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根号x的图像庄的实力怎样?

怎样练好形神庄讲解答疑(根椐老师讲课录音整理)
发布者:余洋老师
来源网址:
形神庄概述
【1】何谓“形神庄”?
形神庄是智能动功的第二步功,属内混元阶段;练形神混元,形神庄”是一特有名词,义意是什么呢?首先从字义上讲,“形”指形体;“神”指即意识;“庄”字在这里当姿势讲。三字连起来就是关于练形、气、神的姿势。它是在练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后,畅通了人与大自然的混元气交换通道,在人的混元气比较充足、人的生命功能比较基础上,继续深入锻炼的功夫。
智能功练内混元的功法有形神庄与五元庄。形神庄是练内混元中的“形神混元”的一套动功,五元庄练内混元的“脏真混元”的一套动功。
【2】何谓“形神混元”?
“形神混元”是把神意活动与形体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即在练功时充分发挥感觉运动思维的作用,就初步达到了形神混元。常人的形体运动虽然也是受神的支配,但神的注意力并未集中于运动的形体上,而是集中于运动的目标上;属于外向性运用意识。练形神庄要求神意完全集中于运动着的形体及与之相关的部位,使神意逐渐透到形体的皮、肉、筋、脉、骨各部组织中去。
鉴于神意对气的统帅作用,神意透入的部位,气也就随之而入,从而改变了各部组织中的气的分布状态。在常人各部组织中,气的分布多集中于该组织的膜上。随着神意的集中与透入,一方面气量增多,一方面气随神意向组织深部透入,逐渐形成各部组织的内气充足、内外无别的混元状态,即称内混元的形神混元。使体内混元气充斥、通达于皮、肉、筋、脉、骨各层次中,使之融为一体。
【3】“形神庄”共分哪十节功法?
形神庄全套功法除预备式、收式与捧气贯顶法基本相同外,还共分十节,歌诀是:鹤首龙头气冲天、寒肩缩项通臂肩、立掌分指畅经脉、气意鼓荡臂肋坚、俯身拱腰松督脉、转腰涮胯气归田、平足开胯分前后、膝跪足面三节连、弹腿翘足描太极、回气归一转混元。
【4】“形神庄”功法的特点是什么?
(1)动作难度较大
(2)形体动作从上到下,非常全面
(3)发动内气较快,可以运气达发、肤、指端
(4)调动气机的方法重在“以形引气”
(5)充分调动发挥经络的作用
【5】为什么“形神庄”功法动作难度较大?
本功法中的诸多动作,动作单纯,但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它的运动量较大,一方面是它所修练活动的关窍都是平常不运动的地方,平常多动的只有几个大关节,而形神庄着重在一些端头末稍,是很少动到的地方,所以练起来感到吃力,而且其中多数的动作多是从武术气功与传统气功的动功中的诀窍化裁、变通而成的。
表面看来全套功虽然才十节功,每节功中彼此连续性不强,而且动作比较单调,动势直多而圆少,似乎不如捧气贯顶法优美、舒展、大方,不那么吸引人;加上本功锻炼的着眼点在于补救常人运动造成的形、气之偏,故其动作多有背拗日常运动之习惯者,其中有很多动作是牵动日常很少运动的小关节。
初练功者,只要把姿势做正确,就一定会觉得非常别扭,以致酸疼难忍。有些动作,初练时需要用力,否则难以达到规范要求,所以练起来往往有疲倦不堪的感觉。需知这是抻筋拔骨、矫正身形使之完满,开关通窍、强壮身体的必由之路。’
【6】怎样理解“形神庄”功法的动作是从上到下,非常全面?
十节动作的安排是由上而下,有顺序地活动了全身的肌肉、关节,基本上照顾了全身,调动气机比较均衡,可使气机朝全面发展,有显著健美身形的效果。由于形神庄强调形体运动,所以对练功部位的安排非常周到细致,可以说基本上照顾到了全身各个部分。从躯干来说,有头、颈、胸、背、胁肋、腹、骨盘、尾闾、会阴等一个完整系列;从上肢来说,有肩、肘、腕、掌、指的系列;从下肢来说,有胯、膝、踝、足、趾系列。不仅如此,从动作的配合来说,又是左右对称、前后平衡、上下相关的有机组合,注意了肌肉、肌腱颉颃运动的牵张与收缩的协调,扩大了关节的屈伸扭转的幅度。总之,使全身的绝大部分运动组织得到在神意支配下的锻炼。因而练此功可以使气机平衡,并朝着完美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健美身形,有难以估量的效用。
【7】怎样理解“形神庄”功法发动内气较快,可以运气达发、肤、指端?
“形神庄”功法充分调动了全身经络的作用,所以它可以内连脏腑之气,外通膜络之气,使周身成为一个整体,发动内气较快,可以运气达发、肤、指端,但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
【8】怎样理解“形神庄”功法调动气机的方法重在“以形引气”?
捧气贯顶法讲的“以意引气”,所引动的气是人体内外的混元气,但难以引动经脉之气。经脉之气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但受形体的运动与内脏活动的影响。常人的形体运动实际上是两种引气的有机结合,试详述之:当人发出运动的指令后,意识运动就指向了参与运动的部位,与此同时,混元气也向运动部位集聚,此即常说的“意到气到”。这是一个向运动部位聚气的快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当运动部位产生了运动之后,形体随运动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牵动经脉之气,促进其敷布与传输,使运动部位的经脉之气增多。这是一个慢调节过程。它和以意引气相辅为用,共同保证形体运动等生命活动。
练形神庄讲“以形引气”,而所引的气是经脉之气,这与智能气功练混元气不相矛盾吗?否。因为经脉之气与混元气不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气,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经脉之气可以转化为混元气。另外,练形神庄以形引气虽然有强化经脉与经脉之气的作用,但与练经脉周天所起的强化经脉与经脉之气的机理与结果都是不同的。形神庄是通过运动形体,提高需要量,使之加强,并强化其转化为混元气的效率。经脉周天是通过呼吸与意守经脉来强化其功能,但不重视向混元气方面的转化。
练形神庄引动气机的过程,完整来说,是“意引气,气引形,形引气,气动意”。意思是,由意念引动气向运动部位集聚,神气结合产生了形体运动,形体运动又牵动经脉之气,使局部的气充斥,血亦随之相应增多,局部产生充涨与流动感。这种感觉又反馈回来使意念集中于运动部位,而集中的意念又导致混元气的集聚。这就是练形神庄的气感异常明显的道理所在。有人会问:若依此理,一切动功都可依此模式解释,为何把它说成是练形神庄的特点呢?同是智能功的捧气贯顶法为何就不具备这一特点呢?这是因为,形神庄从运动部位与运动形式都注意了牵动经脉与经脉之气的缘故。
【9】怎样理解“形神庄”功法充分调动发挥经络的作用?
尽管智能气功对于中医的经络理论有革新性的认识,然而在传统的经络理论仍为中医、气功所广泛接受与运用的今天,我们还是采用了传统的中医、气功的经络理论来阐述形神庄功法的特征。
人体经络理论认为,经络内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就是说,每一条经都是里面连着内脏,外面分布到四肢;每条经中的气,都有其流动特征。身上的经脉是互相连通的,手与手指是手的阴经与手的阳经交接之处,头是手的阳经与足的阳经交接之处,足是足的阳经与足的阴经交接之处,胸腹是足的阴经与手的阴经交接之处。另外,人的真气与外界之气是要进行交换的,而外气之进人人体多经由手足之端。
正是由于形神庄能牵动经络,所以它可以内连脏腑之气、外通膜络之气,使周身成一整体。形神庄是智能动功中的核心内容,作用较广泛,练时需要特别下苦功夫。:
【10】、形神庄的练功要求是什么?
(1)、神与形合,松紧并用
(2)、外方内圆,直曲并用
(3)、大小兼顾,自然灵通
(4)、周身一家,动中求静
【11】为什么形神庄的练功必须松紧并用?
由于形神庄的动作难度较大,开始练时,若不用力是难以做到姿势规范要求的,如若用力又容易偏于僵硬,难于符合松、柔的要求。因此,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就必须松紧并用。这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是“形紧神松”。刚开始练时,不怕用力,首要任务是达到规范要求,只有在形成了新的运动习惯后,才能达到松柔自如的境界。当然,在驱动肌肉伸、缩时,也即在局部紧张时,精神也应发出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量使身体放松的指令,这叫形紧神松。
第二是“局部紧全身松”。做动作时,局部为保证动作的规范,需要维持相对的紧,而全身不做动作的部位要保持身形合度前提下的放松。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紧,一方面不是完全用拙力;另一方面,它又是锻炼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通过用力练,待真正有了运动的能力,才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轻松自如地做动作。初练者切不可操之过急。本来形神庄就有一种用力、发力的练法,只是我们强调练功以养生,不提倡那种练法罢了。
【12】为什么形神庄的练功必须“外方内圆,直曲并用”?
形神庄的很多动作都是直来直去、角度明确,而且招式转换之间缺乏圆润的缓冲。这种动作(如肢体伸直运动肢端)固然便于牵动经脉,但与练功动态的总要求“圆活”相抵触。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第一是要“外方内圆”:如做肘臂的弯曲动作时,肘的外侧弯曲呈现了明显的角度,要求在做弯曲动作的同时,于肘的内侧要加一圆撑的意念力。这个意念力就成为使肘圆撑的内力,从而形成外方内圆的态势。
第二是要“直曲并用”,有两点含义:
(1)肢体做直的动作时,尽量要求似直非直,不做成伸到极限;即使是必须伸直者,也要保持关节的松弛,从而缓解过直之程度。
(2)在做形体(主要是肢体)运动时,哪怕是直线运行,都可伴随蛇形蛹动。这只有在练功有了基础后才有可能。
【13】为什么形神庄的练功必须“大小兼顾,自然灵通”?
形神庄照顾了全身各部位练功。在全套功里既有如俯身拱腰、混元归一等大动作,也有如立掌分指、转腰涮胯等小动作;在一节中,也有大小之分。如属于肩、肘、胯等关节的运动为“大”,腕、掌、指、踝、足、趾等关节的运动为“小”;腰的运动为“大”,脊椎骨的运动为“小”等;在形体运动中,形体动作明显可见者为“大”,内在的气的运动隐伏难见者为“小”。内在的气机变化中也有整体与局部的不同。这一切,在形神庄功法中,通过有机地配合,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不仅如此,在练形神庄时,大指和小指总要互相照应,使两指的气在掌外相连接,方法是大、小指如同合作取物,但不接触,只是用意念在掌外15-20厘米处相合。这是含气内收的重要手式,练其它功法也可以采用。
形神庄为何要大小兼顾呢?
(1)为了纠正常人活动只注重大而忽略小的片面性;
(2)小的动作属于灵活型,要求神意的指挥更加确切,所以注意于小的动作,更容易使精神集中而收到入静的效果;
(3)便于牵动轻脉,促进气血的流通。
【14】为什么形神庄的练功必须“周身一家,动中求静”?
