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请问有几个酚酞滴定终点点,并且请

在电位滴定的滴定终点附近,是否必须每加0.1毫升滴定液就应该测定一次电位值?
如果加入的滴定液并不恰好为0.1毫升,而是在0.1毫升附近时该怎么办?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可以处理的,至于计算时候的误差,只要在计算中途多...
如果要求特别严,实验者水平很高,滴定管精确度也够的话(并非一般的50.00ml、25.00ml滴定管),可以每次滴加0.10ml,不过对于一般的实验者而言,滴定体积过小,相对误差积累可能导致误差更大,电位滴定测量Alk时,我们一般每次滴0.50ml,平行性很好,如果能够很精确读数,即使加的不是很准的0.1毫升,结果只是在计算上增加些难度,是二阶微相关信息可以处理的,至于计算时候的误差,只要在计算中途多保留几位数字就没关系了,如果是用Gran法处理数据,我想,应该有自动加液的仪器,用手工做太不现实了
是的,在电位滴定的滴定终点附近,必须每加0.1毫升滴定液就应该测定一次电位值.但这也存在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不同的人把握这0.1毫升的程度不同,有的准确一点,有的误差大一点.按说都没有谁能做到完全准确.提高准确度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滴定管做校正,确定滴定管每20毫升的实际误差有多大.然后再对每一滴的体积进行测定,方法是数一下从滴定管滴下20毫升溶液时的滴数.这样你就知道该滴定管每一滴的体积了.(不同的滴定管和不同的溶液,每一滴的体积会不一样).测定的时候,通过数滴数来把握那0.1毫升.有的时候还需要能滴出半滴(当然这就要靠平时的训练了).就是这样也没有谁能做到那0.1毫升,只是准确度大小的问题,所以有的人测量准确度高,有的人准确度低.
电位法可以滴过终点,指示剂法一但滴过就要重新滴定。
答: 大剂量巴比妥+肌肉松弛剂+高浓度氯化钾是做什么的?
答: 2、家长要对反面现象进行选择,并对可利用的反面现象进行分析
答: 是呀!化学与物理\地理\生物等都属于自然科学.
答: 有,但是要加入团队必须有五个问题被采纳为最佳答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欢迎您的到来!
加强能力考查发挥导向功能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评析
摘要: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查,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试题设计,深入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所选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教学题目: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
学时安排:2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化学必修1》第二章内容,本章分为三部分。本文所…[]
利用数字化系统绘制酸碱滴定曲线
解决滴定终点困惑
微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学习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48页-49页,用中和滴定方法测定待测溶液的浓度时,强酸(碱)滴定强碱(酸)时,理论反应终点是PH=7,但是我们都是酸碱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酚酞8.2-10;甲基橙3.1-4.4,均与pH=7相差较大.学…[]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 必修二
永兴一中 曹艳群
一、教学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
氯水使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原因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氯气的性质的全面学习,对学习其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到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漂白…[]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所属学科:高一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1》 ;
适用对象:高一学生。
资兴市立中学:谢 莉
日期:2017年10月
【设计思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 第二节《离子反应》中的内容。该…[]
课题:乙醇的催化氧化
必修二第三章第一、二节已经对甲烷、乙烯、苯等简单有机物有一定了解。学会通过分析有机物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在第三节前面部分介绍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以及乙醇与钠、乙醇的燃烧反应。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
(2)理解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
乙酸的酯化反应
嘉禾县第一中学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此前学习了本节乙醇的结构简式和化学性质、初步建立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习了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
微教学设计
页次:1/11页
10篇文章/页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测定物质含;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可溶性淀粉
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个是本来蓝色,终点时,I2被反应完,淀粉的蓝色效应消失。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 和I -的还原性 测定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指示剂 。该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碘量法 ,也称为碘滴定法,终点颜色由无色 变为蓝色 ;另一种叫间接碘量法也称为硫代硫酸钠滴定 ,终点颜色由蓝色 变为无色
变蓝后震摇不会再变为无色,用回滴液一至两滴滴入,溶液变为无色,是为终点。 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过早加入有何影响? 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过早加入试样中,这与淀粉特殊的结构以及淀粉变色反应的机理有关系。 可溶性淀粉呈螺旋状结构,可以弱键结合游离碘,开始出现变色反应,随结合量的增加,颜色由红紫色变为蓝色,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4、在用间接碘量法时,为什么在加入碘化钾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会是消耗了0毫升的标液啊? 消耗0毫升标液??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首先, 请加入淀粉指示剂;其次,请确认滴加了过量的碘化钾;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的标液体积即可。 5、碘量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加淀粉指示剂多少毫升? 如果是用1%的淀粉溶液只用1mL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浓度,也基本在这个量上,因为它做指示剂,用量不用太多的! 6、为什么用碘溶液滴定硫代硫酸钠时应预先加入淀粉指示剂
而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溶液时必须在将近终点之前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主要是利用碘离子的还原作用与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游离的碘,再用的还原剂硫代硫酸钠的标准用业滴定从而测出氧化性物质的含量.
