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中医治疗骨关节节大个子低怎么回事会遗传给姑娘吗

我们家的狗有半年了 但是一直都没张起来 然后现在腿上的骨关节也有毛病 医生说是软骨没有了 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们家的狗有半年了 但是一直都没张起来 然后现在腿上的骨关节也有毛病 医生说是软骨没有了 怎么办
软骨没有了怎么办
他的后腿以后是不是就要一直这样子瘸着阿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见得喂的好就长的好关键要搭配科学,狗的父母个体不大,很难喂出大个子的,多运动,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遗传狗是什么品种?有的狗先天性髋骨关键等部位容易出毛病,属于先天性的遗传缺陷。个头、骨量毛量等没长好,一是没喂好
采纳率:23%
额、、或许这就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坎呢?
是没有办法了么, 那以后张大了该怎么办,他能撑住自己的体重么
他是哈巴狗还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骨关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太逗了,大个子遭小人们绑架,要用火车撞他-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472,958
播放:6,362
播放:1,090
播放:5,121
播放:31,282
播放:1,597
播放:2,232
播放:2,392
播放:2,222
播放:157,419
播放:23,984
精选视频号
播放:1,992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9446|回复: 24
所谓青铜时代,不仅仅局限于工具和武器的青铜质地,事实上,它是远古一系列高知名度的老家族交织更替,伏扬流转于古世界的中国,前后合计2000年之久的一段历史,因为古朴幽雅,闪着青铜光泽,所以我们这样来命名它。在最初,公元前2100年左右,有四个好朋友生活在中原大地上,他们是中国古代的F4,其中大禹地位最高,相当于道明四,其他是子契、后稷、伯益┅┅& &
本段是上古时代的故事,虽然写法很现代但是故事大体还是遵循古代历史的& && && &原作 潇水
三皇神迹一&&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最早的世上甚至没有人——46亿年前的地球是个大火球,红彤彤得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随后它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颓废,像一堆光秃秃的核废料。38亿年前,一些陆地慢慢耸出海面(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慢慢吞吞冒出一点生命,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陆地上冒出森林。& &
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不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外空间的小行星撞击给害苦了,它们在地球上混了1亿多年就绝迹了。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翔,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九千多万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就要“The End”的时候,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跚着出现在草野上。
  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她身高一米零零(是个酷女),长相很提神,宽鼻长吻,夜间会吓你一跳,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得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并不是孤独的,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隔壁的国家肯尼亚,死后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如今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落单的“前辈”们,独自游荡非洲,不知是野兽吃了他们,还是他们吃了野兽,总之他们的骨头都不全面,有的只有脑袋,或者是零星的大腿,东一块,西一块,撒丢在非洲大陆上。
  这些三百万年前出现的最早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石器时代的曙光。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
  但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挖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而且也不是现代中国人的始祖(因为他随后灭绝了),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附近有火烤过的骨头,是他有正餐(不过不应该是人工火)。据专家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不知道是怎么判断出的,Faint!)。总之这个相貌堂堂、牙齿发达、吃烤肉的家伙,火光曾经照亮了他的山洞,最终又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
  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也找到了“蓝田人”,是一小块脑壳和三颗牙齿,存在于五六十万年前,跟三门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獏等可爱而古怪的动物生活在一起。
  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上百块骨头。男的身高1.62米,女的1.52。他们用火和棒子武装了自己,跟这山洞的原住民——一群激烈的鬣狗,进行了长达数万年的争夺居住权的战斗。鬣狗反复多次占据了这个山洞。后来洪水淹没了这帮“北京人”的洞,住在他们楼上的“山顶洞人”则幸免于难。山顶洞人一共是八个人,在该山峰的顶段。他们八个像大学生那样合住一个寝室,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头(另外五个人头不知道去哪玩了)。
  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缝制衣服,至于用的线,则是动物韧带和葛麻纤维,衣料是鹿、狐狸、野兔、羚羊的皮。他们脖子上还挂着海贝项链,耳朵上带着黄绿石耳坠,脑袋上插着鸟的骨头、鱼的骨头、石头的珠子。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希奇难得,穿成一串,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金贵,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种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跟现代人一样了,难怪这样懂得臭美。但是平时很少唱歌,因为声带尚未进化好,声音嘶哑,唱声大了会招来狼。
  这时人类的数量还是没有大野兽多。随处可以看见巨型野兽在漫游。剑齿象、犀牛、野猪、虎和狼陪伴着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和他们互相交换着肉吃。这些猛兽也住在山洞里。有时候,我们在它们的山洞里发现我们人的骨头,就像我们人的山洞里也会发现它们的骨头一样。当运气好的时候,祖先们获得胜利,对它们进行敲骨吸髓的处理和报复。并且把它们的骨头垫在石头上边拿另一块石头猛砸,砸出古代的针、吸管、鱼钩、勺子、笛子、梭子。
  在这两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人类已相当进步,除了会砸击石器,缝制衣服,还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当时祖先们看见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了。等乌鸦一飞起,树枝猛烈反弹,打得乌鸦呱呱直叫。这个原理帮助人们发明了弓。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石丸的,后来把“削尖的木棒”(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最早的弓箭出土于山西朔县峙峪,二万八千年前)。
  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他们都是清一色的O型血,因为他们主要吃肉,使得血型单一。他们使用石斧、弓箭和削尖了的木棒,但是不会种粮食,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石器时代。有三分之一的人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其余只活到十五。
三皇神迹二&&
  到了一万年前,人们又掌握了取火技术,就是传说中“燧人氏”的拿手好戏:他把木头打一个洞,用木棍插入洞内,双手拿住,来回旋转木棍,火就出来了。木棍粗细以直径一厘米为佳。太粗了不易起火,大细了易断。这是燧人氏反复试验得到的专利数据。钻木时候需要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直到手搓得起泡。有些懒蛋于是拿弓弦缠在木棍上,一拉弓弦,木棍就转上好几圈,省劲儿效率高。人类很多发明创造都是由懒汉的手实现的。有时候人们也“以珠取火”,就是用珠子对着阳光聚焦,凸形冰块也行,火就在焦点处诞生了。
  一万年前的人工火苗,像一朵红色的小花,与柴草一起劈劈啪啪地闹腾起来了。火可以化掉食物腥臊,少闹肠胃病,有利健康,延长人寿。燧人氏因功成为中国远古三皇之第一。但是钻火很麻烦,在饿急眼的时候,人还是直接拿生的吃。所以,即使在燧人氏时代人们仍然吃半生不熟的东西,譬如熏肉。熏肉就是把兽肉或鱼用文火烘干,加木渣、松叶于火上,使烟味带香,熏制而成,不容易放坏。这种东西现在还有,就是四川人的牛肉干和东洋的金华火腿,很有古代遗风。还一种吃法叫“石板烧”,在火堆上架起石板,把野兽放在上边烧,类似现在的“铁板牛肉”。
  燧人氏吃饱喝足,又捏了泥巴,在火上“烧”出陶器来。陶器是燧人氏时代一大历史进步,当时的陶器甚至保存至今,在河北省出土了一万多年前的文明碎片。当时的人们信手就可以把陶灌灌上水,架在燧人氏的火上煮肉吃。这比石板烧方便多了。
  总之,倘使没有陶器,吃东西就极麻烦。有了陶器,做饭变的轻松如意,随要随得(像微波炉那么方便了)。而且陶罐第一次可以把水煮得沸腾,吃熟食才真正流行,可以给人增寿两年,对于人脑的发育也功莫大焉。
  脑子一发育,苦恼就来了,燧人氏时代的人们开始思索自身的来源:“最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燧人氏时代的哲学家们吃饱喝足以后,咀嚼着羊肉,握着羊骨头望着天空自问。
  “人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旁边吃了煮鸟蛋的伙伴回答。
  “人是从树上生出来的。”——掏鸟蛋的说,他抬头看见河岸边上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
  “人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一位疯子说。
