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长矫情还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脆弱

老师真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北京市某名校一年级学生家长林爻的文章,文中林爻就学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引起巨大反响,表示“深有同感”的很多,对此提出不同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学校教育真的到了千夫所指一无是处的地步了吗?老师的种种规定都是在扼杀小朋友的天性吗?&&为此,我们做了这个版面,希望尽可能地从各方面给予阐述。不是要给家长一个答案,但至少可以让大家静心思考。&&我们惟一想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尽可能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学校,或许这样,很多事情就不会那么难以理解了。&&家/长/意/见&&夸大对学校教育的仇恨没什么好处&&作为家长,林爻遇到的事情你是否也曾遇到?她的焦虑你是否也曾有过?作为亲历其间的一分子,你对林爻的焦虑又有怎样的看法?&&■谭敏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作为家长,我理解林爻的焦虑,但她的想法未免过于悲观。&&作为一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相信林爻一定认同,对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为之,孩子的健康成长向来就不是学校教育“独木能支”的。三者互有分工,学校教会孩子怎么适应集体,怎样与其他人相处,学会遵守基本的规则(哪怕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根据集体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多的是强调共性。这也是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健康成长的基础。但即便是在同样的环境和方式下,每个孩子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学生个性发展,往往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弥补,需要家长更多地呵护与引导,因为只有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事实上,学校教育虽然也存在问题,但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中。比如,现在许多班级都有家委会和QQ群,家长们可以充分和老师沟通。现在的孩子早就不像我们当年,视老师为绝对权威,跟老师说话都会觉得害怕,他们哪怕面对老师的批评,也会大胆以真实想法同老师争论。这一点,除了与社会日渐开明有关外,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鼓励。 &&所以,如果一味地只强调个性和创造力,一味觉得学校教育毁人的话,除非是你认为把孩子们交给学校,家长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陪伴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女士 学生家长&&浏览了网友们的评论,我觉得,有一种对学校教育的“仇恨”正在网络上蔓延。当然,这种“仇恨”情结与长久以来我们对国内“应试教育”的批判氛围分不开,导致一提到教育和学校,动不动就上升到对“中国式教育”的挞伐,最终得出“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简单的论调。&&可以说,各国教育都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根本在于教师和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在美国也不例外,《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作者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曾说:“当然,我每次都很听家长的话。但在我的教室,就必须按照我的原则来做。举一个例子,家长都非常热爱我的金钱奖励制度,它教给学生怎么能对自己的钱有责任感。但有一年,有一个家长找到我大吼大叫,他说金钱并不重要,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将来担心金钱。我说可以啊,这个孩子就没有参与金钱奖励制度的游戏。孩子来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必须要听你妈的。我从来不会和家长们争执,因为这件事情会浪费我的精力。”&&无论如何,网上一边倒对学校教育的批判,以及各种简单式的推论与逻辑,只会助长公众对学校教育愈加地“仇恨”,增加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对这种冲突、困难的认知,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甚至做出无谓的反抗。这种“对立”并不能消弭、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相反,只会造成公众对学校教育和教师们的不信任。与单纯批判相比,更需要的是不同角度、有建设性的意见。&&其实,适应能力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和教育目标,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理想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是对孩子而言,也是对家长的考验。&&■李女士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仅就回不回短信这事来看,我就觉得这位家长平时一定是活在自以为是的有格调但很自私的精神世界里。我家孩子也在上小学,从一年级开始,老师都会以飞信的方式与家长们进行交流,一般我们都不会回复,难道是我们不懂起码的礼貌?当然不是。你想如果大家都回,以全班40个同学计,岂不是在短短的5分钟内,就有80个家长回复,而且内容全是“收到,谢谢老师”,这么枯燥的情节,这么密集的轰炸,就算是神,也会崩溃吧,更何况老师并非神。&&而你是否收到短信,你就算不回复老师也能从第二天孩子的表现明白的。