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汉语里面的汉语中不及物动词词请通俗一点

《汉语会话301句》课文安排及语法点顺序大纲(汉语定稿)-共享资料网
《汉语会话301句》课文安排及语法点顺序大纲(汉语定稿)
《汉语会话 301 句》 教材语法点设置备注: 》 :北语 版(第三版) 第三版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分为上下两册) 1、 在保留原有语言点的前提下,更换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内容; 2、 在增加新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点安排的循序渐进、前后照应进 一步细加研磨,使之趋于完善。 (前言) 《汉语会话 301 句》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 共 40 课,另有复习课 8 课。包括问候、相识等交际功能项目近 30 个,生词 800 个左右以及汉语基本语法。每课分为句子、会话、 替换和扩展、生词、语法、练习六部分。 本书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和 语法结构相结合的办法编写。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 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语法注解通俗易懂,并有浅显明了的 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 践,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练习项目多样,且题量大,复习课注 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各 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者部分使用。 本书共 40 课,另外复习课 8 课。每课基本二――三个语法点。 第一课――第三课 重在语音训练,没有语法点 你好! how do yo do? 第一课:问候(一) greetings 康玉华 来思平 1999 年 1 月第一版(再版) 康玉华 来思平 2005 年 7 月第一 《汉语会话 301 句》 :北语第五课:相识(二) making an acquaintance 我介绍一下儿 let me introduce?? 1、 动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verbal predicate 谓语的主要成分是动词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动词如果带有宾语, 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例如:他来。张老师在家。我去北京大学。 2、 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the attributive genitive 1)代词、名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时,后面要加结构助词“的” 。例 如:她的书,张老师的学生,王兰的哥哥 2)人称代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亲属称谓,或表示集体、单位等的 名词时,定语可以不用“的” 。如:我哥哥,他姐姐,我们学校等。 3、 “是”字句(1) :the “是”sentence (1) 动词 “是” 和其他词或短语一起构成谓语的句子, 叫 “是”字句。 “是” 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是”字前加否定副词“不” 。例如:她是大 夫。大卫是他哥哥。我不是这里的学生,我是老师。 复习(一) review “也”和“都”的位置 副词“也” “都”必须放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也” “都”同时修饰谓语时, “也”必须在“都”前边。例如: 我也很好。 他们都很好。 我们都是学生,他们也都是学生。 “都”一般总括它前边出现的人或者事物,因此只能说“我们都认识 他” ,不能说“我都认识他们。 ” 第六课: 询问 (一) making an inquiry your birthday? 1、 名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nominal predicate 由名词、 名词短语或数量词等直接作谓语的句子, 叫名词谓语句。 肯定句不用“是” (如果用“是” ,则为动词谓语句) 。这种句子主要 是用来表达时间、年龄、籍贯及数量等。如:今天星期天。我今年二 十岁。他北京人。如果否定,在名词谓语前加“不是” ,变成动词谓 语句。如:今天不是星期天。他不是北京人。 2、 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ways to show the year ,the month,the day and the days of the week (1)年的读法是直接读出每个数字。如:1997 年,读为:一九九七 年,2000 年,读为:二零零零年 (2)十二个月的名称是数词 1――12 后面加“月” 。 (3)日的表示法同月,数词 1――31 后加“日”或“号” 。 ( “日”多 用于书面语, “号”多用于口语。 (4)星期的表示法是“星期”后加数词一――六,第七天为星期天 或星期日。 (5)年、月、日、星期的顺序是:1998 年 7 月 8 日(星期日) 3、 “??,好吗?” :the question tag “??,好吗?” 这是用来提出建议后,征询对方意见的一种问法。问句的前一部分是 陈述句。 如:你来我宿舍,好吗? 明天去商店,好吗? 你家有几口人?how many 如果同意,用“好,好啊( wa) ”等应答。 第七课:询问(二) making an inquir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1、 有字句:the “有”sentence 1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when is句子:你好! ( how do you do?) 你好! ( how do you do?) 你好吗?( how are you?) 我很好。 ( I am very well。 )你呢?( and you?) 我也很好。 ( I am very well,too。 ) 第二课:问候(二) greetings 第三课:问候(三)greetings your name? 1、 用“吗”的问句:questions with “吗” 在陈述句末尾加上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吗” ,就构成了一般 疑问句。例如:你好吗?你身体好吗?她是老师吗?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modal particle “吗” at the end of a declarativesentence ,e.g.。 2、 用疑问代词的问句:questions with interrogative pronouns 用疑问代词(谁、哪儿、什么)的问句,其词序跟陈述句一 样。把陈述句需要提问的部分改成疑问代词,就构成了疑问 句。例如:他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谁是大卫?玛丽在哪 儿? 3、 形容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n adjectival predicate 谓语的主要成分是形容词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例如: 他很忙。 你身体好吗? How is your health? 你工作忙吗? are you busy your work? 您贵姓? May I know第四课:相识(一) making an acquaintance 由“有”及其宾语作谓语的句子,叫“有”字句。这种句子 表示领有。它的否定形式是在“有”前加副词“没” ,不能加 “不” 。如:我有汉语词典。他没有哥哥。 2、 介词结构:prepositional constructions 介词跟它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常在动词前作状语。如:在 银行工作,在教室上课,其中, “在教室,在银行“都是介词 结构。 第八课:询问(三) making an inquiry 现在几点?what time is it? 1、 钟点的读法:how to tell time 2:00,6:05,8:15,10:30,11:45,1:50 2、 时间词: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ime words 表示时间的名词或数量词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 时间词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后谓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 前 作状语的时间词有两个以上时,表示时间长的词在前,如:今 天晚上八点二十分 时间词与处所词同时作状语时,一般来说时间词在前,处所 词在时间词后。如:他现在在银行工作 第九课:询问(四) making an inquiry live? 1、 连动句:the sentence with verbal constructions in series 在动词谓语句中, 几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 并有同一主语, 这样的句子叫连动句。例如: 我去问他。 王林常去看电影。 星期天大卫来我家玩儿。 我去他宿舍看他。 2、 状语:adverbial adjuncts 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叫状语。时间词、介词结构等 都可做状语。例如: 她常去我家玩儿。你们快来。我们八点开始上课。 他姐姐 在银行工作。 第十课:询问(五)making an inquiry office? 1、 方位词:words of location “旁边” “前边”等都是方位词。方位词是名词的一种,可以 做主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方位词做定语时,一般要 用“的”与中心语连接,例如“东边的房间” “前边的商店” 等。 2、 正反疑问句: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将谓语中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并列,就构成 了正反疑问句。例如: 你今天来不来? 这个电影好不好? 这是不是你的教室? 王府井离这儿远不远? 邮局在哪儿? where is the post 你住在哪儿? where do you 他没有日语书。复习(二) :review 句子的主要成分: the main elements of a sentence 主语和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1、 主语和谓语: the subject and the predicate 句子一般可分为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例如: 你好! 你好吗? 谁是学生。 如: 我认识他。 他有一个哥哥。 他是学生。 3、 定语 the attributive 朋友 4、 状语 我很好。 我姐姐 the adverbial adjunct 他们都来。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 定语一般都修饰名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我去商店。 (我)很好。 我(是学生) 。 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在动词后边。例 如果语言环境清楚,主语或者谓语可以省略。例如:2、 宾语 the object有时用结构助词“的” ,如:王兰的朋友;有时候不用,如:好的。它一般要放在中心语的前边。例如: 他在家看电视。 我要买橘子 I want to buy some oranges 现在他有工作 第十一课:需要(一)needs1、 语气助词“了” (1) :the modal particle“了” ( 1) 表示情况有了变化。如:这个月我不忙了。 了。 2、 动词重叠:reduplication of verbs 汉语中某些动词可以 重叠。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促或轻松、随便; 有时候也表示尝试。