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失业了,我安慰他“高考改革物理教师失业每年休息三个月”正好休息!但是,这话有毛病吗?逻辑上一点挑不出毛病?为啥!

66,970被浏览14,015,360分享邀请回答15K1,4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K1,78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帖子主题:[风雨思考]教育改革,教师何去何从?
共&9259&个阅读者&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风雨思考]教育改革,教师何去何从?
文章提交者:lbstory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14-0-1.html
二十人的二十年――中国教师20年生存调查【内容提要】:用任何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个工程来概括、评价、讲述中国教师在这20年中的历程,都难免偏颇,或是不全。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种简明的表达方式:一沙一世界……跳动的是学子的身影,不变的是教师的辛劳从日,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建议设立第一个教师节算起,至今已过20年。用任何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个工程来概括、评价、讲述中国教师在这20年中的历程,都难免偏颇,或是不全。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种简明的:一沙一世界。一沙代表一人,代表一名教师,一个黑板上投影出的清晰的影子。20年,20个人,20名教师,20粒沙,集合在一起,见证了1/5世纪,中国教师生存变化亲历者的调查。“20年前,还在‘老九’阴影中的老师们一度‘下海’成风,当时领导担心我不安心,鼓励我说,你好好干几年,干得好,以后我托人让你当售货员。”1985年8月,北京一中教师李国兴参加工作,见习期间,工资每月40元,9月赶上中国首个教师节,次年转正,工资54元。其后十几年,工资逐年增加,现在李国兴已经退休,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他衣食无忧。“当时让我留下来当老师的原因之一,是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优秀教师的文章,我觉得气候真的变了,当时的那种激动,现在的老师肯定无法理解。”根据国家提供的数字,截止2005年6月,中国教师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人,全国教师的平均工资超过了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其中,平均工资超过2.33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17.8倍;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达到了1.33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10.9倍。教师住房条件也大幅度改善,城镇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从1993年的6.9提高到2005年的26.05平方米,超过了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水平。1997年,岳晖毕业留校任教时,住进了政法大学的筒子楼宿舍。不到两年,北京育新花园高校教师二期住宅如期竣工,岳晖和近5000户高校教师一起,喜迁新居。房子装修好后,岳晖把退休前在江苏农村当了几十年民办教师的妈妈接到了新家。没想到妈妈见了,很是紧张,叫他赶紧把房退了,“我教了一辈子书也没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你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做到,可不敢借这么多钱,我们还不起的。”对于教师来说,这20年,在中国的情形,最大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没人愿意当,到现在的极少有人离开。从改革开放之初,教师行业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一直在倒数第一和第三位之间徘徊,到2005年,有调查表明,教师已经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收入、地位和影响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1个教师节,我们在北师大招不到本科生;第10个教师节,招不到研究生;第20个教师节,还是我们学校招聘,有2千多研究生、32个博士生报名。”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今初,深深感到了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高,伴随着这种提高,报考师范类的高中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今年,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截止到9月2日,报名人数已超过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和在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知名企业的重量级管理人员。一沙一世界,这后面还有一句话:一水一永恒。这水是水滴,折射的是教师的光彩,略带土地颜色的光彩。用一张“大眼睛”的照片,将“希望工程”带进千家万户的解海龙,农村教师的变化他亲眼目睹,背着孩子上课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少,很多村寨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但相对于城市教师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农村教师的生活还差得很远,“一次我找了一个厂商,赞助了4000件白衬衣送给这些可敬的老师,没想到,捧着衬衣,这些坚强的人,哭了。”用20人的经历,去记录20年中国教师生存的变化,只能算作点滴的民间观察,能看到的只是,20年前的水滴是形单影只的,今天的水滴却成团成伙,云走四方。最后,想起了很多年以前,一次关于水滴的课堂问答。老师问:一滴滴小水滴连在一起后是什么?答:是雨。老师:也是春天教师节诞生20年,整整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日,中国教师节的开端。回头看看,整整20年过去了,一代人已经悄无声息地从出生到成人。而教师的生存状况,却随着整个教育大背景的变化,发生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变化。我们采访了亲身经历这20年的20位代表以及相关见证人,说平常事,道教师情,以此献给将要到来的、不寻常的9月10日。师范越来越香机遇和压力同时到来李秀云,38岁,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主任第一个教师节的时候,我刚刚毕业留校,记得那年教师节发了60元,我买了一套心仪很久的《鲁迅全集》。我们一家有7个老师,分别工作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大家都由衷地热爱这个职业。过去教师只是一个社会分工,是脑力劳动者,跟其他职业没有区别,但做老师的对学生都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和很深的感情,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待遇和生活,一样的苦一样的乐。市场经济初期,社会上开始有了“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利益失衡导致心理的失衡,象牙塔内的教师在追问自身价值的同时,开始冲出象牙塔。曾几何时如何稳定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很重要的工作,以情留人成为许多学校的流行语。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步加大,特别是近5年来教师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获益最大的应该是中青年教师,都有了岗位津贴,津贴甚至高于工资,部分大学提前进入了小康生活。在社会地位上,参政议政的教师人数也在增加,人们对教师越来越尊重,大学教授成为人们向往和尊重的职业。很多过去离开教师队伍的人都想办法回来。而且随着高校对优质教师资源的争夺,教师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学校也设来引进人才,被称为人才的教师有了经营自己的市场。随着待遇的提高,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现在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成为许多高校吸收新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门槛高的高校中大约有70%以上的教师都有博士学位,甚至更高。随着双语教学的普及,有海外背景的教师也越来越受欢迎,此外对教师还有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在职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努力,职称已经代表不了什么,每年都会有考评,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可以说,现在的教师努力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教师世家的荣誉张宁,27岁,高中教师就业时选择当老师,对我家来说,几乎算得上是顺理成章。不光爸妈都是中学老师,加上我,奶奶和姥姥家一共出了13位老师,遍布幼、小、初、高、大各个阶段。我一个同学开玩笑说:“不被你家亲戚教,就被你家亲戚的学生教,简直全城的人都是你们家熟人!”多年以前评选“五好家庭”,我家总能入选。一到过年过节,我家准得爆满。爸爸的已经成年的,妈妈的学生的儿女,现在还有我班上的高一的孩子,都喜气洋洋地登门看望自己的老师。教师节都20年了,学生们对老师的热情就一直没消退过,不管现在当了教授还是大老板,在老师面前都还是原来天真的模样。都说商品社会人情薄,我们家却始终不是人走茶凉,都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带来的荣誉啊!师范成了香饽饽洪轩,25岁,今年,我教高三,很多学生都来问报考师范学校的问题。我上高中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10年前,我上高中考的是高师班,它的规定就是大学一定要报考师范院校,因为大多数高中生都不愿意当老师。高师班不仅录取分数相对比较低,每月还有补助。随着老师这个职业越来越热,分低又有钱拿的高师班消失了。如今,师范专业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热门专业,师范大学的分数线也不断提高。热门的“铁饭碗”张征,53岁,大学教师以前,我们的学生毕业了都会去一线工作,无论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社会的认知度方面,都没人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在文革中知识分子所受到的打压也使人们对这个行当心存忧虑。