比如老师在短信里吩咐学校有接待任务让孩子第二天穿校服,第二天你的孩子果然穿着整洁干净的校服到校了,难道老师还不明白你是收到短信了?让家长帮孩子准备一个学具,结果第二天孩子两手空空就去了,就算你非常有涵养地回了“收到,谢谢老师”,老师就会高兴吗?教育需家校相互配合,所以如果能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事一下就释然了。&&说实话,我感觉这位家长完全没做好当一名小学生家长的准备。&&网/上/观/点&&正方&&“‘中国制造’失去创造性”&&@幽草修竹:中国教育的确如此悲哀!美国教育强调孩子的兴趣、创造力,而我们呢?不管你愿不愿都得学,有一门学不好就会对你全盘否定!放心,我们就是流水线!领导要求同一年级老师用一样的教案、学案、ppt、布置同样的作业、讲一样的课、做一样的练习,没有个性的课堂能出有创造性的学生吗? &&@ddss8518:不用太恐惧,小学五年级学历的莫言不是照样可以拿得诺贝尔文学奖吗?&&@女巫温妮: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经过标示着“中国制造”的教育,都会或多或少丧失掉一些个性的东西,失去怀疑和创造精神。尤其对于那些在某一方面有天赋,但是学校重视的学科成绩不好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家长的发现和支持,成长道路将会崎岖无比!&&反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缤纷水果色诱惑:其实没有这么恐怖,也不用这么悲观。我不觉得我们小时候的精神生存环境比现在好到哪里去,我们大多数人不是都还在精神正常地活着吗?&&@左左是好人:虽然教育体制有很多弊端,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我仍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小时候学规矩,守秩序,长大学做人,懂包容。遵循中国人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贺涛:这个家长实在矫情。我丝毫不觉得学校统一制服和学习用具对孩子的个性及创造力有什么影响。老师一人对几十个家长,给几十个孩子上课,告诉你不用回短信,老师有些要求直接而不委婉,家长用不着那么脆弱吧,多为他人想想有那么难吗? &&老/师/心/声&&你得先入格&&然后再出格&&铅笔必须买2H的,名字必须写在书皮右下角,老师的短信不必条条回复……老师的要求真的毫无道理吗?&&对于家长的多方质疑,老师们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家长面对的是自己一个孩子,可老师面对的却是一个班级三四十个孩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整齐划一的要求,老师根本没法开展工作。”全国劳模、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一年级李莉老师认为,老师规定的绝大多数要求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为难家长的,这是老师多年带班经验的总结,说到底还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一种高效、有序的班级管理法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孩子既然生活在集体中,就需要有一种团队观念和一定的游戏规则,在守规则的前提下再去发展个性,否则整个班级就要乱套了。&&李老师举例说,为何要求统一使用2H铅笔,因为多年实践下来发现,2H铅笔的硬度和浓淡程度刚刚好,擦起来也方便,作业本看起来很清爽。2B铅笔写出来的字又浓又粗,小朋友不容易擦干净,作业本容易变很脏。另外,要求名字写在包书皮的右下角,这是一个规范的格式,就好比考卷的姓名写在规定位置一样。另外,这样做方便学生查找,万一把书弄丢弄混了,也不用翻遍书的犄角旮旯找主人。“当然,在右下角写好名字的前提下,你也可以自主发挥,随便写在哪里都可以。”&&另外在回复短信的问题上,在开学前,李老师也与家长达成共识,并写在了发给家长的《学前准备的友情提醒》中,“飞信的通知收到后没有要求回复的不要回复,不要总回复‘谢谢老师,知道了!’浪费信息费,这样做没有意义。”李老师说,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回复短信是对人起码的尊重,但老师这样做也是希望为家长“减负”,家长每天可能会收到各科老师的短信通知,有些重要内容需要立即回复的老师会做说明,有些只是告知短信,一一回复不仅浪费手机费,也是一种负担。“一旦达成共识,家长也不必在这个问题上多虑了。 ”&&不过,在上海卢湾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周浩文看来,家长对某些整齐划一有看法,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或作出调整。“我们校长和老师会将自己的育儿体会提前与家长分享,告诉他们老师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周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刚入学,在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方面都比较弱,需要老师规范的指导,你得先入格,然后再出格。“我们希望家长能理解,不能只站在自己角度,而是用长远的、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原/文/节/选&&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一进校门的下马威&&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那天回来,女儿着急地怪我:“为什么不给我买一双白色的舞蹈鞋?”&&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规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会不合格?&&女儿说,老师交代了一定要买白色的,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我转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立刻起身带着女儿到老师推荐的商店去买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观&&一开学就碰了壁&&因为明白学龄前的孩子应该以游戏为主,所以,一直坚持没让孩子上能学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来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她手中的笔也更多是用来画画的,很少写字。