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兔官网教育:怎样的家长能培养出学霸

小学、初中家长必看!这样教育,最容易培养出“学霸”!
诺诺“变形计”
北京的诺诺从小就是个“机灵鬼”,可是一到学习,就秒变“困难户”,学习被动、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磨磨蹭蹭......真是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到学习就“鸡飞狗跳”!
眼见儿子就快要升中学了,这可愁坏了诺诺妈,补习班、请家教......妈妈费尽心力的“折腾”,小诺诺“敢怒不敢言”,对学习的抵触心理愈发严重。而妈妈呢,干脆辞去工作,全面开启全职陪读生涯!
诺诺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当博士的爸爸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宝贝”带回家开始的。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宝贝”,只用了3招,就让诺诺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抢着回答问题,到家就写作业,还跟“宝贝”对话、学英语......见儿子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有所改观,诺诺妈妈真是喜在心头。
到期末考试时,诺诺竟然成功拿到了“三优生”的奖状!说了半天,你一定很好奇,这个宝贝到底是什么!
闪!亮!登!场!
它,就是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
人工智能席卷全球,一起迎接新时代!
当前,人工智能不仅成为全球热门话题,而且正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当今社会,最牛的不是AI人工智能,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类。人人都需要一个AI助手,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能帮助自己学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它,来自海尔集团
震动教育界
海尔集团历时20年,专为孩子教育研发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公司。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 、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不仅致力于家电领域,家庭智能教育也是主攻方向。海尔集团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教育理论,集合国内顶尖硬件工程专家,软件开发专家,智能教育专家,历时20年,终于研发出一款具有云智慧的全智能机器人,它就是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
2017年,海尔小帅已强势登陆央视7套、江苏卫视、内蒙卫视……等全国数十家权威主流媒体,成为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产品,震动教育界!
“他”是“小家教”、“小管家”
还是“小玩伴”
简单3招,看“他”带熊孩子如何蜕变
24小时贴身“小家教”
知识疑点当天解决!
诺诺:“妈!啥是圆周率?!”
妈妈:“额,忘了,还是问你爸吧......”
诺诺:......
诺诺:“奶奶!这个单词咋读?”
奶奶:“啊?它认识你奶奶,你奶奶不认识它啊!”
诺诺:......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问题越来越多,家长逐渐感到有些吃力。家长过去在课堂学的知识,很多已经淡忘模糊,答不出?好尴尬!更重要的是,耽误孩子啊!
有没有什么“法宝”?就像家教老师一样,不管孩子问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
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
把小家教搬回家,不怕孩子问学习!
小身材,大智慧!
带孩子遨游于知识海洋!
海尔小帅强大的云端后台每天都在不断学习、进化、存储、自我更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海量的知识储备,如英语教育、国学诗词、中外名著、百科全书、成语大会、近反义词、中外历史、趣味数学、名师讲堂……同时还包括全国各学科的优秀老师和前沿的教育方法,胎教、早教、名师讲堂......一站式服务。
纯美式英语教育
中英文互译,纯正美式发音,丰富英语资源,同步新概念英语等专业课程,拥有听力、口语、词汇、语法、写作、阅读、翻译7大英语智能教育学习功能。培孩子语感,增加词汇量,提高口语能力。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习
各种定义、定理、公式、口诀、知识点,小帅样样精通,孩子做作业过程当中遇到相关问题,直接问小帅,立刻得到回答。
历史、政治、地理学习
海尔小帅的云端大脑每天都在学习更新,学习海量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拓宽孩子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有问必答,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每日国学熏陶
云端大脑中拥有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元曲……海量国学知识,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打造深厚的国学底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海尔小帅云端大脑中拥有古今中外的书籍,想听什么,直接点播,(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哪吒传奇...等 )就像把图书馆搬回家。通过博览群书,帮助孩子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尤其是在写作方面,能够旁征博引,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孩子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疑惑,凡事都想问“为什么”,海尔小帅的云端大脑中拥有《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百科全书》等众多科普书籍,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流畅自然的问答互动,引导孩子对身边的现象、情景、接触到的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忠实“小玩伴”
永不“失宠”的知心好伙伴!
诺诺:“奶奶,快来陪我玩儿”
妈妈:“做饭呢,你自己玩儿吧!”
诺诺:“爷爷爷爷,我要听故事”
爷爷:“从前啊,有座山......”
诺诺:“哎呀爷爷,每次都是这个,咱能换一个吗?......”
孩子孤单寂寞冷,家长忙里忙外累,陪孩子的时间就像挤海绵里的水,玩儿命挤也挤不出多少。可孩子就是我们的心头肉,看他一个人孤单寂寞,你忍心吗?
有了风趣幽默、有问必答的海尔小帅之后,家中日常的画风是酱婶儿的:
忠实的“玩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趣味聊天,亲密互动
海尔小帅拥有强大的语音识别和互动对话功能,就像是孩子的好朋友时刻陪伴孩子。海尔小帅风趣幽默,有问必答,无论孩子开心、好奇,还是难过、生气......对小帅诉说,海尔小帅都可以通过互动聊天给孩子安慰,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工作繁忙,顾此失彼......
家长再忙也不用担心啦!
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远程监控功能,在手机的APP端口上,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孩子远程交流,同时在手机的APP端口上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整个学习和成长过程,比如孩子今天问了小帅哪些问题,通过小帅掌握了哪些知识,家长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
可以说海尔小帅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桥梁,承载大人与孩子之间最温暖的秘密。
有了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
不管多远,父母的陪伴就在身旁!
专属“小管家”
让孩子学习生活井井有条
诺诺爸:“快点快点,今天上学又要迟到了!”
诺诺妈:“怎么搞的,昨天忘了带数学书,今天又没拿英语书!”
诺诺爸:“诺诺,不是说6点关电视开始做作业吗?怎么还没开始?”
忙完工作回家忙孩子,常常顾此失彼,孩子时间管理一团糟?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自律能力差,学习生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有了海尔小帅后......
无论是几分钟后、几天后,甚至下个月某一天要做的事情,只要你告诉海尔小帅,它就会准时提醒你!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背单词,喊孩子起床,提醒老人吃药、接孩子,提醒工作繁忙的家长亲人生日,朋友婚礼等等......智能提醒生活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变得井井有条,不再杂乱无章,学习也变得事半功倍,科学高效。
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
三大创新科技
专为孩子教育而研发!