  “要我说啊,人是女娲姐姐抟土捏成的!”发出这个豪言壮语的人,手里正捧着一个湿乎乎的泥罐子准备去烧成陶器。这个高明的论断很快成为最权威的学说,在全国范围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另一侧的两河流域,以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非洲的埃及地区,也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抱着泥罐子宣称:人类是用泥土粘成的,是普罗米休斯、耶和华用泥土塑造了人(说白了就是“亚当”先生啦)。时代真是不同了,燧人氏时代的先民从制陶捏泥的工艺上领会出了人类的起源,并且开始在陶器上刻刻画画,弄出好些文字的雏形,文明的曙光已探出了地平线。而这一时期距离今天,还有一万年。
  “天地山川是怎么诞生的呢?”一万年前的哲学家们坐在洞前继续思考。他们回忆了早餐吃到的鸡蛋,黄的部分叫阳,青的部分叫阴,前者像黄地,后者像苍天。鸡蛋就像宇宙,混混沌沌。是谁使这个鸡蛋爆炸的呢?哲学家们从砸开鸡蛋壳的动作中领悟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应该是来了一位宇航员,”他们回忆说,“他嘘风吐雨,吹雷放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他就是我们开创天地之始祖——盘古先生。”
  这位叫盘古的宇航员,拿着一把斧子对一个仿佛鸡蛋的球体施力。球体受力破裂,产生巨大的能量,诞生了无数的星云,扩张弥漫。鸡蛋清部分上浮,鸡蛋黄部分下降,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地上有了草木河流,山陵鸟兽。这就是宇宙的诞生。
  盘古造完天地,就离开地球,乘着宇宙飞船跑开了。可是他留下的杰作却是豆腐渣工程,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完美,首先是支撑着苍茫天穹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天不周覆、地不周载了。地壳也发生堵塞,洪水从地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趁机肆虐,世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位优秀的宇航员“女娲”同志闻迅赶到。女娲发下大心愿,救人水火。她捉到一只大乌龟,断掉鳌足(四根),重建天柱——这也是“擎天柱”一词的来历。然后,女娲启动了伟大的补天工程。她找来很多与天一色的青石,以及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燃烧的森林上,火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着。女娲把它补在天的裂缝中。天空随即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娲累得汗水如瀑布般奔流。她的名声从此照耀万物。但是有一块补天剩下的石头,据说被弃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投胎到贾府,就是名唤“贾宝玉”的那位呕。据贾宝玉先生回忆,人类之母女娲炼石补天以后,又拿泥巴造了人,也就是贾宝玉所说的“男生是泥巴做的,女生是水做的。”
  女娲捏泥是个麻烦的重复劳动,一个一个泥人捏得她汗流浃背,手不暇给。于是她采取了偷懒的办法,拿了个细绳在大泥块上割,像卖年糕的那样。女娲越割越快,割下去的泥巴变成小人儿,嘻哈跳跃,围着女娲喊“妈咪妈咪”。早期手捏的真品,就成了富贵的人,而绳割的泥巴,就成了贫贱之人、坏蛋和恐怖分子(比如贾宝玉的同伴薛蟠)。
  女娲完成了使命之后,觉得很无聊,过了很长很长的一些年头以后,她就给自己找了一个老公,也就是“伏羲氏”先生,远古三皇之第二,时间是在距今八九千年前(仅迟于一万年前的燧人氏)
  伏羲氏的妈妈叫“华胥”,生活在甘肃省天水地区。她在雷泽湖滨溜达着玩,忽然看见一个大脚印(可能是外星宇航员留下的)。华胥受了诱惑,就伸脚照着大脚印踩上去,一下子怀了孕,生下伏羲——这折射出远古时代的女子没有固定丈夫的事实,也就是说,性自由,性伴侣太多,但没有父妻,因而说不出孩子的爹是哪一个,所以就敷衍出天神的大脚印当爹。欧洲也是这样,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或者阿波罗经常下到凡界泡妞,四处留情,与人间的漂亮女孩生下很多“混血儿”,成为人类中的伟大英雄,这些英雄也都是有母而无爹。
  因为伏羲的父亲是天外来客(宇航员),所以伏羲自幼才智过人。他仰观天象,俯视大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八卦是宇宙的密码书,它的两条旋臂,白色代表阳性物质,黑色代表阴性物质。阳性物质塌陷衰减,所以白中有“小黑点”。阴性物质接受辐射,所以黑中又有“小白点”。二者互相旋紧,喷发、塌缩,构成宇宙的俯视平面图。
  太极八卦可以用于解释天文、预报天气、占卜人事、推演日历,还可以数学计算、中医治病,乃至于预测爱情。“莱布尼兹”先生还从中悟出了二进制,创造了微积分。人们又在1和0的基础上,推出现代怪物“计算机”。并且,一些喜欢打架的人,还以乾为马,以坤为牛,以八卦象动物之形,练出一套“八卦掌”,强筋健骨,所谓“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
  伏羲还发挥聪明才智,大搞科技创新。他学习了蜘蛛网,也搞起了网络:把植物纤维成罗网,扔到水里去,林子里去,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得到鱼啊、虾啊鸟兽啊。这比矛和箭有了巨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捕到活的,加以驯养,启动了远古畜牧业,时间在距今八九千年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羲也就成了后代猎户供养的祖师爷。
  伏羲时代的宇宙据说还不稳定,表现为阳气过盛,经常刮风,果实不能成熟。于是,又有两名宇航员赶到:“朱襄氏”先生走下飞碟,拿出五弦瑟,引来阴气,安定众生。接着,另一名宇航员“葛天氏”手持牛尾,踏脚而歌,是淳朴的乡村音乐。伏羲并在宇航员“朱襄氏”五弦瑟的基础上,制作了三十五弦之瑟(琴的灵感来自于弓的弦)。伏羲还发明了筏子,比抱着葫芦渡水更加不容易弄湿自己。由于伏羲了不起,纯神的女娲,就决定下嫁给半神的伏羲。
  伏羲、女娲的“结婚照”被汉朝人画成了这个样子:伏羲的鳞身与女娲的鳞身缠绕相交,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交尾合体。一人手里拿着圆规,一人拿着直角尺(矩),表示他们为我们制定了“规矩”。伏羲、女娲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所以叫做“人文始祖”。
  中国有很多“人祖庙”,陕西潼关附近就有一座,不孕的妇女可以跑去求喜。事实上是半夜露宿庙旁,等着附近村里的后生,随便哪一个跑来找她睡觉。次日清晨,这些不育妇女高高兴兴地低着头,带着求来的喜种,回家了,说是人祖奶奶给她的。据说孔子爸爸就是不育,是孔子妈妈上山祷告求神,才生下孔子的。是怎么求来的,就不好说了。河南淮阳也有人祖庙,庙会时候还表演“艳舞”,跳舞人互相蹭身子,动作使人联想到伏羲女娲的交尾像。
  甘肃天水地区现在还有全国最大的伏羲庙,号称“羲皇故里”,是伏羲的老家。河南淮阳还有一个伏羲的大坟,经历漫长的风雨剥蚀,今天依然可观,五一节有很多人去看,只是没有人知道坟里埋的是谁。
  伏羲和女娲其实还生了一个女儿,叫“宓妃”(读作“迷妃”)。宓妃非常美丽,在洛阳附近的洛河淹死了(可能是涉水的时候没有掌握好他爸爸发明的筏子渡水技术)。宓妃死后做了洛神,在河上施展“陵波微步,罗袜生尘”的仙技,后被失意落魄的曹子建撞见了,招惹了后者的爱情,作诗道:“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屈原也追求过宓妃,在遭到拒绝以后,屈原改口骂道:“虽信美而无礼。”虽然长得够正点,但是太疯!没贤惠劲儿,不适合我们知识分子。
  在神农时代,坑屋和衣服得到了普及,一年春秋两季的概念被明确,人们农耕、采集、狩猎之余就闲着,玩最古老的玩具——陀螺,把它抽得嗡嗡直叫。据鲁迅回忆,当时还出现了“杭育杭育”派的文学家,扛木头时候唱的歌。&&
  人们有什么事就记在绳子上,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掌握了这个,就算大学毕业。其它时间,据无政府主义者“庄子”先生报告,人们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母不知& &
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这是庄子向往的太平盛世。
  神农氏的先王盛世到底怎么好呢?——当时出土的动物骨头常有六十多种,说明那时吃的肉种比现在多多了,这是好处。然而吃肉啃骨头的吃相往往不好,生拉硬扯,粗嚼硬咬,导致牙床擦伤,牙根化脓坏死。人们普遍患上口腔疾患,主要表现为牙齿过早磨耗和脱落,许多人刚到四十岁,牙齿就已部分脱落,这时因为不懂得刷牙的恶果。植物淀粉一类的东西经常积存齿间,与口腔细菌作用,产生蛀牙。神农时代的一个17岁女孩,青春花季,在如今陕西临潼姜寨挖出来了,随身的骨珠项链(古代首饰)达8577枚珠子之多。可见这位女生家族条件比较优越,但她患有龋齿。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当时三分之一的人患有疼得要命的牙病。
  七千年前的神农时代,除了牙疼以外,一天才只吃两顿饭。庄子知道这一点,恐怕也要不喜欢了。先民们大约在早上7点到9点,吃一顿早餐,叫大食,比较丰盛。下午3点至5点吃简单的午餐,叫小食。此后,太阳下山就睡觉了,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当然,现在的农村也不这样了)。那时候甚至用不着点灯,也不需要专用的灯具。专用的灯具到了四千多年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可干的事越来越多了,晚上也需要干活才行,所以就要点灯了,也才有了晚饭吃——每天吃到三餐。
  七千年前,吃饭少一顿倒没关系,但不能炒菜,因为炒菜需要传热比较快的铁锅,而当时没有铁,陶瓮传热慢,所以神农氏的肉只能煮,菜只好泡和腌。泡是把蔬菜置于瓮中密封浸泡,内加盐和作料,类似泡菜。腌和泡的区别是,腌不加水。有时候神农氏也吃煮菜。就是小米与菜、肉混在一个罐子里,架在火上煮,煮出来的糊糊,像猪吃的东西(不好意思)。还有一个麻烦事,煮东西的罐子必须专人搅动,防止糊底。搅得厉害了,手里的骨铲一不小心还把陶罐搅倒了,摔个几瓣,糊糊就也吃不上了。
  总吃菜粥,嘴里要淡出鸟来(李逵语),想吃点干的吗?人们在陶罐底子挖几个孔,里边装好米,坐在沸腾的另一个罐水上,用下边的蒸汽,去加热上边陶罐米,这也就是蒸了。蒸出的小米干饭,比较香,顶饱。这种设备后来做成了连体的,上下陶罐连在一起叫做“甑”。它可以蒸饭,也可以蒸鱼,蒸植物块茎(如古代白薯)。我们可以视此为饮食界的蒸汽革命,但神农氏没有悟出“瓦特的蒸汽机”从而制造古代火车!只怪当时没有金属,这是七千年前最郁闷的事,冶炼金属需要1000度的高温,当时的陶窑也就弄到800度,烧陶器还可以,金属就不行了。
  没有金属就有很多不方便,比如神农氏的手指甲长了,没有指甲刀,他就只能用牙去咬,或者到岩石上磨(跟老虎一样)。如果神农氏想做一个独木舟,他很难用石器把一根大树平掏空,而必须先在木头上烧火,烧掉一层,用石器刮掉一层木炭,再烧一层,再刮。烧大发了,就把整个“船”烧了。砍树也是这样。据民俗学家的报告,南美土人用石斧砍倒一颗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边砍边用火烧(而我们用铁斧砍伐,只须一小时)。由于砍树太麻烦了,当时的人死了就没有棺材,只用席子和树枝覆盖,放进方坑里最了不起坑顶加一个木头盖子覆盖着,这个盖子往往是原木拼成的,没有刨平,上边也不起坟头。不过小孩子好,小孩体积小,死了就放在陶器的瓮里埋着。
