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个表格,美国哪个具有比较优势原理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硕博论文网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
>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本文是MBA论文,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的深入分析,综合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设计出一套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
本文是MBA论文,笔者认为MBA论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管理、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涉及,是MBA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国外背景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之一。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尤其重视产业创新能力,纷纷出台了许多支持、鼓励创新的政策。
美国政府在 2009 年颁布了《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主张通过重构国家创新基础,强化创新的基本要素,发展先进信息技术生态系统。加大对信息传感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美国在未来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日本政府在 2010 年提出了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并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制定&2020 新增长战略&,力图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来促进产业发展。
欧盟在 2010 年发布了&欧盟 2020 战略&,进一步明确指出欧盟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励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更加健康和更为&绿色&的发展,而增加知识投入和发展新兴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信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因其技术先进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备受宠爱,得以快速发展。当今,技术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为攀登创新战略制高点而努力。信息技术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将进一步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信息产业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发展信息产业离不开技术创新,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智业革命&时代。
(2)国内背景
在 2007 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总量得到快速的积累,国内生产总值全球第二,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仅仅依托要素驱动的阶段已经一去不返,创新驱动阶段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后盾。我国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去跨越,全球经济都在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掌控的关键核心技术还不具有优势,有的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离不开技术支持。在保持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未来国家竞争的关键。
........................
1.2 研究现状
关于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学术界有广泛研究。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综述。文献收集来源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中文文献。通过在中国知网、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关键词是&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二是外文文献。通过在&Science Direct&、&Emeral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结合论文的选题,下载了跟研究高度相关的中英文献 368 篇,文献主要包括专著、期刊、硕博论文、网页资料等类型。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收集和阅读,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
1.2.1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创新理论起源于美国,由熊彼特(1990)于 20 世纪首次提出,到 20 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技术创新理论作为研究重点。迈克尔&波特(1997)教授认为要素、投资、创新、财富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产业的强弱,没有强大的创新驱动力,中国信息产业就不会在世界上占有优势地位。
技术创新活动有不同的阶段,分别是市场需求调研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生产市场化推广阶段。通过研究这些阶段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分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要素
韩颖、徐佩川、梅开(2007)认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三个方面。严微巍(2009)认为,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要素指的是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所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经费。赵玉林、程萍(2013)认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可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R&D 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六个指标来衡量。可以说,没有技术创新投入就不会有后来的技术创新产出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投入越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我们主要从技术创新人员和经费投入来衡量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大小。技术创新人员包括科技机构数等指标,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包括新开发产品经费支出等指标。
.......................
第二章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学理性分析
2.1 信息产业相关概念
2.1.1 信息产业的定义
由于研究角度和重点的不同,关于信息产业,论文选取发达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以及国内知名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定义进行梳理和评述。
国内外认同的一点是,跟信息产业概念相关的最早概念是&知识产业&。提出者是马克卢普(F.Machlup,1962)。同是美国经济学家的波拉特(M.Porat,1977)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信息产业&概念正式化,他认为信息产业是一种不同于第一、二、三产业的独特产业,独特之处在于它来源于第一、二、三产业,但是却不同于它们。波拉特是第一位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区分开来分别研究的学者。美国官方也对信息产业有过界定,美国商务部把信息产业界定为生产、处理和传输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这是一个比较宏观笼统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信息产业分类。跟西方国家学者相比,日本学者也较早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日本学者梅卓忠夫(1963),提出了&情报产业&这一概念并在日本学界引起了巨大影响,情报产业这个概念跟信息产业的概念十分相近。在此 5 年后,日本把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
针对于信息产业的概念界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界定。从传统产业角度出发,分离出跟信息技术和产业等相关联的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统称,代表性的学者是吴基传(2000)、乌家培(2002)。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在产业链中提供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产业集合,代表的学者是孙大岩(2006)。另外,马费成(1997)、张燕飞[34](1998)、司有和(2001)也较早的进行了研究。
为了便于国民经济统计等目的,我国官方也对信息产业进行界定,国家信息产业部突出了信息技术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信息产业就是依靠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本文认为,信息产业是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直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制造产品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这一点跟官方对信息产业的界定相似。
........................
2.2 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
2.2.1 技术创新能力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至少也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却仅有 30 多年的研究历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时间空白,原因是多方面的。焦点在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统一的观点。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给出了不同的构成成分。学者们的主要分析角度有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组织行为、产品生产等。LarryE.Westphal(1981)侧重于组织协调性的研究,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创新、技术等能力的总和。巴顿(1999)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把从业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将他们的技能和管理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obert.Burgelman(2008)从内外两个方面诠释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内部因素是公司的组织文化、战略等,外部因素包括外界的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技术创新能力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具体参见表格 2-2:
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原则上讲,这一过程上的所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活动都应该考虑进去。本文从过程和内外部因素两个视角进行研究。过程上看,包括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投入市场两个阶段。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进行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以及行业间的竞争。本文结合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应该从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技术创新设备投入、技术引进、技术产出和外部环境支持等方面考虑。
........................
