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认识英国议会制度的优缺点代议制度

当前位置: >>
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密级:单位代码: 10422 学 号:分 类 号: 博士学位论文论 文 题 目 :英 国 民 主 制 度 建 立 的 方 式 与 条 件 研 究The Model and Conditions of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Democracy the作 专者姓名 业李济时 国际政治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刘玉安 教授2008年3月30日1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密级:单位代码: 10422 学 号:分 类 号: 博论文题目:士学位论文作 者 姓 名 专 业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2008年3月30日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3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目录导 论……………………………………………………………………1 1、 问 题 的 提 出 ……………………………………………………………………1 2、 研 究 现 状 ………………………………………………………………………3 3、 分 析 框 架 ……………………………………………………………………8 第一章 工 业 社 会 的 形 成 与 经 济 基 础 的 变 化 ………………………………11第 一 节 经 济 基 础 与 民 主 政 治 : 一 般 理 论 的 考 察 ……………………………11 1、 市 场 经 济 与 民 主 政 治 ……………………………………………………11 2、 工 业 社 会 与 民 主 政 治 ……………………………………………………12 3、 生 产 力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与 民 主 政 治 ……………………………………15 第二 节 工 业 社会 的 形成 …………………………………………………16 1、 农 业 的 资 本 主 义 化 与 商 业 化 ………………………………………………16 2、 工 业 革 命 与 工 业 社 会 的 出 现 及 其 政 治 影 响 ………………………………18 第 三 节 经 济 发 展 与 民 主 的 物 质 条 件 ……………………………………22 1、 经 济 繁 荣 与 物 质 条 件 的 巨 大 改 善 …………………………………………22 2、 政 治 改 革 运 动 与 经 济 形 势 的 关 系 ………………………………………25 第 二 章 阶 级 结 构 的 变 迁 与 阶 级 政 治 ………………………………………28 第 一 节 新 的 阶 级 政 治 格 局 的 形 成 ……………………………………………28 第 二 节 英 国 民 主 发 展 中 的 衰 落 阶 级 ……………………………………30 1、 地 主 和 贵 族 阶 级 …………………………………………………………31 2、 农 民 阶 级 …………………………………………………………………34 第三节 中产阶级与英国民主的发展………………………………35 1、 中 产 阶 级 与 民 主 政 治 : 一 般 理 论 的 考 察 ………………………………35 2、 中 产 阶 级 内 涵 的 演 变 ……………………………………………………36 3、英 国的 中产 阶级 及其在 民主 发展 中 的作用 …………………………39 第 四 节 英 国 民 主 发 展 中 的 新 兴 阶 级 ……………………………………41 1、资产 阶级………………………………………………………………42 2、工人 阶级………………………………………………………………44 第 三 章 市 民 社 会 的 发 展 与 社 会 政 治 运动 ………………………………54 第 一 节 市 民 社 会 的内 涵 、 意 义 与 结 构…………………………………544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二 节 工 业革 命时 期英 国市 民 社会 的 发展 ……………………………55 1、 英 国 市 民 社 会 公 共 领 域 的 发 展 ……………………………………………55 2、英国的 激进主义 社团和运动 …………………………………………57 3、英 国市民 社会 发 展的原 因……………………………………………59 第 三 节 十 九 世 纪 英 国 的 社 会 政 治 运 动 及 其 影 响 …………………………61 1、 议 会 改 革 运 动 …………………………………………………………62 2、宪章 运动………………………………………………………………65 3、 反 谷 物 法 运 动 …………………………………………………………67 第四章 政治文化 传统与大众教育 ……………………………………70 第一节 英国的自由民主观念…………………………………………70 1、 “生 而 自 由 的 英 国 人 ”的 观 念 ……………………………………………71 2、 宗 教 、 世 俗 化 与 自 由 观 念 ………………………………………………72 3、 英 国 的 民 主 观 念 及 其 实 践 ………………………………………………73 第 二 节 英 国 式 保 守 主 义 及 其 对 民 主 发 展 的 影 响 …………………………76 1、 英 国 式 保 守 主 义 的 特 点 …………………………………………………76 2、 保 守 主 义 与 英 国民 主 发 展 的 渐 进 性…………………………………77 第三 节 文 化教 育的 发展 与民 主 的智 力 条件 ……………………………79 1、 民 主 的 智 力 条 件 …………………………………………………………79 2、 文 化 教 育 和 传 媒 的 发 展 与 民 众 政 治 素 质 的 提 高 ………………………80 第 五 章 政 治 制 度 的演 进 与 大 众 民主 的确 立 ……………………………83 第 一 节 英 国 “旧 制 度 ”的 缘 起 与 演 变 …… … … … …… … … …… … … … …8 4 1、英国“旧制度”的缘起…………………………………………………………84 2、 英 国 内 战 和 “光 荣 革 命 ”与 “旧 制 度 ”的 发 展 ………………………………88 第 二 节 “旧 制 度 ”的 两 重 性 : 进 步 性 和 局 限 性 ………………………………90 1、 “旧 制 度 ”的 进 步 性 …………………………………………………………91 2、 “旧 制 度 ”的 局 限 性 …………………………………………………………92 3、 政 治 革 新 的 呼 声 …………………………………………………………95 第 三 节 十 九 世 纪 的 议 会 改 革 : 走 向 大 众 民 主 ……………………………96 1、 第 一 次 议 会 改 革 : 走 向 大 众 民 主 的 开 端 …………………………………96 2、第二和第三次议会改革:大众民主的确立………………………………100 结 论 …………………………………………………………………………105 参 考 文 献 …………………………………………………………………109 致 谢……………………………………………………………………115 攻 读 学 位 期 间 发 表 的 学 术 论 文 目 录 …………………………………………1165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ContentsPreface………………………………………………………………………1 1、 Introduction……………………………………………………………………1 2、 Literature review………………………………………………………………3 3、 Theoretical framework………………………………………………………8 Chapter One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Foundation……………………………………11I. 1. 2. 3.Eco n o m i c fo u n d at i o n an d d em o crac y… … … … … … … … …… … … … 1 1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11 Industrial society and democracy…………………………………………12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15II. Th e fo rm a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i al s o ci et y… … … … … … … … … … … … … 1 6 1 . Agri cul t u ral capi t aliz ati o n an d co mm erci aliz ati o n… …… … … … …1 6 2.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emerging of industrial society…………18 II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terial condition of democracy……22 1.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great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condition……22 2.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orm movement and economic situation……25 Chapter Two Class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Class Politics……28I. New situation of class politics…………………………………………………28 II. Declining classes i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30 1. Landlords and aristocrats……………………………………………………31 2. Peasants………………………………………………………………………34 III. Middle class and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35 1. Middle class and British democracy……………………………………35 2. Evolution o f the connot ation of mi ddle cl ass………… ……………36 3. The role of middle class i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39 IV. Rising class i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41 1. Bourgeoisie……………………………………………………………………42 2. Working class…………………………………………………………………44 Chapter Three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Movements……………………54I.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and structure of civil society………………54 II.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dur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556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 Dev el opm ent of pub li c s ph ere i n Britai n… …… ……… … ……… …55 2. Radical societies and movements…………………………………………57 3. Causes of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ivil society……………………………59 III.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ir political influences in 19 th century………61 1. Parliamentary reform movements……………………………………………62 2. Chapter Movement…………………………………………………………65 3. Anti-Corn Law movement…………………………………………………67 Chapter Four I. 1. 2. 3.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pular Education………………70British idea of freedom and demo crac y………………… ……………70 The idea of “Born in freedom” in Britain…………………………………71 Religion, secularism and the idea of freedom…………………………72 The idea of democracy and its practices…………………………………73II. British conservatism and its influences on democratic democracy………76 1. Characters of British conservatism…………………………………………76 2. Conservatism and gradualism of democratic development…………77 III.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d democracy…………………79 1 . M e n t al r eq u i r em en t o f d e m o cr a c y… … … … … … … … … … … … … … 7 9 2.