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怎样谈恋爱才能长久让孩子长久,良性地发展下去

[转载]孙云晓:《亲子关系决定孩子幸福一生的密码》自序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因为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并且伴随人的一生给人最长久也最深刻的影响。
&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教授所说,人的一生,实际上就生活在四个地方,即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和职场。那么这四个场所里面,最长久、最重要的场所,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同时都存在。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是人与人产生联系的起始地,从这里我们与他人产生联系,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筑造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在《教养的关系花园》一书自序里写道:“要做一个体面美好的人,先要在自己周围,缔造起佳美的关系。这需要学习,需要受教育。”因此,从家庭开始,我们最需要打磨的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它是所有美好关系的源头。
&但是今天,我们却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中看到有关家庭教养悲剧的报道。在激烈争论对与错的同时,父母们常常感到困惑:这些不幸的背后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父母为人并不差,教育孩子也很严格,怎么就会出现问题呢?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用被怀疑的,然而,每一位父母也非常需要反思: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究竟什么样的爱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的家庭非常爱孩子,认为只要是孩子的要求,父母就不能拒绝,要无条件地接受甚至容忍孩子,唯有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天性不被侵蚀;有的家庭认为严格的教育才能出英才,对孩子有明确的管制和要求,只要有爱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比如,不许哭、不许问、不许辩解,也不许消极。如果不能达到甚至会言语轻蔑,苛责相加,而这样处理关系的时间久了,孩子的许多情绪问题就被掩藏或转移了。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成了心灵垃圾,成了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当然也有的家庭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父母就像放风筝的人,让孩子探索蓝天,但是孩子腰间的细线紧紧联系着地面上的亲人。世间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相处模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我们在追问什么是好的教育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的时候,实质上是在探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联结,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长久、良性地发展下去。
&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这里的自由和枷锁体现了人在社会和世事中产生的关系状态。而这句话放在家庭之中,同样也适用于对亲子关系的描述。孩子作为父母感情的结晶而出生,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快乐地成长,但是每个人不仅是父母的孩子,同时也作为社会的产物而生存,受到来自他人、工作和社会种种规则的约束,而亲子关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意愿,同样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意愿。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自由翱翔插上翅膀,而不良的亲子关系也会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难以卸除的枷锁。因此,亲子关系既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也是家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手中的一柄双刃剑。
&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坚定而温情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00多个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孩子关于“最希望父母关注你什么”的调查中,占前三位的是“关注我的兴趣”“关注我的心情”“关注我的交往”。孩子的希望说明了两点,一是孩子情感成长有很大的缺口,二是父母可以在此大有作为。关注孩子的兴趣、心情等等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和热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依恋和信任,而亲密的依恋关系更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亲情的长期缺失或情感忽视,使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双亲的关爱,长期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那孩子的心里只会遍布长满荆棘。
&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互相理解和尊重。父母和孩子都会在生活中犯错,都会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当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错误或者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时,父母首先要分析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是否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行为,而不是粗暴地打断、限制甚至恐吓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在双亲这里都没有得到理解和尊重,他又有什么力量和胸襟去体谅世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呢?与之相对,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这里获得与人相处的边界,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熊孩子”,得不到他人的尊重,那么父母是否需要考虑自己究竟与孩子形成了什么关系,才导致孩子走到这一步呢?