形神庄功法是从上到下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但是做每一动作的时候,都要把意念放到全身;而且练得比较熟了以后,其中每个动作,都牵涉着全身。比如做鹤首龙头:
(1)一开始以大椎做固定点来做鹤首------(2)以后脊柱也可以跟着仰俯开合------(3)再以后,连腿到脚腕子一直到涌泉,都要跟着前后俯仰,都在运动。
所以说,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周身一家。
所谓“动中求静”,就是说在练动功的过程中,保持精神安静(集中)。方法是:或寄神于动作,或寄神于关窍,或体会气脉的流注,逐步使神(精神)形(形体)合一。我们在练形神庄时,每一个姿式,每一招、每一式,都贯注意念,而且是全神贯注,意照内外全身,才能慢慢地体会它里边起什么作用。
在形神庄功法中,我们只讲了每节动作的作用、要求、要领、功用,而对每节动作在身体里边经穴、气脉发生的变化没有表述。因为每个人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同,而内在变化出现的早晚也不同,如果写出练功的变化,有些人看了以后可能练功时要想,这一招、那一式,我这脉怎么没动?这个穴位怎么没开呀?这样,就容易产生杂念,有时还会出现由意识活动而产生的假的经脉现象。怎么办呢?就是不写、不说,什么也不让你知道。待你练到穴开、脉动时就能体会到这个动作是什么样子了。而且每个人的体会不完全一样,不能强求一致。
在练形神庄时,有时精神非常集中,会自然地把动作停下来;有的人不知道练什么了,有的人保持某一个姿势不动,像是练站庄了。这是好现象,但不是“动中求静”,而是由动入静了。如果有人在练功时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气机非常和畅,且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常智慧。一般不要去惊动他,最好让他自己由入静状态中清醒过来。
【15】形神庄功法与捧气贯顶法的关系是什么?
捧气贯顶法主要是练外混元的,是把人体的内气外放和把自然界的外气内收,这个过程加强了,有了这个基础了,就是说,人的混元气和大自然的混元气,相互交通,互相的交合,更加畅通了,这就使身体的气能够增多,使得人体健康有了基础了。
就一般而言,我们练捧气贯顶法,练一段以后,身体气就比较充足了,到这时候呢,人们的不同层次的健康,就是体格健康、内脏健康、精神的健康,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起来了,可以使自已达到一定的健康水平。有了病,也可以好转,而且还可以开发出一定的特异功能来,就是潜在智能,实际来讲呢,就是练了捧气贯顶法,也能够把气练得充足起来,有一部份人就可以开发特异功能。
当我们练了捧气贯顶法以后,这个气可以和外界沟通了,可以使得外界的混元气更多的进入身体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练功,因为人体里边这个混元气,在正常人身上,它更多的是在膜络这个层次上充斥和集结的,运行的,我们练了捧气贯顶法以后,只是把这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加强了,要想再进一步的改变这种健康状况,要想比一个普通的人,气机的变化再加深一步,要突破正常的水平,突破正常的框框,就需要再练功夫,那就要练形神庄了。
【16】怎样理解形神庄功法它与捧气贯顶法是配套的功夫,一外一内,各有所长,相辅相承?
形神庄功法汇集了多种的练功诀窍,成为一套独特新颖的功法。有道家的“采气”、“聚气”方法;有佛家“贯顶”及运用意识;有密宗的“通”字咒;而各节动作则来自武术或武术气功,自成一体,和其它功法有明显的不同。
通过练形神庄功法,增强体内气运行的强度,使气往体内深层渗透,往肌肉、筋骨里走,一旦气的强度增大深入到控制超常功能的地方,就能启开许多潜在功能。
形神庄功法是智能气功的第二步动功,是练内混元的。它与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是配套的功夫,一外一内,各有所长,相辅相承。在练功安排上,要相互兼顾,交叉练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形神庄功法要求“以形引气”、“神与形合”,没有特殊的意念活动,由一开始的哪里动就想哪里,进而达到想哪里就只有哪里动
【17】形神庄功法与经络的关系是什么?
当然,你如果光练捧气贯顶法,认真的练,特别特别认真的练,能不能把气也练到里面去呢?不能说不能进去,它只是进去的慢一点。
身体里面气的运行,气的加强,它有两个途径的:
(1)一个途径就是用意念来引气,意念一动,气就动了,这样可以把丹田的气,就可以调到身体的各部份,这是非常快的,快速调节。但是要想把身体每一个部份的功能得到彻底的改变,只用这种意念来完成,还是不够的,比如说我要把得手的功能加强了它,意念往这儿一想,气过来了,等你不想的时候,它气又又可以回去啊!这样的改变还是有限的。
(2)因此这就还必须加强另一条气的运行途径,再通过加强改善形体面固有经络里面气的运行状态,使局部的改变能更加持久,而强化它的功能,因为在人身体里面,不管你有什么意念活动,经络之气还是要照常运行,从里到外连成了一个整体。我们能够把经络这一部份的气给他强化起来以后,那就可以使得每个地方的经络之气很流畅的从络脉里面出来,再由各条经络混合到一起,就成了散布到周身各部份的混元气了。
身体各部份都有混元气分布,但是体内混元气独立存在之处,是存在于丹田,当然是周身的气和丹田的气是有相当紧密的关系,所以,你能把这个经络之气,每个部份流通的气引来的更多一点,虽然你用意念引,也是这个速度,不用意念引,它也要这么转,速度不发生变化,但这个地方你动一动,牵一牵,它就来的多一点,这儿多牵动它,总在牵动它,就可以把这经络的功能给增强了,这样呢,就把每个局部的功能从素质上得到了变化。
形神庄,就是从这个意义上编排出来的,我们练了捧气贯顶法,外混元了,外面能够多收一点来了,然后呢,我们再把这个经络里的这个通道再把它加强了,内外更好的沟通了,经络功能一增强了,它里面气的通路就多了,各种功能也加强了,身体里面的这个联系就更加密切了,所以把从外面采聚来的混元气,通过经络深入到了组织里面去,它的功能也就增强了,这一点大家要从思想上明了。
形神庄,就是把外面进到身体里来的混元气,要把这气,往里面更好地引进到各个组织里边,经络中的那个络脉,在身体各个地方都有,肌肉里边有,骨头里边也有,所以我们经络的功能增强了,使得这些地方的气,都可以充足起来,这样就能够把我们仅仅在膜络上走的气,向内活动的范围就更广泛的深入,通过形神庄一些特殊动作的锻练,就可以把这个过程加速它。
我们比喻一下:就如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世界的外资、外商进入到中国各地,一开始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如同练捧气贯顶法,气多聚于膜络);为了开发中国的内地,就必须加强改善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制定优惠政策、培训人力资源等等,诱导外资、外商进入到中国内地,改变中国内地的落后状态(如同形神庄一样把外面进到身体里来的混元气,往里面更好地引进到各个组织里边)。这一点大家要能从思想上明了了,练形神庄就会不怕辛苦了。
【18】在练形神庄的时候,为什么会比较吃力呢?
如果你不练形神庄,光练捧气贯顶,实际上也可以,只是它要慢一点,作用要小一些,我们现在练了捧气贯顶法以后,再加上练形神庄,由于特殊的动作的作用,可以把这个混元气深入的过程加快了。
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练形神庄的时候,比较吃力,为什么吃力呢?因为练外混元,练捧气贯顶法关键是以意引气,姿势的运动难度不大,有个姿势,这个姿势动作是用来配合着意念,完成这个气机的引动,就够了。而形神庄呢,它主要靠形体的活动,靠形体特殊的运动形式,来强化这个经络作用,因此它有些动作难度就大了,它就不是动作只配合着意念做动作了,而形神庄呢,是用意念来指挥着形体来做动作,通过这个形体的动作,而诱发气机的变化,这两个在机制上不一样,因此要求也就不要一样了。
【19】形神庄功法为什么会“以形引气”呢?
我们练形神庄,是练神与形合,以形引气,以气动意,它是这么样的一个过程,当然这个意动了以后,它这个气也会发生连锁变化,意念和形体相结合后,就由意念来支配这个形体做运动。
当然在做这个运动的时候,意念要做这个运动,也必然通过膜络过来一部份气,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如果认为形神庄就没有什么膜络之气了,也就不对了。因为意念一想要做这个动作,往这儿一注意,也会从丹田过去一些气,所以形神庄它是两个层次:
(1)有以意引气,意念引动身体里面的气;
(2)再有是以形引动身体里面的气。
为什么形会引气呢?这是由于我们形神庄这套功,所安排动作的特殊性来造成的以形引气。我们形神庄的各节动作,基本上都是一部一部分的,身体每个局部很多动作都比较强调局部活动,而这个局部活动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激发经络作用,我们安排的这些动作,和日常生活当中的动作不完全一样,我们有很多动作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动不到的地方,或者说动的很少的地方,然而,这些地方对牵动某一部分经络的作用却是比较明显,因此,我们这套功在动作上有它的特殊性,每一个动作,它都是激发了某一部分的经络的关窍,要按照经络学说来讲,它有它本身的规律性。在这里,关于经络的问题,我们就不多讲它了。
【20】形神庄功法与经脉周天的区别是什么?
在我们智能功里边,虽然说形神庄是强化经络,但是,我们并不是把意念和经络相结合,这一点就是我们智能功讲经络和周天功讲经络不同的关键所在。
大家对这一点要注意,我们形神庄这里边谈到了强化经络作用,也就是说呢,这里面有很多动作可以强化经络作用,但是我们练功的着眼点并不在经络上,象其它的过去的功法,练经络的,练经脉周天的,他们是把意念和经络的走行路线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到经络循行的那个圈圈里面来,激发经络的作用,使得气在经络里边流行,用意念把它强化起来。我们练智能功不是这样的,我们练智能功就是通过形体本身的运动,来激发经络的作用,而不是用意念,用意念集中到经络里面去。
大家对这个问题,应该做这样的领会,你比方说练周天功,转一个圈圈,这是经脉,它是用意念在经脉里面走,走,走,是这样走的,如果练其它周天的,走一圈一圈的,很多是用意念这么走的,它是用意念这么走,意念和气在一起这么转的,一个胳膊,有一条、两条、三条经脉,是这样走的,它的意念是和这儿结合,这么走的‥‥‥。
我们智能功是不管它,你就管你的动作,手腕子要动,手指要动,你这儿一动,它会自然的牵动经络,我们意念虽然没有注意经络,这儿一动,就把你的经络牵动了,把里边经络的功能强化起来了,们是用这样的方式,强化了经络,它的络脉也就得到了加强。
【21】形神庄的意念活动是什么?
我们练形神庄的时候,不是把意念向外面去结合,那就是练形神庄的时候不是把意念又放到虚空,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不是搞这个。
它是搞什么呢?它是把意念完全集中在身体里边,就是通过练功的时候,把你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活动给打破了,而且完全注重在动作上,这样就恢复了经络的本身,对身体的各个部份都有相同的作用,慢地能注意到这个特殊性,这样气就往里面来了,这就是我们形神庄这套功法的要领。
它主要是通过形体的运动来加强经络的作用,同时,这个经络作用加强了以后,最后也还是落实到混元气上去了,因为经络之气它只要通过络脉一出来,它就混合到一起了。这个混元气的加强,不是通过意念引气来完成的,而是使得经络功能加强引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形神庄这套功它的特点。
【22】为什么形神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各步功法中最吃力的一套功夫?
