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算式画图6+9+4=19(种),还能提问什么问题

2,4,6,9,13,19,( )下一个数是什么
2,4,6,9,13,19,( )下一个数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与《2,4,6,9,13,19,( )下一个数是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质数依次是2,3,5,7,11,13,17,23,29......所以这个数列实际是每隔一位所取的质数,所以下一项是29
规律:3 4 210 13 17 19
26 再问: 那8.6.7.5.6.4.下个数是什么? 再答: 5再问: 1.1.2.3.5.下个是? 再答: 你哪来这么多 再答: 9再问: 真的假的 再答: 假的再问: 8吧再问: 呵呵再问: 怎么得来的 再答: 我说了假的
1 2 3 5 7 11 13 15 19 下个数我认为是19原因2-1=1 3-2=1 5-3 =2 7-5 =2 11-7=4 所以数列差可以理解为1 1 2 2 413-11=2 15-13=2 我认为可以和上面相对着排列.2 2 4固下个数应该为与15相差4的数,固19
应该是1,1,2,3,4,6,9,13,19 这样每个数=前一个+前面第三个你看看是不是写错了
(1),-1 (2),-21 (3),9(a=0 b=3)
是28.1+1+2=4,1+2+3=6,2+3+4=9,3+4+6=13,4+6+9=19,6+9+13=28
f(x)=x^2+(-1)^(x)x从-1开始可得:-1 0 1 2 3 4 5 60 1 0 5 8 17 24 37这是公务员的题.你的第七个数抄错了
1+4=55+6=下一个应该就是19+10=29
数列可以表示为 1/2 4/4 7/8 10/16 13/32分子为等差数列 差为3分母为等比数列 比为2下一个数为16/64=1/4
52,因为8是2的4倍,28是7的4倍,68是17的4倍,所以是13*4=52
找到了99.2 3 5 7 19 99因为2距3为1,距5为3,距7为5,距19为17.同时2距3为1,3距5为2,5距7为2,7距19为12.则有两组数.1 3 5 171 2 2 12.两组相减,有0 1 3 5,则下一个为7.同时在1 3 5 17这组里.1*3+2=53*5+2=17,所以第三个为5*17+2=
9,因为别的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但9的因数除了一和它本身外还有因数3.
是281+3=42+4=63+6=94+9=136+13=199+19=28中间隔一个数字相加等于后一个数.以此类推
-17=2所以25-23=2同时17-13=423-19=4可以接着写啊 25 29 31 35 37...
1/3,4/7,7/11,10/15,13/19,16/23分子+3,分母+4
将X 值一一代入回归方程,就得出对应的Y拔了. 再问: 得出五个y尖,求平均数? 再答: 不是。再问: 那怎么做啊?请说详细点。本人数学最差。。谢谢! 再答: 有5个啊。都是答案。一一对应。再问: 也就是求出的最后结果是五个数? 再答: 是啊。再问: 哦了。谢谢!2、4、5、9、四个数经过适当的运算可以使结果等于24,那么算式是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2、4、5、9、四个数经过适当的运算可以使结果等于24,那么算式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9+2-5)×4=24(4+2)×(9-5)=242×(9+5)-4=24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4×(9-5+2)=24
(2+4)*(9-5)=24
(9-5)*(2+4)=24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会算:8+7=12-5=9+6=9+8=13-5=3+8=
本题难度:0.48&&题型:计算题
我会算:8+7=12-5=9+6=9+8=13-5=3+8=17-9=8+8=13+3=3+9=13-4=4+9=13-7=19-5=5+8=18-9=7-8=6-5=8+3=6+7=
来源: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考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我会算.12×(+-);45÷(÷);6×-;(+)×36.
我会口算10×5=31×5=360+40=35÷5=8×60=200-3=7×9=4000×8=25+4=42÷6=120×5=65÷8=50×8=24×5=110×6=300×5=90×8=3×12=7×50=400×0=
我会算:8+7=12-5=9+6=9+8=13-5=3+8=17-9=8+8=13+3=3+9=13-4=4+9=13-7=19-5=5+8=18-9=7-8=6-5=8+3=6+7=
我会算。12-8+6=11-6+7=15-5-4=7+9-8=16-7-8=18-5-9=
我会算。5+8=6+6=7+7=7+4=2+9=16-8=11-3=15-6=12-5=2+10=18-9=5+6=6+8=8+4=9+7=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我会算:8+7=12-5=9+6=9+8=13-5=3+8=17-9=8+8=13+3=3+9=13-4=4+9=13-7=19-5=5+8=18-9=7-8=6-5=8+3=6+7=”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8+7=+6=159+8=+8=+8=+9=+9=-5=145+8=-8=-16-5=18+3=116+7=13
【考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我会算:8+7=12-5=9+6=9+8=13-5=3+8=”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1.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整数合并成一个整数的运算。2.整数减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整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整数,求另外一个整数的运算。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问题详情
5+3=28 9+1=810 8+6=214 5+4=19,那么7+3=?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5+3=28 9+1=810 8+6=214 5+4=19,那么7+3=?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左图中的三角形,如何通过移动其中的三个圆圈,得到右图中的三角形?2甲,已,丙三堆苹果,甲堆个数是占所有个数的3/8,乙堆有608个苹果,丙堆个数是甲,乙两堆总和的五分之二,共多少个苹果?32017除以多少等于整数?48 5 3=315;7 6 9 =154;3 2 5=110,那么8 3 7=?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13-14上】【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至第八单元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7&1=7&&&&&
7&2=7&&&&&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
)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可以计算7&3=21
,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
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  36&6=  7
&3=   5 &7=
7 &4=  24&4=  18&3=
  7 &7=
3 &3=  6
&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
  想:&&
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一(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1 )&( 7 )=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
教学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3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
(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3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复习第7题。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的练习十五。
教学三维目标: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到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室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总结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复习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以及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惧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回顾与整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整理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最后完成第(2)小题的写算式。
(3)学生完成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
(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练习
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
四、总结提升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争取学得更好。
五、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5题
课后反思:
复习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的第7-9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
24+56+18&&&&
95-46+23&&&&&&&
46+25+17&&&&&
55+38-16&&&&
93-27-46&&&&&&&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8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期末复习的第16—2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二、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交流时让学生明确求3人浇了多少棵实际上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5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5个4”;9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求“9个4”。然后由学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读题。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都是除以2?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三句话完整地描述题中的三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条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4.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联系所列式子,找到点子个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独立完成最后一个点子图及后面两个算式的填写。完成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18题。
课后反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下列条件和算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