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明白她之前所有的感受人生只有两种悲剧剧要麽在身边心

心若所向丶喜欢的音乐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心若所向丶喜欢的音乐
播放:157次
网易云音乐多端下载
同步歌单,随时畅听320k好音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转载]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已有 227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人生
哲理|文章来源:转载
&&&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
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 & 2、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作家伏契克被
德国法西斯关在牢房里,他受尽酷刑,遍体鳞伤。昏迷几个星期,刚一清醒,他就向同情他的狱座克灵斯基要来纸笔,趴在床板上写文章。每写好一章就托克灵斯基
秘密带出监狱。他忍受着浑身伤口的疼痛,额上黄豆大汗珠,滴湿了稿纸,浸湿了床板,仍坚持写下去。他牺牲后,他写的书出版了,就是现在人们读到的名著《绞
刑架下的报告》。   3、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身体变得十分虚弱。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著《进化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 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遭意外不幸逝世,并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严重的同时,仍然坚持化学研究,最终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5、张海迪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
&&&& 6、 奥赛金牌得主,留美博士自杀
&&& 日,美国斯坦福博士毕业的高才生王庆根被发现自杀身亡。王庆根是江苏海安高级中学1990届高三(3)班学生,在当年法国巴黎举办的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一举夺得金牌。
&&& 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我们应该抱着努力不懈的精神,来追求我们生命的光彩。【题目失误】
&& 志不在锐而在坚(锐,是锋利;坚,是硬,牢固。)
&& 悲剧中的人生(文体不明,此为记叙文题目较恰当。)
&& 把握自信(搭配不当)
&& 行动才是真道理(重点在行动,不合题意)
&& 理想付诸行动(同上)
&& 风雨阴晴任变迁(用词不当,宜改为变化。迁,是转移之意)
&& 敢想才敢做(此题强调的是“勇气”)
&& 如何演绎人生的两出悲剧(演绎,指展示表现。难道肯定悲剧吗?)
&& 超然(笼统)
&& 悲剧(笼统)
【规范题目】
对“万念俱灰”说不
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过去
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悲剧中走出来
劝君莫得意,更上一层楼
让阳光照进心扉
信念的力量
走出人生的悲剧
请昂首前进
把握人生航向
别放弃飞翔的希望
让希望的种子开满人生的花朵
长风破浪会有时
自卑& 自负与自信
点燃希望的灯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希望在前方
活出精彩人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
莫要安于现状
昂首挺胸向前走
带着“志向”上路
&【例文参考】
&&&&&&&&&&&&&&&&&&&&&&& 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郭敬明说,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你要学着去习惯它。其实我们的生命似洪水奔流,如果没有岛屿和暗礁也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但我又常常在想,生活充满了那么多未知的危险,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坚强,再艰难都能挺过去,而有些人有那么脆弱,一碰就碎?
到底是什么主宰了他们?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他们本身就没有足够坚硬的铠甲去抵挡人生路上砍过来的那危险的一刀?
然想起了周大观,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儿童诗人,以他挚爱生命的乐观情怀铸造了伟大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这是周大观的誓言,纵然命运可以夺去他的一只脚,但夺不走他对生活的勇气;命
运可以给他重重的一击,但无法阻止他对生命的执著。
常在报纸上的某些板块看到青少年“自杀”&“跳楼的字眼。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加粗黑体字,总让我感到震惊可怕、痛心惋惜。震惊他们作为鲜活的生命,却在突然间就消失了;痛心他们还没有好好地体会这个世界的温暖,就已经躺在冰冷的黄土地里。
只是,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或许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或许是老师一句过火的批评,或许是看不惯这个世界的潜规则……
即便如此,这诸多的“或许”就能成为他们自杀的充分理由?
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处处不顺利,想要去死,于是他来到了一个比较阴暗的悬崖边准备跳崖。崖边的一棵老树对他说:“年轻人,你想不开啊?”年轻人回
答是,然后年轻人说:“你生长在这里,有没有光照,怎么不会死啊?”许久,老树指着不是十分茂盛的枝叶说道:“我死了,它们怎么办!”