第三章 &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25
3.1 上海信息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25
3.1.1 上海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25
第四章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 50
4.1 评价指标的设计................ 50
4.1.1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50
第五章 &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 58
5.1 数据选取和标准化.................. 58
5.1.1 数据的选取.............. 58
第七章 &提升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章结合第五章的纵向分析(具体参见 5.4 小节),提出提升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7.1 提高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 5.4 小节的分析,可以看到上海信息产业的投入呈现波动的变化态势,虽然投入指标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创新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要想提高上海信息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是关键。提高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有助于实现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7.1.1 资源总量投入是前提
信息产业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产出。没有资源的高投入,不可能有信息产业的高产出。这是前提,也是生命线。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源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科研人才、科研资金三个部分。提高科研机构的投入,首先要鼓励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发挥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是这个主体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其次应该鼓励企业间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发挥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再次提升科研人才、提高科研资金的投入。一个区域内的科研人才在一定时间内的流动性一般不是很大,这就需要企业或者相关部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人员的引进,让更多的科研人员集聚到上海这个区域,集聚到信息产业这个产业中来,提高科研资金的投入。模仿创新的发展模式中,技术引进环节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重视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可以抢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制高点。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关键核心的技术中去,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是有效利用科研经费投入的应有之义。
7.1.2 研发资源投入结构要协调
在保持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总量的基础上,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发挥成效的决定因素取决于研发资源的投入结构。现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量资金对 R&D 投入的支持力度持续的增长,这为企业的 R&D 提供了较好的资金保证,但是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体现技术创新扩散能力的资源投入却很不足。例如:2013 年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上仅有 3.64 亿元,达到四年来的最低值,这一数值仅仅是科技机构经费支出的5%左右。因此要优化研发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对技术引进经费的投入力度。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的深入分析,综合借鉴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设计出一套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包含 18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利用线性综合法对上海
年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分析,找到上海市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论文最后提出了提升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结论主要如下:
(1)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特征,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生产制造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等五个方面建立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综合法对
年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纵向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几年中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2)结合对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技术创新生产制造能力和扩散能力提升缓慢、创新环境支持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
(3)选取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芬兰、日本等国家进行对比,借鉴这些国家的优秀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官产学研协作创新系统、选准发展重点和关键技术、模仿创新和再创新、建立开放式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上海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4)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提升技术创新生产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能力、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上海信息产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本文得出了上述结论,但由于数据和资料的限制,在具体实证分析中未能对上海信息产业和国外发达城市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和全方位的分析,所以后续的研究应该弥补在这方面的不足,加大数据支持力度,以便今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二: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以规模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不仅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状态和未来趋势,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保持强盛的产业竞争力。而区域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缩影,体现了该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核私力量。未来5-10年是延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延边在&十二五&规划时期针对打造&工业强州&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案,工业园设计为载体,创新自主为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更加强调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唯一的州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地理位置在中国、俄罗斯、朝鲜相连地区,向来一直被称为东北亚&金=角&,邻近韩国和日本。因而,在发展区域工业产业的过程中,显示地理优势。
吉林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在东部地区属于发展较慢的省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一定的民族特殊性。2014年延边地区生产总值为900.8亿元,仅占吉林省的6.53%,占全国的0.14%。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4.1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6.8:4.8,可见,延边地区经济支柱依然是工业,关注工业产业整体发展现状、着重培育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优势,与其他地区差别化是全面提高延边地区竞争力,实现地区发展最关键性的组成部分。从纵向发展来看,延边在其成立的几十年间,工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业化水平具有较大幅度的跨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业,也涌现出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但是从横向发展来看,延边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目前阶段处于初级状态,工业化程度偏落后,竞争力比较弱。因此,关注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提高其竞争力的方向和对策显得尤为迫切。
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整理已有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和模型,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各影响因子,然后以每一影响因子为维度将吉林省48个县(市)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排名,分析延边地区各县(市)在这些排名中的位置,由此对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有一个判断。最后根据这些排名和实际情况,针对延边地区特征,打造独有的工业产业竞争力而提出相应对策。
......................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首先本文界定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概念,探讨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和竞争力评价方法,为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明确选取指标体系的原则,清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再次,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可靠性检验,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得出结果,进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公共因子得分分析,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进而提出提高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
第二章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
2.1相关理论
2.1.1比较优势理论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思想时发表的,当时的欧洲视金银为储蓄国库的重要方式,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思考方式认为多出口少进口累计越多金银才会越来越富强。在这样的重商政策下,政府出台了禁止输出金银令。重商主义观念误认为贸易交易是简单的加减方式,有进就有出,只有相互之间的进出口交易,忽略了贸易创造的新价值,只比较国家真实财富占得比重。
亚当斯密的理论有这样的介绍,将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在自己内部加大力度生产,产品汇聚这样的绝对优势特性,用具有特性的产品交换其他国家专门生产的必需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生产率,使每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而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处在绝对优势或者是绝对劣势的时候,两国之间不存在贸易,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得具有绝对优势,显然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继续研究的。
(2)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一个国家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都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只要专门生产那些自己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业,用以交换本国的生产率较低的劣势产品,实现经济繁荣,通过发展贸易往来关系,两个国家双方都能获取经济利益。虽然此理论对于产生贸易活动的来源有合理的解释,但不能解释机会费用差异的原因,他只注重生产要素,而忽略了对于不同国家和产业机会费用的变动,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不符合实际。虽然比较优势理论克服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部分,但是没有考虑其他成本保护等因素,几乎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
.......................
2.2相关概念
2.2.1竞争力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延伸竞争力概念而得到的,因此,在研究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之前,要了解所谓的&竞争力&是什么。竞争力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概念,它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及社会各个方面。有关竞争力及其相关的理论己层出不穷,学术界有很多关于竞争力概念的定义与分析模型,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相对的认识和研究都有所不同。在经济领域中,所谓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角逐的过程,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是经济主体获胜的基础。竞争力涉及的层面很多,不同机构、组织和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对其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
第三章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24
3.1选取指标体系的原则................24
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25
第四章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29
4.1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29
4.2探索性因子分析...............29
第五章研究结论.................37
5.1实证分析结论................37
第四章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4.1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
根据前一章建立的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的吉林省48个县(市)2014年的延边地区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本章中,首先选定吉林省48个县(市)规模上工业企业指标作为工业产业竞争力样本,对所收集样本的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其次对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对竞争力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得分计算,通过得出得分排名研究延边八个县(市)在吉林省内的竞争力大小程度。此外,还进行延边地区各县(市)工业产业的比较,一个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对其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依赖性,延边地区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小,相互比较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可比性。
