「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唐韩愈《曹成王碑》:「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荐畯功。」
&23.&&美,善。
&&●《礼记o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
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荀子o正名》:「故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
&&●《韩非子o说疑》:「文言多,实行寡。」
&24.&&文德。
&&●《国语o周语下》:「夫敬,文之恭也。」
韦昭注:「文者,德之总名也。」
&&●《荀子o不苟》:「夫是之谓至文。」
杨倞注:「言德备也。」
&25.&&谓有文德。
&&●《诗·周颂·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孔颖达疏:「所以能致此业而得为强者,由于信有文德之文王以圣德受命,能开其后世子孙之基绪。」
&26.&&文言的省称。与「白话」相对。如:半文半白。参见「文白」。
&27.&&指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相对。参见「文科」。
&28.&&谥号。
&&●《逸周书o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爱惠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旧唐书o杨绾传》:「谥法曰:‘忠信爱人曰文,平易不懈曰简。’」
&29.&&指周文王。
&&●《诗·鲁颂·閟宫》:「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郑玄笺:「文王武王继大王之事,至受命,致太平。」
&&●汉王逸《九思·逢尤》:「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
&30.&&指晋文公。
&&●《孟子o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荀子o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31.&&金属钱币的正面。
&&●《汉书o西域传上·罽宾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钱文面作骑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
&&●《汉书o西域传上·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
&&●清魏源《军储篇》一:「宋明以前,银不为币,币惟黄金及铜。而《汉书o西域传》罽宾、安息、条支濒海诸国,皆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面,或文为王面,幕为夫人面。」
&32.&&量词。钱币的单位。
&&●南北朝以来称钱一枚为一文。&&●《宋书o徐羡之传》:「可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可以免灾。」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o槐柳楸梓梧柞》:「柴合收钱六万四千八百文。」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每斤价加收二文以充脚价。」
&&●《醒世恒言o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众人那里肯听他分说,搜索他搭膊中,恰好是十五贯钱,一文也不多,一文也不少。」
&&●沙汀《丁跛公》:「什么奖呵,我一文钱也没有到手呀!」
&33.&&量词。纺织物的单位。
&&●《后汉书o舆服志下》:「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
&34.&&姓。
&&●《通志o氏族四》引汉应劭《风俗通》:「文氏,周文王支孙,以谥为氏,越大夫文种。」
&&●汉有文翁。见《汉书》本传。
〔《集韵》文运切,去问,微。〕
&1.&&修饰;文饰。&&●《礼记o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孔颖达疏:「文,饰也。」
&&●《论语o宪问》:「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晋袁宏《后汉纪o明帝纪上》:「后文之以采章,昭之以风雅。」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大都皆有辩才,以文其说。」
&2.&&掩饰;粉饰。
&&●《论语o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宋王安石《芝阁记》:「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
&&●清戴名世《芝石记》:「然吾观自古之骄主佞臣,他务未遑,而独于芝也穷搜远采,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居于二十世纪的今日,何若定要学那以艰深文浅陋的扬雄呢?」
&3.&&通「紊」。乱。
&&●《书·洛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文,当读为‘紊’,紊,乱也。《盘庚》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释文》:‘紊,徐音文。’是‘紊’与‘文’古同音,故借‘文’为‘紊’。」
&4.&&通「汶」。不明貌。参见「文文莫莫」、「文文墨墨」。
通「忞」。
100个生僻汉字随机推荐Access denied | www.51xuedu.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51xuedu.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96bd4-ua98).&span&&&日寸日寸 采彡稳 計戈刂+Q【】..&i&/span&【捷豹平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0贴子:
&span&&&日寸日寸 采彡稳 計戈刂+Q【】..&i&/span&
我要我们一直幸福下去——致我最亲爱的人儿们 ——深秋的细雨 有一种幸福,就是我们在年终岁尾、每逢
宜人贷贷款,1分钟申请,可快至30分钟到账,0抵押0担保,可借20万!「宜人贷」贷款,是宜信旗下信用贷款服务平台,让信用变价值,立即注册!
曾住过的某座城市,阳光很轻,云很重,你很远。
尘世渺渺惹人烦,呕心沥血竟徒然。此心不理身外事,山花慢慢上终南。
题序。 当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勾勒出爱的诗句 最后也化成了离别时的决绝。 当眼中的泪水 在地上描绘出痛
我曾经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可我现在静下心来想,却不知道怎么述说我对这个社会的形容……似乎好
蕴石老人。许秀岚 一般说来,大多数的诗和大多数的画,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也是 没有什么联系
给我一个理由,哪怕是借口,让我一生执你的手......