所以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有周围那么多爱你的人啊!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想想可怜的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从不抱怨,而一死了之就是我们对他们养育深恩的报答吗?
海子才华横溢却把美丽的生命交给了铁轨,无论这样那样的诠释,我都认为是一种遗憾,对他自己、对他年迈的父母,还有对中国的诗坛。
想起了纳兰性德,就像苏轼评价西汉的贾谊一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妻子的早亡,犹如一把铁锤重重地打在他的心上,他最后在世人的遗憾声中死
去;而遭受同样命运捉弄的简·奥斯汀却能重整心态,完成了巨著《傲慢与偏见》。在厄运面前,我们绝不能学纳兰的消极软弱,而要学奥斯汀的坚强乐观。
世界上,只要被病魔折磨的人们还抱有生的希望,那么健在的人自杀就是一种道德犯罪!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泥泞,现在的处境多么窘迫,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就还有奇迹!
相信一首歌里所唱的:
就算是整个世界把我抛弃
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
所以我说就让他去
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
有什么了不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这是一句人生哲理名言,也是一句警世箴言。告诉人们所要警惕出现的两种人生状态。
&&万念俱灰,是指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生命状态。其直接的最大危害是对生命的放弃,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自杀
者,显然都是万念俱灰者。什么情况下会万念俱灰?当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失败、挫折、耻辱等时,失去了希望、信念,悲观失望,甚至放弃生命。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一种人生的满足。知足常乐,本为古今智者提倡,而心满意足怎么就成
了悲剧?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点,必须把“踌躇满志”中的悲剧内涵挖掘出来,方能正确立意。其悲剧的内涵应是,因为自得、满足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事业就
会停滞不前,人生就会无所创新和进步,如同死水一潭。如此状态下的人的个体生命实际上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岂不可悲?
&& &(同时,还可以看到,万念俱灰,是一种绝望,是一种自卑,更容易成为一种自弃。踌躇满志,是一种过度的自足,自满,更容易成为一种自负。这些都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这句话里,包涵两个基本的写作角度,即人生不能万念俱灰(要充满希望,要有信念),人生也不能踌躇满志(不要安于现状,)。依照其中哪个角度都可以写
一篇作文。当然也可以二者兼有之(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荣辱),这个角度我以为应是最佳角度,但也需要更高的写作功力,在举例时,最好举
一个人面对成败、得失、荣辱两种情况时的表现,大凡现在已取得成功且行事低调的人应该都可以作为例证的人选,因为他们的成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史玉柱、刘翔、林书豪、居里夫人、袁隆平等等。
& 从“不要万念俱灰”角度:(逆境、挫折、失败面前别悲观,要充满希望,要有信念)
对“万念俱灰”说不 &/ /心中有光& //让阳光照进心扉& //& 信念的力量//&& 别放弃飞翔的希望//& 点燃希望的灯&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希望在前方&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昂首挺胸向前走 //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过去
&&从“不要踌躇满志”角度:(成功面前别骄傲)
劝君莫得意,更上一层楼& // 莫要安于现状&
& 从二者综合的角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荣辱,胜不骄败不馁)
保持一颗平常心 &/ /从悲剧中走出来 / /走出人生的悲剧 / /
自卑&、自负与自信(我以为用“自信”这个字眼来表述不是太理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贤乾隆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当前位置: >>
作文: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这是一句人生哲理名言,也是一句警世箴言。告诉人们所要警惕出 现的两种人生状态。 万念俱灰,是指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 心情。是一种绝望的生命状态。其直接的最大危害是对生命的放弃,现 实生活中诸多的自杀者,显然都是万念俱灰者。 踌躇满志,是指非常自得,心满意足。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褒义词, 指的是一种人生的满足。知足常乐,本为古今智者提倡,而心满意足怎 么就成了悲剧?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点, 必须把“踌躇满志”中的 悲剧内涵挖掘出来,方能正确立意。其悲剧的内涵应是,因为自得、满 足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事业就会停滞不前,人生就会无所创新和进步, 如同死水一潭。如此状态下的人的个体生命实际上变成了一具行尸走 肉,岂不可悲? 同时,还可以看到,万念俱灰,是一种绝望,是一种自卑,更容易 成为一种自弃。踌躇满志,是一种过度的自足,自满,更容易成为一种 自负。这些都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这句话里,包涵两个基本的写作角度,即人生不能万念俱灰,人生 也不能踌躇满志。依照其中哪个角度都可以写一篇作文。