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热衷于打仗 或者说热衷于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益(以

为什么美国热衷于打仗,或者说热衷于以战争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志士明人的回答-悟空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为什么美国热衷于打仗,或者说热衷于以战争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
美国热衷于打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又好答,人类从古至今就没有断决过打仗,往往是国家越强大,对外的侵略野心越大,越容易发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发动了战争,最后失败了。人类还没有从兽类的野性中彻底的解放出来,现在各国都在军备竞赛,就是为了打杖准备的,是要杀人的,由其是大国之间更为突出。各国象一群牛一样,碰架的都是力大肥壮的,小牛,弱牛只是看大牛怎样碰,谁能碰死谁。小牛往往是受害者,美国现在是一头最壮的牛所以热衷于战杖。再者美国又象一只狼,狼在吃羊的时侯并不考羊是怎羊的感受。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私的也是无情的,妤好看看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著作如:毛主席《毛盾论》《实践论》马克斯的《资本论》等书籍。看看资本怎样剝削工人的。为什么资本主义要侵略别的国家。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不侵略别的国倒霉的更快。
在1798年到2008年的210年中,美国为解决冲突共动用武力240次,平均每年1.14次。在1945年到1991年的46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共125次,平均每年2.7次。从1983年到2003年的20年间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侵略10次,平均两年进行1次侵略行动。从日到日的4年间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共3次战争,平均每16个月发动1次战争。从战争的定义来看,战争是为了政治利益服务的,必须首先要明确作战对象和作战目的。这是战争的两个必要条件。如果这两个条件不明确,即没有明确的作战对象和目的。日美国独立时总面积只有132万平方公里。此后到1899年美西战争结束的123年中,美通过购买、战争及谈判等手段,将领土扩大到今天的937.26万平方公里,其中通过战争扩张领土约300万平方公里。美国经历的大的战争都对其国力发展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其中,通过参加二战,美国确立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的霸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控制世界、谋求霸权的征程,把对外行动纳入反共、反苏、称霸的大战略中。在美国针对苏联的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中,双方军事上严重对峙,世界被全面大战和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美国多次卷入地区局部战争,或通过代理人进行热战,争夺霸权。对美军而言,“冷战”也是一种战争形态,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1962年版美军《作战纲要》,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根据有关纲要的阐述,使用军事力量也是冷战的手段之一,军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行动,以遏制他国控制对美有重要利益关切的国家,或对美直接使用武力。在美国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战争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而每次战争对美国经济产生的特定影响,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很多变量。总体来说,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涉及战争的规模、时机、科技和经济增长周期等诸多因素。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战争开始后相当长时间内与交战双方做生意,贸易迅速发展。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国外贸顺差从4.3亿美元增加到35.6亿美元。美国正式参战之后,战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强力拉动GDP的增长。1937年,美国工业产值占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1945年上升到60%。同时,由于战争对科技创新的极大需求,一批批军事科技新产品诞生。它们在战后向民用方向转化,其中包括喷气飞机、核能源、计算机、雷达、GPS等。这些项目推生出新的行业,使美国经济的发展得以保持长期的动力。朝鲜战争(年)和越南(年)战争这两场发生在东亚的战争,是二战后到冷战结束前这段时间内,美国直接投入最大、同时也是对美国影响最深的两场局部战争。朝鲜与越南战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已先后进行了四十多次海外军事干预行动,平均每年4次左右,比冷战时期的对外动武频率高出很多。从冷战结束至今,美国参与或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主要有:海湾“沙漠盾牌”战争、波黑战争、“9o11”事件之前的反恐行动、对伊拉克的“沙漠之狐”战争、科索沃战争、“9o11”事件引发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这些战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美国步入信息和新经济时代。当然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利弊关系,战争的经济获益者也各有不同。军工及能源行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战争的最大获益者。军工及能源利益集团凭借其巨大的财力,对美国的战争决策施加非常大的影响。美国决策层内有相当一批官员与军工及能源产业有着密切关系。美国的军工联合体在20世纪中叶尤其是最近四五十年开始大规模出现,目前在世界各地,美国公开或秘密进行军事干涉的国家,有约十万多个与五角大楼关系密切的承包商在发战争财。这些企业被认为是美国最有活力的资本主义部分,以军火为主导,但并不只包括战争武器、弹药和运输。五角大楼承包商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飞机及主要零部件;船、驳船和码头;太空车;卡车、拖车、突击车和其他车辆;武器;弹药和爆炸物;导弹;燃料、油和润滑剂;发动机、涡轮机和元件;交通运输和搬迁;通讯和检测设备;信息化和电信服务;数据处理设备、软件和信息来源;研究和开发;设备维护、维修和重建;结构和设施建设;政府设施管理经营;专业服务、管理和援助;食品和饮料;医疗服务设施。如上所述,这里包含了所有产业和服务,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目标和用处都指向战争。这支战争承包商队伍的领头人是强大的军火制造商和专门为战争服务的产业和服务链。最近20余年中,军工系统成为“发展和全球化”的发动机,以破坏和死亡为基础的工业和服务业成为“市场经济”的支撑。五角大楼的这些大承包商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等是战争的主要受益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需要军工集团的帮助来解决巨额竞选费用。军火商游说团体牢牢掌控着美国国会、国防部和其他重要的权力部门,它们和华尔街一样,是真正的美国政府。为了达到大量推销军工产品的目的,这些利益集团千方百计寻找合法的、蛊惑人心的理由,“保卫国家”、“反恐战争”、“维护民主”和其他空洞语句成为不断扩张的军备竞赛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借口。“爱国义务”让任何人道主义或者社会牺牲变得理所当然,而媒体则担负起宣传责任,为军事主义和干涉主义正名。这就是美国喜欢发动战争的一些原因吧。自从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大国力量对比相互消长,大国关系在互动中重新分化组合,新的地区大国崛起,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超级大国强权主宰世界力不从心,整个世界格局在单极与多极之间徘徊变动。美国成为后冷战时期的唯一超级强权,拥有举世无匹的强大经济与军事力量,力求永保全球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但是,反恐斗争和伊拉克战争暴露出战线过长、财力有限、兵力不足的弱点。事实证明,美国虽然拥有世界顶尖的超级经济、军事力量,但经不起为了主宰世界而导致的巨大消耗。美国面临的内外挑战不会消失,它很难避免重犯古往今来帝国过度扩张的消化不良症。日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10周年纪念日。美国国防部当天称,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花费已达3232亿美元,平均每天战争花费将近1亿美元。五角大楼表示,阿富汗战争至今已消耗了3232亿美元,造成1788名美军死亡。