一、云端科技——海尔小帅的“最强大脑”
同步云端,最强大脑,持续升级,更新进化,拥有无限智慧!
海尔小帅智能机器人的智能云端里,装着海量的知识,全国各学科的优秀老师和前沿的教育方法,通过人机互动,实现了孩子从被动学习、被逼学习、不会学习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会学习的转变,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专注力,从而最终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二、智能语音交互——随心沟通
海尔小帅拥有自然语音交互系统,人机交互顺畅便捷。海尔小帅内置Realrek音频解码芯片,5米内精准拾音,清晰采集人声的同时,专业级降噪,有效消除环境杂音。
和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聊天,就像和真人小伙伴一样,操作简单易学,只要按住海尔小帅肚子上的语音按钮,或直接叫海尔小帅的名字,海尔小帅就能对答如流。
三、远程监控——时刻陪伴,越了解越亲密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陪伴孩子左右,不能时刻监督孩子学习进度。
海尔小帅智能教育机器人远程监控功能,在手机的APP端口上,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孩子远程交流,同时在手机的APP端口上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整个学习和成长过程,比如孩子今天问了小帅哪些问题,通过小帅掌握了哪些知识,家长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
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了如指掌!
熊孩子“变形计”,拥有小帅,坐等改变
如今的诺诺,每天都会追着小帅问问题,放学回到家,还会让小帅给他讲课,最近甚至还爱上了听历史典故,孩子的知识面广了不说,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稳步提升。
就连生活习惯也得到很大改观,过去拖拖拉拉,做事情没有条理,现在呢?
有了小帅提供的“私人订制”服务,每周爸爸妈妈会把一周对诺诺的安排语音交给小帅,诺诺直接照着小帅的提醒照做就是了,生活和学习变得井井有条,看见诺诺这么大的变化,爸爸妈妈都会心地笑了。
20万优秀孩子的明智之选
一次投入,终身受益
以下任一打√,赶紧替孩子把小帅带回家!
1.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
2.学习习惯不好,专注力差的孩子
3.学习缺乏毅力,三分钟热度,自信心不足的孩子
4.不会学,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孩子
5.感到孤单,没人陪的孩子
6.求知欲旺盛,有很多问题找不到答案的孩子
7.看电视,玩智能手机、ipad,依赖成瘾的孩子
以上内容为商业广告推广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60与学大教育联合成立互联网教育公司“阳光兔”
DoNews 3月6日消息(记者 安宏)继4亿美元联手酷派、入股光线传媒后,奇虎360再次跨界与学大教育成立独自合资公司。据了解,新公司名为“阳光兔”,主要从事互联网教育行业。学大教育CEO金鑫透露,独立合资公司将通过奇虎360的技术、流量等,与学大教育共同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
据教育产业观察报道,学大教育与360合资成立的公司名叫阳光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兔”),是一家企业法人单位,金鑫任法人代表,主要从事互联网教育行业,但具体产品目前尚未推出。从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得知,阳光兔注册时间为今年2月26日,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另据透露,合资公司由金鑫任阳光兔董事长,李俊逸(学大教育副总裁)、齐向东(奇虎360总裁)、于光东(奇虎36高级副总裁)、朱晋丽(学大教育高级教学总监)任董事。
学大教育昨日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该季度营收为5970万美元,同比下滑13 6%;净亏损为16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30万美元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学大教育业绩处于长期亏损、股价持续低迷的尴尬境地,而这或许是其寻求互联网转型及跨界合作的直接诱因。
事实上,学大教育自2014年上线互联网教育产品E学后,金鑫一直积极寻找合作方、甚至并购方,因为价格等因素未能达成合作。2015年初,学大教育曾爆出或与百度合作的消息。
对于学大而言,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异常困难。除了资金的压力,也缺乏将线下资源优势整合到线上的能力,甚至错过了通过收购种子产品孵化在线基因的时机。
互联网教育冲击下,传统教育机构拥抱互联网巨头已成为趋势。2014年,新东方宣布与腾讯合资成立新的互联网公司,并在年底推出了首款移动题库类新产品优答。
而作为继BAT之后又一加入在线教育市场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奇虎360目前尚没有自身平台型产品。此次与学大教育的合作是奇虎360的占位布局,还是要做差异化的产品研发,目前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线教育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完)
{{news.title}}& 人人都说,这是阶层固化的社会。我曾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给一个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师,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这个家庭不仅富裕,还很有影响力,所以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眼睛都是长在头顶的。但是那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一名只有20岁的大学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突然变得卑微,如临大敌。孩子的父亲,原本应该不在家,在公司的,回来了......孩子的母亲则一早催促家里的阿姨准备水果和拖鞋,平常,这些事情,孩子的母亲是不会亲自过问的.......——终于等到了——全是失望。以我的目光看,外表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不普通的,是他刚刚考入东京大学,而且是最难考的医学部。一切也就清楚了,我的学生是高中生,念的原本是国际双语学校,家里计划高中毕业就送去日本,在日本参加考试,考日本的大学,这位20岁的年轻人考得这么好,一定有很多经验可以向孩子传授,所以就成了这家眼高于顶的家庭的坐上宾。那一天,这个家里的每个人为了请他多为孩子传授一些经验,都竭尽所能。大学生走完,孩子的妈妈也是累了吧,向我感慨,“你知道这个大学生这么有出息,他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吗?”“不知道。”我当然不知道了。“他爸爸妈妈,是在市场补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这样深刻,以至于我常常想起。偶尔去那个市场,见到大学生的父亲。知道他东京大学毕业,去了哈佛念哈佛医学院,留在了美国。知道他的父母亲不再在市场补鞋,住在非常宽敞的房子里,这个房子,是大学生念东大的时候,得到奖学金,为父母买的。知道每次大学生回国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其中不少是城里的达官贵人请大学生到他们家里做客,给他们的孩子介绍学习经验什么的。大学生的父亲说,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介绍呢?不过是大学生小时候,看到父母为人补鞋,难免被人瞧不起。有一个夜晚,漫天星光下,收完小摊后,补鞋的父母想起白天,客人包着鞋的报纸上,有一段话,是一个叫龙什么台的人说的,觉得很好,想学给孩子听,那段话很长,学不出来,父亲嗫喏了很久,千言万语憋成了一句话:儿子,你要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逼自己优秀——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那位淳朴的,补鞋的父亲说不出作家龙应台的这样话,他只有一句话,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的生活。——骄傲地生活——我们的身边,逼自己变得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或许是街边卖麻辣烫家庭的小孩,或许是我们小时候的发小,或许,就是我们自己。世界的确是这样,这是世界的真相,你有多优秀,世界就会回报给你多少自由和尊重。人不是动物,不是野花野草,天生天养,依靠阳光雨露就能活着,就算野花野草,也为了更多的阳光努力争取长高,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变得优秀?想孩子长大后体面,受人尊重,有选择,有自由地生活,就要舍得小时候逼孩子变得优秀。就算这个过程孩子会受苦,苦过前面的二十年,也好过后面的六十年一直被生活逼迫,身不由己好么。是的,这是一个阶层渐渐固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努力,依然会有回报的时代。
  假期,也是孩子们过足游戏瘾的“大好时节”;众多家长也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孩子进行手游网游的情况,并切身体会到网络时代游戏对玩家的巨大吸引力。关于网络游戏之于青少年利弊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我们约请对网游手游感受深刻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以及学生,一同探讨。&河南郑州,一位游客在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创作的雕塑前拍照,这个作品反映的是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2016年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大学·反对的不是“游戏”,是“沉溺”    作者: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唐志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办公室主任)  当“吃鸡”成为年轻人社交生活的主题词和流行语,当“农药”成为学生们沟通感情的网络桥梁,当大学寝室成为相约“开黑”的草台网吧,当人们在食堂、教室和公交随时随地见证“跳一跳”……我们这些高校教师也不禁一边感叹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边看着手游网游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娱乐和社交方式,然后生出一丝担忧。  