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的对联前后的境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10:47:31 阅读次数:1497
课题&   
&&&&&&&&&&&&&&&&&&&&&&&&&&&&&&&& &&&&& &&&&&&&&&&&&&&&&   
&&&&&&&&&&&&& & &&&&&&&&&&&&&&&语言大师,&&&&&&&&&&&&& &&&&&&&&&&&&&&&&&&&&&&&&&&& &&&&&&&&&&&&&&&&&&&&&&&&&&&&   
&&&&& &&&&&&&&&& &&&&&&&
&&&&&&&&&&&&&&&&&&& &&&&&&   
&&&&& &&&&&&&& &&&& &&&&& &&&&&&&&&&&&& &&&&&&&&&&&&   
&&& &&&&&&&&&& &&&&&&&&   
&&&&&&&&&&&&&&&&&&&&&&&&&&&&&&&&&&&&&&&&&&&&&&&&&&&&&&&&&&&&&&&&&&&&&&&&&&&&&&&&&&&   
&&&&&&&&&&&&&&&&&&&&&&&&&&&&&&&&&&&&&&&&&&&&&&&&&&&&&&&&&&&&&&&&&&&&&&&&&&&&&&&&&&&&&&&   
【展示交流】  
济南的冬天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冬天的?  
&&&&&&&&&&&&&&&&&&&&&&&&&&&&&&&&&&&&&&&&&&&&&&&&&&&&&&&&&&&&&&&&&&&&&&&&&&&&&&&&   
&&&&&&&&&&&&&&&&&&&&&&&&&&&&&&&&&&&&&&&&&&&&&&&&&&&&&&&&&&&&&&&&&&&&&&&&&&&&&&&&&&&&&&&   
1“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   
2 请找出能给你“温晴”这种感觉的句子来。  
&&&&&&&&&&&&&&&&&&&&&&&&&&&&&&&&&&&&&&&&&&&&&&&&&&&&&&&&&&&&&&&&&&&&&&&&&&&&&&&   
&&&&&&&&&&&&&& &&&&&&&&&&&&&&&&&&&&&&&&&&&&&&&&&&&&&&&&&&&&&&&&&&&&&&&&&&&&&&&&&&&&&&&&&&&&&&&&  
思考、讨论:  
5、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6、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  
3、说说“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语言欣赏;  
&&&&&&&&&&&&&&&&&&&&&&&&&&&&&&&&&&&&&&&&&&&&&&&&&&&&&&&&&&&&&&&&&&&&&&&&&&&&&&&&&&&&&&&&   
&&&&&&&&&&&&&&&&&&&&&&&&&&&&&&&&&&&&&&&&&&&&&&&&&&&&&&&&&&&&&&&&&&&&&&&&&&&&&&&&&&&&&&&&&   
4、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  
&&& &&&&&&&&&&&&&&&&&&&&&&&&&&&&&&&&&&&&&&&&&&&&&&&&&&&&&&&&&&&&&&&&&&&&&&&&&&&&&&&&&&&&&&  
&&&&&&&&&&&&&&&&&&&&&&&&&&&&&&&&&&&&&&&&&&&&&&&&&&&&&&&&&&&&&&&&&&&&&&&&&&&&&&&&&&&&&&&&&&&&&&&&&&   
【课堂反馈】&&& 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123(100字左右)  
&&&&&&&&&&&&&&&&&&&&&&&&&&&&&&&&&&&&&&&&&&&&&&&&&&&&&&&&&&&&&&&&&&&&&&&&&&&&&&&&&&&&   
&&&&&&&&&&&&&&&&&&&&&&&&&&&&&&&&&&&&&&&&&&&&&&&&&&&&&&&&&&&&&&&&&&&&&&&&&&&&&&&   
&&&&&&&&&&&&&&&&&&&&&&&&&&&&&&&&&&&&&&& &&&&&&&&&&&&&&&&&&&&&&&&&&&&&&&&&&&&&&&&&&&&&  
&&&&&&&&&&&&&&&&&&&&&&&&&&&&&&&&&&&&&&&&&&&&&&&&&&&&&&&&&&&&&&&&&&&&&&&&&&&&&&&&   
&&&&&&&&&&&&&&&&&&&&&&&&&&&&&&&&&&&&&&&&&&&&&&&&&&&&&&&&&&&&&&&&&&&&&&&&&&&&&&&&&&   
&&&&&&&&&&&&&&&&&&&&&&&&&&&&&&&&&&&&&&&&&&& &&&&&&&&&&&&&&&&&&&&&&&&&&&&&&&&&&&&&&&&&&&  
&&&&&&&&&&&&&&&&&&&&&&&&&&&&&&&&&&&&&&&&&&&&&&&&&&&&&&&&&&&&&&&&&&&&&&&&&&&&&&&&   
&&&&&&&&&&&&&&&&&&&&&&&&&&&&&&&&&&&&&&&&&&&&&&&&&&&&&&&&&&&&&&&&&&&&&&&&&&&&&&&&&& &&&&&&&&&  
