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选修0分啊,谁有高中生物选修3恐怖与病原微高中生物选修3

【卫生微生物学】名解和重点
1.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方略的科学。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定律(行为和活性等)的科学。3.生境:微生物生存的外环境,局部的小空间称为微小生境,是模拟实验的基础。(微生物的&住址&)4.龛:包含比生境更为广泛的含义,不但包含了生物生存的空间概念,还蕴含着功能作用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中的位置,也称生态位。(微生物的&职业&)5.限制因子定律:最小因子/利比希定律,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决定于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营养。6.耐受性定律:谢氏耐受性定律,指生物对环境中生态因子能耐受的范围。微生物在一个环境中存活和生长不但取决于营养,而且与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如温度、pH等有关。微生物的耐受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分布的广泛性。7.综合作用定律:奥德姆将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结合起来的产物,其含义为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8.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偏利共生: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于一个生境中,其中一个获益,而另一个不受影响,即一种微生物能产生某种物质或改变环境促使另一种微生物生长,而对前者无影响。.互利共生:生活在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互换产物,相互倚赖,共同有利,在生理上形成一个整体。.互惠共生:有时两个种群的共同生存可以互相受益,但非一种固定关系,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9.种间共处: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但两者之间互无伤害,也互无补益,各自无影响。.寄生: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从宿主体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生长繁殖,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竞争:两种种群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1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菌群失调:在原生态环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种类、总菌数和各种群落成员的活菌数的异常变化。11.指示微生物:在常规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非致病)的微生物。12.菌落总数: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 容积(ml) 表面积(cm2)或体积(m3)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量。13.大肠菌群:一群能在 35~37℃、24h 内发酵乳糖产气的、需氧或兼内发酵乳糖产气的一大群菌,是存在于人体和温血动物肠道中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14.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能在 44~45℃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15.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16.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医院感染).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17.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生物恐怖:生物恐怖是恐怖分子利用传染病病原体或其产生的毒素的致病作用实施的反社会、反人类的活动,它不但可以达到使目标人群死亡或失能的目的,还可以在心理上造成人群和社会的恐慌,从而实现其不可告人的丑恶的目的。18.浮游生物:水生态系统的表面区域漂浮和漂流的微生物生命的集合物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戴耳机效果更好
垄断想你的夜晚
哟哟切克闹
大胖小子你够了
刘老师专场
东北小少妇又来了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下载费用:10 共享分 &
&&&&&&&&&&&&微生物选修课重点
营销策划热点推荐
微生物选修课重点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资源描述:β -胡萝卜素功效 1、天然眼药水,帮助保持眼角膜的润滑及透明度,促进眼睛的健康。 2、是对抗自由基最有效的抗氧化剂之一。 3、强化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4、预防癌症,降低口腔癌、乳癌、子宫颈癌、肺癌等几率。 5、预防白内障,有助于保护眼睛晶体的纤维部分。 6、预防心血管疾病。 7、转化成维生素 A,帮助保持肌肤与器官内腔黏膜系统正常化。 8、增强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机能,提高精子活力,预防前列腺疾病。 9、改善和强化呼吸道系统功能。 10、抗衰老。 β 胡萝卜素还能在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中扮演抗氧化剂的作用,帮助细胞 减缓老化的过程。 