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限度地表达对清华大学 耀神,北大学神们(尤其是物理

99被浏览39,296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折叠原因:算法识别自动折叠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在智商容易被碾压的清华,学神是如何炼成的
&#年设立的特等奖学金,旨在表彰全面发展或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的优秀学生。对清华学生而言,特等奖学金是最高荣誉。日下午,经过院系推荐、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初评等环节,15位本科同学在主楼后厅进行2014年度特等奖学金答辩。
​第9个上场的是来自电子系的韩衍隽,他现任电子系TMS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腰鼓队副队长。他的学业成绩三年均为班级第一。他曾获得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以后千万不要说自己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了。”3日下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表示:昨天2014年清华特等奖答辩,看到电子工程系大四学生韩衍隽的成绩单,有同学说,“答辩结果真的不重要了。就看下面这个照片,我以为,它能说明很多”。
网上发布的这张ppt照片显示,韩衍隽同学20门基础学科中,除了1门98分、4门99分之外,其他学科都是满分。这张PPT被在场的学生翻拍传到了网上引起轰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发布了这张成绩单,盛赞其是“清华学神”。
韩衍隽在答辩中说道,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在面对世界时,我的表现无愧于要求。用自己有限的经历去攻克人类未解的问题。为文明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斯坦福大学Tsachy
Weissman终身教授在实习鉴定报告中写道:感谢该项目让我有幸结识这样一位天赋异禀、勤勉早成的年轻研究者。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他还只是个本科生,虽然他已远远超出了我对于最优秀的研究生的预期。​
韩衍隽在清华的同学曾评价他说,“高智商在他的身上转化成了极高的学习效率。他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认识,并能严格地执行自己的规划。”
知乎节选回答一
很多回答都是诸如“肯定没有女朋友”、“终为他国培养”或是“现在这样牛逼的人以后都没什么成就”之类,没什么意思。评价一个人,很多人是把这个人的功过放在自己的维度中做投影,因而维度稀疏的人觉得,恩,没有女朋友,negative,中共党员,negative,etc。想要客观的评价一个人,恐怕要先把自己的维度提升上去吧。
确实,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从统计上看,高考状元最后都没什么大成就”,“成绩好有什么大不了的,刷题刷高分有什么意义”。但到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得高分不是因为刷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远高于那些需要刷题靠经验解决问题的人。
更可怕的一点是,他们认真。
再可怕一点,他们喜欢挑战。
再再可怕一点,他们默默无闻。
有些时候某个大牛张牙舞爪的把你碾压一番之后,你抓住某个槽点,起身拍拍土,心想不过如此嘛。有些时候你看到了神的简历节选,就已经被碾压过去了,碾的平平整整的,躺在地上,好好思考思考人生。这就是综奖、特奖答辩对于凡人的意义。
该回答来自知乎作者:jas0n1ee
知乎节选回答二
作为韩衍隽的高中兼大学同学,我认为他的强大来自于“超群的智商”和“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韩同学成绩单上那些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课程,我可以确定地说,其中大部分课他没有“认真”上过,这里的认真指的不是态度,而是花费的精力。当我作为T大大一普通的一员刷完6本吉米多维奇,好容易微积分拿了个接近满分的成绩时,他要做的只是让教授他的老师意识到,这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自己之上,然后在卷子上会有为他单独出的题,接着他在考试中再一次“挫败”老师,最后老师心甘情愿地给他个满分。
韩衍隽在最近一年发了不少文章,其中有通信的文章,也有统计的文章,主要还是跟数学关系比较大(他给我展示过一篇他在斯坦福交流时,与他合作的大神的一篇文章,里面有400多个数学公式,由此可见一斑)。
韩同学智商高的另一个体现是他对于学过的东西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你大可以向他请教不会做的难题,即使这门课他是在两年之前学的。
高智商在韩衍隽的身上转化成了极高的学习效率,而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又让他得以将从学习和理解上节约下的时间,用于提升他自己的实力,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去补充他不太擅长的知识,这保证了他的全面碾压。
而这并不意味着韩同学不会玩,他知道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该玩的时候玩,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智商高的他也会刷夜,因为事情没有做完;刷夜累了他同样会翘课,因为这课在那个早上对他而言不如补充睡眠重要。(他的精力也并没有那样充沛,但他能有效利用时间,例如他在读paper时能极其专注,保证了读paper的质量)
我总体的感受是韩同学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认识,并能严格地执行自己的规划。而他从高中开始就是这样一个人,天赋
能够充分利用好天赋的能力,使他与我这种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被拉大,我的努力无法阻止越来越大的差距,只能使自己保持在还可以同他聊上几个学术段子的水准上。
该回答来自知乎匿名用户
日,韩衍隽和你相约清帆导师特训营直播间,分享他背后的理想和坚持!