【作业布置】  
1、美段美背:第三段。  
&&& 2、 (100字左右)  
&&&&&&&&&&&&&&&&&&&&&&&&&&&&&&&&&&&&&&&&&&&&&&&&&&&&&&&&&&&&&&&&&&&&&&&&&&&&&&&&   
&&&&&&&&&&&&&&&&&&&&&&&&&&&&&&&&&&&&&&&&&&&&&&&&&&&&&&&&&&&&&&&&&&&&&& &&&&&&&&&&  
&&&&&&&&&&&&&&&&&&&&&&&&&&&&&&&&&&&&&&&&&&&&&&&&&&&&&&&&&&&&&&&&&&&&&&&&&&&&&&&&&&&   
&&&&&&&&&&&&&&&&&&&&&&&&&&&&&&&&&&&&&&&&&&&&&&&&&&&&&&&&&&&&&&&&&&&&&&&&&&&&&&&&&&&&&   
课题& 《每逢佳节》  
&&&&&&&&&&&&&&&&&&&&&&&&&&&&&&&&&&&&&&&&&&&&&&&& 班级&&&&&&& &姓名&&&&&&&&&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茱萸(&& )&&&&& 花畦(& &)&&& 清癯 (&&& )&&&&&&& &脍炙人口(&&&&& )  
十觞( &&) &&&&&熨贴( &&)&&& 双颊 (&&& ) &&&&&&&&万头攒动(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清癯&&&&&&&& &&&&&&&脍炙人口&&&&&&&&&&&&&&&&&&&&&&&&&&&   
恳挚&&&&&&&&&&&&&&& 花枝招展&&&&&&&&&&&&&&&&&&&&&&&&&&& &&  
&皎洁&&&&&&&&&&&&&&& 魂销肠断&&&&&&&&&&&&&&&&&&&&&&&&&&& &  
3、文化文学常识填空。  
(1)冰心(1900年─1999年)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横岭村人,原名为&&&&&&&& ,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 。  
(2)文中“出水芙蓉”一词出自李白的诗句:“&&&&&&&&&&&&&& ,天然去雕饰”。  
(3)搜集一两句有关“思乡爱国”的诗句。  
&&& &&&&&&&&&&&&&&&&&&&&&&&&&&&&&&&&&&&&&&&&&&&&&&&&&&&&&&&&&&&&&&&&&&&&&&&&&&&&&&&&&&&&&&&&&&&&&&&&&&&&&&&&&&&&&&&&&&&&&&&&&&&&  
4、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国庆节的天安门观礼台上,触景生情,思绪飞越,想起了哪些海外亲人?  
&&& &&&&&&&&&&&&&&&&&&&&&&&&&&&&&&&&&&&&&&&&&&&&&&&&&&&&&&&&&&&&&&&&&&&&&&&&&&&&&&&  
【展示交流】  
活动一:走进一段回忆  
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国庆节的天安门观礼台上,触景生情,思绪飞越,想起了海外哪些亲人、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  活动二:理解一份情感&&&&&&&&&&&&&&&&&&&&&&&&&&   1、朗读课文,找出并品味文中抒发海外游子节庆时格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怀的相关语句。(提示:品味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语等角度入手)  &&&&&&&&&&&&&&&&&&&&&&&&&&&&&&&&&&&&&&&&&&&&&&&&&&&&&&&&&& &&&&&&&&&&&&&&&&&&&&&&  (第四段抓住喜悦、惊奇;我们能不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一下呢?(老师提一个醒: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第五段抓住勉强,这酒中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祖国的祝福,更有身为炎黄子孙而产生的深深的自豪;第六段语言朗读;第七段环境、排比)  2、作者在文中还写了每逢佳节,家乡亲人也更会忆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  (小组合作)联系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  
(重点第八段,联系写作背景。)  
下面我们来欣赏两首诗,看看这两首诗和本文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异同。(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将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活动三:品评一种写法  
过渡:通过刚才分析交流,我们清楚了本文中心是话题“每逢国庆,我都会极其深切地想到我们海外的亲人”  
要求:研读相关语段,讨论问题。  
1、作者开头是如何引出“每逢国庆,我都会极其深切地想到我们海外的亲人”的中心话题的?  