当然也可以二 者兼有之,这个角度需要更高的写作功力。 【材料运用】 井底的驴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 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 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 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 土。 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 哭叫。 不一会儿, 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 它居然安静下来。 几锹土过后, 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 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 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 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 煌, 办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 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 重重地踩在脚下。 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 中的一块垫脚石。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作家伏契克被德国法西斯关在牢房里, 他受尽酷刑,遍体鳞伤。昏迷几个星期,刚一清醒,他就向同情他的狱 座克灵斯基要来纸笔,趴在床板上写文章。每写好一章就托克灵斯基秘 密带出监狱。 他忍受着浑身伤口的疼痛, 额上黄豆大汗珠, 滴湿了稿纸, 浸湿了床板,仍坚持写下去。他牺牲后,他写的书出版了,就是现在人 们读到的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 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 身体变得十分虚弱。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著《进化 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丈 夫遭意外不幸逝世,并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严重的同时,仍然坚持化 学研究,最终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张海迪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 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 位。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 奥赛金牌得主,留美博士自杀 2012 年 4 月 6 日,美国斯坦福博士毕业的高才生王庆根被发现自 杀身亡。王庆根是江苏海安高级中学 1990 届高三(3)班学生,在当年法 国巴黎举办的第 22 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一举夺得金 牌。 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 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我们应该抱着努力不懈的精神,来追求我们生命 的光彩。 【题目失误】 志不在锐而在坚(锐,是锋利;坚,是硬,牢固。) 悲剧中的人生(文体不明,此为记叙文题目较恰当。) 把握自信(搭配不当) 行动才是真道理(重点在行动,不合题意) 理想付诸行动(同上) 风雨阴晴任变迁(用词不当,宜改为变化。迁,是转移之意) 敢想才敢做(此题强调的是“勇气”) 如何演绎人生的两出悲剧(演绎,指展示表现。难道肯定悲剧吗?) 超然(笼统) 悲剧(笼统) 【规范题目】 对“万念俱灰”说不 心中有光 物极必反 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过去 保持一颗平常心 从悲剧中走出来 劝君莫得意,更上一层楼 让阳光照进心扉 信念的力量 走出人生的悲剧 请昂首前进 把握人生航向 别放弃飞翔的希望 让希望的种子开满人生的花朵 长风破浪会有时 自卑 自负与自信 点燃希望的灯 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希望在前方 我心飞翔 活出精彩人生 阳光总在风雨后 莫要安于现状 昂首挺胸向前走 带着“志向”上路【例文参考】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郭敬明说,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你要学着去习惯它。其实我们的 生命似洪水奔流,如果没有岛屿和暗礁也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但我又常常在想,生活充满了那么多未知的危险,为什么有些人 那么坚强,再艰难都能挺过去,而有些人有那么脆弱,一碰就碎? 到底是什么主宰了他们?是命运捉弄人, 还是他们本身就没有足 够坚硬的铠甲去抵挡人生路上砍过来的那危险的一刀? 自然想起了周大观,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儿童诗人,以他挚爱生命 的乐观情怀铸造了伟大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 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这是周大观的誓言, 纵然命运可以夺去他的一只脚,但夺不走他对生活的勇气;命运可以 给他重重的一击,但无法阻止他对生命的执著。 常在报纸上的某些板块看到青少年“自杀” “跳楼”的字眼。那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加粗黑体字,总让我感到震惊可怕、痛心惋惜。震 惊他们作为鲜活的生命,却在突然间就消失了;痛心他们还没有好好 地体会这个世界的温暖,就已经躺在冰冷的黄土地里。 只是,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或许是父 母给的压力太大,或许是老师一句过火的批评,或许是看不惯这个世 界的潜规则?? 即便如此,这诸多的“或许”就能成为他们自杀的充分理由? 