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是SLE复发了吗

→ 着是寻麻疹吗???
着是寻麻疹吗???
悬赏2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BR>身上痒.手挠后有疙瘩出现.不论天气凉还是热.每天都有发作.着是寻麻疹吗?用啥药物治疗?能去根吗??病史:3年
白衣天使1235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白衣天使1235,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骤起骤消,甚至累及粘膜,出现腹痛、腹泻、喉头水肿之症状。“是药三分毒”,以下我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荨麻疹”的食疗秘方:1)用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2)取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连食1周。3)用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日或隔1--2日服1剂,连服2--3剂。4)取十余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连续用3日,每日1剂。5)用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6)取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用药3剂即痊愈,不复发。7)用桐臭蒿子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不复发。8)取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连续搓擦了10多次即痊愈,不复发。9)用白酒、食醋以1:2混合成液,用此药涂搽患处,数分钟后即可见效。10)取小白菜500克左右,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日早晚各1次,用3次即痊愈,不复发。11)用香菇泡发后切丝加瘦肉末与粳米煮饭。对治疗小儿荨麻疹、慢性胃炎等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12)将水发香菇切成丝,猪瘦肉切成末,与洗净的大米入锅煮熟。此饭对辅助治疗小儿荨麻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效果。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尽量除去可疑病因。除用抗组胺药外,可使用6-氨基已酸、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组胺球蛋白、转移因子、抗生素等1~2种药品,有望获效。有时还可采取抗组胺H1拮抗剂,如赛庚啶或扑尔敏与H2拮抗剂,象甲氰咪胍联合应用往往可提高疗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属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很难治,而且容易复发。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有人反复发作十几年,很是痛苦。我发现了一个药方,但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药方如下:甲氰咪呱片.扑尔敏片.脑益嗪片各1片;Vc片2片;均每天3次.病程短的连服半月,长的服一月.一定要坚持服用! &&&&&&以上是对“着是寻麻疹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病因学】  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其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子引起。常见的可以归纳为:  1.药物许多药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药类药物。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按等引起。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常见致病因素。  3.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虫咬症如螨、跳蚤、臭虫等。  4.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5.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而发病。  6.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7.精神因素及内分泌的改变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月经、绝经、妊娠等。  8.内科疾病淋巴瘤、癌肿、甲亢、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SLE、高血脂病、胆囊炎、肾炎、肝病、糖尿病等。  【发病机理】  风团发生的机制可分两类: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是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组织胺及组织胺样物质包括慢性反应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与激肽类、前列腺、肝素等)的释放。