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是“ AA” , 例如“看看” “听听” “尝尝”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是 “ABAB” ,例如“休息休息” “介绍介绍”等。 备注:本课有关于人民币的介绍。 “人民币的计算单位是元、 角、分,口语中常用“块、毛、分” ,都是十进制。处于最后 一位的“毛” “分”可以省略不说。 1.30 元:一块三 2.85 元:两块八毛五 第十二课:需要(二)needs 我想买毛衣 I want to buy a sweater 1、 主 谓 谓 语 句 : the sentence with a subject - predicate construction 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的主语所 指的人或者事物常跟全句的主语有关。例如: 他身体很好。 我工作很忙。 星期天人很多。 (我觉得这个 例子不太恰当) 2、 能愿动词:modal verbs ( 1) 能愿动词“想,要,可以,会”等常放在动词前表 示意愿、能力或可能。能愿动词的否定式是在能愿 动词前加“不” 。例如: 他要买书。 我想回家。 可以去那儿。 我不想买东西。 ( 2) ( 3) 能愿动词“要”的否定形式常用“不想” 。例如: 带有能愿动词的句子,只要把能愿动词的肯定形式 2 你要喝饮料吗?―― 我现在不想喝。 和否定形式并列起来,就构成了正反问句。例如: 你想不想去长城? 第十三课:需要(三)needs its predicate 汉语中某些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前一个是间接宾语(一般 指人) ,后一个是直接宾语(一般指事物) 。这种句子叫双宾 语动词谓语句。例如: 我给你一本书,他找我八毛钱。 2、 能愿动词“会” : the modal verb “会” 你会不会说汉语? 要换车 you have to change buses 备注:有关于“几”和“多少”提问的区别 1、 双宾语动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 ditransitive verb as( 3)带结果补语的句子的否定式是在动词前加“没 (有) ” 。例如: 大卫没找到玛丽。 介词“给”可以我没买到那本书。 3、 介词“给”:the preposition “给”用来引出动作、行为的接受对象。例如: 昨天我给你打电话了。 复习(三) :能愿动词小结 他给我做衣服。 summary of modal verbs1、 想:表示主观上的意愿,侧重“打算” “希望” 。例如: 你想去商店吗?――我不想去商店,我想在家看电视。 2、 要:能愿动词“要”的主要意思和用法有: ( 1) 表示主观上的要求。否定式是“不想” 。例如: 我要买件毛衣。 你看过这本书吗?――我不想看。我要看那本杂志。 ( 2) 表示客观事实的需要。否定式常用“不用” 。例如: 要换车吗?――要换车。 (不用换。 ) 3、 会:有两种用法。 ( 1) ( 2) 表示通过学习掌握了一种技能。 例如: 我会说汉语。 我 不会做菜。 表示可能性。例如:现在十点了,他不会来了吧?――别 着急,他会来的。 4、 能:有两种用法。 ( 1) ( 2) 表示具有某种能力。例如: 也可以表示客观上的允许。例如: 大卫能用汉语谈话。 你明天上午能来吗?――不能来,明天我有事。 5、 可以:表示客观或情理上的许可。例如: 我们可以走了吗?――可以。 我们可以在这里玩儿吗?――不行,这儿要上课。 第十六课: 相约 (一) making an appointment ever seen a Beijing opera ? 1、 动态助词“过” :the aspect particle “过” :动态助词“过” 在动词后,说明某种动作曾在过去发生。常用来强调有 过这种经历。例如: 我去过长城。 我学过汉语。 我没吃过烤鸭。 它的正反疑问句是“??过??没有” 。例如: 你去过美国没有? 后边。例如: 我去那个饭馆吃过饭。 2、 无主句:the sentence without a subject 绝大多数句子都由主语、谓语两部分组成,也有一些句子只 有谓语没有主语,这种句子叫无主句。例如: 有人找你。 有人请你看电影。 3、 “还没(有)??呢! ” :the expression “还没(有)?? 3 你看过那个电影了没有? 在连动句中要表示过去的经历, “过”一般放在第二个动词的 你看过京剧吗?have you(1) 通过学习掌握了某种技巧:他会说汉语。我不会做中国饭。(2) 表示可能性:他会来吗?3、 数量词做定语: numeral - measure compounds acting as attributives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中间必须加上 特定的量词。如:两张票 三个本子 五个学生 第十四课:需要(四)needs 我要去换钱 I am going to change money 1、 兼语句:the pivotal sentence 谓语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 个动词的主语,这种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的动词常常 是带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如:请、让、叫等。例如: 请您写一下儿名字。 请她吃饭。 2、 语气助词“了” (2) :the modal particle“了” ( 2) 1) 有时语气助词“了”表示某事或某种情况已经发生。例如: 我去商店了。 我卖苹果了。 2) 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其否定形式是在动词前加副词 “没(有) ” ,去掉句尾的“了” 。正反疑问句是在句尾加上 “??了没有” ,或者并列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 “??没??”例如: 他没去商店。我没买苹果。 你吃饭了没有? 你吃没吃饭? 第十五课:需要(五)needs 我要照张相 I want to take a picture call 1、 是字句(2) :the “是” sentence (2) 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后面加助词“的”组成“的”字结构, 具有名词的性质和作用,可以独立使用。这种“的”字结构 常出现在“的”字句中。如:这个本子是我的。 2、 结果补语:the complement of result (1) (2) 说明动作结果的补语叫做结果补语。结果补语通常 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充任。例如:打通,写对等。 动词“到”作结果补语,表示人或者运行的器物通 过动作达到某个地点或动作持续到某时间,也可以 表示动作进行到某种程度。例如: 他回到北京了。 我们学到第十五课了。 昨天晚上工作到十点。 呢” 表示一个动作现在还未发生或尚未完成。例如: 他还没(有)来呢。 这件事我还不知道呢。 我还没吃过烤鸭呢。 第十七课: 相约 (二) making an appointment 1、 选择疑问句:the alternative question 用连词“还是”连接两种可能的答案,由回答的人选择其一,这 种疑问句叫选择疑问句。例如: 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你喝咖啡还是喝茶? 你一个人去还是跟朋友一起去? 2、 表示动作方式的连动句:the sentence with verbal constructions in series showing the manner of an action 这种连动句中前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如:用汉语介 绍,坐车去机场 骑自行车去等。 3、 趋向补语( 1)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1) “来,去”补语 一些动词后常用“来” “去”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这种补语叫 趋向补语。 动作如果是向着说话人的就用 “来” , 与之相反的就用 “去” 。 例如: 上课了,快进来吧。 (说话人在里面) 他不在家,出去了。 (说话人在家) 玛丽,快下来! (说话人在楼下) 第十八课: 迎接 (一) welcome 路上辛苦了 did you have a good trip ? 1、 “要??了” :the expression “要??了” 这种句式表示一个动作或情况很快就要发生。副词“要”表 示将要,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句尾加语气词“了” 。在“要” 前还要加上“就”或“快”表示时间紧迫。例如: 火车要开了。 快要到北京了。 他就要来了。 “就要??了‘前边可以有时间状语, “快要??了”前边不 行。例如: 他明天就要走了。不能说:他明天快要走了。 2、 “是??的” (强调句) : the expression “是??的” ( 1) “是??的”句式用来强调说明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间、 地点、方式等。 “是‘放在被强调的部分之前,有时可以省略。 “的”放在句尾。例如: 他(是)昨天来的。 你(是)在哪儿买的? 我(是)坐飞机来的。 ( 2) “是??的”句式有时候也可以强调动作的施事。例如: (是)她告诉我的。 第十九课:迎接(二)welcome 欢迎你 you are welcome 1、 “从” 、 “在” 的宾语与 “这儿” “那儿” : the objects of “从” “在”and with “这儿” and “那儿” ( 3) ( 2) ( 1) 去动物园 going to the zoo“从” “在”的宾语如果是一个指人的名词或者代词,必须在 它后边加上“这儿”或者“那儿” ,才能表示处所。例如: 他从我这儿去书店。 我从张大夫那儿来。 我妹妹在玛丽那儿玩儿。 我的笔在他那儿。 2、 介词“从” “离” (旧版本有,新版本删掉) : 3、 动量补语(旧版本没有,新版本有) :the complement of freguency ( 1) 动量词和数词结合,放在动词后边,说明动作发生 的次数,构成动量补语。例如: 他来过一次。 ( 2) 我找过他两次,他都不在。 “一下儿”做动量补语,除了可以表示动作的次数 外,也可以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暂,并带有轻松 随便的意味。例如: 给你们介绍一下儿。 你帮我拿一下儿。 4、 动词、 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等做定语: a verb , verb phrase or subject-predicate phrase as an attributive 动词、 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 介词短语作定语时, 必须加 “的” 。 例如: 来的人很多。 学习汉语的学生不少。 这是经理给你的信。 从东京来的飞机下午到。 第二十课:招待 reception 为我们的友谊干杯!let’s have a toast to our friendship ! 1、 程度补语:the complement of degree 说明动作或事物性质所达到的程度的补语,叫程度补语。简 单的程度补语,一般由形容词充任。动词和程度补语之间要 用结构助词“得”连接。例如: (????怀疑这种说法) 我们休息得很好。 玛丽、大卫他们玩儿得很愉快。 程度补语的否定式是在程度补语的前边加否定副词“不” 。 注意: “不”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例如: 他来得不早。 他生活得不太好。 带程度补语的正反疑问句是并列程度补语的肯定和否定形 式。例如: 你休息得好不好? 这个鱼做得好吃不好吃? 2、 程度补语与宾语:the complement of degree and the object 动词后如带宾语,再有程度补语时,必须在宾语之后, “得”和程度 补语前,重复动词。例如: 他说汉语说得不好。 复习(四) : (一) 根据谓语的主要成分的不同,可把句子分成四种类型: 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 1) 名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nominal predicate 由名词或 4 他做饭做得很不错。 我写汉字写得不太好。 名词结构、 数量词等直接作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例如: 今天星期六。 他今年二十岁。 现在两点钟。 这本书十八 块五。 ( 2) 动词谓语句 the sentence with a verbal 我写汉字。 他想学习汉语。 卫去看电影。 ( 3) 形容词谓语句 如: 天气热了。 ( 4) 主谓谓语句 张老师很忙。 这本汉语书很便宜。 