为了更好的强化这一功能,是把身体各部份的组织:肌肉、肌腱、骨骼、血管、神经的功能更好地强化,我们就必须努力来练这个形神庄,形神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各步功法中最吃力的一套功夫,对改变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开拓新的生命领域,也是最基本的内容。
如果说练捧气贯顶法是在你原有的生命活动基础上来强化哪些功能,那么练形神庄呢,那就是要开发出你在正常生命活动范围之内,没有的得到开发的那些功能,没有的开发的那些领域,或者是原来功能很弱的那些个层次里边,若想要开发我们身体里更大范围内个功能,那就必须从练形神庄这方面去努力。
我们现在有些人练形神庄练了一两年了,觉得是没意思了,可是我们现在看一看,往下一弯腰,俯身拱腰松督脉,脑袋还是碰不上腿,说明你的形体肌健的功能还不能够柔和,不够松弛,拉都拉不开它,那就是差得太多了;有的人,练立掌分指,练了一年,两年,三年,那个手一立掌还是立不起来!还不能立成“丁字掌”,那就不行了!
我们练形神庄,就必须按照他的要求,认真的去练,最少都应该使每个姿势都符合书本提出来的规范动作,一开始做不到没有关系,如果练了很长时间,还是做不到,那就不行了。
【23】“功能”与“功夫”的矛盾统一的关系是什么?
也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说:“我这些个动作虽然做得不那么规范,但我也出了功能啦!”,也的确有些人少动作做得并不规范,也出了功能了,同时也有不少人,动作做得非常规范,功能也不见得怎么好。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讲过了,人类的健康有四个方面:有形体健康,有内脏健康、有精神健康、另外还有的特异功能这一部份的健康问题,尽管你在这个特异功能这方面特殊一点,敏感一些,但是,你本身的形体还不够健康的话,到最后还是解决不了你根本的问题。功能虽然上去了,而且到最后真正改变身体健康却做不到了,所以我们对待这个练功以后效果如何?你功夫长的如何?出不出特异功能,这不是唯一的标准,只是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而已。
可是,现在人们就把出现了功能,认为功夫非常高了,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有功能的人,不要以为有了功能,就是功夫很高了,因为我们很多人,没有见过真正有功能的人,所以有点功能就很骄傲自满,认为了不起了,他们把这个“功夫”和“功能”等同起来看待是错误的。
【24】我们已经练了这么长的时间啦,怎么功能还没有开发呢?
有的人会问:我们已经练了这么长的时间啦,怎么功能还没有开发动来呢?那就是由于我们虽然练了功,但外边的气还不够充足;另外每个人的敏感度还不是一样,我们讲的健康嘛应该包括有四个方面,有四个层次的健康:体格的健康、内脏的健康、精神的健康、然后再加上特异功能从一个隐蔽状态,从潜伏状态开发出来,开发出来以后,它还要增长和壮大起来。
练形神庄你没出功能,不会透视,也没什么了不起,有的人讲,不出功能,这样开展工作不好开展!这个问题呢,这也是关系到我们对智能气功的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的好与坏,有了功能,如果你运用的好,固然是好,有了功能,你运用得不好,你工作照样开展不了。以前有很多有特异功能的小孩子,有特异功能,搞了一段表演,后来功能也没了,身体也糟了,都还招来了很多的毁谤,工作开展了吗?也没有开展好!我们搞智能功的,前几年大部份大家都没有功能,就是会发气治病,大部份都不会透视,可是开展工作怎样呢?只要是按照功理、功法并重,功力、功德并重,教课时这么讲的,不光讲功法,还要讲功理,还要讲功德,都开展的非常顺利,如果有的地方,光靠这点功能搞,搞,搞的,一开始挺轰动的,很快就下去了,所以在这里面,光着眼在什么透视啊、感知啊,那就错了!
因为功能有多种功能,发放外气治病、发放外气搞试验也是功能,透视也是功能,透视属于接受型的功能,把信息接收了,发放外气属于发放型的,两个都是功能,所以现在有的同志一说到功能,就觉得是透视、察病这个东西,把它局限化了,就错了,不是完整的。尽管这些功能还不完整,有了也不错,但是你要把它看成是唯一的东西,那就错了!
【25】为什么有了功能就自以为是,都得掉队落伍?
这些人,有了功能就自以为是,就了不起了,五年以后,肯定基本上大部份都得落伍,都得掉队,他有点功能就用,有点功能就用,用、用、用完了以后,身体里面还是没有存上气,用混元气透视都伤气,透透视,伤自己的气,这个气慢慢集累不起来,你想开发新的领域,开发不出来,不好开发,所以搞了几年透视以后就落伍了。还不如那些没有功能的人,发发气,治治病,不伤我们自己的气,这些大家认真练、练、练、练‥‥‥练了以后,他基础大了,功能开发出来,比你还要大一点,还要强一些,我们把这个气练得充足了,将来开发特异功能,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希望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出了特异功能也无所谓,不出,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关键是解决病人的疾苦,来了病人,解决病人的疾苦,懂不懂医学都没有关系,有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关系嘛,来了个病人,头疼,我们在发放外气治病时都讲了,拉拉气,弧啦、弧啦,来了个病人就这么弧啦,都是一样弧拉,都一样可似搞治疗治好病。大家一定要对这个功能问题和这个练功的功夫问题,要有一个正确地对待,正确的认识,不然的话,就容易把我们导向一个歧路上去,前进就受影响了。
我们智能功,练形神庄这一步功,关键是要把我们身体的各部份的领域,重新开拓开拓大些,原来只有这么大一片,再开大一片,再开大一片,开发出来,如果开出来以后,你再搞功能,就要方便多了,而且对身体那是一个完善的。
【26】为个么有了功能的人,要谨慎,要爱护它,不要到处显耀这些功能?
有了功能的人,要谨慎,要爱护它,不要到处显耀这些功能,要把这个能量集存起来,开发身体里面的这几个健康领域,体格健康、内脏健康、精神健康,我们现在很多同志精神不够健康,碰着点事儿就受不了了,着急、生气,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就是精神不够健康,精神健康也还有包括智慧,有的人身体很好,精神也挺稳定,就是脑子木得很,不好使唤,这也是精神不健康,我们搞智能气功的,就必须体格健康、内脏健康、精神健康,精神健康还必须包括情绪稳定,还包括智慧,有聪明度,这几个方面都健康了,你再出特异功能,就是一个完善的人。
【27】就这么比划比划,算练什么气功吗?
有些人就问:就这么比划比划,跟广播体操差不多!象的士高哪么拧来拧去的,算练什么气功呢?他们以为练气功,就得搞那个周天才叫气功,形神庄这样动来动去,就以为就不是气功。因为我们智能功是以天地为炉鼎,或者说以太虚为炉鼎,是过去属于上乘功法的范畴,过去上乘功法就是不讲周天,不讲火候,不讲药物,不讲斤两,不讲这些东西,就是心入太虚,心入太空,精神和形结合在一起。那么你心入太虚了怎么入呢?我们练形神庄一开头也有八句口诀,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到最后周身融融,开始练功,和捧气贯顶法一样,然而真练形神庄,和练捧气贯顶法对这八句口诀的认识和体会不完全一样,但是刚刚开始练形神庄的人,仍可以按照捧气贯顶法哪八句口诀的要求去做。
【28】形神庄功法中的“八句口诀”应如何理解?
我们在讲捧气贯顶法的时候,讲过了这八句话,“顶天立地”,脑袋往上一顶,好象头顶到天了,立地,脚往下一踩,踩到地底下去了,捧气贯顶法意念活动是外混元的,要这么想,把意念往外。
练形神庄呢,是练内混元的,就不能再用捧气贯顶法这种意念活动了。这个顶天立地,顶天立地怎么想啊?脑袋一动,脑袋就是天,顶天,脑袋就是天了,立地,脚往下一立,脚就是地了,有人问,这怎么想啊!脑袋一顶就是“天”,脑袋还有头皮,包着头,“天”不了啊,这个东西不要强求,我告诉大家,你可以懂得这个道理,脑袋往上一顶,头就是“天”了,脑袋和天没有什么两样,那就需要从意念当中,把你的头皮,把外面这个“膜”,所局限的范围去掉,脑袋上没这个膜的概念,脚往下一蹬,皮肤也没了,脚和地融合到一起了,这样的意念活动才行,所以,“顶天立地”,头就是天,脚就是地,一想就行了,不要钻死牛角尖。
“形松意充”,形体一放松,意念往外一充斥,我的身体就到天边去了,我的身体就在天边上了,这就等于这个意念要从身体里面往外看了,这样去练功,一开始不容易做不到,真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已经开始有些功夫了,真能这样去练功,功夫就有了,我们的意念活动,一想身体里边,总从觉得不好进去,只能从外面往里想,因为精神活动都跑到外面去了,里面好像不是我了,往里面想,这不好进去,如果你能把这个意念收到身体里面去,从里往外看,能做了这一点,那就有功夫了。
【29】怎样理解“真能够从里往外看,你的功夫层次就高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你能把这个意念收到身体里面来,从里往外看,能做了这一点,那就有功夫了。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慢慢慢慢的练,一下子做不到,肯定做不到,谁你也别想试,我们在场的没有一个能做到的,能从里往外看,做不到!一练功,从里往外看,你真能够从里往外看,你的功夫层次就高起来了,
这个练功方法我先告诉你们,要这么想,要这么练,但普通人一下子是练不进去,做不到的,有的人只能作到一部份。真正能练到了里边,你非得练到了“中脉混元”以后,进一步练到了“中线混元”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从里往外看,但是你练形神庄的时候,你就要有这样个意念,往里收,再从里面往外放才行。我们练形神庄,它就是要通过意识往里面收,收到里面去,这样,你的形体和意念合到一起了,当然也就和虚空结合到一起了。
【30】什么叫作“心包太虚”?