&&上学了,写字成了必须的一课。知道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写字的时候我会格外用心,我认真观察她,她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很努力,一笔一画地、很用力。虽然每一个笔道还歪歪斜斜,因为用力很猛所以页面看起来不干净。看着她这么认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但是,没过两天就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的书写很不好,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家长生活&&从开学起,老师就与家长间创建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信息,再看里面详尽的各种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父母两个人管一个孩子都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全班40个同学。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谢。&&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给所有家长发了一条信息:接到老师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会特殊说明。&&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缓过神来再读每天必到的短信,发现老师的短信虽然多以“家长好”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必须带……”“今天有孩子本子上没有家长签字,请注意”等。&&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商讨”只有“服从”的方式。&&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还有一个困惑,我用了6年让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把获得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但是,这些天女儿已经用“小贴画”成功地换回了两块橡皮,又用几张印着图案的小纸片换回了一块棒棒糖。为了让孩子自己在班级墙上“热爱集体”一栏中插上更多“小红旗”,我们给班里买了绿色植物、餐巾纸,送去了美化墙壁的墙贴、参与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徽设计……&&这些年社会舆论不是一直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吗?可是你去小学听听课就能发现:下课会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厕所了,大家听令而出;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连笔尖都要一样粗细;连书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种式样写在同一方位……(有删节)&&儿/童/教/育/专/家/意/见&&改变,从直面现实开始&&作者:王人平(儿童教育学者、儿童心理研究者、育儿名博)&&最近,一篇《小学家长自述:开学一月摧垮6年教育观》被媒体和家长大量的转发,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乃至更大的焦虑。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1、一个月能摧垮6年的教育观,要问问这种教育观真形成了吗?或者说,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呢?&&以我的经验和认识,一个遇到了一点挫折就如此怀疑自己,如此抱怨环境,又如此不作为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她自己所说的教育观?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和坚守都需要一些特有的品质、能力和思维方式,她自己都不具备,能教了孩子6年?如何教的?教了什么?仅仅靠说教,而不是行动吗?&&如果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可以如此容易被摧毁,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新教育观的代表,只不过是她给自己的懦弱、迷茫,给自己缺乏自信、勇气、智慧和不作为的一个借口罢了。&&&&2、我个人对这种新教育观的理解是: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度过他的童年。让他在童年时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确信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和自己一起面对;同时给孩子充分的体验、尝试、经历,包括挫折和失败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去亲近大自然,既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也接受风雨的洗礼,而不是去做温室里的小草,天天为赢在起跑线上纠结。唯有如此,才可能让孩子在童年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从而建立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并形成一条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让孩子在上学,乃至成年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断,做一些妥协,童年时被植入人性深处的光辉,依然还有剩下的力量去改变现实,实现自我,创造未来。&&新教育观,不是逃避现实,给孩子隔绝出一个美好的真空环境,而是从面对现实开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摆脱现实的奴役,做个自由的,有尊严的人。而文中所提到的这位家长,所表现出的对新学校遇到的各种情况极度的不适,对自己的怀疑、自责和对环境的抱怨,又不作为,所反映出的其实只是自己内心的脆弱、迷茫和缺乏应对现实环境的能力和智慧。