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litical capability………80 Chapter Five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ular democracy……………………………………83 I. “Old regime of Britain……………………………………………………84 1、The origin of “old regime”……………………………………………………84 2、Civil war, “Glory Revol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old regime………88 II. Dualism of “old regime”…………………………………………………90 1、 Th e adv an cem en ts o f “ol d regi m e”… …… …… … …… …… …… …9 1 2、 The limitations of “old regime”… ……………………………………92 3 、 Dem an d s fo r p o l i t i cal re fo rm … … … … … … … … … … … … … … … … 9 5 III. Parliamentary reform in 19 th century: Toward popular democracy……96 1、 The first parliamentary reform……………………………………………96 2、The second and third parliamentary reform………………………………100 Conclusion………………………………… ……………………… …………105 Bibliography ……… …………… ………… …………… ………… …………1 09 Acknowledgements……………………………………………………………1157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 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民主制度”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 基础。不过,即使在经济和社会条件大致相当的条件下,各国建立“民主制度” 的过程和方式――平稳与否、付出代价多少――却不尽相同。因此,民主制度 建立的方式和条件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英国作 为老 牌的 资本 主义国 家, 也是 议会 民主的 发源 地。 对英 国民主 制度 建立的方式和条件进行考察,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民 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可以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尤其在这一过程的主要时期――十九世纪,呈和平、 稳健和渐进的特征。英国所走的是一条比较理想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近年已 经有不少学人开始关注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并甚为推崇,还提出了英国 式现代化或民主发展道路的问题。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历史研究,基本是遵循一种历史的线索。尽 管这使我们对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能够获得一条清晰的脉络,但却不足以使我 们对民主政治发展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本文试图 从政治学和民主转型理论的角度,把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纳入 到一个政治分析框架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这可以使我们既能从不同的角度 了解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 又能了解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从而增进我们对于民主发展的条件的认识。 本文试 图从 五个 方面 来探讨 英国 民主 制度 建立的 条件 :即 经济 基础、 阶级 结构、市民社会、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使之成为一项综合性的和系统性的对 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的研究的尝试。本文的结构安排反映出从经济 到社会和文化、再到制度的这样一个逻辑线索。 本文就 英国 民主 制度 建立的 方式 与条 件提 出两大 核心 问题 :一 是英国 的民 主制度为什么能够较早地开始发展并确立下来?二是英国的民主制度为什么能 够以和平、稳健而渐进的方式发展和建立?这两大问题构成全文的主要线索, 贯穿五个方面的论述之始终。 第一 , 从 经济 基 础 的 角度 看 , 经济 基 础 的 变化 对 英 国民 主 发 展 的影 响 体现 在农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经济发展与工业 革命相结合、物质条件的巨大改善与工业社会的出现相结合,构成了民主发展8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对于民主政治的影响,是经济基础对政治建 筑的决定作用的体现。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大发展改造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创造了一个更开放的、 更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社会结构,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意识,使得 民主的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政治变革相对来说水到渠成;其次,较早发 生工业革命,并且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就出现了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趋势,使得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得以平稳地变革,也使得政治变革不致陷于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当中而造成重大的动荡和冲突。 第二, 从阶级结构变迁的角度看, 19 世纪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 阶级政治的格局呈现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复杂 关系。这四个主要阶级构成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阶段特定的阶级结构。 英国这种阶级结构中的总的力量分布是倾向于民主的,这是民主政治得以 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民主的力量包括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对 民主进步的主要是贵族和地主阶级,但是他们的消极抵制多于顽强反抗。其中, 工人阶级是激进的民主力量,中产阶级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倾向于工人阶级的政 治诉求,而资产阶级尽管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也属于民主阵营。因此在英 国,十九世纪建立起来的大众民主制度,不能简单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而 是当时各进步阶级共同创造的。 英国 这 种 阶级 结 构 的 力量 分 布 又具 有 均 衡 性和 相 互 交叉 的 特 点 。各 种 阶级 力量纵横交错,任何一方都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各种阶级力量之间既有联合, 也有斗争。这使得民主发展主要以政治博弈和妥协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平与渐 进的特点。 第三, 从市 民社 会发 展的角 度看 ,市 民社 会的社 团组 织往 往依 赖公共 领域 而存在和发展,而大多数社会政治运动都是由社团组织发动和领导的。英国在 18、19 世纪已经产生了比较成熟的市民社会。由于社会自治的传统,英国的民 间组织一直比较活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新的阶级和社会群体兴起,又催生 了更多的市民组织和团体。这使得英国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19 世纪 三次重大的社会政治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反谷物法运动、宪章运动――都 有鲜明的社团组织背景,对于英国民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 议会改革运动和宪章运动,其直接目标都是普选权。这些社会政治运动不仅锻 炼了民众的民主素质,而且推动了大众民主的实现。 英国的 市民 社会 及社 会政治 运动 在民 主发 展中的 作用 表明 ,一 个社会 的社 团组织程度高,并不一定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剧烈冲突。市民社会不仅由于 其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和动员为民主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社会9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础,而且由于其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和控制作用,也有助于民主制度以和平、 渐进的方式建立起来。 第四, 从政 治文 化传 统的角 度看 ,政 治文 化的丰 富和 复杂 性对 英国民 主的 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在英国,自由与保守、激进与审慎两种因素既有冲突 和斗争,又有结合和交融,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发展中起了一种平衡的作用。 首先,“生而自由的英国人”的古老观念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为英 国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和精神动力。选举权的扩大和普选制成为 古老的自由观念在新的社会现实中的自然发展,最终压倒上层阶级对普选权的 反对,使得大众民主得以实现。其次,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又使得英国人在对 改革的态度上比较审慎,对民主的警惕心理也对民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衡作 用。这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保持和平、渐进特点的政治文化因素。此外, 大众教育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增多,促进了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使民主的“智 力条件“得以逐步具备,增加了十九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五 , 从 政治 制 度 演 变的 视 角 看, 英 国 民 主的 和 平 渐进 发 展 , 与英 国 旧制 度的性质、统治阶层和体制外社会力量对制度革新方式的选择密不可分。追求 政治变革的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旧制度的合理因素,而非轻易采取激进或极端的 手段,而统治阶层也能够及时对制度进行不断地改造,是民主制度以和平渐进 方式得以建立的重要的制度层面原因。 英国各 阶层 为争 取政 治权利 的斗 争很 少脱 离议会 制度 的框 架之 外,在 绝大 多数情况下,都是围绕着选举权而展开的。扩大选举权和实现普选制成为英国 大众民主确立的一条主线。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政治制度的重建,在很大程度上 是对既有政治制度的完善或“增量改革”。在君主立宪制的外壳下,英国政体 的实质从精英民主或贵族民主和平渐进地转变为大众民主。这得益于“旧制度” 包含的开放性与权力的制度化。英国历史上早已出现的代议制度,使现代的政 治斗争有一个制度化的框架。议会一开始是贵族限制王权的工具,后来则成为 人民实现自己政治和经济社会权利的工具。在民主发展的过程中,选举民主带 动了议会民主,人民主权带动了议会主权。扩大选举权和实现普选制成为英国 大众民主确立的一条主线。 .总之,本文从民主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对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 件进行了系统的多因素的分析,尤其着重于英国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从经济、 阶级、市民社会、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五个方面进行的探讨表明,英国十九世 纪民主的发展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而且民主发展的和平稳健和 渐进特征又有较为确切的保障。 民主的 发展 和民 主制 度的建 立是 多因 素共 同作用 ,而 不仅 是一 两个因 素单10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独作用的结果。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历史和现实,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和密切的互 相关系。而英国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在十九世纪建立起来,就是因为这些因 素总的作用是有利于民主政治的。 英国的 经验 也表 明, 在民主 发展 的各 种因 素中, 经济 基础 的变 化以及 由此 引发的社会结构的巨变具有一种决定性作用。民主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工业革 命的影响和工业社会的结构,民主发展的和平、稳健与渐进的特点则主要来自 工业革命前即已初步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因此,英国民主制度建立 的方式由于其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的一些社会文化和制度特点而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但是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导致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全球性 的,所以工业社会与民主发展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民主政治发展 的过程中,比之特殊性,这种普遍性具有更大的意义和影响。