缺乏症状: 1、可引起夜盲症、粘膜干燥、干眼症及近视等症状。 2、增加癌症、白内障、心血管、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机会。 3、过早衰老、失眠、浑身无力和皮炎、皮肤角质化等症状。 微生物蛋白 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单细胞蛋白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生产效率高,比动植物 高成千上万倍,这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快。第二,生产原料来源广,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农业废物、废水,如秸秆、蔗渣、甜菜渣、木屑等含纤维素的废料及农林产品的加工废水;②工业废物、废水,如食品、发酵工业中排出的含糖有机废水、亚硫酸纸浆废液等;③石油、天然气及相关产品,如原油、柴油、甲烷、乙醇等;④ H2、 CO2 等废气。第三,可以工业化生产,它不仅需要的劳动力少,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的限制,而且产量高,质量好。 微生物肥料作用 1 增进土壤肥力; 2 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 3 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使用后能够降 低和减轻植物病 (虫 )害,增产增收; 4 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 5 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减少和降低硝酸盐在作物体内的积累; 6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7 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 8 土壤环境净化作用。 微生物肥料种类 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 可使用真菌 可供食用的真菌种类有 2000 多种, 目前可以利用的食用菌约有 400 种,其中约 50 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如双孢蘑菇、木耳、银 耳、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竹荪等,新品种有杏鲍菇、珍香红菇、柳松菇、茶菇、阿魏菇和真姬菇等; 许多种可供药用,如灵芝、云芝、马勃和猴头等。 活性污泥 指污水中需氧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加上污水中有机和无机胶体和悬浮物等组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绒絮状泥粒。 对污水中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 颜色可表现为深灰、灰褐、灰白等, 一般情况下无臭味, 泥粒大小约为 0.02mm~ 0.2mm, 比重比水稍重,静置时发生沉淀。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葡萄酒品尝 1、看酒 (最好在白色背景 下 ) 从酒杯正上方看,看酒是否清澈。如果浑浊,就不好了。 从酒杯正侧方的水平方向看,摇动酒杯,看酒从杯壁均匀流下时的速度。酒越黏稠,速度流得越慢,酒质越好。 把酒杯侧斜 45 度角来观察,此时,酒与杯壁结合部有一层水状体,它越宽则表明酒的酒精度越高。在这个水状体与酒体结合部,能出现不同的颜色,从而显示出酒的酒龄。蓝色和淡紫色= 3- 5 年酒龄。红砖色= 5- 6 年。琥珀色= 8- 10 年。橘红色说明已经过期了。 2、闻酒 闻酒前最好先呼吸一口室外的新鲜空气。 把杯子倾斜 45 度角,鼻尖探入杯内闻酒的原始气味。偏嫩的酒闻起来 尚有果味。藏酿有复合的香味。 摇动酒杯后,迅速闻酒中释放出的气味,看它和原始气味比是否稳定。 3、品酒 喝一小口,在口中打转,如果酒中的单宁含量高,口中会有干涩的感觉,因为单宁有收敛作用,这说明葡萄酒还没有完全成熟。最好是口感酸-甜-苦-咸达到平衡。 吐出或咽下酒液后,看口中的留香如何。 生物恐怖主义 所谓的“生物恐怖主义”指的就是利用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或人畜共患的感染媒介物,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将其制成各种生物制剂,发动攻击,致使疫病流行,人、动物、农作物大量感染,甚至死亡,造成较大的 人员、经济损失或引起社会恐慌,动乱。“生物恐怖主义”与其他类型的恐怖主义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不通过任何组织而由个人发动攻击。 广泛的传播性;持久的危害性;生产容易,成本低廉;隐蔽性强,便于突然袭击: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手段 灭菌 :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措施。 消毒 :利用某种方法杀毒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 防腐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有机物质中生长繁殖,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 化疗 :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宿 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分解功能。它们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2.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 3.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征,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另一方面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 4. 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5. 