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这两个指标在统计年鉴只显示各个地区总体程度,具体数据很难取得,因此,在本章进行实证研究时将这两个指标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剔除。重新调整剩下的其他12个指耗如下:工业总产值(Xi)、规模W上王业企业从业人员(X2)、资产总计(X3)、规模W上工业企业单位数(X4)、利润总额(Xs)、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X6)、成本费用利用率(X7)、总资产贡献率(Xs)、资产负债率(X9)、产品销售率(Xio)、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Xii)、人均技术装备程度(Xi2)。以上重新调整的12个指标数据均可在吉林省统计年鉴、延边统计年鉴、吉林统计网站中得到,个别几个数据可依据获取到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
第五章研究结论
5.1因子分析得分结果
5.1.1延边工业产业竞争力公共因子得分分析
(1)产业规模因子。影响吉林省各县(市)区域工业产业最大的是产业规模因子,从公共因F1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长春市等8个区域的得分大于0,可以认为这些区域的产业规模在平均水平之上,排名第一的长春市和排名第二的吉林市得分差距很大,说明产业规模差距很大,从排名第H的通化市开始递减幅度逐渐减少,从排名第九的梅河口开始得分为负。延边地区的8各县(市)得分都小于0,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敦化市、浑春市与延吉市得分为-0.09、-0.12、-0.22,产业规模程度排名在中上,但是与排名第一的长春市得分差距很大,与前一排名的枠甸市差距小,其余延边地区排名靠后,是吉林省县(市)中末端得分的区域。
(2)产业效益因子。产业效益因子是第二个对各县(市)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因子,从公共因子F2得分情况可以发现,以扶余县为首,农安县、梅河日市等21个县(市)的得分大于0,且包括延吉市的前9个县(市)得分在1以上,可说明吉林省的大部分县(市)产业效益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上。延边地区中延吉市的得分为1.49,排名第六,说明延吉区域效益水平靠前,汪清县产业效益程度在整体属于中等,延边其他区域均低于平均效益水平。浑春、图们、在吉林省排名靠后,与延吉市产业效益也有一定的差距。图们市是整体排名最后一名,不仅在延边地区,在吉林省的产业效益也可以说是处于较差的状态。
(3)市场竞争能力因子。对各县(市)区域王业产业竞争力影响最小的是市场竞争力因子,从第王个公共因子F3的得分情况可看出,德惠市、长白县、农安县等21个区域的得分大于0,市场竞争力大于平均水平。在延边地区中图们市、延吉市、敦化市、译春市四个县(市)的得分依次大于0,市场竞争力因子高于平均水平,排名为第6、第15、第20、第21,其他区域得分小于0,得分最小的和龙市整体排名也在第39名,延边地区整体市场竞争力因子得分比较好。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三: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流程优化研究
第 1 章 & 绪论
1.1 &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企业面临不断转型,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就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 2002 年至今,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陆续发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行政法规,这说明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主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依据我国工商总局出具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我们可知,在 2014 年初,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达到全国企业总数的 76.57%。这些企业创造了我国 60%的 GDP,所创造的税收占到我国税收总额的 50%。
& 加快小微企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的主要原因:融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努力降低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压力。然而,问题和障碍仍然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巴曙松曾对该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最终指出,66.7%的小微企业选择了依靠从银行借来的贷款。只有极少数的小微企业选择了其他融资渠道,包括向他们的朋友和高利贷借款等其他方式。因此适当的融资渠道的欠缺就是小微企业发展障碍之一。此外,因为小微企业融资尺度不够大,我国银行对于扶助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刺激动机。
面对正规融资的困难,小微企业不得不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倾斜。然而,这不仅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像一个魔咒,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在眼下的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出现了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由此给小微企业带来的融资难题,乃至生存难题,已引起多方面高度重视。
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明显变化,新常态下,最怕的是传统银行对昔日高增长的&好日子&流连忘返,越来越多的银行已认识到创新转型迫在眉睫,正在重塑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并进行一些探索。小微金融具有抗周期、抗脱媒和轻资本的效应,是未来业务转型的方向。工商银行作为传统大型商业银行,面对此经济背景及政策导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小微金融新思路新发展,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根据工总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意见制定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在外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防控不良贷款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提出,创新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产品,借力新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增加满意度。发展小微企业对于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综合效益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分散风险、培育极具潜质的优质客户,以及打造工商银行小微企业服务品牌、提升工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1.2 &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又称历史法,是利用查阅和收集各种文献,分析研究一些记载专业知识的相关载体,可以经过多个渠道获得文献,是一种间接的社会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的主要特点为①文献分析法具有无反应性特点;②文献分析法不受时代限制和空间限制;③文献分析法有助于其他调查方法如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量表与测验法等的实施;④文献分析法的费用较低;⑤文献分析法所需的资料有些不易获得。
(2)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依据提纲与调查对象进行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一种方法,是语言交流的调查方法。访谈法的特点是运用讨论、对话等面对面的交流方法,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
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其中,运用定性分析法明确商业银行进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依据,并对相应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明确符合工行辽宁省分行的优化工具,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优化的流程中。与此同时,在获得定量指标的过程中,本文选择了多种办法获得可靠数据,如时间价值分析、基本业务数据采集等。运用数据及系统,全面而深入地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分析。
.........................
第 2 章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现状及问题
2.1 &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或工行。1984 年1 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银行总部位于北京,为我国五大国有银行之一。到目前为止,该银行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其拥有 17.5 万亿人民币的资产。在 2012 年底,该银行拥有的存款余额达到 14.88 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一。该行是 1984 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时,分离而设立的商业银行。
在我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管理下,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为省级分行。该行下有 12 个二级分行,在整个辽宁省内的规模最大。就现有规模来看,该行下设 624 个营业网点,547 家自助银行,拥有的在职员工总数达到1.8 万人,其所提供的业务种类非常多,其中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与手机银行等能够在各地通用,这些业务与传统的柜台业务有效地互补,构建成非常严密的服务体系。该行拥有世界级的 SWIFT 系统,拥有的代理行超过千家,遍及世界各地,从而能够实现与各国银行的快捷资金结算,为各个层级的客户提供立体化的国际金融服务。
在实际发展中,该行采用了三大战略共同推进的策略,也就是并重该省沿海经济带、省经济区、省西北三大区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各地县域内的信贷业务发展,推进基层网点与 ATM 机等基础建设工作,全力为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做好金融服务工作。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性,该行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运用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以及多种小微企业信贷品种来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
2.2 &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现状
2.2.1 & 辽宁省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1)辽宁省小微企业规模情况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辽宁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在辽宁省 GDP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提升职工收入、促进就业、建立和谐社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和社会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突破企业瓶颈和障碍。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及逐渐优化的环境下,辽宁省小微企业得到迅猛发展,2013 年,辽宁省小微企业规模数量达到 67.15 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 6 位。(见表 2.1)
从销售收入排名来看,2013 年,辽宁省小微企业数量营业收入为 69783.66亿元,销售收入占全省全部企业的比重为 44.42%。该省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排名第 11 位。(见表 2.2)
..........................
第 3 章 &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诊断及分析 ................ 24
3.1 &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链模型分析 ................ 24
3.2 &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关键业务流程界定 ......... 26
第 4 章 &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 .... 31
4.1 & 流程优化目标及原则 ........... 31
4.2 & 关键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33
第 4 章 &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
4.1 & 流程优化目标及原则
4.1.1 & 流程优化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主要目标为:最大化提升价值,建立专业的、系统的小企业业务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的业务工作流程,设计全新的回收贷款、管理贷款、审批贷款、定位市场工作流程内容,建立双重业务模式来满足小微企业在融资服务上的需要及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全面提升处理业务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户对客户的满意度,使得小微企业业务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4.1.2 & 流程优化的主要原则
(1)对客户提供相应的具备特色化的服务模式,体现客户是核心的思想。当前,市场上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市场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已经不再是处于劣势地位,客户的需求不再是同质的,而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银行要更加重视客户流失风险和营销失败的情况。所以在设计具体流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户作为核心,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对营销过程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在管理流程中,也要尊重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价值需求决定银行产品类型和服务类型,结合具体客户的实际情况,对其需求进行类别划分,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针对性更强的产品以及服务,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体现综合能力。
(2)不断提高效率,加强流程能力建设。在 BPR 中,对组织与流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描述,要设计好所有的业务过程,再结合业务过程的实际需求,划分具体的职能部门;整合之前的部门,取消不利于流程运作的部门;全面对目前的流程进行梳理,促进效率最大化,删除多余、重复的流程,使得流程能够最简单,提升响应流程的速度和效率,强化配合,对于商业银行落实以流程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意义重大,不断促进企业的快速运转,同时能够显著提升业务流程的工作效率。
(3)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明确价值目标原则。按照流程,将客户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融合在设计银行战略、落实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对战略的制定过程要求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体现,不仅对客户的定位要要体现在规划里,以实现客户需求作为分解战略目标的导向,要同时将实际的客户需求由战略执行过程转变为业务需求,使客户需求体现在在所有的环节过程中。此外,实现客户需求和员工绩效、部门工作、机构工作要在战略评价中加强相互联系,不断提升全面规划设计、执行能力和安排部署的体系。
.........................