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处处不顺利,想要去死,于是他 来到了一个比较阴暗的悬崖边准备跳崖。 崖边的一棵老树对他说: “年 轻人,你想不开啊?”年轻人回答是,然后年轻人说:“你生长在这 里,有没有光照,怎么不会死啊?”许久,老树指着不是十分茂盛的 枝叶说道:“我死了,它们怎么办!” 所以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有周围那么多 爱你的人啊!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想想可怜的父母,在 养育我们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从不抱怨, 而一死了之就是我们对他们 养育深恩的报答吗? 海子才华横溢却把美丽的生命交给了铁轨,无论这样那样的诠 释,我都认为是一种遗憾,对他自己、对他年迈的父母,还有对中国 的诗坛。 还想起了纳兰性德, 就像苏轼评价西汉的贾谊一样 “志大而量小, 才有余而识不足” 妻子的早亡, , 犹如一把铁锤重重地打在他的心上, 他最后在世人的遗憾声中死去;而遭受同样命运捉弄的简?奥斯汀却 能重整心态,完成了巨著《傲慢与偏见》。在厄运面前,我们绝不能 学纳兰的消极软弱,而要学奥斯汀的坚强乐观。 世界上,只要被病魔折磨的人们还抱有生的希望,那么健在的人 自杀就是一种道德犯罪!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泥泞,现在的处境多么窘迫,我们都不能放 弃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就还有奇迹! 相信一首歌里所唱的: 就算是整个世界把我抛弃 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 所以我说就让他去 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 有什么了不起??[转载]材料作文: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
高三期中作文分析及佳作赏析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审题(罗宽海撰写)
审题立意时,可以从肖伯纳或者周国平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
从肖伯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从占有欲或者从满足或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这两种悲剧的根源都关乎欲望,没有实现欲望就痛苦,实现了欲望就无聊、空虚。这样看来,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叔本华的悲剧观是一样的。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是相对的。这两种的矛盾很难调和,因此,人很难得到永恒的快乐,总在痛苦与无聊、空虚之中摇摆。可以从欲望与痛苦的角度深入思考。
从周国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而寻求、创造的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体验的过程,都是同样幸福的事情。周国平的话强调人不应当从功利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而应从审美(非功利)的角度去打量人生,从而可以提出: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艺术的、审美的去看待人生也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
整体上把握材料,可以从浅层和深层角度来立意。
从浅层次看,肖伯纳和周国平因视角、心态的不同,带来了认识、观念的不同。由此,可提出:不同的心态、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结果。
从深层意义来说,肖伯纳与周国平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肖伯纳揭示出这两大悲剧,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不要只重视人生的结果。因为太重视结果,追求结果时,就会把过程视为一种苦役;另外,要是太看重结果,那么,即使实现了结果,也会因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快乐,陷入无聊、空虚。肖伯纳是从反面来说的。周国平则从正面来说,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更注重创造的过程,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过程,也就是说在追求、创造的过程中,要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豁达些。因此可提出:幸福、快乐既可以体现在结果上,又可以体现在过程中,只是要注意的是,放在结果上,往往是只能收获短暂的快乐,而放在过程中,既能体会过程的快乐,也能体会到收获结果的快乐。也可由此得出,摆脱了占有欲,就能收获快乐;痴迷占有欲,就会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泥淖之中。
其它有关契合内容的立意都应该算切题。
三、佳作赏析
找寻生命的无限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4)班&&&
帕斯卡尔对人有这样一种认识:人既伟大又悲惨。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不会诸事顺遂己愿,却仍渴望着无限,因生命中未得的残缺而不断追求。
正因如此,未得的悲伤被巧妙地转化为追寻的快乐,这一份对无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付出无悔的努力。遥想当年《法国大革命史》这部巨著的形成过程,是著者卡莱尔在失去原稿,不复可得的悲惨遭遇中,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完成,并更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书。这部书是卡莱尔的梦想,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顶峰。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惨,认定此生无法企及,那卡莱尔何尝能在找寻未得,找寻无限的过程中重拾作为一个史学家的欣慰和喜悦呢?