近年来随着老百姓受教育意识的提高以及与世界接轨的大学地位的提升,教师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待遇也在逐渐上升,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教师的福利改善得极为迅速。在学术方面,科研民主空气的增强,使我们的工作气氛非常愉快。现在的毕业生都愿意留校工作,在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压力下,青年人更多地把天平倾向这个“铁饭碗”。教师成了热门的职业,在人们心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桃李到处有王光军,45岁,中学教师“王老师!是您呀!”一天,我到电器城买东西,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叫住了我。我并不认识他,但我知道这一定是我的学生。我已经从教整整20年了。聊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他是我当老师第一年教的学生。那时,他是我们班最瘦的孩子,没想到现在也有了将军肚。“老师,这个我给您打折,您写下住址,一会儿就给您送家去。”孩子热情得不得了。像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20年前,我从老家来到学校上班,一个熟人也没有。现在,我的学生已经一批批地毕业,让我这个外乡人也遍地是熟人了。待遇越来越好乡村教师是两头点的蜡解海龙,54岁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我们经常把教师比喻成“春蚕”、“蜡烛”,如果按这个说法,那些贫困山区的教师就是一根两头点的蜡烛。我从1987年开始关注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当时很多农村的学校就是一间破房子,里面三四个学生,老师一般都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教其他的学生,一个班里包含各个年级,一个老师教完语文再教数学,老师的水平也很有限,我看到过很多老师只是上过几年的小学就开始教学。乡村老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办教师,一类是代课老师。所有代课老师毕生的愿望就是能转成公办老师。即使这样老师们的工资长期被拖欠,积劳成疾无法看病,更无暇照顾家人。寿命一般只在50多岁。到了90年代初期,很多村头开始出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等标语,很多地方开始重视教育,但这时候老师面临的责任更大,一方面教课,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挽留流失的学生,授课之余还要到学生家里去做工作,但他们的待遇没有什么变化。1991年,我到陕北一个农村,看到许多学生没有上课,原来这一天是教师节,老师到县里去接受表彰,然而为了这个表彰,他们要步行三四个小时,到40里地以外的县里,走的时候还会扛一根木头,开完会要到集市上去把木头卖掉,用卖木头的钱去买粉笔和练习本。那时候中国教育的经费平均到每个农村学生身上一年只有5元。这两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希望工程的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村里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够条件转公办的老师都转了,即使这样,一个乡村教师每年的平均收入也只有800~1000元,这在城市中是不敢想象的。这些可敬的乡村教师身上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我只想说:我们是进步了很多,但对于他们来说还差得很远!形式在变,内涵没变马怀德,40岁,法学院院长 导师20年前,我还是个学生,那时的教师节没什么特别的。在这20年里,明显感觉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关注度都在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每到教师节前后就能听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消息,社会上有各种活动,各界的人们都在关心教师,我们学校每个教师节都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这一切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中国人一向尊师重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也一直在提高,硕士、博士学位,有海外背景的优秀人才都加入进来,学校也设专项资金聘请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的年龄在下降,越来越年轻,教师的经济待遇也不断改善。十几年前,我做学生的时候,对老师更多的是敬畏,看望老师也都选择在春节,而现在每到教师节我都会收到鲜花、短信和贺卡,感觉到学生把我当成朋友,大家的关系平等而融洽。虽然问候的形式越来越现代,但内涵却始终没变。教师待遇今非昔比艾众 ,77岁 ,大学离休教授每到教师节我都能收到很多节日卡,有些学生的名字我都记不清了,但是他们能想起我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的学生有很多都已经当上教授了!我记得我任教的那段时间,每周要上20多节课,学校给的课时补助是很少的。现在的教师待遇今非昔比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不仅工资、福利都有提高,而且还有专门的科研基金。我是1988年离休的,那时我的收入只有188元,但是现在学校都说我们这些老古董对于学校的贡献最大,所以很关心我们。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已经有2600元了,而且每年都会涨300多元。学校还经常为我们办老年学校、组织旅游社团、组织健康体检,在住房改善方面也能优先考虑到我们。20年,学校的硬件、软件都在不断提高教育变革二十年大事记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中国教育走上了长达20多年的追寻变革之路。这期间,陈景润曾经是楷模,托福也受过追捧,但只有“教师节”,20年来,逐渐成为9月的热点。【教师节】日北京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重视教育成了潮流。此后的一段时间,分配到国家机关的大学生都要下到基层学校任教一年,被称作“讲师团”。【义务教育】日,中国开始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鉴于失学儿童数量众多,考虑到时间将会漫长,5月7日,国家开始征收教育附加税,当年9月28日,中央提出要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希望工程】1989年3月徐永光成立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10万元启动,开始救助数以万计的失学儿童,这一工程被称为希望工程。到1994年实现全国联网,当年开展的“1(家)+1助学活动”,救助人数突破百万大关。【素质教育】1991年,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至今方法仍在摸索中。【特级教师】1992年,《特级教师评选规定》出台,提出:提高特级教师津贴,加强特级教师宣传。【教师法】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出台,其中明确规定了“在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实行优待教师的政策”。【全面并轨】1997年,全国高校开始实施招生并轨――就是将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计划合并,同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规定,对于教育的投资只得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分配,这个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教育当年的状况,1270多所民办高校国家承认学历的只有22所。【211工程】1998年,高教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上马,教师实行聘任制,就业风险增加的同时,收入也大幅增加。【扩大招生】1999年新学年,国家突然决定扩大招生,这样一可延缓就业压力,二可给民间资金以出路。一时群情振奋,摩拳擦掌。【学费大涨】1999年,中国高校学费大跳高,一般专业上涨1500元,个别专业过万元,曾经免费的师范专业也开始坦坦荡荡地收钱。【育新花园】1999年,北京西三旗育新花园高校教师二期住宅如期竣工,近5000户高校教师陆续喜迁新居。【高考舞弊】2000年,湖南郴州市嘉禾县和广西电白县高考舞弊案先后曝光,在震惊全国的同时,也为中国教育改革敲起了警钟。【新东方事件】2001年,美国主办托福和考试的机构――ETS,对中国学生在GRE考试中的高分数提出质疑,位于北京的新东方学校成为了事件的焦点。【教育产业化】2002年关于教育的理论进一步被论证,一批公立学校主动变更为民办公助性质,“择校费”成了公开的秘密。【自主招生】北大清华等全国20所高校2003年首次拥有自主招生权利。享受高校自主招生待遇的考生可降分录取,一般降分的标准在10至20分,绝大多数考生是抱着“有枣没枣都打一竿子”的心理开始了申请。【翻两番】2004年,中国本专科在校生超过了1300万人,比1998年的340万翻了两番。【家教违规】2005年,河北保定市教育局出台规定,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搞有偿家教,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的教师将被解聘。【国家助学】从2005年8月开始,中央政府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获奖者每人每年资助4000元。高考升学率之于高中教师,仍然仿佛希腊神话中西西弗身上的巨石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赵克险,30岁,北京四中英语教师我今年刚满30岁,现在教高三英语。学校比较开明,最看重个人能力而不是年龄,即使你是博士毕业,在这里如果课讲得不好也要“下岗”。当老师8年以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不是说自己和别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重点中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从生源来讲,以前四中集合了全北京最好的学生,现在初中升高中按“片儿”走,最好的、顶尖的学生越来越少了。10年前完全不用考虑升学率,现在就不行了。四中还是那个四中,学生却不如从前的学生了,所以这就对老师的要求和压力无形中增大了很多。再说到教学本身,考试题型变化不大,但是难度在逐年增大。比如每年第一次“新课标”考试,考生英文词汇量要达到5000个,而现在的要求是3000。不再只当“”姚燕,26岁,幼儿园教师幼教老师,在别人眼里就是个会唱会跳会做游戏的“孩子王”。可我的生活,却实在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忙。1997年我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优异成绩仿佛理所应当地进了这所名气很大的幼儿园工作。当时的社会上开始流行儿童特长教育,班里的小不点儿几乎个个都被家长带着上芭蕾课、报英语班。要给孩子们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大碗,虽然在学校时,弹琴、唱歌、舞蹈、绘画都是必修课,可刚工作那一年里,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练这些基本功上。