&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自爱,让父母一同成长。教育孩子如同培育幼苗,养育者要让幼苗深知只有扎根沃土,才能他日枝繁叶茂。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耐得住生活中的寂寞和烦恼,清楚地认知自己、提升自己,同时作为养育者的父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界定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一句谚语说得好:孩子还小时,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这正描述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状态。
&关于亲子关系,可以探讨的内容纷繁复杂,但归结到底又很简单:父母不仅仅自己要成为一个好人,更要带领孩子成为一个理性而富有感情,有礼且有节的人。让孩子通过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感知、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正如毕淑敏所说,“好的关系,像是一罐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走向壮健。”“倘若是一团不良的关系,杂草丛生蚊蝇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没,埃博拉病毒肆虐,会伤及生命。”
本文是孙云晓著作《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的序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阅读数:13642
最后更新于:
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彼此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第一,陪伴你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通过朝夕相处的陪伴、日复一日的交流,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建立起安全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基础。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做父母的最好不要把孩子交给别人去抚养教育,比如交给祖父母、送全托幼儿园、上寄宿学校等。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没有什么比塑造一个人更重要的事业。每天和孩子一起吃顿饭、认真听孩子说会儿话、完全投入地和孩子玩一会儿吧,这比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重要。 &量&不足时更要重&质&。也许你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但是你依然有机会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在早出晚归没机会与孩子交谈时用小纸条给孩子留言,出差在外时给孩子写信、打电话,把陪孩子一起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安排进自己的时间表,在孩子有问题时给他以关怀和指导&&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感觉到你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这样,你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与孩子不仅仅是做朋友。 对大多数受过现代思想洗礼的年轻父母来说,那种不尊重孩子人格、把孩子当做自己附属品的落伍观念早已被抛弃,&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朋友&的定义仅仅指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闹,却忽略了身为父母所肩负的更重要的职责的话,也难以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请父母尝试多换几个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并终将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但是在这段亲子共同前行的路程上,孩子的小手需要父母的大手去牵引、去扶持。有了这种认识,你就可以扮演好孩子生活教练、学习榜样、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坚强后盾等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色了。 第三,让沟通的渠道更顺畅些。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和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让孩子站在椅子上,父母坐在地面上,使你们之间的高度差别很大。然后随意交谈几分钟,时间到了就交换角色。完成后,谈谈彼此的感想。一位父亲在经历这种体验后说:&和一个像塔一样高的人讲话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你被人家由上往下看时,感觉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上,而且真的很难说服高高在上的人。& 想想看,这就是孩子常常体验的感觉!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随时准备挑孩子的毛病,随时准备给孩子以指导。如果父母能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以宽容、接纳之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那么亲子间沟通的渠道一定能更顺畅。 第四,给孩子装上几个核心&精神软件&。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使孩子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需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品质和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这是孩子成长的几个核心&精神软件&,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父母一定要把它们及早输入孩子的&生命程序&之中。 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有太多的家长在爱的名义下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孩子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由家长来承担了。责任心建立不起来,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才动一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一个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真正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当孩子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服务和安排,而开始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并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时,他的责任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培养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俄罗斯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便会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将来,这些习惯就会变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让孩子永远享有它的好处,幸福一生。虽然大家都知道养成好习惯对人生、对事业的好处,可是令父母们感到头疼的是,好习惯总是那么难以培养,而坏习惯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想想看,是不是在下面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呢? 3岁到12岁最关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量的行为都会在这一阶段固化为习惯,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有研究认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时间越长习惯越牢。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良好习惯的孩子,父母应该牢记一句话:&你的身后站着孩子。&你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落入他的眼底。 第五,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人的智能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8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自省、人际交流、自然观察等智能。人与人之间也许根本不存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别,只有不同智力优势、组合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成功领域。 目前的学校教育还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父母却可以用自己的慧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你能乐观地看待孩子,相信在孩子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孩子,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所在。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副科&不副。有的父母往往片面地只重视孩子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潜能与可能性,比如更在乎孩子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的成绩,而对那些被认为是&副科&的体育、音乐、美术学习则不太重视,殊不知,孩子的潜能也许恰恰就在那些&副科&学习中表现出来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但是,只要你用心与智慧去导航,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同时也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 请父母用自己温暖的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往前走;当你手中的小手变得与你一般有力时,记得放开他的手,因为,作为父母,你已经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共获得金币 0
