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老师落实教育政策方面最需要什么方面的帮助,需要什么类型的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之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包括课程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跟大家都做过研修与解读。但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
一、音乐性
第一个就是音乐性问题,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什么叫音乐的语言、什么叫音乐的方式、什么是非音乐的语言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历史问题、地理问题、数学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用音乐的头脑去听音乐,而不是用其他语言去听。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要素当中了解音乐表达了什么。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二、审美性
另外一个学科特点就是它的审美性。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最为突出的一个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小学有思想品德课,初中有思想政治课,这类课程都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音乐课就不能讲道理,因为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所以我们经常说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课上跟学生讲道理和灌输一些思想都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习者。我们说音乐艺术的情感性是极其强烈的,音乐艺术在表情的上胜过其他一切学科和艺术。比如美术作为视觉艺术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乐来的强烈,影视和舞蹈也都不如音乐的情感性力量强大。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当人的情感发展到很深的状态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了。在音乐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为什么音乐学科要注重情绪,注重情感,注重审美呢?因为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来完成的。音乐学科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师面对一群有情感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一个音乐的审美过程。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说出来的语言非常少。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今天谈到的全国性普遍问题,就是音乐课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学科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之所以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乐学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既然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能对音乐无动于衷,永远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音乐,讲音乐。音乐老师要感性一点,学生也要感性一点。音乐学科是感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总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会好。音乐审美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审美渴望”,我们说审美教育说了十年,如果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音乐都缺乏审美渴望,那音乐教学与学习就都没有动力了。所以,音乐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动起来。这牵扯到一些教学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多研究一点音乐教学心理,这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过程性
音乐学科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性。音乐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或者说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要体现教学过程特别重要,或者用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即是教学目的,他们是统一的。老师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就是过程,一个完整的作品怎么呈现给观众的呢?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的。如果不从头听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过程即音乐,音乐也就是过程。音乐随着时间流动,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的艺术,动态的艺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为什么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听音乐?这就没有体现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我们特别倡导教学无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么回事,但是都在里面渗透着,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乐学科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用教育学中的一句话归纳,就是音乐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老师们不要觉得这堂课这个歌曲没学会,那个切分音没唱准,或者这堂课一个曲式学生没清楚,事实上关注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时间特点。音乐是一个积累,为什么把鉴赏改为欣赏,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多进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还要联系三维目标,第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个过程与方法,老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在实践层面多用音响跟孩子们交流,凸显音乐的过程性,而不是我们放一边学生就能听进去的。