所以,对生命无限的渴望,对未知的那种期盼,恰是人们创作的不竭源泉。纪伯伦曾指出:“一个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在找寻生命的无限中,人们练就了坚持不懈的品格,他们品尝了人世的悲欢,终于在找寻无限,追求未得中暂且放下了不圆满的缺憾,努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
的确,就算人在知、情、意方面总会有个限度,可这也提供了一个未得的契机,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极限。正如当年的培根,为了润色自己的随笔与人生箴言,时刻将笔记本放在身边,不断修改。或许在旁人眼中,那已经是足够完善的作品了,但培根认为他的文字还远未达到满意的标准。这也就激发他去不断超越自我,近于完美。
而今,当人们读着《培根随笔》时,是否品味出了那因“未得”而更上一层的语言?又是否体会到找寻未得,渴望无限所给予的活力和热忱?它确实融进了人的生命,让他们的议论文章都有了热度,让他们的智慧汇聚为文明的长河。
从中,我们可以知悉人的伟大和悲惨了。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是有可悲之处,那是人终将走往的限度。可当我们知晓了无限,进而追求和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方显出生命的本色,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便是这样。从二律背反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在得和未得间感慨不已,弱者安于所得,但强者找寻生命的无限,让卑微的生命铸成一座永恒的雕像。
点评:这篇文章延续了小作者一贯的风格,语言优雅而有哲理意蕴,厚积方能薄发,这与她扎实的阅读功底密切相关。整体思路架构清晰,各部分有序有效展开,材料能够有效支撑观点,思维思想是作文的灵魂,小作者平时的思维训练是有效的。(指导教师:宋建州)
多一度热爱
星海实验中学高三(2)班  凌扶摇
纪德有言:“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自已的灵魂。”这美好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这燃烧,便源于热爱。有了这样的爱的追求,人生就没有悲剧。
热爱一项事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走得无悔而多姿;在达到终点后也未曾放弃执着。
为了这度热爱我们在追求。科比有对篮球的热爱,35岁“高龄”脚祼重伤也不言退役只为一个篮球梦;著名考古学斯坦因,终身未娶,在被截去脚趾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还能远行么?”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心中有追求,于是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凄凉。对事业的热爱,给予了他们走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斯坦因一个人开创了“敦煌学,”冒着各种危险驰骋于世界。这份快乐,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迈得多。若缺少热爱,就若缺少了领略这份快乐的资格。
因为真正热爱这份事业,即使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也仍会细细品味和体验。杨绛对文学的热爱使她历经百年仍旧风华如初,品读她的文字,能感受着她内心的执着。我热爱着我所执着的事业,这份爱源于内心。得到了它,我便站在山顶,对这份快乐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只是这种热爱已不多了,现实中满眼可见的是得到你喜爱的东西后的“悲剧”。高学历的研究生在实验中摇晃着仪器,因为要证书要荣誉。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恐怕仅是因为要“吃饭”,要文凭找工作,一旦荣誉证书到手,他们的脑海中的光环便黯然褪色,最终沦为平庸一族。缺少真正的热爱的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沦为肖伯纳所说的悲剧。我们多的是像于丹那样不热爱灵魂只热爱名声金钱的人,这份爱太肤浅。只顾眼前的浮华与喧嚣,少了一份对事业的执着。他们的人生才是肖伯纳所言的悲剧。