如何报名:关注“清帆远航”微信公众号,加入清帆导师特训营计划!
清帆邀请了12位来自清华/北大/斯坦福/哈佛/卡内基梅隆/密歇根/南加州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优秀青年导师,精心设计“导师分享会(微信)”、“角色扮演特训项目(qingfan.com)”和“学员俱乐部”,不说教,不造神,只为启发你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
关于特训营有任何问题,可添加清帆PR微信进行咨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又到一年一度时,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究竟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清华录取?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届清华优秀的豫籍学子,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秘籍”。资料图片  施一公:我的清华,我的梦  人物档案  施一公: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  一说起清华,施一公就感慨,这是我儿时的梦想,我们一家人的梦想,伴随我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哥哥、姐姐和我从小就梦想上清华,一部分原因来自父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仰慕清华实干兴邦的传统及其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施一公回忆说,“1979年高考,哥哥估分偏低,与清华失之交臂。惋惜之余,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姐姐和我的身上,那一年,我从河南省驻马店镇小学毕业。1982年高考,姐姐又发挥失常。这样,圆全家人的清华梦就成为刚初中毕业的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4年秋季,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读高三的施一公,获得全国数学联赛河南赛区第一名。很快,便接到了中国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领衔的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免试录取通知书。随后,北大和清华的保送邀请接踵而至,由他随意选择任何一个院系。  “这样突如其来的幸福太强烈、太震撼了!难道一家人的梦想就这样成真?父母和我在一起考虑了整整一晚上清华各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我选择了刚刚恢复重建的生物系。”施一公说。  28年前的北京金秋,他走进了美丽而又广博的清华园。此后的4年,成长的苦恼、奋斗的艰辛、梦想成真的喜悦,以及观念思想由少不更事的波澜起伏到走向成熟的淡定,都与清华息息相关。清正洁雅,华美大气,清华精神深深地融入他的骨髓。  “时至今日,如果再让我重新走一遍青春,我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大学,而不是本科教育多年排名美国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说。  每到本科招生的时候,施一公都会回到哺育他长大的河南省,鼓励那些像他当年那样胸怀梦想的优秀学生报考清华大学。  “在清华,你不仅仅获得科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你获得清华精神的熏陶,这是一种可以给你力量、给你信仰,坚强支撑你一辈子的美好精神。它很难用语言描述,但你时时刻刻会感受到它的存在、温暖和动力。”施一公如是评价。人物档案  翟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0级本科生,2013年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  翟上:有梦想,就不要怀疑自己努力的方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高考前,翟上的母亲写下这句话,放在他的书桌上。  “每当看到这句话,我的心情就会平静许多。当我们拼命奔跑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方向,或许能够得到更加持久的动力!”翟上感慨。  已经在清华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他认为,大学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值得大家期待。在大学里,学习课程仍然比较重要,但可以有很多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参加社团,参与班级、院系的活动,探究自己喜欢的科研题目等。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而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或许一时半会儿我们也不清楚兴趣何在,或许我们的兴趣还会有所改变,正是这样一种"朦胧感"激励我们进一步思考、尝试、受挫、提升,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翟上说。  当然,找到了喜欢的东西后,或许会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立刻着手开干。这时候就需要有个计划:自己当前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未来的梦想?  “成才之路各有特色,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不能一听说某人怎么样了,就怀疑自己的努力方向,怀疑自己的梦想。”