从身体里面往外一撑,我们不是看到天有那么个边际吗,一看是个大圆圈儿,有个边儿吗?练形神庄,一闭眼睛,噢!这个边儿就是我,这就叫“心包太虚”呀!一个心把太虚,把整个宇宙都包起来了,装起来了。如果你想身体想不出来,你就闭着眼睛想一个大蓝天,,蓝天这么大,像一个大圆帽,你这么一想,有时还能想得出来。可是有些人,想这么蓝天,想这个大圆帽都想不全,后面就是想不全,缺少一块儿;但也有不少的人还是能想出一个圆圈,想得全,你先要把它想全了以后,那身体往外一扩张,扩出去,这就对了。
我只告诉你,这是一个窍门儿,你这么练,等你形神庄练熟了,捧气贯顶法比较熟了,气感比较明显了,才能这么做。如果你真能按这个路线练下去的话呢,什么功能你也不要管它,你就这么狠着练,只计耕耘,不计收获,你只要把气练到里面去以后,应该所有的功能就都出来了。
庞明教授说:我们有的人急于求成,不是说从“本”上去入手,只想从“标”上去解决,只想练出这个功能,练出那个功能,这样练就不是一个整体的,那就是功能出来也比较小,作用也比较弱,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智能气功到了第二步功,练形神庄的时候,按照形体、精神、虚空,这三个方面也要合成一体了,所以不要以为形神庄只是练里边,和外面气就不沟通了,不是的,它里面气足了,它里面气能够通畅了,你这个意念一过去,那就到高级水平上去了,但是一般同志是做不到的。
因此呢,还得一步一步的来。把这个很“深”的道理,用这么“浅”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你若有这个资质,有这个体格的、内脏的、精神的、智慧的,有了这个素质了,你回去,一比划,一体会就行了,就提升上来了!没有这个素貭的话,那就按照我们现在的练法去练,你就暂时不要先从里往外看,想看也白看,你进不去,那就按我们的一般做动作去练。
【31】什么叫作“法像”、“法身”?
形神庄一开始这八句话,基本上一开始还是还是按捧气贯顶法这么练,有个别的人,练得有水平了,“顶天立地”,你就可以想头就是天,脚就是地;“形松意充”,把身体充斥到天边去了。过去把这称作为“法像”,大家看小说“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一下子顶天立地高起来,这就叫“法像”、“法身”。实际上“法像”就是用意识充起来的,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个法像不是想我们身体呼,呼‥‥‥这么往外跑,要想着那样跑就错了。一想整个天地四周就是我的身体,你可不要想身体从小到大,呼‥‥‥我到天边去了,这样想,就容易出毛病了,大家一运要注意这个问题。弄不好,神就可能受损伤,就可能出偏。
我练“法像”、“法身”时,采用的意念活动是把宇宙中的事物想到自己身体来,比如说,想身体里有一条大海船、想身体里有大山、大海、太阳、月亮等等,感觉也很正常。
你不能还感觉到形体这个样子,虚空嘛,一想到天就是虚空,地就是虚空,身体周围都是虚空,身体这个皮肤,这个“膜”没了,与虚空溶成一体了,从里往外出,冲出虚空去了,形体也成了虚空,不能有形体,一有形就着于“像”了,着到“像”上去,那就错了。一开始在较低层次上练功,意念和形体相结合,还有那个形象,到了那个高层次,意念往外一走,就不能着于形象了。着于形象,神就容易出毛病了。
所以那八句话,作为总的精神,就是要明这个“理”,顶天立地,头上面就是天,脚就是地,身体就是整个一个大空间,就是这么在练功,当你有了这个意念这么一动,到最后“内静外敬”也好,“心澄貌恭”也好,这些意义都不大了。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的时候,实际并不是注意外边去了,太空就是你自己,空空荡荡,也没有自然,也没有我,因为你里边是一个空间嘛,应该是这么认识的,准备好了以后,才开始练功的。
练功的时候就不能再想那个虚空了。“神意照体”,不想虚空了,从虚空往里一缩,想到形体往里一缩,这一缩,说是一缩,这并不是从大往小一缩,就是意识一紧,由“法像”紧到里边和这个具体的“形”就结合起来了,当意念和这个形结合的时候,又要把那个虚空给忘了,又没有这个“空”了,就光有这个“形”了,让意念从虚空过渡到具体的“形”上来,我的形有多大也不要管它,原来的虚空还是虚。
【32】怎样理解形神庄是形体、精神、跟虚空三者合为一体?
“神意照体”以后呢,有形了,这个有形体的人开始做动作了。形的大小也不要管它,你就是意念指挥,就是这么一个劲儿的做动作,这就是形体、精神、跟虚空三者合为一体,形神庄练功就要这么去领会,这么去理解,练功就是要这么用意念。一开始练,一般大家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多管它,这不是强求来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不论哪天做着做着动作,一下子出现了这个“法像”,感觉到了,以后呢,你就把它抓住。这样,在练功的时候,就要尽量“内视”体查气机变化与感觉,只有这样去指导练功才能得到提升。你现在想故意找这种感觉,恐怕都不好找到,当然也许有个别个的人可以找到,一般你就这样找,就不容易找到,在练功中它会自然的出现,懂得这个道理一心练功就可以了。
不能出现“法象”怎么练呢?那就还是走神与形合的路线,意念和形体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你真正是把意念特别特别地集中到形体动了上来了,你把别的都忘了,实际上这时也就谈不上什么形体、精神、虚空了,他是一个整体了,所以我们大家现在练功的时候,你就着眼在集中精神做动作,全部精神集中到做动作上来,这样就可以慢慢慢慢的过渡到那个层次上去,这两个是上下阶梯关系,有的人一听己经会了,有的就不行,就要慢慢慢慢的这么练,它自己就会上升到那个层次去了,这个上升,你不要管它哪天来到。这就是我们智能功的形神庄简单介绍,它的练功特点,它的重要性,重要意义就讲这么些。下面我们就开始讲形神庄的动作。
形神庄预备式
【33】怎样练好形神庄功法的预备式?
预备式在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中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形神庄的预备式有两种练法:
一种是外混元的练法,意念出体外与大自然相接,象练捧气贯顶法预备式的意念那样;
另一种是意念头即是天,脚即是地,身体包含天地,胳膊、腿都是天地的一部分,没有形体被皮肤包裹之感。
后一种练法很关键的一点是,在意守形体做动作时要似守非守,不要守得那么具体,要模模糊糊地去想,练起来就会产生人高大起来的感觉。过去称这种高大起来的感觉为“法象”。
做预备式的动作的要求有以下以点:
(1)做预备式的动作要注意外方内圆。很多动作虽然是见棱见角的,但做得要柔软点,要体现外方内圆。
(2)一开始翘掌,两手先从掌心向内转为掌心向后,再用小指带动其它手指划圆翘起。不要光指、腕动,大臂也要跟着动,这样气机的调动和气量就大。
(3)推拉地气时,肩、肘要自然放松与小臂同时动。接着松腕,转掌心相对,虎口向前捧气上升,抬至与脐平转掌心向内。这些动作大臂都是跟着一起动的,掌心转向内的动作是圆的。
(4)回照肚脐时,肩、肘、腕要自然放松,整体的向内收气,有一种按压气球的弹性胀感。
(5)紧接着小指带动成阴掌,两臂外展至背后,这个动作是划弧线走的,而且手掌的高度要始终与肚脐、命门保持同一水平线。
(6)回照命门,两手回扣时肘要微微外翻一点,才好照到命门。
(7)回照命门后用小指带动掌、腕至腋下大包穴(大包穴在体侧第六、七根肋骨之间)。大包穴是全身络脉集中的地方,是全身的大络。双手在腋下往前掏出时意念用中指把大包穴点一下,手指还可以在大包穴转一圈,把大包穴拉开。大包穴拉开了,全身络脉就开了。
(8)手转过来向前伸时,是用肘推出的,不要伸得非常直。回照印堂,关键不是曲肘,是用中指稍微向内回照,这样印堂就会有胀感。
(9)之后,掌臂向两侧展开,是以肩带肘,要用臂根撑着出去,好象有张力撑着走似的。而且两掌是斜掌拉开的。手的动作要圆,千万不要直着走。
(10)展成一字后,用小指一带先转成阴掌再转成阳掌,向上划弧,到头顶上方双手相合。相合时手臂要直,要尽量上拔。
(11)手从头顶上方下落的方向,开始要在头顶的中间,待手快到头顶时拐向头前方,大拇指要沿中线下落。
(12)手落至膻中后要停留两三秒钟,使气自行在膻中即中丹田的部位鼓荡一下。整个预备式的动作要柔软、轻松。
【34】形神庄功法的预备式的作用是什么?
预备式的作用:
(1),通过预备式把天地之气、内外之气结合到一起,调动了全身的气机。习练久之,当双手自头顶上方下落时,会有气从头顶哗哗下落或人体分成两半之感,也会有气从人体当中的一个管进入之感。不过,对这些感觉不要去追求。
(2),在预备式中,手的转动大多以小指带动,小指属心经,可调动心经,收摄心神。
(3),双手下落于胸前合十,可使十指气脉左右交通,形成环流,而劳宫相对又可使左右气机平衡,大拇指对膻中可收气血相合、收摄心神、排除杂念之效。
从默念口诀到预备式结束,调整了精神,调动了气机,人便进入安安静静的练功状态了。
第一节 鹤首龙头气冲天
鹤首龙头这一节是全套功法的纲领,起主导作用。动作比较难做。
【35】为什么说“鹤首龙头”这一节一开始就调动了全身经脉和络脉之气,能把全身的关窍都打开吗?
鹤首龙头这一节起式:继预备式双手合十于胸前之后,掌根分开,沿肋弓拉开,叉腰,双手拇指按在京门穴上。京门穴在最后一根肋骨尖,用手按稍有酸痛感。大拇指按住它起按摩作用,气血就容易往经脉里走,而不易往膜络上跑。京门穴是管全身经脉的,大包穴是管全身络脉的。所以形神庄从预备式到第一节的起式,一开始就调动了全身经脉和络脉之气,能把全身的关窍都打开。
【36】为什么说“鹤首龙头”这一节,是我们形神庄的一个最最基本的功夫?
“鹤首龙头”这一节,是我们形神庄的一个最最基本的功夫,这一节功,看起来简单,但是,它是我们智能功的一个总的纲领,一开始就练它,就说明它非常重要,而且这一节功,你可以把它贯穿到全套功里面去,就是除了第四节“气意鼓荡”这节功不能做,其它各节的功你都可以配合上做“鹤首龙头”。
有的能配合做“鹤首”,有的能配合做“龙头”,并不是鹤首、龙头一块做,又做鹤首,也带做龙头,有的节就做不了了,有得节里边可以配上做龙头,有的节可以配上做鹤首,这是在大家作熟了以后的问题。一开始练的时候,就是每节动作都要按照动作要求去做,而且可以一节一节单独的来练。
【37】为什么要求大家对“鹤首龙头”这一节要特别特别重视?
“鹤首龙头”这节功,它首先是要解决“头”的问题,练形神庄这套功,一开始就练头,头里面有我们的元神,有我们的神住在那儿,它指挥着全身,把神调整好了,那么全身就得了调整了,通过练这个“鹤首龙头”,它能对整个全身各个部分都能起到调节作用,它本身不仅是调整脑子,而且也可以调整全身,所以大家对“鹤首龙头”这一节要特别特别重视。
【38】“鹤首龙头”这一节功它有什么特殊性?
没事的时候,就摆一摆,转一转,如果你真的做龙头能够一下子做40分钟话,慢慢做,你看有什么感觉,身体有轻飘飘的感觉,舒服得很。我们有很多人,他练形神庄就不这么逐节去体会,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练,就不用讲了,有时间,将来你们就慢慢做一个龙头,练40分钟,你看有什么特别感觉!叉上腰,就光做龙头,不做别的,做慢一点,它一定会出现特殊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这节功有它的特殊性。
【39】什么叫作“正向鹤首”?