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  有的属于第Ⅱ型,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过敏毒素,即C3与C5及释出趋化因子,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例如痢特灵或注入异种血清蛋白引起荨麻疹等反应。  2.非变态反应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其释放颗粒而发病,皮肤胆碱能神经末端兴奋性增强,大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而发病。也可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织胺等介质而发病。  激肽与缓激肽也使毛细血管扩张与其通透性增加,和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与压力性荨麻疹等发病有关。5-羟色胺、前列腺素E等可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慢性反应物能引起哮喘,但是否与荨麻疹有关还未证实。  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  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瘙痒风团皮疹,可伴高烧,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内自然痊愈应积极治疗。  2.慢性荨麻疹不断发生风团皮损,持续1~3个月或数年之久,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有时可并发人工荨麻疹,多在腰带等受挤压处发生。由于接触冷水或冷风吹拂而引起的风团叫冷性荨麻疹。多为阵发性小片的风团,有红晕,可泛发全身,这类病人对乙酰胆碱敏感,可用乙酰甲基胆碱0.01mg作皮内试验。注射后10分钟,可出现直径1~1.5cm大小的风团,即为阳性,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3.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及非凹陷性的特点,一般不痒,可单发,突然在口唇、面侧部或四肢局部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肿胀或由于肿胀严重、压迫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而呈白色肿胀损害,边缘不清,局部有紧张感,一般痒感不明显,该类损害可在数天内自然消退,但可以复发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现两片以上的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咽峡部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4.丘疹状荨麻疹是儿童常见皮肤病,成年人也可见到,在春秋季节反复出现,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部分患者即为虫咬症。尤其以节肢动物类叮咬而引起的外因性过敏反应,是一种迟发性反应需10天左右,再受叮咬则促使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后产生脱敏作用。  皮疹为纺锤形的红色似花生粒大小的风团样损害,可散发可群集,可有伪足、水疱,搔后皮疹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1~2周消退,留下暂时色素沉着。常复发,瘙痒极剧,但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根据风团皮损诊断不难,应积极询问病史与查体,尽量找出病因,应与药疹相鉴别。后者水肿性风团呈弥漫性大片红色斑片,边缘不清。丘疹状荨麻疹应和水痘相鉴别。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1.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对并发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适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和巨大荨麻疹,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有人应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2.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中药治疗各类荨麻疹有显效。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这应该是荨麻疹吧,应为我也是这样的症状,我都反复的过敏好几年了,难受啊~~一直都没好过,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好象是慢性的,很难治根
疾病百科| 麻疹
挂号科室:传染病科
温馨提示: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发烧、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红斑样皮疹、斑丘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9.5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脾胃虚弱,体倦少食,脘腹疼痛,或泻痢腹痛;肺...