翟上告诫正准备高考的学弟、学妹,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踏实做事、乐观处世来解决大多数困难,即使无法一下达到很高的高度,也要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王盼  王盼:2011年河南省文科状元,现在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本科生,毕业于开封高中。  王盼: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王盼一贯的行事作风。  在高三开学典礼上,王盼的班主任告诉他们,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时她只觉得特别震撼,信誓旦旦地想要打赢这“命运一战”。上了大学后,她才慢慢发现,高考能让人生完整的并不是它的结果,而是过程,以及那个过程里的心境。  “在高三,有做不完的卷子背不完的书,你厌过、累过却不会说放弃。虽然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我还是想劝大家珍惜。因为这样静心只拼一件事的体验在人生中只有这一次。”王盼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一位老师在高三送给王盼的一句话。一开始她很不喜欢这句话,她认为,做什么事都像学习一样,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但经历得越多,王盼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智慧。  高中生都懂得“追求”,但是“接受”在王盼看来才是更重要的课题。在对的时间安心做对的事情,享受了过程,结果又何妨。  于成亮  于成亮:2012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现在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毕业于安阳市林州一中。  于成亮:像狼一样生活、学习  于成亮来自河南林州的农村,支撑他整个高中生涯的,一个是梦想,一个是来自父母的期待。  从高二起,于成亮在心中就立下了“杀进清华北大”的誓言。他的高一班主任曾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狼,狼总是两眼放光,有着无尽动力和不懈的斗志。”离开高一班主任后他才明白如何像狼一样生活学习。  关于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于成亮觉得最重要的,首先是要用脑子学习。高中生活简单到就只剩学习,很多人都变得有点麻木,每天按部就班,只会事倍功半。学习不应该成为一项体力活,而应该是一件脑力活。其次,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网上每年都会多出来很多各地高考状元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所有方法都只能是作为参考,而不应该盲目仿效。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算找到了学习的捷径。  考入清华,是高中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更加紧张、更加刺激生活的开始。清华只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终点。清华只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人活着就应该有梦想,并且为了梦想不断奋进,不断地向前。孙洪枫 商丘虞城县人  著书穷日晷  孙洪枫 给自己立规矩不能倒数第一  孙洪枫,男,1989年3月生,商丘虞城县人。2010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硕士免试入学。历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党支部书记等。2012年,在北京团市委主办的“青年服务国家—12.9主题雕塑征集活动”中,其作品《不平静的书桌》获奖并陈列于北京植物园12.9纪念亭,这也是清华众多方案中唯一获奖的作品。[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来清华之前都是第一,到这里后必须有一个人倒数第一,压力自然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说,每年新生开学,系里都会给学生们上入学第一课,告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要接受“必须有人倒数第一”的现实。  压力大,太忙,不能倒数第一,孙洪枫给自己立下“规矩”:用高中的节奏上大学。早上7点多钟起床,夜晚1点多钟休息,是孙洪枫每天的“作息表”。这18个小时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是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课业精进自不必说,孙洪枫他们要在各个方面磨砺自己。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2011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永城芒砀山中的一所小学支教……前往第七届国际大学生环保漫画插画大赛进行志愿服务、赴西北专业考察、公派赴美国圣地亚哥UCSD交流学习。  一张整洁的书桌,一名女学生安静地坐在桌前,托腮沉思。“不平静的书桌”,是孙洪枫为面前的这座雕塑起的名字,创意源于一二·九运动时,这件尚未完成的雕塑,将被竖立在北京植物园一二·九纪念亭内。北京团市委面向社会发起“青年服务国家—一二·九主题雕塑征集活动”,经过多名业内“大佬”的评审,全国仅有8件雕塑享有这样的“待遇”。这,仅是孙洪枫获得的许多奖项和荣誉之一。  站在清华校园,孙洪枫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豫东平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令他眷恋。