关键词 : 英国;民主制度;方式;条件11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As a kind of superstructure, democracy needs certain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Eve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he process and model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cracy in each country is often different. The discussion of western experience will help us to deepen the knowledge of th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Chines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which is typical among western countries and focuses on the model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ular democracy in the late 18 th century and 19 th century. The character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s peaceful and gradualism. This is a rather smooth road to democracy.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showed their strong interests in this issue and put forward the notion of British model of modernization o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are historical.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tudies, this thesis means to put main factors for the British model of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to a political analytic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so as to make it becom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this issue. The study will focus on five aspects: economic foundation, class structure,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system with the emphas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lass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Th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can help us to realize the causes of British model of democratic developmen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to acknowledge the mutual ac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process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follows this logical thread: from economy to society and culture, then to political system. To begin with economy is because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has the essential influences on other social aspects especially the superstructure. To large degree, the evolution of class structure is the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se influen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foundation and1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the evolution of class structure add new motive and class factor to civil society which act as the main body for political culture. Finally, all the influences of above aspects boil down to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ystem. This thesis have two main questions, the first is why Britain achieve democracy earlier than many other countries? The second is why the road of Britain to democracy so peaceful, steady and gradual? These two main questions act as the main thread and will ru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all five aspects.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foundation o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come from the collective action of three aspects: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ssoci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condi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industrial society offere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fo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t is the special situation that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happened ahea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Britain which caused smooth evolu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during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society offers solid bases fo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the achievement of popular democracy. Bo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condition are requirements fo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but only when they come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independent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litical capability. Democracy can be seen as a kind of natural demand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societ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ical interests, political capability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nly in industrial society, most people of society have those three qualities.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 structure, in 19th century, the situation of class politics in Britain presents a kind of complicate relationship among aristocrats, Bourgeoisie, working class and middle class. Those four main classes formed the certain class structure in the process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this class structure, most forces are democratic, such as working class, middle class and entrepreneur. This is the important social bases for democratic development. The main class force which opposes13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emocracy is aristocrats and landlords, but they are more negative resistance than stubborn confrontation to democratic forces. Due to the parliamentary system and the blend of the interests between aristocrats and entrepreneurs, big and middle entrepreneurs were entitled poli it is mainly the middle class or petty bourgeoisie and working class who drive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forward. Another character of the class structure in Britain is balanced and intercrossed, which mad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mainly in a model of political game and compromise, with a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peace and gradualism.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 society,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ies of civil society often depend on public sphere and most of the social movements are launched and led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18 th and 19 th century, the civil society in Britain already rather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long tradition of social autonomy, the civilian organizations in Britain were very active. Influenced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rise of new classes and social groups established more civil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which enhanced the social bases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ll three significant social-political movements in 19 th century―parliamentary reform movement, anti-corn law movement and Charter movement―have strong background of societies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and advanced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greatly. Especially the parliamentary reform movement and Charter movement, their direct aims are universal suffrage. The effect of civil society o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dicates that developed civil society and pluralistic social organization will not certainly cause violent conflict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ies. Fourth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ulture, the richness and complicacy of political culture in Britain have various influences. In Britain, there ar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gration between liberty and conservatism, radicalism and prudence. The political culture had an equilibrious effect