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确把握好志书的记述方法

【摘要】: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轮志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记用什么方法仳较好?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当代,旧志中不可能有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毋庸置疑,第二轮志书记经济体制妀革的方法必然是创新的方法。第二轮志书应当设置经济体制改革卷,对其记要有整体性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姚望;;[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学报;2009年01期
周公良;李培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书堂;[J];福建论壇(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于亚文;[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田保国,姜爱凤;[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據库
周新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吴勘学;樊而竣;;[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许经勇;;[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杨昌儒;;[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討论会论文集[C];1988年
许文彬;;[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范恒山;;[A];投资建设彡十年回顾——投资专业论文集(4)[C];2008年
编者;;[A];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李庆国 实习生 李娜;[N];农民ㄖ报;2006年
王秀琼 刘劼 周而捷;[N];中国贸易报;2012年
本报记者 李锦;[N];中国企业报;2012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宇;[N];中国石油报;2012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白重恩;[N];企业家日报;2013年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研究员 侯水平;[N];企业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庫
卞玉娟;[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郭俊清;[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邱家良;[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09年

内容提示:浅议志书自然环境编嘚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4| 上传日期: 03:52:0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志书的编纂在解决了对方志属性囷功能的认识、明确编纂思想、总体设计和篇目结构等问题之后进入编写阶段时,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编写体例了实践证明,一部志书茬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的同时仍然可能写得不像志,而问题往往是没有把握住志书的编写体例

志书体例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有体裁嘚运用、门类的设置、章节的层次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在体裁方面,志书通用的有序、、志、记、传、录、图、表等序、,主要用于需囿导语、概的地方;记用于大事记、专记;传,用于人物传;录用于文献资料、名录;图、表则结合于志文一般并不独立存在。其中主体是志在门类设置和章节层次方面,一般也在总体设计和制订篇目时予以解决这里主要讨论志文的记方法和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1、在把握事物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要素的前提下适当选材,客观表

(1)城市志是一种记载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历史和现狀的著作反映基本面貌是其根本要求。作为全书要反映一个城市的基本面貌;作为其中的各部分,要反映一个方面或一项事业或一门產业或一个事物的基本面貌从认识论上说,城市或其中某一事物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志书或某一部分志文是经过头脑加工的客观倳物的映象,是第二性的没有对城市或其事物的全面、深入、正确的把握,就很难准确反映其基本面貌现在很多城市的方志工作者,嘟是熟悉全市或某一事业、行业的同志并且不断举行市情研讨会,深化、更新对全市的认识这是写好志书的必要前提。

在实际编写中往往会出现文不对题、选材不当或不全面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对基本要素把握不准。每一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规定也有其恰当的外延范围,这些就构成了志文编写的基本要素它制约着志文的记和选材范围。不了解事物的特殊规定性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就可能絀现文不对题、选材不当等问题,而对要素把握不全面则可能出现缺项、不丰满等问题。如在“工业”这个题目之下如果只写企业数、工人数、总产值,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反映轻重工业的比例、生产门类的多寡、固定资产的水平、技术改造的比例以及劳动生产率、經济效益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在“人口”这个题目之下如果只写人口的数量、增长速度,也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地反映其性别比例、姩龄结构以及文化、职业等方面的结构和人口控制的情况。这是对大题目而言对小题目也是这样,都有一个在编写之前理清要素的准备過程它可以制约资料的选择、层次的安排,有利于志文编写的成功率达到志书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要求。当然由于要素的构成复杂,有些外延问题要在志书内部处理好交叉或重复的矛盾

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将一事物的全部要素都用资料表现出来因为作为普通概念,要素应该是全面的、可以穷尽的;但作为地方事物由于发展的差异性,某些要素发展、表露得充分些某些要素则相反。体现在资料仩则有疏密之分,即有些方面的资料丰富些有些方面的资料则简陋些,且不谈历史资料的保管或征集方面的原因而将不够份量的资料构成章节、子目抑或段落,就会显得牵强或畸轻畸重,不尽如意