&&&&&&&&&&&&&&&&&&&&&&&&&&&&&&&&&&&&&&&&&&&&&&&&&&&&&&&&&&&&&&&& &&&&&&&&&&&&&&&&&&&&  
2、思考3――8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 &&&&&&&&&&&&&&&&&&&  【课堂反馈】
1、本段的中心句 :&&&&&&&&&&&&&&&&&&& &&&&&&&&&&&&&&&&&&&&&&&&&&&&&&&&&&&&&&&&&&  
2、阅读划线的语句,发挥想象,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少年儿童,你在欢悦地说些什么?  
&&&&&&&&&&&&&&&&&&&&&&&&&&&&&&&&&&&&&&&&&&&&&&&&&&&&&&&&&&&&&&& &&&&&&&&&&&&&&&&&&  
&&&&&&&&&&&&&&&&&&&&&&&&&&&&&&&&&&&&&&&&&&&&&&&&&&&&&&&&&&&&&&&&&&& &&&&&&&&&&&&&&&&  
3、找出本段中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  
我喜欢&&&&&&&&&&&&&&&&&&&&&&&&& 这一句,是因为&&&&&&&&&&&&&&&&&&&&&&&&&&&&&&&&& &&&&&&&&&  
&&&&&&&&&&&&&&&&&&&&&&&&&&&&&&&&&&&&&&&&& 。  
【作业布置】  &&&&&&&&&&&&&&&&  &&&&&&&&&&&&&&&  字左右)   &&&&&&&&&&&&&&  &&&&&&&&&&&&&&&&&&&&&&&&&&&&&&&&&&&&&&&&&&&&&&&&&&&&&&&&&&&&&&&&&&&&&&&&&&&&&&&&&&&&&&&&&&&&
课题& 《水浒传&》  
&&&&&& &&&&&&&&&&&&&&&&&&班级&&&&&& 姓名&&&&&&&&   
&& 第一课时  
【展示交流】  
活动一:说说你所知道的《水浒传》。  
提示:可说一说关于作者,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背景,艺术成就等,只要是你知道的关于《水浒传》的一切。  
活动二:速读课本选段,感受名著魅力。  
1.你对鲁达或郑屠这两个人物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来说一说。  
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你觉得哪个情节描写最精妙?为什么?  
3.智取生辰纲中,为什么到最后才说出如何使杨志中了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智取生辰纲中,主要扣住哪一个词来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  
活动三:各抒己见。  
&&&& 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  
【课堂反馈】  
展示你的才华:  
每人选择《水浒传》中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写一段话发表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第二课时  
【展示交流】  
活动一:主要人物竞猜  
&&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猜出是那位英雄好汉,并说出小说中与他有关的故事或情节。   
1、他时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他与无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人称“神性太保”。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蔡九曾经派他捉拿,他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坡在身上,装疯逃过捉拿,他曾经被蔡九派往东京送信,在驻桂的酒店里被蒙汗药蒙倒,后背连累入狱,或梁山好汉营救,排梁山好汉第20位。受招安后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2.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生的豹头环眼,早年是东经八十万禁军教头,曾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雪夜入梁山,为白衣秀才王伦不容,后火并王伦,。三打祝家庄擒获扈三娘。极力反对招安,在征讨方腊时,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合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3.&此人再梁山好汉36名天罡星中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总排行第六位。他从小死了父母,被卢遵义收养,吹萧唱歌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他曾经放冷箭救主人,曾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招安立了大功。受招安后他预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的结果,边独自离去。   
4.他是梁山第25条好汉,步军头领第四位,原是郓城县步兵督头,打铁出身,学了一身好武艺。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奉命追捕,和马兵督头朱仝一起放了宋江,后来因为母亲遭到白秀英侮辱,一气之下,打死了白,被朱仝放走。他的绰号“插翅虎   
5.他在梁山好汉中排行第17位,在梁山军马中,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林冲上梁山时,取“投命状”,不巧与他向遇,后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征讨方腊途中病故。提到杨志,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杨志的文章,《智取生辰纲》请大家回忆原文,对稳中人物加以评价杨志:精明,脾气暴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吴用:聪明,机智,知己知彼……   
活动二:交流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1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b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2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3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4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5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b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6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7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活动三:比较经典英雄形象。  
以比较的方法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以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为例)提问: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三人都是经典的英雄形象,你能说说他们的异同吗?   