the sentence with a subject - predicate the sentence with an adjectival predicate 用 来对人或事物的状态加以描写,有时也说明事物的变化。例 predicate 谓语的主 玛丽和大 要成分是动词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例如: 他来中国旅行。( 2)一个进行的动作可以是现在, 也可以是过去或者将来。 例如: 你做什么呢?――休息呢。 (现在:present) 昨天我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做什么呢?――我作练习呢。 (过去:past) 明天上午你去找他,他一定在上课。 (将来: future)第二十二课:婉拒 declination adjuncts我不能去 I can’t go1、 时段词语做状语: words or phrases of duration as adverbial 时段词语作状语表示在此段时间内完成了什么动作或出现了什么 情况。例如: 他两天看完了一本书。 ( 1) 我们好几年没见面了。 2、 动态助词“了” :the aspect particle “了” 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所处阶段的助词叫动态助词。 动态助 词“了”放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完成。有宾语时,宾语 常带数量或其他定语。例如: 我昨天看了一个电影。 玛丽买了一辆自行车。 我收到了他寄给我的东西。 ( 2) 动作完成的否定是在动词前加“没(有) ” ,动词后可以不 再用“了” 。例如: 他没来。 你有没有弟弟? 明天你 用 我没看电影。 对不起 I am sorry。 第二十三课:道歉 apology result ( 1) ( 2) 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例如: 我一定要学好中文。 “好”做结果补语,有时候也表示“定”的意思。 例如: 我们说好了八点去。 时间约好了。 2、 副词“就,才” : the adverbs “就”and“才” 副词“就” “才”有时可以表示时间的早、晚、快、慢等。 “就” 一般表示事情发生得早,快,或进行得顺利; “才”相反,一 般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慢或进行得不顺利。例如: 八点上课, 他七点就来了。 (早) 八点上课, 他九点才来。 (晚) 昨天我去北京饭店,八点坐车,八点半就到了。 (快,早) 今天我去北京饭店,八点坐车,九点才到。 (慢,晚) 3、 趋向补语(2)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2)动词后有趋向补 请你参加 will you join us? 语又有宾语, 饭已经做好了。 并列肯定形式和construction as its predicate 主谓谓语句句子中的谓语本身也 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要是说明或者描写主语的。例如: 我爸爸身体很好。 他工作很忙。 今天天气不错。 (二)提问的六种方法: six types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1)用“吗”的疑问句: the question with “吗”这是最常用的提问方 法,对可能的回答不做预先估计。 你是学生吗? 你喜欢看中国电影吗? 你有纪念邮票吗? 2)正反疑问句: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否定形式的提问。例如: 你认识不认识他? 去不去长城? 3) 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the question with an interogative pronoun 如: 谁是你们的老师?你身体怎么样?哪本书是你的? 今天星期几? 4)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the alternative question with “还是” 当提问人估计到两种答案时,就用“还是”构成选择疑问句来提问。 例如: 你上午还是下午去? 你去看电影还是看京剧? 他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 5)用“呢”的省略式疑问句:the elliptical question with “呢” 我很好,你呢? 大卫在看电视,玛丽呢? 6)用“??,好吗?”提问:the question with “??,好吗?”这 种句子常常是提出建议,征求对方意见。例如: 我们明天去,好吗? 第二十一课:邀请 invitation ( 1) 1、 动作的进行:the continuous action 一个动作可以处在进行、持续、完成等不同的阶段。要表示 动作正在进行可在动词前加副词“正在,正,在”或在句尾 加语气词“呢” 。有时候, “正在,在,正, ”也可以和“呢” 同时使用。例如: 学生正在上课(呢) 。 他在听音乐(呢) 。 他来的时候,我正在看报纸(呢) 。 他在写信(呢) 。 “谁” “什么” “哪” “怎么样” “多少” “几”等疑问代词来提问。例 你们学校大不大?1、 形容词“好”作结果补语:the adjective“好”as a complement of( 1)如果动词后有趋向补语又有表示处所的宾语时,处所 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和补语之间。例如: 上课了,老师进教室来了。 他回宿舍去了。你快下楼来吧。 他回上海去了。( 2)如果是一般宾语(不表示处所) ,可以放在动词和补语 之间,也可以放在补语之后。一般来说,动作未实现 的在“来(去) ”前,已实现的放在“来(去) ”后。 5 例如: 我想带照相机去。 他没带苹果来。 我带去了一个照相机。 他买来了一斤苹果。 第二十四课: 遗憾 regret 真遗憾我没见到他 it is a pity that I haven’t seen him。 1、 用动词“让”的兼语句:the pivotal sentence with the verb “让” 跟用“请”的兼语句句式一样,动词“让”构成的兼语句也有要 求别人做某事的意思。只是用“请”的兼语句更多用于比较客气 的场合。例如: 他让我带东西。 公司让我回国。 我让他给我照张相。4、 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谓语句, 一般的动词谓语句否定式和形容 词谓语句等,句尾都可以带“了” ,表示变化。例如: 现在是冬天了。天气冷了。 玛丽那儿了。 第二十六课:祝贺 ( 1) congratulation 祝贺你! congratulations! 1、 “开,下”作结果补语: “开”and “下”as complements of result 动词“开”作结果补语:表示通过动作使合拢、连接的东西 分开。例如:他打开衣柜拿了一件衣服。请打开书,看第五 十四页。 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离开某处。例如:车来了,快走开! 快拿开桌子上的东西! ( 2) 动词“下”作结果补语:表示人或物随动作从高处到低处。 例如:你坐下吧!放下书,去吃饭吧! 使某人或某物固定在某处。例如: 写下你的电话号码。请收下这个礼物吧。 2、 可能补语(1) :the potential complement (1) 在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加上结构助词“得” ,就构成了表示可能 的可能补语。如“修得好” “打得开”就是“能修好,能打开” 的意思。 它的否定形式是将中间的“得”换做“不” ,如“修不好” “打不 开”等。 3、 动词“了” “着”作结果补语或可能补语:the verb “了” “着” as a potential complement ( 1) 动词“了”表示“完毕” “结束”或“可能”的意思。常用 在动词后,构成可能补语,表示对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做出估 计。例如: 明天你去得了公园吗? ( 2) expression “要是??就??” ( if?? 他病了,今天来不了了。 有时可能补语仍旧表示“完毕”之意。例如: 这么多菜, 我一个人吃不了。 做这点菜, 用不了半个小时。 第二十七课:劝告 persuasion 你别抽烟了 please don’t smoke! 1、 “有点儿”作状语: “有点儿” as an adverbial “有点儿”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表示程度轻微,并带 有不如意的意思。例如: 这件事有点儿麻烦。 disappearance 表示人或事物在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动词谓语句叫做存 现句。例如: 桌子上有一本汉英词典。 前边走来一个外国人。 上星期走了一个美国学生。 第二十八课:比较 comparison 今天比昨天冷 it is colder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 1、 用“比”表示比较:the use of “比” for comparison ( 1) 介词“比”可以比较两个事物的性质、特点等。例 如: 6 今天有点儿热。 他有点儿不高兴。 2、 存现句:the sentence expressing existence ,appearance or 他现在不是学生,是老师了。 我不去他让我告诉你,明天去他家。 2、 “是不是”构成的正反疑问句: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with“是不是” 对某一事实或者情况已有估计,为了进一步证实,就用“是不是”构 成的疑问句来提问。 “是不是”可以在谓语前,也可以在句首或句尾。 例如: 是不是你的照相机坏了? 李成儒先生是不是回国了? 这个电影都看过了,是不是? 3、 “上”作结果补语(旧版本有,新版本没有) 第二十五课: 称赞 praise and??) 表示两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例如: 你的房间又干净又漂亮。 那儿的东西又便宜又好。 他的汉字写得又快又好。 2、 “要是??就??” : the then??) “要是”表示假设,后一分句常用副词“就”来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例如: 你要是有《英汉词典》就带来。 要是明天不上课,我们就去滨河公园。 你要是有时间,就来我家玩儿。 复习(五) :复习语气助词“了”和动态助词“了” 1、 语气助词“了”在句尾,强调某事或某情况已经发生,动态助词 “了”在动词后,强调这个动作已经完成或肯定要完成。例如: 昨天你去哪儿了?――我去友谊商店了。 (肯定这件事已经发生) 你买了什么东西?――我买了一件毛衣。 ( “买”的动作已经完 成) 2、 动词后有动态助词“了” ,又有简单宾语时,宾语一般要有数量 词或其他定语,或者有比较复杂的状语,才能成句。例如: 我买了一件毛衣。 他做了很好吃的菜。 用动态助词“了” 。 我很快转告了她。 3、 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如“是,在,有,像”等,一般其后不 这张画儿真美! the pictureis very beautiful! 1、 “又??又??” : the expression “又??又??” (both?? 他比我忙。 得比我好。 (2)他比我大。今天比昨天暖和。 他唱歌唱时量补语在第二个动词之后。例如: 他们开会开了半个小时。 他念生词念了一刻钟。 他学英语学了两年了。 ( 2) 如果宾语不是人称代词,时量补语也可放在动词和 宾语之间。时量补语和宾语之间也可以加“的” 。例 如: 他每天看半个小时(的)电视。 他跳了半个多小时(的)舞。 我和妹妹打了二十多分钟(的)网球。 ( 3) 如果宾语较复杂或为了强调宾语,也常把宾语提前。 例如: 那间漂亮的毛衣他试了半天。 那本小说他看了两个星期。 2、 “ 除 了 ? ? 以 外 ” : the expression “ 除 了 ? ? 以 外 ” (besides) ( 1) 表示在什么之外,后边常有“还” “也”等呼应。例 如: 和子和他父亲除了去上海以外,还去广州、香港。 除了小王以外,小张、小李也会说英语。 ( 2) 表示所说的人或事不包括在内。例如: 这件事除了老张之外,我们都不知道。 除了大卫以外,我们都去过长城了。 复习(六) :表示比较的方法 some ways of expressing comparison用“比”的句子里不能用“很” “非常” “太”等程 度副词。比如不能说“比我很大” “今天比昨天很暖 和”等。2、 数量补语:the complement of quantity (1) 在用“比”表示比较的形容词谓语中,如果要表示 两个事物的具体差别,就在谓语后边加上数量词语 做补语。例如: 他比我大两岁。 (2) 他家比我家多两口人。 要表示大略的差别程度,可以用“一点儿” “一些” “多了”或用“得”加程度补语“多” 。例如: 他比我大一点儿。 那儿比这儿冷多了。 这个教室比那个教室大得多。 他跳舞跳得比我好得多。 