  如果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喜欢吃辣椒、喝酒、抽烟的人,跑到七千年前的先王时代去,那就等于自投死路。不过他也许能喝得酒,因为酒是起源于放馊了的饭,当时放馊了的饭倒满多的——因为没有冰箱,所以有非常原始的酒!而且米酒以外据说还有果酒,是猩猩酿造的。猩猩、猿猴这些家伙爱采山果,然后堆在什么地方,遇到适合的自然条件就发酵,成了酒。从前曾有人观察并记录到这种趣事。既然猩猩能做到,想来智商更高一点的先民们也不难发现这果酒的诀窍。
  原始酒很浑浊,里边掺着饭和果,怎么喝呢?考古出土的滤酒器给了我们答案。它就像一个茶壶,一头把“馊饭”倒进去,壶中间挡了个竖立的筛子,酒水就在另一头涌现汇聚了,可以倒出来喝。(在荒岛上可以学用之)。
  喝酒可以用陶制的碗,神农氏和他的哥们坐在地上抱着它,沉甸甸的,喝起来很不优美,所以大家使用轻便的木碗。然而木头容易糟烂,神农氏就给它涂上天然植物漆,是最原始的漆器。
三皇神迹六&&
  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人,最大的苦端是讨不到老婆。包括神农氏本人,也没有媳妇。不过这样也好,他可以有很多“媳妇”——当时流行狂欢节,选定特别的好节气,比如春分,神农氏组织大家到郊外什么美地方,温泉边上,节日大狂欢。附近村落,认识和不认识的男男女女,在野外野炊。一些青春少年,从这里找到他们的野蛮女友。一帮男女吃饱喝足就脱掉衣服,坐在水潭里嬉戏,遇上互相中意的,就上岸去男欢女爱,着对野合。各对情侣虽近在咫尺,皆互不妨碍,各行其素,甚至可以互换伴侣。这就是石器时代的“郊外野合”,作& &
为习俗不同程度地一直保存下来,直到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还看得见,与刚才的描述一般无二。
  欢乐谷(Happy Valley)的集体野合是远古先民在没有个体夫妻家庭时期的必然出路,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但是少儿切勿模仿!即便到了后来的大周朝,官方的《周礼》上还规定着这是全民活动,鼓励参加,地点往往选在桑林。古代的桑林,就是现代的红灯区。
  七千年前,除了欢乐谷是个好去处外,伟大的神农氏还专门创造了远古的“市”,即农贸市场,除了做买做卖,也是寻找异性partner的场所。这个传统至今没有变。譬如重庆的解放碑、台北的西门汀,既是逛街购物的地方,也是打望泡妞的处所。下面我们谈谈七千年前的人是怎么在农贸市场泡妞的。所不同的是,现代人在解放碑是男的泡女的,七千年前正好相反。
  当时村落中的血缘关系是以母线为线索,女性主导着这个社会。农贸市场上汇聚着人们采集来的各种好东西:有卖鸟蛋、卖鱼的,都是物物交换,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还有摆了地摊卖饮料的——正是个女孩!她把植物根茎泡水,卖给远路口渴的你。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而这时你是拎着打狗棍(尖木棒),背着一筐麻皮,走在农贸市场上。注意,你背筐的方法跟现在不一样,是用带子绷在前额,从两耳下伸到后背,拉着脊背上的筐(很多古人因此在头骨留下印痕)。如果你筐里的“大麻”比较好,拎着木棒的姿势也很酷,没准就能被这卖饮料的“野蛮女友”欣赏了。
  注意这大麻不是吸食的。大麻的叶子可以煮菜吃,麻籽可以煮粥吃,麻皮可以剥了作衣服穿。毒品大麻只是产自印度的某一变种。你把这些采集来的、浑身都是宝的大麻,交给这个女孩,换来她的饮料。
  这个女孩直勾勾地对你打望了一阵,觉得你这货色还不错,就冲你放电,要你的联系方法。但是你是个有骨气的男生,特别是你发现这个女孩牙齿有点暴,一笑就不好看了。于是你借故跑开,改到旁边卖古代衣服的摊子。她专卖兽皮料的衣服叫做裘——夏天毛朝外,正着穿,凉快,冬天毛朝里,反着穿,暖和。卖裘的女孩,手很巧,纤细的手指是你的最爱。为了避免乱法飞扬,她头顶上梳起一个螺壳样的乌髻,还有一只象牙梳固守着那里,象牙梳是五齿的,发明梳子的灵感来自五个手指。尽管如此,还是有些长发分成柔和的几咎,解散在她的肩头,以及两三根极细极长的辫子。
  当她觉得你符合她的style来的,你呢,也不讨厌她的相貌,然后你跟着这个女孩直接去她家——千万不要害羞,因为别人也是这么干的。路上你看见那个卖饮料的牙齿有点爆的女孩,后面也跟着一个帅哥呢,是她泡来的。
  到了女孩家里,你和她一起剥掉衣服——对不起,应该是剥掉大麻或者葛藤的皮,一起劳动。麻皮在水里泡上几天之后,皮就松散了。你用棍子槌击几下,麻丝就出来——这样一起干活比较好,在劳动中建立友谊。她再放进一些矿物质,使其脱胶,麻丝变得更麻利。接着,女孩把丝捏了出来。这些长长的麻线挂在她的脖子上,再利用陶制纺轮捻成线。纺轮只有两倍铜钱大,中间的小眼插着竹签,签子顶上系上她的麻丝。用手转动纺轮,利用纺轮在悬坠状态时旋转的重力和扭力,把几绺麻线拧成结实的一根长线——纺轮质量越大,坠力就越大,纺出的线就越细;纺轮质量越轻,纺出的线越粗——古人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地球引力了。这个纺轮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女孩的最爱,将来死后是要放在女坟里的。男孩坟里则放石斧,显示出男耕女织的分工。
  接下来的工作是织布——这只需你旁观。织布,说白了就是把麻线分成经线、纬线,相互垂直地排列起来,就是布了。把经线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系在她的腰际。纬线借助梭子,系在梭子尾巴上。女孩拿着梭子,在经线上穿梭编织,一上一下,布就织出来了。布比较稀疏,每平方厘米中约有经线10根,纬线26—28根,比现代农家布还稀疏。但是没关系,这毕竟是你们劳动的成果。如果你的这个“野蛮女友”天资聪颖,她还可以在穿梭编织纬线的时候,作出种种回纹、斜纹的暗花来,有些植物的块根捣烂可以流出各类颜色的汁,把布染成美丽颜色——矿物颜料也可以。
  七千年前的布,一根都没有保存下来,在一些出土陶器上发现了布纹的痕迹。这是制陶的时候,把布垫在了泥罐子下面,印上去的。
  有了布,后面就可以做衣服了,这就不用我教了。七千年前的女孩自会做衣服。如果你非要问她们,是怎么学会织布成衣的?她会说这也是神农氏的发明。不过那时候布的幅面很窄(只相当于她的腰宽),所以难以做成裙子(除非她的么贼粗),而只能把几条布拼接起来作衣服。所以,当时的“裙子”,都是前后两片(各自用几幅布条拼成),两片之间开缝,导致大腿很容易露出来。男女们都穿这种“旗袍”式的裙子,谁也别笑话谁。与旗袍不同的是,旗袍上下连体,当时则是上下分成两截。
  当你们为了衣服工作了一天,已到夜色深沉的时分,晚风像装在水瓶子里的半瓶子水,涌动着绿色的星光,你和这个野蛮女孩,互相拥抱着,在她家的小屋子里,已经成为春天中幸福的一员。从房顶的窗户,你们可以一起数着天上的星星。没有任何人会干涉,男生在女生家睡觉这在那时候天经地义。不要怕她爸爸。事实上这个女孩没有父亲,人们都是合族而居,集体生活,村落由单间小房子(坑屋)组成,每个坑屋里边只住着一个女孩或一个男孩,这意味大家都没有固定的老婆,没有固定的夫妻家庭,大家都去欢乐谷解决性需求,或者在女孩的单间房子里“走访”。之所以在女孩的房里,只因为她们是社会的主导,男生是她们的“玩物”。
  男生被泡来以后,千万不要以为会被召为固定的“驸马”。双方只是结成偶然的短期伴侣而已。俩人好上半年一年,男生随时都可能被换作别人。这样的事在民风淳朴的地区(如云南永宁纳西族)仍能找得到:在劳动、集贸、娱乐等场所,男女只要认识了,双方愿意,男子当晚就可以到女方家族她的房间过夜。次日天明,男子辞归。俩人只是这样好上一段时期,短期同居罢了,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连早餐男方都得回本族就食。所以每日清晨,各村落之间的道路上,来往者尽是青壮年男子。互相还打招呼呢。每位女子都可以和它族许多男子保持性关系,反之,男子亦然。不过,这里的主导是女子。我们管这个叫“走访婚”。男女暮合晨分,来去自由,相互走访,主要是为了解决性苦闷,所以对长相、学历、体格、家庭、财力、心灵都不挑剔,往往一两个月就要换一个partner,一个女孩同时拥有几个partner,是常事。唉,这可真是“野蛮女友”啊!她们生下的孩子真是难以确定其生父是谁。因为找不到爹,所以就敷衍出神话,说他们是踩了脚印、看见龙首,因而怀孕生的——伏羲、神农就是这样来的。
  蒙古族“阿拉善旗”也有这样的遗俗。老人们把姑娘嫁给一种器物,以马鞍或火钳为丈夫,算是成人了。事后,姑娘就可以和不同的男子交往,在家接受走访,生下孩子归女方家。
  野蛮女友生下的孩子,照例都归母方所有。孩子长大后,和妈妈一样都不离开本族,一直到死。这是母系氏族的特征,基本上跟蚂蚁的社会差不多:蚁后在母家里不停地产蛋,生下的女孩,未来当“蚁后”。生下的男孩当“工蚂”,帮妈妈干活。当然工蚁(男孩)也要不时地跑出去被妞泡,去野合或者走访,协助别家的蚁后生产下一代。
  试想一个社会没有夫妻固定的家庭,该是多么随便也无拘无束阿。七千年前的社会就是这样开放的:女子主事,郊外野合,走访过夜。
  但开放是要有代价的,色字头上一把刀。七千年前,孩子们的死亡人数占到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他们的年轻妈妈也死掉了——有一半的女性死于二十几岁花季,这是整天泡男生带来的恶果。过多的性生活变成女孩的催命符:十五岁普遍怀孕,过早的孕育导致女性发育系统的紊乱,未老先衰。临产也是一个难关,难产和产后细菌感染是母子的杀手锏。即便孩子养大了,妈妈若死掉,小孩也往往是死路一条。七千年前,男人的寿命反倒比女人要长,平均在32岁左右。这个数据一直保持到汉朝前没有大变化。
  下面我们去七千年前的坟地去看看。既然没有个体的夫妻家庭,也就没有夫妻合葬。人们在坟地里都是住单间。住上一段时间,肉没了,才被认为是真正死掉。挖出骨头来,转移到部族的公共墓地里进行“二次葬”。公共墓地当然也无所谓夫妻合葬,都是男女分成两大区,所有的男人葬在一区,女人葬在一区,排列井然有序,就像男女卫生间一样。“卫生间”里的每一个人依旧住单间,也有哥几个、姐几个住一个坑的,但男女绝不掺一起。能搬到公共墓地来,是一种荣誉,那些干了坏事或者得恶疾的人,是进不了“祖坟”的,也没人给他“烧纸”。那些摔死、烧死、淹死、夭折,以及交通事故而死(当然这类比较少)的人,也不许进去。对于公认的坏蛋则要趴着躺在墓里,以示与众不同、特立孤行,后来这个待遇也给了俘虏来的战犯。
  坟墓里的随葬品都比较简单,多是粮食,供死人在阴间吃。也有猪、狗、猴什么的,给死人提供动物蛋白。做饭用的陶罐、吃饭用的钵盆,也都放进去。南方人爱吃鱼,就放进去鱼。四川有个家伙,死后口咬两条大鱼尾巴,象征着有吃不完的鱼。
  在下葬的时候,人们唱起挽歌:“你去吧,那是你的妈妈、舅舅住的地方,安心住在那里吧,不要回来。”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实质:去找妈妈、舅舅,而无所谓爸爸。
  黄帝是在哪儿诞生的呢?&&
  如果谁能回答得出这个提问,我宁愿给他一百块奖金。可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汉朝的司马迁,就已经搞不清黄帝的户口了。司马迁特意向东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过涿鹿,南到江淮,问各地的白胡子老爷爷打听黄帝的下落。结果四方各地的老头子都发誓,黄帝就是他们自家这一带诞生的。这就跟现代人到处附会一个孙悟空的花果山景点一样。司马& &
迁只好悻悻而归,捡了一些好听的话(雅言),对付着给黄帝写了个小传,到底也没说清黄帝是哪里儿的人。整个传作得更像一篇神话故事。
  我们认为,黄帝照旧诞生于西部,黄土高原养育了华夏族的文明,远古三皇以及我们的名誉祖先“黄帝”,都是生活在这片黄土上。根据司马迁所说,大约是在五千年前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钟,黄帝出场了。
  当时夜色完整而且深沉,星星无言地闪烁,世界一片和睦。一个叫“附宝”的女孩,正在黄土高原北部安稳地睡觉,没招谁也没惹谁,不提任何要求,突然安稳地醒来。我们知道那个时代,人们都是依附在部族里过集体生活,而没有父母家庭。附宝醒来有点奇怪,就抬头看了看天,这一看不要紧,她那沉默的美丽,被一道嗤拉拉的闪电照亮,闪电仿佛把天空撕出蛇形的口子,缠绕着北斗七星,照亮了整个郊野。
  附宝感觉很恐惧,屋子里的器皿都暗暗地发出红光,还有轻微的咝咝声响,附宝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里见了飞碟。也许有什么化成了一股烟进来了,当附宝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时候,那个什么东西还似乎替她关了门。可怜的附宝,清晨被叫醒的时候,发现她已经怀孕有了。(又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例子,只好推说是闪电。)