很快,对幼教老师素质的要求落实到了学历上,于是我又开始了4年的大学进修课程。一到周末,我就背上画夹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一有空闲还要跑到外面去写生,忙得连结婚的家具都挤不出时间去买。现在都是竞争上岗,连幼教老师也倍感压力,都忙着提高自己,对儿童、对老师,都是好事。好外教必须会中文Shaun Rice,37岁,英文外教我到中国来已经10年了,在外教里绝对算老字辈。来北京之前,到过河南、湖南、云南和海南,所以我会用流利的中文跟人开玩笑说,自己去过中国所有名称里带“南”字的省市。1995年,我来中国旅游,瞬间爱上这个国家,迅速决定了要留下来生活。刚开始当外教的时候在云南。风光优美的地方人也聪明,教语言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那个时候走在路上,总有从没见过黄头发蓝眼睛的小孩子吓得呆在那里,然后“哇”就哭了。也有大胆的孩子们总是跟在我身后,当我回头打招呼的时候,那群孩子就轰地作鸟兽散。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10年间,我辗转了中国十几个省市,中国的变化快得不可思议。10年前,只要你是讲英文的人,就能当老师,现在,想当外教也要持证上岗了。这说明这个行业在逐步规范化。其实外教水平也是高低不同的,一定不要盲目相信。而且,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外教,他一定要学些这个国家的语言,这样才能体会到学生要的是什么,找到他们的思维规律,才能对症下药。越来越像保姆史玉英,53岁,小学教师今年,我又开始带一年级。新学年的第二个班会的主题是“劳动最光荣”。为了不让家长们通通跑到学校来帮学生打扫卫生,我事先并没有通知学生。结果,事情可比我想象的麻烦了许多。“老师,我不会擦玻璃!”“老师,我扫不到簸箕里!”孩子们的叫声此起彼伏。我只能围着全班的“小太阳”们跑来跑去,服务了这个又服务那个。想象20年前,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地面立刻就会一尘不染,教室马上就会窗明几净。当老师怎么可能像现在这么辛苦?只有“贵族” 没有“贵族教师”郑来,37岁,贵族学校教师在来到这家学校前,我有着10年的带毕业班经验,原本觉得,到了“贵族学校”收入至少可以“贵族”了,其实情况还真不是这样。一个月三五千的工资,比起我原来供职的学校来,强些有限,但压力却大多了,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升学率,能到这儿上学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升学或是就业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管理,以前我所接受和习惯的,都是那种传统的“家长式”模式,可是在这里行不通。“请家长”不行,人家忙得一年都见不上几次孩子的面,就是来了,那种“大牌”的感觉,一看就能体会到,孩子的现状还算好的。话说轻了不是,说重了不是,轻了没用,重了……如果说“贵族学校” 里有“贵族”的话,相信我,一定不是老师。成人培训越来越火,教师都成了“成功人士”不同年代人心中的老师50年代生人:我们那时候,老师是个清贫而辛苦的职业,地位虽然不高,但还是很受人尊敬的。老师们都很有责任感,严肃认真。我直到现在都还很怀念我那些品格高尚、态度严厉的老师们。70年代生人:老师的工作就是教授知识,他们不求什么回报,只希望学生们能记住他们讲的内容。这让他们看来那么遥远,那么威严,总让我感到深深的敬畏。80年代生人:教师的社会地位开始提高,但感觉教师队伍还不稳定,有些老师下海经商,这是当时的一股风潮,现在看来,还是证明当时教师的待遇不够好啊!不过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像哥们儿了。90年代生人:老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挣的又多,工作还稳定,时间自由还有寒暑假放,一说自己是老师人家也高看你一眼啊!我以后也要当!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观念越来越新做最人性化的“老师”陈非,29岁,大学研究生院行政人员当年就为那份对学校割舍不了的依恋之情,我留校当了一名“不教课的老师”,所以,每年过教师节我也有份。以前学生们经常说,学校的行政部门脸最难看、事最难办。其实做行政工作的老师们,性格大都比较平和,愿意与人沟通合作,是很有团体精神的。尤其近几年来,管理工作也随教育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行政人员的工作理念有了重大进步。就拿《研究生手册》来说吧,以前的条文几乎都是文件性质的,告诉学生应该这样,不能那样。今年我们编制的最新版本开始人性化起来,图文并茂,开始将自己定位为一切以为学生服务为目标的部门。行政部门的老师,同样可以做学校里最人性化的。“严教”变“娱教”王建,30岁,大学团委副书记我们学校的艺术团早就着手为庆祝教师节准备节目了,每年都是这样。一、二十年前,学校的团学工作都局限于做思想教育工作、政治说教,我们这些老师的角色无异于黑脸包公,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刀枪不入。但是近些年来,为了落实高教部现在提倡的“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政策,学生报社、网络工作室、视频工作室、、俱乐部、各类社团纷纷创办、成立,我们工作的成效都能够在的成果中充分体现。师生之间接触的机会多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从过去那种“严教”变成了“娱教”,形式多种多样。在交往中,我跟很多学生都成了铁哥们,大家玩得好着呢!根据学生特点组合教学方式闻锡平,57岁,中学教师教书教了二十多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老师的要求比以前高了,比如老师必须要会多媒体教学,教学理念上都要改变。以前老师对学生命令、要求的多,现在是让学生自发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教学模式上没有最根本的改变,因为高考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变得更多。从教学设备等硬件上看,从原来的单纯的桌椅板凳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看得出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学生精力比从前分散得多,电脑、手机、游戏,他们的眼界比以前的学生广阔,各种东西都吸引他们去注意,所以在常规教学上比以前难度大,也更具有挑战性。不能说老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吃香,但是它确实是非常稳定,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这个职业。我曾在不同省市3个不同的学校教过书,发现不同城市的学生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这让我也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组合我的和风格,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类”老师生活秀第3个教师节刘娜,26岁,山西灵丘中学支教老师大学里,我有一位美国朋友,他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就开始游历世界各地。当他来到中国丽江的时候,就决定住下,还在那里当起英文老师来。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他的生活。于是,毕业后,我选择去了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的灵丘中学支教。来到这里,我惊讶了。确实如我所想,这里山清水秀,但物质生活的贫乏让我有些难以忍受,连最基本的卫生用品也根本买不到。原来,过这样的生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那里,我度过了生命中第一个教师节。校长说,因为没有钱,老师人数也少,以前他们从来没有庆祝过教师节,自从有了支教老师,学校才开始过教师节,这是他们过的第3个节。“我们真正受到了尊重”毛小燕,36岁,打工子弟学校教师过去来京务工人员把孩子送到我们这儿都是因为没钱,去别的学校寄读要缴纳数目可观的一笔费用,所以我们学校就成了这部分家长的无奈选择,家长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到底是否得力并不是很在乎。同样是老师,在家长的心目中我好像没觉得自己有过什么分量。现在不同啦!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这儿,包括有能力交的,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学校更加适合他们孩子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校里孩子们感到更舒服,没有被排挤感。由于我们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在他们回家之后一样可以跟上当地学校的课程。现在我们老师的素质才成了他们看重的,家长对我们也越来越热情,每次到学校来都拉住我问东问西的,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很多卡片和鲜花呢!我们真真正正受到了尊重,工作也真正开心起来。作为教育的弱势群体,民工也有机会走进了课堂从纯模仿到自成体系刘雪松,30岁,英语从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从事英文培训。当初学英语的时候就总想着,我要是当老师该怎么给学生讲,养成一惯性,好像就得当老师才行。当培训师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熟”。原来我们的培训只是借鉴西方的培训教学理念,纯模仿;现在一些从国外学成回来的人,把国外的和国内的情况结合起来,有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从1997年以后,这种变化越来越大。就比如从我本身来讲,也经历了一个变化:从原来认为语法最重要,到后来接受“听、说”应该领先,现在知道为什么“听、说”应该领先。外国人不等于外教。因为教学是个科学严谨的过程,也不是只有幽默,把大家逗得哈哈一笑就行。绝不能极度夸大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学语言的规律。比如说三天口语对答如流,这可能吗?现在在正规书店里出现了一些英语口语速成教材,居然是用拼音标出英语发音,这种十三不靠的发音如果学生掌握了,要改就太难了,真是误人子弟。从商人到“灵魂工程师”薛志伟,38岁,大学教师说起我的经历,可以算是教师队伍中的“复杂分子”了。当年硕士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医院做外科大夫。年轻时总想搏一把,辞掉铁饭碗,一头扎进了商海里。浮浮沉沉好几年,直到有一天突然对经商感到了厌倦。我离开学校已久的心像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带着对那种世外桃源的向往,我终于重新又拾起课本,考回了学校。三年后拿到博士学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高校里做个普通的教书匠,安安份份上课,老老实实挣工资,过得却也充实和踏实。尤其是教师节,在一年那么多日子当中,有一天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节日,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前几天,偶遇一个多年前的生意伙伴,大老远地朝我喊“薛总”。我把讲义包往身后一拨,伸过手去:“呵呵,再没有薛总了,是薛老师。”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190本帖已赚金币: 0
乐观面对人生!怀一颗热诚之心,为祖国富强而不断努力!