信贷业务流程再造是目前银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竞争力的方式。本文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为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供流程再造优化方案。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优化的关键是适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产品创新能力不够、对信贷流程中尽职调查和授信审批环节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对批量精准化营销及市场规划认知不足、对客户满意度感知不充分等。通过对辽宁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对信贷融资、政策、经营管理、业务指标和业务流程全面调研,发现企业在信贷业务流程上具有人员设置、审查审批、制度支持、激励机制、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信贷系统操作风险七个方面的问题,这对企业信贷流程优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辽宁省分行信贷业务的流程优化进行方案制定和保障措施管理,提出了流程优化的目标和主要原则,对关键业务流程优化提出六点优化措施,即完善小微金融业务管理体系,整合小微金融信贷管理系统,构建小微企业金融中心模式,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流程优化,建立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机制,设计自助化的贷款程序系统。并分别从内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提出完善小微金融业务管理体系、整合小微信贷管理系统、构建小微企业金融中心模式、优化小微信贷流程、建立小微信贷产品创新管理机制等流程优化方案对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四: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邮轮产业完美地融合了旅游业和接待业,已经成为国际高端旅游市场中发展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产业。从 1990 年到 2011 年,邮轮乘客数量以年均 7%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据 CLIA 统计,世界邮轮乘客总量由 1990 年的 377.4 万人次增长到 2010 年 1500 万人次,邮轮客源以北美地区为主,2010 年北美地区旅客达 1100 万人次,占世界的 74%。其他地区的游客也在不断增多。
随着北美邮轮市场的稳定发展,并迎合邮轮乘客对新的目的地地需求,国际邮轮公司开始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使得邮轮旅游发展重心开始向欧洲和亚洲转移。中国从2006年第一艘母港邮轮&&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爱兰歌娜号&开始运营至今,邮轮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甚至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85艘次,同比增长8.8%,接待邮轮出入境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31.9%。2013年上海、天津、三亚三大邮轮港口共接待国际邮轮377艘次,比2012年增长55.8%;接待出入境国内外邮轮旅客116.8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97%。2014年中国大陆邮轮运营466航次,增长14.78%,其中母港航次366个,增长9.3%,访问港航次100个,增长40.8%;出入境邮轮旅客172.34万人次(86.17万人),增长43.36%。图1.2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中国内地接待国际邮轮艘次变化图。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邮轮被称为&海上流动度假村&,是港口都市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可以带动当地旅游及商业发展,促进当地相关收入增长,提升邮轮港当地服务接待标准及水平。邮轮经济的发展还能扩大当地的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并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人口集聚效应,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总的来说,其产生的1:10~14的带动比例系数使邮轮旅游产业成为极其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邮轮产业提高其绩效的根本在于对其产业链条中的所有组织活动的实施,活动之间的联结具有独特的管理能力,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创造出被利益相关者认可的价值。然而,目前对于我国邮轮产业绩效状况尚没有一个客观评价依据,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让地区之间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彼此间存在的差距,协同发展,共同开发,促进我国邮轮产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根据价值生成理论,结合产业绩效评价方法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邮轮产业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我国邮轮产业绩效进行评价,拟为产业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随着邮轮产业在国内发展日益升温,国内专家学者开始进行邮轮母港、邮轮旅游、邮轮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但关于邮轮整体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关于中产业价值的论述并结合邮轮产的特点,阐述了什么是邮轮产业价值;在综合绩效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解释了邮轮产业绩效的概念。在邮轮产业绩效的衡量指标确定时,引入波特价值理论对邮轮产业链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关键绩效指标。除此之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估法来对邮轮产业绩效进行评价,补充与拓展了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对我国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研究将丰富和拓展现有的理论体系,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我国邮轮产业的整体布局,促进邮轮产业健康发展。
邮轮产业在我国发展刚刚起步,产业布局不合理。为了促进邮轮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和政府加大对各大邮轮港口城市发展邮轮产业的扶持力度。本文所构建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反映邮轮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加快我国邮轮产业整体布局,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有利于各相关环节协同发展,促进邮轮产业价值提升。
邮轮产业涉及到从上游邮轮研发制造,中游邮轮企业运营,下游港口及商贸服务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邮轮产业发展状况是尚处在邮轮产业链的下游,正努力向中上游发展。因此,本文对邮轮产业链各环节的评价,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制约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因素,从而找出发展短板,为邮轮产业价值提升提供依据。
.........................
第二章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 &邮轮产业基本理论
2.1.1 邮轮及邮轮产业概述
(1)邮轮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式飞机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飞机运输速度大大超过传统邮轮,有跨洋、跨洲的出行需求的乘客纷纷转而选择乘坐飞机,飞机作为运输工具逐渐取代了邮轮的邮政和运输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邮轮也慢慢开始了转型,邮轮上配备各种生活、娱乐设施,乘客不再把邮轮当作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漂浮在海面的全新休闲度假方式。因此,现代邮轮是指乘客可以在海上、岛屿和其他沿海港口城市旅游观光,并集生活和娱乐设施为一体的邮轮。乘客选择乘坐邮轮除了把它当做交通工具去到其他海港以外,而且还想要享受邮轮本身的休闲方式,因而现代邮轮又被称为&浮动的度假村&。
(2)邮轮的分类
邮轮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国际邮轮协会(ICCL)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ruise Lines}将邮轮分类如下:
一是按载客量多少可以划分为迷你型邮轮、小型邮轮、中型邮轮、大型邮轮和特大型邮轮。与其他类型船舶一样,如运输船等,邮轮的规模大小通常也以总吨即排水量(GRT)与载客量(Pax)两个指标表示,且以载客量为主。迷你型邮轮载客量低于 200Pax,排水量为 GRT;小型邮轮载客量不超过500Pax,排水量为 GRT;中型邮轮载客量在 500 至 1200Pax 之间,排水量为 GRT;大型邮轮载客量为 Pax,排水量为GRT;而巨型邮轮载客 Pax,排水量为 000GRT。
二是按航线所涉及的范围划分,由大到小可分为国际邮轮、地区邮轮、海岸线邮轮与内河邮轮。航线为国际间航线,停靠跨区域的港口是国际邮轮,如皇家加勒比和歌诗达邮轮公司的环球航线邮轮;航线为某一特定区域航行,称之为地区邮轮;并在区域间的港口停靠,如地中海邮轮航行于地中海地区。航线为特定沿海地区航线,停靠各沿海港口城市称之为海岸线邮轮,如美国加勒比海沿海的邮轮;而航线为内河航线,在内河沿线景点停靠的邮轮称之为内河邮轮,如在我国长江三峡航行的邮轮。
三是按邮轮豪华程度划分,由低到高可分为低于 3 星级的经济型邮轮(Economic);3 或 3+星级的标准邮轮(Standard);4+或 5 星级的豪华邮轮(Deluxe);5+星级的超豪华邮轮(Super Deluxe)。
四是按综合功能因素划分,可分为经济型(Budget)、现代型(Contemporary)、尊贵型(Premium)、豪华型(Luxury)、探索型(Exploration)、专门型(Niche)。
.......................