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浩浩长天荡清风,清风清,清风扬。 清风荡开遮日的阴霾, 寰宇一片金色阳光。 清风送来涤尘的春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写在前面的话  先说说本人制作这份资料的目的吧。自某年某月某一日某潘姓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分十年废除简体字”的被网友评选为当年“两会”之“十大雷人提案”之一的议案之后,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正体地位的争吵在网络上就不绝于耳。不可否认,本人就是十足“挺简派”分子之一。在过去与“挺繁派”的辩论中,我见识过了无数种对简体字的近乎于无知的恶意贬低。比较常见的一些错误观点如:“简体字是中国的执政党在50年代生造出来的。”、“简体字不符合造字原则”。等等诸如此类错误观点却经常被一些人理所当然的宣传着。其中被宣扬得最多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简体字不符合汉字的造字原理、不符合‘六书’造字法”。  虽然通过汉字简化的过程,的确有一小部分简体字在字理上弱化。但是这是文字改革的正常变化,历史上每次汉字的变革,都比简体字取代繁体的过程更加的破坏汉字的字理。简化字的推广,已经是中国汉字演变过程中对字理损害最小的一次。而且这些变化确实非常小,经过本人对本资料初步的统计。全字表内我无法看出属于六书字理的正体字(我都打上了★)总共只有63个,可以看出部分字理,但是字理并不十分完全,尚有疑问的(我都打上了☆)总共有9个。而其余的都是一下就能看出字理,或通过查询资料完全可以了解到字理的汉字。也就是说,简体字没有字理的仅占2.8%左右,加上有疑义的也仅有3.2%左右。也就是说通过对本资料的统计,可以得出97%左右的简化字完全是符合“六书”字理的结论。不符合汉字字理的简化字,只是简化字总表里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扩大到整个7000个常用汉字中,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因为推行简化字对汉字理据性带来的影响对整个汉字体系来说微乎其微。  我支持简体字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推行简体字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而已。当我曾经懵懂的时候我也是一名“繁派”,因为当时的我对汉字完全不了解,我甚至都不知道“六书”是什么,也曾跟着人瞎喊“简化字破坏字理”、“强烈要求恢复繁体字”之类的口号。但是我是真的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热爱汉字本身,所以我会自己去钻研。大学志愿的时候,我抛弃了最热门的国际贸易专业。主动调剂到了我们学校最冷门的中文系。就为了多学习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但是当我在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中,对汉字的历史逐渐的了解之后,对汉字的结构原理越发的明了之后,我回过头来再看简体字的时候,我自然而然的就发现,原来绝大部分的简体字也都一样可以看得出造字原理。我自然而然的发现原来之前我一直都只是抱着对简体字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思考问题而已……毕竟人无法欺骗自己的,随着我对汉字本身了解的加深,我对简体字的成见也完全抛开了,我明明可以看出大部分简化字的字理何在,我总不能继续欺骗自己“简化字没有字理”吧?欺骗别人的话也许会有人说你高明。如果欺骗自己的话那就真成了愚不可及的人。  本资料本人自日晚间22时27分起动笔,于日晚22时20分完成本草案。都是利用每日的业余时间,对简化字表里的每一个字,逐一的查询资料,一个个分析字理,历时整整半年终于初步完成。资料总字数五万字左右。  也确实只是草案,资料上说明简化字总表实收字2235个。而本资料内我却整理出了2253个序号,这还多出来的18个。说来惭愧,这大概或是因为本人在归纳中序号出错,或有些字是有前后重复的。今后本人还会对本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如今未完善前就发布,实际上也是为了集思广益,毕竟我一个人的思维力量也是有限的。做这么个还不算完善的资料表就花了半年时间,所以本人希望,最后用大家的力量来一起完成它。如果大家发现资料内有哪里不完善的或者是明显错误的地方,都可以通过百度消息或在我的百度空间内留言等方式与我联系。每一位向我提出珍贵意见的朋友,当资料最后完成的时候,你们的名字也将出现在我的感谢对象里,成为这个资料的创作者之一被永远留在本资料的完成稿当中。也欢迎大家光临百度“简体字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C%F2%CC%E5%D7%D6或“正体字吧:http://tieba.baidu.com/f?kw=%D5%FD%CC%E5%D7%D6发表留言,本人现为两吧的吧主。ID为“心情医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说明:  &1&本资料按简化字总表第一表、第二表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第三表的顺序插在第二表相应类推字之后。  &2&本资料中,我会对一些正体字的字理在后方得()中进行解释,解释与否主要看的是是否改变字理,一些简单的变化,比如声旁替代,以“样”字为例,繁体为从木羕声,正体为从木羊声。前后同为形声字,仅是声旁替换或者只是原有偏旁简化,字理不变的比如嗎→吗这样的字理不变的字例,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其属于六书中哪类,而结构与造字法有出现变动的,我基本都会解释如何变化及变化之后的新字理,比如“戏”字。繁体为形声字,正体为会意字(见第1335)。这样的字例它们分别的字理我都会解释一下。如果有些人认为还有哪些字也需要进行一些解释的话,尽可提出建议,我也会在后续的修订版中尽量满足大家。      1.碍:形声字。从石“亥”声,(《正字通》:俗礙字。)  2.肮:形声字。从肉(月)亢声,  3.袄:形声字。从衣,夭声  4.爱:形声字。从夊, 声(此正体写法源于行书,繁体的声旁中的心部形变为一横,声旁仍旧未变)  5.嗳:形声字,从口,爱声  6.嫒:形声字,从女,爱声  7.叆:形声字,从云,爱声  8.瑷:形声字,从玉,爱声  9.暧:形声字,从日,爱声  10.坝:形声字。从土。贝声  11.板:形声字,从木,反声  ★ 12.办:草书楷化,字理不全(繁体从力,辡声,正体将辡形变为两点无发看出表音声旁)  13.帮:形声字,从巾,邦声  14.宝:会意字,从宀从玉(意为房子里的美玉,曰宝也)  15.报:会意字,从手从 。(报本意为做了坏事的“报应”,用手押着罪人进行处罚之意。繁体跟正体相比是左边为幸,幸是犯罪的意思。右边就是手按罪人让其接受惩罚之意。正体直接改为提手旁,直接改为手按犯人接受惩罚。明摆着被压着的犯人了,多一个代表犯罪的幸是多余的)  ★16.币: 此字是俗体改为正体。繁体为形声字,从巾敝声,正体将声旁的第一笔——丿取代声旁,字理不全  17毙:形声字,从死,比声。  18.标:会意字,从木从示(繁体为形声字,从木票声,正体改为会意,标本意为树木的末梢或表明,也就是正体的写法为木之所示。展示出来的不就是表面的东西吗?)  19.表:会意字,从毛从衣(正体的表合并了钅的表,不加钅的才是本字,次字是由于清后,现代钟表从西洋传入我国,大型的计时器称为钟,小型的称表。而后由于表多金属做出,所以加了个金字旁,但是次字原本就是表字,现实中并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取消了这样的分化,回归本源)  20.别:会意字,从从冎从刀。(“另”为冎的形变)  21.卜: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龟甲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  22.补:形声字,从衣,卜声  23.罢:会意字,从网去。(本义是:罢官;免去;解除,也就是网罗好后去除的意思)  24.备:象形字,像盛箭矢的器皿,表示防备之意。(备的甲骨文是没有单人旁的写法的,备的本字是“葡”字中间的“甫”改为“用”。也就是繁体“備”字右邊的原型。后加人形表防备之意,但是此字本身是没有单人旁的,正体的备正是去掉单人旁部分的形变。)  25.贝:象形字,像贝类出壳之形。(大家看,哪个倒扣的凹形像不像软体动物的外壳,而一撇一捺,正是从贝壳中探出头跟身子的软体动物?)  26.笔:会意字,从竹从毛,(大家都见过以前人写字用的毛笔吧?不都是一根竹管下面嵌这一撮动物的毫毛吗?)  27.毕:形声字,从十,比声  ★28.边:原俗体字,字理不全(繁体的边字从辵,臱声,正体写法将臱部简化为力,无法体现声旁,故字理不全)   29.宾:形声字。从宀,兵声  30.摆:形声字。从手,罢声  31.罴:形声字、从火,罢声  32.惫:形声字。从心,备声  33.贞:会意字,从卜从贝。  34.则:会意字,从刀从贝。  35.负:会意字,从人守贝。  36.贡:形声字,从贝,工声  37.呗:形声字,从口,贝声  38.员: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表示俯视鼎,看到鼎口是圆形的。小篆从贝,口声。同繁体)  39.财:形声字。从贝,才声  40.狈:形声字。从犬,贝声  41.责:形声字。