参考价格:¥90
本品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
参考价格:¥6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设计原则
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
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
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例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现在有人改向结扎胆囊动脉和胆管的动物胆囊中注入细菌,复制人类感染性休克的模型,认为这样动物既有感染又有内毒素中毒,就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为了判定所复制的模型是否与人相似,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有人检查了动物压、脉率、静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静脉血乳酸盐浓度以及血容量等指标,发现一次定量放血法造成的休克模型与临床出血性休克十分相似,因此认为些法复制的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型。同理,按中医理论用大黄喂小鼠使其出现类似人的“脾虚症”,如果又按中医理论用四君子汤把它治好,那么就有理由把它看成人类“脾虚症”的动物模型。
(二)重复性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甚至是可以标准化的。例如用一次定量放血法可百分之百造成出血性休克,百分之百死亡,这就符合可重复性和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又如用狗做心肌梗死模型照理很合适,因为它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相似,而且在实验动物中它最适宜做暴露心脏的剖胸手术,但狗结扎冠状动脉的后果差异太大,不同狗同一动脉同一部位的结扎,其后果很不一致,无法预测,无法标准化。相反,大小白鼠、地鼠和豚鼠结扎冠脉的后果就比较稳定一致,可以预测,因而可以标准化。
为了增强动物模型复制时的重复性,必须在动物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情况、饲养管理;实验及环境条件,季节、昼夜节律、应激、室温、湿度、气压、消毒灭菌;实验方法步骤;药品生产厂家、批号、纯度规格、给药剂型、剂量、途径、方法;麻醉、镇静、镇痛等用药情况;仪器型号、灵敏度、精确度;实验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等方面保持一致,因为一致性是重现性的可靠保证。
(三)可靠性
复制的动物模型来应该力求可靠地反映人类疾病,即可特异地、可靠地反映某种疾病或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经化验或X光照片、心电图、病理切片等证实。若易自发地出现某些相应病变的动物,就不应加以选用,易产生与复制疾病相混淆的疾病者也不宜选用。例如铅中毒可用大白鼠做模型,但有缺点,因为它本身容易患动物地方性肺炎及进行性肾病,后者容易铅中毒所致的肾病相混淆,不易确定该肾病是铅中毒所致还是它本身的疾病所致。用蒙古沙土鼠就比较容易确定,因为一般只有铅中毒才会使它出现相应的肾病变。
(四)适用性和可控性
供医学实验研究用的动物模型,在复制时,应尽量考虑到今后临床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利于研究的开展。如雌激素能终止大鼠和小鼠的早期妊娠,但不能终止人的妊娠。因此,选用雌激素复制大鼠和小鼠终止早期妊娠的模型是不适用的,因为在大鼠和小鼠筛选带有雌激素活性的药物时,常常会发现这些药物能终止妊娠,似乎可能是有效的避孕药,但一旦用于人则并不成功。所以,如果知道一个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用这个化合物在大鼠或小鼠观察终止妊娠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又如选用大小鼠作作实验性腹膜炎就不适用,因为它们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很不容易造成腹膜炎。有的动物对某致病因子特别敏感,极易死亡,也不适用。如狗腹腔注射粪便滤液引起腹膜炎很快死亡(80%24小时内死亡),来不及做实验治疗观察,而且粪便剂量及细菌菌株不好控制,因此不能准确重复实验结果。
(五)易行性和经济性
在复制动物模型时,所采用的方法应尽量做到容易执行和合乎经济原则。灵长类动物与人最近似,复制的疾病模型相似性好,但稀少昂贵,即使猕猴也不可多得,更不用说猩猩、长臂猿。幸好很多小动物如大小鼠、地鼠、豚鼠等也可以复制出十分近似的人类疾病模型。它们容易作到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可加控制、模型性显著且稳定,年龄、性别、体重等可任意选择,而且价谦易得、便于饲养管理,因此可尽量采用。除非不得已或一些特殊疾病(如痢疾、脊髓灰白质炎等)研究需要外,尽量不用灵长类动物。除了在动物选择上要考虑易行性和经济性原则外,而且在模型复制的方法上、指标的观察上也都要注意这一原则。
二、注意事项
研究者的设计动物模型时除了要了解掌握上述一些原则外,还要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一)注意模型要尽可能再现所要求的人类疾病