美国号称″世界警察"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热点地区都有美国人的影子,这似乎是 ̄种常态了。当初美国人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饶过联合国,悍然出兵伊拉克,把萨达姆\送上绞架,伊拉克也从此四分五裂冲突不断,。入侵阿富汗,生灵涂碳至今还没有退兵迹象。美国政权是为本国资本家谋福利的。每次发动战争,军火商会得到大量军火订单。战争越持久,军火商兜里的美元就会越多。因此他们会通过代言人,积极游说,不放过每次发财机会。从国家层面上讲,耀武可扬大国威,可以取得更大话语权。证明自己才是世界老大。刀不磨要生锈,宝剑须从磨砺出。通过战争学习战争,从实战中才能提高士兵战斗力。检验新式武器性能优劣。因此伊拉克,叙利亚成了各种新式武器试验场。至于说普通百姓和士兵生命是不足道的了,如同一粒尘埃。美国利益致上,凡是被美国插足的地方没有一刻是安宁的,事实上美国是世界和平的搅屎棍。
9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11被浏览4,378分享邀请回答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美国等一些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称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 A.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B.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领导 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6.美国等一些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称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说明 A.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B.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行政领导 C.美国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来取代市场经济 D.美国政府准备加大对石油等能源的生产数量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 (&&& ) &&& A.依据各自的国家利益来制定出对外政策 B.在气候问题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D.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材料三&哥本哈根会议显示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重大。中国在承诺强力减排的同时也坚持捍卫自身的发展权。认为在节能减碳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发达国家则不愿正视其历史责任,热衷于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其一起共同承担历史责任,试图以“碳关税”等手段迫使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反对。面对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会议的近60小时内,不仅发表重要演讲,宣示中国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同时还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旋,沟通协调,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充分显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7)上段材料表明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方面的对外职能?试结合材料三说明。(9分)材料四& 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8)材料四体现了国际关系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内容?(11分)
材料三&哥本哈根会议显示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重大。中国在承诺强力减排的同时也坚持捍卫自身的发展权。认为在节能减碳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发达国家则不愿正视其历史责任,热衷于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其一起共同承担历史责任,试图以“碳关税”等手段迫使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反对。面对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会议的近60小时内,不仅发表重要演讲,宣示中国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同时还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旋,沟通协调,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充分显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7)上段材料表明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方面的对外职能?试结合材料三说明。(9分)材料四&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8)材料四体现了国际关系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内容?(11分)&
材料三& 哥本哈根会议显示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重大。中国在承诺强力减排的同时也坚持捍卫自身的发展权。认为在节能减碳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发达国家则不愿正视其历史责任,热衷于强烈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其一起共同承担历史责任,试图以“碳关税”等手段迫使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反对。面对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会议的近60小时内,不仅发表重要演讲,宣示中国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同时还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旋,沟通协调,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充分显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7)上段材料表明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方面的对外职能?试结合材料三说明。 材料四& 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8)材料四体现了国际关系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哪些内容?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回答下题。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坚持在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应为减排负更多责任。这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 A.依据各自的国家利益来制定出对外政策 B.在气候问题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D.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发现信息价值
美国老百姓为什么会“热衷”战争?