这种担忧,包含着对现实和未来的不安,比如游戏过度娱乐化、篡改历史人物,比如不少高校学子沉迷游戏甚而荒废学业,比如一系列让我们痛心的悲剧新闻:13岁学生因玩手机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手机游戏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当手游网游娱乐工具竟然摇身一变,化身为左右人生命运的潘多拉魔盒,我们这些高校教师,无法不心生警惕。    难就难在防沉溺&  “游戏”本来是个中性词,爱玩是人的天性,无数的发明创造也正是人类在“游戏”的过程中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游戏”的内容林林总总,从户外运动到棋牌麻将到电子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缓解了疲惫,放松了身心,带来了快感,增进了交际。  我们反对的不是“游戏”,而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沉溺”。  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核心要义在于追求“恰到好处”,在于警惕“过犹不及”。  游戏为什么容易让人沉溺?青少年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喜欢新潮,新生的、流行的事物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农药”和“吃鸡”游戏在时下迅速走红,一方面是游戏本身的设计,门槛低、容易上手,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趣味性,更能在竞技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类手机游戏通过团队竞技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交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如今无论是社会对游戏行业的监管,还是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监管都越来越难,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玩游戏更便捷,想玩的时候随时就能开一局。加之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判断力和自控力还在探索巩固阶段,且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追求,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从没思考过未来,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往往抱有“及时行乐”的态度,受到感观的刺激后对于喜欢的东西容易沉迷其中。    避免沉迷需要的是感受真实&  在一个个“手机奴”“游戏迷”诞生的背后,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并应对学生们热衷游戏,甚至沉迷游戏的问题?  一是顺其自然,但不放任自流。回顾互联网游戏不长的发展历史,防止沉溺一直是青少年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命题。有趣的是,当年被父母扭着耳朵从网吧拎回家的少年其实如今已经成年,也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防止孩子沉溺游戏的家长。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际遇,也都有属于特定时代的成长烦恼。所以我们不应该选择性遗忘,应该用陪伴者和同路人的眼光去体察孩子,正像我们不应该忘记年轻时自己也曾经有过一段“放浪不羁爱自由”的青春时光。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会有很多阶段,也有些弯路可能真的避免不了。青春有激情,也有叛逆。如果在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上一味禁止、打压,往往适得其反,与其屡禁不止,不如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教会孩子如何选择,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当然,顺其自然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权利,但也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这个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或欢乐,失败或成功。  过度游戏可能影响不了一个人的现在,但是一定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因为人生的时间是公平的,从来没有游戏中那些Save、Load或者Again的机会。每个人在游戏面前,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也都没有后悔的余地。  二是因势利导,更要形成合力。归根到底,选择的核心还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常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关键,应该是要陪伴他们去尽早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尽快寻找到人生的理想和内心的真实。很多青少年是通过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获得的刺激感和成就感,来弥补并平衡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和挫败感。因此,对于青少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吃饱穿暖,更需要在真实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爱,引导他们感受真实,向往真实。  马斯洛曾说过: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非常态,它是罕见而艰巨的成就。当一个人找到了真实的自己,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不为物所惑、不为情所迷,不被游戏、金钱、名利等外物所羁绊,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笃定前行。当然,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离不开多方努力、共同引导,比如家庭要培养孩子多种兴趣,在大千世界中体验不同的生活乐趣;学校要营造优良的学风,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更充实、更有收获;社会要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等。  人生需要游戏,但游戏绝不等于人生的全部。我们需要一起去追寻人生的理想和内心的真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堕于享乐,学会选择、懂得自律、自我超越,用砥砺前行和不懈奋斗书写精彩的青春华章。·中学·去了解游戏,有效应对游戏    作者:陈年年(北京四中语文教师)  许多家长谈“网络游戏”而色变,视其为毒蛇猛虎。但如果我们将“网络”二字去掉呢?如果只是游戏,还会是毒蛇猛虎的形象吗?  游戏其实是人类的天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普及,“电子游戏”甚至被称为“第九艺术”。就我个人成长经历而言,那个时候的一些游戏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确实帮我打开了一些新世界、新知识的大门。比如,《模拟城市》让我知道了城市管理涉及的基本要素;《三国志》系列让我对三国时期的中国地理和军政事件人物有了更深的印象;《电视梦工厂》让我对电视台运作、剧集拍摄有了入门了解;《文明》系列则促使当初热衷游戏的我去阅读了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好的游戏,真的能帮人打开一个新世界。  那么,为什么加了“网络”二字以后,游戏就真真成了洪水猛兽呢?  网络时代的手机和网游,极大增强了游戏的交互性和社群性。让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担忧的,是移动互联时代,学生们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一场游戏,这种方便即时一旦安排不当,就会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让我们担忧的,则是网游、手游对人的巨大吸引力。  在网络化之前,电子游戏主要依仗三大优势吸引玩家:一是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比现实生存和生活要单纯很多,简单很多。二是反馈及时,一场战斗结束,马上有装备;一段时间累积,能力马上升级。现实世界里几乎没有这么及时的反馈。甚至很多时候,数理化的学习会比语文类更具吸引力,也是基于这方面的优势——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成果反馈太漫长。三是小关卡和通关设计,会有极强的成就感。比如玩《星际争霸》《帝国时代》或《魔兽争霸》,一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成就感很快就来。有的长篇,如《仙剑奇侠传》,在游戏终结时会让你无限感慨,恋恋不舍。像手机游戏里早期的《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连连看》《保卫萝卜》等也是如此。  而如今,很多网络游戏为了保证持续的利润,不肯让游戏“通关”“终结”,他们弱化关卡设置,鼓励玩家不断升级,升级之后再提供新的游戏场景和玩法,吸引玩家不断投入时间累积:早上八点要领今日登录奖励,中午十二点要玩兵器试炼,晚上九点要打团战……而且,游戏公司为了利润,普遍采用内置收费的方式。玩家要保持领先的优势,就必须消耗大量时间,如果没有时间,你会选择付费。一旦付费,你会发现,这比熬时间升级快得多,于是为一款游戏消耗上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情况就出现了。简言之,以前的游戏,玩家的策略水准、技术实力是关键要素,现在则是时间、财力的投入;以前的游戏,终究会有大结局,会有终结的时候,现在则是无穷无尽,直至玩家自己最终伤神伤肝。  于是,一些玩家变成了游戏的“奴隶”。又或者说,玩家被游戏“玩”了。耗时耗资甚至耗身体,这种游戏,是我们老师最希望学生远离的。  我的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在游戏里,我每一分努力几乎都能收到即时的回报。游戏的开发者将一个大的目标(比如全身装备为当前赛季最高品级)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双护腕,几个月后我将拿到最后的武器。而拿到这些东西的进度是严格量化的,做完日常任务威望值上涨让我离目标更近了,竞技场胜利加六分我离兑换装备目标又近了一步。在游戏里每一个目标都不是那么难完成,每一个目标都显得近在咫尺,我知道每一天的游戏都让我离目标更近。游戏能让我所有的努力立竿见影,但是现实不行。”  面对网络游戏与日俱增的黏度,如何在现实中提升学习的吸引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尝试的现实问题。  那么,家长又如何去应对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强大吸引力呢?  