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 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转基因酵母和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常见疫苗: 1、乙型肝炎疫苗 2、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 3、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 4、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5、 风疹疫苗6、甲型肝炎疫苗 7、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8、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 9、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10、口服痢疾活疫苗 11、狂犬病疫苗 12、流行性感冒疫苗 13、轮状病毒疫苗 14、水痘减毒活疫苗 15、伤寒Vi 多糖疫苗 16、炭疽活疫苗 17、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措施 (一)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 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干热灭菌法 2、火焰灭菌法 3、电磁波、射线灭菌法 4、湿热灭菌法 5、化学药剂灭菌法 6、过滤除菌法 (二)消毒: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 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 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1、巴氏消毒法; 2、煮沸消毒法 (三)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 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方法:①低温, 4℃以下的各种低温( 0,- 20,- 70,- 196℃)②缺氧,抽真空、充氮或二氧化碳、加入除氧剂等方法③干燥,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放入吸湿剂 ④高渗,盐腌和糖渍 ⑤高酸度 ⑥高醇度,酒 ⑦加防腐剂 (四)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宿主 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化学治疗剂,包括磺胺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生物药物素和若干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等。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 生态系统中的清道夫 — 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进化的原动力之一。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及降解是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保护的基础。利用微生物抗毒,转化和降解生物外源性物质进行化学转化 ,使其转变成为毒性较小或易于被其它微生物所降解的化合物。如对杀虫剂 DDT 和对炸药 TNT 的转化。 3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各种特性来处理各种废弃物。如城市垃圾生物处理技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中的活性污泥法 4 修复被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在自身的生产代谢吸收中,降低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杭亮或使无毒化,从而使被污染的环境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5 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益环境的产品如生物杀虫剂中的 BT 生物杀虫剂;由微生物合成的可被迅速降解的塑料 PHA。 6 净化水资源。如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7 治理大气污染。微生物对污染物均用较强、较快的地适应,可使废气得到 相关资源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生物恐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些有用的医学微生物资料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生物恐怖袭击的历史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生物恐怖袭击的历史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生物恐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当前位置: >>
生物恐怖的威胁及其对策