简单的说,也就是用已知准确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用淀粉作指示剂,至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为滴定终点,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的量可求出碘的量,近而求其浓度.
淀粉指示剂的加入要在近终点时加入是因为若加入过早,淀粉会吸附较多的碘,消耗大量的碘,使滴定结果产生误差. 7、硫代硫酸钠溶液被碘酸钾滴定至淡黄色,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说明快达到滴定终点了 之所以这时才加入淀粉,是因为淀粉会吸附大量滴定剂,从而使滴定终点延迟出现,对滴定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因而,这时加入淀粉可以减小误差,减少淀粉吸附。提高实验准确度 8、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时,硫代硫酸钠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碱式滴定管? 硫代硫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是用来装氧化性试剂的 ∵硫代硫酸钠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应用棕色滴定管 9、碘量法主要误差有哪些如何避免.
1.碘量法误差的来源有哪些?应如何避免?
2.为什么用I2溶液滴定Na2S2O3时应预先加入淀粉指示剂?而用Na2S2O3滴定I2溶液时,必须在临近终点之前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3.要是Na2S2O3溶液的浓度比较稳定,应如何配置和保存? 满意回答 : 1、碘量法的误差来源及避免见: http://hgxy./fx/home/dzja/dzja4-9.doc 2、用Na2S2O3滴定I2溶液时,要等滴至黄色很浅时再加淀粉,然后再滴至蓝色消失。过早加入淀粉,它与碘形成的蓝色络合物会吸留部分碘 ,往往会使终点提前且不明显。 3、因为Na2S2O3 ? 5H2O中一般含有少量S, Na2S2O3 , Na2SO4, Na2S2O3 , NaCl等杂质,且Na2S2O3 易风化、潮解,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Na2S2O3 溶液易受空气和微生物等作用而分解。配制Na2S2O3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新蒸馏水并加少量Na2S2O3 (Na2S2O3 在pH=9~10之间最为稳定)放置几天后标定。 ∵当pH<4.6时即不稳定。它在中性、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因此常用新煮沸的水(除去CO2,杀死细菌。)加少量Na2CO3,抑制细菌生长。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放在暗处,以免光照分解。 10、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碘量法主要误差来源是 碘量法误差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 1、碘的挥发措施 防治措施如下:a、对于直接碘量法,配制碘标准溶液时,应将碘溶解在KI溶液中(碘单质会和碘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对于间接碘量法,应加入过量KI,(一般比理论值大2~3倍) b、反应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温度升高,不仅会增大碘的挥发损失,也会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并能加速Na2S2O3的分解。 C、反应容器用碘量瓶,且应在加水封的情况下使氧化剂与碘反应。 d、滴定时不必剧烈振摇。
2、碘被空气中氧氧化
措施a、溶液酸度不宜太高。酸度越高,空气中氧气氧化碘的速率越大。 b、碘与氧化性物质反应的时间不宜过长。 C、用Na2S2O3滴定碘的速度可适当快些。 d、Cu2+、NO2-等对空气中O2氧化碘起催化作用,应设法避免。 e、光对空气中的氧氧化碘亦有催化作用,故滴定时应避免长时间光照。 11、什么是碘量法?听说误差很大,是吗?怎样避免?
