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世界排名和北大谁的气氛适合创业

中国三大名校“北大、清华、人大”之完全大比拼
新闻- 体育- 财经- 汽车- 房产- IT- 游戏- 生活- 健康- 女人- 旅游- 教育- 求职- -
搜狐短信强档推荐
网文共赏最新消息&& &
文教版热点话题>> &
在台湾,他一度是个禁忌的话题。在中国大陆,他被高调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
言情“鬼才”。在海外,他和张爱玲享有同样的盛誉。
>> >>>>中国三大名校“北大、清华、人大”之完全大比拼日13:51   北大,清华及人大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或人大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三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XX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  从每年七月全国举子纷纷的高考看来,这三所学校的录取分数几乎在每个省都排在最前,加上它们的位置在北京,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的考生心里,这三所学校代表着中心,考生的向往甚至包含了某种类似朝圣的意味。这三所学校在过去与今天都网罗了无数民族的精英。  共处在海淀区的这三所名校,由于诸多因素的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风采各异。  传统*烙印*性格——不同风格气质  一所名牌大学能给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打上烙印,包括气质、性格,甚至到举手投足。  在采访了三校的许多学生之后,得出了关于三校学生的一些第一印象。北大生是自由民主开放带有傲气;清华人是严谨勤奋稳重但活跃不够;人大学生则是务实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政治素质很硬。当然,随着历史的前进,一切都在发展,三校学生的身上也折射出更多更复杂的时代精神。  北大人的辉煌甚至可以上溯到清朝,那时北大的学生都身份极高,连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喝口令都得是:大人齐步走!(北大生的傲气也许发源于此吧)北大人最早喊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北大人身上却似乎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些特质,有极强的书生气。北大源于中国传统的这种风范和魅力,也许要在将来,人们才能认识到其价值和影响,甚至要高于她曾经首倡的一些最明确无误的精神和教义。  人大不一样,在人大的学生身上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就是参与意识,在许多方面都是如此。一位人大大四的学生说:人大的学生“入世”的愿望似乎更强,这里的同学有政治抱负的也相对多一些,人大学生的政治抱负与北大的不太一样,北大生的抱负带有理想化色彩,而人大的学生更多的则是立足于参与。另外人大的学生的政治素质明显的高,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感,这也是推动人大学生奋斗的原动力之一。  与北大流淌的文人气相反,清华则以其理工科学院的特点,把现代文明追求精确重实干的精神表露无余。与北大人悠闲甚至显懒散的脚步不同,清华人更象一张拉满的弓,他们步伐更迅速,眼神更坚定,表情更肃穆。  当北大人徘徊于未名湖畔,人大人奔跑于教二与学活之间,清华人鼓着腮帮子奔向球场的时候,我们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思考,某些几千年来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同气质在这群精英的身上也有不同的体现。北大生追求娴静潇洒的心灵状态,清华人追求刻苦的劳作丰硕的成果,人大人追求的或许更类似于儒家精神的入世——在人大的入学通知书上便有着李文海校长亲笔书写的:“治经世致用之学”。这些特质是如此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过去,也必将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北大的通知书上则有鲁迅先生的:北大是常为新的等诸多北大先圣的励语.  北大的学生比较傲,每次出事了都想走在最前面,清华则恰好相反,稳重冷静,即使在最躁动的日子里,仍有不少清华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进行着往日里上自习下自习的程序。人大的学生介于两者中间,他们有激情,但是与北大生不同,他们的身上似乎载着更多纪律感和历史责任感。  就业*考研*出国———不同的奋斗历程  从校史看来,北大的历史是最长的,但北大人在经纶世务方面比不上清华人和人大人。若以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作比,则北大是青年,清华人大已是中年。青年有青年的敏锐,但也会有盲动和偏执的成分;中年有中年的务实,但也忌讳流于刻板,陷入僵化。  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审视,清华与人大的学生似乎更容易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中坚。北大的学生往往喜欢对现实带着批评、怀疑的目光。而人大清华培养出许多学生能比较快地成为各领域里的出类拔萃者,进入领导层。  由于三校的不同特点,使得这方面差异也挺大。对清华北大的同学来讲,就业的压力相对小一些。  