孙洪枫说,毕业后他想回到家乡河南,做一名老师,播撒艺术之梦。  清华美女学霸杨元辰河南郑州人    清华美女学霸杨元辰  4年走31国 学习社工交完美答卷  杨元辰,女,河南郑州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2010级本科生。连续三年学分绩年级排名第一,40%的课程分数在95分以上,拥有德语B2、西班牙语A2水平认证。 “星火”计划第六期学员。曾获得“好读书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清华之友”德语一等奖学金,并带领其班集体先后获得“TMS协会全校十佳党课小组”、“人文学院最具凝聚力班集体”等荣誉。三年里足迹遍布全球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从事文化交流与志愿公益,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家。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在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来自河南的女孩杨元辰说:“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早已流淌进我的血脉。”大学三年的时光里,她先后担任紫荆礼仪队、百年马圈长跑、绿光远程支教和世界和平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和德国交换之时,在海德堡汉学院义务讲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在美国实习期间,为推动众议院1518号法案禁止虐待赛马而四处奔走……投身公益的日子,让她在关怀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富足。结束了特等奖学金答辩的她,作为全球20位青年学者之一,已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威尔逊中心从事环境和能源安全研究,为推动中美双边合作,解决中国空气污染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杨元辰在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未来,她梦想成为这样的人:一名女外交官,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她说:“在清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知识是有责任属性的,学会了跳出对自身的关注,寻找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水木湛清华  学校评价  河南学生,努力、踏实、用功  “杨元辰是我们系最好的学生,是外语系从1989年到现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说起自己的学生,外语系副主任吕中舌教授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她连续三年保持学分排名年级第一,很有语言天赋,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课程都是最高分……”更让吕中舌教授称道的是杨元辰的不骄不躁。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先庭对翟上的评价是:学习成绩第一,科研又好,体育素质也不错,还做过班长、党支部书记,“在清华工科男生中,这么全面很难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对孙洪枫的感觉是:靠谱、全面。  而他们三人,仅是河南学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个缩影。来源大河网综合)不是学霸是学神!2016顶尖青年人才最多的高校竟然不是清华北大…-中青在线
不是学霸是学神!2016顶尖青年人才最多的高校竟然不是清华北大…发布时间: 08:2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   导读
  日前,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拟入选人员名单一经出炉就引起了巨大关注。
  事实上,除了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近年来,各大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的青年人才项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吧!(文中主要内容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 ID:cingta-com)
  真学神!今年再现多位90后和准90后青年千人入选者!
  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拟入选人员名单一经出炉就引起了巨大关注。更加令人关注的是,继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出现90后,本次公示的青年千人中再次出现了90后。而且相比于上一批,这次85后的比例明显增多。对于这些优秀的90后和准90后,学霸已经远远不足以形容他们了,学神或许更适合。
  从年龄上来看,青年千人入选者主要集中在年出生,达369人;出生于年有135人。而本次青年千人入选者中最年轻的是电子科技大学的顾实,出生于日。此外,还有多位入选者出生于1989年和1988年。
  在80后占据绝对主导的青年千人名单中,90后和准90后的出现就非常难得了。在很多同龄人尚在读研还未毕业的情况下,他们就能够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实在是令人惊讶。继去年两位入选青年千人的90后美女后,此次小编整理出一位90后和3位出生于1989年的入选者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他们到底有多牛?