&明确: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如拳打镇关西,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骗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  
第三课时  
【展示交流】  
活动一:介绍小说相关常识&&   
1、作者简介:《水浒传》传统说法多为施耐庵所作,但亦有人说是罗贯中、施耐庵二人合作,至今尚无定论。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有关他的生平很少。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   
2、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3、内容精要: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4.、小说主题理解。  
活动二:欣赏小说艺术特点  
小组交流:  
你特别欣赏这部小说的什么艺术特点?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角度: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语言表现,情节结构等)&  
帮助学生明确至少四点:  
1、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2、结构富有特色,由单线勾勒式向细致描绘式过渡。 3、《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 4、《水浒传》在结构上与《西游记》有很大不同:前70回以人物为中心,纵向推进;70回后以事件为中心推进。  
活动三:自由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片段或人物  
【课堂反馈】1、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_酒店结识___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_______夺回_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作业布置】根据《水浒传》1-4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答案字数不超过150字)。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课题& 《&&&&&&&&&&》  
&&&&&&&&&&&&&&&&&&&&&&&&&&&&&&&&&&&&&& 班级&&&& &&&&&&姓名&&&&&&&&&&&&&&&   
【课前导学】  
&&&&&&&&&&&&&&&&&&&&&&&&&&&&&&&&&&&&&&&&&&&&&&&&&&&&&&&&&&&&&&&&&&&&&&&&&&&&&&&&&   
&&&&&&&&&&&&&&&&&&&&&&&&&&&&&&&&&&&&&&&&&&&&&&&&&&&&&&&&&&&&&&&&&&&&&&&&&&&&&&&&&&&&   
&&&&&& &&&&&&&&& &&&&&&&&&& &&& &&&&&&&&&&&&&&&&&&&&&& &&&&&   
&& &&&&&&& &&&&&&&&&&&&&&&&&&&&&&&&&& &&&&&& &&&&&&&&&&&&&&&&&  
A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  
B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 &&&&  
C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 &&  
D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  
&&&&&&&&&&&&&&&&&&&&&&&&&&&&&&&&&&&&&&&&&&&&&&&&&&&&&&&&&&&&&&&&&&&&&&&&&&&&&&&&&&&&&&&&&&&&&&&&&&&& &&&&&&&&&&&&&&&&&&&&&&&&&&&&&&&&&&&&&&&&&&&&&&&&&&&&&&&&&&&  
【展示交流】  
【课堂反馈】  
【作业布置】  
&&&&&&&&&& &&&&&&&&&   
课题&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 班级&&&&&&& 姓名&&&&&&&&   
【课前导学】  
1、欧阳修(),字永叔,号&&&& ,又号&&&&&&&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 &”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 )琊(&&&&& )&&& 酒洌(&&&& )&&&&&   
岩穴(&& )&&&&&&&&& 山肴( &&&&&)&&&&&&&&&& 野蔌(&&& )&&& &&&  
饮少辄(&&& )醉&& &&伛偻(& &&)&& &&&&&&&&&&酿泉(&&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hè_____&&&&& &&ōn_____chóu_____交错&&& 岩穴mín_____ &&&&&&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 tuí_____然&&&   
&4、结合注释和相关的资料试着翻译全文,圈画出你初读后不理解的其它字词,在你认为疑难句子下面画浪线。  
【展示交流】  
活动一: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然后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最后请同学来展示一下,并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点评。  
活动二:疏通文意(第1、2段)  
建议: 先不看课文注释,标出不懂的字、词、句。再对照注释读这两段,圈出仍然不懂的字词,可 向 老师或同学询问。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山行六七里  
(3)日出而林霏开&&&&&&& (4)野芳发而幽香  
2、说说下列各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请几位同学补充解释其它语句。(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4、巩固词语。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环& (环绕)&&&&& 临(靠近)&&&&& 谓(称)意& (情趣)&&&   
霖开(雾气)(散) 瞑(昏暗)&&&&& 晦(阴暗)&& 乐 (乐趣)  
(二)一词多义   
    & &&&&&蔚然而深香(表并列)&&&&&& 泻出于& (从)   
&&&& 而&&&&&&&&&&&&&&&&&&&&&& &&&于  
& &&&&云归而岩之& (表顺承)&&&& 临于泉上 (在)  
&&&&&&&&   
(三)词性活用  
山行六七(名-----状语& 沿山路)翼然(名-----状语&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动语& 命名)  
活动三:领略“景美”  
请同学们认真读第1、2两段  
1、齐读第一段1―4句,作者欧阳修像一位导游,是如何把我们的视线从滁州城一步步带到醉翁亭的?(环滁者也、琅琊、酿泉、醉翁亭、朝暮、四季)  
2、以四字短语概括出所描绘的画面,并从中归纳出写景的顺序。  
第一段:(空间顺序)  
&群山环滁 ----琅琊秀色----酿泉流水---溪亭展翅&   
第二段:(时间顺序)朝暮变化------- 四季风光  
3、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山水美景。  
&&& 滁州山水真美呀,美在____________, 你看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环滁皆山也&&& &&&&&&&&&&&&&&&&&&&&名之者谁&&&&& &&&&&&&&&&&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1) 云归而岩穴暝&&&&&&&&&&&&&&&&& (2)佳木秀而繁阴  
3、填空。  
&&& &(1)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时所写。  
(2)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 ,&&&&&&&&&&&&&&&& 。  
&&&&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  
&& &&&&&&&&&&&&&&&&&&&&&&&&&&&&&&&&&&&&&&&&&&&&&&&&&&&&&&&&&&&&&&&&&&&&&&&&&&&&&&&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  