  这一次怀孕为期很长,好像比别人长了两倍半,到了第二十五个月的头上(已经超过了大象二十二个月记录),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黄帝出生了。由于在肚子里多呆了十五个月,期间已经学会了讲话。所以黄帝刚生下来,就能说会道像个领导干部,一幅龙颜,浑身散发着圣德,家里的鸡呀狗啊都怕他。奇异的事情接连不断,很多情况下,吃饭的骨制勺子拿到他手里就会熔化,他看着一个瓦罐,那个瓦罐就会爆炸,他盯着某一个人,那个人肯定要栽跤。村里的人都怕够了这个小孩。甚至风雨雷电这些气象诸神也怕他,黄帝一说,天怎么这么热啊。于是立刻就会刮起凉风。说下雨也是一样。
  功力伴随着他的年龄而增加,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经驱使虎、豹、熊、罴。很多老虎生了孩子,都要领着到他这里报到。事实上,黄帝的黄字,就是一只野兽被仰面切开后,剥开的皮的样子。横杠是两条前腿,下边两点是后腿,上边是大嘴,中间是兽皮的条纹。黄帝驾驭虎豹,有游牧部落的特征。
  在黄土高原追随黄帝的另一个少年人,叫做“应龙”,同样身怀异能。“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应龙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飞龙。黄帝认为应龙具有驾驭地面流水的神力。当应龙和黄帝一起在水边赶着牛羊走的时候,应龙走向河水,河水就像惧怕似的倒退着让出一块空地。这给黄帝带来很多好处,当羊群需要饮水的时候,不必费力寻找,应龙可以让一条河水远道流来铺在面前。
  据说黄帝也是神农氏的后裔,只不过迁居陕北,千里黄壤,满野弥望。当时陕北的样子可能还好些,现在却是艰苦的湖盆草滩和有名的革命老区,石头多树少,雨水少,只能放羊。黄帝所在的部族逐渐放弃了神农的耕植技术,而改放羊了,逐草而居。人是很容易忘记祖宗的啊,黄帝身上,已经找不出与陕南肥美的渭水流域神农氏的太多共性了。
黄帝蚩尤二& &
  草长鹰飞,白昼永长。黄帝在陕北待腻了,率领族人沿洛河南下。没有人解释过他这次迁徙的原因,也许是出于寻根活动吧,他想到陕南的渭水看看。一路上黄色的土地让他感慨万千。当时的黄土并不贫瘠,上面长着繁茂蔽日的丛林,板齿犀、三趾马、李氏野猪这些巨型野兽出没其中。
  终于,黄帝来到了神农氏的故地,看见了东西流淌的渭水,也是自己的祖根,这里& &
诞生了华夏族的文明。黄帝看见,渭水冲击出八百里秦川沃土,横亘在陕西省中部。沃土上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犁了。犁尖像一把熨斗(呈等腰三角形),尖锋锐利,与两侧的刃一起破土,是石头材质。石犁的中心有孔,孔上边插上犁架。后边有人扶犁,前边有人拉。就像用熨斗熨衣服,石犁开过去,土地全翻花了,是农具上的一大革命,比耜的撅坑效率高了好多倍。黄帝望着南边这些人的耕犁,心中充满了嗟呀,就像蛤蟆看见了大吉普。
  一群雁鸟(几万只)从头顶聒叫着飞过,压得阳光都黯淡了。应龙很想拿起飞叉,去投刺大雁,用雁羽做衣服——古代羽绒服。这个心思刚刚萌生,已经有一只大雁尖叫着中叉,从队伍里沉甸甸地坠下来。应龙说:“我并没有出手啊?但是叉自己飞起来了。”
  自鸣得意的应龙跑过去拾起大雁。这些举动导致黄帝轻蔑地哂笑:“我更希望用犁划破土地,而不是捕捉一只愚蠢的大雁。”
  虽然黄帝是神农氏后裔,而且是十八竿子之内就能打到的一支,但黄帝不太乐意涉足神农氏一族的地盘。他对他的部族说:“我们向东走吧。”一行人于是捋着渭水东行,在陕西省正东部的大荔、朝邑一带,要渡越黄河。这一段黄河把黄土高原一劈为二,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
  黄帝渡河不需要太多先进技术,伟大的羊筏子帮助了他。羊筏子是游牧民族的专利:杀羊时,先把羊头割下,去掉四个羊蹄。剥皮严禁开膛,办法是将羊悬于树上,把皮往下翻拉,完整地扒下来。最后脖子、四肢、生殖器等露气的地方扎紧,仅留一只后脚作为充气和排气孔,吹起来就是羊皮囊。
  黄帝命人鼓着腮帮子吹气,使后者胀得像怀了孕一样。与黄帝随行的羊群看见这种古怪的圆羊,纷纷发出奇异的咩叫。黄帝把几十只羊皮囊捆在木筏子上帮助增加浮力,这就是羊筏子。大家纷纷登筏渡河。(这样的筏子如果几百只横贯排列在河面上,用绳子吕串联,就是古代的浮桥,春秋战国时候秦晋之间的军队,都是这样步行过黄河去打仗的)。黄帝在羊筏子上看见,此时的河水并不浑浊——因为它所流经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百兽出没,无所谓水土流失。是后来的过度垦殖毁坏了这里的植被,一道道犁沟划破了土地的表面。
  水淋淋上岸的这帮陕北人,进入了山西,他们还有很多路要赶,每个人身上都扛着五十斤重的家什。为了减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别是解决行李的托运困难,据说黄帝在东迁的路上发明了车轮。
  国际上一般的看法,苏美尔人已经在一千年前发明了车子,并且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也就是黄帝生活的西部,这里是文明西来的第一站。然而中国的古书上归誉黄帝为始作车者,因此号为“轩辕氏”
  黄帝是怎么“发明”车的呢?首先他看见了转动的飞蓬,就是荒枯的干草,它们被吹吹成一团,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样高,像个大怪物。当狂风一吹,这个巨兽就可是转动,压过路上一切障碍,而且脚步飞快。这是人们看见最早的圆周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从而引发了轮子的概念。轮子最初是单独使用的,在移动沉重物体时候(比如捉来的一只大象),把物体下边垫上圆木作为轮子,撬着滑走。
  黄帝又从神农部族的犁,悟出了车:犁的下边装上轮子,人就可以拉着走了。但黄帝时代的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这一点使得它旋转缓慢,但是更加结实(有辐条的轮子是两河流域的人在又一千年后发明的)。而且,黄帝的车是用人来拉的。那几个苦闷的拉车的家伙,不知道是谁。既然有拉车的,就有坐车的。人和人有了区别!
黄帝蚩尤三&&
  黄帝带着他的队伍像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道路在他们的脚后出现(是他们第一次踩出来的),河流在他们的身边跌倒,黄帝进入了山西,来到了其西南部的夏县,在这里他遇到了嫘祖,立刻被她的美丽折服。
  嫘祖正抱着一个陶瓶去井里汲水(五千年前开始有水井了),井边的嫘祖穿着柔软轻薄、光滑细密的一种织物,自己织造的。后来黄帝才知道,这种织物叫做丝绸——是嫘祖的& &
  嫘祖双手牵拽细绳,从井里拉起水瓶,她在劳动中暴露出的优美曲线,深深地教育着黄帝。黄帝喃喃地说:“这个女生柳叶如眉,沉静如水,真迷住了我们走南闯北的人啊。”黄帝侧目倾听,掏瓶被拉上来了,瓶身的水滴,悄然跌落井中,回音勾地一声,阳光十分幽弱。
  应龙把双手叉开,食指交叉唇前,低呼一声。地面上受他管理的水立刻起了感应,水从嫘祖抱着的水瓶里像鲸喷一样,径直飞冒出来,几乎打湿嫘祖的头发。黄帝同时看见了嫘祖的乌发上,有一枚晶莹修长的玉针,在初秋天气里闪闪发光。这个刺激使黄帝打个冷颤,冷颤令玉针随之碎裂,嫘祖的头发像那逃逸的水,垂散而下。
  嫘祖赶紧举起手,这个动作导致怀里的陶瓶啪地掉在地上,摔个粉碎,涓细的水泼了一地。
  嫘祖眼波流动,娇嗔道:“不好了!耍流氓了!”
  “谁耍流氓了?”应龙上前问。
  “肯定是你!”
  黄帝走上前,排开应龙,那些水瓶的碎片,立刻像倒放的磁带一样,恢复合拢,蹦了起来,连同清冽的水,一起回到黄帝的手上。他举起来说:“我可以喝一口吗?”
  这个瓶子是古代高科技产品:尖口尖底,中间硕大,像栆核形状。把它用绳吊进井里,入水就能自动倾倒,因为重心很高。等进水一满,水和瓶子整体重心又下移,使瓶子自动能竖起来。
  得到默许之后,黄帝喝完水,注视着嫘祖。柔滑的丝绸附在嫘祖身体上,黄帝看见,嫘祖那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在周身纷纷起舞。黄帝说:“是谁捧给我芳香的水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我将把把追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就让我作你手掌无名指上那个细小的陶环,我将甘心蹉跎并且于世无补。”(对不起,这些都摘自我的大学情书)。
  嫘祖大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会说话啊。(是啊,人家刚生下来就会说话的了!)
  嫘祖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穿着麻布衣裳,腰带、鞋子,都是皮革制的。黄帝头顶的头发编作蝎尾形(类似麻花辫子,朝天长髻),用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发夹套着长髻起固定作用。一串绿色石质饰品,像发带一样绕脑箍了一圈。发带以下,垂着一些小细辫子。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手腕上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而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手表)黄帝的手指戴着石制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颈下又垂着一块玉璜和一条象牙小龙作为胸佩,一个青紫一个洁白。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嫘祖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进化完的野人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其实黄帝的装束是我根据当时人的出土服饰而写的。
  “我穿的这是一套黄土风情,阁下想听吗?”
  “有话请讲。”
  “我们脚下的黄土地,即使全是黄的,也会因烧制技巧不同而有目感差异,造出红陶、黑陶、白陶、彩陶不同系列出来。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我下裳(前后两片的裙子)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印纹红陶,陶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我的麻线衣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吃饭可以端着它。而我的背包颜色内深外浅,点缀著蓝宝石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上刻有猪纹、狗纹、龙纹、虎纹,气势磅礴,剽悍豪放,象征着我的性格!”
  嫘祖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一套青山文化了?”
  “怎么讲?”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为气候的冷、热、晴、雨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太行山上的松岭,阴冷诡谲。我的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深沉忧郁。上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罗纱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跑上几头小花鹿,映着云海缥缈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爱。”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我远离西北的苍凉而遇上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能问一问你的大名吗?”