o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Otherwis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public media, promote the political capability of the public. Fifth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ystem, the peaceful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of British democrac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old regime”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model of political14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form. The social forces which aim at political reform made full use of positive factors of “old regime” rather than use radical or extreme model, and the ruling class also carries out political reform timely. All the classes in Britain seldom deviate from the parliamentary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for political rights. In most cases, they aimed at suffrage. So broaden suffrage became the main thread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ular democracy. In conclusion, systemththeanalysis thatonfiveaspects politicalofeconomic democraticfoundation, class structure,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indicate British development in 19 have solid foundation and strong motives, andthe character of peace and gradualism also have validate guarante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collectiv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factors but not only one or two factors. The motives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mainly can be seen in the influences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ocie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make the universal suffrage and popular democracy become the strong political demand among vast public especially for new emerging classes, and the other factors such as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system offer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political demand. The road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have kind of particularity, especially the long tradition of rule of law which had great advantag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parliamentary system as well as to the peaceful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Nevertheless, the model of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s not unique. The particularity in British democratic development doesn’t deny the universality s and the value of British experience as references to other countries. Key words: B D M Conditions15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 论从古希腊算起,“民主”已经被人们探讨了 2500 多年。虽然历经坎坷、曲 折,但到目前为止,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表现 在, 尽管在实质及发展程度上还有很大区别, 但世界上所有的政体都宣称是 “民 主”的。作为一种发展方向,民主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当然,作为一种上层 建筑,“民主制度”的建立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基础。不过,即使 在经济和社会条件大致相当的条件下,各国建立“民主制度”的过程与方式― ―平稳与否、付出代价多少――却不尽相同。因此,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和条 件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英国作 为老 牌的 资本 主义国 家, 也是 议会 民主的 发源 地。 对英 国民主 制度 建立的方式和条件进行考察,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民 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可以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 、 问题 的 提出 世界 各 国 民主 制 度 的 建立 , 往 往历 经 挫 折 和反 复 , 很不 顺 利 , 甚至 要 经过 暴力流血。 欧洲的许多国家就是如此。 法国在 1793 年大革命后, 政制不断反复, 多次爆发流血冲突乃至内战,先后发生了拿破仑复辟帝制、波旁王朝复辟和拿 破仑三世称帝,期间历经 1830 年、1848 年和 1871 年革命,直到 19 世纪末期 民主制度才初步稳定下来。德国在 1848 年欧洲革命中受到冲击,有过议会制的 尝试,后来尽管俾斯麦当政时期对社会党人的镇压并不算血腥暴力,但是一战 后,德国爆发了左派起义,魏玛共和国建立于血腥之中。何况魏玛共和国仅仅 十几年后便被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政权取而代之。直到二战后,德国才在美英 等占领国的扶持下建立起稳定的民主制度。其他欧洲大国如意大利、西班牙也 大抵如此。但是在英国,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主要是以政治博弈和妥协 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尽管比较缓慢,然而却始终向前,没有反复,相当稳健。 英国以 1688 年光荣革命为标志走上和平渐进的道路,诚如基佐所言:“在 1688 年,英国达到了它在 1640 年所定下的目的,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 之 以 自 由 。 ” ① 自 光 荣 革 命 之 后 , 英 国 再 未发 生 暴 力 革 命 或 武 装政 变 , 一 直 保 持了和平的局面,政治体制的变革基本是以渐进改良的方式而进行的,国王的 权力逐渐被削弱,而代表社会各阶层的议会的权力则不断上升。十九世纪大规 模的政治革新、民主制度的建立,也主要是以议会改革的和平渐进形式进行。①[法]基佐《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话》,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16 页。16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832 年、1867 年和 1884 年,英国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议会改革,议会改革 的主要内容是选举制度,最核心的是选举权。围绕着选举权,英国社会各个阶 层、各种社会力量、两大政党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辩论和斗争。英国民主化的 过程中没有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主运动领袖人物,政治的主导者仍然是传 统的领导人。这正是因为,英国的统治阶层与民主化基本同步;同时,英国的 民主化并不是对现行体制的替代,而是维修与改造。 英国 民 主 制度 在 建 立 过程 中 的 和平 与 稳 定 特征 还 可 以从 马 克 思 在英 国 流亡 的经历中看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里回顾马克思流亡的一生时说,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不过,这恐怕需要把英 国排除在外。1840 年代,马克思被法国、普鲁士、比利时等国政府所驱逐,无 处立足,不得已于 1849 年来到英国。在这个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 本主义的掘墓者马克思找到了长久的容身之所。从 1852 年起,马克思还得到了 大英博物馆的图书证,使他获得了从事研究和写作的优良的条件。在这个最典 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马克思得以安心撰写他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甚至指导 针对英国政府的政治运动。无独有偶,1902 年到 1903 年,被本国政府通缉的 革命家列宁也曾经在英国流亡,并同样常到大英博物馆阅读和写作。可见,与 其他很多国家相比,英国的政治局势要稳定得多,英国政府似乎并不担心会发 生革命。 当然,也有学者质疑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的和平性的判断,指出: 尽管英国 18 和 19 世纪的历史是和平的,但是也经历过清教徒革命和国内战争 的年代。巴林顿?摩尔认为,英国早在 17 世纪中叶发生的内战实际上就是英国 的暴力革命, 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民主开辟了道路。 但是, 英国 17 世纪的内战, 是否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历来存在争议。尽管英国内战被认为是近代史的开 端,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场内战却是中世纪后期若干世纪贵族与王权之间冲突 和对抗的继续。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如说是英国中世 纪议会传统对专制统治的胜利。它也许像摩尔所言在一定程度上有为资产阶级 开 路 的 作 用 , 但 是 毕竟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资 产阶 级 远 非 内 战 中 的 主导 力 量 。 ① 摩 尔 持此种观点,是因为他把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的开端定位在英国内战时期, 而本文则认为,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主要发生在 19 世纪。当然,抛开 17 世纪 中叶的内战,英国在 19 世纪民主制度建立的时期,也发生了一些社会斗争和冲 突,最为激烈的恐怕要算 1819 年发生在曼彻斯特的“皮特卢大屠杀”。在以后的 争取普选权的斗争中,也发生过一些零星的警民冲突,也曾经有过潜在的大规摩尔还认为,在英国内战之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圈地运动也是一种暴力,是“上层阶 级用来反对下层阶级的一种强大的暴力” [美]巴林顿?摩尔著: (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 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0 页)。摩尔这种说法是为了论证暴力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观点。但是,把圈地运动也说成是一种暴力,未免有些牵强。尽管圈地运动在很大程度 上也是以强制为后盾的,但是并未导致大规模的暴力冲突。17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模冲突的可能。但是这些冲突都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与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 暴力革命不可同日而语,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事件。 因此,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尤其在这一过程的主要时期――十九世纪, 呈和平、稳健和渐进的特征,这一观点可以成立的。可以说,英国所走的是一 条比较理想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在一个 大国 中以 和平 渐进的 方式 建立 起民 主制度 ,英 国的 经历 弥足珍 贵。 近年已经有不少学人开始关注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并甚为推崇,还提出 了英国式现代化或民主发展道路的概念。 二 、 研究现状 学界当中对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已经有之,英国模式皆 列于其中。钱乘旦先生比较了英、法、德三国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认为“英 国道路以和平变革为特色, 它能长期维护社会的平稳, 同时又保证社会的进步”。①任 军 锋 博 士 把 早 期 现代 化 国 家 的 政 治 发 展分 为 三 种 模 式 : 以 英国 为 典 型 的 渐进―妥协的发展道路;以法国为典型的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以德国为典型 的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其中走英国式道路的国家有多数北欧国家、比利时、 卢 森 堡 等 。 ② 应 克 复 先生 等 则 认 为 , 英 国 、美 国 和 法 国 是 近 代 西方 民 主 史 的 三 大模式和典型。英国方式的突出特点是:“保守、温和,从而改良与渐进式的民 主增长” ③ 。尽管这三种模式中不提德国而提美国,但也证明了对英国方式的认 可。摩尔在其《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也分析了英国、法国和美国三 种西方民主道路。尽管摩尔认为英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是以暴力为起端,但也承 认在 18、19 世纪英国是和平实现现代化的。 ④ 可见,各位学者都认为,西方民 主制度的建立存在不同的道路或方式,而英国道路始终稳获一席之地,对于这 种道路和平、渐进的特点也有共识。 在对这几种民主制度建立方式的研究中,英国方式所得到的关注也尤其多。 蒋孟引先生曾经指出:“‘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再没有经过武装革命,但人民群 众的斗争,促成了各方面的程度不同的改革。这个和平改良的道路,究竟得失 如何,应该详尽而深刻地逐一研究。这是历史悬案,英国提供了最好的典型。” ⑤ 钱乘旦先生曾以现代化的视角分析此问题,认为:“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钱乘旦访谈录》,载《上海社科联合 会报》2005 年第 6 期。 ② 孙关宏、胡雨春等著:《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54-6 页。 ③ 应克复等, 《西方民主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第 256 页。 ④ 巴林顿?摩尔著:《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4 页。摩尔没 有把德国纳入分析范围,是因为缺乏德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参见该书前言 1-2 页)。 ⑤ 蒋孟引著:《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前言第 2 页。18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在这一方面,英国显然是典型。” ① 他将英 国的这一典型提炼为“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加以传播,并进一步指出:“英国 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内部冲突的典型,它的历史发展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 英国的模式很有借鉴意义,因为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和平变革的范例。” ② 刘骞 博士等探讨了“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 认为这是一条“具有首创意义的 改革渐进式的道路”,并主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发展道路的成因,认 为英国特有的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重 法轻权”的国民精神和国民性格及英 国 特 定 的 历 史 文 化 背景 等 因 素 为 其 提 供 了社 会 基 础 。 ③ 范 亚 o 博士 从 宪 政 发 展 的角度也提出了英国式道路的问题。他指出,“英国的宪政道路是自然演化和渐 进改革的道路,”而光荣革命则“奠定了英国式渐进道路的基础”。 ④ 陈晓律先生 提出了“英国式民主”的概念,并概括了其三个方面的特点。首要的一点便是英 国式民主建立的方式:平和、“自然”以及 各种传统的制度法规以“酒瓶装新酒” 形式长久地保持下来。对于这一方式的成因,强调了三个因素:首先是地理环 境,原始民主的一些因素得以保留。其次是外来入侵使英国社会具有了一种移 民社会的特质,易于保持社会活力,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在单一社会集团手中。 第三是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世界霸权,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缓解了本国社会内部 矛盾。 ⑤ 从上 述 各 位学 者 的 讨 论中 可 以 看出 , 他 们 都认 为 英 国民 主 制 度 的建 立 具有 和平、渐进的特点。以英国为典型的这种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不仅是英国一国 单独的经历,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和受英国影响的一些 非欧洲白人国家也有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对于这一方式的成因,他们也都列举 了一些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方面、国际环境方面和政治文化方面等等。不过, 强调的比较多的是英国的一些特殊因素。尤其是,英国作为一个孤立于欧洲大 陆之外的岛国这一地理因素的特殊性被很多学者强调。W.A. 斯佩克( W.A.Speck) 甚至认为这在英国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最关键的因素,使得英国的历史发展至 少 在 某 些 方 面 和 欧 洲的 其 它 国 家 不 同 。 ⑥ 确 实 , 这 一 地 理 因 素 使英 国 不 太 需 要 面对欧洲大陆国家那样的复杂的安全形势,不太需要常备军保卫国土,不太需 要为了国家的安全而强化国家的集权机器。因此,国王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一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载《史学集刊》2002 年第 2 期。 ②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载《学习与探索》2005 年第 6 期。 ③ 刘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学术论坛 2007 年第 2 期。 ④ 范亚o:《英国宪政的自由精神的生长》,载方流芳主编:《法大评论》第二辑,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⑤ 陈 晓 律 :《 关 于英 国 式民 主 的 若干 思 考》 , 载《 南 京 大学 学 报( 哲 学?人 文 科 学?社 会 科 学)》2002 年第 3 期。 ⑥ W.A.Speck:Cambridge Concise History of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4.19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直十分有限,这是 17 世纪中期英国内战中,议会力量能够战胜国王军队的深层 原因,是 1688 年光荣革命能够实现的原因。即使在 17 世纪之后,“英国军事力 量对国内政治没有任何影响,完全服从于平民政府和议会的控制。军事力量服 从议会控制,对于英国民主的创建极其重要。” ① 因此,19 世纪英国民主政治的 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较容易向社会的民主要求作出让步。 本文 并 不 否认 地 理 因 素在 英 国 历史 和 民 主 政治 发 展 过程 中 所 产 生的 重 要影 响,但认为不应过分强调这一因素。相对于社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毕竟更多 涉及外部因素。一个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应该在于其社会历史条件自 身。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日本。日本与英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孤立的地理环境,但 其政治政治发展道路却完全不同。这足以说明地理环境不是英国民主发展道路 的充分条件。要说明这一发展道路必须探求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内在的社 会历史因素。 具体到对英国民主制度发展和建立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分析,本文需要广泛 借鉴民主基础理论、社会经济史、对民主各种条件的专门分析以及对英国政治 发展史的研究等各方面的成果。 民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西方学者已经有不少成熟的著作。李普塞特的 《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作为当代政治社会学的经典之作,对民主的经 济、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阐述。J.R.彭诺克(J.R. Pennock) 在《民主的政治理论》中(Democratic Political Theory)专门有一章谈民主的 条件,把民主的条件归结为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大的方面。里德?安 德鲁斯和赫里克?查普曼(Reid Andrews and Herrick Chapman)所编辑的《民 主的社会构造》(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也主张把国 家与社会,把政治与社会史结合起来对民主与民主化进行考察。其中收录的查 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的文章《民主像一个湖泊》(Democracy is a Lake) 既反对民主问题上的“历史决定论”, 又反对把民主化仅仅视为政治博弈的结构, 而把民主视为一种理想与现实、历史性与偶然性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这是富有启示意义的。迈克尔?曼(Michael Mann)在《社会权力的来源》(The Sources of Social Power Vol. 2: The Rise of Classes and Nation States, ) 一书中,从意识形态、经济、军事和政治四种权力来源对 18、19 世纪西方国家 民族与阶级的发展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对于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都有专章 论述,尤其以涉及到英国的篇幅为多。 查尔斯?蒂利通过对欧洲经验的分析认为,民主化之前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强 弱影响到民主的形态。他所提出的这些决定因素可以概括为四点:(A)军事Charles Tilly,“Democracy is a Lake”, in Reid Andrews and Herrick Chapman(ed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5, p380.20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力量服从于文人政府的控制。(B)广泛的阶级联盟:把当权者包括在内的广 泛的阶级联盟,即旧的当权者与相对无权但是庞大的社会群体如资产阶级和工 人的阶级联盟,以此延续旧的特权和保护机制。(C)广泛的国内税收:国家 财政更多依靠广泛的国内税收,而非出口税。(D)选举体制的建立和扩展: 以纳税情况确定代表权。 ① 蒂利指出的这些因素主要是制度的、经济的和阶级 的因素。选举体制的建立、文人控制军事力量是制度方面的因素,在英国,早 就存在。广泛的国内税收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经济地位提高 的结果。而广泛的阶级联盟,可能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社会的各主要 阶级对民主达成基本的共识,民主制度才能稳定地确立下来。否则,即使由于 时势的偶然成功或某阶级的个别努力而暂时建立民主制度,民主也难以巩固。 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是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一部经典 著作,他主要是从民主与专制的不同社会基础的比较的角度出发,在探讨民主 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时,把目光集中于现代化进程中的阶级结构变迁。摩尔在总 结促进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因素时,特别提到如下几点:一个相对强大并且独立 的国会;建立在自身经济基础之上的商业的和工业的利益;没有严重的农民问 题;19 世纪在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进行统治的上层土地所有者为 了取得民众的支持,将许多新的成份吸收到他们的阵营中。 ② 摩尔指出的这些 因素,本文基本都是认同的,而且在将在文本多次提及和论证。 上述 这 些 学者 的 著 作 都指 明 了 从社 会 的 角 度去 研 究 政治 的 方 向 ,并 提 出了 社会层面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这些著作大 多不是专门地研究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和条件,需要把这些理论与英国的 政治发展史结合起来。摩尔尽管对英国民主发展道路进行了富有启示意义的阐 释,但是他主要分析的是英国的内战、光荣革命与圈地运动的政治影响,对于 十九世纪英国大众民主建立的过程着墨甚少。而且,摩尔过于注重了农民的消 灭对于民主发展的重要性。他大抵是认为英国民主发展道路在十七、十八世纪 即已经奠定。因为在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农业和商业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农民 被消灭,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 英 国 历史 的 学 者 提供 了 对 于英 国 整 体 的政 治 发 展历 史 的 相 当全 面 和详 细的材料。在英国学者方面,如 D.G.拉尔特(D.G. Wright)所著《民主与变革》 (Democracy and Reform ), 休?昆宁汉姆(Hugh Cunningham)所著 《民主的挑战》 (The Challenge of Democracy: Britain ),埃里克?伊 文斯 (Eric J. Evans) 《现代国家的形成: 所著 工业社会初期的英国》 (The ForgingCharles Tilly,“Democracy is a Lake”, in Reid Andrews and Herrick Chapman(ed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376-7. ② [美]巴林顿?摩尔著:《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9 页。