【作业布置】结合注释试着翻译欧阳修的《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②。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③而深藏;中有清泉,迦④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⑤而阴⑥乔木,风霜冰雪,⑦ 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⑧其民乐其岁物 ⑨之,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⑩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送书以其名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 ①明年:第二年。 ②甘:甘甜,这里只感觉到甘甜。③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④澹wěng)然:水势充盛的样子。 ⑤掇(duō):拾取。 ⑥阴:树阴,这里指在树阴下乘凉。 ⑦ 刻露:指秋冬时节,草本凋零,景致萧瑟。  ⑧幸:庆幸。 ⑨岁物:收成 。⑩因为:于是就。本:根据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杭春霞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水浒传》导读课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刘志鹏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著的阅读也不例外,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阅读、爱阅读,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成长。  
但是现在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学习压力确实很大,因此喜欢阅读校园、青春、网络、游戏、侦探、言情、卡通、武侠等读物,用以在紧张的应试教育压力下获得一种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对于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他们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没有主动阅读的欲望,所谓名著,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里面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底蕴,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不至于成为“文明的野蛮人”。名著的内涵博大精深,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名著,名著的阅读才会成为其阅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食粮,才会真正增加他们的人文底蕴,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人生。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渴望找时间去阅读、去了解、去消化,就成了教师导读名著的重中之重。  
&一部《水浒传》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水浒人物不胜枚举,短短一节导读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其中的精彩全部教授给学生。那么,水浒人物、小说主题、成书背景、艺术成就等等需要讲的好像很多很多,究竟该从哪里入手呢?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也确实办不到。于是我就把重点定在激发学生对《水浒》的兴趣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感受《水浒》的精彩,进而想去读、想去品味,这样就达到了导读的目的。  
因此,这一节课我就没有涉及关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水浒》的艺术特色也讲的很少。因为将来如果他们认真的读了,这些肯定会接触到、体会到的。我把这节课分成了“我讲我知道”、“我看我记牢”、“我品我明了”、“老师考考我”等四个板块,让学生去讲、去看、去品、去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比较、品读、思考、竞争,阅读《水浒》成了他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要。  
&在“我讲我知道”这个板块,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大胆的讲出自己所了解的水浒故事,不过要注意条理。学生也很积极,讲的也很精彩,课堂掌声不断。接着,把学生带入精彩视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通过形象的人物、多彩的画面效果、生动可感的语言,全方位的感受了《水浒》的魅力,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为什么电视剧拍的这么好呢?导演的艺术才思来源于哪里呢?很显然来自于原著的精髓,于是带领学生品读课本上的原文,我们只品读那空前绝后的三拳,激发学生分析三拳的精彩所在,即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觉,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灵魂。然后自然地引出学生的思考:看电视剧能够代替阅读名著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后再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小结,看电视剧确实不能代替阅读名著,但它对阅读名著还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的,看电视剧成了不愿看书又想要了解一下名著内容的学生的最佳选择,但电视剧是改编者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它离原著还是有距离的,作为读者来说就会受到限制。在电视画面、色彩、音响等艺术手段背后,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少。阅读原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看电视剧“一千个观众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原著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去进行思维再创造,所以教师向学生推荐《水浒》原著,提示《水浒》的艺术特色,师生探讨阅读名著的方法及步骤。  
最后,师生共同走进“星光大道”,看谁水浒知识积累最多,通过16道抢答题,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终决出“今日水浒之星”,让众多学生领悟到《水浒传》的真正魅力。在音乐声中完成今日“堂堂清”。  
&激发兴趣是我这一节课最大的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这一节课的致力追求,尽管我进行了有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还有少数学生主动性仍然不够,有待于以后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读名著,就如同引导学生与大师共携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多用心、多实践、多思考、多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放开手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精神家园!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刘桂云  
此文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节选。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犯进中举喜极而疯的过程。表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小说的主要特色表现为讽刺手法的运用。1.夸张(范进的疯)2.对比(胡屠户对范进前后的态度变化)3.细节的运用(如对胡屠户的描写)。  
从范进的角度进入文章,具体内容了解范进其人,思考他的疯是悲剧还是喜剧,并且思考他为什么热衷于功名,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看出作者对他的什么态度,这反映了一个怎么样的社会事实?  