从貝朿声(上部为形变)  42.厕:形声字。从厂,则声  43.贤:形声字。从贝臤声,(上部为臤的形变)  44.账:形声字,从贝,长声  45.贩:形声字,从贝,反声  46.贬:形声字+会意,从贝,乏声  47.败:会意字,从攴贝。(攴声即攵)  48.贮:形声字。从贝,宁zhù声。(声旁为形变)  49.贪:形声字。从贝,今声。  50.贫:会意兼形声字,从贝从分,分亦声  51.侦:形声字,从人,贞声  52.侧:形声字,从人,则声  53.货:形声字,从贝,化声  54.贯:会意字。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55.测:形声字。从水。则声  56.浈:形声字。从水,贞声  57.恻:形声字,从心,则声  58.贰:形声字从贝,弍,( èr)声  59.贲:形声字,从贝,卉声  60.贳:形声字。从贝,世声  61.费:形声字,从贝弗声  62.郧:形声字,从邑员声  63.勋:形声字,从力,员声。(小篆字作“勲”,从力,熏声。此乃以今字释古文)  64.帧:形声字,从巾,贞声  65.贴:形声字,从贝,占声  66.贶:形声字,从贝,兄声  67.贻:形声字,从贝,台声  68.贱:形声字,从贝,戋( qiān)声  69.贵:形声字。小篆字形,从贝,臾( guì)声。(正体字跟繁体字的上部声旁为臾的形变。)  70.钡:形声字,从金,贝声  71.贷:形声字,从贝,代声  72.贸:形声字,从贝,卯声  73.贺:形声字,从贝,加声  74.陨,形声字,从阜,员声(阜即“左耳旁”)  75.涢:形声字,从水,员声  76资:形声字,从贝,次声  77.祯:形声字,从衣(示),贞声  78.贾:形声字,从贝,覀( xià)声  79.损:形声字,从手,员声  80.贽:形声字,从贝,执声  81.埙:形声字,从土,员声  82.桢:形声字,从木,贞声  83.唝:形声字,从口,贡声  84.唢:形声字,从口, 声  85.赅:形声字,从贝,亥声  86.圆:形声字,形声。从囗( wéi),员声  87.贼:形声字,从戈,则声  88.贿:形声字,从贝,有声  89.赆:形声字。从贝,尽声  90.赂:形声字。从贝,各声  91.债:形声字。从人,责声  92.赁:形声字,从贝,任声  93.渍:形声字,从水,责声  94.惯:形声字,从心,贯声  95.琐:形声字,从玉, 声  96.赉:形声字,从贝,来声  97.匮:形声字,从匚( fāng),贵声  98.掼:形声字,从手,贯声  99.殒:形声字,从歺(è,“歹”是隶楷写法),员声。   100.勚:形声字,从力,贳声  101.赈:形声字,从贝,辰声  102.婴:会意字,从女賏( yīng)。(“賏”是颈项链,注:賏字是罕用字。中的贝非可类推的字,单独写时不可写作“贝贝”)  103.啧:形声字,从口,责声  104.赊:形声字,从贝,佘声  105.帻:形声字,从巾,责声  106.偾:形声字,从人,贲声  107.铡:形声字,从金,则声  108.绩:形声字,从糸,责声(糸即纟)  109.溃:形声字,从水,贵声  110.溅:形声字,从水。贱声  111.赓:形声字,从贝,庚声  112.愦:形声字,从心,贵声  113.愤:形声字,从心,贲声  114.蒉:形声字,从艸,贵声  ★115.赍:俗体字,字理不全(此字为“賫”的简体,是个比较不常见的汉字。此字的繁体也是个俗字,是齎字的俗字,齎:从貝齊聲。正体写法只是在俗体上简化了贝。)  116.蒇:未详,从字形上看,应为形声字经查只知从草,却未知声旁何所出。  117.?:形声字,从贝,青声  118.赔:形声字,从贝,咅声  119.赕:形声字,从贝炎声  120.遗:形声字,从辵,贵声  130.赋:形声字,从贝,武声  131.喷:形声字。从口,贲声  132.赌:形声字,从贝,者声  133.赎:形声字,从贝,卖声  134.赏:形声字,从贝,尚声  135.赐:形声字,从贝,易声  136.赒:形声字,从贝,周声  137.锁:形声字,从金, 声  138.馈:形声字,从食,贵声  139.赖:形声字,从贝,剌声  140.赪:形声字,从赤,贞声  141.碛:形声字,从石,责声  142.㱮:形声字,从歺,贵声  143.赗:形声字。从贝,冒声  144.腻:形声字,从肉。贰声  145.赛:形声字,从贝,塞省声  146.?:形声字,从衣,贵声  147.赘:会意字,从敖贝  148.撄:形声字,从手。婴声  149.槚:形声字,从木贾声  150.嘤:形声字,从口,婴声  151.赚:形声字,从贝,兼声  152.赙:形声字,从贝,尃声  153.罂:形声字,从缶,賏声  154.镄:形声字,从金,费声  155.箦:形声字,从竹,责声  156.鲗:形声字,从鱼,则声  157.缨:形声字,从糹,婴声  158.璎:形声字,从玉,婴声  159.聩:形声字,从耳,贵声  160.樱:形声字,从木,婴声  161.赜:形声字,从匜( yí),责声  162.篑:形声字,从竹,贵声  163.濑:形声字。从水,赖声  164.瘿:形声字。从疒,婴声  165.懒:形声字,从心,赖声  166.赝:形声字,从贝,雁声  167.豮:形声字,从豕,贲声  168.赠:形声字。从贝,曾声  169.鹦:形声字,从鸟,婴声  170.獭:形声字,从犬,赖声  171.赞:会意字,从贝从兟  172.赢:形声字,从贝, 声  173.赡:形声字,从贝,詹声  174.癞:形声字,从疒,赖声  175.攒:形声字,从手,赞声  176.籁:形声字,从竹,赖声  177.缵:形声字,从糸,赞声  177.瓒:形声字,从玉,赞声  178.臜:形声字,从肉,赞声  179.赣:形声字,从贝, 声(网上字典说从贝,本人认为应该从贡夊,章声。此字最早通贡。夊又有行走之意。所以从贡夊较为合理。)  180.趱:形声字,从走,赞声  181.躜:形声字,从足,赞声  182.戆:形声字,从心。赣声  183. 滗:形声字,从水,笔声  184. 毕:形声字,从十,比声(毕字是完成、完结的意思。而十有到达顶点的意思,到达顶点了自然就是完成了,故从十,比为声旁)  185. 荜:形声字,从艸,毕声  186. 哔:形声字,从口。毕声  187. 筚:形声字,从竹,毕声  188. 跸:形声字,从足,毕声  189. 笾:形声字,从竹,边声  190. 傧:形声字,从人,宾声  191. 滨:形声字,从水,宾声  192. 摈:形声字,从手,宾声  193. 嫔:形声字,从女,宾声  194. 缤:形声字,从糸,宾声  195. 殡:形声字,从歺,宾声  196. 槟:形声字,从木,宾声  197. 膑:形声字,从肉,宾声  198. 镔:形声字,从金,宾声  199. 髌:形声字,从骨,宾声  120. 鬓:形声字,从髟,宾声  130. 才:象形字(正体写法本来就是古字,从糸毚聲的繁体写法是后来才弄出来的)  140. 蚕:形声字,从虫,天声(正体的蚕字最初的原意是指蚯蚓。而后由于读音近似。被用作蚕的俗体)  141.灿:形声字,从火,山声  142. 层: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繁体原为形声字,从尸曾声。表示楼层,因为尸像楼形。而正体其实也可理解为会意,云层云层。云本身看起来就层层叠叠。故而象形。只不过有些牵强,就暂算为字理不全)  143.搀:形声字,从手,毚声  144. 谗:形声字,从言,毚声  145.馋:形声字,从食,毚声  ★146.缠:形声字,从糸廛声,(廛字原为从广里八土,此省去八土。不影响声旁表音意义)  147.忏:形声字,从心,千声  148.偿:形声字,从人,尝声  149.厂:象形字,(原意为山石之崖。也就是表示山崖石头突出部的下面可住人的地方。今义为生产工业产品的地方,同样是地方既然可以住人,怎么就不能生产呢?^_^)  150.彻:形声字,从彳,切声  151.尘:会意字,从小土,(繁体为鹿行扬土。本为三“鹿”。省去两个。但是实际上,若看繁体也许会不明所以,为什么要跟鹿有关?马跑起来就没有尘土?牛跑起来为什么就没有,为什么非得是鹿?实际上,不管是鹿还是马还是牛,所扬起的尘土都是微小的土壤颗粒。所以直接使用“小土”更能象形表意)  152.衬:形声字,从衣,寸声  ★153.称: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繁体为形声字,正体将声旁形变为尔。)  154. 惩:形声字,从心。征声  155.迟:形声字,从辵,尺声  156.冲:形声字,从仌,中声  157.丑:象形字,(此字跟从鬼酉声的繁体本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同音合并的)  158.出:象形字  159.础:形声字,从石,出声  160.处:会意字,从夊几〔几部形变,繁体的处字虍旁为后加的声旁〕  161.触:形声字,从角,虫声  162.辞:会意字,从舌辛(本意是诉讼。所谓说辞说辞,与嘴相关,所以用舌)  163.聪:形声字,从耳,总声  164.丛:形声字。