  “呵呵,那请你先把黄土风情的水罐还给我呀!”嫘祖说。
  黄帝赶紧把水瓶交还她手里。
  嫘祖噗哧笑了一下:“等一下,我头发乱乱的了。”于是她把水瓶留给黄帝拿着,扬起素手,重新盘绕自己的发辫。黄帝看见那她皎白的上臂还套着几只臂环和臂筒,前者是玉的,青绿色,后者是大象骨的,淡黄色,后者是宽筒状的。玉石,触之冷柔;叩之清脆,上边还刻有星纹水草,象征着嫘祖的审美情趣。当时的人崇尚玉器而不是黄金,这在古文明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玛雅人亦有此偏好)。
  这位光风霁月型的大美女嫘祖,据说是养蚕的发明者。在当地夏县出土了我国五千年前的半枚蚕茧化石,证明了嫘祖养蚕基本属实。不过当时的人还不会抽丝,而是把蚕茧切碎,拍打脱胶(像拍黄瓜那样),再把乱丝用纺轮纺为长线。于是人们在麻衣的基础上,就有了丝衣。丝衣可以比麻布织得更细密,每平方厘米中有经丝52根、纬丝48根。这个数字取样于中国大地上发现的最早几片丝绢,是在4700年前的浙江,虽已碳化,但仍有韧性。看来长江流域的文明态势也能跟黄河流域分庭抗礼啊。丝绸技术在诞生之后一直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直& &
到第六千年后才终于传到欧洲。
  黄帝领略了嫘祖的丝绸,接下来就营建自己的新房。黄帝这时,个别人已不再住半地穴的坑屋了,而是把一撮撮“地面式”的建筑凸现在大地丛林之上。这些房子使人想起亚洲的“亞”字:方形的大地,四角被支撑苍天的柱子占去了,这就是“亞”字,代表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概念。“亞”字也是房屋地基的写照,四根粗大的木柱占去地基四角,四柱又托起圆形的屋顶。
  黄帝和嫘祖盖新房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平好地基,铺垫以干燥的草泥。地基四周挖槽,以便未来槽上起墙。
  2、开始杀人(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开始出现人牲),把人杀死后的body埋在墙基的槽下面——有这哥们在下面托着,墙不怕狂风洪水。如果阔气的话,地基下边也杀埋一个。这些被杀的人都是部族冲突的俘虏,或者部族内部的volunteer(志愿者),他们觉得住在房子下比住在屋子里好,保护一家人的平安,值得。而杀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土地神交贿赂,换取该地皮的使用权。不然,针对违章建筑,土地神会用地震、地陷、发大水的手段表示不满。
  3.在地基的四周边槽里竖立木柱,大木柱间距是一米三根,中间还有小木柱,都是支撑房顶用的。木柱之间填芦苇,再绑若干根横木条,以藤条捆扎,使得整个墙壁固结在一起。这种木骨墙不结识,也就不负责承重,只起在外面起遮蔽风雨和分割房间的作用。承载屋顶重量的是墙体里的几根大柱子。这种特色在中国后来的历史时代一直被继承着。
  4、再杀人,把人头削掉皮,洗洗干净,念完咒以后,这个美丽的脑壳可以塞在墙壁里。
  5、把“草拌泥”抹在木柱、芦苇做成的墙骨上,使它成为一面泥墙。注意把人头也抹进去。再用沙浆抹出光滑美丽的墙面皮。
  6、用木架搭起屋顶,呈四角攒尖的方锥体,也有两面坡或三四面坡的。
  7、屋顶加“草拌泥”(但还没有瓦)。
  8、屋檐往外伸出很长,也需要什么东西支着,所以往往再设在屋外一圈柱子,以支撑屋檐,檐下形成滴水的檐廊。
  9、内部装修。先用粘土、陶粒、料礓石烧制成古代“水泥”,这“水泥”见水就会变成胶结状。把它铺在地上,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青黑色,是古代地板。
  10、再用木骨泥墙在房子里隔出客厅和小室。一般“前堂后室”:进门是大客厅,常在一百五十平米甚至更大,穿过客厅,后边是三四个卧室(是黄帝和嫘祖、孩子们的地方)。客厅左右两边还有小屋子——大约是小保姆住的。整个房子最大合计三百多平米,每间小室里边放上罐、钵、盆、壶、杯、盖、碗、瓮和陶纺轮,有的时候,还有高出地面半米的实心土床。有的小室不预备住人,是储藏室,粮食装在瓮里,石弹丸和石铲、石斧、石刀放在墙根,这是打猎和耕种用的。弓箭挂在柱子上。
  11、再选一个小室做厨房,造方形灶台一到三个,以及挡火的短墙——这是厨房装修。
  好了,黄帝和嫘祖拿着钥匙入住新居,为了庆祝婚礼,也许还喝了酒。五千年前的中国已经确切开始酿酒了,但比两河流域和埃及晚了两千年。他们的长方形大房子,在丛林的包围下熠熠闪光。但村落里的主流还是单间小房子,圆锥状的像个小粮屯,里边只但住一个女生或者男生。这意味着很多人还没有固定的老婆。这些单间小房子的门不是朝着太阳,而是朝向村落中央广场上的另一幢大房子,那是村落里过集体生活(比如开会时候)用的,同时也是村落大食堂,集体吃、集体喝。个人没有什么私人财产。
  在这温暖的共产的原始的村落外围,有“大防卫沟”抵御着坏蛋:5—6米深、6—8米宽,野兽也就不会蹦进来吃我们了。挖这样的沟,取土量要在三千辆卡车以上。沟的外边,是人们玩泥巴的制陶场,也有祖先们居住的地方——集体公墓(坟都是平的,没有坟头)。未来村里的幸福男女们,也将埋在这里。就像我们曾经说过的,因为没有固定夫妻,他们在坟场多是男人们聚葬一区,女人们聚葬一区,就好像男女卫生间那样分开两区,男女互不搀和。男女合葬的,少之又少,黄帝嫘祖二人的结合,生时同室,死时同穴,算是开风气之先。
黄帝蚩尤五&&
  五千年前黄帝嫘祖的结合,比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欢乐谷、男女走访进化了一步,标志着一夫一妻相对固定的模式逐渐出现,算是“结婚”了,然而不占主流。这体现在坟场里,就是一些男女合葬的坟墓零星地出现了。不过,即便有了少数“结婚”的案例,婚者在婚前还是可以去欢乐谷野合的。所以,结婚双方都不是童男处女。
, u5 {* s7 j2 V7 p2 M  既然生活这么美好,黄帝就和嫘祖组建家庭,乐不思蜀地住下来了。唯一的遗憾是& &
,在这新兴的一夫一妻小家庭里,往往新郎没有地位,他们是嫁到新娘家来的,类似现在的“倒插门”,学名叫做“对偶婚”。因为当时社会仍然是母系制度,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他们“倒插门”进到了女家,立刻就要改名,整天都要跟着劳动,媳妇家的人随时可以责骂、殴打他,甚至可以杀了他,地位跟奴仆一样。表现好的,死后可以和媳妇葬在一起,表现得不好,死后归葬本出身部族。所以,这一时期的夫妻家庭,仍然维护着妇女主事的母系社会特征,只不过男女关系比起神农氏时代的频频更换性伴侣,来的稳定了。但女性作为家族主导力量,还是可以再到外边找几个相好的,就像现在包二奶那样,叫做包二爷。丈夫却没有这个资格,因为这是母系社会,妇女统治着乾坤世界。
3 b. V1 B9 R& w0 q& b( j& `2 Q9 B
  丈夫从嫁来一直到死,不管创造多少财富,都没有支配权,都归女方家族拥有,包括丈夫帮忙生下的小孩。如果生下是女孩,就留在女家,长大以后也不离开本家族,而是当“蚁后”,等着从外边娶来男生陪她。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当“工蚂”,跟他爹一起干活。这“工蚂”成年以后如果愿意结婚,就嫁出去,去到别的家族当“丈夫”(实际也是当工蚁)。每个家族都会把他们生出的男孩嫁出去,虽然这个男孩会很倒霉,但为了维持了各个部族的平衡发展必须如此,人们也就不想那么多了。这就像几千年后常说的那句话“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总之,那时候女孩比男孩的命好,死掉的女婴睡得棺材(是瓮)都比男孩来的漂亮、舒适、宽敞,随葬品也丰富精致。瓮底下还要有一个小孔,供灵魂跑出来,从新投胎去。他们一定都祷告着:“愿来世为女,不要为男。”
: N) h2 q* Z; P4 e. w. i+ `) K0 k
  但是黄帝时代,男性的势力开始成长(比如黄帝自己就是这么干的,详情见下节),男性为了与河东吼狮们对抗,就不肯嫁到女方家族去,以免到那白干活还挨打,并且在长期摸索中发现,没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于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开始降温了。对男性的生殖崇拜表现在甲骨文的祖国、祖先的“祖”字,右边的“且”是男性生殖器竖直向上的惟妙惟肖的写真。男人开始蔑视传统。接着,犁耕等新技术使得女人力不从心,摆弄不了这沉重的玩艺。男人不断从狩猎行业分流到农业来,贡献日益巨大。人口的发展使得打架也越来越必要——我指的是部族之间,这给男人提供了舞台,狩猎的武器与经验很好地武装了男人,使他们更善于打架。总之,男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提升,所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不肯拱手让出,一定要留在己方家族而不是把自己嫁到对方去。男人留在本家族不动窝不算,孩子也必须姓他的姓,把财产一直在男性血统中传递。
: j/ }1 ~% \9 P' d* E8 r
  于是,越来越多的有骨气男子,不肯出嫁到女方家去,而希望女孩到他家来。但是女的也不肯嫁过来,所以男人就采取抢婚的形式。“婚”字从“昏”,表示晚上行动,就是去抢。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抢,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某些印第安人,为了掠夺妻子经常成群结伙到外部落杀男夺女,占以为妻,这是当地结婚的重要途径。
. ?2 C4 p0 e, x, {! ]' h  另一种是假抢,其实也是从前真抢的遗风。比如解放前的苗人抢婚,一般先是议定对象,再以抢婚形式完婚。新郎黑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女家已然召集亲友列械环卫,拿起武器锤击来犯之新郎。双方展开“械斗”。新郎单人直取虎穴,径人屋中,夹妇上马,疾乘而驱走。后边女方父母持械大呼亲友,一同追赶。最终按照程式要求,他们没有追上,于是含怒而归。
  新媳妇在途中,还要“故作坠马状三”——假装三次跳马逃跑。新郎夹之马上。有人还把新娘子走过的足迹掩埋,防止女家追击时发现。等新媳妇一进门,新郎虎狼一样的弟弟们立刻把新娘绊倒,拿绳子捆起来。仪式才算结束。妈呀,这哪是结婚啊。
: D( R( r& C9 n! n&&z4 S- a# ^4 R( d& g5 \3 \4 v# h# y
  抢婚,说明远古男子为了夺取家庭领导地位,经历了多少艰辛险阻的奋斗啊。现在的女权独立运动,只是上街喊口号,不拿出点抢婚(抢男的)的做法,怎么能见成效啊! & U: X% f7 e# T* R9 W6 X
2 R& B8 B% p&&n8 y& l, U5 B+ ^# F9 P
  抢婚真的不限于男抢女。在云南金平地区居住的瑶族,也流行女抢男。抢来之后还要审,看看他婚前有多少性行为,不老实交代就受皮肉之苦。这还是母系社会的遗风。
0 T# g1 F* ]; t4 G2 v
; ^& C0 S: o&&t- `  有抢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风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标明了女生与男生争夺婚姻主导权的惨烈之战。另一种形式是逃婚,结了婚,女子很快回母家去,死活不肯再过来,哪怕带着孩子。这都是女性为争夺家庭主导权而表示的不合作态度。 3 E# E: F9 k. C$ m7 z0 [' F