3、 用相邻的两个数表示概数: (旧版本) 4、 用“多”表示概数: “多”indicating an approximate number “多”用在数量词或数词后,表示比前面的数目略多。 ( 1) 以 1――9 结尾的数词及数词“十” , “多”在数量词后表 示“不足 1”的概数,例如: 两岁多 ( 2) 56 块多 10 个多月 378 米多 数词是以“0”结尾的, “多”在数词后,量词前时,表示 略大于前面数字的概数( “多”表示 1 以上,10,100?? 以下,不够进位的整数)例如: 20 多岁 第二十九课:爱好 hobby 400 多块 580 多人 10 多斤重 我也喜欢游泳 I also like swimming1、 用副词 “更” “最” 表示比较。 By using the adverbs “更” and “最” 他汉语说得很好,他哥哥说得更好。 这次考试他的成绩最好。 2、 “有”表示比较。 你弟弟有你这么高吗? 这种苹果没有那种好吃。 我没有他唱得好。 3、 跟??一样 今天的天气跟昨天一样。 我买的毛衣跟你的一样贵。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表示异同或差别,但不能表示具体的差别。 4、 用“比”表示比较。 今天比昨天热。 我的自行车比他的新一点儿。 他买的词典比我买的便宜两块钱。 用“比”来表示比较,不仅能指出有差别,而且还能表示出有多 大差别。 第三十一课:旅游(一) travelling 那儿的风景美极了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there!1、 用“有”或“没有”表示比较:the use of “有”and “没 有”for comparision 动词“有”及其否定式“没有”可用于比较,表示达到或未 达到某种程度,这种比较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式。例如: 你有他高吗? 那棵树有五层楼那么高。 广州没有北京冷。 时量补 我没有你游得好。 2、 时量补语(1)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1) 我练了两个星期了。 我们休息了十分钟。 火车开走一刻钟了。 玛丽病了两天,没来上课。 3、 用“吧”的疑问句: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with “吧” 如果对某事有了一定的估计,但还不能肯定时,就用语气助 词“吧”来提问。例如: 你最近很忙吧? 票一定很难买吧? 你很喜欢打篮球吧? 第三十课:语言 language 请你慢点儿说 (1) please speak slowly 1、 时量补语(2)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2) 动词后有时量补语又有宾语时,一般要重复动词, 语用来说明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持续多长时间。例如:1、 趋向补语(3)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3)复合趋向补语, 其本意,带宾语情况 ( 1) 动词“上” “下” “进” “出” “回” “过”等后边加上“来” 7 “去”及动词加上“起来” ,可以作其他动词的补语, 表示动作的方向。 这种趋向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 例如: 他从教室里出来了。 他想买些东西寄回去。 ( 2) 复合趋向补语中的“来” “去”所表示的方向和说话 人(或所谈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示处所的宾语的 位置都与简单趋向补语的相同。例如: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里来了。 那些照片,都寄回国去了。 2、 “不是??吗?” the rhetoric question with “不是??吗” “不是??吗?”构成的反问句,用来表示肯定,并有强调的意思。 例如: 你不是要去旅行吗? 这个房间不是很干净吗? 第三十二课: 旅游 (二) travelling 你的钱包忘在这儿了 you’ve left your purse(or wallet)here。 1、 动作的持续:the duration of an action (1) 动态助词“着”加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状态的 持续。否定形式是“没有??着” 。例如: 窗户开着,门没开着。 衣柜里挂着很多衣服。 书上边没写着你的名字。 他没拿着东西。 (2) 它的正反疑问句的形式是:??着??没有 门开着没有? 你带着护照没有? 2、 “见”作结果补语: “见” as a complement of result “见”常在“看” “听”后做结果补语。 “看见”意思就是“看 到” , “听见”意思就是“听到” 。 第三十三课:旅游(三)travelling rooms? 1、 形容词重叠与结构助词“地” :reduplication of adjectives and the structural particlr “地” ( 1)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性质程度的加深。单音 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可以变为第一声, 并可儿化。 如: 好好儿的,慢慢儿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是: AABB, 例如: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干干净净等。 ( 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作状语用不用“地”都可以,双音节形 容词重叠后作状语一定要用“地” 。例如: 你们慢慢走啊! 来信了! ” 2、 可能补语( 2) :the potential complement (2) ( 1) 动词和趋向补语之间加“得”或“不” ,就可构成可能补语。 例如: 他们去公园了,十二点以前回得来。 山很高,我怕不上去。 他高高兴兴地说: “我收到了我女朋友的 有空房间吗? are there any vacant( 2)正反疑问句的构成方式是并列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 形式。例如:你们十二点以前回得来回不来? 门很小,汽车开得进来开不进来? 第三十四课:看病 to see a doctor 我头疼 I have a hadache。 1、 动量补语(新版本没有) 2、 把字句(1) : the “把”sentence(1) ( 1) 把字句常常用来强调说明动作对某事物如何处置及处置的 结果。在把字句里,介词“把”和它的宾语――被处置的事 物,必须放在主语之后,动词之前,起状语的作用。例如: 你把门开开。 ( 2) 我把信寄出去了。 小王把那本书带来了。 请那把那儿的情况介绍介绍。 把字句有以下几个特点: A: “把”的宾语是说话人心目中已确定的。不能说“把一杯水喝了” , 只能说“把那杯水喝了” 。 B:把字句的主要动词一定是及物的,并且带有处置或支配的意义。 没有处置或支配意义的动词有:有,在,来,去,喜欢,知道等,这 些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C:把字句的动词后,必须有其他成分。比如不能说:我把门开,必 须说:我把门开开,我把门开了,等等。 3、 “ 一 ? ? 就 ? ? ” the expression “ 一 ? ? 就 ? ? “ ( no sooner ??than??) ( 1) 有时候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例如: 他一下车就看见玛丽了。 他们一放假就都去旅行了。 ( 2) 有时候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结果。比如: 他一累,就头疼。 一下雪,路就很滑。 第三十五课:探望 to pay a visit now? 1、 疑问代词“什么” (旧版有,新版没有) 2、 动词“了”作可能补语(旧版有,新版没有) 3、 被动句(新版有,旧版没有) :passive sentences ( 1) 用介词“被”引出动作的施动者构成被动句。这种 句式多含有不如意的意思。例如: 王兰被车撞伤了。 ( 2) 树被大风刮倒了。 “被”的宾语施动者有时可以笼统表示,也可以不 引出施动者。例如: 自行车被人借走了。 ( 3) 花瓶被打碎了。 介词“让”叫“引出动作的施动者(不可省略) ,也 可以构成被动句,常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口语中。例 如: 窗户让风刮开了。 ( 4) 那张画叫小孩弄脏了。 没有 “被” “让” 意义上的被动 passive in meaning 衣服洗干净了。 8 你好点儿了吗? are you better“叫”等介词标志,但是实际意义是被动的。例如: 眼镜摔坏了。 复习(七) 1、几种补语 (1)程度补语 several kinds of complements the complementof degree 程度补语一般由形容词担( 1)代词 “有的” 作定语时, 常指它所修饰的名词的一部分, 可以单用,也可以两三个连用。例如:有的话我没听懂。 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看电影, 有的喜欢听音乐, 有的喜欢看小说。 ( 2) 如果所修饰的名词前面已经出现过, 也可以省略。 例如: 真舍不得你们走 we are sorry to 他的书很多,有的是中文的,有的是英文的。 第三十七课: 饯行 to give a farewell let you go ! 1. “虽然??但是??” 复句: the complex sentence with “虽然?? 但是??” 关联词“虽然”和“但是”可以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虽然” 放在第一分句的主语前或主语后, “但是” (或者“可是” )放在第二 分句句首。例如: 虽然下雪,但是天气不太冷。 今天我虽然很累,但是玩儿得很高兴。 虽然他没来过北京,可是对北京的情况知道得很多。 2. 把字句(2) :the“把”sentence(2) 如果要说明受处置的人或者事物通过动作处于某处时, 必须 用“把”字句。例如: 我们把通讯地址留在本子上了。 ( 1)任,动词短语、副词等也可以作程度补语。大部分程度补语必须带 “得” ,也有一类不带“得” 。例如: 老师说得很慢。 他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儿比那儿冷得多。 那只小狗可爱极了。 (2)结果补语 the complementof result 你看见和子了吗? ( 3) 玛丽住在九楼。 我把啤酒放在冰箱里了。 玛丽进大厅去了。 那个包你放进衣柜里去吧。 趋向补语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王老师从楼上下来了。 他买回来很多水果。 ( 4) 如:可能补语 the potential complement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前加“得”或“不” ,就可构成可能补语。例 练习不算多,我今晚做得完。 我听不懂你的话。 现在去长城,下午两点回得来回不来? 衣柜很小,这个包放不进去。 ( 5) 数量补语 the complement of quantity 大卫比我高一点儿。 那本词典比这本 姐姐比妹妹大三岁。 便宜两块钱。 ( 6) 动量补语 the complement of frequency我把啤酒放进冰箱了。 他把汽车开到学校门口了。 ( 2) 说明受处置的事物通过动作交给某一对象时, 在一定条件下 也要用“把”字句。例如: 我把钱交给那个售货员了。 把这些饺子留给大卫吧。 第三十八课:托运 shipment checking luggage? 1、 “不但??而且??” 复句: the complex sentence with “不 但??而且??”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 系,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 “不但”放在第一分句的主语 之后,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不但”要放在第一分 句的主语之前。例如: 他不但是我的老师,而且也是我的朋友。 这个行李不但大,而且很重。 不但他会英语,而且小王和小李也会英语。 2、 “动” 作可能补语: the verb “动” as a potential complement 动词“动”作可能补语,表示有能力做某事。例如: 这只箱子不重,我拿得动。 走了很多路,我现在走不动了。 这件行李太重了,一个人搬不动。 3、 能愿动词在把字句中的位置:the position of modal verbs in the “把”sentence 能愿动词在介词“把”的前边。例如: 我可以把照相机带来。 晚上有大风,应该爸爸窗户关好。 