这节功,首先是做“鹤首”。鹤首就是指仙鹤的头。这个动作,它是取意于仙鹤逮鱼时脑袋的动作,仙鹤牠本身的一个很大特性,头的运动度特别大,一个就是牠前后的动作,牠非常的快,将来,大家你们去看看仙鹤,牠要吃东西的时候,嘴往下一啄,特别快,突!一下子就上去了,在水里面,游水的时侯,一看见鱼,突!脑袋下去特别快,这是一个动作。我们把这个动作编成了“正向鹤首”。
【40】什么叫作“反向鹤首”?
再有呢,这个仙鹤要喝水,看见那个水,牠的嘴一动,兜起水来,一扬脑袋,呷、呷、呷、呷把头立起来,再把水咽下去,这个动作也是练气功里面采气法,采水气法,这是一个很好的采气法,我们平时要能这么喝就好了,一喝水,拿起碗来一喝,把水含在嘴里边,头一扬起来,咕噜再这么咽下去,咽不好的话,会有点呛嗓子,一张嘴,这么往下一咽,哪个水气它就补人,这个采水气的办法非常好。我们把这个动作编成了“反向鹤首”。
我们这个鹤首动作,一个正鹤首,一个反鹤首,就是根据仙鹤逮鱼、喝水的动作把它编过来的,所以这个动作不要小看它,将来你们是自己做的时候,就可以体会体会他里面的气机不一样,你吃东西的时候,有意识的按正向鹤首的动作要求去吃,尤其是你们喝水的时候,含着一口水,或咽口唾沫,做反鹤首动作起来往下一咽,看看它里面气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1】“鹤首龙头”这节功的原始来历是哪里?
我们的功法,它是从各个地方来的,实际上我们鹤首龙头这节功,是根椐峨嵋十二庄中的“鹤翔庄”(不是现在流行的“鹤翔庄”,现在流行的“鹤翔庄”也是从这儿来的),峨嵋十二庄中的“游龙庄”,鹤翔庄是鹤行,游龙庄是龙行,我们就根据他里面的两个动作,一个是鹤首,一个是龙头,然后我们再加上气功的内容,把它变了变,这样就和峨嵋十二庄中鹤翔庄和游龙庄里面的鹤首、龙头,就完全不一样了。
【42】为什么练“鹤首龙头”这节功有明显的长寿功效?
自古以来传说:“千年鹤,万年龟”。仙鹤为什么会长寿呢?古人观查研究认为牠是长长的颈部在每天逮鱼、喝水中经常做正、反两向的运动,使颈椎关节相当灵活。而乌龟的颈部可以很灵活的伸缩,如果我们向仙鹤、乌龟学习,保持颈部的灵活,也必然有明显的长寿功效。
【43】为什么说“鹤首龙头”这一节是形神庄这套功的主旨,是主题歌?
鹤首龙头这一节就算是形神庄这套功的主旨,是主题歌。说它是主题歌是因为这一节是从头上开始练起,全套功都练熟了以后,除了第四节外,每节功里都可以适当加上龙头或鹤首。比如在做第九节弹腿翘足时加上鹤首,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看看那是什么滋味。特别是我们闭着眼睛做第九节,再配上做龙头,恐怕会有很多人站不稳,还可能摔跟头呢。这就要看你的功夫了练到家没有。
【44】做“鹤首龙头”这节功的动作时要注意什么?
龙头鹤首这节功,可以调动你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从我们中医学和气功学来讲叫调动了任督二脉,调动了少阳胆经和肝胆之气,同时也可以升发中脉。这种做法已加上了形体的动作了:正反鹤首下颏运动应当是一个园形的动作,关键是百会上领,下颏回收。这样就形成了园。
后面再做龙头,这个动作虽然说是立8字走向,但是出不了8字怎么办,只要在做的时候有这个意念就行了。要注意,这种做法和摆头差不多,这头向左一倾,向右一倾,象小学生一样,左右摆动,我们做时,头要有往上顶的意念,而颈椎和脊柱有一种蛇形向上蠕动的意念。
做这一节全身一定要放松,如果脊柱绷的紧紧的,这个动作难做了,头就象泼浪鼓一样。头一动就顺序带动了颈椎、脊柱、胯、膝盖、脚腕,这样不是一下能做到的,要慢慢练才行。同学们以后多多练习,但不要绷着劲做,可以到公园去看一下仙鹤的喝水的动作,就是反鹤首的动作。这一节动作同学们一定要做的轻松、稳健。另外同学们做龙头时,下颏尽量少摆动,这样一做龙头时,头一摆一起时,身体有种轻轻上升之势
【45】做好“鹤首”的要求是什么?
做好“鹤首”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鹤首动作作关键是下颏回收和颈项后拔。
(2)正鹤首是先把下颏收起来,收到不能收了,再把颈项往起拔,向上顶。
(3)上拔时百会要有往上领的意思,躯干随之上拉,头部有点后拔。
(4)上顶至不能再顶时,头后仰,下颏上翘,翘至不能再翘时,便依次向前、向下、向内划弧,头顶也跟着划弧;
(5)划到不能再划便收下颏,拔颈项。这样正好划了一个圆。
(6)反鹤首要领也一样。下颏回收沿胸而下时,要向内划弧,不要走直线。
(7)下至不能再下时便依次向前、向上划弧。随着下颏上翘,躯干也要拉起来。
(8)下颏上翘至不能再翘时,便收下颏,把颈项往上拔,躯干也跟着上拔,这样下颏也正好划了一个圆。如果不拔颈项,圆就划不好。
(9)开始学练时用大椎穴作支点,练熟之后要配合身形运动,即配合肩部和胸部的开合、吞吐。做正鹤首颈项上拔时,躯干稍向后,肩部胸部拉开,胸略向前凸,但不要挺胸;下颏前够和向下划弧时,两肩稍向前合,胸部内含。做反鹤首下颏沿胸而下时两肩稍前合,含胸;向上划弧时胸、肩张开,胸稍凸。全身放松,躯干一伸一缩,胸、肩一开一合,熟练后躯干自然形成几个弯曲。
有了功夫之后,可以不用下颏划圆,正、反向鹤首是在印堂里面去划前后的8字,交叉点在左右脑的中心(意元体所在位置)。精心体会,奥妙无穷!
【46】“鹤首”的动作能收到通周天之功效吗?
“鹤首”的动作,下颏回收,颈项后拔,从经络学讲,能牵动督脉,拉开督脉的穴,使督脉的气上升。接着头往后仰,玉枕穴就放松了,气脉就容易过去了。气就从尾闾升到大椎,到玉枕,过头顶。紧接着头往前够,这时头往下一含,下颏一内收,就把顶上的气送到任脉,到中宫。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调动了任、督二脉了。它同手叉腰配合起来,同躯干伸缩、胸部含吐配合起来,做熟后颈项一拉是松着起的,由躯干到腿晃晃悠悠地,就把全身的经脉都调动起来了。练到一定程度,做一个鹤首就相当一个小周天。形神庄不着眼于周天,但能收通周天之效。
【47】怎样正确理解“鹤首”这个动作它会带动整个身体?
鹤首这个动作,包括有正鹤首、反鹤首。一开始,收下颏,拔颈项,头后仰,下颏上翘,然后下颏往前,这是什么呢,这是下颏划一个圈,划一个圆,下颏划这么一个圆,这个圆呢,当然不能划得跟园规那么圆,但你从意念里面画要圆,你可不能这儿突一块,哪儿出一块的,做这个动作你就不圆,那就错了,做这个动作,意念当中下颏划的这个圈是圆的,一开始练功的时候,这个脖子的大椎穴,要固定,光是下颏那么划圈,等以后练熟了,有了基础了,就不仅仅是脖子动了,顶头悬,还要配合整个形体,整个身体放松,头这么一动弹,他就会带动整个身体在动弹。就是身体的屈伸和胸部的开合吞吐了。
大家将来你们没事了,可以买一串珠子,玻璃珠也行,念佛的素珠也行,一串珠子,然后你拿那个珠子,如果珠子的两头都撑直了,就没办法动了,不撑直了,轻轻放松,拿着他一头一抖动,一串珠子都会晃动,你怎么(左右)抖动,它就这么(左右)摆动,你这么(前后)抖动,它就前后摆动,你拿着这个珠子这么动一动看,你动大一点,这么一动,划划圆,一划这个圆,整个一串珠子也跟着晃晃荡荡,晃晃荡荡,就拿这个来体会拿头来带动整个身体在动,划那个圈儿的时候,身体也在跟着动弹,一开始能带动脊柱,再以后能带动到腿,再以后能带动到脚,在以后这么一动弹,能带动到脚趾头上去,这就是以局部带动全身了。
【48】为什么一开始练“鹤首”这个动作,不要搞以局部带动全身?
一开始练,你可不要搞以局部带动全身,你要想带,那就带坏了。有的人一一开始你就故意搞这个带动全身,那就要出洋相了!你放松了,你把全身一放松了,它自己身体就会有些晃荡晃荡,自己就晃过来,你可不能故意地去搞,那就错了!把它放松了去做,我们同学们坐在这里做(鹤首)的时候,就比较好做一点,就这么做鹤首转圈,体放松了,你体会那一串珠子一动,晃荡晃荡,晃晃荡荡,一开始,脊柱可能弯曲少一点,动得会大一点。
【49】为什么将来你功夫越高了,转鹤首那个圈就要转得越来越小?
将来你功夫越高了,转鹤首那个圈转得越来越小,一开始转的圈会大,转的圈大呢,这个脊柱的幅度也要大,脊柱(只有)那么长,两个波动就完了,如果脑袋转的圈小,一开始转,就是下颏转,以后转,不用下颏转,在印堂里面转,在里面转圈,这儿动作很小了,它这儿一小了以后呢,它动的每一个波长就短了,一个脊柱就可以产生好几个波动了,一开始,也是做不到的,慢慢来,懂得这个道理以后,自己一步一步去加强练功。
因为具体动作的要领,平时教功老师们都讲过了,具体每个动作怎么做,我就不给大家再重复这些东西了,我就把一些要点再点明一下,给大家讲一讲将来以后你们练功,怎么能更高级一点。我一边说,你就跟着一比划,你一比划,等于给你带着功哪。
【50】“鹤首”这个动作怎样才能做到放松?