网络不单单是娱乐工具,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各种有用的知识供大家学习!
注:lbstory只是注册ID,大家叫我“风雨”就可以了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风雨思考]教育改革,教师何去何从?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1011排&&名:0劳动点:4747排&&名:0发帖数:2517 军号:812767 工分:21011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一种在穷困的教育资源紧张的时候不得已的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早就该改革了不过现在倒好学生就象养猪场养鸡场力的鸡和猪一般成为了一种创造财富的商品,可悲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2849排&&名:5876劳动点:131327排&&名:4590发帖数:7562 军号:670328 头衔:铁X里的
鹅卵石 工分:132849
/ 排名:587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bstory的发言:铁血恢复了,帖子顶起来呵呵.我再来顶一顶.平心而论.现阶段教师的待遇很不错了![贫困地区除外]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铁血恢复了,帖子顶起来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幼教经验:靖江外国语学校示范幼儿园“哄与骗”的艺术――写在小班入园后作者:邵甾心理学上把幼儿初离开亲人(特别是父母)、家庭,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现象称为“分离焦虑”。即“因与家人分离而引起的焦急、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三至四周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都较弱,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冲动性、易变性和外露的特点,因此小班初入园时的幼儿最容易出现“分离焦虑”。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阶段性心理质变。许多幼儿因为不适应,常常出现哭闹现象。如何尽快地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通过实践,我发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转移注意三至四周岁的幼儿情绪具有易变性,对周围事物一般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注意力也比较容易转移,有时往往一秒钟之前还在哭,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立刻就破涕为笑了。根据这一特点,我运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打电话
幼儿入园后哭闹,绝大多数是因为不想离开家人独自一人呆在幼儿园,并且希望父母能尽快来接他回家。这时如果你能“告诉”他,他的父母马上就来,他很快就会止住哭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我经常运用“打”电话的方法。有一次卢雨昕小朋友一来就哭了起来,我走过去对她说:“你别哭,我来打电话给你妈妈,叫她来接你,好吗?”她抽抽嗒嗒地说:“好!”但还在哭。我又问:“你家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她一愣,摇摇头说:“不知道!”“我来帮你查好吗?”我一边说一边到抽屉里翻出家园联系簿,翻到她家的电话号码,拿出手机,佯装按下号码,对着她说:“嘘,别哭!打通了!”她立刻止住哭专心地听,我说:“喂,是卢雨昕的妈妈吗?噢,你在上班呀,你快来接她吧,她很乖,一点都不哭!哦,你马上就来呀,好吧,再见!”然后我又对她说:“我打好了,你先下去搭一会儿积木,你妈妈马上就来!”她点点头,高高兴兴地跑到座位上玩去了。2、赞美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美有了朦朦胧胧的向往,乐意听到别人的赞赏,有时一个发卡、一件衣服、一双鞋、一块手帕也会引起他们较高的兴趣而一时忘了哭闹。有一次于天昊小朋友拿着一块新手帕捂着脸在哭,我走过去故作惊奇地说:“哎呀,这上面是什么?”他抬起头,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拿起他的手帕,用羡慕的口吻说:“一个奥特曼耶!真好看,是谁买给你的?”他的小脸上微微流露出了骄傲的表情,也忘了哭了,很快地说了两个字:“妈妈!”“你妈妈真好!在哪儿买的?”……..随着我的提问,以及他断断续续的回答,交谈的气氛越来越融洽,不一会儿他就笑了,自己折起手帕来了。3、抱一抱
幼儿被送进教室,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他往往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这时教师和蔼可亲的形象会给哭闹的孩子提供一个新的依恋对象,教师温柔的拥抱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如果一边依偎在老师的怀里,一边以另一种方式看一看他自己熟悉的家人,那效果就更好了。徐晨阳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几乎每天早上来园都要哭一会儿,我想了这样一个办法让他很快就露出笑脸。从他爷爷手里把他抱过来,温和地安慰着哭哭啼啼的他,忽然故作神秘地说:“你想看看你爷爷吗?”他带着哭腔说;“想!”“你别哭,我们偷偷地来看看爷爷!”我一边说一边慢慢地走到窗口(我们的教室在二楼,他爷爷下楼以后会经过一个走道,我们在楼上窗口正好可以看到他的背影),只见他爷爷正慢慢地向外走,我提高声音兴奋地说:“快看,是你爷爷!”他立刻伸长了脖子往外看,笑着说:“是爷爷!是爷爷!”我又说:“爷爷有没有看见你?”他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用神气的口气说:“哈哈,你爷爷还不知道我们在偷看他呢!中午你回去告诉他,好吗?”他的眼睛里还噙着泪,笑意却已洋溢在脸上。4、走一走
这一阶段的幼儿随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新奇有趣的玩具、生动形象的动物墙饰、不断变化的环境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幼儿哭闹的时候如果带幼儿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和示意,幼儿慢慢将注意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也会使幼儿停止哭闹。班上有一些幼儿哭声很大,常常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使得其他幼儿也跟着哭,于是我对他们说:“我带你们出去玩一玩!”听到说出去玩,那几个孩子不怎么哭了,慢腾腾地跟在我后面走。我带他们看幼儿园楼梯走道上的墙饰,又带他们到大班去参观,还带他们到幼儿园的游乐园去玩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神气活现的了。二、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在以上方法奏效以后,就必须立刻进入第二个步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通过听、看、说、玩尽快地融入集体生活,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产生欢乐和满足的情感体验,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它们以简单、直观、有趣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1、故事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识水平,故事不宜太长,更不宜复杂,人物要求单一,与幼儿的生活要有联系,或者是他们熟悉喜欢的事物,而且故事要具有参与性,由教师自编自演效果更佳。有两种故事最吸引幼儿:一种是幼儿平时在家经常看的动画片,例如“天线宝宝”、“蓝猫淘气三千问”、“奥特曼”等,只要你随便选取其中的一个人物,现编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幼儿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二是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去。例如我在用指偶讲小兔子和大灰狼的故事时,我说:“不好了,大灰狼要吃小兔子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打死大灰狼好吗?”我把套着大灰狼指偶的手伸到幼儿面前说:“快打!快打!”每个孩子都“嘿嘿”地笑着,伸出小手在大灰狼头上打了几下。我看见谢晨阳小朋友还在那里哭,就走到他身边说:“快,打大灰狼,不然它要吃小白兔了!”他抹了抹眼泪,伸出手在大灰狼头上拍了一下,我立刻夸张地叫:“哎哟,哎哟!疼死我了!”他笑了,小朋友们也跟着笑了。2、音乐
音乐是一门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对它具有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据观察绝大多数幼儿对活泼跳跃、节奏鲜明、旋律欢快的乐曲有较高的兴趣。如果配以简单、生动、易模仿的动作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幼儿常常会受到这种活跃气氛的感染而变得心情愉悦。例如运用律动音乐《拍手点头》做各种模仿动作,象小星星眨眼睛、切苹果、钉钉子、刷刷牙、洗洗脸、梳梳头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幼儿所熟悉的事情,幼儿在多种感官并用的同时也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有效地降低了“分离焦虑”。3、图画
色彩明丽和谐的图画具有情感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的形象性,可以使幼儿得到美的视觉感受而身心愉悦。在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对那种直接画好的或现成的挂图不能保持持久的注意,而对我边讲边画的简笔画情有独钟。有一次我讲《小兔乖乖》的故事,讲到小兔住在蘑菇房子里时,我说:“我来画一个蘑菇房子好吗?”我边说边拿起粉笔画起来:“我先画一个屋顶,再画一面墙,对了,还有窗户!”这时我发现原来闹哄哄的教室里一下变得安静了,大家都专心地看我画画。我苦着脸说:“这房子好看吗?”大家都说不好看。“那我们来给它涂上颜色,涂什么颜色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绿色,有的说黄色,有的说红色。我按他们的要求把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尽管这幅画我花了较长的时间,但没有一个幼儿随便跑位置,全部耐心地等我涂色,最后我拍着手说:“好啦,画好了,真漂亮呀!”所有的幼儿欢呼雀跃,不停地拍手。4、游戏
从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过程看,小班幼儿正处在游戏期,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最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神经和肌肉的协调动作获得成功的体验、肯定自我的价值。小班幼儿的游戏必须建立在简单、有趣、易学的基础上。例如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用手指模仿洗衣服、开汽车、拍皮球、拉提琴、敲大鼓、孔雀飞等动作或玩手指依次睡觉的游戏,幼儿都会很热情地投入。另外我们还经常玩“躲猫猫”、“接娃娃”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让幼儿尽快熟悉本班教师和班里的幼儿,消除他们的陌生感,淡化他们的“分离焦虑”。三、冷处理运用以上方法对绝大多数幼儿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极个别的幼儿却没有用,有的幼儿心思细密,善于察言观色,你越是迁就他,他越是哭闹不休,有时教师跟他说句话,甚至一个怜悯的眼神都会是他的“导哭源”,而且哭起来就没完没了,这时我们就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来迫使他放弃哭闹。班里有一个叫秦逸的小朋友,每天一进教室就哇哇大哭,并且满地打滚,嘴里大声地叫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睡觉!”抱他他就乱踢乱打,随便你说什么他也不理会,也不肯坐在座位上,一定要坐在地上。于是我们两位老师故意不理他,他坐在地上哭了一会儿见我们不去抱他,就从地上爬起来,跑到我们面前,我看了他一眼,他又大声地哭喊:“老师,我要回家收麦子哩,我不上幼儿园!”我们还是不理他,朱老师故意坐到他的座位上,我继续带全班的小朋友做游戏。当我说到:“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请你们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好!”时,他跑过来拉着我的衣服叫:“老师、老师!”我弯下腰平静地问:“什么事?”他噘着嘴说:“朱老师坐了我的座位,我没地方坐!”我故作惊讶地说:“咦,朱老师,你怎么坐在秦逸的座位上啦,快让他坐呀!”朱老师连忙起身说:“哎哟,我坐错了!对不起,秦逸,快请坐!”他立刻跑到座位上去了。这以后他只要跑到我们身边刚一张嘴想哭,我们就立刻转身做其他的事情或者对他说:“你去把积木发下去吧”、“那儿有块手帕,快去捡起来!”这样一来他渐渐明白哭闹并不能使老师妥协。终于有一天,他自己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上幼儿园了,不然爸爸妈妈不疼我的!”我将他搂在怀里,亲了亲他的小脸蛋说:“秦逸真乖,真懂事,这样老师也疼你的!”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绝大多数幼儿在来园的第三天就能高兴地进行集体活动了,就连几个最会哭的幼儿情绪也在入园一周内渐渐平稳下来。两个星期过后,幼儿由原来不肯上幼儿园变成了喜欢上幼儿园,我们的教学秩序也渐渐纳入正规。