第三十九课:送行(一) to see someone off(1) 不能送你到机场 9 这儿托运行李吗?is this the place for来北京以后,他只去过一次动物园。 我去找了他两次。 ( 7) 小时。 小王已经毕业两年了。 2、结构助词“的” “地” “得” the structural particles “的” “地” “得” ( 1) “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 穿白衣服的同学是他的朋友。 我的朋友在北京过得很愉快。 那儿有个很大的书店。 这些东西你拿得了拿不了? 中国朋友热情地欢迎 ( 2) “得”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例如: ( 3) “地”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例如: 小刘高兴地说: “我今天收到了三封信。 ” 我们。 第三十六课:告别 departure 我要回国了 I’ll return home 1、 时量补语( 3)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3) 有些动词,如“来” “去” “到” “下” “离开”等加时量补语,不 是表示动作的持续,而是表示从发生到某时(说话时)的一段时 间。动词后有宾语时,时量补语要放在宾语后。例如: 他来北京一年了。 下课十分钟了。 2、 “有的??有的??” the expression “有的??有的?? “ (some??and the others??) 时量补语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我们休息了十分钟。 他只学了半年汉语。 大卫做练习做了一个 了 I can’t go to the airport to see you off 1、 动作的持续与进行:the continu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an action 动作的持续一般也就意味着动作正在进行,所以“着”常和 “正” “正在” “在” “呢”等词连用。例如: 我正等着你呢。 外边下着雨呢。 我去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看杂志呢。 2、 用“不如”表示比较:the use of “不如”for comparision “A 不如 B”意思就是“ A 没有 B 好” 。例如: 我的汉语水平不如他高。 这个房间不如那个房间干净。 第四十课:送行(二)to see someone off(1)祝你一路平安 have a pleasant journey! 1、 把字句(3) :the “把” sentence(3) (1) 把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把”前加否定副词“不” 或“没” 。例如: 安娜没把这课练习做完。 他没把这件事告诉小张。 今天晚上不把这本小说看完,就不休息。 你不把书带来怎么上课? (2) 如果有时间状语,也放在“把”前。 他明天一定把照片带来。 小王昨天没把开会的时间通知大家。 2、 “ ? ? 了, ? ? 就? ? ” the expression “ ? ?了 ? ? 就??” (no sooner??than??) 表示一个动作完成紧接着第二个动作。例如: 昨天我们下了课就去参观了。 他吃了饭就去外边散步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公园。 复习(八) : 一、 动词的态:aspects of the verb 1、 动作即将发生, 可以用 “要??了” “就要??了” 来表示。 飞机就要起飞了。 快要到北京了。 明天就要放假了。 他快要考大学了。 2、 动作的进行,可用“正” “正在” “在” “呢” “正??呢” 等来表示。 我正在看报呢。 他在跳舞呢。 你在写毛笔字吗?――我没写毛笔字,我正画画呢。 3、 动作状态的持续, 可用 “着” 来表示, 否定形式用 “没有?? 着” 墙上挂着几张照片。 桌子上放着花儿,花儿旁边放着几本书。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洗着衣服。通知上没写着他的名字。 4、 动作的完成,可以用动态助词“了”表示。否定形式是“没 (有 )” 。 我看了一个电影。 我买了两支铅笔。 他喝了一杯茶。 他没喝咖啡。 5、 过去的经历用“过”表示,否定形式是“没有??过” 。 我去过上海。 他以前学过汉语。 他还没吃过烤鸭呢。 二、 几 种 特 殊 动 词 谓 语 句 : sentence with special verbal predicates 1、 是字句:the“是”sentence 他是我的同学。 前边是一个中学,不是大学。 那个电视机是新的。 2、 有字句:the “有”sentence 我有汉语书,没有英语书。 我有哥哥,没有弟弟。 他有很多小说和杂志。 3、 “是??的”强调句 他是从欧洲来的。 我是坐飞机去上海的。 他妹妹是昨天到这儿的。 那本杂志是从李红那儿借来的。 4、 存现句:the sentence expessing existence ,appearance, or disappearance 床旁边放着一个衣柜。 那边走过来一个人。 我们班走了两个美国同学。 桌子上有一本书。 5、 连动句:the sentence with verbal constructions in series 我去商店买东西。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我没有钱花了。 他们去医院看一个病人。 6、 兼语句:the pivotal sentence 老师让我们听录音。 他请我吃饭。 外边有人找你。 7、 把字句:the “把”sentence 他把信给玛丽了。 他想把这件事告诉小王。 别把东西放在门口。 她把孩子送到医院了。 10 stress when ,where,how the action occured 强调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他没把那本小说还给小刘。宋翠翠第一编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1. 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2. 汉字是音节文字。 3.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能独立运用, 是指能单说或能单独(不必与另一些特定的语言成分结合)进入 句子。 4. 短语: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就成为 短语,也叫词组。短语是造句的单位。 5. 语素一般是比词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比词大的语言单位。由于 汉语的词大多缺乏明显的形态标志,又由于书面语中保留了相当 数量的古汉语成分,所以一个语言单位究竟是语素还是词,是词 还是短语,有时难以确定。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很多难于从理论 上解决的语言成分,只能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加以规定。语 素、词、短语的划分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6. 句子:指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前后有较大停顿、有一定语调的 语言单位。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 7. 句子和句子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语段、篇章。 8. 我们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其词汇 意义。 9. 根据语法功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能充任句 子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包括名词(包括时间词、处所词) 、 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虚词一般不能充 任句子成分,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虚词下又可 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象声 词四类。此外还有叹词。 10.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是“体词” ,在句中主要不作谓语;动词、 形容词是“谓词” ,在句中主要作谓语。 11.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12. 句法结构关系:词与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短语,词与短语又 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短语。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 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这种关系叫句法结构。 13.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述宾)关系、 补充(述补)关系、主谓关系。 14.短语可以分为三大类: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实词与虚词构成的 短语,固定短语。①实词与实词构成的短语,也叫词组。我们把以 某类词为中心语构成的短语叫做某类词的短语,包括名词短语、动 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等。②实词与虚词构成的短语有介 词短语和“的”字短语。③固定词组主要是由实词(有时包含虚词) 构成的固定的组合,在形式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短语的词以及 语序一般都不能变换;在意义上具有熟语性,往往不能简单的根据 所包含的词的意义作字面上的理解,而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有 时有比喻意义。 15.固定短语多为四字形式,四字形式的固定短语通常叫“四字格” 。 16.固定短语在句子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其语法功能并不完全与 中心语一致。 从语法功能来看, 一个固定短语总是接近于某一类词, 但又不一定具有该类词的全部语法功能。 17.汉语的词从构造上可以分为三类:单纯词、合成词和缩合词。 18. 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在语音上以单音节的为多, 也由双音节的, 一般为叠音或双声、 叠韵, 有的两个音节完全不同, 如“玻璃” “葡萄” “琥珀” “咖啡”等,还有三音节以上的单纯词 (多为外来词,也叫译音词) 。此外,象声词也是单纯词。 11实用现代汉语 语法刘月华河南大学 19.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20. 构词法:研究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方法。 21.汉语的合成词由重叠方式、派生方式和复合方式构成。 22.汉语的重叠构词方式:①重叠同一语素构词;②重叠的两个语素加 在另一个语素的后面,构成一个词。最常见的是两个重叠的语素加 在形素后面构成一个词。重叠的两个语素也可以加在名素或动素后 面构成词,这种情况不多。③重叠的两个语素加在另一个语素的前 面构成一个词。此法多构成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再用这种 方式构成新词。④重叠形容词的第一个音节,在两个重叠的语素或 音节中间嵌入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 “里” “罗” “了”等) 。此类重 叠式也称为不完全重叠式。用这类重叠式构成的词含有厌恶、轻蔑 额意味。 23.在合成词中,具有词汇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语素。不具有实在的词汇 意义而只用来构词的语素叫词缀语素,也叫附加语素。由词根语素 加词缀语素构成词的方法叫派生法,用派生法构成的词叫派生词。 24.汉语派生词构词方式可以分为前缀式构词、后缀式构词、前缀和后 缀合用的复杂构词方式。 25. 位于词根语素前的词缀叫前缀,汉语中常见的前缀有“阿” “老” “第” “初” “小”等。位于词根语素后面的语素叫后缀,常见的后 缀有“子” “头” “儿” “者” “巴” “然” “性” “化”等。还有一些 没有彻底虚化的后缀,叫类后缀,如“家” “员” “主义”等。 26.