从一,从声  165.参:形声字,从晶, 声〔按《说文》之意,次字本为“曑”后晶简化为參字繁体的上部。原来的晶为三星之意。简化之后已失本意,但勉强可算形变,正体再次省去两个“日”与塵字“三鹿”省为一个异曲同工〕  166. 仓:象形字,像一个盖子盖在一栋有出口的房子上〔《说文中,正体写法的仓被注为繁体倉字的奇字,&“奇字”就是指古文字&〕 167. 长:象形字(正体写法应该是源于长字的一种古文写法“仧”字的形变)  ★167.尝: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繁体从旨,尚声)  168.车:象形字。  169.齿:形声字,从 ,止声(原本甲骨文是象形字,后加止变成形声,下半部分象形,正体跟繁体的比较是繁体多了三颗牙齿。四颗牙是牙,一颗牙也是牙呀^_^)  170.虫:象形字,(繁体的“三虫”本来就是正体的虫演变而来的,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都只见有正体的写法,繁体的蟲是篆体之后形成的)  171. 刍:象形字(本意是喂牲口的草料,甲骨文字形为一个手“又”收割草料的形状,正体保留了手形加一个横过来的艸形,比从小篆演变而来的繁体更接近本字)  172.从:会意字,从二人(正体的从也是繁体的從字的本字。后来才分化出来,分化之后反而是新字把原字合并去了,恢复正体之后可以说回归正道)  173.窜:形声字,从穴,串声(繁体为会意,从鼠在穴中)  174.伧:形声字,从人,仓声  175.创:形声字,从刀,仓声  176.沧:形声字。从水,仓声  177.怆:形声字,从心,仓声  178. 苍:形声字,从艸,仓声  179.抢:形声字,从手,仓声  180.呛:形声字,从口,仓声  181.炝:形声字,从火,仓声  182.玱:形声字,从玉,仓声  183.抢:形声字,从木,仓声  184.戗:形声字,从戈,仓声  185.疮:形声字,从疒,仓声  186:鸧:形声字,从鸟,仓声  187:舱:形声字,从舟,仓声  
  188.跄:形声字,从足,仓声  ★189.产:部首减省字,字理不全(繁体为形声字,从生,彦省声)  190.浐:形声字,从水,产声  ★191.萨:???(此字不知道怎么解释,我不理解它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所从的偏旁为艸阜产。但是形声象形会意指事……都不对,故无法说明)  192.铲:形声字,从金,产声  193.伥:形声字,从人,长声  194.怅:形声字,从心,长声  195.帐:形声字.从巾,长声  196.张:形声字,从弓,长声  197.枨:形声字,从木,长声  198.账:形声字,从贝,长声  199.胀:形声字,从肉,长声  200.涨:形声字,从水,张声  201.鲿:形声字,从鱼,尝声  202.轧:形声字,从车,乙声  203.军:会意字,从车,从勹  204.轨:形声字,从车,九声  205.厍:形声字,从厂,车声  206.阵:会意字,从阜,从车  207.库:会意字,从广从车  208.连:会意字,从辵从车  209.轩:形声字,从车,干声  210.诨:形声字,从言,军声  211.郓:形声字,从邑,军声  212.轫:形声字,从车,刃声  213.轭:形声字,从车,厄声  214.匦:形声字。从匚,轨声  215.转:形声字。从车,专声  216.轮:形声字,从车,仑声  217.斩:会意字,从车从斤  218.软:形声字,从车,欠声  219.浑:形声字,从水,军声  220.恽:形声字,从心,军声  221.砗:形声字,从石,车声  222.轶:形声字,从车,失声  223.轲:形声字,从车,可声  224.轱:形声字,从车,古声  225.轷:形声字,从车,乎声  226.轻:形声字,从车,巠声(声旁已简化)  227.轳:形声字,从车。卢声  228.轴:形声字,从车,由声  229.挥:形声字,从手,军声  230.荤:形声字,从艸,军声  231.轹:形声字,从车,乐声  232轸:形声字,从车, 声  233.轺:形声字,从车,召声  234.涟:形声字,从水,连声  235.珲:形声字,从玉,军声  236.载:形声字,从车, 声  237.莲:形声字,从艸,连省  238.较:形声字,从车,交声  239.轼:形声字,从车,式声  240.轾:形声字,从车,至声  241.辂:形声字,从车,各声  242.轿:形声字,从车,乔声  243.晕:形声字,从日,军声  244.渐:形声字,从水。斩声  245.惭:形声字,从心,斩声  246.皲:形声字,从皮,军声  247.琏:形声字,从玉,连声  248.辅:形声字,从车,甫声  249.辄:形声字,从车, 声  250.辆:形声字,从车,两声  251.堑:形声字,从土,斩声  252.啭:形声字,从口。转声  253.崭:形声字,从山,斩声  254.裤:形声字,从衣,库声  255.裢:形声字,从衣,连声  256.辇:会意字,从车,从两夫  257.辋:形声字,从车,罔声  258.辍:形声字,从车,叕声  259.辊:形声字,从车,昆声  260.椠:形声字,从木,斩声  261.辎:形声字,从车,甾声  262.暂:形声字。从日,斩声  263.辉:形声字,从光,军声  264.辈:形声字,从车,非声  265.链:形声字,从金,连声  266.翚:形声字,从羽,军声  267.辏:形声字,从车,奏声  268.辐:形声字,从车,畐声  269.辑:形声字,从车,咠声  270.输:形声字,从车,俞声  271.毂:形声字,从车, 声(这个是字典解释,个人认为应该是从车土,殳声)  272.辔:会意字,从丝从軎  273.辖:形声字,从车,害声  274.辕:形声字,从车,袁声  275.辗:形声字,从车,展声  276舆:形声字,从车,舁声  277.辘:形声字,从车,鹿声  278.撵:形声字,从手,辇声  279.鲢:形声字,从鱼,连声  280.辙:形声字,从车,徹省声  281.錾:会意字,从金斩  282.辚:形声字,从车,粦声  283.龀:会意字,毁齿也,从匕   284.啮:会意字,从口从齿,  285.龅:形声字,从齿,包声  286.龃:形声字,从齿,且声(读ju不读qie)  287.龄:形声字,从齿,令声  288.龇:形声字,从齿,柴省声  289.龈:形声字,从齿,艮声  290.龉:形声字,从齿,吾声  291.龊:形声字,从齿,足声(跟捉一样,声旁只表声母,不表韵母)  292.龌:形声字,从齿,屋声  293.龋:形声字,从齿,禹声  294.蛊:会意字,从虫在皿中(这里正体跟繁体差在象形的“虫”,是单独的还是三个,三个虫表示很多数量,到底哪种更合理呢?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蛊是什么东西。《通志•六書略》上记载:“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也就是所谓的蛊,就是用各类毒虫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吞食。留到最后的那只,就叫蛊。所以,所谓的蛊,最后必定是一皿一只。而不是数量庞大的一群虫子。所以个人觉得,用正体的写法比繁体的更符合这个字的意思。  295.诌:形声字,从言,刍声  296.?:形声字,从人,刍声  297.邹:形声字,从邑,刍声  298.?:形声字,从心,刍声  299.驺:形声字,从马,刍声  300.绉:形声字,从糸,刍声  301.皱:形声字,从皮,刍声  302.趋:形声字,从走,刍声  303.雏:形声字,从隹,刍声  304.苁:形声字,从艸,从声  305.纵:形声字,从糸,从声  306.枞:形声字,从木,从声  307.怂:形声字,从心,从声  308.耸:形声字,从耳,从声  309.撺:形声字,从手,窜声  310.镩:形声字,从金,窜声  311.蹿:形声字,从足,窜声   312.担:形声字,从手,旦声  313.胆:形声字,从肉,旦声  ★314.导:草书楷化字,〔繁体導为形声,从寸,道声,正体保留了形旁,道依据草书写法形变为巳〕  315. 灯:形声字,从火,丁声  ★316.邓:原俗体字,(符号替代声旁,字理不全)  317.敌:(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尽头之意,“舌”部其实不是表示舌,而是跟“刮”中的部首一样的声旁,形变为舌。此字为形声字。)  318.籴:会意字,从入从米〔此字意为从市上买入米,所以,正体单独的“入米”,十分会意、形象。繁体的“糴”字就是在会意字的基础上加上了声旁翟,但是此字还有一个对应的字为“粜”,意为到市场上卖米,繁体也是加声旁翟,但是两字读音声母韵母皆不相同,用同一个声旁,反而会造成误解,所以,直接变为原本的会意字,更清楚明了〕  319. 递:形声字,从辵,弟声〔繁体的遞也是形声字,不过声旁为罕见字虒,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读音,而且跟本字声母不同〕  320.