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的价值。”这创造,来自热爱。因为有了热爱,我们收获了追梦的信心。《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是快乐的,即便盲了,但他有对钢琴的热爱支撑着他;文学家桑坦格是幸福的,他愿意为了文学而写作,虽然可以逍遥度日,但热爱拒绝了悠闲。
我们若想要快乐,必须热爱一项事业,方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也只有热爱,才不会让你收获果实时为失去方向而迷茫,才会让你“人生有两大快乐”。
每一段热爱都会成为不朽。历史作证。星河作证。生命作证。
点评:本文论点明确突出,对两则材料均有一个辩证的分析。结构清晰,利用几个分论点彰显主论点。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关注生活,在很常见的事情上挖掘并论证。语言不死板,能引用名句,增加文章内蕴。同时联系了当今现状提出反思具有时代气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白坤峰)
高三期中作文阅卷小结
西交附中& 姚铁意
& &本次材料作文是由两段名言组成,按理说,审题上比期初的“懒蚂蚁勤探索”这则材料作文降低难度了,因为至少学生已用不着大费周折地要按照我们老师所指导的几大审题立意方法,去“提炼主要信息”、“分析核心立意”、“辨明几种关系”、“把握情感倾向”、“以果溯因”(这种方法还是很有用的)等等,于能力和心理上对学生已然都是一种“降难减压”了!学生可以从肖伯纳的角度立意,也可从周国平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整体上进行把握。
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便材料审题上没有难度,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依然写不出条理清楚的、论述严密的议论文,更遑论个性深刻的考场议论文了。(记叙文也是乏善可陈。)平时老师们的指导讲评不可谓不到位,学生们习作的训练也不可谓不用力,但何以一到考场,立马都被“打回原形”,“低幼的依然低幼”、“腐朽的还是腐朽”、“混乱的照常混乱”、“瞎编的仍旧瞎编”,这真是令人头痛和纠结的地方!所以,不得不说一句,这则材料作文出得还是很高妙的,审题难度是降低了,技巧方法也不甚管用了,但实则对学生的学识素养功底、理性思辨能力、人生态度和修养程度都是一个不小的综合考察和挑战,要写出真正优秀的考场文章也实属不易!
下面想就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个人思考择其一二稍作阐释,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维浅表化,多为“擦边球”:
绝大多数学生看到材料“想不开,想不深” ,停留于浅表理解。这是本次作文暴露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学生们一看到材料中的“悲剧”和“快乐”,马上就浅表地理解“不同的人生态度”,然后在行文中就大谈特谈“要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不屈服于命运;面对挫折,要乐观豁达;态度决定成败,成功源于坚持”之类的;一看到材料中的“没有得到”和“得到”,马上就肤浅地勾连“得与失”,然后在行文中议论“得与失的转化;如何面对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前社会得到了物质方面的,却失去了自然风景和精神道德”等等之类的;一看到材料中两个人名两段话,一则悲一则乐,立马思维定式“要换位思考”“要发出不同声音”“要从不同角度”。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既无奈又无语,评分时很难下手。上述种种“擦边球”倘若语言卷面都不错,很容易给老师带来评分干扰。这也是在仲裁时常常发现同篇文章分数高低很悬殊。
作文中多为“擦边球”,究其原因,则是学生们实在缺乏对材料的“深根究底”的“追问”精神!缺少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强烈意识!
试想,看到萧伯纳的话,我们的学生若能追问“为什么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就觉得人生是悲剧?”然后在内心里试着做出类似的思考和回答:“因为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所以会“辗转难眠,寤寐思服”,“为伊消得人憔悴”,想得却不可得,甚至努力去得仍未可得,可以想见为此你肉体上精神上都倍受折磨痛苦,人生能不悲剧吗?何况你不得的是自己心爱的东西呀,何谓“心爱”,一心钟情衷爱的,视作心肝宝贝的,没有它,你会觉得生命就没有意义,但无奈和悲哀的是你还必须这样地活着。这样的人生能不悲摧吗?”