2.2 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2.2.1 &绩效评价的基本定义
要把握并衡量中国邮轮产业绩效,必须首先明确概念本身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包括&绩效&、&邮轮产业绩效&两个概念。
绩效,不同的理论对其不同的解释。单从字面来看,可以分为&绩&和&效&,理解为成绩和成效。关于绩效有几种代表性观点:观点一,绩效是一种行为,主张过程论。Campbell(1993)认为&绩效是行为的代名词,绩效是能够被观察的、实际的行为表现。根据他的定义,绩效只包括行为或者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观点二,绩效是一种结果,主张结果论。Bemadinctal 认为绩效是结果。这种绩效或结果主要受顾客满意度、组织战略目标和投资资金的影响。观点三,绩效既是行为也是结果。这个观点被理论界普遍认可,以 Brambrach为代表。他认为行为和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完整的绩效,并且两者同等重要。行为是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亦是该结果的过程,其本身具有可衡量性。
绩效运用的范围比较广,综合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用以衡量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产生的结果和成效,从不同维度衡量具有不同的结果,如从财务指标来看,有财务绩效;从经济效益来看,有经济绩效等;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用以衡量个人或组织完成目标的情况,体现的是个人或组织行为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且各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管理模式能够制定不同的员工或组织绩效评价标准;三是政府绩效,用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其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行为目标而设,更加多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是市场 SCP(即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分析框架的要素之一,用以度量市场运行效率,主要根据企业或产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性及价值创造来进行衡量。
综上,本文认为绩效是在特定结构下,一定的市场行为引起的结果。在经济学中,经济绩效(Economic Performance)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收到的收益或效果。本文目的是设计用以衡量邮轮产业整体发展状况的方法,设及产业链的各环节及政策、资金、人才支持等因素,因而本文的中所指的绩效即基于产业价值生成所产生的经济绩效。
........................
第三章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
3.1 &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现有指标分析和评价 ............... 31
3.2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和依据 ................ 37
第四章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模型构建 ......................... 41
4.1 &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41
4.2 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评价评估模型建立 ......... 44
第五章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实证分析 ............... 46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6
5.2 评价过程分析 ............................. 49
第六章基于价值生成的邮轮产业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国际著名邮轮港口城市的邮轮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世界许多知名的邮轮港口城市的多年发展经验为我国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这既包括邮轮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美地区,如迈阿密,也包括亚洲邮轮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加坡、中国香港,通过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有利于探索我国不同港口城市的功能定位与邮轮发展路径、模式和政策。
6.1.1 &迈阿密邮轮产业发展经验
迈阿密享有&世界邮轮之都&的美誉,被世界公认为设施最齐、服务最忧的邮轮母港。迈阿密的主要优势和特点:(1)先进的邮轮码头设施。迈阿密国际邮轮码头拥有 12 个超级邮轮码头大楼,拥有长达 2 公里的海岸线,12 米水深的泊位,可不分昼夜地同时进行 20 艘靠泊邮轮进出港活动,港口的邮轮年靠泊量位居世界第一。(2)靠近机场,且交通便利。码头距离最近的迈阿密机场不足10km,而距另一个机场也只有 50km。得益于机场强大运输力的支持,迈阿密邮轮运行更加有效率,且 80%的邮轮旅客都是乘坐飞机抵达迈阿密的。(3)旅游业成熟。迈阿密聚集着 15 家大型国际邮轮公司的总部,为邮轮乘客设计多种邮轮旅游航线,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而位于美国南部的迈阿密本身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著名的阳光海滩吸引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4)优惠的入境政策。迈阿密旅游部门与航线的沿途城市签订落地签协议,方便搭乘邮轮的游客入境,实现了旅游目的地多样化。
6.1.2 &新加坡邮轮产业发展经验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心脏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新旧世界的魅力在这里交相融汇,也让新加坡成为了巡航东南亚的最佳枢纽。其中,港湾城的新加坡邮轮中心是东南亚的主要邮轮母港,地区渡轮码头(RFT)有六个泊位,国际客运码头(IPT)有两个深水刚泊位,提供超过 25 条国际客运邮轮线路。(1)加大邮轮码头的建设。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邮轮旅游需求和船舶要求,新加坡建设了新的滨海邮轮中心,扩大了邮轮靠港的承载力,巩固了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邮轮中心的地位。(2)高效率的邮轮码头运作与服务。2001 年新加坡邮轮中心被世界邮轮组织评为&全球最有效率的码头经营者&,并多次蝉联&最佳国际客运周转港口&。(3)完善的配套设施。新加坡拥有便捷的航空枢纽,较高水平的的购物、娱乐、餐饮、酒店业,使得新家坡成为具有较大吸引了的邮轮旅游目的地。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邮轮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各港口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距离世界邮轮产业发达的国际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在充分了解邮轮产业、价值生成、产业绩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并得出邮轮产业价值生成的体系,并根据邮轮产业绩效特点和影响因素,构建了邮轮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六大邮轮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绩效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邮轮产业绩效的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影响我国邮轮产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是邮轮研发建造能力、市场发展潜力、港口支持条件、企业运营能力和经济支撑条件。邮轮产业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的产业,牵动着邮轮制造业、旅游业、物资供应、金融、保险、法律等行业的发展。邮轮产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优秀的研发人才、充足的资金、先进生产技术等因素能促进邮轮研发制造,打破我国无自主邮轮的局面。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政策进行调控,进一步提高邮轮产业整体绩效,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2)运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邮轮产业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科学性。本文选用的指标均来自邮轮产业发展报告、各港口城市统计年鉴、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纯粹的定性分析方法无法客观地量化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单纯的定量分析也存在着无法完全解释现实问题的缺点。本文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邮轮产业绩效优劣势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找出了系统各子系统间的数值关系,从而确定了邮轮产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中国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绩效与国际发达的邮轮港口城市差距较大。本文在研究我国邮轮产业绩效的同时加入国际邮轮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的总结与借鉴。通过对比总结我国邮轮产业在邮轮研发制造、港口支持条件、企业运营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
(4)通过对邮轮产业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中国邮轮产业提升其产业绩效的侧重点为国际邮轮港口建设、旅游目的地建设、邮轮旅游市场培育、邮轮运营政策体系初建;打造国际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要素配置中心;建立全球邮轮制造及研发设计基地。为此,首先要定位&邮轮港+&,提升邮轮港口服务能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邮轮产业信息平台和绩效评价体系;再次,学习美国迈阿密邮轮港口的经验,运行&一程多站&邮轮合作模式,充分带动沿海各邮轮港口消费;接着,复制&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加快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同时对接&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助推我国邮轮要素配置和邮轮航线的开发;建立邮轮人才供需机制,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创新,积极探索邮轮产业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五:A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团队管理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低技术,代加工,劳动密集型的发展状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才逐步发展的起来,而当时的综合国力弱,科学技术落后。所以直到进入 21 世纪,产业整体才步入高速增长阶段。经过 30 &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同时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一直面临着科技创新水平低,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国外垄断,自主创新没有进展等一系列难题,严重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瓶颈。尽管现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很多,也有一定的市场,但多数产品是跟着国外做,虽然会有一些局部或细节性的改进,但这也仅是仿制,缺乏源头创新。有数据表示,目前市场上,高端医疗器械 70%以上被外方企业垄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整体来说创新意识和研发意识较为淡薄,研发投入也较低,目前很多的国产医疗器械多处于低端仿制层面,这导致了我国整体的医疗器械生产水平低下。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都是照搬照抄。
近年来,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不少专家学者对医疗器械研发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年)》指出:突出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引导性科技投入支持和组织模式优化,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着力突破一批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配置需求迫切、市场容量大、临床价值突出的基础装备和创新产品,重点发展临床诊疗必需、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从 &2006 &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支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措施。随着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及保障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不再仅仅只考虑医疗产品的价格,而日益重视医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得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高端产品,尤其是能显著为患者带来疗效和安全性的产品,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场的迫切需求和规模的扩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医疗器械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步伐。研发团队作为新产品开发中的主体,是保证新产品研发成功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新产品研发的最终结果。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现代企业不仅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因此打造一个高绩效的研发团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本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一家生产医疗器械 20 年的公司,一直为其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做代加工,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的品牌,新产品的研发屡屡受阻,产品不能如期上市,给公司的发展及收入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研发团队管理这一层面来看,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二、研究方法、思路及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以规范分析结合企业实际现实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研发团队管理的一些成果和方法,以及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于 A 医疗器械企业研发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团队及其成员的特点进行研究,探寻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最终通过构建一个高效的研发团队管理流程来解决当前 A 医疗器械研发团队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思路
本文就如何打造一个高绩效团队对研发团队管理进行研究,着重研究现有企业研发团队的问题,运用研发团队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法,最后是研究的结论。研究遵循以下思路:
首先,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提出加强研发团队管理,走技术创新是 A 医疗器械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介绍 A 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及研发团队管理的现状,并提出 A 医疗器械公司目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针对 A 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团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团队的构建、流程的管理、目标的设定、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绩效方法的完善及激励机制的优化提出建议,及切实可行的方法。
......................