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电对I2-I-的标准电位既不高,也不低,碘可做为氧化剂而被中强的还原剂(如Sn2+,H2S)等所还原;碘离子也可做为还原剂而被中强的或强的氧化剂(如H2SO4,IO3-,Cr2O72-,MnO4-等)所氧化。 化学实验上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像这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实验方法,精度并不要求很高,因此也说不上误差很大了 追问
请问产生误差大概有哪些原因呢? 回答
如果有误差,也是实验时操作所造成的,也就是偶然误差,系统误差还没有 1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13、为什么淀粉指示剂要在临近终点是才加入?指示剂加入过早对标定结果有何影响? 淀粉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中游离的碘的含量,其颜色蓝色表明含有游离的碘。 应该要在溶液为淡黄色的时候加入,也就是说即将到反应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此时游离的碘已经大部分反应掉了。 如果加早了,因为游离的碘的浓度比较高,和淀粉产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其他的一些副反应,会使本来在溶液中的游离碘消耗掉一部分,导致结果明显偏低。而在接近终点时再加淀粉,此时碘浓度已经大大下降,发生的副反应可以忽略,这样滴定的结果才是准确的。 碘量法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时,到终点后蓝色为什么不能全部消去共有 1637 人关注过本贴 14、碘量法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时,到终点后蓝色为什么不能全部消去 向各位高手请教:碘量法测定水体中硫化物时,标定0.1M硫代硫酸钠时出现了与标准方法不相符合的现象,不知原因是什么。取1g碘化钾,加入50ml水、15ml0.1N重铬酸钾溶液5ml(1+1)盐酸溶液,密封好于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呈淡黄色,加入1ml1%淀粉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在实际滴定时看不到淡黄色,只是以前的颜色变淡,加入淀粉后再滴定,只能滴定到浅蓝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能是淀粉指示剂加早了,一定要滴至黄色很浅时再加淀粉,然后再滴至蓝色消失。一定要耐心滴直到看到浅黄色的时候再加淀粉。 过早加入淀粉,它与碘(I2)形成蓝色络合物会吸留部分碘(I2),往往会使终点提前且不明显(也就是你看到的浅蓝色)。 回复本贴 回复主题 编辑 举报 管理 开始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怀疑,就尝试了一次晚些时候加淀粉,但是发现随着硫代硫酸钠的加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不过一直没有出现淡黄色,却逐渐变成了浅绿色。我现在怀疑那时三价铬离子的颜色。你说呢? 不太清楚,不敢妄自下结论。 回复本贴 回复主题 编辑 举报 管理
我标定采用下面的方法: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03)=0.025mol/L
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2S203?5H20)溶于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重铬酸钾,C(1/6K2Cr207)=0.0250mol/L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重瓶中,加入l00ml蒸馏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00ml0.0250 mo1/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 2 mol/L(1/2 H2S04),硫酸溶液,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 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 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尽为止,记录用量。 标定反应:K2Cr207+6KI+7H2S04=Cr2(S04)3+3I2+4K2S04+7H20
(硫酸铬,绿色)
I2+2Na2S203=2NaI+Na2S406
(连四硫酸钠,无色) 回复本贴 回复主题 编辑 举报 管理
可以选择用碘酸钾来标定呀,我们实验室都是用这个的,最后的终点是由蓝色变成无色,终点很明显,又容易判断 回复本贴 回复主题 编辑 举报 管理
我同意楼上的 用碘酸钾好一些
再就是硫代硫酸钠容易过期一月内用完 15、关于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 想用间接碘量法来测不饱和双键,即利用溴酸钾法和碘量法来测。 具体的操作步骤大致如下: (1)取过量的溴标准溶液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一定时间 (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反应一段时间 (3)先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之后加入淀粉试剂,滴至蓝色消失 可是,我在实验中出了一些问题,使得这个现象一直不明显, (1)关于反应中的pH的问题,首先产生溴的反应,需要的酸性较强,但是后面与碘化钾反应,和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却要求弱酸性的pH,查过资料如果酸性过强,碘易被氧化。可是我照着实验书上做,用淀粉指示剂时,不显蓝色,而显红色,不知这该如何解决?查过资料说,淀粉显红色,是由于酸性过强,淀粉变为糊精,与碘显红色。我想请教一下关于酸的具体用量和浓度要求,最好是微量滴定的用法。 (2)关于碘的显色问题,据资料表明,碘的显色很灵敏,但是我做实验时,碘的显色不明显,因此要求先用硫代硫酸钠滴成淡黄色,这步做不好。我想了解一下,实际操作中,碘大约多少浓度时才能显色明显。 (3)关于淀粉指示剂的问题,我新配的淀粉溶液,可是反应时显色成紫色,据字资料表明这是指示剂失效,但是我的淀粉溶液是新配得,不知道配置淀粉指示剂,是否有一些注意事项。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淀粉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59等内容。 
 在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近终点时B.滴定开始时C.滴入标准溶液近30%时D.滴入标准溶液至50%时_答案解析_2016年_一模/二模/...  间接碘量法(即滴定碘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滴定开始时B.滴定至近终点,溶液呈稻草黄色时C.滴定至I3-退的红棕色退尽,溶液呈无色时D.在...  在碘量法中,以淀粉做指示剂,滴定的终点是根据( )的出现与消失指示终点。 A.蓝色B.红色C.黄色D.紫色_答案解析_2016年_一模/二模/三模/联考_图文_百度高考  在间接碘量法中,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 A.蓝色恰好消失B.出现蓝色C.出现浅黄色D.黄色恰好消失_答案解析_2016年_一模/二模/三模/联考...  在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在( )加入。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1/3 C.滴定至1/2 D.滴定至终点前_答案解析_2016年_一模/二模/三模/联考_图文_百度高考  3.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本身是一类有机...时,其结 构发生变化,引起颜色的变化而指示滴定终点...对于碘量法中的淀粉指示剂使 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碘量法(一)学习目标: 1、掌握碘量法的测定原理 ...在间接碘量法中,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A.蓝色...与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度无关的因素是( A.温度 B...  还原剂; (2) 副反应少; (3) 淀粉指示剂灵敏度...碘标液直接滴定还原性物质 在污染源分析中:直接碘...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碘量法是以碘作为氧化剂,或以...当前位置:
>>>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