7 V- S. y. |# N2 k* j, y) E&&w6 l3 b  除了抢以外,男子跟河东吼狮搏斗的另一种办法是买卖婚。由于男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占有的“钱”越来越多,于是花一些粮、布、牛、首饰,买来一个媳妇,组成家庭去“奴役”她。这东西后来变成了彩礼,数量依据姑娘的年龄、容貌、生育能力而定。“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说明妻子是买来的财产。 . `$ L3 W: n& ~5 ^& D
&&|) k! A' N' i( x* j
  即便有的男子不甚富有,为了最终能成为家庭主导,也硬咬着牙买媳妇进来——可以不限于一次交齐,可以分期付款啊(牛啊,羊啊,米啊,什么的,一年交上一批给女家去),媳妇却先领回来。实在穷困的,还可以以劳役的形式支付彩礼,上门当女婿,若干年后再将妻子接回来,从夫而居。为什么一定要让女方跑到自己家来,原因就是落在谁的家里,谁就占主动:男生嫁到女家去,以后财富和子女就归女方家族,沿女性一脉传下去,就是母系社会特点。女生嫁到男家来,财富和子女就有男性一脉传下去,就是父系社会。所以,这个阵地一定要争夺。
2 }* |/ H/ t4 N4 c, C# F/ T' \( S0 y5 V2 ]( L0 T+ n% B/ u. K
  从女性为主导,到男性为主导,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男人与女人的斗争,从活着打到死了,从天上打到地下,一直到坟墓里都是。最初母系社会时,都是男女分开葬,没有夫妻,大家去欢乐谷,男子完全是女性的小玩物,每个女孩手里都攥着一大把。后来,男子钻到女子的棺材里了,成为一夫一妻的形式(时间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男子地位在提高,但是女子仍然主主导,是把男子娶来家里的。但既然男子已经钻进了女方棺材了(女方家庭)了——棺材就等于一夫一妻的家庭,要不怎么说婚姻就是坟墓呢——那就已然引“郎”入室,打入一个楔子,剩下就是如何夺权的事了。男人的经济地位在升高,开始抢婚、买婚,逼迫女子嫁到他家来,体现在棺材里就是女性住进了男性家族的棺材这个大男子在棺材中还要尽量伸手伸脚,多占一点地方,让旁边的妻子侧身躺着,尽量蜷曲着,以示自己是家庭的主导和伟大的主劳力。最终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大禹时代)发生根本逆转,女子塌塌实实出嫁到男家,围着男人转,生下孩子姓男人的姓,是男人家的财产,给男人家传宗接代,财富永远在男性一脉中传递,这就是父系社会了。男人要求妻子忠诚专一,而自己却无所谓只娶一妻(以前母系社会的女性也是这么干的),体现在地底下,女子在棺材里从一个变成两个,围着老公睡,而且老公是直着身子,媳妇们侧弯着。
% s8 m4 \1 r! I& Q$ }6 K% n4 w+ f
  男人们往往杀掉头胎婴儿,名义上说是去祭神,或者盖房子祭土地爷,其实是怀疑这孩子乃老婆结婚以前在欢乐谷跟别人“野合”时候怀的野种。在祭祀上献出长子,既取悦了神又解决了丈夫的苦恼,《圣经》上也有这样的故事。 6 V! |) ^: b. G5 y% N7 @# P3 R/ X
3 G) I- _' J: Z&&S3 ^& h/ |+ c
  不过,母系氏族的传统力量,直到四千年前大禹时代,也还在不断反攻,比如大舜就依旧是嫁到女方家去的,大禹和他老婆也为了孩子的所有权而争抢,具体细节到那时再讲吧。
  黄帝时代,是母系社会的统治时期,我们完全也可以认为,黄帝本身就是个女的,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母系部族的领导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而且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我们非得认为黄帝是男的,那他就得费点功夫——当时正是男人为了谋求幸福家庭的主导地位而与女人开始搏斗的时候,母系向父系开始过渡的阶段——黄帝就像当时一些逐渐觉醒的男生一样,开始向女生夺权。黄帝很牛,在夺权的搏斗中占了上风。凭着他的特异功能。粗犷的性格和强悍的体魄(他还长着一幅龙颜),很快就降服了嫘祖所在的家族(中间甚至打了他的老婆& &
&&z9 ]' G2 Z: h嫘祖)。黄帝又把打猎的武器改良成能打人,一有时间就演习干戈,实力迅速激增。黄帝还发明了足球,球里边装上鸡毛,据说是让蛮汉们操练用的。终于,黄帝成为整个嫘祖家族及其相关部族的男性领导,从女性手中夺了大权。黄帝把亲族四处安置,扩大在山西南部的影响,后来这里形成了许多姬姓小国。
$ h' n. x! t) Y* M+ h9 w- Z$ M$ K' k+ A) v! w
  接着,黄帝越过太行山,向东迁徙到河北省北部的涿鹿,在温婉的华北平原盘旋不前。这时候,他听说西部神农氏的后代共工氏,跟东方的蚩尤打起来了。
; }&&w& s: [% }( m1 ]) g- m* }$ [$ n0 d& I. W5 {0 f
  东方的东夷人,以蚩尤为首领,弟兄八十一人,役龙使豹,呼风唤雨,很酷的,盘踞在山东。而且他们铜头铁肩,吃石头子和碎砂,估计是古代最早的金属冶炼者。英雄的蚩尤跟项羽禀性差不多,后来把黄帝打得九战九负,却一战而北。 # ]8 n3 `+ A' S% M% {
* K; d5 F1 A/ @
  据说,头盔是蚩尤先生最先发明的,质地是兽皮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蛮满有想象力的啊。蚩尤他们也唱歌:“断木、续竹、飞土、逐肉。”歌词大意是——
: h( ~+ m& [5 _& L0 h* m* R* K
( F$ L& r6 j2 b, A3 |  “嗜血森林醒来的早晨 - @4 I: F' {9 o/ A# ]. S- Z1 C
0 q: h: z1 a3 R# j2 l& A
  任何侵略都成为可能 ) c7 L! j+ d- S&&k
, Q3 z- Y7 X9 p& V
  我用古老的咒语重温 & d0 j8 n6 W9 o% G% F* y2 p
3 b# L# X$ I# i* y& D, J  吟唱灵魂序曲寻根
- }7 u! o/ W8 P&&z: h& k: o- A! _1 |3 D, E/ b' r0 S1 u
  面对魔界的邪吻不被污染的转身
; E0 n8 X4 O7 B) w7 i& T+ W
; x# l8 o&&B( h  我们半兽人的灵魂翻滚
. C' n2 Q) |( s! J* U4 W
; m9 [9 h. O, o( T% a: k. Z  我们半兽人的眼神单纯
( l+ x. T' r) M
5 `7 Z6 Z& g) o* L; V; s  并非贪婪着永恒,只对暴力忠诚”
. v0 f/ Q& v! o% x9 T) Y
, p. Q1 M8 }3 \9 i* R9 M, A  对不起,翻译错了,上边是周杰伦的歌(不过跟蚩尤也差不多,都听不懂)。蚩尤的歌词大意,不外乎是怎么砍竹子,竹子怎么做成东夷弓,然后把古代愤怒的子弹,射到进犯者的肚子里去。
; X; h&&a/ x! e& V1 S/ ?# N* `* c9 _# h( E9 g. Q) v
  这些“半兽人”啊——蚩尤的哥们,一边唱一边还吹奏。有人吹哨子,这是最古老的乐器,陶制的,样子跟现在裁判员吹得哨子差不多。这个东西多加几个孔,就它又进化成了埙。当时也已经有了埙,吹起来呜呜咽咽。还有人吹骨笛。也有人吹着陶制的牛角号。也有摇着内有陶粒的陶球(相当于现代乐器中的响球)。三个响球还可以上下抛接,嘎嘎鸣响。复杂的乐器也有,用弓弦做成的琴,可以击打的石磬,可以敲击的空心木头,咚咚的,是鼓的爷爷。伴着节奏,少女们手持羽毛和飘带,展翅欲飞的样子,跳起了鸟舞,脸上带着陶制的面具,屁股上还栓着牛尾巴。为了增加喧嚣热闹气氛,有人还拿石矛去扎肥猪的屁股。肥猪一嗓子一嗓子地嚎叫,听上去非常过瘾,是古代的男高音。
8 f& A5 K; f! T$ }& N) J3 v! \; _9 E) J; z& z8 [% g
  蚩尤站在人群中,听大伙狂欢胡闹。他长得雄伟猛悍,脑顶上是一个东夷人的小矮髻,髻上插着象牙梳子。额角多余的头发不像西北人那样编成细小的辫子,而是披散着。他又用一条皮质发带箍住额头,这使他很像一个大侠。额前的碎发截成弧线形,前垂齐眉,左右只盖耳,长长的时候,就用铜刀裁去。
& S# F/ G* s( L1 y2 f. H, }3 {( k' Q: I
  蚩尤的耳挡是玉石的小片,有鱼、鸟、龟、猪好几个样子。颈下挂着一串獾、狐、鹿、狸、虎的犬齿或门齿组成的链子(表示蚩尤曾经战胜过这些牙齿的主人)。他双腕、双脚套着石环——而西北人只套一边。两臂套的陶环多达十余枚,右手拿着玉杖,威风凛凛不可侵犯。他的骨指上,套着嵌有绿松石的指环。所有这些装饰品都是根据考古的发现,玉佩上边往往刻着细过毫发的神人鸟兽。黄帝的玉佩像龙,蚩尤的玉佩像凤,代表着华夏与东夷的不同崇拜
& P&&z4 {7 @6 W& ^) k) O+ \6 P0 `2 g0 {9 }2 {. k, u
/ N; K) w0 ~, n9 N4 l+ _5 W
* Z$ V&&G4 @7 M& l. k黄帝蚩尤七& &
# X7 r. h0 H- W# W- |+ C& B; v) s5 x7 |) e0 m
  中国文明从起源上看,应该分成东西两脉。陕西渭水造就了神农氏及其后裔黄帝的华夏族文明,以渭水为母亲河,崇拜龙。山东济水冲刷出东夷族的辉煌,以济水为母亲河,崇拜凤。它们在各自本土取得发展之后,就带着属于自己地域风格的陶器和文明出发,从东西两极向中原地区(现在的河南省)推进,并且在五千年前的铜石并用时代,在中原发生正面冲突,形成龙与凤的较量,就是黄帝与蚩尤之战。 + Z# W# y% k: Z2 E& b
3 x0 j7 M&&r5 m8 ~7 K$ @: X( E&&! R% ^; s) q# B# n3 d
  这时的中原地区由于饱受黄河泛滥之苦反而文明基础薄弱。所以我们知道,文明不是像人们通常宣称的那样,从中原河南地区诞生,向四周扩散,而是恰恰于此相反。黄河离开高原峡谷,进入中原平野之后,就变的非常颓废,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它忽上忽下,放任自流,靠上的时候,就去了河北省,从天津入海,靠下的时候,又跑去山东入海。河南省北部的辉县,就是黄河上扬下拐的转折点,像手腕的关节。所以辉县这里就特别爱发大水,共工就住在这儿整水。 6 Y9 \3 m% a* d. j! N; ^2 ?+ _
' d/ {6 z: u7 b+ y% a8 w* j  共工是华夏族的水利专家,神农氏的后裔,他随着华夏族东进的步伐来到中原辉县。共工长着红头发,水蛇腰,被后代尊为水神。他整水的办法就是使劲堵,堕高山,取石土,填堵低洼之处(这一招后来被大禹的爹学去了,没堵好,结果把自己给搞死了)。那时候还没有国家的整体意识,共工喜欢以邻为壑,把洪水都泄到邻居门坎里去,类似向海外倾倒垃圾。 ! `0 z7 Q) ^8 [/ N/ ~
) u/ Y) D+ f6 x# ^, Q5 G  住共工隔壁的正是从山东省移民过来的东夷人。共工把水堵得乱七八糟,突然堵不住了,大水一决口,滔滔振振,冲天荡漾,直奔东夷人的移民区扑过来。东夷人吓得窜出家门,抱着老婆孩子上了树。
3 e& I) D: j! ?- k* y4 N6 S# }7 d+ [% m# M# m% ?