复制模型时必须强调从研究目的出发,熟悉诱发条件、宿主特征、疾病表现和发病机理,即充分了解所需动物模型的全部信息,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草食类动物兔需要的胆固醇剂量比人高得多,而且病变部位并不出现在主动脉弓。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增生为主,可有大量泡沫样细胞形成斑块,这与人类的情况差距较大。因此要求研究者懂得,各种动物所需的诱发剂量、宿主年龄、性别和遗传性状等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动物疾病在组织学、生化学、病理学等方面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差异。要避免选用与人类对应器官相似性很小的动物疾病作为模型材料。为了增加所复制动物疾病模型与人类疾病的相似性,应尽量选用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可参考表9-1。
表9-1 各种敏感动物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模型
动 物 模 型动 物 种 类相应人类的疾病阿留申(Aleutian)病水貂类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北京鸭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松鼠、猴、鸽、狒狒动脉粥样硬化黑猩猩 Aoudad房中隔缺陷黑猩猩房间隔缺损自家免疫性疾病新西兰黑色小鼠散播性红斑狼疮Sjogren氏综合征Waldenstrom氏巨球蛋白症脱发症/雄鼠模型猕猴肢末脱发症/男性心血管疾病土拔鼠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海豹、海狮子、沙鼠白内障小脑发育不全雪貂小脑发育不全脑血管疾病土拔鼠脑血管疾病Chastek氏麻痹症水貂维生素B1缺乏病(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染色体畸变蛙染色体畸变先天性红细胞血卟啉症狐、松鼠先天性红细胞血卟啉症多尿症黑色类人猿多尿症糖尿病中国地鼠、沙鼠糖尿病二糖(乳糖)利用差海狮子二糖利用差眼病非洲绿猴、狒、狒、海貂、海狮动脉瘤分叶动脉瘤火鸡暴死Diving反应海貂、海狮Ehlers-Danlos氏征Ehlers-Danlos氏症水貂候群候群(原始胶原缺乏)椭园红细胞病椭园红细胞病红褐色美洲驼脑病、类羊搔痒病水貂Kurn Crentzfeidt-Jakob自发性高血压黑猩猩综合征家族性贫血Basenj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有规律地形成兄弟双胞胎狨猴双胞胎真菌感染蝙蝠真菌感染胃肠道寄生虫和治疗白鲢、猴、Leaf寄生虫病悉生动物研究兔、猪、大鼠、炎鸡鸡、羔羊、猫、狗、猴疾病的发病机理Grand-mal癫痫发作Gerbil癫痫内芽肿病Boxer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狗肠炎中暑Coypu中暑肝炎黑猩猩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火鸡、北京鸭病毒性肝炎肝癌虹鳟、真鳟肝癌遗传性耳聋水貂耳聋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水貂家族异染性的脑白质营养不良遗传性脑白质黑变病水貂Chediak-Higashi综合征遗传性肌萎缩北京鸭、火鸡肌萎缩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鹿、小鼠球形红细胞症两性畸形水貂两性畸形疱疹火鸡疱疹感染疱疹诱发性淋巴瘤火鸡淋巴瘤脑积水水貂脑积水多骨质骨肥厚乌龟,长尾小鹦鹉多骨性骨肥厚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Gunn大鼠Crgler-Najjar综合征炎症悉生动物炎症流行性感冒雪貂流感实验性家族遗传性黑猩猩家族遗传性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系统变性病脂肪血症蒙古沙土鼠脂肪血症巨噬细胞“泡沫状”脂乌龟、长尾小鹦鹉脂肪贮藏性疾病沉积症李司忒氏菌病Lemming李司忒氏菌病淋巴瘤沙土鼠淋巴瘤淋巴肉瘤蟾蜍、蝾螈、Boxer狗Hodgkin氏病吸收障碍综合征(灰色便)水貂吸收障碍疟疾北京金丝雀疟疾母亲和胎儿血循环矮山羊母亲和胎儿血循环接触传染性软疣黑猩猩接触传染性软疣增生物鉴别犰狳(九条纹)、真鳟杂核单卵性变胎肌营养不良火鸡、小鸭肌营养不良肿瘤病土拔鼠、小鼠肿瘤Mulei-mammate骨软化鼯鼠骨软化寄生虫感染蝙蝠寄生虫感染色素沉着肝病吼猴肝细胞黑色素沉着浆细胞增多症水貂浆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Lemming脊髓灰质炎多尿症中国地鼠糖尿病肺腺瘤灰鼠肺腺瘤狂犬病吸血蝙蝠(鼠蝠)狂犬病蝙蝠肾脏腺肉瘤蛙肾脏腺肉瘤生殖生物学狒狒、蛙、蟾蜍、蝙蝠生殖类风湿病因素吼猴类风湿病因素肉瘤花金属SPP肉瘤性染色体异常水貂、狨猴性染色体异常体内红细胞镰状细胞白尾鹿镰状细胞贫血素变质躯体分离(抗体形成)鸟、鱼、Pesomyscus、SPP躯体分隔(抗体形成)弓形体病地松鼠、鼠猴、猫弓形体病兔热病Lemming兔热病溃疡性结肠炎黑猩猩溃疡性结肠炎尿失禁水貂尿结石病毒性诱发网状组织疾病美国阿留申群岛水貂网状组织病新西兰小鼠
(二)注意所选用动物的实用价值
模型应适用于多数研究者使用,容易复制,实验中便于操作和采集各种标本。同时应该首选一般饲养员较熟悉而便于饲养的动物作研究对象,这样,就无需特殊的饲养设施和转运条件,经济上和技术上容易得到保证。