15:52 转贴发表在
分析:美国老百姓为什么会“热衷”战争? 一场战争能够反映出许多问题。美国普通民众对待“倒萨”战争的态度耐人寻味。美国百姓:为什么热衷战争伊拉克战争已打了20多天,伴随着战场上的隆隆炮声,国际社会的反战运动也风起云涌。反观美国国内,尽管抗议示威的浪潮同样此起彼伏,但陆续进行的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于这场战争持支持态度,尤其在战争开始后,民意支持率更是一路飙升。在美国,联合国的呼声被忽视;说真话的记者被解雇;反战乐团的唱片遭抵制;不支持美国动武国家的侨民受歧视;有些美国人甚至提出要通过立法,将反战者判定为恐怖分子。世贸废墟上的滚滚烟尘还未散尽,受害者就变得如此骄横跋扈,咄咄逼人。许多人都不明白,美国人这是怎么了?铁心跟着布什走去年12月18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绝大多数美国公众认为,伊拉克肯定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对伊战争“无法避免”。很多美国人表示伊拉克“是主要敌人”,将近一半的人宣称巴格达对美国的威胁“迫在眉睫”。美国总统布什3月17日发表电视讲话要求萨达姆流亡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77%的人赞同布什的电视讲话,布什的支持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64%。对布什处理危机方法(动武)的支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63%。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和美国有线新闻网3月27日对1014名成人进行了一次电话采访,结果表明,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略有上升,但对美军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表示担忧。4月1日的民意调查显示,约有7成的美国人表示支持对伊拉克的战争。不过,不同年龄、种族和政治信仰的美国人对战争的观点有所不同。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支持战争;75岁以上和25岁以下的女性中只有一半表示支持伊拉克战争,而持有相同观点的黑人妇女仅占1/3;另有75%的高中毕业和63%的大学毕业的美国人支持对伊战争。支持战争的四大依据总的来看,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美国大部分民众都支持政府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开战至今,这一倾向没有根本变化。那么普通美国人在是否支持政府对伊开战问题上的依据是什么呢?一、基本价值观念的左右。美国诞生在一种争民主反压迫的历史背景之下,正是由于这种切身的反抗经历,美国人历来推崇民主自由。美国人拥有极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天然选民,他们的天赋使命就是拯救其他民族。有人说,意大利人自豪于自己的风景,德国人自豪于自己的民族,而美国人最自豪于自己的政治体制,认为民主政体是“历史的终结”,是其他一切国家都应该学习借鉴的。反专制反独裁既是美国政府使自己对外霸权政策合法化的标签,也是美国民众内心的真实期待。所以只要政府给萨达姆冠以一个“独裁者”的头衔,倒萨行动自然就会得到民意的支持。二、爱国主义的驱使。美国人对于自己的政府既喜欢又讨厌。一般民众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管事最少的政府,不过一旦面临外界威胁或卷入与外国的冲突,一种最原始最自然的爱国心就被激发出来,因为在美国人心里,他们不想伤害总统这一合众国的象征,不愿自己的士兵背上侵略者的恶名,不想败坏本国“无私的和平维护者”的形象,至于这时美国大兵的征讨是否真正符合正义标准则很少有人顾及了。荣获本届格莱美最佳乡村歌曲团体奖的“南方小鸡合唱团”,因批评总统布什的战争政策,结果引起她们家乡得克萨斯州人民的强烈反感,致使乡村电台联手封杀她们的歌曲。一致对外,无所顾忌地支持政府,往往成为美国公众的爱国心的畸形表现。三、对恐怖主义余恨难消。“9·11事件”对美国的民族心理带来巨大冲击,恐怖主义一时成为国内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凡与恐怖主义有牵扯的组织或国家都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死敌,对手只要被扣上恐怖分子同党的帽子,就难逃其咎。布什当初给萨达姆定下的罪名之一就是与拉登有染,希望借助民众的憎恐心理来获取支持。美国一个州议会的议员甚至提出,反战者即可被认同为恐怖分子。这是一种把恐怖主义范围无限扩大化的典型表现。在美国政府的肆意渲染下,“倒萨”成了“反恐”的重要环节,与美国国家利益以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故而美国朝野对伊拉克战争一开始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四、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惧。“9·11事件”发生以前,美国在历史上从未遭受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侵害,相反,它却在日本、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屡屡犯戒,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似乎没有给美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不久前四处播散的炭疽粉末却使美国人胆战心惊,并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了切肤之痛。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小组在伊的工作尽管已得到伊方密切配合,迄今为止也并无足够证据证明伊方拥有这类武器,但美国政府仍一再以伊方善于欺骗隐瞒为借口,利用民众对生化武器的惧怕来为战争造势。美国盐湖城的一个市民说,他的全家都支持这场战争,因为萨达姆拥有化学武器,与恐怖分子有关,而且做过很多邪恶的事。美国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要把他赶下台。这种言论在美国人中很有代表性。谁来告诉百姓事实真相伊拉克战争是否正当,是否可以赢得美国民众的支持,还要看萨达姆的言行是否真正违背了美国人的道德和利益。