  这个情况报告给了东夷族领袖蚩尤。蚩尤一看自已的老乡们都退化到树顶上去了,大怒,恨坏了陕西来得这帮移民。再加上从前为了争夺中原肥美的土壤,两家已然积累了大量宿怨。蚩尤决定教训一下共工,准确地说,干脆把共工势力彻底驱逐。他整顿部族勇士,拿起石斧弓箭,与共工一方展开交战。
* e8 f# Z! M+ \/ \8 l
1 w- a0 n&&n+ }2 W8 ]+ W  共工发大水还行,打仗就缺乏勇敢了,被勇暴的蚩尤揍得头破血流,败退西走。共工不肯服气,带着男女老少撤到西边老家的方向,想找人拉援兵。作为神农氏的后裔,共工有很多高知名度的亲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榆罔”先生,是神农氏嫡系真传第十七代玄孙,根红苗正,华夏族的正宗掌门人,现亦离开老家西部的黄土高原,来到中原发展了。 # n4 k' \2 `/ A1 b6 y
0 h6 s( K, N* I6 [0 E
  榆罔这人不但是华夏族掌门人,还很有艺术细胞。他最爱干的事就是端着蚌壳或者人头壳,里边盛着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拿着鸡毛笔,蘸取之,像现代画家那样在陶器上作画。榆罔画得绚烂多彩,最喜欢的是临摹古代彩陶:一只肥润丰满的鹳鸟,瞪着吃惊的眼睛,嘴叼着一尾大鱼,站在石斧旁边,看着石斧。样子非常生动幽默,这是古代陶画的珍品。榆罔就常临摹它,画好了,叫人放进陶窑里去烧。 ( _; Y. y& H& R! h/ t
. A&&X+ H& Z: Q* x7 A( G  这一天,他正在高高兴兴地构思艺术,怒气冲冲的共工冲进来了:“大哥,大哥!我被人欺负了!你看看这。” 1 j1 K1 Y( g8 j1 x# L, M
$ [( F- {5 Q&&q1 ]- n& U
  榆罔慌忙放下鸡毛笔,问:“久违啦,共工贤弟,谁欺负你啦。”
1 c# W0 X& X. g1 L6 m& O
! a! c% G; F4 w, g& }; ^& [  共工脑袋上都是紫包,眼珠血红,恨得鼓鼓的,说:“有一帮来路不明的妖精,打得我腰眼中箭。”说完,把做手术取出来的箭头给榆罔看,“可怕的是,他们的箭头都是青铜作的,你看。咱们的都是石头的。他哪来得那么多铜?我们的青铜可舍不得做成箭尖,乱射出去,那得浪费多少铜啊。” 9 s0 i# T! s&&j. P&&N
' X: p! W0 B3 g&&V0 C5 E
  “哦。可我的部下连石箭头都少。都是兽骨的,还不如你呐!”榆罔说。
: p0 ?( F$ u+ U4 `3 |
) b/ p5 x6 [! L% B  兽骨做的箭头,杀伤力最小,形制一般像拇指,短粗,射上去创面小。而石箭头是三梭形或四棱形,形制细长,创面大,放血多。青铜箭头尾巴则长出倒钩,射上去,再拔下来,带出好大一块瘦肉,穿透力也最强。不过,关于当时已经有了青铜,仍然只是史料上的揣测,从考古上看,当不至于此。五千年前的中国没有发现青铜剑、戟,发现的只有青铜水果刀、小锥子、小镜子、小指环之类,都是小品,算是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而西方两河流域、埃及已是青铜帝国)。 7 n&&W: C* v2 e5 U
' b# i: O! u5 s0 ^  榆罔硬着头皮,帮助共工与蚩尤打架。蚩尤的战士们都浑身披着牯牛皮,揉制后的皮子比活牛的还结实,使得榆罔、共工的石箭头没有用武之地。刚猛彪悍的蚩尤,殴打起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榆罔来,如同“面的”司机对付大学老师,胜券在握。画家榆罔与共工接连战败,向西逃遁。蚩尤乘胜追击,把中原土地捡入囊中。这就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 a# P* r$ X1 y0 k
5 [: y&&P; m% d' o0 R, ?7 A8 A  其实蚩尤不暴,他为了管好山东来的移民,制作了五刑,拟定了中国传说中最早的法律,对打砸抢份子使用割鼻子、砍臭脚、脸上刻东西的待遇,却成了蚩尤“暴”的罪证。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太可骄傲的,这时候的西方——两河流域和埃及早就有了完备的成文法,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书写的。
  山东东夷和陕西华夏在中原的这场战斗,属于移民和移民之间打,抢中原的地盘,类似北京地区城乡接合部,浙江村儿的民工跟新疆村儿的民工,为了某些什么利益,发生大规模团体械斗。华夏神农氏的嫡系后裔榆罔,输了这场战斗,实在没办法了,就冒着引狼入室的危险,派人北上去请华北地区的黄帝来帮忙,毕竟黄帝也是同宗啊,神农氏的后裔之一。 ' k- G) G% A1 Z/ W&&o, c
! d! j9 j2 m) [; d  黄帝与蚩尤互相闻名,未曾谋面,就像网友一样,充满了好奇。黄帝很想过去打一& &
6 R$ a2 E- `5 H/ L' H架,认识一下蚩尤,就带着部族战士南下出发了。黄帝离开他所定居的河北省北部涿鹿县“桑干河”南岸(这条河上现在有了官厅水库,东去北京两百公里),向南往中原河南省进发。 * b0 h5 [* I& M' |2 v- b+ y# B
7 U3 p+ s3 Q9 j& c8 E
  西风晚凉,衰草瑟瑟。伴着皇帝一路行军,我们谈谈他的装备。据说黄帝剥木为兵,——木棒子肯定是要用的。石斧则是黄帝的主战武器。石斧巨大的重量保证了即使不够锋利,击中对手后一样能取其性命,但使用者需要有把子蛮力气,历史上使斧出名的多是些大老粗,如李逵、程咬金之流。斧身与斧柄的衔接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最早的石斧是把木棍顶上楔个缝,把斧头夹进去,外用绳子缚紧,打仗一兴奋,斧头没准被抡掉了。黄帝时代做了改革,斧头背带孔,可以把绳子穿孔过去再束缚在柄上,就稳当多了。
4 Z$ y1 H4 ^8 P/ {2 R1 i
1 ^4 T/ e& p8 e' X1 Y8 c  石斧后来进化成戈,未来夏商周最先流行起来的青铜武器就是戈,善于劈啄。 & c. o' y9 a$ s&&T% R4 l6 W& A4 J
1 V& o7 v4 O) d9 K2 I
  骨矛或石矛不是黄帝的主要兵器,这是考古上的认识。黄帝也有远射武器,就是把木棒、竹竿上端劈为裂缝,夹以石块,甩臂投掷,可抛五十余米,是古代手榴弹。想轰击得更远一点就用石球:人们挥舞绳子,绳子末端皮套上有石球,可以抛出去,成为流星石。如今的南美洲人打群架,还用这个呢。出土文物中常有这种石球。石球虽好,一次却携带不了几枚,难以持续有效地轰击,战斗激烈程度有限,打得不热闹,一会就没子弹了。所以石球只用于扼守要塞,或者用于野战开展初期。而且抡绳子的方向性差,砸着砸不着敌人都没准儿,所以只当作一番火力铺垫。用弹弓子发射陶弹丸,准确性倒是提高了,但打鸟可以,打人打不死,所以只用于群发,密集火力疯狂扫射,在开战初始压制敌人。 * a- ]! \* ~. p+ l( ?$ f- h: K
) O7 Q( M- g+ a+ K) }0 }
  近身肉搏才是黄帝时代的主打方式,使战斗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用石斧把人砍得翻出白花花的肉和红殷殷的血,激烈程度及残酷性可想而知。
8 o& T# |* m, }) D&&E: p/ |' N# d( v8 B6 D1 R* S0 z
  还有一些武器我们没有把握是否在黄帝行伍中使用,比如流星锤:左臂上绕许多绳,右手提绳端一石球,飞掷打击敌人以后,还能把石球收回来继续用,反复甩出去,比较气人。最厉害的是三球流星锤,绳子一端是两个大球,另一端是一个小球,拿住小球,将其余两球在头顶上甩圈,让他们旋转着飞向锁定的目标。三球连赶,瞄得不准也能杀伤敌人——扫击面积大啊。这种东西在民间杂技中还有。 % {* f# t0 q1 g& P& B
: G+ Z& L$ V( v2 l/ M# O5 s
  按照传说,黄帝制造了鼓(然而不是世界第一。埃及地区出土了比黄帝更早一千年的兽皮鼓)。黄帝捕杀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夔。这个动物的珍奇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脚(即鲁迅《三味书屋》中讲的“一个脚的牛”,鲁迅用纸蒙着去画的)。鲁迅当时小,不懂,以为那是牛,其实那是夔。夔长得像牛,苍身而无角,出入水潭必刮风下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剥了它的皮,蒙在一个细高的空的陶罐子上当鼓面,做成陶鼓(半米多高,像个瘦一点的汽油桶)。
2 j# H0 q: R2 K) i% T5 N+ o& a9 U! `! @: @; ?- c
  夔鼓又从军用转为民用,成为后来宫廷乐器,乐官名字也就叫夔,他们的生活,象现在摇滚乐架子鼓手吧。后来夔绝种了,但形状常被刻在青铜礼器上,叫夔纹。
* M; `3 A, L+ K& a3 k/ W7 f4 ~9 ?