疾病控制杂志 2003 年 2 月第 7 卷第 1 期?1?◇博导专稿◇生物恐怖的威胁及其对策The threa t and coun term ea sure of b ioterror ism姜庆五J I G Q ing 2 u AN w【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82; R 827. 22 R 【文章编号】 ( 1206怖 袭 击 武 器, 通过一定的途 径散布致病性 细 菌、 毒, 造 病 成烈性传染病 的 爆 发、 行, 流 导致人群失能 和 死 亡, 引 发 社 会 动 荡。 其 使用方式包括散布细菌气溶胶、 污染水源和食品、 散 布带菌昆虫等。【关键词】  生物战 预防和控制; 军事医学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 一年多以 来美国民众除一直沉浸在恐慌和哀伤之中外, 还时时处于面临邮件炭疽袭击的危险中。 生物恐怖袭击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 有关生物 性攻击的威胁以及可能造成的灾难和人类将面临何 种生物威胁都成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卫生关注的焦 点。  由于生物武器造价低廉, 技术难度不大, 研制隐 蔽性强, 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 包括在家 中) , 因此也被称为 “穷人的原子弹” 目前世界上可 。 能用于生物武器的主要病毒有 25 种, 细菌有 13 种; 尽管有许多种细菌、 病毒等都可以被恐怖分子用于 罪恶目的, 但是, 危险性、 毒性最大、 传染性最强的仍 然是鼠疫、 天花和炭疽。图 1 美国国防部网站展示的炭疽显微图1 什么是生物恐怖?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32 【作者简介】姜庆五 ( 1954- ) , 男, 山东烟台人, 教授, 博士生 导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 向: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方法学。 兼任卫 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 华预防医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 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卫生分会副主任 委员、 上海预防医学会理事、 上海流行病学专委 会主任、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 员会委员。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常务编委、 《中 华预防医学杂志》 编委、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编 委、 《中国公共卫生》 编委、 《中国人畜共患疾病 杂志》 编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副主编。图 2 威胁信件内容2 认识生物恐怖袭击所使用的病原体生物恐怖袭击所使用的病原体, 一是有很高的 毒性, 对人员伤亡率高; 二是有极高的传染性, 常为 气溶状态的吸入性传播, 更严重的是可在人与人之 间直接传播; 三是有较强的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和运 ?2? 输及投放手段。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 7 家国际 组织的评估报告, 可能用于生物恐怖袭击的病原体 种类包括 25 种病毒、 种细菌、 种立克次体、 种 13 4 1 衣原体、 种真菌、 种原虫以及多种基因重组的病 2 3 毒或细菌。2000 年 4 月 21 日美国将可能用于生物恐怖的 病原体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 A 、 、 三类, 其 B C 中天花病毒、 炭疽杆菌、 鼠疫杆菌和肉毒杆菌毒素等 由于易传播或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并可引起 很高的死亡率而被列在危害性最大的 A 类病原菌。C h in J D is C on trol P rev  2003 F 7 ( 1)包括美国和国际的 415 起恐怖事件, 并记录了这些 事件的起源和原始资料。 备忘录中有关化学、 生物恐 怖事件占了绝大多数, 超过了辐射和核材料事件。 事件类型分为: ①恐怖分子事件: 由组织或个人 阴谋使用暴力手段来促使达到其政治、 意识形态或 宗教上的目的; ②犯罪事件: 胁迫、 谋杀或不带政治 因素的事件; ③国家资助的事件。 在包括化学、 生物、 辐射或核材料的 415 起事件中, 有 151 起是条件充 分, 可以肯定的恐怖分子事件。 这些事件是根据武器 类型、 目标、 动机和人群来划分的, 其中有 33 起为生 物性事件 ( 由于缺少关键信息, 有 22 起生物事件从 备忘录中删除) , 许多生物事件属于恶作剧或骗局。 企图获取并使用化学、 生物、 辐射或核材料的恐 怖组织的类型不断改变。 除单个恐怖分子引发的事 件外, 近年来有三种恐怖组织发展迅速: 一类是主张 堕胎合法化和动物权利的组织; 另一类是国家独立 和分裂组织, 如泰米尔猛虎组织等; 还有一类是像奥 姆真理教之类的宗教恐怖组织。 宗教的原教旨主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迅速, 但在生物恐怖事件中还 未形成一种明显的模式。 攻击目标的选择也经常变 换。在仔细研究了 135 个有明确目标的恐怖事件后, 发现有两种目标最易受到攻击: 一是普通公民; 另一 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和组织。 恐怖分子使用化学、 生物、 辐射或核材料的动机 十分广泛。 主要动机有: ①分裂国家或民族的极端主 义; ②为一真实的或被察觉的伤害进行报复; ③抗议 政府的某些政策; ④保护动物权利; ⑤ “世界末日” 的 预言。 除了最主要的 “世界末日” 的预言外, 其他一些 与上面类似的动机在生物恐怖事件中都失败了。 几 乎所有有关 “世界末日” 预言的事件均与奥姆真理教 有牵连。 备忘录表明尽管近年来生物恐怖事件的数 量还不多, 但却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在 1960~ 1999 年 40 年间, 总共有 66 起的犯罪事件和 55 起恐 怖事件。 使用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生物武器的犯罪 和恐怖事件数目极少, 并无一成功。 备忘录提示了未 来的生物恐怖事件主要仍是骗局或相对小范围的攻 击, 比如通过污染食物。 然而随着有关制造生物武器 和毒物技术的逐渐扩散, 及可以从前苏联和南美国 家得到原先在高级研究机构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 师, 因此恐怖组织在制造大规模杀伤的生物武器过 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障碍正在逐渐消失。 4. 2  伊拉克 伊拉克已承认它的生物武器项目至 少始于 1974 年。到 1987 年, 工作扩展到真菌和抗植 物试剂的研究。 