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A.由红变橙B.由黄变橙C.由黄变红D.由红变黄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时,它的变色范围是3.1~4.4,颜色为红、橙、黄色,开始滴入碱中应为黄色,到滴定终点时应变为橙色,因此变化为由黄变橙,所以答案选B。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滴定原理以及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同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钠、钾、磷)可用镊子取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往试管里装入同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如图 A)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如图B)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的底部。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慢地滑落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右手握瓶,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左手斜拿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如右图)将液体慢慢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量简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或者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是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滴管上部是橡胶乳头,下部是细长尖嘴的玻璃管。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被吸入(如 A图)。取出滴管,把它悬空在容器(如烧杯、试管) 上方(不要接触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橡胶乳头,试剂便滴入容器中(如B图)。 2.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 ①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②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③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小掉的污物,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2)洗净标准内壁上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剂的溶解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1)固体: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速溶解. (2)液体:一般将密度大的溶液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如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 (3)气体:根据气体溶解度选择水下溶解或水面溶解。 4.物质的加热 5.仪器的装配和拆卸装配时,首先要根据装置图选择仪器和零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零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1)零件的连接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在中学化学实验巾使用较多的是连接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的操作。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它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③在容器中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全套仪器的总装配一般要遵循“由下而上、由左刮右”的原则。如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架台上铁阁的位置,由铁圈确定圆底烧瓶的位置。又如组装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先要把氯气发生装置安装好,然后再组装集气装置,最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 (3)装置的拆卸实验结束后要拆卸装置,一般先将连接各部分装置的橡胶管拆开,这样使整套装置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各部分装置的仪器、零件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拆卸。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七个操作顺序的原则: ①“从下往上”原则。 ②“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③先“塞”后“定”原则。 ④“固体先放”原则。 ⑤“液体后加”原则。 ⑥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⑦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实验操作中方法总结:(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化学实验安全原则:&(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易变质的物质: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 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 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 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敞口放置,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或者稀硫酸 ) , 如果产生气泡, 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 ,如果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 溶液 )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 +2NaCl 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 与主题物质一致。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 2 O===Ca(OH) 2 ,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氧化钙: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氢氧化钙:(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消石灰 [Ca(OH)2] 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生石灰 (CaO)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O===Ca(OH) 2 检验: 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 [Ca(OH) 2 = 加热 =CaO+H 2 O] 铁生锈:4Fe+3O 2 ===2Fe2O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 则已变质 铜生锈:2Cu+O 2 +CO 2 +H 2 O===Cu 2 (OH) 2 CO 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
发现相似题
与“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6865117349329068382384312737659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