首先,你的脊柱就要放松,一动,就好松了,现在做你就做得随便点儿,你不要一定怎么怎么做,你就这么随便点,圆不圆没有什么关系,你想着是个圆就行了。
反鹤首也是一样,反鹤首往下一勾,这样来,反鹤首的放松,要比正鹤首的放松难度要大一点,但是也要放松,做反鹤首放松的时候,,关键你要把两个肩膀都放松,膀和膀根子你要不放松,你可就不容易松了,正鹤首关系不太大,反鹤首拉它,不好放松,你的膀子要有意识的放松,它就容易放松了,也是要那个挤住,这么来回的活动,因为我们想要提高的同道,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慢慢,慢慢的往更高的水平去要求它,这是这个鹤首就简单这么说一说。
同时呢,做这个动作,脊柱可以去这么体会了,慢慢整个形体呢你也放松了,胳膊、胸部、肩不也就开了吗!再一做,你也放松了,往后一来,你只要不绷着劲儿,只要你里面不绷着劲儿做,它就自然会带着胳膊动,一张一开,一张一开,胳膊也会做这个动作,将来慢慢的体会,出现什么动作呢,胳膊也在画圈,胳膊放松了,就都在这么画圈儿了,就带着它画的,你要使劲掐着腰,就了坏了,都死了,那就坏了!要放松了它,手只是倚在这个地方,肩、肘、腕都要放松了,这样一动弹,它这个地方,是这么拧动的,这个地方都在拧轴转,慢慢放松了,才能体会到这个东西,故意做,都做不来,谁要想故意做这个,做这个拧轴,那就坏了!不能故意去拧它。先就只管那个头在做鹤首这个动作就行了。
当然,我这儿比划鹤首动作做的比较小,你们练的时候,还要按照老师教的,向上拔、拔,够、够、够的,还按那个要求去做,我这么随便比划呢,就是告诉大家你放松一点,把这个脊柱带过来,这样形体要整体来做,将来你们回去再做的时候,不是在集体练功的时候,你在那儿站着,没事儿时,就比划比划,放松了,晃晃荡荡,晃荡晃荡,晃荡到脚上去,那个气通的就多了,这是鹤首。
【51】做好“龙头”的要领是什么?
龙头,龙头动作难度较大,做好这个动作的关键在青龙角。头两侧各有一个硬鼓包,叫顶骨结节,做龙头是用顶骨结节往两边划8字。要注意不是划平面的横8字,而是划立起来的横8字。初学时,平时可用两手摸着两边青龙角。
做好“龙头”的要求是:
(1)头向左倾斜,躯干的左侧和腰放松,躯干左侧便向左低下来,然后用左手把青龙角推起来。
(2)青龙角是上拔着起来的,整个身体也跟着拉起来。推正之后,头再向右倾斜,再推起来,整个脊柱一节一节都动。
(3)划8字不要晃头,下颏不能动得大,要尽量固定。划8字不要真正去划很大的8字,有这个意念就可以了。
(4)做熟之后,头摆动得越小越好。摆动小了,内景上是晃晃悠悠的,意念上是上升。随着摆动、上升,脊柱就打弯、打旋地动起来。做好了,脊柱就象蛇似的左右运动,脊柱不是一个弧度,而是几个弧度转来转去。如果不上升,脊柱就不能打弯打旋地动。
(5)进一步练熟之后就不用青龙角,而是用百会去划8字,当练功到一定程度后,则应注意8字路线在颅内运动,8字划得越来越小,就能更好牵动体内经脉了。
【52】摆“龙头”这个动作的作用是什么?
摆青龙角的作用开始是牵动两侧胆经,而后则进入肝经。胆经为少阳之气。中医讲:五脏六腑取决于胆。少阳胆经可以调动五脏六腑清阳之气。闭着眼睛练龙头,动作很小,’慢慢便可觉身体轻飘飘、晃晃悠悠的,很舒服。这是清阳之气升起来了。头上清阳气多了,脑子就得到了营养。龙头这个动作还可以起,通卯酉周天之效。
【53】练鹤首和龙头时,为什么不可以自己有意去“通周天”?
鹤首和龙头看起来只是头部前后左右晃动,实际上可以起到打通任督周天和卯酉周天的功效(但由于混元气充足了,不易感到它的运动)。大家知道它能起这个作用,但在练鹤首和龙头时切切不可以自己有意去通周天,否则容易产生偏差。
【54】做龙头的动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1)脑袋跟小孩念书一样这么摆,那就错了
龙头呢,龙头是左右摆动,这个左右摆动就是取意哪个龙行,其实我们谁也没见过龙,只能看到那个耍龙灯的,真的龙有谁见过?反正我是没见过,就是这个头带着身体左右摆动,但是这个龙头往可不是一般的摆动,脑袋要是这样来回来去的摆,就错了!什么是摆头?跟小孩念书一样,脑袋这么摆,那就错了,他是在左右摆,但是哪,又不能完全这么弧形的摆。
(2)头随着脑内划8字轻轻转动
往这边一下来的时候,不是这么推过来,应该怎么办呢?从直着上去,这儿往起拔,再过来,老师讲是个横着的立8字,就是横过来,立起来的8字,但谁的脑袋也真正转不了个8字,谁也没哪个本事,这样一个8字,谁也转不了。但是在意念里要有这个8字,意念里要走这个8字。就象脑袋中间有两个眼睛的样子,意念用一个手指在头脑中间沿着眼眶划一个8字,从两眼中间沿左下眼眶划,转弯向上,再沿左上眼眶划向中间,再沿右下眼眶划,转弯向上,沿右上眼眶划向中间……颈部放松,。懂得这个道理以后,你再走这个8字就好体会了。
(3)这个8字,其实用意念这么动
你要光想着用青龙角去走这个8字,就很难走出来。从这边起,一交叉,走这儿来,再走这个,一交叉,又上这儿来,再走这个,这个8字,其实用意念这么动,意念这么转换就行了。
(4)慢慢这么做,熟了,就好做了
一开始练,动不好,就拿两手扶着点两边的青龙角,左青龙角向左倒,用右手向下推右青龙角,使左青龙角这么向下走弧线放过来,往上一起,左青龙角把左手顶起来,再用左手向下推左青龙角,使右青龙角往右边倒下来,使右青龙角这么向下走弧线放过来,往上一起,右青龙角把右手顶起来,再用右手向下推右青龙角,使左青龙角往左右边倒下来……慢慢这么做,熟了,就好做了。
(5)做龙头时下颏最好不动
做龙头时,要注意收着点下颏,百会要上悬着,下巴颏不能这么来回的上翘,来回的甩,下颏最好不动,际上也绝对做不到一点儿不动,不要动,是说下颏要有个基本固定点定上它,绝对不动,是不可能的,但你意念当中下颏不要动,这也是用意念,青龙角往下一落,下颏不动,青龙角往上一起,实际下颏还有点动,你不要以为下颏不动,就是真的一点也不动,你用一个手指按贴着下颏试试看,也还是要动一点儿,既使有小小的摆动,也要保持下颏在一个平面上,只是意念要它不动。这样的话,有了两个意念:一个意念是走了个8字;一个意念是下颏不动,这样做那就对了。
(6)要慢慢练到尾闾也随着头在摆动才好。
做龙头这个动作时,全身也是要放松,也要体会拿了一串珠子一样,一抖弄,一抖它就全部动起来了,一串珠子,正好相当于我们的脊柱骨,一块一块的脊柱骨,一抖弄脊柱骨就会弯弯曲曲,弯弯曲曲,弯弯曲曲这样动,我们一做龙头的时候,脊柱骨能有个七、八道弯弯就行了,感觉到脊柱骨晃晃荡荡,你的动作你做得越小,你脊柱骨的波动弯曲就越多,做得越大,弯曲就越少,很多人看过节日期间有些耍龙灯的,很多人用棍子举着一条灯龙,你看那龙头一动,整个龙灯的身子和尾巴都跟着动,最辛苦的人,应该是在龙尾的人……因此,在做龙头的时候,要慢慢练到尾闾也随着头在摆动才好。
(7)试做一下“反向龙头”的感觉,体会气机的变化
左青龙角左倾,右青龙角上顶划弧,右青龙角右倾,左青龙角上顶划弧;左青龙角左倾,右青龙角上顶划弧-------
【55】怎样动作才叫“龙行”?
脊柱要变成象一条龙灯一样,随着头动,整条脊柱骨都要动,这种动叫它是龙行,脊柱绷得紧紧的,眼眉还绉着,光用头往上顶,不还算什么龙行啊!全身都要放松了,随随便便这么一做,它就会自然这么动了,来来去去,这么晃晃荡荡,很自然的摆动起来。
【56】为什么“鹤首龙头”是它是我们智能功的一个关键?
这第一节虽然短,动作简单,要讲得多一点,讲得长一点,因为它是我们智能功的一个关键,全套形神庄里边,鹤首龙头是最基本的韵调,神韵都在鹤首龙头里边。
【57】“鹤首龙头”这节功的功效是什么?
(1)鹤首龙头首先练头,练神经主管系统
从治病强身来看,鹤首龙头首先练头,练神经主管系统。鹤首调动任督二脉,龙头调动少阳胆经,都是为了头部。中医讲“脑为元神之府”。西医讲头是大脑皮层所在,指挥全身。而且,做鹤首脊柱前后运动,做龙头脊柱左右运动,把整个脊柱都抻动了。医学上讲脊柱两旁有个神经链,一节一节的,做龙头时使脊柱左右拧曲,就对神经链做了柔细、均匀的按摩。鉴于脊柱运动能使血液循环增强,脑循环改善,就可以起到清脑明目的作用。所以这节功可上使中枢神经、大脑皮层真气充足,下使整个脊柱神经起到按摩作用,这就给练下面几节功打下了基础。每天练功时脑子里要用我做鹤首龙头就能改变全身气机这样一个良性信息来指导自己。
这一节功可以贯穿到全套功里,除第四节“气意鼓荡臂肋坚”与第五节“俯身拱腰松督脉”外,每节功都可以加鹤首或龙头的动作,只是动作不用做那么大,加上去效果就大不一样。
(2)对全身各处的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这节功对治疗头部(包括脑血管、脑神经)、颈椎、脊椎的疾病效果都比较好,包括头晕、头胀、头痛、耳鸣、神经功能失调疾病等,效果均较好。因为练这节功可使颈椎血管和淋巴循环正常,,这样一般头部疾病就清除了。头部有病的人在做这节功时,要暗示自己,我这样做,颈部血管放松,头脑气血流通,病就能清除。用这样的精神暗示来练功,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这节功能调节整个中枢神经,所以患全身性疾病的人要认真去练。练其它各节功都可以按照那节功的作用,运用良性信息来指导练功关于良性信息对身体起作用的道理在“运用意识”章节中已详细阐述。
练这套功,练这两个姿势呢,对头可以起到健康作用,对头部的病可以解决,对颈椎的病,对头面五官的病都可以得到觧决,凡是在胸以上有毛病的人,你就多练练龙头鹤首,就这么个动作,很多病都治了。它对头面五官的病效果很好,什么鼻窦炎,眼睛的病,青光眼,口腔的病,都可以治好。
【58】练这个“鹤首龙头”它也能动到里面吗?
有人问:这鹤首龙头它也能动到里面吗?你别光看外面没有动眼晴、鼻子、舌头、牙齿等,但里面还有气脉在动,我们不是讲形神庄可以通里面的经络吗?就是这么一个形神庄,就这么个鹤首,它就本身一做,就可以牵动任督二脉,很多经脉都可以牵动,有的人做个鹤首,里面一转圈,它就能够牵动一个小周天,自然而然的它可以牵动它,它自己怎么牵,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人为的配合周天来做,弄不好,就有出偏差的可能。
【59】怎样理解我们智能功就是不管“周天”的问题?