数据显示,1998年北大考研的本科毕业生有597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7%;出国的有30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3.6%。  清华的比例更高,1997年清华就已经有1113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当年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6.3%,到1998年清华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人数达历史巅峰,共137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55.6%。1998年出国本科毕业生为37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4%。  人大的情况有所不同。校学生处就业办公室的文书锋老师告诉记者,人大每年考研出国的毕业生有20%,剩下80%的同学要就业。  人大因为以文科为主,不少专业的学生对考研的要求不像理工科那么迫切,(如果你是在清华学核物理之类高深技术,只拿个本科文凭就出去几乎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但文科的情况不一样。由于考研和出国的分流较少,就业的人就增多多了,找工作成了大四甚至大三同学生活的一个主题。  学生处处长马俊杰老师说,人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在全国普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下,人大的一次就业率仍能达到90%以上。文书锋老师介绍说,今年本科毕业生共1389人,迄今为止已有650人正式签约,占了一半以上,有四分之三已经落实(包括考研出国)。毕业的研究生有1031人,67%已签约。从就业质量而言,也比较高。  就供需比率而言,北大清华能达到1:4以上,人大稍低一些,今年的供需比是1:3。文书锋老师说,清华北大理工类的学生很多去了基层工作,人大的学生则大多想去国家机关或从事管理工作文字工作,而这些单位一般不会大规模地招人,不像清华北大的学生有时一个单位就去三四十人,我们“适于零售,不适于批发”。  不过,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据学生处的调查问卷)看来,人大的学生无论在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比较好,能很快进入角色,但据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不够。  学习*社团*工作———不同的日常生活  根据对三校近百名同学的采访结果看来,学习认真首推清华的同学。一位清华自动化系的男生说,清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室、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到晚上10点或10点后才能打电话找到他们。至于人大与北大,他总觉得在外闲逛的人比较多。清华的学习气氛浓,这一点很多北大人大的同学也承认。  在台湾的大学里,流行着大学三学分的说法,即课内要求的学分,社团活动的学分和谈恋爱的学分。其实在大陆的大学里,这三件事基本也是同学们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  说到社团活动,被访的三校同学大多认为人大的学生最为活跃,社团活动最多。在人大,完全没有参加过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的同学几乎是不存在的。虽然各人的选择与付出有所不同,但至少在大一的时候,他们或者参加过校里、系里的学生会,或者为“青年人大”报社作过采访,或者跟着青协做过志愿服务。此外校里还有艺术团、邮协、网协等许多组织也为同学提供了宽广的活动园地。  北大的社团工作也还可以,但与北大生的风格相似,社团活动有些散漫,没有太强的组织性,只要有十个人以上就可以成立一个社团,因此有不少比较冷僻另类的社团。清华的学生自己也感觉社团工作不太活跃,有些同学四年都不跟社团沾边。但客观的讲,清华的同学分流得比较好,有一心读书、钻研学术的;也有热衷于学生工作,把工作置于首位的;还有不少在外面打工、创业做得不错(甚至部分人辍学创业)。  清华人更接近一个自我中心者,在学生时代社会参与意识相对淡漠。不用督导,他们知道目前他们应该多读书而少去分心劳神。他们更象一些苦修者,他们清楚他们还缺乏干预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手段,他们在有意识地为将来的一飞冲天积蓄力量。这种不近人情的沉默使他们变成一些″怪人″,可谁若是因此轻视或嘲笑他们将大错特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群学理工的人,后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和行政者,并且有望升迁到更高的决策层。  人大的学生则大多有这样的心态,什么都想尝试,学习勤奋,社团工作积极,另外也想在自己的学生生涯里打打工,不过人大学生创业方面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这里面主要原因当然是专业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大的学生很少有人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以外的创业中去。这种多方面的尝试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就总体而言,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强。  