复合词也可以根据其词根语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并列复合词(也称联 合式复合词) 、偏正复合词、动补复合词(结果动补复合词和趋向 动补复合词) 、动宾复合词、主谓复合词以及复杂的复合词等。 27.复合词多由两个语素组成, 也由一些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组 成的,称为复杂的复合词。这类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与双音节复合词 的结构关系大致相同,有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和主谓式等。 28. 缩合词是由表示事物的全称短语(词组)缩减成几个语素,再按照 原来的次序组合成的词。缩合词也叫简称,因而也有人把这种构词 方法称为简称构词法。具体方法有:取全称中心词、并列几个全称 名词中的修饰成分再加上中心成分、提取短语中各词的第一语素、 用数字概括几个方面。 29.根据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两大类。 30. 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也叫双部句。主谓句又 可按谓语的性质,即按谓语是哪类词,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 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 31. 非主谓句指不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的句子,又叫单部句。非 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和谓语,也补不出确定的主语或谓语,所 以非主谓句是完整的句子,不是省略句。 32.非主谓句分为无主句和独语句两种。无主句指没有主语的句子,也 可以叫动词句。独语句指由一个词或一个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也 叫独词句,由名词构成的可以叫名词句,由形容词构成的可以叫形 容词句,由叹词构成的可以叫叹词句。 33.根据句子结构还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指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 (或谓语)的句子,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都是单句。复句是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单句组成的。组成复句的各个单句是这 个复句的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语音停顿。复句的各个单 句彼此分离,互不包容。 34.句子成分按地位、作用划分为六种: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 语、定语。 35.划分句子成分:在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中间划‖,主语下划=,宾 语下划-,谓语下划~~~~~~,补语[ ],状语& &,定语( ) 。 36.按照交际功能,我们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呼应句五类。 37. 陈述句是一种叙事、描写、说明、议论性的句子,它给听话人或读 者以信息,一般应包括新的信息。陈述句又可分为几类,我们称作 语体。主要有叙述体、描写体、说明体、论说体。 38. 叙述体是叙述动作行为和事件进行发展的句子。在叙述体中,总有 一个表示动作行为、事件进行的时间词语,其所叙述的动作行为、 事件有时间性,在时间中进行、发展。这与描写体说明体议论体不同。 39. 描写体描摹人或物体的外贸形状、性质特征等。描写体中常出现形 容词谓语句、带“得”的情态补语、固定短语、存现句、动态助词 “着”等,也可以用动词短语、主谓短语。描写体通常是描写静态 的事物,没有时间性。 40. 说明体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名词谓语句、 “是 ‘字句等系词谓语句、 用动态助词 “过” 的句子等等往往是说明句。 它说明一种情况,一般也无时间性。 41. 论说体也叫论证体、议论体,作用是阐述、论证一种观点、看法。 它一般也无时间性。 42. 疑问句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以便从对方获得信息,主要出现于对 话中。典型的疑问句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 43. 祈使句指表示请求、命令、劝阻或禁止的句子,多出现于对话中。 44. 感叹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抒发感情,表达说话人强烈的喜悦、赞 赏、愤怒、悲痛、厌恶、惊讶等等,而不是为了给人新的信息。常 用于感叹句的副词有:多、多么、真、太、号、极了。 45. 呼应句是用于招呼人和对招呼呼应的句子, 分为招呼句和应答句两 类。 46.词和短语组成句子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叫语序或词序。 汉语的 句子有其内在的语序。在连续的语流中,汉语的词序又要受已知信 息、新信息等信息结构、篇章等因素的制约。汉语的语序还要收到 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语序的问题涉及到语 言的不同层面。 47. 自然语序,指完全没有上下文,语言环境没有提供任何信息的情况 下的语序。 48.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篇章对语序的影响: Ⅰ.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Ⅱ.在篇章中起连接作用的语言成分要位于句首。 49.影响汉语句子语序的其他因素: Ⅰ.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语前,比如定语在名词前,状语在动词、形容 词前,偏句在正句前等等。这可能与汉语的人的思维规律有关。 Ⅱ.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或观察的顺序,先发生的先说,先看见的先 说,是汉语语序的一条规则。由大到小排列也是汉语语序的一条规 则。汉语的数字、地址、日期等等都是由大到小排列额。 Ⅲ.文化因素、社会习惯。第二编 词类第一章 名词1.表示人或事物(包括空间、方位和时间)名称的词叫做名词。名词 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四个小类。表 示空间、方位、时间的名词,称为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这三 类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与一般名词不尽相同。 2.汉语名词的形态标志有两种:一种是前缀,用在词根语素前;一种 是后缀,用在词根语素后。 3.前缀: Ⅰ.阿 用前缀“阿”构成的词多为指人的名词。 “阿”也可加在表 人的名字前,表示一种非正式的称呼,含有亲近的意味,多 用来称呼同辈或晚辈。用前缀“阿”构成的名词,在南方方 言里用的比较多。 Ⅱ.老 ①老汉、老婆、老板 俗称,带有随便的意味; ②老张、老外、老兄、老总 用于对长辈或同辈人的称呼, 带有亲近的感情色彩; ③老虎、老鹰、老鼠 带有厌恶、惧怕的感情色彩; ④老大、老二、老几 表示排行。 Ⅲ.小 ①小朋友、小人书、小吃 表示某事物的形状相对偏小或 含非正式或低下的意味; ②小店、小女、小弟 一种谦称,降低所指称事物 的规格; ③小名、小费、小意思 有非正式、非正规、附带的 意思; ④小姐、小伙子、小鬼 “小姐”有尊重的意味, “小 伙子” “小鬼”有亲昵的意味 12 4. 后缀: Ⅰ.子 有名素+子,动素+子,形素+子以及多语素+子。 “动素 +子”可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动作的施事、动作的对象。 “形素+子”可表人或事物(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 。后缀 “子”总是轻读的。汉语中常用的带后缀“子”的名词都是 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随意在一个语素或词后加上“子”造 出新词。 Ⅱ.儿 A1.伴儿、门儿、信儿 单音节名素+儿 后缀不可去 掉,去掉后意思变化 A2.花儿、根儿、盘儿 此类后缀可加可不加 A3.板儿、洞儿、词儿 儿可加可不加,但加与不加意 思上有差别 B1.画儿、包儿、捻儿 动素所表示的动作的结果或 对象 B2.盖儿、塞儿、扣儿 动素所表示的动作的工具 B3.亮儿、单儿、弯儿 形素+儿 C1.针鼻儿、墨水儿、胖墩儿 一定要用“儿” C2.杏仁儿、项链儿、水饺儿 大多数可以去掉“儿” ①“某些个体量词+儿,变为名词,如:个儿、串儿、条儿 ②数词+儿,构成名词,这些词常用来排行称呼自己的孩子 ③名词+儿,在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里用的较多 ④在语音上,后缀“儿”不单独成音节 ⑤有些语素构成一个词时后面可加“子” ,也可加“儿” ,意 义上有些区别。加“子”时往往指较大的物体,或带有厌恶 的感情色彩;加“儿”时,一般所指物体小巧,或带有喜爱 的感情色彩。 Ⅲ.头 A1.木头、苗头、舌头 名素+头 A2.前头、后头、外头 有方位意义的语素+头,构成处所 名词 B1.说头、奔头、来头 动素+头,构成名词,表示抽象的 意义,常用在“有” “没有”的后面, 有时“头”还可以儿化 B2.甜头、苦头、准头 形素+头,构成名词,也表示抽象 意义 Ⅳ.者 有动素+者、动词或动词短语+者、形素+者、表方位词的 名素+者。 “者”是一个还没变化完全的词缀, 有时还保留词根语素的特性,是一个粘着语素。 “者”作为 词缀的主要意思是 “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 。 “前者” “后 者”可指事物。 5.类前缀和类后缀: 在汉语里,还有一些类似前缀或后缀的语言成分,一般称为“类前缀” “类后缀” 。在语义上它们比上述前缀或后缀虚化程度要差一些,在某 些情况下,它们还具有实在的意义。 Ⅰ.类前缀 半、次、亚、准、类、非、伪、反、全、多、超、大、 单 Ⅱ.类后缀 ①用于指人的名词:员、长、士、家、师、生、工、匠、 手、星、友。迷、汉、界、队、族、 ②具有贬义的类后缀:佬、鬼(也用于昵称) 、棍 ③用于表示学术观点、理论、思想、主张的名词:主义、 学、论 ④用于表示事物特征的名词;气、度、率、风、性、型、 形、式 ⑤用于表示处所、单位的名词:厅、行、厂、场、站 ⑥用于表示器件、用具、物品的名词:具、器、件、机、 仪、品 ⑦表示章程、方法的名词: 则、 法 1(指法律) 、 法 2(指 方法) 、法 3(指见解) 6.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 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汉语要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 时,一般不把数词直接用在名词前,而要在数词和名词之间用一 个量词。名词也不能单独受量词的修饰。但有时在成语或科技著作中,数词和名词可以直接连用,如一箭双雕、三心二意、一圆 柱体。另外还有一些时古汉语延续下来的用法,如一草一木、一 针一线、一夫一妻等、 ② 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但有一小部分名词在句中做谓语 时,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③ 名词可以受代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种短语的修饰,一般也可以 直接受另一个名词的修饰。 ④ 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时 一样的。但是在指人的名词后可以加后缀“们” ,表示多数。然 而名词后加后缀“们”是有条件的。如果在表示人的名词的前面 有数量词或在句中有其他表示多数的词语时, 名词后就不能再用 “们” 。 ⑤ 少数名词可以重叠,表示与量词重叠相同的意见。 7.名词的语法功能: ① 作主语和宾语。 ② 作定语。 ③ 作谓语,限于用来表示籍贯、时间、天气等,而且前面常常有修 饰语。 ④ 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后面要加“地” 。一般名词很少单独作状 语,但数量词加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可以作状语。更常见的是表 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 8. 