1988 年, 计划研究天花和肉毒杆菌 毒素以制成武器, 并很快地通过应用民用单位的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侯云德院士认为, 基因重组的、 采 用现有手段难于防治的病毒和细菌也应列在 A 类, 如不能通过种痘预防的天花病毒和携带细菌毒素基 因、 癌基因的大肠杆菌或流感病毒或普通感冒病毒。3 必须重视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袭击美国世贸大厦遭撞击固然可怕, 但毕竟不会威 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而生物恐怖攻击的危害则是 全球性、 无法估量和难以控制的, 生物恐怖主义已打 破了军民界线, 民众的生物防御受到全球普遍关注。 我们必须重视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袭击, 这是基于 下面三大理由。 一是本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 争的时代,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将 日益严重。 2001 年 5 月 15 日出版的 Genet ic Eng i2 “ neering N ew s”的一项研究表明, 当今传染病占全球 死亡病因之首位, 在美国已占第三位。 一方面, 原有 的病原体不断变异, 或产生抗药性, 或增加了毒性, 又重新流行; 另一方面, 新的病原体仍在不断被发 现, 近 20 年来又发现了 30 多种新病原体, 其中大多 数是新病毒。 二是城市人口的剧增也为生物恐怖袭 击制造便利。自 1950 年来世界人口每 12 到 14 年增 加 10 亿人。预计到 2025 年城市人口将占 2 3, 人口 的城市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有利于传染病的传 播和蔓延。 第三个理由是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恐 怖分子提供了技术手段。 绝大部分病毒和 60 多个微 生物基因组已相继被阐明, 正在进行的还有 100 多 种微生物。 利用重组技术研制新病毒或毒性更强的 病毒或细菌已非难事, 无需是国家行为, 仅几个人的 实验室即可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后果。4 生物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 4. 1  美国 美国防止化学和生物武器扩散研究所编写了一本收录 1900 年至 1999 年 1 月 31 日已被 公众所知的国内和国际恐怖分子寻求、 获得或使用 化学、 生物、 辐射或核材料事件的备忘录, 共记录了 疾病控制杂志 2003 年 2 月第 7 卷第 1 期?3? 发生的可能性, 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在被美国 政府列为资助国际恐怖主义的 7 个国家中, 至少有 5 个被怀疑有发动生物战的计划。 许多组织或个人可 以利用生物因子作为进行恐怖活动的武器。 其中最 危险的是那些资金雄厚或可能受到国家资助的大型 恐怖组织, 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专门的技术、 生物因子 及最关键的扩散技术 ( 包括能制造提纯过的干粉型 生物因子并将其研磨成最适于空气传播的小颗粒) 。 在发生生物性攻击时, 必须要有下面三个要素。 5. 1 对生物学攻击的易感性 在杀伤性武器中, 生 物武器的破坏性比包括神经毒气的化学武器更大。 在某些环境中, 生物武器的毁灭性可与原子弹等同, 数千克的天花就能杀灭如同广岛原子弹所杀伤的人 群一样多。 对于处理生物性攻击, 需要许多准备工 作。 然而, 许多必需的设备依然未到位, 或根本缺如。 例如放置空间以监测生物学攻击的病原体传感器 等。 在与生物恐怖活动战斗中, 治疗比预防更有实际 意义。 然而, 许多最重要的预防药物由于自身活性所 限而难以保存。 而且, 其药效也因攻击物的复杂性而 未能肯定。 地方对出现传染病的医学反应力有限。 在 主要城市, 即使是对一些常见病, 门诊部也可能很快 失去承受力。 尚未有谁有资格说已为这样的危机做 好了准备。 5. 2  具有攻击能力的个人或组织 致死性生物武 器范围可从使人暂时失去活动力的沙门菌到严重杀 伤人群的超级腺鼠疫。 生物学武器包括蓖麻毒素 ( 极 端分子可以用来暗杀某个地方官员) 和具有高度传 染性及巨大攻击力的病原体。 生物学试剂可致死或 使人失去活动能力, 或用来袭击植物或动物以损害 一个国家的经济。 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 生物学攻击 已经发生而且在将来也有可能发生。 制造可靠的生 物武器需要艺术, 也需要科学。 这种武器并未 “食谱 化” 以适应新手的需要。 尽管如此, 有关生物武器的 专门技术和过程已经普及得多了。 而且, 当技术专家 被要求制造高质量的军用级生物武器并研究可靠的 传播方式时, 恐怖分子使用时就方便得多。 制造生物 学武器需要培养和训练单纯性, 即培养、 纯化并安定 受训者以及把信念传播给他们。 全世界的生物学培 养库不下 1 500 个, 还有大量研究机构和自然资源 维持样本的培养。 所有这些形成了巨大的但非难以 制胜的挑战。 培养物的扩增和培养十分容易, 这种工 作虽有一定危险性但无大的技术挑战, 其中冻干和 定量分装保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生产生物武器的 设备更新换代可以是小的、 较廉价的且不引人瞩目。 发展生物武器的设备可以商业化、 合法化或可带有备而完成。1990 年, 又扩展到研究病毒制剂。据伊拉 克称, 该项目终止于 1991 年, 并且试剂、 武器、 军火 和文件均已销毁。 然而, 美国国家特别委员会相信, 从 1991 到 1995 年, 伊拉克一直在积极地准备生物 武器, 伊拉克政府至少支持三种生物武器生产, 即肉 毒毒素、 炭疽和梭状芽胞杆菌孢子。 已知生产了约 380 000 L 的 肉 毒 毒 素、 250 L 的 炭 疽 芽 胞 和 84 3 400 L 的梭状芽胞杆菌孢子, 并也生产蓖麻蛋白毒 素和抗植物试剂, 如小麦腥星穗病和棉花黑穗病, 而 且也在研究骆驼痘, 并研究对不同人种、 不同经济背 景以及不同时间发作的效能。 另外, 这些试剂可通过 肺、 皮肤和携带物, 如破碎弹片的毒性外衣等攻击人 类。 制剂被填入各种武器用于播散。 4. 3  奥姆 (Aum ) 真理教 奥姆教徒组织的经济实 力雄厚、 组织遍布全世界, 约有 20 000 40 000 人, ~ 并经营有计算机等产业。 其网络创建于 1995 年 4 月, 投入资金 1 500 万美元。据日本警方的一份报告 称, 尽管教主麻原和其他领导人正因谋杀和绑架罪 名受审, 但在麻原女儿的领导下, 一度遭受日本警方 严厉打击而销声匿迹一段时期的奥姆真理教又死灰 复燃了, 他们正在招募新人, 建造新会所, 靠他们名 下的电脑商店募集巨资, 信徒们还在互联网络上用 日语、 英语、 俄语设立奥姆真理教网页, 在世界各地 散播教义。 A um 于 1994 年 6 月 2 日开始公开恐怖活动。A um 涉猎过许多不同的生物武器。他们培养并用肉毒毒素、 炭疽、 霍乱、 热等病原体做实验。1993 年, Q A shaha ra 领导一个由 16 个教徒医师和护士组成的 团体以医学代表团的名义到 Za ira。此次旅行的真正 目的是到中非尽可能地学习有关埃博拉病毒, 并期 望带回病毒标本。 在