未名湖*核桃林*荷塘月色——不同的情感世界  北大与清华校园环境优美,似乎浪漫的故事更多。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北大清华的故事被抒写得比较多,因此也带上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人大应该有更多的诗人出现。北大向来给人的印象比较浪漫。浪漫,不是塔和湖赋予了人,而是人赋予了塔与湖。正如高晓松所说的,生活虽然没有蒙着玫瑰色的面纱,但我们仍然可以戴上一双玫瑰色的眼镜。北大人的浪漫带有道家色彩,他们往往很快从激情洋溢的入世过渡到退隐,然后纵情于诗酒风流。未名湖畔的吟唱使他们更醉心于体味某种轻愁薄怨的情调。“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是他们浪漫的主题,因为他们身上带了更多文人士大夫的气质,在北大人眼里,未名湖畔扶杖徐行的老先生们与晚风里的单车女孩,都是生活和爱的化身。  清华呢?采访中一个清华土木工程系的男生说,同学们精神上比较郁闷、压抑。女生如果跟清华的男生打交道,会发现他们的记性特别的好。诚然,6:1的男女比例加上莫须有的“清华女生三回头”的歌谣,使清华的男生的确郁闷。很多纯朴的清华男生甚至到毕业时都还没有尝到过恋爱的滋味。当然,这并不是说清华人就没有浪漫。事实上有很多北大人大的女孩还是被清华男生的执着专一打动了芳心,在那里找到了更实在的感觉。  在弹吉他唱歌的日子里,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来的吉他手最终坐在了草坪的中央,因为他们技高一筹。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人大人也有浪漫,这种浪漫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黄昏的核桃林或九点后的学九楼下,千万别低估在你身旁匆匆走过的那些同学,他们当中也不乏有真能俯仰天地放浪形骸的诗人。不过很多人把浪漫和现实绞在一起,浪漫得有点窘迫和局促,这种窘迫和局促让我们对现实产生不浪漫的诅咒,并在这种充满激情的诅咒中铸成最终的浪漫。啤酒、牌局,吉他、话剧,是我们啸聚之处,这种浪漫带有某些生命原生态的力量与冲动,人大人的浪漫是没有水的浪漫。核桃林或者可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它避开了两条人潮汹涌的主干道,青绿的树阴庇护着石椅石桌,在黄昏的时候从东望去,落日迷茫中透着硬朗,是人大最好的风景之一。
摘自斗牛士论坛 ,不代表本网观点,来源:志摩、&&相关专题:相关新闻:
(10/22 11:54)
(10/22 07:38)
(10/22 05:44)
(10/19 05:05)
(10/18 06:47)
(10/17 15:40)?--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1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4月23日,在台北举行的第五届三经论坛期间,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应海峡两岸两家同名报纸——《经济日报》的共同邀请做客台湾大学,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演讲。
<img STYLE="margin-right: 0 margin-bottom: 0 margin-left: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box-sizing: border-box ! visibility: visible !"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0ae9ddde9d342c59cbda27c8efe49c6.jpg"
ALT="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TITLE="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
在此,小编精心挑选出王健林演讲中对于初期创业者的三点忠告以飨读者,期望想要创业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干货”中受益匪浅。
一、敢闯敢试
语录: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你不去做机会是零。
<img STYLE="margin-right: 0 margin-bottom: 0 margin-left: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box-sizing: border-box ! visibility: visible !"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beba489bbb8e833bec5.jpg"
ALT="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TITLE="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
王健林:大陆现在优秀的企业家都是92派,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及之后几年,冒出来一批改革的民营企业家。其后到现在,企业家出现有断层现象。年轻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偶然有,大型的很少,这就是一个忧虑。
所以我推出了支持青年创业的基金,并且到处演讲鼓励大家胆子大一些去创业。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全世界大学毕业生,中等以上发达国家,平均创业率都超过10%;但大陆是1%,很多人去挤当官这个独木桥,一个公务员岗位报考人数居然最高可以超过一万!三五千人求一个职位,这怎么能行呢?企业家如果断层,国家经济将来也有风险。