如何让学生跟音乐进行交流,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在教学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这一首歌究竟是怎么学会的,老师们可以想一想。由一开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后把它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可惜我们老师没有研究,借鉴的间接经验过多。参考书的目的是提示老师,提供借鉴,但是有时候老师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几个人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和解读。老师们案头多一些书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聆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激情,这样一节课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师在课上不给学生听太多音乐,认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这样的教学容易没有效果。因为音乐不是知识型的学科,音乐是非语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艺术,跟语文、数学不一样,语文一个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有语义性了,这是话筒、这是电脑,我们就都明白了。音乐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么?一千个人听了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音乐,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音乐音响来对话,这个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时间,听也是接触,唱也是接触。
课标提倡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不能总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抓住音乐的特点,别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音乐教师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这头是学生,那头是音乐,教师要保证通道的畅通,不能总用语言打断它,一旦切断了通道,学生就很难融入音乐了。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体会音乐。音乐是流动性的艺术,是过程性的艺术,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获得,需要老师们动点脑子,给点方法。李存老师用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听音乐就情绪激动的挥拍子。音乐老师的语言是金,课堂上老师不要说的太多。但很多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播放一段音乐,老师没事做,就会不停的说:“坐好了,好好听着啊,你瞧你干什么呢”。有的还讲这部分音乐怎么地了,那部分音乐又怎么地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听不进去音乐的。很多老师觉得不说话就很不自然,特别是音乐比较长的时候,老师就坐立不安了。这说明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听音乐,如果听了表情就会显现出来,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动,学生的情绪就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被带动起来。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当它化成我们具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时候,凸显出来的是如何把控音乐性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了学科特点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实施做到位,真正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为什么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一、听觉体验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课程标准当中特别强调关注音乐本体,在课程内容中也大量涉及到听觉的艺术和感知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们应如何把握呢?其实,今天一线音乐教师在教学操作层面确实有很多困惑,所以老师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音乐教学为什么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规律,这跟我们艺术课程本身特点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音乐课标中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课改已经十余年了,课标大家也都从道理上认同,但是结合教学把它变成一种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把这条作为教学建议的一个核心呢?第一个就是听觉体验,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课标里也反复提到这一点。比如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就是感受与欣赏,就是把感受,把音乐的听觉感知作为音乐学习最基础的一部分,或者把这句话倒过来说,音乐学习离不开听觉体验,我们讲那些非音乐的教学行为的时候,老师试图用语言、用讲、用告诉的这些方式,这些都是违背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的。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式是重视聆听,老师不要舍不得时间,要保证足够的聆听时间,听觉体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欣赏、唱歌、演奏或者创作,都要把听觉体验作为一个基础的,或者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获得的听觉体验逐渐积累出的音乐经验才是我们音乐继续学习或者从事音乐活动的基础。过去还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呢?我们培养的是音乐的听众,爱好者,是能参与音乐活动的大众,所以培养普通人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我们要重视聆听,给学生足够的聆听时间,实际上说到底就是培养音乐爱好者,终身喜欢音乐,把音乐作为他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基础音乐教育不是通过九年把学生培养成爱好者,如果我们的评价方式不当,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本来学生是喜爱音乐的,但最后却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他们成为音乐艺术的抵制者,这就很糟糕了。