点:形声字,从火,占声〔繁体的點为从黑,占声,从黑表示黑点的意思,黑本就从火,因为火焰燃烧,就会产生黑烟,所以黑用火旁,正体的点字也是如此,直接用火表示“黑”之义为形旁〕 321.淀:形声字,从水,定声  322.电:象形字,〔正体跟繁体的区别就是一个雨部,古人认为电是自然之力,从雨从申,申部就是象形从雨中所生出的闪电。如今电以非纯自然形成了,电的来源不一定是因为气象,也不一定来源于“雨”了更多的电视人工所发,故只保留象形的部分,去掉表示气象的“雨”部〕  323冬:会意字〔这个不用说了,表示冬天的时候,正体跟繁体写法一样的,不过归为简化字,是因为此字在简化字总表里合并了另一个相对罕见的“鼕”字,写法为“上鼓下冬”,表示一种鼓声,应该是个拟声字。〕  324.斗:象形字,〔此字读“抖”时跟繁体相同,不过正体合并了繁体的“斗争”之鬥。〕   325.独:会意兼形声字,〔独的字义为从犬,说文解释为,犬好斗,故而独。古代字典上说:虫&繁体的“三虫”&之孤独者为蜀,所以,繁体的“蜀”本来就是指单独的“虫”,当然这里的虫应该指的是猛兽的意思。所以,既然表示的是单独的虫,那么直接用简体的一个“虫”字来表示单独的虫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同时,虫也能部分表音〕  326.吨:形声字:从口,屯声  327.夺:会意字:从寸从大。(繁体夺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手持隹失之也。直译就是“手抓着鸟丢掉了”从又从奞。这个奞到底什么意思?是“鸟振翅飞翔”的意思,也就是,看繁体的夺字,直接的意思就是:“抓在手里的鸟飞走了……”你说要拿这个跟抢夺联系在一起,我是联想不到。而正体的夺,从寸,寸有手之意。而从大,表示“手比别人大”。抢东西肯定用手,手比别人大也就是说武力比对方强,可以靠比别人“更大的手”去抢夺对方的东西。虽然解释有点绕,但是总比“鸟飞走”更能说明”)  328.堕:形声字,从土,随省声  329.达:形声字,从辵,大声  330.带:象形字〔这个字就是简单的形变,本来表示缠在腰间的带子,上面的部分就是一个两头打结的得象形。〕   331.单:形声字〔繁体的單字原义为“大”的意思,从吅,吅也是声旁。不过,吅字本就是罕用字,读音也跟单风马牛不相及,正体的简化也是单纯的形变,并不减少字理〕  ★332.当: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此字来源于颜真卿的草书,合并了當、噹,繁体本为从田,尚声〕  333.党:形声字。从人,尚声〔正体的党原先跟繁体的黨是两个不同意思的同音字,不过正体的党原先主要用做姓氏。不与繁体的合用。但是单从字理上看。简体的党更符合党字的今意义,繁体的字理为“从黑,尚声”本来是表达“不新鲜”的意思,因为东西不新鲜之后往往变黑,所以从黑。简体的党从人,这个跟党字就有关系了,党字,无论是现代意义的政党,还是古代人说的君子不党、结党营私之党,总之结成党派的主体永远是人,只有人可以结党,可以入某个党派对吧?〕  ★334.东: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繁体的東字为从日再木中,正体无法体现字理。不过这个简化字是最典型的草书楷化字之一了几乎所有可见的草书都是如此写法的。〕  335.动:会意字〔繁体的動字为形声字,从力重声,正体可理解为会意字,云是轻飘。所以,只要给云朵施加一点力,比如风力,云马上就动起来了。很好理解吧?〕  ★336.断:无法理解属于哪类,〔简繁都一样,个人无法理解〕  ★337.对:原俗体字,字理不全。〔繁体的字理其实也不全,本来小篆写法是从丵从口从寸,结果从口的部分消失了,改成其他替代了,不过虽然繁体字理就不全了,但是也算保留了基本形态〕   338.队:会意字,从阜从人(队的本意乃通坠落之坠,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阜&就是左耳旁,表示山崖边的石,表示与高崖有关&旁边一个向下掉的人字。表示人坠落之意,而繁体的写法则是后人在金文之后才改的,把人形改为加上“豕”形,也就是改成了猪,至于为什么好好地一定要把人变成猪?我个人表示难以理解就是了。)  339.?:形声字,从水,达声  340.闼:形声字,从门,达声  341.挞:形声字,从手,达声  342.哒:形声字,从口,达声  343.鞑:形声字,从革,达声  344.滞:形声字,从水,带声  345.郸:形声字,从邑,单声  346.惮:形声字,从心,单声  347.阐:形声字,从门,单声  348.掸:形声字,从手,单声  349.弹:形声字。从弓,单声  350.婵:形声字,从女,单声  351.禅:形声字,从示,单声  352.殚:形声字,从歺,单声  353.瘅:形声字,从疒,单声  354.蝉:形声字,从虫,单声  355.箪:形声字,从竹,单声  356.蕲:形声字,从艸, 声  357.冁:形声字,从单,展声〔此字似乎两个部分都可以表音,因集韵中反切为丑展切,故定声旁为展〕  358.挡:形声字,从手,当声  359.档:形声字,从木,当声  360.裆:形声字,从衣,当声  361.铛:形声字,从金,当声  362.谠:形声字,从言,党声  363.傥:形声字,从人,党声  364.镋:形声字,从金,党声  365.冻:形声字,从仌,东声  ★366.陈: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繁体的陳字的字理为,从阜,从木,申声,由于草书楷化的东部,只能表音,故需要表意成分的“木”部时就无法解析出字理,并且声旁也无法得出。〕  367. 岽:形声字,从山,东声  368.栋:形声字,从木,东声  369.胨:形声字,从肉,东声  370.鸫:形声字,从鸟,东声  371.恸:形声字,从心,动声  372.簖:形声字,从竹,断声  373.怼:形声字,从心,对声   374.坠:形声字,从土,队声  375.儿:象形字,(儿本来是“人”字的奇字。而后时常被人俗用作原先的儿字。之后中国注音符号的诞生er音的符号正是从这个正体的“儿”演变而来。)  376.尔,会意字,从入、丨、八(这个正体字乃另一异体字尒的形变,同时也是繁体的爾字的声旁。从篆文时期,此字就开始不断替代繁体的作用了,最明显的字就是“你”等字的部首,段注说文注明:“尔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為之。”可见在远古,尔更可能是正统,)  377. 迩:形声字,从辵,尔声  378.弥:形声字,从弓,尔声  379.祢:形声字,从衣,尔声  380.玺:形声字,从玉,尔声  381.猕:形声字,从犬,弥声  382.矾:形声字,从石,凡声  383.范:形声字,从艸,氾声(繁体为从车,笵省声,繁体字本身也是假借义,本意是一种跟车有关的祭祀,被假借为规范之意。正体的范字为艸之意,也是同音简繁二者的本意都是罕用的)  384.飞:象形字,(还需要解释吗?一只鸟振翅飞行的样子,一横为鸟头,一捺为鸟声,一提为鸟尾,两点是双翅。太形象了。反观繁体,象形的意味远不如正体。虽然笔画似乎跟小篆的写法样子更像一些。但是正是这样的“形变”,让象形的意味完全消失了。翅膀都不平衡了)  385.坟:形声字。从土,文声  386.奋:会意字,从田大,〔此字原是盐泽之意,也就是差不多是盐碱地的意思,跟我们现在所用的意思没有关系,属于同音替代,恰巧字形与原繁体相似,繁体的奮字是从奞在田上,会意字〕  387.粪:象形字〔实际上,此字无论是正体还是繁体,都跟原本的字形区别比较大,都只是原来字形的形变,繁体一般被写作“米田共”,实际上,原字形跟着三个字都没有关系。本是从采,与手有关,总的字形是表示双手持簸箕清除污。正体跟繁体字形也相似。基本也都可以表示这个意思〕  388.凤:形声字,从风,凡声〔这个正体字很早就是繁体字的鳳的俗字,许多人说,凤凰是鸟,怎么能没鸟部?那凰字也没鸟部,是不是也得改呢?还有人说,凤怎么就像减体重的“风”加上一杠了事?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凤凰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神鸟,从中国传说的角度来说,凤凰也是传说中风的制造者,凤凰的巢穴被称为“风穴”。 实际上,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这是王国维论证的观点,也是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古代人认为,风就是凤凰用巨大的翅膀制造出来的。凤凰也被称为“风鸟”,所以,说,凤字就是“风加一杆”倒是十分贴切的说法,那“一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凡”字上那一点,也是凤字原本的声旁,凡跟风外形像故重合写为“凤”。