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还是悲剧啊?”然后再在内心里尝试做出类似的思考和回答:“因为得到了,所以就满足了,满足时是快乐的,但这种满足的快乐转瞬即逝后,继而就感到无聊空虚;无聊空虚后又会滋生出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而又不得或又不得不去求得,肉体、精神又进入新一轮的痛苦折磨,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折磨着痛苦着,所以得到了心爱的东西,还是悲剧!再者,“距离产生美”,万一心爱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却发现跟你原先心理上的期待和需求有差距,你就会产生失落、懊恼、后悔、难过等等的情感,这难道不是更进一层的折磨和痛苦吗?”
所以说,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这很大程度上是人性使然。
由这一角度可以衍生出相关契合的立意:
1、为伊消得人憔悴:“伊”指材料中的心爱的东西,引申类比到议论文习作中可以是“爱情、尊严、自由、信仰”等等;引申类比到记叙文习作中就可以构思一件你很心爱珍视并且它承载(或象征)了你某段生命历程或精神成长的东西,描写出你得到或没得到的种种心理变化,由实及虚地抒情议论出它对于你的价值。
2、距离产生美(“得到”一定快乐吗)
3、论“围城”之人生悲剧:“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4、论欲望的不可满足,由此引申出的“知足常乐”
5、引申出对悲喜、祸福、幸不幸的辩证思考:如“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诗穷而后工”、“祸福伏倚”等的思考。
同理,关于周国平的这段话也可做这样的追问和自答。事实上,材料中给出的周国平的话,命题者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给出了我们追问和思考的方向:如“为什么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人生仍很快乐?因为没有得到,所以你就可以去追求和创造,在追求和创造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得到了心爱的东西,人生很快乐?因为得到了,所以你就可以细细品味、好好体验;在品味和体验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快乐和美妙!”
只可惜,绝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或根本就无视于“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的隐含着命题者提示的核心话语。(如果说,我们一定要给这则材料定个核心立意的话,我以为这两句话就是整则材料的核心所在!)
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立意:
1、追求(创造、品味、体验)是一种快乐
2、我们要重视过程
3、永远“在路上”
4、“生命在于折腾,活着是种修行”
5、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至于对两者的整体把握后能否得出契合的立意,实则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辨要求:既要分析出萧伯纳的这段话主要是看重“结果”得出人生有两大悲剧的结论;又要分析出周国平这段话主要是看重“过程”得出人生有两大快乐的结论;同时还要把两段话观照起来思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是悲剧还是快乐取决于你重视结果还是重视过程。至此,我们可以做出个性化的诠释了:我认为“幸福快乐重在过程中”;我认为“幸福快乐既要看重过程,又要看重结果”;我认为“幸福快乐只与内心相连,无所谓得到和不得到;无所谓结果和过程。刹那即永恒,当下快乐即快乐,活在当下!”
我个人认为评分意见上给出“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结果”太笼统不是很确切,给评分造成误导。因为这种笼统地所谓整体把握很容易导向我开头提及的学生的“擦边球”:立意走向“积极心态”,走向“豁达乐观”,走向“坚忍坚持”,走向“宁静淡然”等等之类的。悲哀的是,我们学生都以为材料的整体很好把握,认为“不同的心态视角带来不同的认识与结果”几乎是这则材料的最好立意了,结果多数作文都在上面兜圈赘述,至于不少学生全盘托出上学期的那篇“两个导游面对坑洞,一则抱歉说麻子路面,一则诗意说酒窝大道”,然后写“积极心态”也就不足为怪了!