我想,只要教师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幼儿,恰当地运用“哄与骗”的方法,一定能够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地渡过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怎样做个好老师 作者:郁岚记得刚来幼儿园工作时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你会在孩子的吵闹中度过每一天,最后你会在吵闹重复的某一天放弃这份工作。我便带着这份困惑与迷惘开始了我的工作。可经过这六年的幼教生涯后,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默默无闻的一辈子做孩子王,我会自豪地说:“因为我喜欢做这一职业。”在孩子中间,那样轻松、融洽、无拘无束,那些顽皮、有趣的游戏,时而天真、时而深沉的交谈,又常给我以无穷回味,特别是当孩子们有了进步时,我所体验到的那种成功感,更是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比拟的。每天走进教室,面对一双双明亮、企盼的眼睛,我时时问自己:我今天该怎样教这些孩子才行,怎样教他们才对。回答家长们的提问,我总在过后思索一番,我哪句话说重了,哪句话正合适。老师的言传身教,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知之不多走向知之甚多,为他们一生求知、一生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这是我追逐的目标,也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的东西很多,本学科的、相关学科的、有幼儿感兴趣的或即将感兴趣的,这才能有备无患。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以往掌握的一些静止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在昨天可能还是好老师的标准,在今天也许只能马马乎乎地应付当一名普通教师,而明天就会被淘汰。我想: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时时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教育,尽在细微处作者:徐卫红前段时间,卢俊的妈妈来教室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她讲的一件事让我记忆忧新,她说:“近来幼儿园是否常吃苹果?还要求他们把苹果皮也吃下去?”我说:“因为苹果皮也有营养,所以,我们把苹果洗干净后让他们连皮一起吃。”卢俊妈妈说:“我不是有什么意见,只是孩子回家抱怨说:老师跟我们说苹果皮营养丰富,要我们吃,可是老师吃苹果时怎么把皮削掉呢?”听了这话,我一楞,还真有这么回事呢!我不仅反省自己: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师的身份享用某些“特权”,在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的同时却忘了要求自己,教育因此苍白无力。如果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孩子平等相处,那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定会感染孩子,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另一件事也使我感触很深。我班张雨洁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从小班开始她的习惯就一直不太好。上课经常心不在焉,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平时胆子也很小,从来不主动发言。这学期刚开学,有一天邵老师上语言课《粉红色的雨靴》小朋友都很专心,而且思维活跃。只有张雨洁弯着腰,两手扒在地上摸鞋子。我走到她身旁,提醒她坐端正,可一会儿,她又故伎重演。快放学时,我让她上来把《粉红色的雨靴》讲给大家听。只见她表现出很少有的自信,来到讲台前,用响亮的声音完整地讲述了故事。当时,我很惊讶,心想:“她上课没有认真听,怎么会讲得这么好?”我轻声问:“这个故事你以前听过吗?”她说:“听过,我奶奶讲的。”我恍然大悟。看着她那满脸的自信,我把要批评她的话又咽了回去,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看,张雨洁讲的多好呀,既完整,又响亮,小朋友为她鼓掌。”还说:“张雨洁,你如果上课再认真些,那会学到更多本领的。”在同伴热烈的掌声中,张雨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从那次以后,张雨洁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上课专心听讲,并能够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还能大方地与老师交谈了。是呀,平时,我们总喜欢那些聪明可爱的孩子,而像张雨洁这样不声不响,习惯又不好的孩子往往被忽视,甚至批评多于表扬。这件事不仅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脆弱而敏感,需要我们有一颗细腻善解的心,时刻去呵护、抚慰他们。有时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还孩子快乐,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解难发现,教师平时一些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如:我们常常请那些在老师眼里听话能干的孩子做值日生或“小老师”。可这些孩子在当了“小老师”后的言谈举止却判若两人,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这些小老师总喜欢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有时还去拍拍这个肩膀,摸摸那个头部,那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复制老师的管理行为,老师在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被幼儿惟妙惟肖地加以模仿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班级时,真正地尊重、爱护每一位幼儿,改变那种高压的管理模式,尽量用正面教育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一个不自觉的行为,一句无心的话语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关爱应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氛围,也正是这种细微、潜在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出教师的内在素养和教育理念,它如涓涓细流持久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节外生枝”的教育契机史红英那是一节音乐课,我正在教幼儿仿编《公共汽车的轮子》这首歌曲,小朋友边唱边做动作,突然传来“呜……”的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响,听起来像是要有危险降临似的。小朋友的表情紧张起来,有的叫喊着:“老师,什么声音?”有的跑过来抱着我喊怕。我赶忙说:“不要怕,有老师在,我会保护你们的。让我们来仔细听听是什么声音?”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这时,我听出了是防空警报,便很冷静告诉幼儿。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什么要有防空警报?”“老师,防空警报是干什么用的?”……看来节外生枝的警报声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继续唱歌是不可能了,干脆顺应幼儿的兴趣吧。我问:“你们想知道防空警报是怎么回事吗?”“想!”我让幼儿静下来,讲起了有关防空警报的常识,告诉幼儿这次是靖江搞的防空演习。小朋友的表情慢慢放松了。我笑着说:“警报过去了,我们继续看公共汽车吧。”孩子们马上跟着琴声唱起来,随后的仿编中,他们还即时即景,根据“看公共汽车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在马路上”编出了“听防空警报的声音,呜呜叫,呜呜叫,在空中响”的歌词,孩子们快乐地唱着自己编的歌词 ,紧张情绪完全释放了。平时,我们总希望教学过程能一帆风顺,今天课堂上的节外生枝给了我一个启示:只有以幼儿为中心,抓住教育契机,因时、因地灵活组织教育活动,才能给幼儿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家长交流的艺术作者:朱玉我们幼儿教师长期沉浸在孩子世界的“纯净”中,缺少与社会磨练的经验。当面对各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时,在交流,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讲究艺术。这是我工作十几年和无数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一步步感受到的。记得前几年,我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在工厂上班,可能认识到自己文化水平不足,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对我们的工作也非常重视和配合。有这样的家长,我十分的欣慰,几乎每天接孩子离园时,他妈妈总要关心一下孩子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几次,孩子在数学练习中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失误,老是粗心。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妈妈,并强调:“这种小错误已经出现好几次了,最近他上课时常常和身边的小朋友说悄悄话,有点退步了。”孩子的妈妈马上表示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孩子。第二天,小朋友入园时,我微笑地站在门口接待,没想到班里一个小朋友紧张的对我说:“老师,薛臻在大门口不肯进来,他妈妈在狠狠的打他呢!”我一听赶紧溜到门口,果然看见薛臻的妈妈在打孩子。我一把抢过孩子对他妈妈说:“你别着急,其实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谁不犯错误呢?你这样会把孩子吓坏的。”他妈妈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还请老师多多关心。”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幼儿教师既要急家长所急,也要学会缓家长所急。我们的言行对家长,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怎么能不慎之又慎呢。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亦是如此,作为老师,在细心观察孩子的同时,也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家长,了解他们的性格脾气,根据他们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真正做家长的知心人,更好地做好家长工作。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前,由于“普九”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考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的小学毕业会考只是成为了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是作为学生升学的依据,当今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是乘“直通车”进入初中的,这样一来,班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思想表现好的,思想表现差的等等,真是应有尽有,教师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而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学生当中,我们作教师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人结合自己所担任的c95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平时多与学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个班,尤其是一个新班,不仅班主任对这个班不熟,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不熟,因为一个新班是由许多地方的学生组成的,这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可以说是第一大难题,怎么办?怎样来了解这个班的整体素质?怎样来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担任初一的班主任所要碰到的,但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何来解决呢?对此情况与问题本人采取了平时多与学生接触的办法,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益义的游戏活动。或者在课余时间叫学生到房里玩,边玩边询问他们在小学的情况,边玩边了解班上哪些学生在小学是“调皮王”,哪些学生在小学是教师的“钉子户”,哪些学生是“尖子生”……这样一来,一箭双雕,既可以达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了解班上的一些学生在小学时的情况,由此,本人可以提前教育,以便防止境一些类似的情况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倒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名叫陈兵,该学生在小学六年级读书时,曾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且参与了偷窃自行车的事情,而且在派出所有案底,该学生的行为被本人知道后,本人并没有