/ W* }% W; `, k7 S&&K  黄帝又抓了另外一个珍稀动物“雷兽”,拿雷兽的大腿骨,做了鼓捶,在夔鼓上一敲,声闻五百里。 . t, Z+ v& ?3 E. c/ b2 @
5 _; e. D. q1 q: w6 U
  虽然有鼓,但当时打起仗来还是各自为战,看谁胳膊腿粗力气大,互相揪打,不讲究队列阵势和长短武器协作。到了两千五百年后的春秋战国,战鼓指挥下的作战才变得成熟:击一鼓前进、再鼓攻击;一步一鼓,慢进;十步一鼓,快进;鼓声不绝,跑步前进。鼓调也不一样,分宫、商、角、徵、羽。发出商音的是将军的鼓,发出角音的是师、旅将官的鼓,百人长的鼓调最低。听谁的鼓音指挥不要听错了。打仗像是一场开幕式表演,也需要提前操练的。 1 [( O& _# x6 s&&@; ~( y
3 Y' x/ R6 D$ D% a- L2 R
  黄帝的队伍中还没有马(马尚未被驯服),牛倒是有,但用于运输。牛马都不上前线,又不能让人拉着战车跑,所以黄帝没有战车。不过黄帝倒是弄出来了一个指南车。
! R: ?+ h, u& j! b0 P, b2 E& F: P5 M2 x( h2 l6 j8 p
  指南车上站着一个小机器人,平伸一只胳膊,不管车子怎么拐弯,他一直指着南方。这在理论上不是不可能。我们知道,车辆转弯时,外车轮行程大于内车轮行程,这一微小差异被一套差动齿轮记录下来,经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作用,拧动小机器人的胳膊,矫正由于车子转向给胳膊来的指向变化。于是,不管车怎么转,胳膊总指着最初启动的方位。这个指南车被李约瑟博士激动地宣布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控机器”。' L7 ~7 d& W; z0 p
) ]* q) ^# c$ e! _! }0 y- V
+ b7 g2 ?: H. ^) X! U# ?* E黄帝蚩尤九&&2 Z&&}; C1 A( Y
) ~$ Z% d. ^8 S% V  九
' Y# S9 }$ y& s, Z, [' l& ]( B& }4 k3 l/ Q: n
  黄帝南下抵达中原,与榆罔一族纠合一起,在一阵火力准备之后,向东夷族发起猛攻。作为游牧色彩的部族,黄帝远程武器优良,他那猛烈的石球轰击、弓箭攒射,给蚩尤一个下马威。而东夷族历来更是以射箭见长,古代拆字先生把东夷的“夷”拆成“大”和“弓”,弓就是他们善射的写照。蚩尤和东夷战士一样,身上都蒙着整张牛皮,牛犄角戴在头上& &
4 z0 d$ l: P% z, H0 L$ ~: L,远远望去牛首人身。这一形象被记录在许多古代石刻上(包括南美洲出土的一些),蚩尤被画成“四目八肱八趾”:四个眼睛,牛有两个眼睛,人有两个眼睛;“八肱八趾”,牛皮垂着牛腿四个,加人的四肢。于是,蚩尤成为我国最早的牛皮甲胄使用,面对黄帝穿透力有限的石箭头,几乎刀枪不入。从画面上看,蚩尤手上还握着青铜长矛和剑、戟,占尽进攻和防护的绝对优势。但就像我们前文说过的,这一时期到底有没有青铜,还缺乏考古上的证据支持。
- N: K* }+ L- J$ F$ G$ F2 r3 F4 D3 F! C: {. Q
  蚩尤身先士卒,率领弟兄八十一人,进如锋矢,战如雷霆。他们以头顶的牛角集结成十数人一组,身披牛皮,猛冲黄帝,煞是历害,简直是古代坦克。黄帝之卒人自为战,没有编队,与坦克相撞,纷纷披靡。(现在河北省还有牛角相抵的摔跤运动,号作“蚩尤戏”)。 0 U9 M3 U: k) C! L&&v
- Y, |. Z, K# j: W& J) w7 {7 @/ m( O
  在近距离搏斗中,东夷族含铜量很高的武器装备(虽然我们要打个问号)开始发挥优势,挥舞石斧和木棒的黄帝行伍大乱,纷纷披靡。虎背熊腰、血胆鹰扬的东夷战士,在呼啸冲杀之中,生死相搏,奋厉逞强,狠剁黄帝族人头。到处是哀嚎,到处是流血。黄帝落花流水,认识到自己所发动的是一场山猫对老虎的进攻。正在惶急,盟友榆罔看看形式不好,早就怕死了蚩尤,干脆率先撤出战斗,带头溃退。黄帝被卷着奔命而去,抛弃了几百具肢体不全者在原处挣扎呻吟。 , w$ o+ @. G0 k* C2 ]&&f& G
: O8 h1 J6 Q; R& D) F+ F& W5 O4 f  蚩尤乘胜追击,攻势雄劲,不断给黄帝、榆罔以重创。黄帝在中原大跌面子,冥思苦想之后,决定主动后退,诱敌深入,待蚩尤实力削弱后再寻找战机。 4 a, L# K/ M2 b' L) s) o4 w
& G4 |2 E, `/ n& W&&y1 n! U
  根据这一构想,黄帝离开中原,主动向北撤退,把战争引向他所熟悉的老窝河北省北部的涿鹿。蚩尤率部跟踪追击。当时的物力水平和运输能力远远不足以支持远程运动作战,蚩尤为了除恶务尽,做了他那个时代所难以做成的事。 ) I- f&&h* z, Y$ O) i! m
+ m7 ]' s. W2 C  黄帝退至涿鹿大本营,凭借着一个带有土围子的城固守,叫做黄帝城,用以消耗蚩尤,位置在北京官厅水库以西七十里,涿鹿县地区。遗址显示,黄帝城五百米见方,有三五米高的夯土城围。如果你去那里的话,还可以拣到石斧,也许是黄帝抡过的。这是中国最早的城邑之一,比两河流域、埃及地区晚一两千年。 # i' r0 [; H) A1 r&&y
$ e) P$ r1 v) r  这时应龙向黄帝献策。应龙说:“我们筑堤蓄水,再决堤放水,足以把蚩尤的营地没为汪洋!” 1 O& e( c9 X9 o( g
. I( v& L3 |0 Q* \+ e  黄帝觉得这个馊主意很好,就让应龙带领一拨工程队在灵山河谷施工,垒石为坝。应龙具有驱动地面流水的神力,他截取灵山河水,秘密蓄积水位。可是他的蓄水工程做了一半,却赶上天降暴雨,大坝一下子绝堤了,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飞崩,裂岩荡崖,直冲应龙,顺势淹向了黄帝大本营。
&&M( ^& i+ J. X9 a. V% w) p1 x& D# U; Q&&I9 L5 G
  蚩尤则灵活转移,不受大害。黄帝之人却泡在水里,自相践踏,哭天叫地,多成水下之鬼。后人却把这场暴雨的产生安在蚩尤头上,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风伯嗡嗯嗡嗯,气息如云,从东海搬来水蒸气,移动到河北省涿鹿上空。雨师则把东海的食盐捻成氯化钙粉末,洒向云端,增加空气中冰晶和水滴密度,实行人工降雨。于是晴天一声霹雳,暴雨如注,把黄帝淹坏了。这种说法是为了衬托蚩尤的妖术。 4 W- H$ h( Y/ c( ]- V- d9 L
0 n5 J8 N- h4 @7 O; v% `  大雨月久不息,黄帝泡得受不了了,也赶紧动用自己的神异功能,从天上下载了一位很危险的神祇——女魃。女魃长得外陋内慧,穿着青色衣服,眼睛水汪汪,牙齿不是很暴,身高1.8 5米,跑得有点快,脑袋顶是秃的(因为被烈日烤的缘故)。因为长得丑,老找不到对象,脾气变得火爆,所到之处立刻大旱(所以她又叫旱魃)。女魃从天上一跑下来,雨水顿时止住,积水很快蒸发,把黄帝的人从泽国打捞出来。女魃完成使命之后,却因为能量消耗巨大,上不去天了,从此留在人间为虐,成为旱魃。她跑到哪儿哪儿就土地龟裂,庄稼渴死。人们只好修庙求她,让她搬家走开。她如果不开恩,人们就表演“斩旱魃”的戏吓唬她,方才奏效。后来女魃在人们劝说下去了河西走廊一带定居,导致当地沙漠化严重,此外她依旧时常跑回北方捣乱。 ' u- t5 V# ^& A! _! _3 Y
6 i: A& ~9 R2 d! h  黄帝请外援请上了瘾,西王母也跑来教他引兵布阵,以取代无组织的械斗。黄帝经过西王母面授,非常有体会,知道打仗不是他所理解的揪头发挖眼睛使劲拿脚踹了。另一个漂亮女神——玄女,也跟黄帝相好,给黄帝讲课,讲课稿就是后代有名的《黄帝问玄女战法》。她还有一本《阴符经》也给了黄帝,这本书苏秦也学习揣摩过,明白了以后就纵横诸侯,运动王公,大大地发迹。除了教学辅导,玄女还给了黄帝“兵信神符”,可以调动天兵天将的。这些传说表现了黄帝在其北方大本营不断得到当地部族补充支持的事实,缺胳膊少腿者被精干壮年替代。
&&U! v&&T& {&&d& B' x) ^, ^! M&&d; B! k: I& |7 r9 a
  面对斗志弥高的黄帝一族,蚩尤明显转为劣势,在黄帝的地盘落得四面楚歌。他的伤亡无法补充,行动逐渐困难。当时华北平原森林蔽野,鸟兽横行,蚩尤孤军深入,北上一千里,远离山东、河南的基地组织,失去了补给接应。但蚩尤当初仍然坚持从中原北上追击黄帝,长途跋涉,一路多次击破对方。根据黄帝后来自己承认,他总计九战九败,蚩尤九战九胜。 # [! c4 P* x' |4 A
3 R' x0 {, @- ]+ q( b/ y1 P- L+ Z+ }&&S0 A  但蚩尤最终被黄帝固守“黄帝城”的消耗战折磨得狼狈异常。环境生疏、气候不适、语言不通、敌情不明、粮食缺乏、武器残损,蚩尤陷入被动与疲劳。蚩尤站在异乡一处高坡之上,旷野涌起于他的脚下,茂密而耿介的粗木深林,燃烧着孤独耀眼的火光。 . V&&d7 o7 t+ j
. E3 R4 ]5 P&&P3 Q. l  最后的决战在一个狂风大作黄沙天进行,山谷迷雾使得蚩尤不辨东西。黄帝则熟悉地形,而且还有传说中的指南车帮助分辨方向。按照司马迁等人的说法,黄帝放出虎、豹、狼、熊、罴(马熊)、貔貅(一种豹子)为前驱,配合几千名战士,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伴着夔鼓的轰鸣,向蚩尤的残疲之兵发动猛烈冲击,势若狂风骤雨,一举将其击溃。人熊、马熊闻着味儿,把疲惫已极的东夷人追着乱咬。蚩尤力竭,被一举擒住。 ! s: Y# i. n7 |8 S5 f) f
. W: ]3 r9 Q5 D& T
  蚩尤被押到到黄帝军中夔鼓下,这是行刑杀人的地方了(后代军队里杀人都在鼓下,因为鼓声传递信号,是军士最瞩目的地方)。蚩尤被杀于夔鼓下,为了预防他变成妖精,黄帝就把蚩尤body肢解,分处安葬,以防他在地下造反。所以今天山东郓城、山东巨鹿县、河北成安、山西运城都有蚩尤冢。一般习俗,男性的棺材里,要放刀、匕首、弓箭、矛,使其在另一个世界中也常备不懈。黄帝肯定没让蚩尤坟里放这个。 6 u0 G0 P& K/ t2 P
& R$ |8 R2 }+ ?' T; i% @/ x
  山西运城的蚩尤坟最值得一提,位置在黄河大拐弯处。这里有个大盐池,色泽殷红,被老乡们呼为“蚩尤血”,说是蚩尤颈血滴淌的。池盐的采盐和销售使得山西南部在后代两千年中富甲一方。后代此地还出来了另一个战神,就是关羽。 ' C' O; \9 K2 y% H% Z) H9 h
7 @7 p* [& _' {* v&&V# l
  但蚩尤在老家山东地区一直保持了极大的认同,成为东夷人尚武精神、桀骜不逊的风格源头。一直到战国,齐国人心中的天神,一是天、二是地,三就是兵主蚩尤。蚩尤作战时常把几条花里胡哨的彩带和老虎尾巴绑在竿子上,首创了军旗。后人为了纪念蚩尤,就把一种天文现象“有赤气出亘天”称为蚩尤旗。其实是一种彗星,它一出现就预示着天下必动干戈。秦始皇、刘邦因此都曾祭战神蚩尤。蚩尤的影响甚至传到美洲,一些贝雕、石雕上的画像,被人理解成中国的蚩尤,说是他的后裔穿越白令海峡来到这里。 / v8 V) J% C& @/ m& S7 c- i& R
* e. k+ z* E8 W/ q& f3 x
  在收编了蚩尤的残部之后,黄帝成为了黄河中游平原上无可争议的最强者。他还画了蚩尤形象以威吓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给黄帝效力了,于是八方万邦,都拱服无二。蚩尤岂不伟哉!
, w1 I% h3 I2 K( D2 k0 ?4 h9 ~: ~8 b0 \0 P&&l4 g: ]2 J4 V0 ]8 c4 `
  黄帝很快向盟友——神农氏的嫡系后裔“榆罔”动手。他凭借自己战胜于涿鹿的声威,野心膨胀,同室操戈,与榆罔决战于阪泉,地点仍在涿鹿附近(河北怀来县)。榆罔不堪一击,三战三败之后逃遁到湖北省东部地区当赤脚医生,隐姓埋名度日。榆罔继承神农氏采药济民的遗业,得到当地人们爱戴,最后不小心误尝了“断肠草”而驾崩。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神农架。
' n# v/ W) n' w9 V8 e3 v% \- t% r0 H
  神农架现在常有野人出没,1974年一个农民在大山里砍葛藤,不小心就遇上了一个红毛野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个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