二、创新求变
语录: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要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
<img STYLE="margin-right: 0 margin-bottom: 0 margin-left: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box-sizing: border-box ! visibility: visible !"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d7cf11c64bedc9490108.jpg"
ALT="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TITLE="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
王健林:我2006年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0亿人民币,公司同事们全部反对我:就算20%的利润,也才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3亿、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但是现在,万达院线在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800多亿人民币。万达还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等着资本市场来检验。
未来十年,世界富豪榜前十位,至少有5位会来自大陆,也许还要更多。未来十年,世界500强中大陆起码占200家。
这个趋势的变化是这样的,因为中国人口多,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会派生出来更多的这种大型企业。创业当中一定要动脑筋去求新的思维,新的模式。不走别人走过的路。
三、坚持到底
语录: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img STYLE="margin-right: 0 margin-bottom: 0 margin-left: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box-sizing: border-box ! visibility: visible !"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79ebee0f8bae81a9a1c2e.jpg"
ALT="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TITLE="清华北大&不如胆大!王健林的创业忠告&适合所有人" />
王健林: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你的预期目标。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创业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远是20%以内。但是正因为有了10%、20%的成功,激励我们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
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奋斗当中有人可能牺牲了,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会成功!正因为有成功的榜样激励我们后人,不断去努力,不断去学习,甚至去超越他们。如果说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记者
刘延佶 关婧 摄影:裴小阁)
(责任编辑:刘延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清华北大创业帮:清华离客户太远 北大不专注
【《企业家》杂志】据说北京高校女生都能在两分钟内辨别对面的男生来自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   他们的差异如此明显:如果那个男生侃侃而谈,谈论内容又有关国家政体,容不得你插嘴半句,或者快速对你的言论做出犀利批判,那他一定来自北大;如果他们经常群体现身却缄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听你讲话,只是在意见实在不同憋不住才说两句,甚至和女生说话一开口就会脸红,那他们一定来自清华。
  当他们踏入校门,已经得到了对智商、能力等天赋的第一次证明。然而犹如两家不同的工厂,即便是同一块优质的材料,经过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加工,出品都会大相径庭。
  这或许是创业成功率最高的两所高校,大量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以他们为主角。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来自这两所高校的创业者是否如同这两所高校的学生一样,一眼就加以分辨?如果是,来自同一学校的创业者,是否会有类似的创业轨迹?
  不同的创业者性格