首先,要了解游戏的类型。明白什么样的游戏可以玩,什么样的不能玩。比如前文提到的几类,策略类、竞技类的,在安排合理的情况之下,可以适当玩一玩,而升级类的就要慎之又慎。整体而言,同样在控制之下,单机版的游戏比网络游戏要稍好一点。另外,Xbox或PlayStation里的一些体感类游戏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值得尝试。  其次,我建议有条件的家长适当陪孩子一起玩。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你会了解这款游戏是否适合孩子玩,二是能加强你和孩子的情感联系。我就曾在家长会上请一位家长分享过自己的体验:“儿子在玩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我能看懂,于是我就跟他并排坐在一起玩了很久,讨论游戏的玩法,并且好几次成功地克制住了自己那老想去中断他玩游戏的愿望。这样玩了几次之后,很神奇的,儿子又能敞开心扉和我谈话了。当然,并非真的如此简单,这期间,我尽量强迫自己去体会他的感受,以及怎样才能让他感觉到——我是真的尊重他。”  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能起作用的起点。恰当并且适当的游戏,是建立关系的契机之一。几千年前,我们就懂“堵不如疏”的道理,如今面对网络游戏,我们也应该采用这样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呼吁游戏开发者能静下心来,开发出真正高品质的游戏产品,同时不要忽略自身的社会责任,别让我们的孩子玩物丧志。·小学·警惕:网游在农村孩子中更易失控    作者:于涛(江苏省邳州市邢楼中心小学教师)  在农村执教20多年,我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给乡村教育带来的诸多便利。通过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以及网络课程的发展,如今的农村教师可以更方便地查阅教育教学经验案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但是另外一方面,通过实际教学,我也对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作为一名乡村的小学教师兼班主任,我认为,这些游戏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在农村,留守儿童不少,他们往往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生活。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容易出现农村儿童监护不到位、管理不严格的情况。常常是放学离开学校后的时间,就是由孩子们完全“自由支配”了,于是,一些网络游戏成了他们的最爱。  我带三年级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小男孩,成绩很好,突然在一段时间里,他的家庭作业虽然能按时完成,但是字迹明显潦草多了,错误率也明显上升了。刚开始,我只是以为这是孩子放学后贪玩导致的,就找他谈了几次话,男孩也表示今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可是时间不长,那些现象又出现了,并且男孩还出现了上课没精神、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况。于是,我去男孩家进行了走访。接待我的是男孩的妈妈,听我讲述了孩子的近期表现和导致的后果后,他妈妈告诉我,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原本随丈夫一起在外地打工的她,专门回家来陪孩子。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限,同时又为了能给孩子创造更有利的学习条件,家里就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网络,为的是让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能上网找找学习资料。我经过再三询问孩子,并打开电脑查看后,才明白,自从有了网络,孩子放学后都是急匆匆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告诉妈妈自己去上网查询不会做的题目的答案,实际则是上网打游戏。起初是每天玩一会儿,后来越玩越觉得有趣,就在晚上妈妈睡觉后,他再起床偷偷玩。结果导致他的课业成绩下滑明显。  我所了解到的类似情况,还有一个高年级学生。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父母为了能在平时多联系孩子,就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然后,他迷恋上了一款热门的手机网络游戏。为了让自己在游戏里更酷、获得好看的“皮肤”,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配合,为了能打得更好、赢得分数更高,他就开始买装备……渐渐地,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了,他就向外婆要,直到外婆给的钱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就开始自己想办法“挣钱”。一个孩子哪里有“挣钱”的门路呢?在他第三次偷车的时候,被人发现了……  我认为,孩子们一旦对网络游戏上瘾,如果再加之对他们的监管失灵,就会荒废学业。尤其是在农村环境之下孩子接触外界机会相对少,网络游戏世界对其冲击极大,吸引力极大。而且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由于文化程度所限,很难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约束。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面对网络世界更是茫然无措。  因此,我认为,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在课业阶段远离网络游戏,维护良好的文明绿色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有益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严肃而且紧迫的课题。
最近,网文《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引发各种评论和转载。作者秋岸是一位北大学子、留美学生,在“万言书”里历数了父母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秋岸自称在一二年级的文艺表演活动中,其母不按老师的要求给他穿短裤,导致他被老师当众怒斥。一年级时被同学评价“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此话后被其二姨多次提起,他出现抠指甲的高焦虑行为,但没得到父母的理解反被训斥。五年级时去市里上奥数班书包被人划坏并涂抹,其母并未安慰他,而是歇斯底里地教育他“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初二的时候,秋岸的父母以“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为由,拒绝安排他去更好的学校求学。秋岸高中时想换座位,向父母求助反而被斥责,他们甚至用“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等言语来否定他。考上北大的那个暑假,秋岸被母亲“强迫”参加了一次旅行,导游安排他和两个小姑娘住在一起,秋岸后来埋怨父母没有帮他说话,结果被母亲大骂一顿。2005年春节秋岸回家过年,做模型时被二姨讪笑“原来你只有玩模型的时候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他逃回学校从此再也没有回家过年。到美国后,和父母拜托关照他的朋友闹僵,开始寻求心理咨询,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创伤源自从小的经历。需求没有被看见秋岸的痛苦,来自他的需求从未被父母看见。他的父母丝毫没有考虑到一个男孩的性别角色需求,反而要他以丧失男孩应有的本性来应对现实生活。在各种事件中,孩子内心渴望父母能够给他一些安慰,但是他得到的却不是理解而是教训。高中的座位安排自然有老师的通盘考虑,但问题的关键是秋岸想要更好的环境,以便更有效率地学习。但是这样的需求并未得到理解和认可,反而遭致否定甚至是伤害。处于无助而绝望的秋岸连口头上的理解也没有得到满足。成长过程中的儿童非常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和认可。他们需要被父母看见、理解、接纳,得到父母的支持。否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是不被看重与认可的,是毫无价值的,情感上必然产生被抛弃的感受,从而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秋岸失去了自我价值感。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能够应付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不可逾越的挑战,甚至导致绝望。否定带来的伤害秋岸是一个有才智的人,拥有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人生的船票,正在驶向“诗和远方”的彼岸,却在为“活着”而挣扎。他缺少的不是未来的无限可能,而是应对世间俗事的心智能力,原因主要来自成长环境。一二年级的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穿短裤参加文艺演出”的要求,其母否定他的需求,导致他无法完成任务而成为规则的破坏者。这实质上破坏了儿童成长的正常心智,让孩子在老师面前失去了自尊和价值。秋岸的父母拒绝安排他去更好的学校求学,除了否定孩子的需求,更是在否定他的能力。青春期孩子的自身能力被否定,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更谈不上发挥潜能,这是一种对未来希望的毁灭。秋岸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惑,在常人看来或许仅仅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完全可以一笑而过,而秋岸却陷入无限纠结之中无法自拔。除了个人的气质因素,成长过程中个人价值感的缺失,是导致他敏感而无力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生命在父母眼里毫无价值,永远无法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会既渴望被理解、认可与接纳,又感到绝无可能,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处处草木皆兵。秋岸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都在否定他,其实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幻想而已。秋岸高一时认为座位不理想,其实他既可以请求父母帮忙解决,也可以直接找老师申请,甚至还可以找到校领导申请,毕竟他是班上少有的学霸。但他整个身心沉浸在被否定与伤害的愤怒中,无法专注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又比如“周边学生的骚扰和闲话”,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不受其他干扰而高效率学习。