实际上是十分贴切的。〕  389.肤:形声字。从肉,夫声〔繁体的膚为从肉,盧省声〕   390.妇:会意字,从女从彐 〔妇字的甲骨文为从女,从帚,表示女子手拿扫帚打扫干活。右边的帚字是个象形字,上面的 “彐”部的就是扫帚的前端的象形。我们也保留了象形部分〕  391.复:形声字。(正体的复字源于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夊” ,本意为慢慢行走的样子,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 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表示行走。其实繁体添加这个部首在这里完全是多此一举,已经有了一个表示行走的“夊”部,又再添一个同样表示行走的“彳”部,画蛇添足。)  ★392.发:草书楷化,字理不全〔正体字只是发射的發的草书写法、头发的髮是合并而成〕  393.丰:象形字,像草木丰盛之形〔正体的丰字,说起源头,比繁体的豐字还要久远,从甲骨文就有这个字形,最开始表示草茂盛的样子,后引申为丰满之意。繁体的豐字其实也是始见于甲骨文时代,但是从字的部件结构上看,无疑出现的时间比正体的晚一点。整字不可能比部首更早出现,对吧。繁体的字义为丰收、富饶。这两个字由于字义十分接近,很早就通用了。只是后来人们选择了繁体的写法为正字了而已〕  394.风:形声字,从乂形,凡声〔古代的人们,对风的形成十分的不解,历史上给出过许多种充满想象力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凤凰&见“凤”字&繁体的風字解释为形声,从虫,凡声,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清楚风跟虫到底有什么联系。我们现在知道,风是气压的变化,引起的空气流动。十一系列物理变化的形成结果,并不是某种神秘力量形成,他就源于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所以从“叉”,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意思。“乂”字可以表示割的意思,也可表示相交,用来形容风也十分形象。因为气压的变化正是冷暖相交的结果,风总是从高压(冷)的地方吹向低压(热)的地方。地球上所有的“风”,都是起源于热带低压带及极低高压这三个极冷跟极热气压带的互相影响的基础上的〕  395.泼:形声字,从水,发声  396.废:形声字,从广,发声  397.拨:形声字,从手,发声  398.?:形声字,从金,发声  399.沣:形声字,从水,丰声  
  400.艳:会意字,从丰,从色〔丰富的色彩之意〕   401.滟:形声字,从水,艳声  402.讽:形声字,从言,风声  403.沨:形声字,从水,风声  404.岚:形声字,从山,葻lán省声   405.枫:形声字,从木,风声  406.疯:形声字,从疒,风声  407.飒:形声字,从风,立声  408.砜:形声字,从石,风声  409.飓:形声字,从风,具声  410.飔:形声字,从风,思声  411.飕:形声字,从风,叟声  412.飗:形声字,从风,留声  413.飘:形声字,从风,票声  414.飙:形声字,从风,猋声  ★415.盖:形声字,原俗体字,从草,盍声〔此正体字是个历史悠久的俗体字,从汉代隶书开始就有这样的形变写法,原本从艸,形变为“两点加一横”,艸头得演变参见“兰”字简体,下半部分的盍字又去掉了“厶”,但是实际上,盍字本来应该写作“从大从血”,结果也被变成“从去从皿”所以,这个字实际上,无论是正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字理不全的。〕  416.干:象形字〔这个字的字理没什么可争议的,许多人诟病它合并了繁体的乾、幹等,实际上,这些也是自古有之的。“天干地支”中的“干支”,本就是樹木“枝幹”的引申,干与幹很早就开始通用。干与乾也很早开始互通,康熙字典上就注明干字“古与乾通”〕  417.赶:形声字,从走,干声  418.个:象形字,半竹也〔半竹也就是“竹”字的一半,繁体的個字实际上是个俗字,真正的个的最早的正体写法为“箇”,从竹,固声,“说文解字”上解释为“竹枚也”,也就差不多是竹子做成的杆条之意,而繁体的写法没有任何意义,如今正体的“个”字倒是跟竹有关系,要把竹子做成杆,也就是要取竹子其中的一部分,“竹半”的意思也正是如此。〕  419.巩:形声字,从凡,工声〔与其说今天的巩是繁体字的简化字,不如说繁体的鞏字是正体字巩的“繁化字”。巩就是繁体字鞏的本字,后来才渐渐让繁体占了上风。而原来的本字则变成了声旁。〕  420.沟:形声字,从水,勾声  421.构:形声字,从木,勾声  422.购:形声字,从贝,勾声  423.谷:会意字,从水,从口〔当作为山谷之时,正体与繁体一致,正体字主要是合并了另一个繁体的表示粮食作物的“榖”字。〕  424.顾:会意字,从页,从厄〔顾字的本意为“回头看”繁体的顧字为形声字,从页,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正体字也是用一个简体的页字,表示与头有关,厄可表示困难之意,表示用自己的头做一个困难的动作——回头〕  425.刮:形声字,从刀, 声〔再次声明,这里的“舌”不是舌头的舌变来的,而繁体字有一个从风部的颳,专门表示刮风。这个繁体字也是由此字演变出来的。〕   426.关,象形字〔最早是个象形字,门上一个类似门锁、门闩的东西,表示关闭,关字其实就是原本中间那个门闩紧闭的象形的形变,字典中也有许多门+关字的异体。如今正体只是去掉了“门”,[开字也一样]因为古人在远古造字的时候,能开能关的东西只有门了,当时人们连窗户都没有造。更别说盒子、箱子。实际上能开关的东西不仅有门,开个电视,关个电闸,“门”是不必要必然存在的形旁了,去掉也无妨,保留象形的部分。更符合今天的字义〕  427.观,会意字〔繁体的觀为形声字,从见,雚声,正体将雚用符号“又”替代,但是即使符号替代,也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字理的,观的意思为“仔细看”,见部就是看的意思,加上一个“又”,可以看出“看了又看”的意思,一看再看的看,还不够“仔细”吗?〕  428.柜:形声字,从木,巨声〔这个字的读音为ju,本意是一种树木。原本的意义跟原来的櫃是不一样的。〕  ★429.冈,疑似象形,字理不全〔此字本应该是网字演变而来,冈字原本是“从山从网”的,繁体的岡字可以看到山部,但是网部却十分残缺。只有一个大概,不过可以理解为形变,但是正体没了山旁,表意不明确。〕  430.广:象形字,〔本意为宽大的屋子。今作为廣的简体字。〕  ★431.归:原俗体字,字理不全〔繁体的歸从止,妇省声,而正体的归字,只有原来止上面那个部首&也就是帅、师等字原来繁体部分&的形变——一竖一撇。还有一个彐部,解释见妇字。所以少了一个部件,故字理不全〕  432.龟:象形字〔这个不用多说了,这个字的繁体的笔画笔顺我至今搞不清楚,龜字本来就是象形字,而后人们为此字创造了不知道多少种俗体异体字,基本都是保留了象形结构,我们现在的正体正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写法〕   433.国:会意字,从囗,从玉〔繁体的國为形声,从囗,或声,最早的国字就是“或”,今天的国字,玉,代表的是珍贵,囗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边界,另一种就是“国”字的异体。无论是哪种,玉有尊贵、宝贵的意思,代表的珍贵的东西。表示国家范围内的东西,包括土地,人民都是构成国家的最珍贵的东西〕   434.过:会意字,从辵寸(繁体为形声字,从辵,呙声,正体为会意,从辵表示跟走有关系。当你走到目的地了,又超过了一寸,不就算“过”了。)  435.刚:形声字。从刀,冈声  436.?:形声字,从手,冈声  437.岗,形声字,从山,网声〔这个字,跟刚才的冈字的繁体其实是同样的部首的,只是一个山在上面,一个山在中间,他们二字也是互通的〕   438.纲:形声字,从糸,冈声  439.?:形声字,从木,冈声  440.钢:形声字,从金,冈声  441.邝:形声字,从邑,广声  442.圹:形声字,从土,广声  443.扩:会意字,从手从广〔扩,为推广之意,用手让东西变得更广,解释其实跟繁体的一样〕   444.犷:形声字,从犬,广声  445.纩:形声字,从糸,广声  446.旷:形声字,从日,广声  447.矿:形声字,从石,广声  448.岿:形声字。从山,归声  ☆449.阄:形声字,从门,龟声。〔繁体的鬮字实际上是从斗,龟声,斗争的斗,由于繁体的斗跟门非常形似,简化后的斗又不是半包围结构了,不能当偏旁,所以就找了形似的“门”代替,虽然和本意有出入,但是也很形象。〕  450.掴:形声字,从手,国声  451.帼:形声字,从巾,国声  452.腘:形声字,从肉,国声  453.蝈:形声字,从虫,国声  454.