课改之前出现过这样的现象,由于我们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理性的,脱离音响的教乐谱,使孩子们感到音乐课比数学还难,我们把学生引到了那种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上去了。现在有很多中西部偏远地区,以及课改没有涉及到的地方,仍然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很多老师学会唱一首音乐作品,学会读谱,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是怎么学会的。其实一开始我们还真不是去学谱,没准我们是先会唱这个作品,再去找谱子,在唱谱子的过程中学会认谱了。或者我们真想学一件乐器,就会拿件二胡随意比划比划,可能无意中就学会了。之后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愿望,通常是先有音乐,后有听觉,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才会进入到理性的学习。比如说突然拿一歌本,自己看着歌本就产生那种感觉了,但这也不是绝对化的。人都有内心听觉,这是音乐心理名词,就是看着乐曲的乐谱,产生一种内心的音响感。这种内心听觉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是需要训练,需要培养的。但是从视觉上入手,没从听觉入手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基本规律。其实,今天很多老师上课的方式可能真的需要调整,老师在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总是先让他们去读谱,从理性的,从视觉开始让学生进入音乐,这是不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除此以外,音乐还具有陪伴性,有的时候在听的过程中,你自己就潜移默化的吸收了很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范唱?给孩子们播放一段音乐,他在大量听的过程中就已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再让学生获得理性认知,才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在小学初级阶段,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去读谱,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减了一半了。因为当你没有读谱能力的时候,这毕竟是挺困难的一个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先让学生把歌唱会了,然后回过头来像唱歌一样的唱谱,这就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会了读谱,这也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高年级具有理性的能力了,老师就可以从读谱入手,这要看学生具体的年龄段。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对于现在探讨的遵循音乐艺术感知规律的问题,老师们还可以结合这次课标总目标修订以后提出的音乐基本素养问题来思考。这个问题是旧课标没有提到的,就是人的基本音乐素养究竟涵盖那些方面?平常老师们也在说:“你的音乐基本素养高。”但是它的内涵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这一直都是很模糊的,并且众说纷纭。
二、音乐听觉能力是人的基本音乐素养首要部分
新课标有个明确的界定,就是人的基本音乐素养是双基加四个能力。作为国家的一个音乐教学文件,把它正式明确起来,是课标的一大贡献。四个能力,原来是指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现在新课标把第一个感受能力改成了听觉能力,这个就跟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非常接近了。为什么不叫感受能力?因为感受能力是比较宽泛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觉都是感受能力。现在把音乐学科界定于跟音乐相关的听觉能力上,也就确定了音乐主要是培养人的听觉能力,发展人的听觉能力的目标。那么,音乐教学听觉体验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我们要发展学习者的一种主要能力就是听觉能力。马克思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对于听觉不敏感的人来说,再好的音乐都毫无意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听觉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我们讲音乐基本素养,第一个就是听觉能力,这跟总目标和基础教育的培养方向密切相关。具体到一节课上,要多少时间去讲,多少时间去听跟音乐有关的东西,就不言而喻了。新课标中的欣赏能力也是一个变化,过去叫感受与鉴赏,这次把鉴赏改成欣赏,这个特别适合小学和初中生。我们知道虽然一字之差,但这里面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欣赏在辞海里的意思是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情去领略美好的事物。那么鉴赏就有一个很理性的成分,是通过鉴别、对照、比较这些理性的方式对音乐做出价值判断和审美活动。因此,欣赏与鉴赏在音乐审美的层次和深度上就有了一个划分。那么,音乐欣赏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是体现在对音乐经验的一种积累,要多听,多给学生音乐经验的积累,要尽可能让学生记住多一点的音乐旋律、主题,因此课标有一个量化的要求,欣赏课要求学生一学年要记住多少音乐的主题,唱歌课要求学生一学年要背唱 3 ― 5 首歌曲,而且还包括一首民歌,这些量化的要求都跟听觉有关。这里牵扯到音乐的记忆,有些老师说记不住,那就是听的少,这个跟喜欢不喜欢没关系,就是你有了很好的听觉环境的时候,就一定会记住了。
音乐的表现能力就是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唱歌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读谱能力和综合艺术培养能力。这四个能力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唱歌能力,这是实行起来最普遍、最容易的。但老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课标上的三个学段的标准写的清清楚楚:一、二学段要能够自然的唱歌;三――六学段能够有表情的唱歌;七――九学段要有感情的歌唱。实际上新课标对能力的要求不像过去加入了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对于唱歌的要求就是自然有表情有感情就可以了。所以,对学生唱歌能力的培养,老师不要想得太复杂,能自然有表情有感情唱歌就达到目标了。
对于现在相对薄弱的是乐器演奏能力培养,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这其中既有教师,也有传统观念对演奏乐器认识。但是,乐器演奏能力确实应该加强。作为人的音乐能力来讲是两翼的,一个是唱歌,一个就是演奏。演唱相对比较容易,每个人都有嗓子,都可以唱歌。但乐器学习就需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可能有些地方就没有。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音乐课原来叫唱歌课,没叫做器乐演奏课,所以器乐演奏经常被忽略,老师也经常认为教会学生唱歌就行了,至于器乐演奏,有些老师也不会。所以,很多老师自身也不具备乐器教学的能力。因此,老师们要高中生想当音乐老师,应该做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高中生想当音乐老师,应该做什么?