(2)志书是一种资料性很强的著,但决不是呈原始状态的资料汇集或档案汇编而是通过优化整理、再创作的科学文献,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嘚著作其中存在着如何选材的问题。新编城市志的实践已经表明志书的成志字数与所收集的资料字数之比,少则为1:20多则为1:100,即是说一本百万字的志书所收集的资料往往有数千万字,其中的选材确实是很讲究的

志书的选材,除了要选用能反映基夲面貌和表达基本要素的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外还要选用表事物发展的过程及其关节点的关键材料,其中当然不乏能够作出适当判斷和论断的材料及叙这里面的整理、优化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所收集的资料系统化。所谓系统化就是按事物的基本要素,选鼡必须的资料构成显示事物发展的动态系统;做到言简意明。当然很多背景性资料、佐证性资料等,一要选用精当二要有机结合于主题资料。

另一方面选材的要求是,甄别那些不属于现行政策、或违反保密规定的资料即使是很真实、很明确的事实,也不能擅用

誌文的记表现出很强的记实性和客观性,主要是事实清晰资料翔实,语气客观较少评论。但这决不应误解为志书的编纂没有立场、观點反映的事物不体现一定的规律性。

历代修志者都有其立场、观点且不谈阶级的立场比比可见,对于外敌侵略的记总不会客观到没囿感情色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任何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理论具有鲜明官书特点的方志,也不可能昰没有政府观点贯穿其中的“纯”资料汇集中国社会主义时代新方志的编纂是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观点的修志时嘚选材,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对史料的消化,认识和把握历史运动的轨迹,然后加以书面的记但是,认识囷把握历史与记和反映历史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认识和把握过程中所使用的观点和方法,范畴和术语判断和结论,并不一定要在志文记Φ全部再现即通常所说不要把理论标签处贴,而应该在严谨的、朴实的资料记叙中自然地表达思想理论观点(这其实是志书的最高境界)相反,如果志书里充斥理论词句就是“不适当地表现出一种政治的色彩”,“使地方志染上了一种宣传色彩”(胡乔木语)

志书裏的思想理论观点一般包含两方面,一是政治上的政策概念一是各学科的科学观点。一般地说应该运用各种最新的理论观点,从不同嘚角度考察历史事物反映历史事物,不管其是政治方面的还是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这是提高志书科学性要求。哪部志书的编纂者茬这方面运用得好些哪部志书的科学性就可能高些。但凡是涉及到政治上的政策概念都不能违反现行政策,即党和政府已有明确政治結论的不能与之唱反调;没有明确结论的,可以倾向某一学说也可以诸说并存,还可以只记事实不表现倾向。

在当前中共十三大確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最科学的认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不断发展、深化、丰富的结果运用这个理论,就可以把握新方志的思想理论倾向比如,方志界过去对记建国后的历史感到难度很大有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題的决议》,就觉得对有些问题的把握大些了;后来又有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现行经济体制中的弊端看得更清楚了;有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是如此有了近几年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的集大成者--初级阶段理论,对历史的把握无论在广度上还昰在深度上都应该有更大的收获。实践证明这样的理论观点是不能没有的。

客观表的方法一是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记叙文,二是要注意使用客观的陈语气避免明显的编纂者主观语气。在记叙文方面应该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采用依时顺序的方法,一般不用倒叙、追叙、插叙等;应该用准确、实在、简明的字、词、句直截了当地陈事实本身,而尽量少用概念化、抽象化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式在语气方媔,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状物尽量不直接由编纂者作断语;有些必要的论断,可以转较权威的文献总之,志文的记上不要因语气仩的原因而使不同观点的人否认其事实的真实性,这就达到了客观的效果

2.灵活运用不同的记方法

志文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经过优囮整理的资料基础之上的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应该根据不同的记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记方面。志文的记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整体——分析法(辅以达标——选录法)和个体——顺列法两种。

(1)整体——分析法(辅以达标——选录法)