21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of the Modern State: Early Industrial Britain,)等,都是对英国民主政 治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进行专门研究的重要著作。国内学者当中,阎照祥先生 的《英国政党政治史》和《英国政治制度史》,对于英国的政治发展的历史做 了相当深入的探究。钱乘旦、陈晓律著《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主要是政治文化 的 角 度 探 讨 英 国 的 政 治 社 会 现 代 化 道 路 , 把 英 国 发 展 道 路 概 括 为 “冲 突 中 的 融 合”这样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国内学者对于西方民主发展的各种条件有一些专题分析, 如魏建国所著 《自 由与法治――近代英国市民社会形成的历史透视》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了英 国自由与法治的产生与发展;陈玉刚的论文《市民社会的发育与西方民主》认 为现在西方民主直接建立在市民社会发育的基础上。他特别强调了个体人的独 立与解放早就了现代民主的主体。孙力、高民政的论文《工人运动与西方民主》 则强调了工人运动在推动西方民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做了英法两国的 对比。这些著作或论文有的是以西方整体,有的则是专门以英国为基点分别从 不同的侧面分析了西方民主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对于英国社会各阶级的历史研究对于本文也十分重要。这方面的重要文献 也有不少。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被认为是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经典 之作,对于我们理解英国工人阶级在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莫尔顿的《人民的英国史》则是试图改变从精英和政府的角度研究政 治史的重要尝试,因此此书主要是反应英国下层人民社会状况和政治活动。约 翰?斯梅尔的《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则研究了哈利法克斯地区工商业资产阶级 的发展及其政治活动, 为我们了解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英国的贵族史颇感兴趣,阎照祥的《英国贵族史》和姜德 福的《社会变迁中的贵族:16-18 世纪英国贵族研究》都是本文获取英国历史上 贵族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政治活动信息的重要来源。 从对以上的这些文献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对英国民主发展道 路以及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当关注, 而且从整体的政治史上、 从各阶级的层次上、从各种因素的角度都做了较多的研究。概括而言,在英国 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呈现出和平、稳健与渐进稳定的特征的原因这一问题上,目 前的解释主要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哲学文化层面上,认为英国的经验论传统使 得英国人偏重稳健的风格而不喜激烈的革命;如制度主义的,认为英国的议会 制度为政治妥协提供了一种政治架构;历史经验论的,认为 17 世纪中叶的英国 内战使得英国人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认识到暴力革命不足取;再者,就是社 会结构层面的解释。这是马克思学派所主要倡导的,与阶级分析方式密切相关, 认为英国政治制度的稳定性、英国社会变革道路的和平特征,与英国的社会结 构尤其是阶级结构密不可分,是阶级力量相当和妥协的产物。这一解释始终具 有生命力。2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历史研究,这些文献的作者大多数也 都是历史学者。他们的研究基本是遵循一种历史的线索。尽管这使我们对于英 国民主政治发展能够获得一条清晰的脉络,但却不足以使我们对民主政治发展 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因此,本文试图在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英国民主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的基础 上,从政治学和民主转型理论的角度,把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纳入到一个政治分析框架之中,也就是说,以民主理论为基础,从英国政治史 中梳理出民主发展的脉络,把社会经济史尤其是阶级结构的发展演变与民主制 度建立过程中的各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一全面的分析可以 使我们既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英国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又能 了解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增进我们对于民主发展的条件的认识。 三 、 分析框架 对于 本 文 的分 析 而 言 ,有 一 个 重要 的 前 提 ,即 如 何 判断 民 主 制 度的 确 立。 就英国而言,判定英国民主制度何时确立比较困难,因为英国民主的发展并无 明确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这是由于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所导致。然而, 民主制度的确立毕竟需要一定的判断标准,而且要确定本文分析的范围,也需 要明确民主制度何时基本建立。 虽然尚有不同的看法,但绝大多数政治学家都同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基本是指以普选制为核心的大众民主。摩尔指出:“民主进程是一场漫长的而且 必然是没有止境的斗争,旨在进行三项密切相关的事情:1,对专制统治者加以 控制,2,以公正合理的统治取代专制统治;3,使基本民众在进行统治时分享 统治权。” ① 这段论述也基本包含了这两个要件,也指出了这两个要件的完善是 一个发展的过程。 现代的大众民主包括两大要件:一是代议制,另一是普选制。这两个因素 缺一不可。前者要求代表民意的议会而非政府本身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至少是 作为对行政具有法定和实质约束力的机构,因此仅仅有形式上的代议制机关还 不能构成代议制政体。后者要求该代议机构由全民或基本上全民选举产生,以 保证代议机构代表全体人民而非部分人的意志。在西方民主发展的过程中,这 两个条件往往不是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具备的先后也可视为代议制民主发展 的两条路径。英国先有代议制而后实行普选制。而德国则先有普选制而后有代 议制。德国尽管自统一之后就采取议会制,但是议会权力附属于君权,正如韦 伯所批评的是一种“弱议会”而非英国式的“强议会”。 因此,本文认为,在真实、有效的代议制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普选权(即①[美]巴林顿?摩尔著:《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35 页。23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多数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并一直持续至今,可算是民主制度的确立。因 此,以此观之,光荣革命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贵族民主,而 非大众民主。英国 1884 年的议会改革,使拥有选举权的成年男子的比例由以前 的 36%一举升至 64%,实现了大多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可视为民主政治的确 立。而法国 1875 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共和国体制,尽管并不稳定,但帝制从此再 无复辟,可视为法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标志。德国 1918 年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未能 经受住政治危机的考验,被纳粹主义所推翻,直到 1945 年才确立民主体制。由 此,本文对英国民主制度发展和建立的考察时间段主要限定在议会改革时期及 议会改革的酝酿时期,即 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当然,对于政治制度等某些 方面的分析需要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 本文的重点不在讨论民主制度本身,而在于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指民主的社会基础。对于社会基础所包含的内容,并无定论。 美国政治学家奥罗姆在其《政治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对政治进行社会考察过 程中,通常运用三个概念:社会分层、社会组织和社会体系。李普塞特在《政 治人》一书中,讨论了经济发展、工人阶级及其政治文化、工会组织和意识形 态等。科恩的《论民主》在讨论民主的条件时提到民主的物质条件、法制条件、 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但并未提及阶级。J.R.彭诺克在《民主的政治理论》一 书中中认为,民主的条件包括三个大方面: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据 作者的解释,历史因素主要指长期形成的政治体制,也就是说,是制度方面。① 戴维?帕特(David Potter)认为对民主化可以主要从六个方面解释,把国际因 素即外因也包括在内。这六个方面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层、国家和政治机构、 公民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国际因素(包括战争)。 ② 在借鉴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来探讨英国民主制度建立 的条件:即经济基础、阶级结构、市民社会、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使之成为 一项综合性的和系统性的对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的研究的尝试。本 文的重点放在阶级结构分析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上面,因为阶级分析是一种 诸多学者都认为是有效的一种分析方法,而政治制度的演变是英国民主发展的 一个相当突出的因素。 从逻辑结构上考虑,本文把经济基础放在首位,因为经济基础对社会其他 方面尤其是上层建筑的影响具有根本性。阶级结构的演变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 济基础的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的反映,阶级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更加直 接的相关性。市民社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早在中世纪后期即已开始的过程, 然而,工业革命发生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结构的演变为市民社会注入了新 的动力和阶级因素。政治文化则主要是以市民社会为其本体,也就是说它是市① ②J.R. Pennock,Democratic Political Theory,University Press,1992,pp212-3. David Potter(ed), Democratization, Polity Press/Open University, 1997, pp24-30.24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民社会整体层次上的,而非仅仅是某个阶级的。最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要归结 到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去。当然,政治制度也并不完全是被其他因素所决定的, 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大众民主的确立既是 以上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制度自身的性质与革新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的结构安排也反映出从经济到社会和文化、 再到制度的这样一个逻辑线索。 本文就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提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英国的民 主 制 度 为 什 么 能 够 较早 地 开 始 发 展 并 确 立下 来 ? ① 因 为 本 文 主 要讨 论 的 是 英 国 大众民主的确立,所以这一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选举权为何能够不断扩大和普选 权为何能够实现?二是英国的民主制度为什么能够以和平、稳健而渐进的方式 发展和建立?或者说在普选权扩大的过程中为何没有引起激烈的冲突,没有发 生大的反复?这两大问题构成全文的主要线索,贯穿五个方面的论述之始终。 这五个方面当中的每一个都构成对这两大问题的一种解释,但每一种都不能单 独决定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及其建立的方式,必须视之为一个各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过程。尽管英国民主政治完成时间并不算早,就在英国民主政治完成前后,欧洲其他国家的民 主制度也开始确立。但是从起步而言,英国属于最早的几个。从当时的世界来看,堪与 英国相提并论的主要是瑞士和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25①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工业社会的形成与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与民主政治: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与民主政治 : 一般理论的考察当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李普塞特 和亨廷顿都对此进行过经典论述和分析。