在上课时学生兴趣高、思考的也深入。现在回忆一下上课的过程:上课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有关范进的描写,分析他的特点。一个学生回答他有点傻,我开始追问从哪里看出他傻?生答他中举了,乡邻去叫他,他不相信。我又请其他同学谈对他表现的看法。另一个女孩说是,他屡次失败有些麻木了。我补充还有点绝望。紧接着我问:为什么绝望的他始终不肯放弃考试呢?孩子们说他还是喜欢功名。紧着着大家又读了他借盘缠也要去考试的一段。接下来我们读了范进发疯的一段。我问学生:范进喜极而疯是悲剧还是喜剧?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我继续追问你对范进是什么感情呢?(其实现在想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是重的).学生们说他既可笑又可怜。我又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有的学生说是不是真的。因为作者要借他的故事讽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的学生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范进考了这么多年,突然考中也许有这样的表现。我给学生们说了故事原型(教学通讯中的神医一文中的节选),然后告诉孩子们这样的故事曾经上演。作者对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夸张。这种用夸张手法写范进喜极而疯又被一个巴掌扇醒就是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讽刺小说就是把生活中丑的事、丑的人、丑的行揭露出来进行讽刺和批评。这篇小说批评的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接下来继续让孩子们找范进其他的特点,学生又补充了懦弱无能。这样让学生综合看: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麻木无能、全心追求功名?紧接着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他们非要去科举考试呢?因为考试一旦成功就能改写命运。(因为临近下课,我说了过多的内容)。现在整理中我想如果再上更合理的顺序是:范进其人?你对他是什么感情?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第二天继续讲《范进中举》,主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先让学生找了有关胡屠户的描写,再分析其特点。学生兴趣很高,找到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我点出作者主要了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塑造这一人物。做的不好的地方我说的多,应该让学生放开了找,放开了说。接着又说了说乡邻和张乡绅。我总结这就是范进生活时代的社会环境,作者就是要讽刺那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难怪范进一辈子都不放弃考试。  
最后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下讽刺小说,让他们知道讽刺小说以“丑”为内容,以嘲讽和批评为目的。而本文运用了“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方法,达到讽刺效果。  
因为目标的清晰,所以觉得整个《范进中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江长圣
这是我在学校里上的公开课的一些片段,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表现得兴趣盎然,他们对人物的感悟,对美的畅想,深深震撼了我。
1、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孔子早就提出了“乐学”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培养一种学习欲望和激情。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多给学生说话的权利,伏尔德说过:“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拼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在这节课中,我让同学做导游来回答大家的提问,让学生分别表述,多给学生谈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生生互动对话、师生平等对话,对学生少一种外在控制,多一些精神解放,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展开探索的翅膀飞翔。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本节课中,学生对吴均、陶渊明、柳宗元、范仲淹这四位文人来到醉翁亭的心情,表达出不同的想象,&“作者欧阳修的情感最接近上述哪一位”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感悟不尽相同。学生不同学习体验的碰撞、冲突、认同,引发学生反思不和谐的原因,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体验和想法,也注意调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课文文本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以一定价值取向的文本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学生最终认识到欧阳修是为“山水之乐”和“百姓之乐”而醉,也就理解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树立大语文观念,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综合。本节课从学习目标看,通过导游活动和自述体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整体发展。从学习内容看,注意与前面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几篇课文的联系、比较,同时,本节课教学又走出了课文本身,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语文书,学生要查找、收集资料,要把交通、文化、旅游等知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教学中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本领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生长点加以培植,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董金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语言”上,这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文言文教师难教,学生听的也很枯燥。学生是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四单元首篇就是《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此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又是普通班,基础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陈国斌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经典美文,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三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直至领悟他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  
&&&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并形成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文章的特殊主题。&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文章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所以第一步,我详细介绍了苏轼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对苏轼的了解更深了,并且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又成就了黄州”的道理。  
二、诵读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诵读对理解文章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自己以及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必须加强朗读。&  
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很多的诵读方式,如第一步可“不求甚解”地朗朗出声地诵读,让学生们首先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第二步自由读,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三步低声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占了这一节课的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多读,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基本上能熟读成诵,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整体感悟的能力。&  
其次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记承天寺夜游有一句写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让学生们想象一下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觥⑺普嫠苹玫拿烂罹辰纭  
三、品评赏析&  
&这一点也主要在诵读过程中来进行的。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说的还不错,这不仅加强了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同时,深切的感受到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大家会想到苏轼,想到他的豁达从容!  