但秋岸的成长有严重的缺失,导致他的精力专注于索取缺失的方面,而忘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成长中缺失的理解、认可与接纳的需求并不难,就是父母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误,重新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现实。遗憾的是,秋岸的父母并未看到孩子的挣扎,也就无从满足他的缺失。秋岸的痛苦,就是父母的忽视和不作为的教养方式带来的恶果。体谅解开心结好在秋岸并未沉溺于自我沉沦的感受中,而是积极地寻求自我救赎。他换了心理学专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现在又写了万字长文来倾诉自己成长中的困惑,这些都是有效、必要且无害的行为,是一种直面过去、期望未来的积极举措。此文所引发的广泛讨论和转载,可以让更多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每一个成长中儿童内心的需求,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切实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避免语言暴力、表情暴力等隐性伤害对儿童精神上的伤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万字长文被大量转发,未必会马上换来秋岸想要的理解、认可与接纳。他一方面要在生活中积极地重塑自我,发现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现实,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用心去爱身边的人;另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候原谅父母的过失,重新完成与父母的情感连接,让生命不再是孤独的存在。毕竟,父母的言行主要是自身的成长缺失所带来的行为偏差,不知者不为罪。用体谅解开心结,方为解脱之道。(作者系中亲联家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报》日第3版&版名:家教周刊&
最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吐槽陪写作业的家长,要么气得大吼,要么气得吐血。我经常劝他们:“不要陪写作业,那是娃自己的事。”记得我小时候没有因为写作业被吼过,我爸回家只要看见我们兄妹三人看电视,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我们说没有,老爸就会直奔电视,先关电视、再拔下电源,然后潇洒地转身就走,我们三人只好灰溜溜地各自奔回书桌前。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一定要自寻烦恼呢?写作业明明就是孩子的事情。当然,我女儿也有犯脾气、写累了不愿意写的时候,我一般都让她去洗一盆自己的衣服,或者刷一池子脏碗,这样她既休息了大脑又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比较一下,写作业还真是最轻松的事,然后她心甘情愿地把作业写完了。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学校让做手抄报,但我不会画画,孩子只能自己动手,不过我可以在画作完成之后给她题几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慢慢地孩子大了,写字好看了,她就不让我帮忙题字了。当娃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被老师表扬时,她可有成就感了。二年级时,学校布置了网上英语作业,为了得到“你真棒”、得高分、多得学豆,我比孩子还紧张。她一做英语作业我就过去盯着,一看读音没得优,就要求她重读。怕她录不好音,非要帮她拿着手机。经常是孩子读着读着我发火了,或者是一遍遍让孩子重读她不耐烦了,或者是俩人战斗半天结果只得“一般般”的评价。孩子后来不客气地对我说:“妈,我做英语作业时您别过来了!我自己能做,您在旁边我受影响,反而得不了高分。”好吧,英语我也放手了,轻松自在。后来,放寒假让闺女去学了自然拼读,从此英语作业我再也没管过。不过,在怎样不陪孩子写数学、语文作业这件事上,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首先是装傻,我发现闺女做数学题时不愿验算、不愿思考应用题,老想依赖我,于是,我告诉她我是学文科的,所以数学题不见得都能做对。有时候我刻意当着她的面打电话向别人请教她作业中的数学题;有时候我故意把题教错,第二天她去学校跟老师一对答案,就开始相信我可能真不会。孩子老出错的题型我找来题给她做,她做完了可以自己拿红笔判分,这点她可乐意了。她一般都会标上错题的错因:是粗心,还是不会。这样一来她做题的兴趣可浓了,我也省去了跟她不必要的纷争。数学作业方面的放手我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四年级的娃自己做起作业来已经得心应手了。还有一招:让自己忙起来。孩子做作业时我一般都选择做饭或者自己也写点东西,这样她即使问我点什么我也没时间帮她。有一次闺女又问我:“妈妈,阻拦的拦怎么写?”我说:“哎呀!这字我还真不会写!我这会儿也挺忙的,你查字典吧。”过了不到一分钟,我就听她自言自语:“还北师大的呢,这么简单都不会写!”关于不陪写作业,我还想了其他招,比如孩子写作文时我跟她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改好了再查字典。好家伙,一篇400多字的作文,她恨不得有50个字写拼音,查字典得半天功夫,每次都喊我帮忙。我可不能惯她,于是把手机给她:“可以用手机查,打词组就行,又快又好。”最不好甩手的是学校布置的听写作业。英语还行,我让她先把中文意思写在听写本上,然后自己开始默写英文。语文的听写比较麻烦,不得已帮她报字词,但我尽量坐得比她低,最好看不见她的字、看不见她的坐姿和手型,听写完了让她自己判对错,错的字词自己抄一行,这样我可以不跟她较劲,她又有兴趣。我最近开始琢磨一种新的语文听写方式:让娃自己先读一遍要听写的字词,自己录音,然后听写的时候放录音就行了。因为闺女老嫌我这个南方妈妈读音不标准。周末的时候我们这样安排:闺女早餐前读英语,我做早餐;早餐后闺女写作业、弹琴,我洗衣服、收拾下午出去玩的东西;爸爸洗碗、扫地。晚上回到家,爸爸做晚餐、闺女写游记、我擦家具。我们各负其责,没有时间指导,也没有时间唠叨,更没时间吼孩子,大家各得其所,心情愉悦。家庭作业是娃自己该完成的事,做不好老师自然会说她,错题老师自然会让她改,我为什么要陪她写,何必自讨没趣。为写作业去吼娃,她委屈反感,大人生气伤身,不值得也没必要。不做“狮吼”妈妈,从不陪娃写作业开始。(作者系湖南省津市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日第4版&版名:家教周刊·家长学校&
这篇文章作者是职烨,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在是一名记者。这篇文章里记录了她高三一年的学习状态,从第一次家长会到拿到录取通知书,个中滋味,全在文字中。或许你也正在经历,或许离你还稍有距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涅槃该有怎样的行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他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给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高三开始的前一个学期,开了一次家长会。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老师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们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无论他们过去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小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张表真是做的太精致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由此得出的成绩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190名。可怕的位置。“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卒子,不能回头。&我唯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11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再见。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 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 上枯燥的英语课,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整个人一激灵,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马上强打精神,继续应战。&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 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 起起浮浮,蹿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 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年轻人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脆弱的自信,是高三向我们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心理防线的牢固程度是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战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著得有些傻气的劲头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坚持“复旦”那个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遍地默念它。&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儿的优势,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去找班主任谈了一下,那个长得娇小可爱的女人味十足的老师一见我就柔柔地说:“这次考的不错,下次保持,华政可以冲一冲。”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斩钉截铁,胆大妄为:“我要考复旦。” 一向淑女气十足的老师竟也掩饰不住地张开了“O”字型的嘴巴,好在她很快顾及到我的感受,继而柔柔地说“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不过,有希望的,有希望的。”我傻傻地咧开嘴笑。 桌上有一束玫瑰开得正艳,红的像要滴出水来,朝气蓬勃的向上舒展着。阳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得初秋的办公室里一阵暖意。现在想起来,那个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了我多大的动力。