挝:形声字。从手,过声  455. 汉:形声字,从水,难省声〔正体字把繁体的漢声旁用符号又替代,原本的汉为“难省”。也就是繁体難字省去隹后的左边部首,恰巧了,难字简化之后,去掉隹也是“又”,所以按字理上说,正体跟繁体之间并没有区别。声旁还是“难省”〕   456.号:会意字,从口在从在丂上〔这个字的繁体毫无疑问又是一个“繁化字”,号本就是號的古字。许多古代字典,包括玉篇、广韵等,都还把简体的号字归为正字。包括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上也说明了号跟號是古今字,先有号,才有號。〕   456.合:会意字,从亼从口〔只是合并了一个繁体的閤字,从门合声,表示小门〕   457.轰:会意字,从双车〔繁体的轟字从三车,本意是群车的声音〕 458.后:会意字,〔字义与原来一样,只是合并了表示前后的繁体“後”字。二字原先也常通用。〕   459.胡:形声字,从肉,古声〔这个字的繁体的“鬍”我暂时找不到资料,康熙字典上似乎也没有这个字的资料。〕   460.壶:象形字  461.沪:形声字,从水,户声  462.护:形声字,从手,户声  463.划:会意字,从刀戈〔这个正体字原本跟繁体的劃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正体字原本是专门表示划船的划,用同音替代的方式合并了从刀画的繁体〕   464.怀:形声字,从心,不声〔此字原先为另一个罕见字,原为“怒”的意思,后被用为懷的俗字〕   465.坏:形声字,从土,不声〔说文解字就有此正体字,原本的意思为土胚的意思。〕  ★466欢:原俗体字,字理不全  ★467环:原俗体字,字理不全  ★468还:原俗体字,字理不全  469.回:象形字〔被繁体的迴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只有一个——与回同。〕   470.伙:会意兼形声字,从人,火声〔繁体的夥字本来表示数量多,而从这个字的字义上看,无疑正体的比繁体的更符合字理,古代军中十人用一把火把,同时也是一起生活吃饭,所以“伙伴”最早也写作“火伴”所以从“人火”更符合字义,二字字义很早就相通,经常通用〕  ★480.获:原俗体字,字理不全  481. 华:形声字,从十,化声〔这个字要特别说一下,繁体的華字原为形声字,从艸从 ,不过下半部分的字也是经过数次形变,失去了原本的字义,本来是个罕见字,表示茂盛的汉字。那个罕见字也是原先华字的声旁。正体的华字改为从十,十有多、满之意,比如十全十美,跟茂盛,繁盛的意义不谋而合。加上一个十分表音且常见的声旁“化”,可谓恰到好处,很多繁派的人经常攻击“华”字不好,而我觉得,华字恰恰是简化的最有道理的正体字之一了。不比泪/网/从等逊色〕   482.画:会意字,田界也〔繁体的畫字,为上面一个聿,表示笔,下面一副被画出来的田,正体字用上面一横代表笔虽然意义没有繁体那么明确,但也十分形象,下方的“田界”比繁体更象形,小篆的字形就是在田的两侧有“两竖”,把田字“框起来”。〕  483.汇:会意字,从水匚〔这个正体字由匯字的异体形变而来,本来是形声字,从匚,淮声。简化之后,匚是表示盛水的容器,水注入容器之中,自然就汇聚起来而不会流走了,用以表示汇聚之意。另一个被合并的繁体为彙字。本意是刺猬,后演化为聚集的意思。因二字意义相近,很早就通用了〕  484.会:会意字,从人云。(这里的“云”是云集的意思,“人云”就是“人云集起来”的意思。会的本意就是会合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会意字,从亼,从彡,亼下面的笔画是彡的变形。亼为“集”之意,彡表示多。意思也是许多人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跟前一种解释其实大同小异。我更赞同第一种说法。反倒是繁体的會字我不太懂怎理解。繁体的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从亼,从曾省。曾是益的意思。亼部的理解没什么问题。曾字又关集合什么事?)  485. 哗:形声字,从口,华声  486.骅:形声字,从马,华声  487.烨:形声字,从火,华声  488.桦:形声字,从木,华声  489.晔:会意字,从日从华(光华闪亮的意思)  490.铧:形声字,从金,华声  491. 婳:形声字,从女,画声  492.?:形声字,从手,汇声  493.刽:形声字,从刀,会声  494.郐:形声字,从邑,会声  495.侩:形声字,从人,会声  496.浍:形声字,从水,会声  497.荟:形声字。从艸,会声  498.哙:形声字,从口,会声  499.狯:形声字,从犬,会声  500.绘:形声字,从糸,会声  501.烩:形声字,从火,会声  502.桧:形声字,从木,会声  503.脍:形声字,从肉,会声  504.鲙:形声字,从鱼,会声  ★505.击: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为繁体写法左上部分的草书楷化而来)  ★506.鸡:原俗体字,字理不全(正体字将繁体的声旁简化为又,没有其他可解释的通的说法,故字理不全)  507.积:形声字,从禾,只声  508.极:形声字,从木,及声  509.际:形声字,从阜,示声(有人问,示可以当声旁吗?怎么不能呢?虽然没有繁体的声母韵母都相同那么准确表音,但毕竟韵母相同。形声字里多得是只有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的呢。)  510.继:会意字,从糸 (简化方法解释同“断”)  511.家:会意字,从豕在宀中,〔这个字说文解字上说是形声字,从宀,豭省聲,个人认为会意字的解释更好,这个字主要是合并了一个“单人旁”的“傢”字。这个字专门用做家具、家私等处使用,应该也是近代才诞生的新形声字〕   512.价:形声字,从人,介声  ★513艰:原俗体字。字理不全〔原是从堇艮聲,繁体的艱字从堇讹变为从暵省,简化字又把暵省简化为又〕  514.歼:形声字,从歺,千声〔繁体的殲字,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声旁读什么?〕   515.茧:会意字,从艸,从虫  516.拣:形声字,从手,柬声〔这里的柬部是行书楷化而成,是个约定俗成的简化部首,在这里可以算正常的形变,不过柬字本身并无简化,跟水字旁形变为三点水“氵”,但是水字本身并不简化的道理一样。〕  517.硷:形声字,从石,僉声〔繁体字为鹸,僉形变为以上〕  518.舰:形声字,从舟,见声  519.姜:形声字,从女,羊声〔合并了繁体的薑〕   520.浆:形声字,从水,将省声  521.桨:形声字,从木,将省声  522.奖:形声字,从大,将省声〔将省声的简化都来源于此字,说文的奬字就是类似如此写法,之前的浆桨及后会提及的酱等字,都是这个道理〕  523.讲:形声字,从言,井声  524.酱:形声字,从酉,将省声  525.胶:形声字,从肉,交声  526.阶:形声字,从阜,介声  527.疖:形声字,从疒,卩声〔“卩”读jié,繁体的写法为癤,下面是繁体的节,而卩正是节的古本字。〕   528.洁:形声字,从水,吉声〔仿造“結”,等字改换的声旁〕  529.借:形声字,从人,昔声〔这个字是合并了“借口”的繁体藉,但是书籍、狼藉读ji的时候并不合并。借跟籍【读jie的时候】很早就通用了,说文解字上也说“多用籍为借”。〕  530.仅:会意字,从人从手〔这个字原本不是仅的意思,字典上的解释为“从手持物以對人曰仅”,本来是付的异体。后作为僅的简体〕   531.惊:形声字,从心,京声  ★532.竞:会意字〔本是双人竞跑之形,简体字把繁体的競的一半拿来取代整体,失去了竞争的对比形象,虽然勉强可以算象形,但是字理不全〕   533.旧:会意字,〔繁体的舊字本意是一种鸟,跟新旧的意思没什么关系。正体的旧字一种说法是繁体字下边的“臼“字的形变,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为从丨从日。丨是上下贯穿之意,日可代表时日,日子,代表时间,贯穿时间的就是历史,引申为“旧事”。〕  534.剧:形声字,从刀,居声  535.据:形声字,从手,居声  536.惧:形声字,从心,具声  537.卷:形声字,从卩,劵省声〔卷本意就是把东西弯成圆筒形,繁体的捲字就是从这个正体字衍生出来的,后来人们就常用提手旁的繁体字取代原先的写法了,繁体字是个后起字,正体字又回归本源〕  538.几:象形字〔合并了繁体的幾个人的几〕   539.夹:象形字〔正体的夹和繁体的夾实际上是自古有之的异体,二者写法本就十分形似。只有一笔之差,可以说是简单的形变,跟“来”字其实一样。还有繁体的从竝→並的简化,也是同样道理〕  540.戋:会意字,从二戈(本意为贼的意思。主要用作偏旁表音使用这里的正体乃繁体戔的形变,〕  541.监:会意字〔保留了繁体的基本形态,監字义中臣表示“眼睛”,用眼睛盯着器皿中看,表示监视,臣字早不表示眼睛了,用两个丨代替,也无不可〕   ★542.