年期间, 教徒在日 ~ 本试图进行过几次生物恐怖活动都没有成功。 早在 1990 年 3 月, 教徒已试图从一个运载工具上绕着东 京市中心的国会和其他政府大楼释放肉毒毒素。 1993 年 6 月上旬, 另一次企图释放肉毒毒素的活动 是针对王储的婚礼, 一辆装有播散装置的运载工具 沿着皇室及东京市中心的主要政府大楼绕圈子。 在 那个月底, 教徒妄图从它的东京办公大楼中层实验 室释放炭疽孢子。 当时警察和媒体报告了难闻的气 味、 棕色蒸汽及人和人行道上的污迹。5 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长期以来, 生物武器的使用只是零星发生, 然而 在一些国家, 对生物武器的深入研究和试验已达到 了顶峰。 由于生物武器的扩散增加了生物恐怖主义 ?4? 研究性质, 而不象核武器, 需特殊材料和高深专业知 识。 5. 3  使用生物武器的企图 为什么有些人希望使 用生物武器? 一个凶残的国家可能是有意使用生物 武器进行犯罪的首要实体, 因为他们把这种犯罪作 为一种秘密战争。 一个极其强大的超级大国会刺激 它的敌人使用非常规的手段来挑战它的霸主地位。 如果一个凶残的政权开始着手一个非常规的攻击, 他们很可能选择生物武器, 因为这些武器潜在的极 度破坏性可以集中于一个几乎不能被传感探测器查 到的不显眼的小盒子里。 另外, 由于生物因子具有潜 伏期, 所以罪犯可以在人们发现生物袭击开始前逃 离。 而且, 生物因子不同于弹道导弹, 它可以秘密扩 散传播。 在一些情况下, 战争失去了它原有的政治色 彩。 在杀人的同时又能保持基本设施完好无损的生 物武器, 成为了 “穷人的原子弹” 过去, 恐怖主义的 。 本质是通过暴力达成一些政治协定, 它是一种被用 于影响平民的政治行动。 暴力行动的程度必须精确 计算, 使它既会引起关注, 同时又不使支持者反感或 导致政府彻底打击的程度。 这也是传统恐怖主义所 遵循的主要原则。 然而, 超级恐怖主义的行动中, 他 们的目的就是要造成最大的灾难。 这种变化在恐怖 分子的行动目的中得以体现, 恐怖分子的目的正从 通过暴力达成政治协议转移到对目标采取极端手段 使之灭亡。 这些恐怖分子可能是受到了种族或宗教 思想的推动。 甚至传统恐怖主义也企图通过提高暴 力程度来引起足够的关注。 由于生物武器的威胁加 剧了人们的恐惧, 使人们希望罪犯只想造成恐慌而 并非意在杀人。 在最初一些似是而非的威胁引起的 震惊结束后, 这些威胁逐渐变的可信了。 甚至一起很 小型的生物袭击都会引起不相称的关注。 因此一些 恐怖分子受到鼓励, 有意采取一些能造成大灾难的 恐怖行动, 包括生物恐怖行动。 一些生物灾难比生物 恐怖分子的袭击更容易被准确预测。 “国防部高 美国 级研究机构” 研究人员史蒂芬?摩斯认为自然界是 最大的恐怖分子。 因为 30 年来传染性疾病不仅在全 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并且还在世 界范围内产生了近 30 种新的或再次出现的传染病。 健康安全和国家安全常需要一起考虑。 如果准备面 对并击败国际性的病原体扩散, 就要更好地预防可 能从自然界爆发的, 不可预见的, 但更为严重的传染 病的威胁。 生物恐怖主义已具备了两个先决条件: 易致伤 性和攻击能力。 与其它措施相比较, 完善医疗应急行 动的准备工作和深入发展多效价药物的药理学研究C h in J D is C on trol P rev  2003 F 7 ( 1)不仅能增强公众健康还能帮助我们发现和击败蓄意 的或自然发生的病原体扩散, 因为那些潜在恐怖分 子进行生物袭击的意图是很难了解的。 目前, 成为关注焦点的生物武器有天花、 炭疽、 鼠疫等。 据评估, 在所有可能的生物武器中, 天花病 毒是最危险的。 对付这种疾病, 惟一的武器是疫苗及 病人隔离。 在暴露前或暴露后 2 3 d 内接种疫苗, ~ 几乎可完全预防此病; 暴露后 4 5 d 给予疫苗接种 ~ 可防止死亡。那么, 天花病毒从何而来? 曾经认为这 种病毒来源仅限于两个高度安全实验室。 一个是在 亚特兰大的乔治亚州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另一 个是在前苏联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996 年世界卫生会议 (W HA ) 限定这些实验室在1999 年 6 月之前销毁储备的病毒。这次行动计划由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 1999 年 1 月重新确定。 然而, 1999 年 5 月 22 日, W HA 通过一项决议, 延 迟到 2002 年前消除这些储备。 到那时, 对于公共卫 生研究, 既可检测出任何天花病毒储备量。 消灭这种 病毒的前提条件至少是不出现此类再发现传染病。 尽管 1972 年的生物武器控制条约要求所有国家销 毁生物武器储备, 并停止一切生物武器研究, 但在苏 联实验室, 也许包括其它国家, 仍然保有这种病毒。 据报道, 至少前苏联有两个实验室维持天花病毒培 养。 炭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传染病, 在大多数军事 家和反生物恐怖主义计划者头脑中, 炭疽是惟一的、 最大的生物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报告估计, 在 一个 50 万人的城市中, 施放 50 kg 炭疽芽胞, 在顶 风沿线的 2 km 内, 会有 12. 5 万人发生感染, 9. 5 万 人死亡。 这组数据表明其死亡数比估计的施放其它 病原体的死亡数大得多。 而且据估计, 在理想的气候 条件下, 沿着 100 km 线播散炭疽病原体, 可在下风 的 160 km 段产生 50% 的死亡率。 虽然炭疽最有可 能成为生物武器, 但它也可制成被许可的疫苗武器, 且抗微生物治疗疗效较佳, 并有较好的暴露后预防 措施。 然而, 在很短的潜伏期过后, 疾病发展迅速, 故 而在暴露后的 24~ 48 h 内确定暴露人群及其所受 危险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5. 4  新发现和再度肆虐人类传染病在生物恐怖活 动中的地位 生物恐怖活动的威胁关键在于新发现 和再度肆虐人类传染病的挑战和我们总体的准备程 度。 