在班上揭他的伤疤,而是多次找他谈心,给他分析当今的形势和他的现状,让他自己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他人的目的。虽然,该学生的成绩提高不大,但是该学生与本人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虽然他现在没有读书,但还是有与本人联系,而且他自己在偷窃方面再也没有重犯,再也没有出现什么偷人家东西的事情,彻底改掉了他自己的恶习。二、
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上梁不正,下梁歪”。生活在大家庭的学生当中,班主任,就好比这个家的家长,班主任是梁子,而且是上梁。一个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因为他的一言一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他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班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本人今年上半年担任c95的班主任时,自己班上的班规班约没有,所谓的班规班约就是以班主任的言行为班规班约,学生看班主任,跟着班主任走,本人在班上强调:如果班主任迟一次到,学生可以迟五次到,班主任规定的五到场缺一次,学生可以旷课两天,班主任上操迟一次到,学生可以缺操五次……这样,本人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三、
课堂上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活跃气氛很难上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听课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那么,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那么,课堂上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校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关于这种情况,本人在c95任教语文时,深有体会,开学初,本人较严,学生很少回答问题,而后,本人采取了课堂多微笑的方法,结果,效果完全不同,不仅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学生对本人的语文课越来越感兴趣。四、遇事要有耐心,不可心急。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都是乘“直通车”上来的,个性多了,共性少了,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怎样来对待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耐心;千万不能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结果只有师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复杂。如我班有一个学生――谭志光,该学生是个脾气较大、有点不服管的孩子,而且脾气比较强,但该学生有一个优点,就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曾在校运会上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对此,本人从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本人是先叫他到房子里,跟他谈心,先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发展自己的优势,而后把谈话的语调变得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使他那紧张的心得到放松,使他那种厌学的情绪得到控制,并且在本人的帮助和教育下,他不仅和本人的关系变得很融洽,而且学习成绩相对于开学 时有所进步。该学生还在班上担任了体育委员,自己主动帮助本人管理班上的纪律,本人与他也成了知心朋友,他的那种强脾气以后再也没有发过。试想,如果当时不采取持久战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强调严紧的话,那么效果可能没现在那么大的局面,师生关系也不会如此融洽。四、
对学生要多一点爱。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两乡的各个角落,现在又重新组成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好像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会牵动着班主任的心,班上的整体心情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心情,再加上各个学生的家里情况不相同,“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从多方面来关心他,让他感觉到是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的伤害在这里得到安慰和抚平。从而让他安心地在这个大家庭里享受温暖,让他把那些伤心的往事忘掉,重获新生,重燃心中希望。例如本班有一位女学生名叫刘舞阳,父母双亡,是个孤儿,跟着叔叔等一些长辈一起生活,因而在学费方面有点问题,学费问题几乎使她面临失学的危险,本人知道情况后,主动给她担保学费,让她想方设法把初中的学业完成,虽然那担保的学费到现在还未给本人,但本人心觉得无悔和无怨,因为本人的爱起了作用。那个女孩至今仍在学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如生活方面都会给班上的学生提供帮助,虽不能全部,但尽力所能,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和一颗善良的心。正是由于本人在担任初一c95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时实行了上述一些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本人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来,与学生的关系极为和谐融洽,以致于到现在还有许多c95的学生到房子里谈心。正是由于本人在与学生关系处理方面较为恰当,因此,一年来该班的成绩虽不怎么突出,但在班级巩固方面却是全校最好的,本班辍学率为零,巩固率为100%,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现象。当然,这只是本人在担任初一c95的班主任一年来的体验。这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略的看法,也许同辈或前辈们有更好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良策。本人写出来,只是想与各位班主任们共勉,来共同建立好和谐与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尽自己一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传统,历来是以“听话”与否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唯一尺度。因为在许多教师的潜意识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看法:儿童是受教育的对象,儿童的一切理应由成人作出决定、安排,这种观念被一代一代的人传了下去。家长喜欢听话、顺从的子女;教师喜欢百依百顺、亦步亦趋跟着走的学生,欣赏鸦雀无声,坐姿划一的课堂氛围。教师头戴“传道、授业、解惑”的圣者光环,居高临下、心安理得地强制学生学习。课堂往往是“一言堂”,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和唯一正确答案的化身,学生的批评和质疑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按这样的思路及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是循规蹈矩、缺乏生气、死读书的书呆子。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从9万个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信中概括出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不难发现,学生们所渴望的是与老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在相处氛围上的和谐。形成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师生关系必须改变。
探索最佳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最佳师生关系的途径,无疑对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1.为学生付出爱。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听到我亲切感人的语言,受到我耐心的诱导,正面的启发,和恰到好处的点拨。2、给学生以尊重。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生是教育者必备的条件,尊重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把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形象的比喻为“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作为老师,我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并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人格得到充分发展。3.让学生当主人。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合作者、支持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我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激发他们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我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由想象,踊跃发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4. 对学生要公平、宽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宽容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因此,我要求自己用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不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待较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新的教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我在课堂上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的表扬、鼓励和引导成为我常用的手段,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我班的小西由于贪玩,家庭缺乏督促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能完成部分作业,我就会鼓励他并和蔼地与他商量:“下次能不能多做一道。”经过这样反复地鼓励,不断地增加题量,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真大,比老师想象得还好。”为了鼓励小西,我亲手为他做了一张加油卡,上面有三颗可爱的小豆荚奋力划着小船。我对他说:“最前面那颗小豆荚就是你,希望你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快快划。”谁知还没到中午,加油卡就不见了。他急得不得了,说:“老师,一定是有人拿了,快帮我找找吧。”我没有马上找,先给同学们讲了华盛顿和小樱桃树的故事,诚实的孩子列宁的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夸小西。不少同学都说,小西的进步可真大,应该表扬。我说:“是呀,这张加油卡就是为了鼓励小西,希望他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啊。老师的鼓励却没有收到,他会多难过呀!我知道有的同学希望老师也为他加油,可以呀,你可以和小西比比,看谁进步大,老师真心的希望看到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也真心的为每一位同学喊加油。”我的话音刚落,一位同学就站起来承认了错误。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说:“谢谢你,帮小西找回了老师对他的鼓励,相信有了你的帮助,小西一定会进步得更快。”从那以后,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在学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主动为灾区儿童捐钱物。从偷拿到奉献,他跨越了多大的一条横沟啊!我真的比什么都开心。5.为学生树信心。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我便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我从不轻易地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菁菁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声音简直比蚊子还小,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做操怕别人笑总站在那里揪自己的小辫,体育活动时也总躲到一边,不是不会就是不敢。看着这孩子这样沉默,胆小,我真着急。仔细想想,决定从画入手。她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怎么好。