大家有什么好看法,赶快说说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家校共促亲子沟通,建构良性亲子关系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家校共促亲子沟通,建构良性亲子关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0:01: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家校共促亲子沟通,建构良性亲子关系
关注微信公众号孙云晓: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
父母就像放风筝的人,让孩子去探索蓝天,但是孩子腰间的细线紧紧联系着他们在地面上的亲人。世间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相处模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对人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但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依恋关系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根本。对于儿童个人来讲,它不仅存在于儿童早期,而且会对人的一生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会对青少年、成年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对依恋关系的建立有深刻理解,她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滞后反应。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
有个5岁孩子在回答“什么是爱”时说:“爱就是被搂着。”这个回答并不幼稚可笑,而是童年生命的呼唤。幼年时代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只有爱的陪伴,幼儿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曾就依恋问题对174名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考察。他们首先考察了孩子们的家庭背景,诸如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家庭的整体状况,以及母爱程度等。随后,他们又考察了这些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考察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以及在数学、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拼写等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结果得出的结论令人瞩目: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无论是留守儿童问题或流动儿童问题,还是独生子女或二孩问题,其实都与亲子关系问题密切相关。如果有人问我,你能否用一句话说出家庭教育的关键?那么,我会这样回答:亲子关系好坏决定家庭教育成败。
父母就像放风筝的人,让孩子去探索蓝天,但是孩子腰间的细线紧紧联系着他们在地面上的亲人。世间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相处模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我们在追问什么是好的教育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的时候,实质上是在探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联结。即: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长久、良性地发展下去。
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在这里的自由和枷锁体现了人在社会和世事中产生的关系状态。而这句话放在家庭之中,同样也适用于对亲子关系的描述。孩子作为父母感情的结晶而出生,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快乐地成长,但是每个人不仅是父母的孩子,同时也作为社会的产物而生存,受到来自他人、工作和社会种种规则的约束,而亲子关系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意愿,同样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意愿。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自由翱翔插上翅膀,而不良的亲子关系也会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难以卸除的枷锁。因此,亲子关系既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也是家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手中的一柄双刃剑。
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坚定而温情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00多个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对孩子关于“最希望父母关注你什么?”的调查中,占前三位的是“关注我的兴趣”“关注我的心情”“关注我的交往”。孩子的内心希望说明了两点:孩子情感成长有很大的缺口;父母可以在此大有作为。关注孩子的兴趣、心情等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和热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依恋和信任,而亲密的依恋关系更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亲情的长期缺失或情感忽视,使孩子无法感受到来自双亲的关爱,长期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孩子的心里只会长满荆棘。
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互相理解和尊重。父母和孩子都会在生活中犯错、步调不一致的时候。当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错误或者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时,父母首先要分析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是否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行为,而不是粗暴地打断、限制甚至恐吓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在双亲这里都没有得到理解和尊重,他又有什么力量和胸襟去体谅世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呢?与之相对,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这里获得与人相处的边界,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熊孩子”,得不到他人的尊重,那么父母是否需要考虑自己究竟与孩子形成了什么关系,才导致孩子走到这一步呢?
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自爱,让父母一同成长。教育孩子如同培育幼苗,养育者要让幼苗深知:只有扎根沃土,它日才能枝繁叶茂。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耐得住生活中的寂寞和烦恼,清楚地认知自己、提升自己,同时作为养育者的父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界定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一句谚语说得好:孩子还小时,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这正描述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状态。
关于亲子关系,可以探讨的内容纷繁复杂,但归结到底又很简单:父母不仅仅自己要成为一个好人,更要带领孩子成为一个理性而富有感情,有礼且有节的人。让孩子通过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感知、理解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正如毕淑敏所说,“好的关系,像是一罐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走向壮健。”“倘若是一团不良的关系,杂草丛生蚊蝇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没,埃博拉病毒肆虐,会伤及生命。”由此可见,关系的好坏是何等的重要!
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与合作。父母与孩子之间好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它需要父母拥有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从教育的角度可以归结为一点,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因为好的亲子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本文刊载于《人民政协报》日11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