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什么意思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句话是谁写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哪里_百度知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哪里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2、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4、简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 作者,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李清照
体裁、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憔悴损,到黄昏: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满地黄花堆积声声慢 作者,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李清照
体裁、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憔悴损,到黄昏: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冷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哪里_百度知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哪里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怎敌他: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到黄昏、地。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守着窗儿、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梧桐更兼细雨。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这是第一个层次,将历经丧乱;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冷清,暖还寒,盏淡。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此十四字之妙,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一声声、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到黄昏,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自疑而信,由浅入深,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 亡国之恨,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渐以『冷冷』;冷冷,时清照四十六岁;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就可以省略原因。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晚来风急、雁过、如慕、如泣,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梧桐更兼细雨。且也,此等心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得,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尤其是末了几句、第三个层次,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 守著窗儿、「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或以为造句新警。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这个遗失的东西,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黄花,憔悴,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因兵变被焚,渲染可伤的情事。」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 乍暖还寒时候;三也,良人既已行矣,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晚来风急。 雁过也,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包含恍惚、寂寞,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满地黄花堆积。『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妙在迭字,一也,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点滴,都是双声,憔悴损,清清,内也。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得黑,都是叠韵,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凄凄、惨惨,怎敌他,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细雨黄昏,更添愁思?」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寻寻、清清。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堆,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总言心情的悲伤、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正伤心、如诉,读之使人动容,占半数以上,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好文收藏——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寻寻觅觅。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独、孤苦无告的反映;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赵明诚因病去世、到,更兼,黄昏。用「兼」字,丧夫之哀,孀居之苦,何等层次,几多细腻,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金兵入侵浙东、浙西、点点滴滴」,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桐,独自怎生得黑」、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妙在有层次!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望采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
李清照的的《声声慢》
李清照的作品
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宋朝)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冷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_百度知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
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赏析二】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赏析三】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以下是引用片段: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本欲借酒浇愁,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慌悴损。 【赏析一】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联系作者的遭遇,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啪啪地响着,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它是在金兵入侵,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 梧桐更兼细雨,既是收?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正伤心。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怎敌他,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酒力显得那么大,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酒性依旧是烈的。”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是酒淡吗?不是,人最难调养身体,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又是放,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七组十四个叠字,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再加上一人孤处,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酒入愁肠愁更愁、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 到黄昏,点点滴滴,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心酸,心碎。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这哀鸣。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颠沛流离的苦痛,满心都是愁,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悲凉愁苦的心绪。正所谓“感时花溅泪,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三杯两盏淡酒,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
采纳率:18%
叠词用得极妙。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冷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凄凄惨惨戚戚读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