&&&&3、体制、学校和老师的问题一直都在,不是因为谁的孩子上了小学才出现的。不是现实残酷,是我们做家长自己没做好行动和思想上的准备。不要因为自己看错了世界,就说是世界欺骗了我们。&&原文中的家长也提到,孩子上的是一所名校,而名校相对于普通学校,各种规定、制度、要求一定更多,执行的力度也一定更强势,这是在选择学校前家长就应该去了解,也一定会了解到的,包括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特色和自己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难道都被这位家长忽视了?一个连对自己的选择都没有勇气负责的人,谈什么新教育观呢?&&而这时的抱怨和指责没一点好处,只会让孩子更不适应,更习惯把责任推给环境和他人。该做的是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不解或挫折时,做孩子最好的倾听者和开解者,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检讨学前阶段自己的教育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今后如何与学校、老师更有效的沟通,如何给孩子传递更多信心、勇气和力量,如何改变自己有能力改变的。&&&&4、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显而易见,但为此而把学校教育说得一无是处就客观吗?学校的所有要求都不合理吗?我们期待老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能像父母那样一对一地关注、照顾自己孩子,现实吗?要求老师来适应家长的教育理念,那四十位学生,八十位家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该让老师适应谁的呢?&&我始终觉得,学校的很多规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规则内化和发展孩子的社会化本身就是最大的课题,这时候父母要做是如何传递信心、勇气和力量,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传递焦虑、自责和抱怨,让孩子更加无助。&&&&5、如果选择不了体制,可以选择学校;如果选择不了学校,可以选择对学校、老师的态度。一味的抱怨,同时又去做帮凶,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如果不想让孩子被学校教育毁掉,那就积极的行动,联合家长去找老师沟通,找学校建议,找教委反映,找媒体曝光,包括给孩子换学校。&&有人问我,这样做可行吗?有用吗?做,未必一定有我们期待的结果,但相比于结果,让孩子看到我们有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做就是一种态度,做的过程就是对孩子教育的过程。&&&&6、如果真的别无选择,学校、老师也换不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老师的要求依然如故,那我们就坦然接受现实,转变心态,把这些经历视为一种磨砺,一种挫折教育,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给孩子传递正向影响,让自己和孩子在磨砺中变得更强大。&&人生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阐释、解读,让它起到不同的作用。至于是让这件事毁灭自己,还是成就自己,往往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当我们掉到枯井里,如果只知道抱怨而不勇敢面对现实,自己想办法,那扔下来的垃圾就会把我们埋葬,但如果我们能转变心态和看问题的视角,把扔下来的垃圾当作垫脚石,那不就正是成就我们的阶梯吗?&&7 高度决定视野,气度左右格局。&&为什么今天很多父母会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一些挫折如此焦虑,根本上不在于缺少方法,而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当我们能明白学校、考试都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只是手段和途径,且不是唯一的,成就孩子有不同的路,自我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育,那又有什么不能去抗争?当我们有胸怀把眼界去看孩子十年、二十年后的发展,真的会在意今天遇到的这些磕磕绊绊?我们自然会和孩子一起,走得更加自信、勇敢和从容。&&“国际部”同样有严格规定&&公立学校管得严管得死,那国际学校是否就可以放开手脚让孩子随性而为了呢?&&“规定是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每个人生活在不同背景的家庭中,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就要遵守这里的规定。国际部和国内部没有区别。”针对很多家长关于“国际部很自由”的观点,上海市宋庆龄学校的袁老师表达了她的看法。&&从学习习惯到待人接物,刚进国际部的孩子一样会感觉到“规则”二字。经过“操练”,学生们才会见人主动说“嗨”,对人随时说“谢谢”,自己的物品自己管理。袁老师表示,中小学的教育并不是要培养伟大的文学家、数学家,而是按照规律办事,让孩子爱上学习,做好规矩,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今后走进社会成为拥有良好素质的成年人。&&宋庆龄学校有一条雷打不动的校规:只要不下雨,每隔两节课,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到操场上去运动锻炼20-30分钟。如果有人不出教室,老师会一个一个去询问原因,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会把他们“赶”到户外去活动。袁老师说:“学龄期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经常晒晒太阳锻炼体格。”&&和上操场运动的“死规定”相比,宋庆龄学校有一条关于小便的“活规定”。虽然老师一直提醒学生下课第一件事是去洗手间,但是从一至五年级,万一上课想上洗手间,老师还是会给学生放行。袁老师讲述原因:“这个年龄的孩子有部分人括约肌还没有发育完全,要尊重孩子的生理成长规律。”&&此外,关于文具用品,袁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曾经有一名学生,笔袋里光橡皮就有五六块,全都是各种花样图形,这会影响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所以,学校规定,学生只带所有必要而简朴的文具。