从 1992 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发生了多起大的复 杂的疾病爆发流行。 包括在米尔沃基超出 400 000 病例的水源性隐孢子流行, 1993 年春严重的、 无法 解释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爆发 ( 现在已知为 han ta 疾病控制杂志 2003 年 2 月第 7 卷第 1 期?5? ①空情 如用飞机施放, 注意敌方飞机活动的 情况。 飞机名称、 航向和高度, 特别注意有无低空盘 旋, 低飞后形成烟雾, 投下不炸或炸声很小的炸弹或 容器, 查清施放方式、 喷雾还是投生物弹或容器, 记 录施放的时间, 施放时的气象条件, 如晴阴、 温度、 风 向和风速等。 ②地情 在现场观察敌投实物及残迹, 如浅小 的弹坑, 特殊的弹片或容器, 在其附近遗有粉末、 液 滴或大量昆虫、 杂物等。 ③虫情 昆虫或动物出现反常现象, 有季节反 常 ( 如雪地上发现苍蝇) 、 场所反常 ( 如山坡上发现大 量蛤蜊) 、 种类的反常 ( 出现当地原来没有的昆虫或 动物) 、 密度反常 ( 昆虫密集成堆) 及昆虫带菌反常或 耐药性反常等。 ④疫情 突然出现当地没有的或罕见的传染 病。 疾病出现的季节反常, 如虫媒脑炎再现在冬季。 传播途径异常, 如经呼吸道感染了肠道传染病 ( 肉毒 毒素中毒) 或虫媒传染病 ( 土拉菌病) 等。 流行特征异 常, 如未发现鼠间鼠疫就出现了人间鼠疫。 在同一地 区发现多种异常的传染病或异常的混合感染。 在出 现反常的敌情后, 突然发生大量相同症状的病人或 病畜, 从病人、 病畜或尸体分离出的致病微生物与投 放物分离者相同。 最后, 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判断出真相, 及时 采取措施。6. 1. 2 预防 采取预防接种、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病毒性肺部体征) 、 1994 年由于冰激凌污染所造成 的食源性沙门菌爆发, 估计有 250 000 病例。英国威 尔士 1990~ 1998 年的调查表明, 产毒性大肠杆菌 O 157 感染率为 1. 6 例 100 000 人, 其中 5 a 以下儿 童感染率最高 ( 7. 2~ 10. 7 100 000 人) ; 1996 年在 印度德里市发生首次登革出血热休克综合征大爆 发, 并已由病毒培养及型特异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 荧光法所确认; 1963 年已从阿根廷灭迹的登革热又 于 1997 年重新出现, 4 名有巴西、 厄瓜多尔或委内 瑞拉旅游史的病人被确诊为登革热; 1997 年的一次 洪水过后, 在捷克大陆沿着摩拉维亚河发生了西尼 罗河热――一种由虫媒病毒传播的疾病。 该病的首 发病例是 1996 年发生于中欧的西尼罗河热, 同年在 罗马尼亚大爆发, 住院病人 500 例, 病死率 4%~ 8% , 曾一度引起恐慌, 认为是由一种致死性病毒所 传播。 其它的疾病流行如印度鼠疫、 中非埃博拉出血 热、 香港禽流感、 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病毒感染以及最 近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 N ip ah 病毒感染等, 均需 要国际社会的响应。 在这些病原体的调查期间, 曾有 提到过生物恐怖活动的可能性, 虽然最后并未被证 实。 地方、 国家和国际合作者协同调查这些爆发, 提 供了许多重要的由生物恐怖活动的威胁所增加的经 验教训。 我们应该通过周密计划和试验, 对出现的传 染病加强防备和反应能力; 必须加强调查体系以及 临床、 公共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能力。5. 5  我国面临的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 过去敌对势力对我国安全的威胁都被认为是一种国家政府行 为, 美国邮件炭疽袭击事件是一种信号, 说明现在少 数几个恐怖主义分子可能在一夜之间, 就可造成人 民的恐慌和社会的不稳定。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 国人口众多, 居住密集, 容易遭受恐怖组织的袭击。 事实上, 敌对势力, 包括恐怖组织对我国的政治体制 和经济建设的干预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他们会使用 各种手段, 包括使用生物武器威胁我国安全。6 对生物恐怖的对策和措施 6. 1 预防和控制措施 6. 1. 1  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判断是否集体防护、 保护食物、 水源等综合措施。 现将应急预 防接种及药物预防措施简介如下: ①应急预防接种 天花的预防接种措施为: 目 前我国已停止普种牛痘疫苗, 但若发现天花病人, 应 对疫区人群普种牛痘疫苗, 体弱者应急时可注射抗 天花或抗牛痘球蛋白。 鼠疫的预防: 我国采用 EV 76 鼠疫冻干活菌苗, 免疫有效期为 6 个月, 对发现鼠疫地区的人群普种 或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进入疫区工作 或捕猎的人员, 在工作之前两个月内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炭疽的保护性疫苗现已研制成功, 但对于 一般居民而言没有必要打炭疽疫苗。 专家们建议对 那些高危人群如炭疽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可进行疫苗 接种。 ②药物预防 对污染区内有严重的其他慢性病 或急性病, 不宜进行预防注射者, 有特殊任务要离开 疫区不能进行检疫者, 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同病 人曾在相似条件下受到污染的人, 在未查明病原体 或未出现症状前, 应给予口服四环素, 每日 4 次, 每使用了生物战剂, 提出紧急预防措施及进一步调查 的办法。 监测工作由专业队伍实施, 一旦发现, 要进 行详细的调查。 监测工作分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 测, 日常监测应掌握国内外的有关情况, 如研究生物 战剂的趋势、 装备和贮存方面的情报, 国内医学地 理、 疫情历史和现状的资料等, 做到心中有数。 突发 事件监测是对可疑现场开展如下几方面监测:?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6? 次 0. 5 或增效联磺, 首次 1 g, 以后每次 0. 5 查 明病原体后, 按治疗方案给药。 