第二章 &医疗器械研发团队管理相关概述和理论综述
一、团队管理理论
(一)团队管理的基本内涵
第一、团队与群体的关系:团队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而这些个体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定义说明了群体与团队的不同,所有的团队可以称为群体,但反之,不是所有的群体都可以称为团体,只有正式群体才可以称为团队。而正式群体又可以分为命令群体、自我管理团队、交叉功能团队以及任务小组。主要的区分可以参考表 2.1:
第二、团队又可以分为团体与工作队,团体是一种松散联盟,他们不太需要合作,不用做出太多的集体决定。而工作队则是紧密结合的,他们的成绩主要取决于相互之间是否能有效合作,是否紧密结合。任何工作团队按照其相互依赖程度的不同,均处在团体与工作队两级之间的某一位置。主要的差别可以参考表 2.2:
第三、团队的类型。按照团队成员的来源、推行有自主权的大小以及团队存在的目的,可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解决问题型团队,团队成员会对怎样改进工作流程、方法等问题分享彼此不同的意见,并就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问题提供建议,但它的不足是缺乏调动员工参与决策过程的积极性;二是自我管理型团队,这是一种完全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并且亲自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承担全部的责任;三是跨功能型团队,这种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他们组合一起后,能够使组织内或者组织间的员工交流信息,从而激发新的观点,解决面临的问题,最终协调完成复杂项目。
.......................
二、A 医疗器械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发展历程
A 公司成立于 1987 年,主要目标是在棉纺织产品上提供定制服务。从 1993 年开始,A 公司开始变为一个中转站,主要生产一次性无纺布产品,包括鞋套、护士帽、口罩、手术服、全身服等。到 2003 年,A 公司发展成生产手术衣,手术铺单的全球中转中心。至此,除了生产成品外,A 公司对这一领域提供了完整且多样性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原材料供应、包装、环氧乙烷消毒、和区域仓库/物流等服务。近几年,A公司一直在扩大生产基地,包括中国(苏州和南通等地区)、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萨尔瓦多等。目前,A 公司在各地区分布多家制造厂以对应不同客户需求。具体分布参考表 3.1。
(二)公司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公司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也一直在改变,对健康保健类医疗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诊断治疗中,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对于医疗器械的防护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2012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 14%。老年人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困扰,日常检测与护理医疗器械设备需求的潜力巨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医疗器械产业和制药业是构成医疗健康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 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全球各大医疗器械巨头都在中国设厂,以期待在这个发展中占据前头地位。作为老牌的医疗器械加工厂,在同等条件下加快企业的发展,有足够的资格及实力,A 公司在医疗器械制造商中发展前景被十分看好。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共存,一方面,中低端产品是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砥柱。但截止 2012 年末,国内已有各类医疗器械企业 15348 &家,并且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除了高端产品,大部分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大,而且,国际医疗器械公司对中国面广量大的中低端市场也虎视眈眈,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部署中国市场,这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劳动力数量减少,引起了工人薪资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都必然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
........................
第三章 & A 医疗器械公司及其产品研发团队管理的现状 &&&&&&&&&&&&&&& 16
一、A 医疗器械公司的基本情况 &&&&&& 16
(一)公司发展历程 &&&&&&&&&&&&&&&&& 16
(二)公司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7
第四章 & A 医疗器械公司产品研发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 23
一、研发团队构建随意 &&&&&&&&&&&&&& 23
(一)研发团队人员素质不齐 &&&&&&&&&&&& 23
第五章 & A 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团队管理对策 &&&&&&&&&&&&&&& 28
一、构建高绩效研发团队 &&&&&&&&&&&&&&& 28
(一)挑选或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 &&&&&&&&& 28
第五章 &A 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团队管理对策
一、构建高绩效研发团队
(一)挑选或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
研发项目是由不同角色的人共同合作完成的,每个职能都必须有清晰的责任定义,因此挑选或培养适合不同角色责任的人才是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这就需要研发团队的领导能够掌握整个大局,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并且要客观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相对比。另外,研发团队的领导还需要时常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团队的其他成员需要拥有完成职责所需要的丰富经验以及必要的技能。
A 医疗器械研发部要挑选或培养适合角色的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研发项目团队的选聘机制要完善。首先需要研发领导有优秀的个人素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及技能,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及熟悉相关人力资料资源的选聘条件。如果有欠缺,可以委托专业公司进行选拔人才。其次,除了外部招聘外,也可以使用内部选拔相结合的方法来挑选人才。外部招聘与内部选拔各有各的优缺点,如下表 5.1 所示:
最后,需要掌握好选聘的标准,要根据研发项目的目标和对人员技能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需求岗位职责,并严格按照所需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员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伴随着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能快速研发出新的产品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A 医疗器械公司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通过研发团队理论综述,以及分析医疗器械研发团队的特点,再结合 A 医疗器械公司研发团队管理的现状,分别从研发团队的构建、研发流程、绩效管理方法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必须构建高绩效研发团队,一个高绩效的研发团队重中之重是要挑选或培养适合角色职责的人才,有了人才,需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交流沟通环境,加强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同时需要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来提高整个研发团队的战斗力。总之高绩效的研发团队就是要有&三心&即个人舒心、团队上心、企业放心。
其次,研发团队管理流程的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庞杂的流程要求不仅阻碍了项目的进程,还固化了思维,影响创新与变通的能力。而优化流程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团队人员职责及项目目标必须明确; &第二,按照设计&开发分阶段安排任务; &第三,制定审核制度来进行及时有效的项目进度控制。
最后,为了激励研发团队成员,以及同时评估团队成员的能力,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本文分别从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绩效考核标准的明确,以及对绩效评价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案,来进一步提升 A 医疗器械研发团队的整体绩效。
研发团队的科学有效管理可以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拥有高效的医疗器械研发团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支撑。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六: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激励机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品企业供应商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纵观近 10 年来曝光的有关国内牛奶、蔬菜、肉食、粮油等多个行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只要上游企业出现了问题,下游企业便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频频发生。表 1-1 列示了一些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供应商质量安全事件。
从这些事件的表面特征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供应链最终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并且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往往是在供应链下游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然而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很多时候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低劣,而下游的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由于供应链上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无法有效监督原材料的质量。食品行业中,企业之间上下游关系非常紧密,上游供应商出现问题对下游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不在少数,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如何选择长期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供应商,如何保证供应商所提供原材料的质量,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难题。
......................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从目前有关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研究来看,现有文献主要是系统地对食品生产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食品生产企业定位为饮料生产企业,具体地对饮料生产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饮料生产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提供了借鉴意义。
(2)现有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体系并不利于下游供应商主动保证所提供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性,因此作为下游企业的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主动引导其原材料供应商提高所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本文利用损失分担契约和声誉构建了供应商质量激励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有关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的研究。
1.2.2 现实意义