高中生想当音乐老师,先考取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然后报考音乐教师资格考试,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就可以当音乐老师。
1 第一步,考取大专以上学历,可以通过高考,成人高考,自考等考试,因为教师资格考试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如果要考取初中以上层次的教师资格,必须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只能报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
2 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从事教师职业的准入证明,通过报名、笔试、面试、资格认定等程序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3 有了资格证还不够,资格证是获取资格而已,要想当教师,还要参加各地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通过考核入编后就能上岗成为教师。
额···这个不是那么简单不知道你几年级我是考的音乐学院高二开始进了学校的艺术体育特长班学校乐器 乐理 视唱练耳等等高三出去进修了半年一般来说音乐专业是全国统一考试的录取是按两方面的成绩文化成绩 + 专业成绩文化要求不高,现在包含数学了,300-400分就差不多,要求不高,专业要求高专业考4门,乐理! 试唱练耳! 钢琴! 声乐(美声民族)如果你没有任何基础想考音乐专业是绝对不可能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工作才能做得好。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胜任当前的素质教学工作。它要求教师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喜爱音乐、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给学生,这是一种有声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能力高低会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成败,使学生如临其境、有计划、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也是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要求、音乐感受力及动作的协调感。这些对搞好音乐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对音乐作品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再用比较形象  高中生想当音乐老师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  1,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素质。  2,要用艺术美的甘露浇开学生心灵中美丽的花朵。学生无优劣,只有不同方面的差距,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和耐心去关心爱护、培养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德等也都会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3。具有较强的声乐,有组织、表扬鼓励每一位学生,只有爱的深,有好的听觉;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  高中生想当音乐老师,应该做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师素质的好坏、品质优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的歌声、音乐教师要有良好的音乐基本功。音乐教师要具备即兴伴奏能力,正确掌握歌唱方法。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生动的语言来启发、诱导学生、如闻其声,就更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我觉得还应当加一句:“美国是高中生的屠宰场!”
我的女儿李MM,今年十四岁,是美国高中一年级的所谓“新鲜人.”在这高中第一年以前的八年美国教育里,我可以给她封个号,叫“耍小姐.”在学校,学校老师心安理得地给她“放牛;”在家,我们也心安理得地给她“放羊.”所以我们李MM在八年中的唯一可圈可点的两件事,一是把钢琴弹到贝多芬的奏鸣曲;二是把提琴拉到了欧洲去.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建树.
从去年九月进了地区高中之后,李MM的世界一夜之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吓死人的是每天早上要早起.高中每天七堂课,早上七点开课.李MM六点半准时被闹钟叫醒,在五分钟内梳洗,十分钟内吃完早餐,十五分钟内赶到学校.由于争分夺秒,李MM从去年九月到如今,早上没有梳过一次头.
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之间换教室五分钟.第一堂是演讲课,李MM每次鸡蛋黄还塞在牙缝里,就要站在讲台上去当大法官,审判一教室的美国小偷.第二堂课是几何课,是我们李MM和一干美国毛头最害怕的课.因为在小学初中的美国算数老师象天马横空一样的教数学,既没有给他们打下牢实的基本功,又没有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一上高中,李MM他们就全抓狂.数学老师从初中时候的红脸一下变成黑脸,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一月一总考,半年一巨考.考得李MM一听几何就双腿发软.
这还不算,所有细如牛毛的家庭作业和小测验成绩通通被老师记入电脑.电脑的密码又交给家长.家长们用这个千里眼随时监控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第三堂课是音乐课.李MM他们的音乐课实际上就是乐团课.区区一千多人的高中,居然就有三个交响乐队,一个室内乐队,还有两个BAND,铜管乐队.特别是那三个交响乐队,每个队都在七十个人以上,第三堂课时,大家便坐在一起,排练乐曲.
第四堂课是社会学,即高中生对国家大事品头论足.老师问,谁今后想当美国总统?全班的人,只有我们李MM没有举手.然后老师又问,今天我们班要分成一个参议院一个众议院,,他的手往李MM头上一指:“既然你不想当总统,就干脆当我们的反对派领袖!”一堂课上下来,李MM当反对派领袖差点当到神智不清醒.
总算轮到李MM他们吃午饭.吃午饭是高中生唯一的全民社交的时候.午饭时间只有二十九分钟.除掉排队买饭的的时间,只剩下十五分钟,如果李MM要选择社交用嘴去说话,就没有嘴去吃饭;如果选择用嘴去吃饭,就没有嘴去社交.所以经常让李MM无所适从.