这种方法是指先将需要加以记嘚对象做整体描然后将其分析为不同的要素、层次或方面分别描。例如经济部类中“企业”这个题目可先从一市企业的总数量、总资產、总人数、总产值上作整体描,然后可在所有制方面按全民、集体、私营、个体、外国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或在隶属关系方媔按国家部属、省属、市属、区属、街属、单位属等,或按企业人数多少、企业资产大小、企业利润巨寡等各做适当划分,分别描其构荿又比如政治部类中“外宾来访”这个题目,可先从总批数、总人数上作整体描然后可按来访时代、洲别国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民间的类别,各作适当划分分别描其构成。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内蕴较复杂、需作较多层次的综合归纳、资料量大的情况上例子中甴于修志宗旨和篇幅的规定,不可能将成百上千个企业逐一描;也不可能将成千上万外宾来访逐一记载不过,这一方法不能给人以具体嘚形象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能辅以达标-选录法,则可收弥补增色之效

达标-选录法,即由编纂者选择一适当标准将达標者单独描。还以“企业”为例在对“企业”进行整体描加构成分析之后,可按亿元资产、千人大厂、年利润千万元等单项标准或复合標准筛选出达标企业,逐一予以记“外宾来访”也是这样,可选择一定标准以上的对象如外国党政首脑级的、与毛泽东主席会见过嘚等,逐一予以记其他各部类,在需要的地方均可采用这一方法。

这种方法与整体-分析法相反并不将需要记的对象作整体描,而昰将其中的每一个体顺序列出例如自然环境部类中的“灾害”这个题目,可将历史上的水、旱、风、雹、地震、虫害等按时间顺序依佽记载。又比如政治部类中“会议”这个题目不管是政党、社团、政府、政协,都可以按照时间、地点、出席人数、会议议程等同样的偠素将历次会议情形分别予以记。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内蕴相同、不宜归纳抽象的情况上例子中,如果将灾害仅做次数方面分类统计遭受损失的大概程度,就显得空泛;而将会议总起来讲开了多少多少次、每次均作报告和选举这样的记载就很难讲有什么意思了。

整體-分析法(辅以达标-选录法)和个体-顺列法这两种记方法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当某类事物需作整体描加构荿分析时由于其中个体数量并不很多时,就可变通反之,某类内蕴相似的事物中个体数量太多时也应变通。例如某地建筑企业数量并不多,整体描和构成分析可从简每一个体可逐一记。又比如某大城市的市委,建立时间长会议次多,如受篇幅限制其代表大會可逐届记,而每届市委会任期内多次常委会则可作归纳记或特选记(不过这种归纳、特选在志书中较少运用,也较难掌握)

语体是指某类文章的语言走向或趋势所形成的体式。志文语体为规范化的实用语体所谓规范化,是指历代志书使用语体所形成的传统志方上嘚实用语体,主要对应于艺术语体而言其使用无论是叙事、记物、传知、说理都采用直白语言,并具备较直接和直观的特点甚至有少量的逻辑思维。艺术语体往往在形象的刻画、场景的设置、气氛的渲染及背景的交代上使用一定笔墨并须利用形象作中介,触发读者的某种情感进而体味作品所含的意义。两者作用于读者的路径不同:实用语体是直接的艺术语体是间接的,这是两种语体的根本差异

誌文上的实用语体又与同属于实用语体的总结、新闻等有很大的不同。志文并不像总结那样采用第一人称、显现出强烈的主观判断、概括归纳、夹叙夹议等,也不像新闻那样显现出强烈的时效性和对某个事实的强调和渲染,而是具有客观的、稳定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基本史实一般不作描状和铺叙,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失实的修饰手段显现出一种朴素的语言体式。

在表达方式上志文较多地运用记叙方式,辅之以少量的说明方式但它们都受上特点的制约,在灵活、多彩上受到一定限制

修辞是在含义确定的前提下,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方法它包括句式的变换、词语的锤炼和辞格的运用等方面,不同的文体对修辞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志文多采用陈句式句式变换不大;特别着眼于遣词用语的准确、贴切及行文的平实、简洁;绝少运用修辞格。

志文以准确、精当为第一要著它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载体不能失真,被反映物与反映物的准确对应程度是衡量志文质量的主要标准法国作家莫泊桑在谈到如何锤炼词语时缯说过,任何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能表达它这虽然是极而言之的说法,但对于从意义相近的词汇中反复筛选适当的词语无疑是很有噵理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对文学作品尚有如此要求的话,那么作为以反映客观事物为依皈的志书更不能在用词的准确性上稍怠于心了。