见:草书楷化字,字理不全  543.荐:形声字,从艸,存声〔这个正体字本来就是繁体薦字的古通字。〕  544.将:形声字〔跟繁体的將解释一样的,除了部首形变之外,还有,上部的夕也是省略掉一点的写法要特别注意。〕  545.节:形声字,从艸,卩声〔繁体的節声旁反而不如正体的更能表音,正体的节字才是本字〕   546.尽:象形字〔尽的字义为“器中空也”,正体的写法,上面一个像“尺”字的部首,就好似一个倒过来的碗,下面两点,就是倒过来之后碗盛于其中的东西,倒过来了自然就掉下去了,碗中的东西倒掉了,不就是空了吗?所以跟本义“器中空也”完全是十分象形的解释,繁体的盡字则为形声字,上面是聿跟火,然后是一个皿部,说实话,上面这个部首用作表音是在太烂了。同时,还合并了一个单人旁的儘字,这个字本身就是后起之字,从原来的字中分化出来的,本来也没什么重要的意义,再合并回去也是无可厚非〕   547.进:形声字,从辵,井声  548.举:会意字,从手从兴〔繁体的舉字是形声字,从手【下边的字形就是手的简化形变】,上面是一个與字作为声旁。而正体的举源于草书楷化,刚好简化为了简体的“兴”字,兴字本义就是升起的意思,用手将东西升起来,不完全符合举的意思吗?〕  549.讥:形声字,从言,几声  550.叽:形声字,从口,几声  551.饥:形声字,从食,几声  552.机:形声字,从木,几声  553.玑:形声字,从玉,几声  554.矶:形声字,从石,几声  555.虮:形声字,从虫,几声  556.郏:形声字,从邑,夹声  557.侠:形声字,从人,夹声  558.陕:形声字,从阜,夹声  559.浃:形声字,从水,夹声  560.挟:形声字,从手,夹声  561.荚:形声字,从艸,夹声  562.峡:形声字,从山,夹声  563.狭:形声字,从犬,夹声  564.惬:形声字,从心,匧声  565.硖:形声字,从石,夹声  566.铗:形声字,从金,夹声  567.颊:形声字,从页,夹声  568.蛱:形声字,从虫,夹声  569.瘗:形声字〔看小篆字形,这个字应该是从爿的,后来给改成从疒的了,写法为疒+夹+土,瘞字在说文解字中从土, 声〕   570.箧:形声字,从竹,匧声  580.刬:形声字,从刀,戋声  581.浅:形声字,从水,戋声  582.饯:形声字,从食,戋声  583线:形声字,从糸,戋声〔繁体除了綫,还有一个常用异体字線〕  584.残:形声字,从歺,戔声  585.栈:形声字,从木,戋声  586.贱:形声字,从贝,戋声  587盏:形声字,从皿,戋声  588.钱:形声字,从金,戋声  589.笺:形声字,从竹,戋声  590.溅:形声字,从氵,贱声  591.践:形声字,从足,戋声  592.滥:形声字,从水,监声  593.蓝:形声字,从艸,监声  594.尴:形声字〔这个字的形旁该读什么,我也不懂,以前一直看成是拉的特别长的“九”字,⊙﹏⊙b汗……,不过从康熙字典上被归入的地方看。应该属于“尤”字的形变吧,省略了一个点,而且尤字确实有一个少一个点的简化的异体字〕   595.槛:形声字,从木,监声  596.褴:形声字,从衣,监声  597.篮:形声字,从竹,监声  598.苋:形声字,从艸,见声。  599.岘:形声字,从山,见声  600.觃:形声字,从子,见声〔因为这个字读yàn,所以我认为他是见声的。〕   601.视:会意字,从见示   602.规:会意字,从夫见〔据查,这个字原本为从聿从周的,表示用手画圆的意思,表示规矩。后来小篆简化,改成夫见,我倒有点迷茫什么意思了。不过既然说文解字这么说了,那就这么说了吧〕  603.现:形声字,从玉,见声  604.枧:形声字,从木,见声  605.觅:会意字,从爪,从见   606.觉:形声字,从见,学省声  607.砚:形声字,从石,见声  608.觇:形声字,从见,占声  609.览:形声字,从见,监省声  610.宽:形声字,从宀,苋声  611.蚬:形声字,从虫,见声  612.觊:形声字,从见,岂声  613.笕:形声字,从竹,见声  614.觋:会意字,从见巫〔男巫的意思〕   615.觌:形声字,从见, 声〔这里的声旁其实不是“卖”,而是一个极其罕见的汉字,只有一个反切音为“余六切”,好像没有字典有这个字的详细解释跟字义,原字写法为“土八囧贝”,繁体字简化为“卖”的繁体〕   616.靓:形声字,从见,青声  617.搅:形声字,从手,觉声  618.揽:形声字,从手,览声  619.缆:形声字,从糸,览声  620.窥:形声字,从穴,规声  621.榄:形声字,从木。览声  622.觎:形声字,从见,俞声  623.觏:形声字,从见,冓声  624.觐:形声字,从见,堇声  625.觑:形声字,从见,虚声  626.髋:形声字,从骨,宽声   627.鞯:形声字,从革,荐声  628.蒋:形声字,从艸,将声  629.锵:形声字,从金,将声  630.栉:形声字,从木,节声  631.浕:形声字,从水。尽声  632.荩:形声字,从艸,尽声  633.烬:形声字,从火,尽声  634.赆:形声字,从贝,尽声  635.琎:形声字,从玉,进声  636.榉:形声字,从木,举声  637.开:象形字〔见426“关”〕  638.克:象形字,〔繁体的剋是从正体字演变而来的,古代经典有克无剋,繁体的剋实际上从前更像是个俗体字〕  639.垦:形声字,从土,艮声〔繁体的墾上半部分小篆本为从豕。艮声,后来豕被改为了豸。正体字省略掉这个部首,直接用艮做声旁,跟很,痕,狠等字可以联系起来,表音相同,也便于记忆〕  640.恳:形声字,从心,艮声〔解释同垦〕   641.夸:形声字,从大,亏声〔繁体的誇为正体字的派生字,较早的古文献都是只有夸而无誇,二字的解释义项也大多相同或相似。〕 642.块:形声字,从土,夬声〔这个正体字是古人仿造“快”字造出的俗字,声旁夬“guài”的表音很准确,块其实原本写为“凷”,是个会意字,繁体的塊字被变为形声字,但是鬼字的表音实际上又不够准确的〕  643.亏:会意字,从丂从一〔从古代的字典及文献来看,繁体的虧也是由正体繁化而来,亏的本意就是“气损”,说文解字云: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繁体的虧字解释也是“气损”〕   644.困:会意字,从木在囗中〔繁体的睏字应该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原俗字。较早的古代文献从未见过此字,最早发现的繁体写法的出处,是在清朝的个别小说里出现的。〕  ☆645. 壳:省文异体字(这个字的字义我查了好多地方找不出具体的解释,繁体跟正体之间的差别就是繁体多了一个殳部,字典上没有具体的解释,殳部作为声旁显然不够格,作为形旁又不符合意义。殳是一种长柄的兵器。光从简体的写法上看,很可能是个会意字,从土从冗,冗表示人在屋下,屋可以代表人“壳”)  ★646. 悫:形声字,从心, 声。(这个字读què,繁体跟正体上面都是“壳”的简繁体。实际上这上面并非“壳”字,而是另一个比较罕见的汉字,我打不出来。不是从土从冗,而是从土从冖从一的写法,所以这个字,后来通做了壳。但是不能表音,所以此字可以说是正体与繁体同样字理不全)  647. 腊:形声字,从肉,昔声(这个正体字本有一种读音读zhà,本意是干肉的意思。与繁体的意义十分接近,又是一种祭名,跟繁体的本意也相同,所以经常被混用。)  648.蜡:形声字,从虫,昔声〔解释见“腊”〕   ★649.兰:草书楷化字,自理不全〔正体的兰字,保留了艸部的形变,下面有两横“二”来取代原本的声旁“阑”,蘭字〕  650.拦:形声字,从手,兰声  651.栏:形声字,从木,兰声  652.烂:形声字,从火,兰声  653.累:形声字,〔繁体跟整体的区别在于三个田还是一个田,意义其实相同,将三个相同的部首改为一个是汉字简化进程中的常见例子,最明显的就是繁体的塵字上的三条鹿,变为一条〕   654.垒:会意字,从厽从土〔说文解字里就同时存在正体字跟繁体字的壘两种写法,正体字的本意是用土块或砖砌墙,而繁体的壘则专门指军队中用于御敌的墙,而后二字就逐渐通用合并,更常用的义项是前一种的,但是所用的字却常用繁体的。〕   ★655.类:原俗体字,字理不全〔繁体的類字为形声字,从犬,頪声,虽然頪字没几个人知道它的读音〕  656.里:会意字,从田从土〔本意是居住的地方,称为“故里”繁体的裏从衣里声的是被合并进这个字的,这两个字也是很早就开始有通用了〕   657.礼:形声字,从衣,乙声〔据考证,正体的礼字是真正的古字,广韵就注明:禮古作礼。许多古代字典也都证明正体礼字是比繁体的禮更正统的〕   658.隶:会意字,从又,从尾省〔这个正体字从说文解字上解释看,是“逮”字的本字,原本并非“隷”的意思。不过其意义也有联系的地方,执行逮捕的都是官差,官差都是小隶的一种嘛〕  659.帘:会意字,从穴从巾〔正体的本意是酒家上的布帘,而繁体的簾为形声字,从竹廉声,本指竹制的门帘单从字义上说,二者其实都符合。个人觉得如今来说,从巾的布帘才是如今窗帘的主体〕 660.联,会意字,从耳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