且不说她的话里到底有多少肯定的成分,但那句“有希望的”却如同一盏明亮的花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始终不远不近地悬在我的脑子里,连带着那天桌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让我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开始变的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的重复。&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日一日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老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漂浮在空气里的窸窸窣窣的粉笔屑。&男生们的头发总是乱蓬蓬地一根根杵在那儿,女孩子们所有的漂亮衣服也都被简化成了整齐划一的清一色的校服。 我们偶尔也会从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七八糟的纸堆里抬起目光涣散的眼睛,瞅一眼黑板上新近抄写出的交多少钱、买什么书之类的歪歪斜斜的通知。日子就这样在平平淡淡的点滴中流走。&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的异常尖锐,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 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放狗屁/放狗屁”的文章,竟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笑、拆桌子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儿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高三的体育课是学院规定的唯一不能被侵占的课,男生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打到毛衣都能拧出水来,女生们就在一边踢毽子、跳皮筋,逍遥快活。&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塔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都趴在桌上大哭大笑,煞有介事地玩的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么会这样的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么歇斯底里。&“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我们没有像别的书上写的同学之间那样勾心斗角,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快快乐乐的。无论多么苦,多么无聊,我知道,至少还有和我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没有那种在学校里装着玩,在家拼命用功的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准备那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人愿意那样做,坦白地说,是不屑去做。&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一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香甜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不知到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 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的努力,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时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一沓沓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 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以及历届的高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报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就小测验,两节课在一起就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就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是算分的,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们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那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的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自己的实际分数和原先所设想的是一个刺激;别人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一比较又是一种刺激;而几次分数排成的总趋势则是最大的刺激;我在这一天几个的刺激中渐渐变得异常麻木,刀枪不入,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再重头收拾旧山河”,在惨不忍睹的失败中锻炼和血吞牙的勇气和毅力,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坚强。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考试和分析成了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算时间做卷、订正、分析,根据错题再做练习,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我们将“今天回去做n张卷子”改成“今天回去把这本书做掉”,将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将叫醒的闹钟越拨越早。&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考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叉叉,滴零滴零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唯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甘心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用心做,用心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和一本字典一样厚的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库,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十遍以上。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皲裂的双手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我带着1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的高三生都体味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志愿的首要原则。&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已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有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前几年1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的怅然无力起来。&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守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样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我想也没有想过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如我想像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夜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意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最后,我终于做出了属于我自己的决定。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我要回了那张志愿表,慎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 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正如学生,败在考场上。&接下来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成长是件冗长的事情,我坚信花开不败。因为这个世界只要有落日西沉,就有旭日东升。当我看着绝望和希望彼此撕杀时,我坚信花开不败。你给我勇气。
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好孩子?林清玄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解答这一问题。01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我发现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最好。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吧。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02孩子需要大人的保证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吃的是饺子,我很开心。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03考大学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考大学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上了大学,我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后来他成为“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所以说,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04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05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拓展视野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是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我经常教大家一个“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读大学有什么用?