尽管经济发展并不能全然决定社会的 面貌,但毕竟是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因素。 近现 代 西 方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主 要表 现 为 工 业革 命 引 起的 经 济 和 社会 生 活的 巨大变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变化, 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这几个方面都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 一 、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今天 的 西 方民 主 理 论 家普 遍 强 调市 场 经 济 对民 主 的 重大 意 义 , 甚至 认 为市 场经济是民主最重要的基础。如美国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尽管他对包括美国 在内的西方民主制度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认为它更有利于少数财团和精英,而 不利于大众,但是他也强调市场经济与民主的高度相关性。他认为,市场存在 的缺陷并不表明市场应该被取代, 或市场是民主存在的问题的根源。 他指出: “不 管市场被用于为民主服务方面做得多么不够,也只有在市场取向的制度中才会 出现政治民主。不是所有的市场取向的制度都是民主的制度,但每一个民主的 制度都必须是市场取向的制度。” ① 林德布洛姆对于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关系的强调,实际上是针对 20 世纪一 些国家内出现的非市场经济的试验,这些非市场经济体制往往是与集权政治联 系在一起。但是,林德布洛姆所指的这些非市场经济体制其实主要是 20 世纪的 一种现象。在西方的历史上,在自然经济之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直是基 本的经济形态,只是其发展的成熟与否的问题。即使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和贸 易保护主义,也只是一些插曲。 当然 , 在 西方 的 历 史 上, 也 没 有纯 粹 的 市 场经 济 , 国家 对 经 济 和市 场 的调①[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著:《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67 页。26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控大量存在在,法国在这方面传统较深,而德国更甚。英国由于受到经济自由 主义的影响,市场经济可能“纯粹”一些,但经济自由主义的鼎盛时期也只是在 一个历史时期内,主要是 19 世纪中叶。19 世纪后半叶,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 起,经济自由主义开始受到质疑,国家对经济的调控逐渐加大。但是,无论英 国对经济自由主义怎样调整,都没有破坏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 经济体制基本上不曾构成英国以至大多数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 二 、 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 当代西方的民主国家大多数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在前工业社会 的基础上,也可能会有民主的发展,但只是星星之火。刚刚摆脱原始社会不久 的古代雅典曾经出现过持续时间较长的民主制度。美国建国之初即实行民主共 和制,当时的美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农业国。民主政治也曾在商业社会中 出现, 如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共和国和 16 世纪的荷兰共和国。 但是, 只有在工业革命之后,民主才如燎原之势大规模地出现。这使我们不能不重视 工业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主 要 以 自然 经 济 为 基础 的 农 业和 农 村 社 会, 社 会 关系 一 般 是 静止 的 和等 级制的。占少数的地主和大多数的农民之间往往是一种庇护制的关系,农民不 是被迫服从或依附于地主,就是消极地遵从地主的权威,而地主则给予农民以 庇护 。R. 布朗 对农 业社 会的 这一 特点 , 尤其 是其 精神 特点 做 了精 辟的 剖析 , 他指出:“农业社会以微妙的方式维持着等级制的秩序。顶层的大地主构成了作 为统治阶级的贵族精英,垄断了经济和政治权力。……这种社会的牢固基础之 一是在等级秩序下的互惠的义务。人们根据与上层和下层群体而非同一社会阶 层内部的关系来确认他们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人们对上恭顺而对下则采取家 长式的态度。尽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但这种社会组织却为大多数 人所认可。” ① 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消除了旧的地主与农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从而也消除了 政治的保守性。历史上英国的自耕农具有一定的独立经济地位,在英国内战中 曾经发生过重要的作用。但这是少数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在政治上消 极和保守的。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必须打破农村的封闭和分散状态,也就是说 要消灭小农阶层,因为这不仅是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且是保守 势力的温床。而英国较其他欧洲国家更早的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社会商业化使得 这一条件易于达到,而工业革命则加快了这一进程,促使传统农业社会结构解 体。即使是在土地贵族当中,也有很多人欢迎对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而不是①Richard Brown,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British Societ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p17.27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去顽固地维护旧的佃农与地主之间的土地关系,因为小农对土地的使用带给他 们的收益远远低于市场化大农业生产的收益。他们不是想去控制和压榨农民, 而是想摆脱农民了。然而,土地贵族的这种做法尽管从短期来看,提高了自己 的经济地位,加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但实际上也挖掉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农 民的流失使他们失去了在农村中占有优势的支持力量。土地贵族的资本主义化 也使他们不致成为民主发展中的顽固的反动堡垒。资本主义化的土地贵族在消 灭农民、消除农村中这支庞大的保守力量的同时,也消灭了自己的旧基础,削 弱了自己的保守性。摩尔认为,对于土地贵族,要么成为资本主义和民主潮流 的组成部分,要么被无情地扫荡。“土地贵族不支持革命,就将葬身于革命之 中” ① 。其实,土地贵族面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可能其应对手段比农民要多一些, 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除了成为工厂的雇佣工人,可能就别无出路了。农民的消 灭使得民主政治的发展减少了障碍。因此,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农业资本 主义化和消灭农民是一种有利的发展。 工业革命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人口的城市化,是工业社会的主要 特征之一。城市的发展在中世纪末期主要是商业兴起的结果。在广大的农业社 会的原野上,星星点点出现了少数的商业城市。但是只有随着劳动密集型的大 工业的兴起,城市才蓬勃发展起来。城市化打破了农业社会的分散和封闭状态, 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和信息的流通。勒纳在《传统社会的消亡》书中提出,参与 性社会的发展与三个阶段性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中首先是城市化,其次是识 字能力和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 。彭诺克认为,民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开放型社 会,即理性、宽容的社会。这种社会具有灵活性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而流动 性是城市生活的特点,因此城市化是民主的先决条件。城市化和民主化之间存 在着关联,民主最早起源于城市国家。③ 查尔斯?蒂利、唐宁和雅诺斯基都肯定, 城市和乡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城市中的企业家采用的是资本途径, 导致了市场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中的有产阶级是主张自由与平等的,支持 宪政体制,要求扩大法律和政治权利;而在农村的地主和封建诸侯采用的是强 制途径。这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何者占优,导致不同的政治发展方向。英国和 美国城市和自由市场发达、运用资本途径发展,导向民主;而德国的城市和资 本主义不够发达,坚持强制途径的地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对集权的强 调。 ④ 当然 , 城 市化 对 于 民 主政 治 的 发展 并 不 能 起到 直 接 的推 动 作 用 。彭 诺 克也 指出:尽管城市化催生了一些有利于民主产生的力量,但是并非民主的必要条① ②[美]巴林顿?摩尔著:《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48 页。 转引自[美]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3-34 页。 ③ J.R. Pennock,Democratic Political Theory,University Press,1992,p218. ④ [美]雅诺斯基著:《公民与文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23、227 页。28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件,也有一些民主制度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如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 西 兰 、 丹 麦 等 等 ① 。 而 且 , 人 口 的 集 中 和 城市 化 可 能 会 导 致 国 家更 容 易 对 社 会 进行控制。因此,城市化导致的人口集中必须是倾向于民主的社会阶层的集中, 并具有对农业地区的压倒优势,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城市中还必 须保持市民社会的牢固基础,才可能抵御国家对社会的侵蚀。 ② 三 、 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政治 工业 革 命 不仅 改 变 了 英国 的 阶 级结 构 和 社 会面 貌 , 而且 极 大 地 促进 了 生产 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是在工业革命末期和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民主 政治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在英国民主政治发 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 力 和 经济 发 展 水 平与 民 主 政治 之 间 的 关系 , 已 经引 起 西 方 学者 的 诸多 关注。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与民主化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美国著名 政治学家李普塞特早在其 1960 年出版的《政治人》一书中就提出经济发展水平 与民主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与 马克思学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述不谋而合。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 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 地发生变革。” ③ 亨廷顿则在其《第三波》一书中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民主化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结论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国家是不可 能民主化的,在这样的国家,即便建立了民主,也不能稳定和持久,“经济发展 对民主化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从长远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将为民主政权创造 基础” ④ 。 美国 政 治 学者 科 恩 也 相当 重 视 经济 条 件 对 民主 政 治 的意 义 。 他 认为 社 会的 大多数成员享有基本的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条件, 是建立民主的前提。 他说: “民 主要求公民享有合理水平的经济福利。……极端贫困使参与者愚昧无知,即使 是广泛的参与,也不过是表面文章,民主必然失败。”因为只有具备基本生活水 平的人,才可能积极理性地参与政治。“只有丰衣足食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作 一个热心公益的公民。……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① ②J.R. Pennock,Democratic Political Theory,University Press,1992,p220. 对于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详细分析,本文在第四章中进行。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33 页。 ④ 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82 页。29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 ① 当然 , 并 不能 说 经 济 发展 水 平 就能 直 接 决 定民 主 发 展的 程 度 。 世界 上 许多 地方历史上的民主政治都不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如古代的雅典 和 18 世纪末的美国。 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民主政治也未必能够得到发 展,如中东和以前东亚的很多国家。关键在于,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于权 威主义统治而有利于民主化的因素。在李普塞特看来,经济发展对民主的影响 是与财富、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水平与联系在一起的。亨廷顿也指出,经济 发展除了带来高度的城市化、识字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造就更为复杂、国家 越来越难以全面控制的经济体系,带来对外开放和广泛的国际影响,最重要的 也许是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中产阶级的扩大和市民社会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李普塞特还提出了财富的分配问题,认为在富裕国家中可 分配的财富更多,财富的增加使下层阶级接近中产阶级的水平,“把这些阶级纳 入一种不同于他们低级的孤立文化的全国一体化文化”, 减弱极端主义团体和反 民主势力得到的支持,同时使以往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鄙视心理得以改变, 能够接受他们的政治参与。② 无独有偶,科恩也曾经探讨这一问题。他认为:“如 果社会中一部分人贫因化,民主还是可行的,即使是不完美他如果这部分人增 加,这个社会中的民主是不大可能成功的。……如果只有少数享受繁荣而广大 群众处于屈辱贫困之中, 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民主为名, 不过是盗名欺世。 ”③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高与分配平等并不一定联系在一起,有些并不富裕 的国家和社会,分配可能是比较平等的,而富裕国家中也可能贫富差距悬殊。 不过,李普塞特指出的财富分配与民主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有道理的。一个社会 中,财富分配过于不平等,阶级差别过大,容易导致激烈的阶级冲突。在这种 情况下,民主是不可能稳定存在的。这又涉及中产阶级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因此,对民主政治而言,不仅要求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保障,而且要 求一定程度的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问题不仅在于生产力发展本身,还在于生 产力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体居民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 高。 从英国的情况来看,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扩大了不平 等。但是从工业革命末期开始,这种不平等开始被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争取经济平等的斗争本身就是民主斗争的一部分,而这一斗争促进了财富日益 公平的分配,则使得民主政治的基础更为牢固。科恩:《论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第 111 页。 [美]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8 页。 ③ 科恩:《论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第 111 页。②①30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工业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 形成一 、 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和商业化 议会制度在英国的巩固是与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商业化,不断改造着英国社会的面貌,推动 着英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如果说,在 17 世纪中叶英国内战前议会制度还主要只 是国王与贵族之间权力制衡的结果,那么在英国内战之后,议会就成为包括贵 族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共同制约王权的工具。 英国 的 工 业化 是 一 个 漫长 的 过 程。 尽 管 英 国是 最 早 进行 工 业 革 命的 国 家, 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却是以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农业资本主义化和商业 化为基础的。这可以说是英国工业化比较特殊的地方――欧洲大多数国家在工 业化之前都不曾经历过长期的农业资本主义化阶段。早在 15、16 世纪,英国的 羊毛生产和毛纺织业就推动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人身依 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打破了许多地区农村的封闭状态,使得部分贵族资 产阶级化,也加强了自耕农的地位,而在城市中则加强了商人和手工工匠的地 位。尽管在这时,制造业还与农业紧密相连,依然处于小规模手工生产阶段, 还不能称为“工业”。但是,商人和工匠的地位已经得到加强,尤其是在城市中, 也就是说,旧的封建贵族已经不能凭借在农村的绝对优势地位而在全国也同样 完全控制局面了。城市中的商人和工匠大多数都是支持议会而反对王权的:“对 于议会事业的成功来说,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得到富人的伦敦的自始至终的支持, 这是毫无疑问的。” ① 在 16-18 世纪,圈地运动、农业技术改良和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推动了英国农 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在内战之后的 18 世纪,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继 续得到迅速发展。尽管农业在 18 世纪英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产业,不过这一时 期农业技术和组织、农村人口阶级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自给自足的农业 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农业,从而为产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这里,我们看 到技术的巨大作用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技术的改进改变了社会的组织 形式。农业技术和组织的改进,需要大资本,有利于经营大地产的富裕地主。 早期圈地运动在于变耕地为牧场, 而十八世纪圈地的目的在于变公地为大农场。 因为只有大农场才能推广新的科学耕种方式。其结果是,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大 农场手中。农业技术和农业组织的革命也造成了一个庞大的雇佣工人后备军。①[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66 页。31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学派学者和人道主义者都曾批判圈地运动。马克思认为这是血腥的 原始积累,而《乌托邦》的作者莫尔认为这是“羊吃人”的悲剧。但不少的学者 也指出圈地运动的合理性。圈地运动改变了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局面,推动了农 业技术的应用和耕种规模的扩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英国的圈地 运动并不完全是地主对私有土地的野蛮占有,圈地往往是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 的。圈地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其高潮是工业革命初期。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对农村的一次深刻的改造。在圈地运动前,英国的农村带 有原始公社的某些特点。马克思指出,圈地运动的后果是,“大约在 1750 年自 耕农消失了,而在十八世纪最后几十年,农民公有地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 ① 。 可见,圈地运动导致公地被大量消灭,小农的土地被大量兼并,资本主义的大 农场得以发展起来。因此,正如工业的资本主义化要削弱个体工匠的地位,农 业的资本主义化也要削弱个体农民的地位。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既削弱了农民 又维护了土地贵族的地位,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很快就遇到工业资产阶级的 强大挑战。圈地运动的社会政治后果是深远的,其重要后果之一是使得一大批 封建土地贵族转变成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这一阶层能够与资产阶级、自由 农民甚至包括新形成的产业无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 专制制度。 ② 霍布 斯 鲍 姆和 摩 尔 也 都关 注 土 地和 农 村 阶 层的 变 革 。但 是 霍 布 斯鲍 姆 是从 经济的角度、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而摩尔是从政治的角度、从民主发展的角 度来看这个问题的。霍布斯鲍姆认为,传统农村阶层尤其是小农的消灭是资本 主义发展的前提,而摩尔认为,传统农村阶层,尤其是农民被消灭是现代民主 发展的前提。他们都认为这是在英国和美国发生的状况。霍布斯鲍姆强调,英 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已经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革命性办法,也就是说在农 村中,资本主义化的地主取得了对土地的垄断地位。农村中大量的集体经济残 余也被圈地运动和自由贸易所逐渐清除。其结果是:“我们已几乎不能再以法国 农民、德 国农 民或俄 国农民那 种意 义上的 农民来形 容‘英国农 民 ’了。 市场已 经 支配着农场,制造业早已渗透到非封建性的农村。” ③ 摩尔一方面谴责圈地运动 和土地立法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侵害和掠夺,另一方面又肯定这一行为对于民主 政治发展却是福音。他指出,“伴随着工业的兴起,圈地加强了大地主的力量, 给了英国农民以致命的一击,把他们从英国政治生活中排除了出去。……最终 促使民主制度确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 ④ 。①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91 页。 参见刘玉安、楚成亚、杨丽华著:《西方政治思想通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173 页。 ③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第 38 页。 ④ [美]巴林顿?摩尔著:《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20 页。3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二 、 工业革命与工业社会的 形成 及其政治影响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故乡,在 19 世纪上半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 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但是,英国工业化尽管起步很早,过程却比较漫 长,旧的生产方式、旧的经济制度是逐步推出历史舞台的。这也是先行工业化 国家的特点。而德国和俄罗斯等则属于西方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国家推动的,起步晚而进展迅猛。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也是渐进有 序的,从农业资本主义起步,经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最根本的改变 是由于工业资本主义。这种渐进有序的发展避免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大起大落, 为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到 18 世纪后期,英国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仍然是商业资本主义而非工 业资本主义。但是,与欧洲大陆不同,英国的贸易和城市发展拥有宽松和有利 的发展环境,没有外来的严格控制和压榨。商业只有在政府限制较少的情况下 才可能发展起来,这正是近代英国的特点。而商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工业的进步。 可见,英国的制度确实是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 19 世纪之前, 英国的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稳步发展。 1520 年至 1801 年, 从 英国的农业人口比例从 76%降至 36%,居住在农村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也从 18% 升至 36%。到 19 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在英国各个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农 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从事服务业、商业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代议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