同样,有学生因为没有条理,经常乱放东西,导致一个学期光一本作业本就要换四五次,这在宋庆龄学校也是不允许的。往往这些学生在家里也是乱扔东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在学校,学生要学习整理和管理自己的文具,管理自己的生活。&&美国学校如何管教学生?&&作者:新浪名博USA客 女儿正在美国上小学&&新一代父母一说起中国的学校教育就一肚子苦水,言必称“人家国外……”。那家长们视为模范的美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最近一位中国家长抱怨六年个性化教育毁于一个月学校教育的文章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学校的管教很宽松,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那么到底美国学校是如何管教学生的?管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就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这事儿。&&美国的学校其实还是很强调组织纪律性的,很多学校的条例里很明确的一条是“遵守规矩”。每学年一开学,学校就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学生权利与责任手册》,里面对学生在学校的权利和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家长的权利与义务也有规定。&&再比如在穿衣打扮上,美国的公立学校一般没有校服,但并不是你可以随便乱穿衣服。比如我女儿所在的小学就规定,夏天穿的短裤必须长于双手自然下垂的位置,背心肩带必须宽于两个手指头等。&&每个学期开学之前,老师都会发一个文具和教室用品清单,让学生家长提前去购买,对文具的品牌、型号、标准、数量都有明确规定。当然缺一两样,只要不影响正常学习,老师不会硬逼着买。有些需要交给老师的文件夹等,老师也会统一要求把名字写在固定的地方。&&在学校里,每天上课之前会有宣誓和一分钟静默时间,从这个时候开始,学生就要保持有秩序的安静,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时,学生想发言要先举手,如果在课堂上有违规行为,会被老师叫到一边先呆着去,我女儿班上专门有一把凳子放在角落里,是罚坐用的;中午去食堂吃饭要排队去;吃完午饭要自己把饭桌收拾干净;休息时去操场玩,有老师在一边照看,谁要是打闹、做危险动作、倒爬滑梯等,会被暂时罚出场;在学校里吵架,会被送到教导处,跟专门的辅导员讨论;如果打别人,或者互相打架,家长会被叫到学校,严重的还会被暂时停课。&&学校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意味着扼杀个性发展,美国学校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和鼓励值得中国学校借鉴。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都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小孩子刚进幼儿园,老师经常会让小朋友TELL AND SHOW,就是拿一件东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展示一下,并说说这件东西的来由。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上学路上随便从地上捡个小果子,就拿到学校TELL AND SHOW去了。4、5年级以后,老师经常会布置课余小项目,比如画一幅画,表达安全社区的理念;就一个主题各抒己见,比如前几天我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就有一个家庭作业,里面问题是:乌托邦社会没有嫉妒与竞争,你同意吗?人口不断增长对世界是否问题,有何解决方案?类似这样的小作业,随着年级升高会越来越多。&&美国的班级没有班长、班干部,学生轮流值班,分担一些责任,但到了5、6年级,学生可以参与类似像学校学生会的竞选。&&美国的老师通常是以鼓励为主,很少当面批评学生学习不好。这些年美国学校的考试有增加之势,但班级里基本没有搞排行榜之类的东西,老师不公开宣布学生的成绩。学生如果在学业上表现不佳,老师会跟家长谈,或者安排额外辅导,但不会当着全班学生具体评点某个学生的不足。&&那篇文章中,家长抱怨老师的通知都是单向命令式的。我其实想说的是,不能光抱怨学校。中国家长、包括在美国的华人家长都扪心自问一下:除了关心自己的孩子,自己对学校的事务到底参与了多少?当然,中国学校也要反思:学校事务没有家长的参与,能否实现学校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本选题部分内容综合自大河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
[] [] [] []
发帖区已有条跟帖&&&&
html +='立即抢购';
html +='';
$("#tg-content").html(html);月薪3万,养不起的是一个家长的矫情 - 简书
月薪3万,养不起的是一个家长的矫情
最近一篇名为《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被大家疯传,这文章之前诚姐也分享过。虽然原文真的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大伙都在朋友圈感慨:现在的孩子真心养不起。事件原型大致如下:一位月薪3万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就养孩子太难,原因是: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这哪是孩子的童年,简直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暑假,哪里还有快乐原本的样子。