食品行业供应商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食品生产企业是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概率最高的环节,除了受到食品生产企业自身的生产质量影响外,还受到原材料供应商质量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激励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对食品生产企业保证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文中食品生产企业类型界定
食品生产企业是指用生产食品所需的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最终食品的企业。按照食品伙伴网上有关食品的分类,将食品生产企业分为冷冻饮品生产企业,脂肪、油及乳化脂肪制品生产企业,乳制品生产企业,水果、蔬菜等生产加工企业,可可制品、巧克力制品及糖果生产企业,粮食制品生产企业,焙烤食品生产企业、肉制品生产企业,水产制品生产企业,蛋制品生产企业,调味品生产企业,甜味料生产企业,特殊膳食用食品生产企业,饮料类生产企业,酒类生产企业以及其他食品生产企业。本文研究的食品生产企业是指饮料类生产企业。
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有关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并且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粮食安全&到&卫生安全&,再到&食品卫生&,最终到现在的&食品安全&。此外,食品安全的内涵也不断扩充,从最初注重&量&的安全,到如今更加注重&质&的安全。因此,本文研究的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对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质量的激励。
......................
2.2 供应商选择理论基础
2.2.1 供应商选择方法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这三大类。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招标法和协商选择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采购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TOPSIS 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神经网络算法(ANN)、熵值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度(GRA)分析法等。
2.2.2 供应商选择流程
供应商的选择流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其选择流程图如下图 2-1 所示:
(1)企业需求分析及市场环境分析
企业根据自身产品需求、产品类型及特征确定是否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需要哪种类型的供应商以及所需供应商数量等。此外,企业在分析企业内部需求的同时,还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
(2)确定供应商选择目标
企业要明确选择该类供应商是要与其建立战略联盟,还是仅仅作为普通供应商,是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还是仅仅基于短期合作,选择的供应商是为了企业长期发展还是短期成长等目标。
.........................
第三章 &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 .................... 28
3.1 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因素......................... 28
3.2 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29
第四章 &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设计 ............... 52
4.1 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总体框架 .......... 52
4.2 各阶段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概况 ............. 53&
第五章 &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仿真 ............... 75
5.1 基于损失分担契约的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仿真 ...................... 75
5.2 基于声誉的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仿真 ............................ 82
第六章 &对策建议
食品生产企业要保证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除了对自身内部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外,还要对食品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对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此外,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也离不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市场的监管。因此,本章将从食品生产企业内部质量安全控制、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激励以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6.1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质量安全控制的对策建议
6.1.1 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检测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是否是安全的,一方面取决于生产企业自身的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水平,因此,要保证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食品生产企业要检查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食品生产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测水平有限,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测的成本很高,在购进食品原材料时,往往只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少数的抽样检查或在一定检查水平范围内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检测,这大大增加了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风险。因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检测成本对于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净收益的大小,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其生产成本高,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净收益,往往会降低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个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使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同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以促使自身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生产的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本文遵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建议有哪些?&这一整体思路来进行谋篇构章。将食品生产企业的类型界定为饮料生产企业,分别从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两大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的研究具体如下:
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了包含 7 个一级选择指标和 23 个二级选择指标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这 7 个一级选择指标为:成本、质量、交货水平、技术水平、财务状况、服务水平以及合作能力;23 个二级选择指标为:价格、价格稳定性、供应成本、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度、质量安全水平、质量稳定性、准时交货率、订货完成率、交货柔性、产品研发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品控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原材料可追溯率、售后服务满意度、客户响应能力、发展战略一致性、企业文化一致性、信息系统兼容性、企业声誉。为了进一步确定各项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相关业界人士进行访谈,对指标重要性进行了打分,并运用 AHP 对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最后,通过对湖北**食品有限公司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在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具体如下:
针对运用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来选择供应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定供应商后如何继续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激励,构建了从合作形成前、合作过程中(短期合作下和长期合作下)到合作完成后这一完整的供应商质量激励机制体系,包括合作形成前的信号传递激励机制、短期合作过程中的契约激励机制、长期合作过程中的声誉激励机制以及合作完成后的收入共享激励机制,并分别对这几种激励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针对合作过程中的质量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分别对短期合作过程中的损失分担契约激励机制和长期合作过程中的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损失分担契约激励机制中,构建了三种损失分担契约质量激励模型:各自承担损失契约质量激励模型,内部损失分担契约质量激励模型,内外损失分担契约质量激励模型。通过对这三种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虽然各自承担损失契约不是最优契约,但是在各自承担损失契约质量激励机制中,可以通过适当地增加原材料的购买价格(20%以内)或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对原材料的检测水平(0.75 左右)来激励原材料供应商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水平;外部损失分担契约和内外损失分担契约是最优契约,在外部损失分担契约质量激励机制中,当原材料购买价格和外部损失分担系数分别为 20.5664和 3.5150 时,可使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在内外损失分担契约质量激励机制中,当内外损失分担系数分别为-17.1310 和-4.0049 时,可使供应链整体达到最优。在声誉激励机制中,根据声誉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的声誉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在长期合作过程发挥作用的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得出,当供应商初始声誉评价值为 0.1 左右时,可使声誉激励机制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略)
MBA论文2018优秀范文七:基于RAROC模型的小企业贷款定价
第一章 &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金融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政府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在 2002 年 6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小企业贷款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将资金支持放在了总则的第一条,这也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政府对于小企业贷款问题的重视和态度,同时也大力倡导商业银行能够加大对于小型企业贷款的扶持地位,同时还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加强对于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且应该给其他银行做一个表率,同时还要求应该不断的调整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结构,应该转变过去对于小企业贷款的态度。同时在 2008 年 5 月 8 日中国银监会同样发了关于为民间借贷松绑的倡导,并且还倡导一些自然人、法人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自助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且也大大放宽了成立公司的行政审判的复杂程度,这其实也是小型企业能够更好融资的一个信号。