6. 1. 3 控制 对疫区封锁、 检疫; 杀虫、 灭鼠、 消毒, 重点检查水源和食物, 对明确的污染, 必须采取彻底 消毒措施。 ①受污染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例如对症治疗急 性症状, 若临床诊断不明, 可采取下列措施: 青霉素 皮试阴性者, 肌肉注射青霉素 100 万 U , 每 6 h 一 次; 肌注链霉素 1 g, 12 h 一次。24 h 后, 如病情明显 恶化, 可加用四环素或金霉素 0. 5 g, 每 6 h 给药一 次。 如病人对青霉素过敏, 可使用四环素或金霉素, 亦可口服增效联磺。 当查明病原体后, 应按确诊疾病 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②如果查明敌人只使用了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 差的病原体, 即可解除封锁。 但对病人、 病畜及带菌 者必须加强治疗和作必要的限制。 ③如查明敌人使用了鼠疫、 霍乱、 天花等烈性病 病原体, 或发生上述病症时, 应继续封锁, 并应将封 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 大圈以发生病人的连 队驻地、 自然村或城镇一部分街道为单位, 小圈以病 人所在班排或所住庭院、 房舍为单位。 各封锁圈之间 应完全隔离往来, 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生物战剂 受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 ④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 的卫生处理, 如对敌投物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 根 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 灭鼠; 对小隔离圈进行终 末消毒, 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 经过一个最长潜伏 期 ( 鼠疫 9 d, 霍乱 6 d, 天花 16 d ) 仍无新的病人发 生, 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6. 2  美国应对措施 美国遭遇邮件炭疽袭击后已 经启动或设置了炭疽疫苗研究计划、 针对生物恐怖 主义的快速反应研究计划、 针对生物恐怖主义病原 的合作研究计划等 7 项研究基金计划, 以加速生物 防御的多层次研究。 美国生物技术部门研究的重点 是如何使用 DNA 技术、 酶和抗体, 对恐怖分子使用 的各种细菌和病毒在人群中进行紧急免疫, 以阻止 疾病的传播, 减缓病症的发展, 去除体内毒素。 美国 卫生部门于 2001 年 11 月 29 日提出一项 30 亿美元 的反恐怖主义计划, 用于对生物恐怖袭击的防御研 究。 据了解, 目前, 美国已对恐怖分子使用的炭疽杆 菌基因组的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如 A labam a 大 学正在研制一种民众自用药物来阻断炭疽和其它有 毒细菌繁殖所需的关键酶, 一天口服一次 NAD S (N ico t inam ide aden ine d inucleo t ide syn theta se ) 抑C h in J D is C on trol P rev  2003 F 7 ( 1)制剂即可预防孢子发育为成熟细菌, 后者可释放毒 素于血流中引起疾病; R em edyne 公司也提出了研制 预防炭疽和鼠疫的口服联合疫苗的计划, 新药可望 在 3 年内投放市场。6. 3  我国如何面对生物恐怖 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对象是军民不分的, 而且袭击的主要对象是城市 无辜平民, 反生物恐怖主义在实质上就是生物安全 和民众生物安全防御问题, 应以民为主, 军民结合, 及时进行生物防御的研究。 要将相关疫苗与抗生素 的贮藏纳入国家战备计划。 经过 863” “ 计划 15 年的 研究, 我国已培养出一大批生物技术的专家学者, 我 国的生物技术水平并不落后, 完全有能力对反生物 恐怖主义进行高水平的研究, 以保障我国的人民健 康和国家安全。 我国将在 2008 年举办奥运会, 规划 进行的防御生物恐怖主义的研究应当在举办奥运以 前获得一批有效的防御生物恐怖袭击的研究成果, 确保奥运会成功举行。 在我国, 防御生物恐怖袭击的研究, 应发挥科技 部、 卫生部、 总后勤部研究机构各方面的力量, 要有 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 拨专项研究经费, 制订统一的 研究规划, 以指令性研究为宜, 避免低水平重复。 我国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方向有: 建立大通量 病原菌检测方法, 及时对我国的大气、 水源、 土壤、 食 物、 生物制品进行病原菌的检测; 重要致病性病原体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从可能用于生物武器的 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 发现防御传染病 的新技术、 新方法; 研制新型民众自用疫苗, 提高用 于反生物恐怖疫苗的质量; 研制治疗可能用于生物 武器的病原菌的新型药物, 克服病菌的抗药性和变 异的屏障。 应该对一部分流行病学工作者与少量部 队成员进行疫苗接种。 在发生紧急情况下, 这部分人 能及时到达现场。 近期, 我国将建立完备的应急系统防范生化恐 怖活动。 为了防范生物化学恐怖活动, 我国卫生部门 正在加紧制定预防措施, 开展人员培训, 建立一套完 备的应急系统。 美国 9?11 ” “ 事件发生后, 我国政府 高度重视反生化恐怖工作。 尽管没有在国内查出炭 疽病等生物毒种, 但已对此高度警惕。 国家将开展传 染病菌毒种的调查, 加强对毒种的管理。 刚刚在北京 挂牌成立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成立国家级炭 疽病等生物毒种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技术队伍, 制订 《全国炭疽生物恐怖紧急应对与控制预案》印发 , 《炭 疽防治手册》 《生物恐怖应对手册》 同时, 各省也 和 。 要成立相应的技术队伍, 制订紧急应对与控制预案。( 收稿日期 )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选修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