我们智能功就不管“周天”的问题,它周天通了,也不理它,它不通也不管它,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这样练练功,可能周天会通了,尤其什么时候会觉得通呢?你晚上练完形神庄,睡着了觉,刚一醒的时候,(身体)里面有周天在动弹,睡醒了觉,安安静静待着,不练功它有周天气在动弹,到那时候你也别管它,也不要以为美,以为是好事儿,不要理它,气足,赶紧起来练功夫,还练形神庄去,它气就更通得更好一点了,你可不要以为这是个好事情,它可以通小周天,可以打通任督二脉,但我们决不着眼于此,我们智能功要向更高层次提升,决不着眼于周天,一着眼于周天,我们功夫就退步了。
第二节 寒肩缩项通臂肩
【60】“寒肩缩项通臂坚”这节功分哪三个动作?
笫二节寒肩缩项通臂坚,这节功分三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展臂”,笫二个动作是“寒肩缩项”,笫三个动作是“通臂”。
【61】做好“展臂”的要领是什么?
“展臂”动作要体现外方内圆。接上式叉腰姿势开始,转腕,指掌前伸,掌心向上,小臂与大臂成直角,以肩关节为支点,沿胸前上升。当大臂抬至与肩平后再外展,展平后转掌心向外。做展臂动作时要注意:两臂外展成一字,大臂与小臂始终要保持直角,掌心外翻后仍然呈直角。小臂不能歪,腕不能弯,要立起来,一点不用力气。做好这个动作胸要开,要张出去,肘要前挺。
做好“展臂”这个动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就是松开叉腰的双手,往上举的时候,要注意大臂、小臂保持直角,保持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不要往上挤,要有圆撑的感觉,这么圆撑,不要使劲往里挤,明明是个直角,但要有圆撑的感觉,我们练智能功不是要讲圆吗,形神庄有些地方见棱见角的,这个直角是从里面撑着它的,这就形成了外方内圆,这样就避免出现死角了,这个地方要有圆的意思,往外撑着,要往外撑、撑,这是一个注意点。
(2)要注意的一点是先活动的肩关节,松开叉腰的双手,小臂前伸,肩关节向前动;在手臂向上抬起的时候,手臂这个地方要保持不动,拿肩这个地方往上走;这么一起来后,到大臂抬平与身体成90o时开始再往外展,等练熟了以后,手臂向上一起时,就从这儿拧着斜着过来了,这么一个弧线过来,而且还要往外挣一下展出来,这又是避免了走一个死角。也就是肩关节连贯性的做了向前、向上、向外三个动作。
(3)手臂展过来了就要注意,这个臂要平,而且不要向前或靠后,这是个直的。小臂与大臂成直角,小臂应该立着。要想做到这一点,肘要往外拧,往外翻,这个手还要叩,这个地方胸部要张开,张不开就不行了,张开了以后,两臂才能成为一条直线,手腕还不能弯,是直的,这个样子就很自然了。
(4)再下来是肘关节动。转掌心向外时,只有肘关节外转、外翻,其它关节,特别是腕关节不准用力,不准动,腕、掌要完全放松;小臂下落时,只有肘关节动,其它关节都不可以动,一般的人腕关节很容易一起动。
(5)做“悬腕”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个是手心要平着向下,不要向转杓子哪样转动,就这样平着手心向下转动手腕,手掌就是不可以歪动,胳膊也不许转动,就是腕子动弹,因为只有这样转动,才能把这里的经脉撑开,这个地方动得越小,气才可以越往外流通。
这一节是这样做的:先是肩动,以后是肘动、腕动,从肩、肘、腕一个一个关节动下来的。
(6)常见的毛病是:大臂不平,两臂展不开,掌翻不出去,肘和掌立不直。初练时动作非常见棱见角,一定要注意外方内圆。练熟后不需要每个动作做到家,再换式子,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上一个动作做到家再做下一个动作便容易见棱见角,而且气也不易连上。比如手臂沿胸前上起,起到剩四分之一处就开始外展,动作是带弧形的。两臂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外后,小臂下落时,以肘为支点,轻轻下落,指掌放松划弧,气便可直达手指,手指会有松、沉和酥酥的感觉。以肘为中心从经络来说,肘部是手经合穴所在处,合穴是通内脏的。小臂上起时用中指带,往起一挺时有松、沉感。做这个动作注意大臂要与肩平,不要做成投降式。
【62】怎样做好“缩项”这个动作
寒肩缩项这个动作关键在肩胛骨上,两个肩胛骨要往一起靠。头稍后仰,但下颏不能上翘。尾闾稍翘,胸微挺,但不能大塌腰。胳膊往回一收,不能弯得太大,手腕不能低于肩膀。这个动作就象小鸟刚学起飞,脑袋往起够,尾巴往起翘,腿往起蹬,两个小翅膀扑拉扑拉地,两个肩胛骨往一起聚。这个动作也象人发烧、发冷时打寒战。人打寒战是因为受了冷刺激之后,身体内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以适应外界。人体有许多立毛肌,立毛肌收缩,体内产生的热能就骤然增加,所以受冷刺激便出现打寒战的动作。中医伤寒论把这个动作叫“项背强兀兀”。我们练气功自觉做这个动作,就可以把气机调动起来。
这个动作要是做对了以后,会酸疼酸疼的难受,特别地不舒服!谁要是做这个动作不难受,就没做对!做这个动作没感觉,就是没做对!做对了以后,一开始一定会酸疼酸疼,待这么长时间一定会受不了啦!会疼得厉害!分开吧!这个动作就是要的这个劲儿,这个地方,平时谁也不会这样动弹,谁没事也不会做这个动作,这儿往下缩,这儿向上挤,这儿的肌肉是最长的“骶脊肌”,是身体里面最长的肌肉,有这么长!它这儿一收缩,两边一收缩,都挤到这儿来了,这两边也收缩,就挤得特别厉害,那就起到作用了!
【63】怎样做好“通臂”这个动作?
通臂动作要求大关节蛇形运动,小关节蛹动。要注意以下5点;
(1)要两臂一起通,不要只注意通一个臂,但要有重点。
(2)两臂要在水干线上做动作,一曲一伸时臂有高低,高点要在水平在线,低点要在水平线下。做通臂动作时,一个臂的曲和另一个臂的伸是同时进行的,拿这个膀子往那个膀子上推,那个膀子伸出去,可以伸得长出一块,甚至长出半个手。
(3)伸时臂先是蜷着,慢慢伸直。手指也要有曲伸,慢慢把气通到指尖上。如果手指绷紧,虽然觉得手指有气,但气脉不是从内里走的,经脉就通得不够。开始学练如果动作做不好,也要抓挠。先抓挠,慢慢就会做了。
(4)通臂,这个动作做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哪,做的时候要潚洒自如一点,千千万万不要太倨怩了,要放松,这是最大的关键,手臂抬起来以后,能够支撑住就行了,千万不要绷劲儿,而且要用两个膀子带动,通臂时,要用膀子带动,光是胳膊那么通不行,只是胳膊动,要用膀子来通,膀子要来回来去这么挤,这面一挤,那面出去,来回的挤它,慢慢学会了要这么挤,没事儿,就坐在那儿慢慢挤,这么来回来去的挤,胳膊不伸出去也没关系,就这么挤,拿两个膀子来回来去的挤,要挤它,你会这么挤了,慢慢就好说了。
(5)千万注意脖子,脖子可别跟着挤,脖子要放松了,往上面提着,要这么挤,就这个意思,然后抬平了,胳膊一放松,就是这个意思动了,拿这个膀子来回来去的动它,就行了。放松了,才好做,不放松,不好做,做通臂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要(手臂)太矮了,要平着,这个意思,动作要领是比较简单。
【64】“含肩缩项”这一节做的时候为什么特别吃力?
这一节的动作,大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做“含肩缩项”,很多同志不愿意做,这一节做的时候特别吃力,往后一仰,这个好仰,下颏再往回一收,就会很累,这样一做,胸也紧,脖子这儿也紧,酸疼酸疼,疼得厉害,真难受!可是这一节,你们可别小看它,就这么个难受和那么一紧,把背部的几个内脏的穴道就都给运动了,关键是心和肺,这个地方,平时一般都不怎么动到,一弯腰,不怎么动,往后仰,也不怎么动,侧身也动不到它,脊柱骨和肩胛骨当中这一块地方,我们平时最不好动到它,你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个动作可以动到它呀,不怎么动!往后仰仰头,问题不会太大,这样一仰头,这儿的肌肉一收缩拉上劲儿了,而且唯一的要稍微往上一翘,这里边也是有很多“内景”的变化。
【65】“寒肩缩项通臂肩”这节功的功效是什么?
这一节功,对心、肺、胸、背这些地方的病都有很好疗效,因为这个动作能使得胸、肺、心、背,使它们的功能大大加强,而且对身体里的阳气、正气的提升、萌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大家谁怕冷,怕冷的时候,来这么几个动作,使劲来它几下,几下子就不冷了,用点力气一做,几下子,就会出汗全身热热呼呼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它可以开发身体的阳气,对很多身体虚弱的病,有很多低烧病就练练这个就好起来了!当然对心脏病、冠心病、肺气肿、肺病,练练也是非常好的,凡是心肺胸腔以上的病,都是比较好的。它同时又疏通上肢,你看从肩、肘、腕,它都通过来了,所以对上肢的疾病,对整个的“上焦”的病,你都可以好好去练它。这节功,大家要稍稍下点力气。
下点力气在哪儿呢?就在这个往后一仰,一仰一合住,下颏一回收,一来,这么过来这么一来,舌头根部都有些不舒服,发紧,两个耳朵都发紧,这两边的气都蒸起来了,提起来,把气提起来,将来大家练这节功的话,尤其是哈着腰走路的,气不足的,多练它,练,练,练,练,练,它就过来了(腰就直起来了),它就能够把这种体形纠正过来,气也就充足起来了,象一般的病,病名就不讲了,凡属这些部位的病,我们都可以搞,都可以好起来。
展臂动作对开阔胸部能起很大作用。对治疗心肺病,如肺气肿、气管炎、心血管病等效果比较明显。一般上焦病多做展臂是有益的。
缩项这个动作有开发上焦,使阳气更加亢盛,气血达到全身的作用。,人的肺属上焦,中医讲“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寒肩对患一般阳气比较衰微或慢性虚弱性疾病、慢性低烧性疾病的人,多做寒肩缩项有好处。
通臂对肩胛部的疾病如风湿、骨刺,对胸部、心脏的疾病都有疗效。老年性肺气肿、冠心病等心肺病患者,做第二和第三节功是比较好的。
第三节 立掌分指畅经脉
【66】“立掌分指”这一节动作怎么做?