  北大人张扬不羁,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更多“跨界者”;清华创业者低调务实,更容易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当记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3G门户的张向东。他来自北大。3G门户是无线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是典型的“北大帮”公司,创业团队邓裕强、张向东、常映明三个人是大学同班同学。
  张向东和几年前并无变化,依旧像个在校大学生,留着浪漫的中长发,穿着棉质T恤休闲裤。他身上带有强烈的北大烙印,喜欢张扬自己观点和好恶:办公室里到处是他喜欢的红五星,笔记本也贴了一个。两辆造型同样瞩目的自行车让办公室显得狭窄,和他谈话的人总是禁不住把目光瞟过去。
  他刚组织了一次北大的创业者聚会,也不仅是创业者,还有他在校时的铁杆儿。想象得出,酒是当日聚会的重要角色。3G门户总部新址的9个会议室用9大名酒来命名,张向东说,“我们和酒有一种秘密的默契。”
  这是从大学里沿袭下来的习惯。张向东在博客里写到:“大学时候,裕强经常于熄灯时间23点准时出动,带了我们一帮朋友,去草坪上喝啤酒,胡言乱语,嬉笑怒骂,自呼酒帮。”这也是3G门户公司名字的来历“久邦(酒帮)数码”。当他们注册离岸公司的时候,张向东音译了一个更浪漫的名字Dream Bund—梦想堤岸。
  “北大创业者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个伪问题吧?我们三个性格一点都不一样。”张向东辩驳,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独立、自由的风骨,是北大的神秘代码。我们记得北大,是记得这两个词。”
  出人意料,他心目中最能代表北大特点的创业者不是李彦宏也不是俞敏洪,而是21报系发行人沈灏。显然,他的评判标准不是身家或是公司营业额,而是能多大程度的影响别人。甚至财富与自由梦想(哪怕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之间矛盾之下,财富可以被暂时牺牲。
  3G门户几年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他们拥有百万用户时,做SP可以轻松月入千万。然而他们没做,甘愿挤在狭小的办公室里为购置服务器能便宜50元钱多费口舌。
  “北大创业者更喜欢颠覆性的创业项目,更愿意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张向东总结。反之,“清华帮”更低调,没有北大那么多妇孺皆知的公司,但每个细分行业的前几名几乎都有“清华帮”。
  虽然张向东散发的自由气息很容易感染他人,但和他谈话并不是轻松的事儿。他太敏锐,会随时辩驳你的观点,让你无话可说。相反,与“清华帮”的会面就轻松得多,只是他们太低调太难约见。
  清华创业者更像一个群像,虽然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但大部分特质都隐藏在某些共同点之下难以发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上铺的兄弟”才了如指掌。他们大都周到、体贴、思维缜密;每一个相关细节,他们都会在谈话一开始对你说明。
  清科集团创始人、总裁倪正东刚结束一个会议,一见面就先对我这个不速之客道歉:“一会儿还有个会议,你需要多久?”他先是提醒我忘记和他交换名片,而后房间里出现了轻微的噪音时,他立即盯着我的录音笔问:“会不会受影响?”
  从1996年在清华读硕士开始,倪正东在园子里呆了六七年。离开学校时,他已经有了典型的“清华范儿”—很难给人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相貌普通,穿着随意,声音不高不低,对每个人都彬彬有礼。
  倪正东的印象中,早期清华的学生在国内创业者并不多,都是零散的。后来互联网创业风刮遍中关村,技术无可避免的与清华联系起来,清华慢慢有了创业的土壤。1998年,倪正东模仿麻省理工在清华举行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有几百个项目报名,掀起了清华学生创业的风潮,“其中70%的项目是做网站。”
  低调,“清华帮”的特点在清科显现无疑。倪正东说,“很多人以为清科只是个研究机构,是个举办会议的公司,其实我们也做投资,只是不太说。”公司会议室,清科已投资的项目密密麻麻的贴了满墙。
  倪正东笑笑说:“清华人做事还是很踏实的,不太虚;想法比较简单,但目标比较明确;比较抱团。”几句话就像论文摘要般做了一个总结。
  他也思考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同一个人进入清华或是北大,为什么毕业后性格会完全不同?“可能是因为北大有未名湖,大家绕着未名湖转来转去的散步;清华有主干道,大家都骑着自行车直来直去的狂奔。”
  倪正东心目中,清华的创业代表人物是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和北极光合伙人邓锋。对公众来说,徐航并不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字,邓锋做投资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很少有人了解。迈瑞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医疗器械,却在一直被海外公司垄断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曾引发海外资本市场无限的兴奋与期待。邓锋曾被称为硅谷最成功的5位华人企业家之一,他和两位好友一手拉扯起来的公司Netscreen,在美国创造了40亿美元的并购神话,不过这段经历即便偶尔见诸媒体,也大都语焉不详。
  邓锋的投资理念极具清华特色,“我要做farmer(农民),而不是hunter(猎人)。猎人每打一枪都要有收获,做风险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做一辈子farmer,又有什么不好呢?”