既然学历不能判断能力,那么努力考个好大学的意义又是什么?01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读大学有什么用?你看那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我手下刚招来的985大学的高材生,来了还不是要从打杂开始干?还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哪个成为行业领袖了?应试教育不行,净教出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211、985,来了也没发现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专生可能还更踏实肯干一点。以上这些言论,我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统称为“酸葡萄心理”。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02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刚进X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三四岁的孩子还差远了;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了呢。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她后来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03好学校,带给学生视野和见识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我问为什么?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暴露年龄了)。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反正我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多少年后,看到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当年的买过期华尔街日报的日子。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最好的哥儿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一来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他是这样做的: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直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我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高中图书馆,本来也没有太多书),每人读了几百本书。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04好学校教给学生,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高考那几天,我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当然,国内有十来所大学都是第三),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在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证,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出国之前,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几百位留学生到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那是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因为经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05好学校给学生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给了学生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脉、圈子、资源。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没进入10岁时的梦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力量。当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让天下人耻笑。北大校友陈生邀请他合伙成立“屠夫学校”,创立了全国超市都在卖的“壹号土猪”品牌,现在两人身家过百亿。除了人脉和圈子,好学校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婚恋圈子。我高考之前,妈妈鼓励我,好好学习,你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很有可能将来男朋友就是什么学校的哦!但这也是实情。《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来越少,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你是谁,就会嫁给谁”。我的朋友圈子里也是这样,有的夫妻都是藤校毕业,有的夫妻都毕业于沃顿,有的夫妻一个北大一个清华(不知道将来会告诉娃,哪个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孩童时代的经历,中学时代的境遇是我们开启大学生活的关键经历。名校不是终点,它是对你多年付出的回报,以及新征程的起点。
在这个世界上,有像扎克伯格这样阳光、有为、充满爱心的人,也有像陈世峰那样残暴、极端、反社会的人。为人父母者,都梦想着孩子成为前者,唯恐孩子成为后者。为此,父母能做些什么?弗洛伊德和罗杰斯,心理学两大流派的领军人物,许多观点截然不同,却有一个观点不谋而合:一个人早年与父母的互动,对其心理成长至关重要。在我们身边,那些婚姻多次失败、缺少朋友、人际关系紧张的人,通常在童年都没有被父母温柔地对待。糟糕的亲子互动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亲子互动的质量,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我见过大街上孩子抬头和父母说话,却被父母吼回去。不一会,孩子依然一脸天真地与父母说话。我见过孩子一边小跑跟着父母,一边热切地告诉父母什么,可是父母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但我没有见过父母好好和孩子说话时,孩子表现出怒吼、漠然和不屑。孩子总是对父母敞开怀抱,期待父母的回应。因为父母的回应里承载着爱与尊重。但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用爱和尊重去回应孩子。现实中父母对孩子常见的回应模式有三种:否定型、回避型和一致型。不同的回应模式,塑造着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命运。1否定型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你让孩子“言轻”,孩子便“人微”——人格的卑微》,一位读者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个80后,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可是我记忆里我妈就没说我做对过什么!她跟我爱人很自信地说我小时候可乖了,从来不胡闹,就算打我,我也不敢哭,因为越哭越使劲打,所以都不哭不闹,很好带。”“现在,我买的东西,如果比她买的贵,她就说我被骗了,如果比她买的便宜,就是质量肯定没她的好。”“我说一件事,她回应的第一句永远是质疑,有时候跟她分享一个好笑的事,她总能发现里面的社会黑暗面。最近有点忍不了了,好想爆!”这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型父母和一个压抑的孩子。不让她哭,是否定她情绪;挑剔她买的东西,是否定她的行为;永远质疑她的话,是否定她的观念。人之为人,无非就是有观念、情绪、行为。你否定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在否定这个人。否定型父母总是用行动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那是不好的,这也是不允许的。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变得退缩。90后女网友“走饭”的自杀曾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日,网友“走饭”发布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后经警方确认,微博发布者已自杀身亡。网友们进入她的微博,发现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孤独和冷幽默。微博里唯一多次提到的人,是她的妈妈。“我妈总是在我抓狂的时候咯咯咯笑,唉看在二十多年的交情份上就原谅你。”“没有一个可驻扎的地方,到每一个地方那儿的人都对我说:你得走。就连回家妈妈都在说:你不能留在这儿。每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期限我就觉得孤立无依。”在走饭极度压抑时,妈妈回以嘲笑,让她感到绝望;在走饭渴望归属时,妈妈予以拒绝,让她感到绝情。长期被否认的孩子,感受被压抑,自我受到扭曲,从而变得自卑和退缩。2忽视型有一次,在商场看到一个年轻妈妈坐在凳子上看手机,旁边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趴在凳子上折纸玩。小女孩拿着折好的小船,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快看,我折的小船!”妈妈依然看着手机,面无表情。小女孩更靠近了一点,说:“妈妈你看呀!”妈妈脸上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好好好,行了,妈妈看到了。”说话时,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手机。小女孩明显感觉到了妈妈的敷衍,一脸失望,撅着嘴,手里随意摆弄着小船。小女孩向妈妈分享自己的感受,渴望与妈妈建立连接,却遭到妈妈的无视,小女孩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挫败感。长期缺乏关注,可能导致小女孩长大后迷恋于渣男的花言巧语。忽视型的父母通常并不把孩子当回事,懒得回应孩子,或者把不回应当做惩罚。这在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这样的父母,通常在童年也没有被自己的父母尊重。一位民警朋友说过一个案例:一个13岁男孩,白天在网吧上网睡觉,晚上流窜盗窃,曾因为攀爬入室摔断了腿。民警通过讯问得知,男孩父亲工伤瘫痪,母亲一边打临工一边照顾父亲,父母对男孩不管不问。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回应,男孩开始沉迷网络,偷钱去网吧玩游戏、打赏主播。讯问结束已是晚上9点,男孩不满14周岁免于处罚。民警将男孩送回家,是一个带院子的平房。