&但遗憾的是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粗糙,前后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太顺畅,而且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王中华  
&&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有幸代表我扣庄乡参加本年度优质课活动,感慨很多,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 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的时候,打算从这几方面入手:1、课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梦入桃花源》的歌曲。看着同学们入神的表情,应该是效果不错;2、检查预习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本篇文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陶渊明,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3、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自己的大声朗读、学生的示范读教师加以指导,这些环节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4、整体感知内容的环节老师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最概括的语言概括事件?这个环节的设置我有些茫然,不知道是提还是不提?5、第一课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梳理课文大意,文言文教学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6、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可能是他们已经讲过的原因)7、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畅谈现在美好的生活,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里缺少过渡语,“我们已经过上了桃源般和平宁静幸福美满的生活,”8、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学生配合又不是很好,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总之,我想这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如当学生不配合时,教师有些慌张、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教师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如毛笔字书写及绘画还不够好等等。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杭春霞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新课标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里面的几个关键词就是:“情感”、“自信”、“习惯”、“方法”。认真反思,课堂上我是否注重了这几点?没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奇文,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里面有着奇美的西北边塞风光,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虽然把重点定为:“朗读诗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但是明显的忽略了对怎样品味诗歌进行方法的指导。即便一开始自己通过举例,试图向学生展示一种方法,但现在看来,却流于了形势,学生并没有从中领悟到方法。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是刘老师在市语文研讨会上说的话,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语文课堂。可事实上这节课教得并不简单,学生也学得并不轻松。究其原因,是我对这节课的定位太高了,换句话说,是太想让这节课出彩了,以至于过深过细的挖掘教材。小到一个字词的深刻含义,深到作者鲜为人知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殊不知这只是一节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班初一的学生。他们能从中学到一、两点知识已经不错。如此的安排课堂,不把学生弄晕那才是真正的怪了呢。  
下课后,有位老师这样对我说:“赵老师,你的课讲得太细了,你挖掘的太深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句夸奖的话,我当时听着就感到别扭,现在回味起来,更加不是滋味了。连老师都感觉深刻的内容,我们的那帮可怜的学生又是怎样忍受的呀?  
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学生。做为一名老师,上课应该有三思:上课前思考我要干什么?上课时思考我在干什么?上课后思考我干了些什么?  
对照这三点,我再次反思:上课前,我干了些什么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我熟悉的一篇诗歌,在学校试讲的时候,学生活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可以说是一堂较为理想的课例。再讲此课,只要稍作调整即可。可前一天的晚上,我却对着《唐诗宋词赏析》口念笔记,唯恐有所遗漏,直至凌晨一点。以致课堂上准备用的讲义,被我涂抹的黑黑压压,上课时自觉不自觉的就受到它的牵制;造成自己的精神状态极差,就连上课都迷迷糊糊,平时的机智灵活丧失殆尽。而真正该考虑的:学生的基础怎样?会出现哪些意外的情况?教学过程与预设有出入怎么办?等等,根本没有去考虑。就连最基本的课件,都没有细心查看,以致误删一块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怎么了,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自己都想不通;上课时,我又在做什么呢?明知道是上午第四节,学生已经疲乏,积极性很难提高,就应该设想一定的办法。当感觉学生的能力与自己的预料有差距时,就应该及时的降低难度,调整策略。而我却仍然按部就班,全然忽视了学生的感受,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课已经上过了,一节精心准备的课没有上出效果来,最先检讨的应该是教师本人。应该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出了问题: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遇到意外情况,是否及时发现了新的“生长点”?埋怨学生素质差,责怪学生不配合,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学生没有领略到沿途风光的优美,没有感受到旅途的快乐,是我这个导游没有很好的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机智的教师。他能够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各种情况;他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始终会想着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应该说,我的这节课整体设计还是不错的,它环节简练、重点突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倡导了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只要课堂上老师能恰当的引导、正确的调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就是在引导和调动上,我偏偏缺少了一种机智,学生没有调动起来,“学”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老师“教”的内容过多,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现在想想,这种局面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在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时,应该让学生先进行品读,说出自己所发现的“奇”。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方法。我却一股脑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也得出了方法,如“想象”、“品关键词”等,但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大的触动。另外有一细节处理的也不恰当,在老师示范品读时,只是说:我先来品读第一句,没有读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很多同学把这样的句子当成两句,使后面的品读只说一半,情况变得被动。  
在学生品读诗歌时,引导和点拨不到位。如学生说出了一处“奇寒”或“奇美”等的句子,就应该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并顺着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点评。除学生理解错误外,不应做过多或过深的挖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品读的盲目性,节约出宝贵的时间,也会减少课堂上一再冷场的局面。  