2008 年迎来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由于受到海外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已经成为其维系生命的生命之水,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政府部门不管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政府都给与了足够的关注,从此在中国境内拯救小企业的行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另外财政部门也密切关注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给与了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其中一项指示就是加大对于小企业财政扶持的力度,并且在2008 年经济危机到来以后就投资 36.1 亿元给予小企业相应的扶持,并且财政部门还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在税收方面,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将按照 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不仅如此,2008 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2亿元,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3 年内免征营业税。新出台的贷款优惠措施还规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 100 万元提高到 200 万元。同时建立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效应。
............................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模型能够帮助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进行一个客观的预测,并且能够完整的分析客户的综合贡献,同时通过定价模型还能够非常明朗的看到营运成本和资本预期回报。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完成贷款的任务,并且使得自己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就应该严格的把握好贷款定价这个关卡。只要在贷款的过程中做好成本管理、市场研究、风险规避等方面就能够提供银行自身的资金管理的水平,并且能够更好的优化资源的配置。商业银行自身对于贷款具有自主决定权,并且有权利根据风险配比的原则,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的公司收取较高的贷款价格,从而见减小银行自身的风险损失,另外商业银行进一步帮助小企业发展,也能够让中国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完整坚实,能够为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扩大银行的信贷业务
定价模型应该充分的考量银行在放贷的过程中所承担的放贷风险,并且应该对于资金成本和资金回报进行比对,同时在放贷的过程中也应该综合的考量客户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还款的能力,同时应该对于货币市场的价格波动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的灵活性,并且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只有对于客户具有吸引力的放贷才能够帮助银行有效的解决信贷任务,并且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营销风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风险本身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美国许多企业破产倒闭,而采用基于巴塞尔协议的小企业贷款定价的银行主要是受利率风险影响,经营大幅亏损。而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放松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期。由于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对于利率风险的监管,利率放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影响,再加上金融市场中并没有健全科学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将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潜在的利率风险显性化。这对银行的营销效益有很大的影响。以后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小企业贷款定价体系,这对于有效的加强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识别监管的水平,同时还能够让商业银行规避掉贷款过程中所承受的放贷风险。
..........................
第二章 & RAROC 模型相关理论回顾
一、RAROC 基本理论与核心原理
(一)RAROC 模型的定义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就是以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盈利性当做目标,对于资金成本经营费用、预期损失以及风险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的贷款定价模型。RAROC 贷款定价模型是当前国内外很多银行用来进行评价经营绩效管理和改进的一种技术数段。
(二)RAROC 模型的定价模型
在 RAROC 给定的情况下,通过 RAROC 公式可以推到出相应的贷款利率。将贷款额度(L)、年利率(R)、贷款期限(T)、贷款相关收费(Ic)、资金成本(Cm)、经营成本(Co)、预期损失(EL)和经济资本(EC)一起代入RAROC 的公式,得到:
RAROC=风险调整后收入/经济资本
& & & & &=净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 & &&
& & & & &=贷款利息收入+贷款相关收费-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解得贷款利率为:
.........................
二、RAROC 模型对小企业贷款定价的实用性分析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对于数据的要求和依赖性相对较强,这是该模型自身最大的缺陷,但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外部环境的提升,相信贷款定价模型自身就能够发挥更多的优势。
(一)RAROC 模型使用受限条件少
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贷款定价模型更多的是适用于大型的上市公司,但是相比之下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 &使用起来更加广泛不受任何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小型企业使用起来更加的顺畅。RAROC 贷款定价模型主要是从风险损失和收益匹配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贷款定价,并不会受到商业银行自身规模的限制,只要获取的数据准确,不管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都能够使用该定价模型。另外贷款定价模型不管是在什么样子的金融市场中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好,因此在使用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大的优势。
(二)结合深化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契机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具有明确的约定,其中包括最低成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三部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能够对于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资本要求中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具有综合的考量,也能够覆盖影响金融资本的风险。在使用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的时候应该充分的体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当前中国的金融监管虽然还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正在于国际化的规定逐渐的接轨,政府部门对于银行也有新的规定,这些文件中都对于最低资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缓冲资本等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出了巴塞尔协议本身具有的精神。另外国家还进行了很多关于数据共享功能的开发,国有银行也在不断的完善贷款定价等一系列的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开发完善,就是为了能给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的使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且能够保证这个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另外还要求每一个银行在开发站信贷业务的时候都有应该对于有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备案保留,并且还要就建立一个针对于违约率的备份的数据库,就是为了保证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能够不断的完善。
综合以上的条件,发现当前 RAROC 贷款定价模型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该模型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说建议应该做好数据的收集和备案工作。
.........................
第三章 & 使用 RAROC 模型的必要性...................14
一、RAROC 模型对小企业贷款定价的实用性分析...............14
(一)RAROC 模型使用受限条件少...................14
(二)结合深化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契机....................14
第四章 & 工行基于 RAROC 模型的小企业贷款定价分析..................19
一、工行小企业 RAROC 模型贷款定价的应用.................19
(一)工行小企业贷款总体分析.....................19
第五章 & RAROC 模型的应用分析-以工行 L 支行为例.........26
一、工行 L 支行总体情况分析.................26
二、工行 L 支行的 RAROC 情况分析 ...........27
第五章 & RAROC 模型的应用分析-以工行 L 支行为例
一、工行 L 支行总体情况分析
L 支行为了进一步发展银行规模,并且扶持周边企业发展,顺应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机制,继续打造以发展小企业为特色的品牌形象,扶持周边区域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周边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对周边企业中具有融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并能满足我行信贷准入条件的小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L 支行将信贷支持小企业发展列入发展计划,并且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小企业客户的不同贷款需求,量身定做综合贷款业务方案,尽量有效满足局域敬意多元化金融需求。
L 支行 2015 年公司贷款余额为 300341 万元。截止到 2015 年年末,L 支行公司贷款余额数量不断增加,较上一年增加 14107 万元,增幅 5%,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 156343 万元,户数 205 户,占公司贷款总额的 52%。2012 年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30054 万元,2013 年小企业贷款余额为 143214 万元,2014 年小企业贷款总数额为146234 万元,2015 年小企业贷款余额为 156343 万元,较去年初增加 10109 万元,增幅为 7%。
........................
第七章 &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对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总结,并且充分的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贷款定价和信用评价的做法,也对于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于当前中存在的这些关于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进行研究探索,最终决定以 RAROC 作为贷款定价的模型。并且文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于模型进行定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