此外,动物来源必须充足,选用多胎分娩的动物对扩大样本和重复实验是有益的。尤其对慢性疾病模型来说,动物须有一定的生存期,便于长期观察使用,以免模型完成时动物已频于死亡或毙于并发症。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有助于正确评价自然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记录困难,在实验条件下维持有一定难度,且对人和家畜有直接和间接的威胁,使用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此,复制模型时必须注意动物种群的选择,要了解各类动物种群的特点和对复制动物的影响。
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种群,可按其遗传成分和其环境被研究人员控制的程度,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⑴实验室类型,它们可提供最大程度的遗传和环境操作;⑵家养类型,不论是乡村或城市饲养的,人类对其干扰的程度不同,且动物环境与人类环境可为能极为接近;⑶自然生态类型。几乎没有人为的干扰。可能某种动物(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可按所有三类类型进行研究,这就增加了对环境和遗传因素作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在选用三类动物种群复制动物模型时,必须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可参考表9-2。
表9-2 不同类型的动物种群的优点和缺点
优 点缺 点(一)实验室种群1.连续饲养和记录1.生活于人工环境2.观察迅速2.标准日粮3.个体众多3.宿主体型大小和疾病的急性本质不太适用于临床或研究4.生命周期短4.一般涉及人工诱发的疾病5.标化的环境和/或遗传组成:近交、小鼠、大鼠、豚鼠、鸡6.在癌症研究领域中可用于传播性和移植性肿瘤7.有基本的生化、生理、病理资料(二)家养动物种群1.生活于与人类相似或相同的环境1.饲养:空间、价格、管理、安全2.发病率常可比较2.实验对象损失:屠宰3.可研究自然途径感染的自发性疾病3.疾病记录和报导极有限4.短时间内经历疾病的全过程4.可用的免疫学资料有限5.很适于临床研究6.有无限制的生前和死后标本7.可能进行传播研究8.在种群中疾病频率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三)野生动物种群1.容许估计自然条件下疾病的频率1.疾病记录和报告极有限2.揭示自然条件下的正常周期(非偶然的)2.关于模型动物的基本资料有限3.允许测定自然条件下的因素:3.难以在实验条件下饲养(1)预后(2)监测4.带有对家畜和人有潜在危险性的人畜互传疫病原
(三)注意环境因素对模型动物的影响
复制模型的成败往往与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拥挤、饮食改变、过度光照、噪音、屏障系统的破坏等,任何一项被忽视都可能给模型动物带来严重影响。除此以外,复制过程中固定、出血、麻醉、手术、药物和并发症等处理不当,同样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恶果。因此,要求尽可能使模型动物处于最小的变动和最少的干扰之中。
(四)不能盲目地使用近交系动物,不然会导致不能控制的因素进入实验
例如自发性糖尿病大鼠(BB、Wistar)除具有糖尿病临床特征外,还发现多种病理变化(外周神经系统严重病变、睾丸萎缩、甲状腺炎、胃溃疡、恶性淋巴瘤等)。因此要有目的地选择。半个世纪以来,近交系的开发不断提供着新的动物模型材料,大、小鼠疾病作为模型在医学使用量已高达70~90%。利用近交系作动物模型时还必须认识到:
1.动物形成亚系后不应该再视为同一品系。要充分了解新品系的特征和背景材料。
2.即使作为已形成模型的品系,由于不适当的育种方法和环境改变,还可发生新的基因突变和遗传漂变;即存在着变种甚至断种的危险。
3.国外经常取用二种近交系的杂交一代(F1)作为模型。其个体之间均一性好,对实验的耐受性强,又多少克服了近交系的缺点。但盲目引进F1代动物对复制所要求的模型是缺乏意义的。
(五)动物进化的高级程度并不意味着所有器官和功能接近于人的程度
复制动物模型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考虑选用与人相似、进化程度高的动物作模型。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进化程度越高等的动物其所有器官和功能越接近于人。例如,非人灵长类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部位经常在小动脉、即使出现在大动脉也与人类分布不同。据报导用鸽(White Gameau Pigeon)作这类模型时,胸主动脉出现的黄斑面积可达10%,镜下变化与人也比较相似,因此也广泛被研究者使用。
(六)正确地评估动物疾病模型
应该懂得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全复制人类疾病真实情况,动物毕竟不是人体的缩影。模型实验只是一种间接性研究,只可能在一个局部或几个方面与人类疾病相似。因此,模型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只是相对的,最终必须在人体身上得到验证。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与人类疾病不同的情况,必须分析其分岐范围和程度,找到相平行的共同点,正确评估哪些是有价值的。
总之,动物疾病模型这门新兴的科学正吸引着各个领域专业人员投身于这项开发工作。无论医学家、兽医学家还是生物学家,要复制动物模型还必须学习有关知识,精于选用已知的各种模型和开发新的模型,这也应该是研究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