没有及时捕捉教学时机。每个学生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对于相关的问题他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我们不但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还要善于捕捉时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找到教学的触发点。在我问道:“环境如此苦寒,离别如此难舍,全诗是否有哀伤之感?”时,一位同学就大声说道:“他有点哀伤,但是他不悲观。”我很清楚的听到了,我也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我没有让他站起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致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解说。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败笔。  
一个聪明的老师,一定会真正懂得学生,表现出朋友的善意,赢得他们珍贵的心;一个明智的老师,一定会制定真正适合学生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能轻松的完成这个目标;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在对老师心存感激的同时,自觉的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董金涛  
不必说上一堂公开课,就是一堂普普通通的常态课,课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说白了,就是要“做足功课”,这是上课的底气。  
选定要上的课文是《明天不封阳台》之后,自己要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哪些字词学生在阅读,书写,理解方面会产生障碍,从而整理出字词预习检测的点。读课文还有一点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明白课文的大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读书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学参考书,吃透教材,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不要放过任何一处细节的分析,哪怕它很简单,因为,教学的整个面是有很多知识点构成的,考虑周到了,才可以融会贯通。  
教学设计是一名教师上课流程和构思的体现。教学设计不仅要表现教师的思想,还要切合学生的学情。现在是一个信息畅通的时代,键盘一敲,很多自己想查阅的资料悉数尽显,方便快捷,所以,现在我们除了手头的教学参考书之外,可以学习、借鉴的教案、课件有很多。但是,事物都是双面的,学习的东西多了,限制自己思维的东西就多了,自己受到的影响也就多了,就会出现“博采众长”的同时,缺失了自我这样一种局面。如何最大限度的化解这种矛盾,就是在参考资料之前一定要自己先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想方设法要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观点和风格,让那些资料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所以之前,我给这堂课设计的目标是分析鸽子描写,和体会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个主题,后来我也是这样实施的。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尝试变通,一个问题可以这样提,也可以那样提,怎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适合的切入口,这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情感体验活动“假如我是那只鸽子”,这个题目的原型是书后探究练习中的一道题目,是要学生分析鸽子的眼神,来体会鸽子的心理活动,而《补充习题》上有一条类似的题目,但是多了一个续写鸽子眼神的要求,为什么不把这两者合一呢?让学生站在鸽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理解鸽子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找到答题的关键――眼神,这比我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要深刻一些吧。这篇课文本身内容很简单,但是“人与自然”这个内涵是相当大的,所以,可以设计的拓展就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搜集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人,只能和自然和谐发展。  
件展示,这是现在一个争议比较多的话题,好与不好,各执一词。不过,既然用,就尽量用好它,不求花哨,但求实用。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被一些动物灭绝的事实震撼了,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大学里学的“绘声绘影”做一个动态展示呢,配上音乐,学生更容易动情,更会为人类自私的行为反省。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是有的。不过,通过这次课件操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课件制作这方面的技巧太少了,以前学的那些“皮毛”总有一天会用完的,所以,学习,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一些外延,那些能为专业知识服务的外延。日后,我还要多加强这方面技能的钻研,要不然就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发展,只能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把握每一次试讲的机会,多听意见。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一点都不假,上课之前,姚老师首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指导和修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动意见。第一次试讲,窦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是要紧扣文本,可适当删减拓展内容,于是我把“保护环境,具体如何做呢?”这个问题删了,因为我也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离课文太远了,不是说这个问题和课文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有没有必要在语文课上解决就有待商榷。第二次试讲之后,徐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是要多注重学生活动,我讲的东西太多了,所以第三次试讲,我必须要注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第三次试讲之后,王老师对我提问的一些句子进行了斟酌,而完老师则对我字词教学提出了他的参考意见,因为这是能体现语文味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适当的追问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并通过造句来检测。那么我把这些意见都作好记录,并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了修整。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和修改,不仅使我授课内容条理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而且我也在这一过程之中熟悉了上课流程,了解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 上公开课,心里或多或少是慌的,不过,既然已经定下来,就没有后路可退,因为总是要面对的。不求这堂课上的有多么的出色,但求体现自己的自信,这也是一种舒缓压力的心理暗示。总体来说,这堂课上下来,是在自己掌握范围之内,按照流程走下来的,没有出什么太大的意外,自己设置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倒是学生在回答“请你举出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一个具体事例?”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反应不够热烈,因为在试讲的时候,其它班级学生的活动还是很多的,畅所欲言,正式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冷”的状况,难道是我要求课前搜集资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接下来的图片展示,学生还是有话可说的,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存在认知上的障碍。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要和学生交流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时间关系,课堂的收尾仓促了一点,技巧性的收尾也是一门要学习的艺术。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又经过了一次磨砺,这种磨砺对于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变化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同时也要感谢给我提供帮助的各位老师们,是他们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未来的未来会是怎样?不可预知,但是,坚定地走好每一步,生活就会充满希冀。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进中举情节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