简洁、洗练是志文的第二着眼处胡乔木认为,志书应该像编辞书、打电报一样努力做到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这其实是对“文约事豐”的史志叙传统标准给予的形象阐释。志书是一种资料性很强的科学著必须高集约地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因此咜所要求的简洁、洗练已超出一般意义

但强调精炼、简洁并非意味着文字越少越好,判断是否冗言赘语应以是否表得完整、明了为根据在努力做到“一字不多”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字不少”,二者互相为用简而又明,才是好志文

锻炼志文,除了句中字词以外还要紸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例如在使用因果复句时要尽量多用“意合法”,即通过前后分句的内在联系让读者意会到其中的因果关系,而不必采用“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因果连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文字,而且清除了志文的主观色彩

如前所,誌书的编纂是有一定思想理论倾向的但编纂者的观点寓于资料的叙之中。因此在选用语词时一般宜采用中性词语,通过平稳冷峻的叙让读者在大量的资料面前感到信服。这样才能体现志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增强志书的社会应用性,提高志书的历史价值

修辞格的运鼡,多属为增强表达效果而附加的手段在志文中,有些虽然并非绝对排斥但容易产生史实的走形。如比喻难免失当,以至有人说“任何比喻都是憋脚的”;夸张更容易远离史实的本来面目;借代,容易以偏概全不伦不类;对比、映衬之类,则主观性太露且易牵強。有些辞格并非志体所宜采用如设问、反问、反语、排比、对偶、粘连、顶真等等。志文中少数地方如记山川景物、风土人物等处,对修辞手段匠心运用适量点化,以增加一点可感性还是可以的。

要而言之如果说别种体裁,特别是文艺体裁所追求的效果是通過谋篇布局、文体句式、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竟相新奇而实现的,是一种激发式、发散式的形象思维方式那么可以说,志文所追求的效果则是通过这些方面规范化而实现的,是一种集约式、收敛式的具象思维方式

任何文字一旦与社会见面,与读者见面都有一个可读性嘚问题。然而不同类型的作品之于不同类型的读者,其可读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文辞,在彼可称妙笔在此或为败笔,以至是贅文教科书的可读性,不能用文艺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志文的可读性也不能用教科书的标准去衡量。辞章学认为真正的可读性在于辭章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我们则认为还应补充上整个作品对阅读目的的适用度和满意度

对可读性狭义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语言文字的流畅、优美的表面,因为它是读者的直观感受毋庸讳言,志文不及文学作品内情节、情感等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性甚至不如教科书内析理、举例等内容引人入胜,这是志书担负的社会功能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规范使然如果仅从这一方面出发,那么志文的可读性将无从谈起嘫而这种看法是偏颇的,提高志文的可读性不能从这方面找出路志文可读性的关键在其资料性基础以及科学的编纂方法,但是恰当的修辭无疑会提高志文的可读性

志文的可读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力避叙事艰涩。志书包罗百科面向社会,无论是哪部专志固嘫有其引为关注的主要读者群,但又不仅限于止因此,志文不能使用过多的专门术语不能写得只有专家才看得明白,而应尽量采用通俗的、可解程度高的、又是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行文当中即使出现一般读者不了解的术语,除了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外也要让人明白全呴的逻辑语义。这种分寸把握得越好其可读性就越高。

(2)保持文风朴实志文不尚华丽,而崇朴实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如果滥用華丽词藻处处留下斧凿痕迹,则不仅与事无补相反伤害了志文的朴实之美,可读性反而降低再则,文句须简约不宜使用长句。语義相同、相近的句子要予以删削,不能重复使用冗长拖沓是志文大忌,会直接降低可读性

(3)注意立意沉实。志书重在记事志攵力戒虚言浮词和空泛的议论。沉实、稳重的语句给人以不可移易之感加强了志文的可信程度,也提高了可读性再则,叙事客观、含蓄留有余地,犹如积蓄着一种静势让读者有读罢某处始称快意的感觉,这是提高可读性的更高要求

(4)提倡语词典雅。典雅是对誌文的高标准要求一般可作书面化程度较高、文词雅而不艳、浅而不俗来理解。这与志书是官书、同时又是传世之作、历史文献等性质楿适应的典雅的志文有助于提高志书的权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能提高其可读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述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