我请美术老师教大家画画的时候多多关照她,一次下美术课,我有意来到她身边,夸张地大声说:“这么漂亮的画,是你画的吗?”看到老师夸奖,好多同学也围过来,有的羡慕地看着她,有的附和着老师,菁菁一下子成了中心人物,更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看得出,她心理甜滋滋的。她很小声地对我说:“这还不是最好的,我能画出更好的呢。”听她这说话的口气,我感到她找到了一点点自信。于是我又说:“老师真喜欢你的画,能送给我一张吗?”我利用画和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渐渐地,菁菁能主动和我说话了。以后,在课堂上,我帮她树立自信心,在活动中,我锻炼她的胆量,……菁菁进步了。6. 与学生交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有助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深远影响,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消除师生间的矛盾,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 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心灵的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游戏,当玩的很开心的时候,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7.做学生的楷模。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向师性”依然存在,教师还应言传身教,以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有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直使我记忆犹新:"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他的教学没有达到自我陶醉的阶段,他还不能算一个好的教师。不会自我陶醉的教师他又能如何引导学生陶醉在逻辑迷宫和情感海洋中呢?"我们虽然处于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如果无法将学生引导到激发求知快感的境地,这样的基础教育有用吗?为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几年来,我经常阅读《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福建教育》等书籍,用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陶冶情操;我也时常浏览各种报刊,借以丰富自己的时事常识;业余时间我还常常在网上冲浪,关注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教育是心灵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与承认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纯化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使之成为新时期师德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提着灯笼看花的发言:楼主的着眼点是高校的教师,对我们这些基层的初中老师来说,真的是干的比牛还累,披星戴月,生活连猪都不如,有点夸张,但的确是事实,看起来工资达到了公务员平均水平,可是你去看看,其他单位动不动发奖金,外出旅游,最起码大多数单位都集资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可是教师呢,大部分还是拄着租来的房子。
本帖刚才未完成,现已基本编辑完毕,建议重新阅读,期待您的建议。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师范生免费制度有助于重塑师德邬凤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不久前在一次演讲时透露,国家正在酝酿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中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制度。(这6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师大)这是近年来教育行业少有的一条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教育部逐渐开始跳出教育完全市场化的怪圈来办教育了。我的一位教师朋友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上课,课堂秩序混乱,她便忍住火气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么辛辛苦苦给你们上课,是为了什么吗?”有个调皮学生说:“还不是为了钱!”学生们笑成了一团,她却气得抹着眼泪跑出了教室。这件事虽然仅仅是比较特殊的个案,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经历多年市场大潮,尤其是“教育产业化”的洗礼之后,教师头上的道德光环开始消失,教育已从一项崇高的事业,演变成了一份普普通通的为稻粱谋的职业,教师们也不再被学生们认为是当然的道德楷模。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他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学知识、长本领,而且要学做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教育心理的研究都证明,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师范生免费制度的重新推行,将有助于重塑教师的道德形象。道理很简单,免费制度将使师范生,尤其那些家境贫寒的师范生,对国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恩心态。当他们带着这种心态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仅仅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会把它视为一种回报社会的机会,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越“赚钱”的道德风范,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反之,如果师范生也像其他专业的学生那样,需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才能就读,甚至还要靠 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那么读师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担任教师就是收获利润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来赚取外快,包括向家长索要红包、利用补习额外收费、支持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等,也都“顺理成章”。这样的教师会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不难想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个职业是必须要有道德光环的,这不是对教师的苛求,而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当然,重建教师的道德形象不能仅靠“师范生免费”这一条举措,但这一举措毕竟为国家和社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提供了一个合理前提,也为教师自我砥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心理平台。师范免费面面观梁子民 毕文昌梁:听说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制度,以此吸引优秀的贫困大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为未来的骨干教师培养储备资源。这6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师大。毕:我也听说了。过去我们曾经讨论过,在中国,师范院校免费读书是延续了一个世纪的好传统。这个传统进入21世纪中断了,很可惜。现在如果恢复这个传统,当然是一件好事。我觉得,这项新政不只应当只在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各级政府应当会同其他公立师范院校,陆续恢复免费读书的传统。梁:还听说免费生将与学校签订协议,他们未来就业的方向要受到约束,以保证这些学生未来留在教育岗位上。这一点引发了不同意见。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要求很严。有人提出,师范生因为免费上学,就不能自主择业,是不是一种倒退?毕:这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军校生一直是免费的,但毕业后要到部队服役一定的年限。如果读师范免费,学生毕业后履行一定年限的教书义务,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在,中西部某些地区师资匮乏现象很严重,光靠大学毕业生短期支教,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和师范生免费上学定向就业结合起来,可能成为缓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分布严重失衡的思路。师范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它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国家和学生在选择师范教育时,彼此有一个共识,就是师范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费用,但相应地,学生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在中国已是一个传统,原来双方并没有契约关系,彼此依靠的是传统和习惯,在经验中,大家一般都能守这个信用。梁:近几年,中央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大。纳税人的钱收进国库,应当优先增加对哪些方面的投入?当务之急,自然应当是解决老百姓上学难、看病难、老有所养等基本民生问题。教育经费的增加,应当首先用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师范生免费,不是国家对学生的恩赐,而是一种尊师重教的制度安排。它的意义不只是给贫困生创造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都有益。契约是现代社会对个人信用的刚性约束,但一个成熟的社会,在契约外也要有相应的道德习惯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然管理社会的成本要非常昂贵。读师范不花钱,毕业后回报国家是中国现代教育中宝贵的传统,今天应当发扬。毕:有人说,高等师范教育不是义务教育,纳税人没有供养一部分人读大学的义务。我不赞成这种看法。如果说,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全民性的福利,高等师范教育就是培养创造这种福利的工作母机。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书本费以后,师资的需求就更突出了。财政为师范生的学费埋单,其实还是为全民义务教育埋单。况且,读师范也不是贫困生专利,所有考生,不分贫富,都可以通过平等竞争,考取免费上学的机会。梁:对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一般纳税人不是不关心,而是缺少发表意见的渠道。在目前的情况下,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把国库的钱管好用好。我觉得,国家财政宽裕了,应当多做减法,少做加法。比如免征农业税,就是减法,农民很容易得到实惠。师范生免收学费,也是减法,学生和家长马上减轻了上学的负担。如果拨出巨资,打造什么赶超一流的工程,论证的时候尽可以说出许多利国利民的理由,其结果,是不是真正利国利民就很难说了。毕:也有人担心,一些名牌师范院校,已经步入研究型大学的行列,改成免费招生,还能保持研究型的性质吗?梁:我觉得,一所大学,有没有科学研究实力,和学生的学费是由自己埋单还是由国家埋单没有必然联系。只怕是一些师范院校近几年尝过收学费的甜头,不愿意失去创收机会。作为师范大学,要以保护自己的传统为第一要义,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科研。中国是一个后发的现代国家,与成熟的现代国家相比,师范教育还有它未竟的历史使命。另外从国家一面说,对于师范教育的评价标准也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用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要求师范教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405排&&名:0劳动点:5293排&&名:0发帖数:180 军号:819498 工分:5405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着眼点是高校的教师,对我们这些基层的初中老师来说,真的是干的比牛还累,披星戴月,生活连猪都不如,有点夸张,但的确是事实,看起来工资达到了公务员平均水平,可是你去看看,其他单位动不动发奖金,外出旅游,最起码大多数单位都集资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可是教师呢,大部分还是拄着租来的房子。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左箭头-小图标