诚姐觉得,现在的社会有一种风气:挣得好多好多的情况下,比比谁的钱不够花,就像前两天有文章说,年收入70万,竟然不能做家庭主妇,据说她家一年买花的钱都要好几千。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却又非常能博人眼球,但总归说来,花钱这种事,基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意花费就别叨叨,觉得某个花费太高支付不起,那是不是可以考虑缩减它的支出呢。生活嘛,难道只有一个活法?你非要觉得花n多钱在孩子身上,是为他好,那也没法,是不是。以下有两个小故事,感觉和热文里的情景有点像,诚姐整理分享给大家。1、买教育金保险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始终被一句名言压得喘不过气:“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最近有个故事也很有趣,据说是真实的故事:夫妻俩月收入合计是6800元,却给2岁的孩子买了一个教育金保险,每年缴费1万元。光孩子这一个保险的保费,就占到了家庭年收入的12%!如果再把夫妻俩的意外和重疾配置好,保费占比就冲着20%去了。保险配置这种事,一般都是选考虑基础保险,比如意外险、重疾险、寿险等,之后如果经济能力不错,才需要考虑教育这一类的其他险种。毕竟,保险并非是买得越多越好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庭在父母自身缺乏必要保障的情况下,倾尽全力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殊不知自己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2、买学区房学区房一直很火,早在好多年前,北京的学区房单价就超过了10万。诚姐有一亲戚家小朋友,北京的00后孩子,除了最早的幼儿园是上的双语,稍微花了一些钱,之后的小学是家附近划片区的学校,就北京朝阳区很普通的一个小学,中考时自己努力考上了朝阳区排名前五的初中,去年直升了本校的高中。因为她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她去读最好的学校,那就尽可能给她好的机会和环境,比如她的母亲英语还行,小学六年,一直坚持帮她听写英语单词。细节见真知,养孩子也一样。这里诚姐完全不怀疑公立名校、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只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当一个家庭经济能力不够的时候,拼尽全力用钱能买来好的教育吗?关于投入重金这件事,放开家长的经济能力不说,它本身就不见得都是有利的。首先,一旦投入了重金,你的期望值就会上升不少。比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你会脱口而出“我花这么多钱让你读名校,你就这样回报我?”;当工作或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你会脱口而出“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在这样的高期望之下,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其次,一旦投入了重金,就无意减轻了自己的责任。父母会想当然地认为教育由老师和学校负责,自己只管付钱就行了。可事实是,在任何国家、任何家庭,优秀的孩子都和优秀的家庭教育分不开。总之诚姐觉得,养孩子这件事,不仅仅是一定要花很多钱,孩子就会怎么样,或能怎么样。再者,一个家庭的支出是需要认真权衡和考虑的,如果只是头脑一热,想买啥就入手,欲望每天都创新高,那月薪再多,估计也撑不起一个家长的矫情和一个孩子的暑假。
哈喽,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养森商学院的院长,孙茂林。非常高兴,今天晚上在社群当中和我们全中国所有的养生家人以及我们海外的养生侨胞。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线上课程。我本人特别高兴,因为很久没有做这样的全体养生家人的聚会和分享。大部分的时间在今年的课程线上课程的都是由我们的每...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圈里热传,大致意思是: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
脑立方全脑素质教育 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最近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一篇名为《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里面爆火流行,引来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在文中,一位月薪3万的高管妈妈,最近却连买衣服都没钱买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在文章中,这位母亲大致介绍了家里的经济情况:自己...
简书被封号之后,就几乎很少写东西了。在言论管控方面,我们的ZF越来越激进了。这对我们的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从历史上来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只有短短的两段时间是言论自由的,一是战国时代,那时虽然战乱频繁,但言论却是自由的,由此诞生的诸子百家,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基...
(一) 一往情深深几许 如果说缘分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奇妙的事情,那么一见钟情一定有可能存在着命中注定。 顾城与欣悦在微信漂流瓶相遇,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命中注定。欣悦喜欢着一个不喜欢她的男生,在漂流瓶里哭诉着她的一厢情愿。顾城像是哥哥一样的捡起欣悦的漂流瓶,安慰欣悦,不停劝说着欣...
理想状态:夫妻和乐 懂得彼此 相处融洽 遇到问题商量 意见不统一时不红脸 不责难 尊重对方感受 时常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意 辛苦的时候一个拥抱 见面的时候一个亲吻 发自内心的能互相鼓励 包容 尊重彼此的意见 好的采纳 不好的反观自度 相信彼此 相信希望 相信爱 现实状态:以上理...
剖腹产后肚子上一定会留下长长的一道剖腹产疤痕,有的颜色比较轻,有的就比较重,甚至弯弯曲曲像虫爬过似的,影响宝妈肚子的美丽。剖宫产那一道疤痕,相信很多妈妈都想祛除。那么,这道剖腹产疤痕应该如何消除呢?或者说剖腹产疤痕应该如何护理呢? 疤痕形成的过程 人体因各种原因收到创伤后,...
难道我就这样一直跑下去吗?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没心没肺地默默低头跑个不停,然后会不会也突然有一天无缘无故停在半路中,觉得跑够了不好玩了? “我为何而跑?我要跑到几时”?跑了一年多的我似乎还从没问过自己这两个问题。 也许还没到那个时候,也许我比阿甘更喜欢奔跑的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内心脆弱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