吃完了饭之后又上第五堂课.第五堂是英文课.对大多数美国学生来说,如果数学课已难得头皮发麻,那么英文课就难于上青天了!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怎么英文还那么臭?文法,拼写,造句一塌糊涂,完全没有正规的基础训练.而高中老师恨铁不成钢,硬赶鸭子上架.今天学“荷马史诗,”明天学“亚瑟王,”后天又来看个电影,叫李MM他们写篇论文,评说“雨人”中汤姆克卤籽的金钱里的人性光辉.李MM的同学说,“这个世界不该撒蛋下地域,而该英文老是下地狱!”
第六堂课是生化课.生化课是出了名的恐怖课.今天放个电影演“开心术,”明天放个电视里边全是蛆.前几天老师要学生回家做个细胞模型,李MM的同学中有的将果冻染成不同的颜色放在圆圆的金鱼罐里,中间塞个蛋;有的把篮球锯成两半,中间竖立个玻璃弹珠子.而李MM绝对想标新立异,用塑胶袋装了一袋子水交上去,结果李MM拿到最高分!因为老师说,细胞本来就是“无穷动,”就是一包水嘛!
然后李MM最为盼望的第七堂课来临了:体育运动课!女生们虽不用动大脑,可全身都得动.今天举重,明天踢足球,后天马拉松.等到放学时,连爬都快要爬不动了!
爬不动也得爬上校车,爬慢一点,校车眨眼就溜走,孩子们就该傻眼了.当李MM背着她那十七磅重的书包,拎着她那四磅重的提琴盒入得家门时,早已累得歪歪倒倒.喝两口水,吃几块零食,十分钟后,又在桌子旁奋斗家庭作业.如果第二天有几门考试,就更为紧张.因为分数不仅对中国孩子重要,对美国孩子一样重要.往近处一点说,美国高中把学生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AP级,既快班;另一个则是普通班.高中一年级学生最多可以选三门AP课,如果你有幸进了快班,但你的考试成绩低于B,你就马上下去吧.我们李MM学习完全自觉自愿得很,因为她打死都不要去慢班,她说那些同学都没有上进心,互相学坏不学好.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地报纸每三个月就要登一次各学校的学生“光荣榜,”报上把学生英雄分为三级:平均成绩为4.0的是“校长荣誉级;”3.5到3.49的是“学校光荣级;”3.0到3.49的是“鼓励级.”所有上了这榜的学生无不以此为荣.
接着说三点半放学以后的事.做功课一直忙到六点.六点到六点半吃饭时间是我们李MM一天最为轻松的时候,因为她可以一边吃饭一边上电脑查看她的电邮,并同时打开她的电视转到她最喜欢的频道,再同时放上她最中意的CD.六点半后,全部娱乐通通结束,晚上事情更多,两个晚上要去乐团排练,两个晚上要去学琴补习,七天晚上就去掉了四天.每天晚上还要有一个钟头的练琴时间,在这些活动之外的时间包括周末,就全是用来读读读,写写写,算算算!就这样一下子就到了晚上十点十一点,匆匆忙忙洗漱一下就上床.
累不累?苦不苦?想想当年她父母!到今天为止我们李MM已两个月没有跟我们一起去购过物.自从进高中,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听高年级的妈妈们说,“高一就叫苦?高一算什么?后边三年更有得瞧吔!
哈哈,跟国内高中生有没有一比?
成绩好的话可以考师范的音乐,如果成绩较差的话现在有些师范学院开体育音乐美术大专班什么的,可以当小学教师
当然可以了,不过要先考艺术分,就是说你在参加高考之前也要先学一学你要报考的音乐。然后你报考的学校有艺术分标准这个条件的。至于比较好的师范,一般来说省级师范的都还行。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中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级老师最优秀的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