男孩在院子铁门外喊爸妈开门,喊了十几分钟,却无人回应。而透过父母卧室的窗户,分明可以看到电视正在播放着节目。男孩尴尬地对民警说:你们不用管我了。说完自己翻过院墙进入屋子里。男孩为了进入家门,不得不使用攀爬盗窃的手段。这听起来有点讽刺,还有些心痛。父母沉默的那十几分钟里,男孩一定感受到了被遗弃的绝望,这就像凌迟一样慢慢湮灭了男孩的希望。父母的冷漠,就像一双无法抗拒的手,将男孩推向犯罪深渊。鲁迅说过:“唯沉默是最高的鄙视,最高的鄙视是无言,并且连眼珠都不转过去。”忽视有时候比否认还要可怕,它让孩子失去父母关注的同时,得到了无可反驳的否认。3一致型一位妈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带儿子坐火车,儿子突然指着窗外兴奋地喊:‘妈妈,快看!那辆动车好快啊!’我说:‘哇!妈妈也看到了,妈妈也好激动!’儿子突然转过头,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好爱你!’说完在我脸上亲了一口。那一刻,我觉得幸福极了。”妈妈完全接受了孩子的感受,并且产生共鸣,自然地流露出来。孩子从妈妈真实而自然的回应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一致型回应模式下,父母细心地察觉到孩子的内心,然后用语言、表情、行为表达出对孩子的接纳。父母的回应与孩子的内心保持一致,同频共振,孩子的成长能量也就畅通无阻。孩子能感觉到:我被父母喜欢着,很安心,很满足。这种感觉一次次地出现,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固化:我是有价值的,世界是安全的。孩子会变得自信,长大后会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这个世界。所以,父母要敏锐地察觉孩子,积极地回应孩子。有一次,我从网上买了一个储物架。在我开始组装的时候,两岁半的仔仔兴奋地跑过来,一边模仿我拿螺丝刀拧螺丝,一边自言自语。我拿着说明书研究时,仔仔拉着我的裤子大声喊爸爸,我嗯了一声,眼睛仍然盯着说明书。当仔仔再一次喊爸爸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他有点着急了。于是我放下说明书,蹲下来看着他。仔仔咧开嘴笑了,说:“爸爸,我们一起来安装吧。”我说好,然后一边和他说话,一边看他装模作样地安装。在那一刹,心里突然有一丝感动,觉得仔仔的样子很可爱。孩子通过父母的回应感受到爱,父母亦通过对孩子的回应唤醒内心的爱。小区里一位宝妈问我,你家仔仔不怯场,喜欢说话,有没有什么秘诀?我笑了笑,心想,我们一直认真地回应他,算不算?穷人问佛陀:我为什么这么穷?佛: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我什么都没,如何给予?佛陀: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人五样东西:一、颜施,即微笑待人。二、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和安慰的话。三、心施,敞开心扉对人诚恳。四、眼施,用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五、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也许我们给不了孩子价格过万的鞋子,上不了学费十几万的幼儿园。但我们可以给孩子“五施”:微笑着,用爱的眼神看着孩子,由衷地夸奖孩子,诚恳地回应孩子的话,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能做到这些,孩子一定会变得阳光、快乐、独立、深爱着父母。所谓精神上的富养,无非是对孩子的爱化为颜施、言施、心施、眼施、身施。你对孩子爱的回应,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END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怎么让小孩学习不那么辛苦,又有好成绩?是不是让孩子找到兴趣就可以了?我们不得不说,真正的学习从来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全世界都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努力付出的品质,帮助他们树立长远的目标,为目标而努力,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一种责任,也是孩子通过学习要培养的一种能力。01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国外也一样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受到不快乐。有一些家长以为国外的教育全部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专门的课程之外,还有艺术、语言方面等领域,充分开拓学生的天赋。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不也经常悬挂着一把戒尺吗?据说,孩子表现不好,老师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两个老师在场才能执行。所以,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过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02没有经过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绝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优秀学习成绩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有的孩子心智比较早熟,从小便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但至少有一个像考上好中学或好大学这样的短期目标。但无论是那种情况,他们首先是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这个过程是谈不上快乐的。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当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辛苦的努力得到回报时,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但是也不排除极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备极强的天赋,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只是个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03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辛劳付出,培养出他们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孩子在上学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在工作过程中会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所以与其说在孩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具备勤奋拼搏的精神,不如说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后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04不要以为孩子有兴趣就会喜欢学习,这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象我们有些家长总是羡慕国外的教育方式,事实上除去偏见,外国有些优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美国的中小学阶段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多采用鼓励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育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兴趣也许是最好的老师,是孜孜不倦学习的动力,但这只是学习的启始动力,许多孩子对很多方面都有兴趣,但是并没有成为他们以后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简单,他们并没有为这个兴趣而努力。比方说乔布斯,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有着非凡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也是要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痛苦,不断尝试失败或积累下来。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优秀的人也是要通过不断努力,辛劳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个小孩,他是很喜欢画画,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努力过,那他以后就能成为一个画家吗?孩子因为有兴趣,所以对某件事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有目标去学习,甚至为此做出很多牺牲,这才是他以后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为孩子有兴趣就会喜欢学习,这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象。05学习中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否则长大都很难有成就在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下,一些学生在高度的学习压力下,学习很努力,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让孩子学习到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情商逆商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宝贵品质是会伴随他们一生,这些都能让他们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孩子天性就喜欢玩,家长不让他们知道学习是辛苦的,他们怎么可能主动努力学习?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着艰辛,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努力,要辛苦付出,这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责任。我们要让孩子去体会努力学习而取得好成绩的快乐,去培养一种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价值观。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他们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必须要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如果在学习的阶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