方位词是指表示方向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的词。方位词按其结构 可分为两种: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单纯方位词是最基本的方 位词,都是单音节的,有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 右、里、外、内、中、间、旁。单纯方位词前边加上“以”或“之” 或者后边加上“边” “面” “头”就构成合成方位词,表示方位、处 所或时间。 “边 ” “面” “头”要读轻声。不同的方位词与“以” “边” 等组合的情况不完全相同,还有特殊的合成方位词“中间、当中、 底下”等。由单纯方位词两两组合构成的合成方位词有: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上下、前后、左右、内外、内中、当间儿、左前 方、右前方、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等。 9.单纯方位词的用法: Ⅰ.单纯方位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可以单独使用: ① 在成语或类似成语的固定短语里, 其中大部分是成对的方位词 同时使用,前后呼应:前仆后继南腔北调 ② 在书面语里 ③ 作某些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如“朝、向、往、在、从、对”等 的宾语 ④ 单纯方位词也可以单独修饰动词作状语 ⑤ 单纯方位词作主语时,也常常成对使用 Ⅱ.某些成对使用的单纯方位词,已称为一个词: ① 成对的单纯方位词“上下” “前后” “左右”等常用在数量词或 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后面,表示概数。 “内外”可以用在处 所词后。 ② 有些成对的单纯方位词连用时表示抽象的方位与范围。 左右为 难前后矛盾转战南北举国上下 ③ 有的成对的单纯方位词分为与“一”连用,在句中修饰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一左一右的摇摆 ④ 有的成对的方位词,两两重叠使用,意思时“遍及各处” 。上 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 Ⅲ.有的单纯方位词可以直接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或之后,构成一 个表示时间或处所的短语。表示时间时,单纯方位词或名词短语之 间有时可加一个“个”字。 ① 用于名 词或 名词 短语 前表示 时间 。上 个星 期 表示方位处所。前/后院 ② 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后表示时间。十年后、三个月内 表示处所。地上、书里、报上 位于名词后的方位词“上” “里”要读轻声。用普通名词表处所时, 后面往往要加上方位词,但在国名、地名之后,不能再用方位词 “里” 。在单纯方位词里, “里、前、后、上、下”等与名词的结合 能力最强。单纯方位词与名词结合时,无论在前或在后,在它们之 间都不用“的” ,如前门、门前、里屋、屋里等。单纯方位词“前、 13 后”用在数量词前,表示顺序上或时间上的相对位置, “前”相当 于开头, “后”相当于结尾。 Ⅳ.有些单纯方位词还可以用在非名词性的词语前后: ①“前、后”可以用在动词、动词短语、主谓短语的后面,表示时 间。天亮前、我走后 ②“上、下、前、后”用在动量词前,可表示时间、词序。上次、 下一步 ③“左、右、东、西”成对的用在数量词前,表示无规则的多次重 复,一般用作状语。东一句西一句 10.合成方位词的用法及语法功能: Ⅰ.合成方位词的用法要比单纯方位词灵活、自由。在句中它们可以单 独使用,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但有少数地合成方位词, 如“之间、之中、之内、之外”等不能单独自由使用,只能用在名 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之后,也不能单独作定语。 ① 作主语多用于“是”字句、 “有”字句、存现句或其他描写性 的句子。 ② 作宾语多作动词或介词“在、向、朝、往、从、自、由”的 宾语。 ③ 合成方位词修饰名词是比较自由的,方位词和中心语之间一 般要用“的” 。 ④ 合成方位词作状语后面不用助词“地” 。 Ⅱ.合成方位词也可以用在名词、代词、数量词的后边,有的合成方位 词还可加在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后边,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的 短语。 ① 名词用在“~边、~头、~面”等合成方位词前时,中间一般 不用“的” ,合成方位词要读轻声。这时与“名词+单纯方位 词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由“上”和“里”构成的合成词也 可以重读,名词与合成方位词之间有时还可以加“的” ,这时 所表示的意义重点在方位词上,有时与“名词+单纯方位词” 表示的意义不同。 “名词+之(以)~”多表示地域,名词和 方位词之间不能加“的” 。 “名词+~边(~头、~面) ”与“名词+之(以)~”在意 义上有差别。 前者表示的范围比较窄, 后者表示的范围比较广。 ② 有些合成方位词加在数量词后边, 表示范围或时间。 如百年之 后十里之外。 ③ 有的合成方位词还可用在动词(短语) 、主谓短语之后,构成 表示时间的短语 (不能表示处所) , 在句中多充当状语或定语。 合成方位词和前面的修饰成分之间不用“的” ,如以前以后之 前之后当中中间。 “以前”前面的词语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 否定的, 整个短语的意思相同, 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所指的动 作行为没有发生。 “以后”前边的词语一般是肯定的。 ④ 一般来说, 名词不受副词的修饰, 而合成方位词有的能受副词 (多为表示程度的副词) 修饰, 如最前边、 紧里头、 顶后边儿、 再下边儿、极右、太左、稍后等。 Ⅲ.方位词的引申用法: 方位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方位、处所、时间,也可以引申用来表示 方面、范围、条件、情况、过程等。如单纯方位词“上、中、下” 常用来组成“??上” “??中” “??下”等短语。 “??上”意 思是“在??方面” ; “??下”表示“在??条件下” ; “??中” 表示“在??过程中” 。 11.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处所词语。处所词包括方位词、表 示地点的专有名词、表示处所的一般名词和代词、表示处所的名词 短语(多由名词+某些方位词组成) 。 12.处所词的语法功能: Ⅰ.作主语:要描述某个处所时,就把处所词放在句首作主语。处所词 作主语的句子主要有形容词谓语句及主谓谓语句、由“是” “有” 构成的存现句、其他存现句、表示某处持续进行某动作的句子、表 示某处所的用途的句子。 Ⅱ.作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 :处所词常常作“在、到、朝、向、往、 从”等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Ⅲ.作定语:处所词修饰名词时,后面通常要加结构助词“的” 。Ⅳ.作状语:处所词很少单独作状语,其单独作状语主要出现在下面三 种句子中:A.表示某处正在进行某个动作,处所词与位于句首,施 事主语不能省略;B.谓语很简短的动词谓语句,多用于口语;C.处 所词成对使用的句子。 13.表示时间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时间词语。时间词语有两种,一种 表示在什么时间,说的是时间的位置,这是时点,如下午, 2002 年;一种表示多长时间,说的是时间的长度,是时段,如十年、两 分钟。 14.时间词语的语法功能: Ⅰ.作状语: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常常单独作状语,这是其主要功能。 表示时段的词语有时也可以作状语,表示在某段时间内动作的速 度、频率等。在表示一段时间里没有做什么的否定句里,表示时段 的时间词语也可以作状语。 Ⅱ.作补语:作补语的一般是表示时段的“数量词+时间名词” 。 Ⅲ.作谓语:有的时间词语可以单独作谓语,表时间、日期。 Ⅳ.作定语:时间词语和名词之间常用“的” 。 Ⅴ.作主语:时间词语作主语时,谓语都是对时间词所表示的时间加以 说明。 Ⅵ.作宾语第二章 代词1. 代词是具有指别、称代作用的词。代词的指别、称代的具体内容, 离开具体的句子是不确定的,因此,代词的所指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代词的语法功能与它所代替的词语一致。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 时,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 、定语。代替动词、 动词短语或某些形容词时,可以充当谓语。代替形容词、数词时, 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代词不能受其他词修饰。在书面语中,有的 代词可以有定语,如“被人尊敬的他” ,但这是极少见的。 2.按意义和功能,代词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 词。人称代词是起称代作用的词,常用的有我、我们、你、您、 你们、您们、他,她、它、它们、他们、她们、咱、咱们、人家、 别人、旁人、自己、自家、自个儿、大家、大伙儿。人称代词的 语法功能是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指示代词的主要作 用在于指称人、事物,在句中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 示程度的副词、指示代词既有指别作用,也有称代作用,在句子中 可以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有时可充当宾语。疑问代词是用来 表示疑问的词,它是构成疑问句的一种手段。问人用“谁” ,问事物 用“什么” “哪” ,问方式和性状用“怎么” “怎么样”或“怎样” , 问处所用“哪儿” “哪里” ,问时间用“什么时候” “多会儿” ,问数 目用“几” “多少” 。 3.我、你、他(她、它)的特殊用法(除却第一二三人称、人称单数 及复数) : .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 “你们” 。 这种单数人称代词代替复数人称代词的用法多见于书面语,尤以信 函、公文或新闻报导中用的较多。口语中有把“你们俩”说成“你 俩” ,但不如书面语普遍。 .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 “我” 。 .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之中,用“我们” 代替“你们” 。 .“你” “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 人。 .有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说法可以使语 言简练生动。 4.咱们,咱: .“咱们”和“咱”多用于北方口语,都是包括说话人与听话在内的 人称代词。 .“咱们”VS“我们” :在北方口语里, “我们”一般来说只指说话人 一方,不包括听话的一方,但有时包括双方。而“咱们”一般包括 双方。不过“咱们”和“我们”的区别也不是很严格的。凡是用“咱 们”的地方也可以用“我们” ,但说话人用“我们”时,如果他所 指的人不包括听话人的一方, “我们”不能改用“咱们” 。 “咱们” 14 也可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单数或复数)以及除说话人和听话人 以外的第三者(他或他们) 。 “咱们”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定语。 .“咱”有时候相当于“我” ,有时相当于“我们” ,有时又相当于“咱 们” 。这需要由语言环境来帮助鉴别,这样用的“咱”往往带有粗 俗、随便的意味。 5.人家、别人、旁人: .“人家、别人、旁人”都指称听话人和说话人以外的人。 “别人” 和“旁人”只能用于泛指, “人家”既可以泛指,也可以确指。 .人家:①泛指第三人称 ② “人家” 用来确指第三人称, 所确指的人都在上文提到过。 有时可与指人的名词(短语)连用,构成复指成分。 ③“人家”还可以用来确指第一人称,指说话人自己。这种 用法多为年轻的妇女们所常用,有娇嗔、亲昵的意味,只用 于口语。 .别人、旁人用来泛指第三人称,多用于口语,还有“另外的人”的 意思。 “旁人”比“别人”的口语色彩更浓。 6.大家、大伙儿: 这是总括众人之称,用法为:①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②不包 括说话人或听话人在内,有时还可以不包括谈话人双方在 内;③ 放在“我们、你们、他们”等复数人称代词后边作复指成分。 “大伙 儿”与“大家”的意思用法都相同,区别只在“大伙儿”只 用于 口语。 7.自己、自家、自个儿:三个用法相同。 “自个儿”是北方口语, “自 家”是南方方言。 . “自己” 不是确指某一人称的代词, 而是表示某人或某物的 “自身” , 对人而言也可理解为“本人”的意思。在 句中可单用,也可复指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 . “自己” 可与其他人称代词或名词连用, 人称代词或名词放在前边, “自己”放在后边,构成复指成分,强调某人本人或事物本身。 .“自己”也常常与其他人称代词或名词用在同一个句子里,称代处 在主语位置上的人称代词, “自己”在句中充任宾语、定语等成分。 当句子的主语表示施事者,句中的宾语或宾语的修饰语又与该主语 同指一个人时,一般说来,不重复原来作主语的名词或代词,而用 “自己” 。 .“自己”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状语,前面还可用“还、 又、可、就、常常”等状语。 “自己”作复指成分时,它的前面不 能插入此类状语。 .“自己”有时可以代替第一人称“我” ,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口语。 .“自己”也可以泛指任何人。 .“自己”还可用来表示亲近的意思。 8.这、那: “这、那”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其他词类(如量词、数词、 名词)连用。 (指别或称代人、事物) .“这、那”单用时称代所要说的人、事物。必须注意: ①“这、那”在句中多作主语,而且多指事物。指人时,多用于 “是”字句中,介绍人或物的场合。 ② “这、 那” 很少单独作动词的宾语, 但有时可作介词的宾语。 “这、 那”后面加上量词后可以作动词的宾语。 ③“这、那”还可以代替短语或句子,特别是“这” ,承前称代的 范围很广,用处很大。 .“这、那”与名词或“数量词+名词”连用时,可以起对人、对事 物确指的作用。其词序是: “这(那)+数量词+名词” 。 “这、那” 与不定量词“些、点儿”连用,构成“这些、那些、这点儿、那点 儿” 。 “这/那些”指代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 “这/那点儿”表示少 量。 “这、那”也可以与动量词连用。 .“这、那”在一个句子中,前后呼应,表示不确指,这种用法作主 语或宾语都可以。 .“这、那”有时用在句首,起承上的连接作用。 .口语中, “这、那”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很高的程度。 9.这里(这儿) 、那里(那儿) :分别指称较近和较远的处所, “这儿、那儿”更加口语化。 (称代处所) .单用时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用法与处所词语基本相同。 比如可用在“是”字句、 “有”字句、存现句中作主语,也常用在 动词“来、看、挂、到”等或介词“朝、向、往、到、在”后作宾 语。 .直接加在某些名词(多为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谁”的后面,表示处所。汉语里有些动词如“来、去、 到、在、上、回”等,介词如“从、在、往”等,后面常常要带处 所宾语。 如果宾语不是处所词, 而是人称代词或指人指物的名词时, 后面一定要加“这儿、这里”或“那儿、哪里” ,使之称为处所词 语。 10.这会儿、那会儿: (称代时间) “这会儿”有“这个时候”的意思,通常指“现在”或当前。前面 加上表示过去或将来时间的词语也可以指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 “那会儿”是“那个时候”的意思,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的某一 时间, 不能指现在。 究竟是指过去还是指将来, 要视语言环境而定。 它们的用法与时间词语一样,可以作主语、定语、状语等。 “这会 儿、那会儿”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某些词语后,表示某一确定的 时间。 11.这么、那么: (指别或称代性质、方式、程度) .这两个词的主要句法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方式或程度, 在句中作状语。 “这么、那么”用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前时,多表示程度,用在动作动词前时一般表示方式。 .“这么、那么”也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称代某种动作或方式。 作谓语的时候, “这么、那么”后面常加“着” 。作定语的时候,不 能直接加在名词前,后面要加上数量词,所指代的意义往往在下文 交待,或不言而喻或不可言传。 “这么、那么”还可以用在数量词 语前, “这么、那么”重读,有指代作用。 “这么、那么”轻读时, 表示估计。 12.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 (指别或称代性质、方式、程度) .这两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可以指代性质、状态、情况,在句中 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以及主语、宾语。 .指代程度和方式,作状语。 .“这样”和“那样”并列实用时,表示虚指,常作定语或状语。 .“这样、那样”在句中可以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这样”用来 承上, “那么”用来启下。 13.谁、什么、哪: “谁、什么”的用法与其代替的名词完全一样,可充当主语、宾语、 定语等。 “哪”有两个读音/nǎ/或/něi/。 “哪”后往往带量词或数 词。如同数量词后的名词可以省略一样,疑问代词和数量词或量词 后的名词也可以省去。 “谁、什么、哪”应该注意的用法: ①“谁、什么”都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谁、什么”可指单数也可 指多数。 “哪个”表示单数,多数时用“哪些” 。 ②“谁”作定语时,后面一般要用结构助词“的” ,表示领属关系,不 用助词“的”的情况较少。 “什么”作定语表示修饰关系,问事物 的性质或种类时,一般不用“的” ,表示领属关系时要用“的” , “什 么”后实际上省略了名词。如: “这是什么的声音?” ③ “什么” 单用时, 可以代事物, 也可以代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 “什 么”作定语时,也可以修饰指人的名词,代姓名、职业等。 “什么 人”和“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都是问人的姓名、职业、身份, 但“什么人”不够客气礼貌。 “他是你什么人?”是问“他”和“你” 的关系,这时不能说“他是你的谁?” ④“什么”修饰“时候” 、 “地方”等名词时,不用“的” ,直接组成“什 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短语,用来询问时间和处所。 ⑤“什么”与动词“为”连用组成动宾短语“为什么” ,用于动词、形 容词前或句首作状语,问原因、理由,也可以作宾语。 ⑥“哪”很少单用,单用时多作主语,起称代作用,可以替代单数的 人或物,也可以替代复数的人或物。 “哪”常与量词连用,用在名 词前作定语,起指别作用。 “哪”在年、月、天等前面可询问日期。 “哪些、哪几个”表示复数。 14.哪里、哪儿: “哪里、哪儿”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哪儿”多用 15 于口语。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询问处所,在用法上很接近处所词语, 在句中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哪里”或“哪儿”问处所时前面 多有介词,有时也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 15.多会儿、哪会儿:这两个词只出现于口语,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 都是用来问时间的。 “多会儿”相当于“什么时候” , “哪会儿”时 “那会儿、这会儿”的疑问形式,在句中充当状语、定语、宾语。 “多会儿”还可以作谓语,问日期,只见于北京话口语。 16.怎么、怎么样、怎样:为副词性疑问代词,即所谓“代副词” 。 .怎么: ① 可以询问动作的方式 ② 可以用来询问原因,也可以用在主语前,有时“怎么”只表示 奇怪。 ③ 可以问事物的性状,用“怎么”询问性状时,后面要跟量词。 在“怎么”与量词中可加“一” ,也可不加“一” 。 ④ “不怎么+动词/形容词”表示不高的程度 .怎么 VS 为什么: “怎么”问原因时含有明显的奇怪、惊讶、诧异的因素,而“为什 么”的功能主要是问原因,可能包含奇怪的因素,但那不是主要 的。因此,如果问话人只想知道答案,没有诧异成分时,只能用 “为什么” 。 .怎么样、怎样: ① 问动作的方式,此时“怎么”比“怎样”和“怎么样”更常用。 ② 问性状: “怎么样、怎样”问性状常常用作谓语、补语。 “怎么” 也可以问性状,作谓语,但包含奇怪、诧异的成分。 “怎么样、 怎样”问性状时还可以作定语。 “怎么”也可以作定语描写性 状。 ③ 口语里“怎么样”比“怎样”用的多。 .描写性状时, “怎么”与“怎么样、怎样”的不同: ① “怎么”没有“怎么样、怎样”更常用,用的范围不广。 ② “怎么”后面一定要有“一”和量词, “怎么样、怎样”后常 有量词,可以没有“一” ,有时也可以没有数量词。 ③ “怎么样”有时不表示疑问,而表示说话人对某人或事物的看 法或评价。在句中可作谓语、补语、定语,总是用否定形式 “不怎么样” ,意思是“不太好” 、 “没达到某一标准”或“不 理想” 。 17.几、多少: .“几”用来问“一”至“十“之间的数字,而“多少”可以问任何 一个数字。但如果答案很明显在“十”以下时,以用“几”为宜。 .“几”与名词连用时,中间通常要插入适当的量词,而“多少”与 名词连用时,其间的量词可有可无。 “几”和“多少”也可以与动 量词连用,但不能与不定量词“些、点儿”连用。 .“几”可用在“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等等位 数前,而“多少”只能用在“亿、万、个”三个位数词前。 .“几”前可用疑问代词“哪” , “多少”不能。 “几”除了作数量代 词外,还可用以表示不定的数量。 “多少”有时也表示不确定的“量” 。 18.疑问代词的活用: .表示反问。反问句中虽然含有疑问代词,但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句 中有否定词时,一般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句中无否定词时,一般 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哪儿、哪里”构成的反问句,有时不表示处 所。口语里常单用一个“哪儿+呀” (哪呀)或迭用“哪里“ (哪里 哪里) ,表示否认,也是一种谦词,用于别人对自己褒奖时,但这 种用法毕竟是对别人刚刚说的话的一种否定,所以通常只用于同辈 人之间,晚辈对长辈用,会显得不够客气。 .表示任指(或泛指) 。 ① “谁、什么、哪、哪儿“等疑问代词还可以用来表示任指,比如 “谁”可以指任何一个人, “什么”可以指任何一件东西。疑问代 词这样用时,不要求回答,句中常用副词“都”或“也”与之呼 应,有时句首还可以用“无论” “不管”等连词,更加突出其任指 意义。疑问代词也可以用在介词之后,表示任指。 ②另一种表示任指的方式是用两个同样的疑问代词,前后呼应,指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物、同一种方式、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 等。第一个疑问代词是任指的,第二个疑问代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以第一个疑问代词为转移,与第一个疑问代词指称同样的人或事 物。这种用法多见于复合句和紧缩句。疑问代词前不用“无论、 不管”等词语。前后两个分句或两个短语之间有时用“就”关联。 在用“谁”表示任指时,第二分句的“谁”可被一人称代词代替。 ③还有一种表示任指的方法是两个疑问代词用于同一单句,前后呼 应,指不同的人或事物。 .表示虚指。疑问代词用于虚指时也不要求回答,它只表示不知道或 说不出来或无须指明的人或事物。 19.每 VS 各: .“每”和“各”都是指组成全体的任何一个个体,但又涉及、关系 到全体。 .“每”指的是全体中任何一个个体,着眼于所指事物的共性。在用 “每”的句子里,一般要用表示范围的副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不及物动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