  我们先来逐一了解下名单上的各位学神吧:
  电子科技大学顾实
  顾实,男,出生于日。201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数学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2011年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萨特思韦特神经影像实验室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杂系统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他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控制理论,了解大脑结构的脑网络等。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期刊。
  顾实博士发表的发表的部分论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凯丰
  吴凯丰,男,出生于日。2006年9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于2010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8开始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8 月获埃默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10月开始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任化学主任奖学金博士后学者。
  目前致力于用超快激光光谱学手段来测量太阳能转换(光催化)体系内的动力学过程, 从而揭示已有体系的工作原理和为未来体系提供设计思路。过去四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包括,Science 1篇;Chemical Society Review1 篇;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1 篇,JACS 4 篇; Nano Letter 1 篇;ACS Nano 3 篇; Chemical Science 2 篇.
  吴凯丰博士发表的部分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
  宫勇吉,男,出生于日。2007年以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总分全国第9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2011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二维异质结构的合成与应用等,目前已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 等顶尖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宫勇吉博士发表的部分论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闯
  张闯,男,出生于日,2004年在吉林省辉南六中读高二(15岁)参加高考,以585分的总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辉南县乃至吉林省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第一人,2008年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到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等方面,在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顶尖论文。
  张闯博士发表的部分论文:
  还有哪些顶尖青年人才项目?
  事实上,除了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近年来,国家为了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并以此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各大部委相继推出一系列的青年人才项目,其中还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长江学者青年项目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批青年学术牛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各高校中的学术骨干。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些项目~
  国家优青:国家优青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2年设立的一种支持青年人才的科研项目,每年400名额,至今共计有约2000人入选。除了一些基本条件外,国家优青项目还要求男性申请人需在38岁以下,女性申请人在40以下。
  从2015年开始,国家优青的资助强度从之前的100万/项上升到150万元/项,可见国家对这一项目的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大了。
  青年千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简称青年千人)是中组部牵头实施的旨在引进一批有潜力的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项目。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申报对象,目前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而且一般应获得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或一定年限的海外工作经历。
  入选青年千人后,中央财政将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从2011年开始实施,至今共评选8批,共有2937名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入选。
  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拔尖全称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是中组部牵头实施的万人计划的第三层次人才,计划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到 2020 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
  与国家青年千人不同的是,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面向国内的优秀青年人才,而且除了面向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外,还面向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类。对于青年拔尖人才的资助上,自然科学的资助一般为120-240万,社会科学为60万。目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共产生两批,2012年公布的首批共有201人入选,2015年公布的第二批共有352人入选。2016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拟评选200名,评审工作正在进行。
  长江学者青年项目:2015年教育部新增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该项目重点支持高校面向海内外培养引进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该项目实行岗位聘任制,面向全国高校实施。每年遴选200名左右,聘期3年。在聘期内,青年学者须全职在受聘高校工作,享受每人每年10万元奖金。项目入选者要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人选年龄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超过45周岁。
  2015年首批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共有211人入选,2016年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建议人选共有231人。
  顶尖青年人才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那么,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统计,我们能从中发现顶尖青年人才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通过对2016年中国高校新增的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和青年千人入选者进行了汇总统计,小编发现:浙江大学共有71人次入选,超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第一。其中青年千人入选人数居全国第一,青年长江和国家优青全国第二。
  北京大学共有62人次入选,总数位居第二。清华大学共有54人次入选,位列第三。近年来势头强劲的中山大学以53人次位列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也有超过30人次入选位居前十。
  除了前30名高校外,其他高校都在10人次以下,75所高校在2人次以下。各大高校间顶尖青年人才的差距非常大。
  整体来看,这些顶尖青年人才还是大量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西等中西部地区高校鲜有人入选,各地区顶尖青年人才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相信这也与各省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各地区高校为顶尖青年人才提供的待遇和科研经费等有一定关系。
  下面来看看2016年高校新增顶尖青年人才数量统计结果↓↓↓
  (注:青年长江学者数据为2016年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建议人选;青年千人数据为最新公布的第十三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拟入选人员;汇总结果为入选人次,同时入选其中两个项目分开统计;统计时不考虑各高校青年人才调入调出的情况)
  编辑/骆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责任编辑:郭艳丽】
你可能还喜欢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岁神童挑战清华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