  清华创业和北大创业,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创业领域的选择。北大毕业生、好投网总裁户才和评价:“清华创业的出发点更集中于技术,而北大更集中于市场机会,先考虑我们有什么样的资源,再考虑如何把握这些资源。”无论是创立了ChinaRen、空中网的周云帆还是创立了中星微的邓中翰,都以新技术为起点,属典型的清华“技术派”;而来自北大的丁健创立亚信源于技术交换的市场需求,俞敏洪创业源于考试市场的出现。张向东曾对豆瓣网的杨勃(清华物理系1985 级)说:“1998年互联网热潮,你不为所动,我凑热闹跑过去。”
  这也导致北大更容易出现“跨界者”。丁健学化工出身,俞敏洪做新东方虽然和老师身份沾了边儿,但创立新东方仍属跨界。因为当年“个体户”还是很难的抉择,俞敏洪也为此矛盾过、困惑过,甚至还哭过。
  其实,这些差别早在他们弹吉他唱歌的校园生活中就有所体现。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的吉他手最终因为技高一筹坐在草坪的中央。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Umiwi版权所有&&&&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广告招商热线:010-6&&商务合作热线:010-6&&会员卡代理热线:010-8/870名校互联网创业哪家强? 清华北大是“摇篮”
作者:来源:证券时报网 22:24
  虽说英雄莫问出处,但许多投资人面对创业者都喜欢问一个问题“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虽然没有数据可以说明“创业成功的概率”与“创业者是否名校”的相关性有多大,但在投资人或者社会群体的特殊关注下,许多名校毕业的创业者往往很愿意主动透露自己的毕业院校。近日IT桔子发布了名校互联网创业派系的盘点,据其收录的高校创业信息统计显示,在各大知名高校中,清华北大依旧稳坐“创业者摇篮”宝座,而金融、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是部分知名高校创业者创业最多的领域。
  清华北大创业者在名校中最多,海归回国创业趋势明显
  据IT桔子历年盘点显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互联网创业者人数总是在各大知名高校中独占鳌头,没有哪家名校能冲进前两位。2016年的统计也不例外,据其统计,截止到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培养的互联网创业者已经超过1114位。
  在这些知名高校中,不乏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国外的知名高校。IT桔子统计,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者人数已达到108人,远超其他几个国外高校。
  据了解,斯坦福大学本身的科技创业文化就源远流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学校场地对校友出租,以支持创业。几十年来,斯坦福的毕业生们创造出众多的一流科技公司,如惠普、思科、谷歌、雅虎等,这其中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已经有数以百计。在国内,知名的斯坦福系创业者有携程的梁建章、优酷的古永锵、兰亭集势的郭去疾,还有聚美优品的陈欧等等。2013年之后,国内创业环境改变,商业机会颇多,这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斯坦福学生回国创业。
  2016年创业增速放缓,25个名校派系创业获投率在50%以上
  IT桔子曾经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年创业者人数疯长的时候,2016年创业热潮趋于冷却,在创业者人数和创业公司数量新增方面的数据都显得微乎其微。而在2016年知名高校创业者的统计中也发现,以上高校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在2016年里新开办了公司的人数基本都维持在个位数,仅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新增创业者人数超过10人。
  IT桔子分析指出,这组数据,一方面有“在2016年创立公司,但由于初创还未发声,而暂时未被收录”的原因;另一方面更是创业大环境趋势中的一个佐证:2016年确实是创业趋势预冷、资本寒冬、资源集中于成熟型公司、创业者数量断崖式下降的一年。
  IT桔子统计显示,尽管在创业者数量上,国外名校普遍排名较后,但在获投率上,这几所国外高校的创业者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在获投率排名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排名前三,而其他的哥伦比亚大学、宾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也都排在了前15位中。
  整体来看,这25个大学派系的创业公司获投率都在50%以上,平均比例为63.6%。该比例远高于IT桔子数据库中所有公司的平均获投比率――事实显示,团队核心成员有大公司背景或知名高校背景的创业项目确实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这些名校创业者都在“搞啥大事情”?
  IT桔子统计显示,北大、复旦、中大、人大、港大、加州伯克利这几所大学的学生更热衷于在金融领域做创新创业,这与其母校中均有着名列前茅的商学院不无关系。而理工科背景更强的几所大学如北航、华中科大、清华、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的毕业生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创造力更强,他们做起SaaS、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更具优势。
  有趣的是国外几所名校的创业者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更喜欢在教育领域创业,如“一起作业网”、“跟谁学”、“顺顺留学”等一些教育方式创新、留学服务类项目。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