2、思维偏狭化,分析很无理:
按照学生分析的无理无赖程度,可以分成若干等级。下面撷取较为典型的几例,供大家参看:
病例1:人生之快乐,就是在于不断追求一个人心爱之物。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有了理想,才有一直支持和帮助自己前进的动力。
拥有理想,就拥有帮助你自由翱翔的翅膀;拥有理想,就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拥有理想,就拥有一个不让自己失望的未来。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要怀抱自己的理想前进,无论实现还是没有实现,它都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下面举例分析孙杨、马云之类的理想以及他们为理想坚韧的奋斗与拼搏)
——《谈理想》
师:你的“心爱之物”真的是理想吗?我表示又钦佩又怀疑。即便真是,你在文中大谈特谈理想,跟人生之快乐有什么关系呢?跟材料中
“周国平”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
病例2:追求一生,却不曾拥有,也是一种快乐。诗人陆游一生渴望朝廷收复失地,临死前也不忘嘱托子女:“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着天下一统,他上言朝廷,拖着老弱身躯依然亲赴沙场。即使在梦中,也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翻开陆游的诗篇,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纵然,朝廷最后也没有收复失地,陆游抱着遗憾而与世长辞。但我们坚信九泉之下的他必定在执着地等待着天下一统的时刻,那时他的脸上必定会呈现最快乐最动人的笑容。漫漫人生之路,始终追求同一事物,虽不曾拥有,但何尝不快乐呢?
——《追求是一种快乐》
师:无语问苍天呐:追求一生都不曾拥有,怎么可能快乐啊?陆游最后也是含恨抱怨而死呀!你怎么就那么坚信九泉之下的陆游会呈现最快乐最动人的笑容?!试问:你始终追求同一事物,终其一生都不曾拥有,你会很快乐很快乐吗?
病例3:伽利略追求科学,因而名垂千古,牛顿追求物理,因而造就了力学之父,海伦&凯勒追求光明,才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儿追求自由,所以翱翔天际,蔷薇追求坚强,所以盛放得赤裸裸的,种子追求阳光,所以骄傲地向上!
在人生中去追求你所得不到的事物会让你明白人生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会让你头顶的那方星空更广阔;会使世界从黑白之色逐渐绽放五彩的光亮和希望。
——《人生贵在追求》
师:乍一看,小作者以两组排比的句式,既有自然界的“追求”又有科学界的“追求”,气势非凡;而且接下来又对“追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颇具迷惑性。但稍加细看,实在狗屁不通。
类似这样的病例病文在考场议论文中可谓俯拾皆是,相信大家都深有同感!
综上两点,个人觉得议论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问题!而这两者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也绝非光靠语文学科一门指导或训练就可以提高的!
二、问题的对策:
1、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报刊杂志,看新闻时评、写随笔杂文。明知道高三时间很紧,作文指导收效甚微,但仍然还是要有决心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看,让学生写!至少让学生在读写看中对阅读、对写作、对语文还能保有一点感觉。
2、要舍得花心血指导学生精读细读几篇真正优秀的典型的议论文、记叙文。要从篇、章、段、句、词,像解剖“小麻雀”一样,逐步逐步一点一滴得跟学生一起分析一起解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些写?”然后把读写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模仿借鉴,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就画个木葫芦也是好的呀,写作能力好一点的画个宝葫芦就更好了。
3、要舍得花精力对写作特困生和写作优等生进行面批,个性化辅导!面批特困生,是力求消灭班级最低分,以免拉班级作文平均分的后腿;面批优等生,一则是在技术层面上帮助他们升格提高,二则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感召,保护他们仅存的一点对语文对读写的热情!
4、要选择性地对习作进行二稿修改和升格指导!一定要让学生看到作文修改或升格后的确“好”了很多,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另:从命题导向看,语言基础题、默写题包括文言的3道选择题都越来越趋向基础、简单,学生之间校级之间估计难以拉开大的差距;但阅读和写作明显在加大难度,个体分数和校级之间的差距在这两块将体现得更明显。阅读面广、底蕴厚实、思辨强悍的学生或学校明显会体现出优势来。而技巧技法层面上的实用功效在答题运用中貌似有越来越微弱的趋势。所以,个人觉得在读写这一块如何有效投入,高效产出应当成为我们每个高三老师急需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