这节一开始是立掌,掌挺着外撑,把肩胛拉开,然后肩胛内含,往一起靠。它和寒肩缩项的不同点是:做寒肩缩项时,头顶要往后仰,胳膊要曲,做这个动作脖子不后仰,头部、躯干、尾闾都不动。胳膊外撑时是直的。回缩时也是直的,是肩胛骨往里收。手往外撑时是用膀子抻,手掌尽量往外挺,指尖尽量往后翘。为什么要这样搞啊,两个动作的作用不一样,大家要注意,这个动作,就靠这里肩胛骨一缩、一开,把这个气往外一撑,把这个气一下子打过来,打到手指这个地方来,气充过来,如果手指头分开一点儿,你再一合、一撑的时候,手指缝里边,它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如果手立起来,一撑,感觉会非常明显,手指头会有苏、苏、苏,就好象往外冒气一样,这个动作就是把气直接引到指端上去。初学如果膀子不会抻,用肩往上拱也行。这时手指非常胀,手指缝间苏苏的往外冒气。
我们做过实验,如果手直着撑,用红外线辐射仪来测试,手指边出现很多竖叉,说明气流的强度很大。如果手一弯曲,气流动就差了。我们练功的目的是要使经络畅通,能把掌立起来,又能放松,气机在经脉里的冲量就大了。打个比方,手平着放时,假设气有三个力就能通过去,如果把手立起来,不加一倍力就通不过去。掌立起来还能自然放松,气脉流通量、能量就增大。
【67】做“立掌分指”这一节动作应该注意些什么?
(1)一开始做立掌是要用些力气才能做到的,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练气功要放松,但这些动作做起来很紧张,紧张是为了放松,为了放松先要紧张,紧张过后再放松。搞体育运动肌肉发达的人做这节动作特别吃力,因为他们肌肉收缩力量比较大,肌肉一收缩就把经脉之气隔住了。肌肉发达的人通过练这个功可以把拙力消掉。
(2)做立掌分指动作,先大、小指同时分,然后二、四指同时分。分指动作要慢而匀,分完紧接着做一个外撑动作。外撑动作要求坐腕、掌后翘、掌根外撑、手指肚往外腆、手指根和手背往回拉。之后合指,先二、四指同时合,然后大、小指同时合,合时手稍放松一点。
(3)往外一撑,再往回一翘,这儿就挺出去了,掌心就挺出去了,往外一撑,把这个气出来,到指端,再从这边引回去,手指一翘,再把气引回去,它这里有一个自然的出入,你要是不往回翘哪,回的去路就不够了,
这里一挺,气出来了,这里一翘,这气它又自己回来了,要特别住意这个配合,往外一撑,光撑还不行,再往回一挺,往回一挺又把气给引回来了,这就是分、分、撑;合、合,要住意的问题。
(4)做完三次分指、合指之后,手指往下抓,先将腕放松,然后抓。下抓时意念放在手指尖,象扣着东西似的往下抓,抓下来不是使劲往里扣,而是把五指向掌心当中合,似乎合到手掌里。这样合下面的筋便绷得很紧,上边就松了。如果做成腕往里扣,拉力就小了。
(5)下抓时手指要自上而下逐节弯曲,;手指上起时要自‘下而上逐节慢慢起。这样气血便可冲到指尖,把手指上的经脉冲开,使手指末端气血充盈畅通。严格要求,做这个动作要有蛹动和开合。一般来说,这节功的动作开始练时不要一下练太多,太多了大臂和小臂会痛的厉害。
(6)注意这个勾手的时候,往下勾,绝对不是手随便往下一放,往下勾时,意念要放在指尖上,往下来,从指尖往里边扣,手指尖要象在抓东西一样,可不是手自然的往下一放,不是的,
(7)手指尖要带着意念往下抓,好象拉着扯着一样,就是这样做,到了这儿,这几个手指头最好能捏成梅花办儿似的,五个(手指)一揑,要揑成好象个五角星,当中是空的。这个动作按正规要求来说,应该是这么往下一叩,从这个手指头尖这个地方,从最末节,从那儿使劲儿。
【68】不会练这个勾手的人,怎么办?
一般同志不会使,怎么办?往下一来,这么耷拉下来不行,慢慢要学会怎么办哪,每个关节都活动,一揑,捏个五角星、梅花办似的东西,要这么叩起来,往下一叩,从末端下来,这么下来的,这样五把钢钩似的下来,一开始是这个样子五个,一个一个的,这个地方起(动),一开始可能不会,弄不了,都不听话,一下子都下来了,但要有这个意念,从这个尖上往下抠,一抠,这样下来,这个动作哪,你的意念只要往指尖上一来,要听意念的指挥呀,这个气你才能调动的更灵活一点。
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概念,不会练的人,怎么办?要这样来(做),手要挺着,别的地方不让动,就光动这个(地方),这么样来,光动这一个,老这么练,它就会使劲儿了,慢慢一点一点,使劲儿,使劲儿,使劲儿,‥‥‥它就可以听使唤了,要不这样练,你手指头想抠,它不会抠啊,不会用啊!一开始就这么练,一点一点来,它就会使劲儿了,它一抠下来,它就自然是这个东西了。
【69】这个勾手的动作这么抠法,它有什么好处呢?非要这么抠吗?
有人问,这么抠法,它有什么好处呢?非要这么抠吗?就不许这么抠吗?这么个一耷拉,一块儿攥不行吗?这是个整体的,不是练混元气整体嘛,混元气不是一个整体的嘛,整体不就好了吗?我们应该是什么呢,在各部份功能都很具体了,再整体,那就更好了。你局部没有,一动就是一个整体的,跟一个小孩子一样,一哭,胳膊腿一块儿乱蹦,他那局部功能还没有哪,那样的整体,是一个初级的整体,我们这样一拿的整体,还只是一个初级的整体,等你会一点点动弹了,这样的整体,那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了,这就是在各部份的功能分功都非常的分功明确,做动作非常准确,在每个地方都能够动之后,再整体上来,那就不是一个层次了。
我们一开始练,做不到没有关系,但是道理要懂得,要往那个方向去努力,要认真去练,这样的认真去练,就把你身体里的很多气脉的通路,通得越来越大了,由于以前我们办这种学习班,只有20多天,所以你要求得严了、多了,也是等于白说了,就只是这样比划比划,能弄完了,就算不错了,你还讲这个,他也没时间搞了,我们进修班是三个月的,就可以多讲一点,多要求一点,多知道一点,努力方向好有啊,回去没事就练抓挠,抓抓,抓抓‥‥‥但是一定要从外面去抓,别从里面去抓,别从这儿去抓,大拳头一攥,光攥这儿,平时我们攥拳头都是这儿用力,它不会这点用力,这儿它不会动弹,它不听话,现在我们这样练的话,这个地方听话了,慢慢一点一点地来,搞成这个样子。
【70】为什么说牵动手的经脉,人的内脏功能都得到调整了?井穴是什么?
练这个功,从练气功上来讲,这一个分指动作,分分合合,分分合合,
是练的这个地方的灵活度,分开的灵活度,这个伸屈动作,是练屈伸的灵活度,这样就把手指的功能,给你比较完善了,这样一来哪,尤其是动这个关节,你这么动的时候,象这些地方,都是经络的末端。
经络的末稍这些地方按经络来说,都和内脏、和头直接相关连的,所以把这个地方的气能让它畅通了,恐怕得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就不大容易了,因为这个地方是最最末稍了,这个地方的气能让它畅通了,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就不大容易得了当然要说,致于对别的气路的通畅,也是很关键的,因为手上的六条经脉,手三阴,手三阳,都(活)动上了,真要把这些气脉一通,手所牵动的经脉,人的内脏功能都得到调整了,它是让里外都通了,象这些末稍的穴位,它与大自然气的交换也是最大的,这些穴位,我们中医把它们叫作“井穴”。
【71】怎样理解“就这么个小动作,往往作用最大!”这句话?
气“所出为井”,从这儿产生气往外出,“井”不是会往外冒水吗?气从这里往外出,实际外面的气往里(进)去,这也是个起点,每条经络,这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往里面流,往里面走,因为经络也可以(从里面)出来,气可以从内脏出来,也可以从外面流回内脏去,出来的时候到末稍了,回去的时候,气也从这里开始往回流,“所出为井”,出气的地方,长气的地方,所以把它的气要弄通了以后,气脉比较流畅了,整个经络那就有了保证了,身体的健康也都有了保证了,当然哪,这只是手三阴,手三阳,还有足三阴,足三阳哪,足三阴,足三阳,我们在讲“弹腿翘足悬太极”的时候,再解决足三阴(足三阳)的问题,我们讲手嘛,就只说手,所以这个动作,大家练起来似乎觉得难度大点,不好练,但是要真正想把经络气血通畅,就这么个小动作,往往作用最大。
大家没事的时候,往这儿一坐,没事就搬动手指头,一开始用手搬它,一个劲儿搬,然后让它自己动,没事儿就动,没事儿就动,光这么一节动,就这么动,你不用动多了,一下子动100下试试看!什么活也别干,就这么动100下,你一定会酸疼酸疼的,全身都觉得累,会出汗,有时比抡大铁锤还累,你没事就这么做,做,做,做‥‥‥快点,快点,来它个100下,200下的,这个手会酸疼酸疼的,可酸完了以后,还真舒服,真舒服!
大家会做了以后,将来还可以单个手指头来搞,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一个手指来动,将来你要是睡不着觉的话,可以动一个心经,这个,这个,两个(手指),一个一个来,全体这么动动,躺在被窝里,动、动、动‥‥‥,一会儿就睡着了,睡不着觉的,你要练这个绝不会失眠,练,练,练,一会儿稀里胡涂,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因为这样把你的末稍穴位通开了,神气它就不容易散了。
【72】怎样理解“小里藏诀",“小里藏奸",“小中克敌"的说法?
你别看动作小啊,这小的地方,小的动作,往往是练功的关键,以前叫作“小里藏诀",“小里藏奸",“小中克敌",都从这“小”里面来说,“小”里面有诀,“小”里面藏奸,“小”能克敌,都在这个小处,我讲这个问题,不是让大家去将来搞武功,我们是从气血流通经络上来讲,要解决这个问题,练武功的人,就是这小地方一动,它能够引动气机变化,最关键的时候,你大处一动,人家能看见了,看大的地方,你好防备,小的地方不好防,小的地方一有动作就不好防了,当然你小的地方没有力气,气运不过来,打不了人,伤不了人,当差一点的时候,气过来了,一碰上,气就出来了,在过去武功界,它这么一动,就可以把你的气脉“点穴”。
【73】怎样理解“练气功哪,就是把这小地方一动,它牵动经络就最剧烈,它气机的变化量最大”这句话?
这叫作“寸劲儿”,武功里面点穴都是用“寸劲儿”,就那么一点点,寸了,小的地方不会动弹,你的那个“寸劲儿”就出不来,它这个关键就是在小动作上去努力,所以我们大家练气功哪,就是把这小地方一动,它牵动经络就最剧烈,它气机的变化量最大,就那么一动,比你这胳膊动大力气,搬几斤东西,有时候牵动经络还要大,所以大家谁要有半身不遂的,气血流通不太好的啊,你就多动动这个手指头,多动这个,家属要给他动的时候,你不要给他动大的,给他搬动这个小的,让他使劲,使劲,使劲!当他这个地方会使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独的根号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