师范生如何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暑假结束了,学生们纷纷调整生活节奏重新踏入课堂。而对于今年刚毕业的师范生来说,教室对于他们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将走上讲台,拿起教棒,因此如何教人、育人成了他们首先要掌握的本领。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角色转换?记者就此采访了浦东某学校的杨老师。备课至关重要在临近开学的这段时间,校园论坛讨论最多的要数怎样备课的问题。有人在论坛上提出来不及备完课,由此产生了不知道怎样教课、害怕误人子弟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热心的网友建议,备课前一定要考虑知识的连贯性,一节课最好能备两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上台不慌;已经在教师岗位工作一段时间的的教师建议,新教师要跟上带教老师的进度,这样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请教,再作改进。建议: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别,刚开始走上讲台会一下子没有方向,这主要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出现了不适应,新老师不必慌张。新老师应该多听课,听带教老师的课,听同事的课,课后多反思,针对自己的教材进行改进,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他人。教案多和带教老师讨论,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课指导。同时,针对所教科目买些教学方法类的书籍来学习,对提高教学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全面了解学生新教师一般对如何管理课堂纪律感到头疼,产生了“如何给新班级立班规、做规矩”等等的疑问。建议: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都很强,要是一味采取强硬态度只会增加学生心中的不满,短期效果可能显著,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倍感压力,进而影响其性格的培养和人生的发展。老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去了解学生,为他们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以是非观念来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我的良好道德品质。新老师备课善于动脑筋、有效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是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在课堂上不妨鼓励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则要多了解他们,走访他们的家庭,在家长面前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同时提出想要孩子改进的方面,让孩子感到你是真诚的。总之,少些责骂,多些鼓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着装要端庄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衣橱里的衣服总让新老师感到头疼,那些色彩鲜艳、镂空吊带的衣服将被束之高阁,耳环、项链似乎也成为禁忌,那么老师的着装究竟应该怎样呢?一项网上调查投票结果是:老师不能穿露背、镂空的衣服;鞋根不能太高,拖鞋绝对不能穿;上衣要有领子、袖子,或者至少有一种。建议:在讲台上,新老师将面对学生信任的眼光,你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穿着如何还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不能让鲜亮的衣服、精致的妆容夺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着装一定要朴素、端庄。要记住,生动的教学才是老师成功的所在,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402排&&名:0劳动点:10335排&&名:0发帖数:979
军号:58334 工分:254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师范教育的六种办学形式我国的师范教育,目前主要有一下几种办学形式:高等师范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他学校所办的师范专业。据1995年统计,我国共有高等师范学校236所,13所高师院校设立博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有107个;有38所高师院校设立硕士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有698个;高师本科院校有76所,在校学生约32万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60所,在校生约26万人;中等师范学校897所,在校生约85万人;教育学院242所,在校生约21.4万人;教师进修学校2031所,在校生约51.6万人。除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外,电视大学、电视师范学院和180余所综合大学举办的师范专业或二级学院,作为辅助渠道,为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培养、培训了一定数量的师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年,我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共培养毕业生561.76万人,有510.3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学历培训,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非学历培训。中国师范教育世纪走向的政策分析中国现代师范教育源于鸦片战争之后,最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当数盛宣怀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于1897年所设的师范院,而真正开启高等师范教育的是1902年在京师大学堂所设的师范馆。历经了艰难历程而形成的以各级各类正规师范教育为主体、多种教育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元化的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正负担着世界最大规模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任务,仅1980年至今,已为中小学培养教师近700万,接受学历培训教师500余万,在师资培训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教育科研上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师范教育基本是公立的,是国家政策的产物。因而,师范教育的成败系于政策一身,政策是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关键。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及师范教育的世纪走向中国基础教育规模巨大,学生近三亿,教师逾千万。走向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称“三大乐曲大协奏”:即从上学型转向普及型,从普及型转向精英人才型,从少数英才模式转向普及型英才模式。现在,三种转型同时存在,而且不同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交叉作用着,这就促使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师范教育呈现新的走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因素的作用,如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人员的多样化流动,师范教育也相应进行了多种改革尝试。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终于从政策上确认允许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中国师范教育自建国以来建立起来的单一定向型体系被打破,呈现出新的走向:第一,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定向培养转向多类型院校培养,从正规院校培养转向学校培养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从学校培养转向正规培养与国家认证相结合;第二,从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分别实施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再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体化。这两种变革使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前者使师范教育体制走向多元化,在体现国家对资格的要求的前提下,强化培养形式的开放与汇集多样的优秀人才;后者使师范教育职能趋于一体化,使教师教育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国家则能集中财力和人力建设重点师范教育培训中心,从而较好地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多元化体制有利于吸取各方面力量办好师范教育,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而职能的一体化则有利于重点投资,并强化培训职能,提高师范教育水平,适应普及型英才教育对高水平的师资需要。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转变师范院校只管职前教育,对在职教师现状不能或过少参与的状况,以及解决教育学院仅服务于教师在职进修,学科建设水准过低,教师教育后续力量不足等问题。二、当前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政策问题中国师范教育早期学习日本模式,以定向培养为主,尔后学习美国模式,注重多元的一体化模式,即多种院校培养师资,但坚持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进行,不设专门的在职教师进修机构。建国后,我国向苏联学习,建立起定向型双轨制的师范教育体系,即由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定向培养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1.封闭的定向型培养模式的政策问题50年来,定向型双轨制师范教育受到政策的重大影响。一方面,这种体制保证了师资培养能按一定规格、一定计划进行,即使在教师职业不受重视,很少人愿为人师的特殊情况下,也能通过定向的培养和封闭的管理体制保证相应的培养计划得以实施;而且定向培养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师范教育,毕业生对教师工作较熟悉,易于适应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但另一方面,定向的师范教育却由于生源单一,特别是在教师工作不受重视的时期,报读师范专业的生源既少又差,师范教育水平由此也大受影响。政策性的保护造成的封闭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发展性问题。这种政策以计划性、稳定性、保护性为出发点,在强制执行按计划培养教师情况下,特别是以所谓保持师范教育和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旗号为由,通过提供相应的助学金,来框定教师从业不得改行,致使师范教育趋于单一性,只是为了培养教师,其余学术研究活动都被列为次要或辅助性,长久以往,导致师范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准日益降低,师范性越强的机构,科研水准也相应越低。最典型的是当数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机构。2.错位的双轨制政策问题师范教育双轨制是中国50年来最大的特点之一。半个世纪来,中国建立起完整的普通师范教育体系,即中等、专科、本科三级体系。1995年中国高等师范院校236所,其中专科76所,全部在校生由1980年的33.8万人增加到58.3万人;中等师范学校897所,在校生由1980年的48.2万人增加到84.8万人,从1980年到1997年已培养的新教师649万人。1997年教师培训系列的教育学院242所,在校学员21.4万人,教师进修学校2142所,在校学员51.6万人,从1980年到1997年已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482万人。现在40所高等师范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点700余个;14所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点120余个。但是这种不关连的双轨制,有明显的错位特征。对教师教育发展来说,职前培训只是为从事教师生涯打下一个系统的基础,对教师的整个人生生涯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继续学习更新更高水平的东西。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是在比原先职前培训机构更高的水平上开展的高级教育。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各级教师的职后培训机构基本上都缺乏必要的学科建设,既无学位授权点,也缺乏较为完备的学术门类和学术梯队,教育和教学水准与正规职前教育机构有重大差别,甚至出现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学士要到小学从事教学工作,那就必须到区级进修学校听某师范学校毕业的同龄人授课之怪事。这种错位的政策,给中国教师教育带来了许多困惑和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安慰失业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