那谁来告诉民众事实真相呢?这就涉及到信息来源的问题。对于绝大部分美国人来说,主要的信息渠道是本国媒体,这使得媒体左右民意的能力十分突出。开战以来,尽管媒体的虚假报道和耸人听闻使得公众对新闻可信度的怀疑越来越大,但他们无法根本摆脱媒体对消息来源的主宰。美国媒体具有私有、谋利、独立、集中的特点。它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复杂,相互依赖,而媒体同时又要显示出第三者的公正形象,以争得民众信任。不过,在战时尤其是在战事初期,媒体的消息来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府的配合,而且出于与普通百姓类似的对战争的判断和考虑,它们一般都积极应和政府的基调。开战前,要变出师无名为有名,对萨达姆进行妖魔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用心良多,美国媒体也不遗余力为政府当传声筒。据报道,美国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战略影响办公室”(现改名为全球宣传办公室),试图影响大众心理,左右国际舆论。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为伊拉克开列了大量罪状:伊政权如何为了逼供,在父母面前严刑拷打儿童;萨达姆如何隐瞒研制生物武器的情况等。白宫还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新闻渠道,历数萨达姆的种种“谎言”和“罪证”。在媒体的反复渲染下,萨达姆早已成为十恶不赦的魔鬼,美国人根本不相信萨达姆会自动放弃武装。在他们看来,除了战争没有其它的选择。开战后,美国军方对媒体的战争报道也进行了严格控制,竭力剔除战争恐怖和血腥的场景,掩盖美军的伤亡情况,突出美军“人道”和“正义”的一面,渲染伊军的残忍和溃败之势。敢于直言的记者和新闻机构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打压,仅3月31日一天,就有两名战地记者成为美军杀一儆百的替罪羊:迫于各方压力,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将发表了对美不利言论,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资深记者彼得·阿内特解雇。另一家美国电视台的战地记者则因所谓“泄露军事机密”而遭军方驱逐。总的来看,美国政府在国内的宣传效果是较为成功的,媒体对维持一个稳定的战争民意支持率立下了汗马功劳。美国公众对国际事务没兴趣民意测验是美国的发明,一般认为,它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一般民众对所提问题的看法。但是民意测验时的人群选择、提问方式和提问时机都对测验结果有不小的影响。比如:被伊拉克军队俘虏的女兵林奇获救前后,民众对营救林奇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的印象就有很大不同。再如,若问题是“平民伤亡是难以避免的,你是否还支持用武力推翻萨达姆”,人们往往会回答“是”。但如果问题改成“如果战争会杀死很多平民,你是否还支持开战”,人们往往就会答“否”。其实,这两个问题内涵基本一样,即“要不要开战”,但民意测验的结果会不一样。有时,某些民测机构就利用这些细节来左右民意,给人一种大部分美国人都支持开战的印象。一些研究舆论与媒体的学者认为,美国普通公众对国际事务既缺乏了解又没有兴趣,他们通常只关心国内问题,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外交问题。据调查,美国公众中对外交事务漠不关心者和稍有研究但不会自主作出判断的人占到公众总数的75%。美国老百姓对世界的认识有时无知得可笑:有测验显示,1/7的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美国,30%的人觉得越南是座岛屿。美国专门研究媒体的时代密洛中心所作的民意测验显示,在询问5个有关国际重大事件和外国领袖(如谁是俄罗斯总统)这类最简单的问题时,超过1/3的美国人将所有的答案搞错,只有6%的美国人完全答对。民意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它肤浅、易变、情绪化。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刺激可以迅速改变民意。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使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头痛多日的参战问题一夜之间得到解决,而1968年美国NBC记者越南之行后发表的观感则使反战呼声骤然升高。调查显示,领导人左右公众舆论以及在危机时刻赢得支持的时间是短暂的。民众对领导人支持的高峰期至多持续4至5个月,一般只有两个月。所以政府总是希望在民意发生逆转前尽快解决危机,这也是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倾向于速战速决的原因之一。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少就是多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邹谠)pdf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邹谠).pdf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邹谠).pdf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邹谠).pdf
简介:本文档为《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邹谠)pdf》,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主题内容包含前言本书旨在剖析从珍珠港事件到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的“回家过圣诞节”的总攻势崩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原因。衡量失败的标准并不是中国的丧失。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122人已下载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护国家利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