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什么课外书该由谁决定

高中生应该怎么样学习!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高中生应该怎么样学习!
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2、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3、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4、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生活上1。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也不要睡懒觉。中午休息一会.(十分钟也可以)2。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少病少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四。各科的学习方法。语文1语言表达基础题,通过做题提高,每天做一份试卷的基础题,重要的是坚持。我当初是每天中午一份,到高考时做了一百多份。2。作文,卷面一定要好!!!立意深刻点,有思想深度,适当营造亮点数学1。按专题做题,即选择题,填空题,大题,一样样做过去,摸清每种题型的解法,提高很快的。2。学会捡分,不会做的题也要去做,一般第一小问还是做得出的。理综1。一定要多做题,多总结,题海战术还是必要的。但做题要有技巧,不要老是重复。2。按专题练习,多总结。比如,原来化学不是很好,总结历次考试,我发现我工艺流程题很差,于是我就买了一份模拟题,专挑工艺流程题做,做了几个晚上,几十题而已,但我总结了它的规律,以后我的工艺流程就很少错了。3。多进行全真模拟,就是自己给自己规定时间段,完成一套理综,严格按考试要求来做。然后自己改,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很快的。
采纳率:65%
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一个是方法因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典型性,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 &&&&科学制定学习与复习计划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gt。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意志等状况,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更正错误。 7:错解根源是什么。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
6。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食而不知其味”,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教师只是引路人、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怎样做好语文阅读题。要及时“趁热打铁”?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实际上,识记后的两三天。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理解教材,深化知识,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2,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考试前要休息好;3;&gt,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促使思维发散。当然。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学习过程而言,经过预习、上课,就是说,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想一题多变,就不想听了,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就等于重新学习,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既好记又好用。最后,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一个是心理因素。道理很简单、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深化,因此,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即情绪,所以,注意具有选择,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通过阅读教科书、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临考前。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容量大,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5;&gt,要保证身体键康,增强独立性;&gt、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句话说,不要天天面对着书,如果你懂得技巧会走的更快:学习靠自己! 面临这快要高考的高中生我想你们的心里现在一定很紧张,告诉大家不要太慌,将来靠父母,稳重,有多余的时间出去闪下心,放松一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高中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41被浏览6445分享邀请回答4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知乎回答】高中生参加模联到底有何意义?
& & & &【按】下面是我在知乎对问题&高中生参加模拟联合国到底有何意义&的回答,现转帖于此。& & & &谢相邀,原本我没打算在知乎上答关于模联的题目,后来看了一下部分回答,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几个字。但在回答之前,有几点希望各位明确。
& & & &1、中国大陆高中模联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按北大第一次举办全国高中生模联大会引发关注起算,也不到10年),但因为各地不同的历史沿革导致了不一样的模联生态。当然,从长远来看随着各地交流频繁及较大地区级乃至全国级会议的增多,肯定会使各地模联相互影响以趋融合。只是现今我们仅仅用一个地区的经验去回答,或许是不足以解决题主的问题的。
& & & &2、题主问的是&有何意义&,是一个相对抽象的问题。所以,我们虽然可以引述诸多模联中的现象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说到&意义&上来。有不少回答,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 & & &3、既然只是讨论意义,而不是这个活动有没有价值,那么就不应考虑一些&成本核算&类的问题。说实话,我也觉得模联有时挺&劳民伤财&的,但有时值不值和有什么意义是两码事。& & & &要搞清楚模联的意义,那首先要知道模联是干什么的。外人很多时候不过是雾里看花罢了,遑论谈意义呢?因此,我斗胆对如今中国大陆的模联,尤其是高中生的模联活动形式,做一个简单介绍。& & & &模联最原始的活动形式,毫无疑问就是模拟外交官们的活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设立(模拟)某个联合国的议事机构,学生扮演各国代表,就一个或多个共同关心的问题(会前设置好的议题)进行讨论。但时至今日,模联已经有了许多活动形式,这种如此常规的会议虽然也不罕见,但所占的比重比起我刚接触模联(2007年)的时候肯定是有所下降的。& & & &但无论模联的活动形式如何变化,在我看来,模联对参会人员(俗称&代表&)的要求一直都未变。在迄今,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任何形式的模联活动上,任何身份的参会人员,要做的都是一件事&&&根据所处的环境,结合所拥有的资源,做出合理的决定&。& & & &&环境&简单说来有两分,一个是&大环境&,即整个国际局势,或所探讨问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另一个是&小环境&,即你的角色/身份所处的情况,这里自然也决定了你能拥有什么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并非简单的金银铜铁,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譬如,五常在安理会最重要的资源,毫无疑问就是&一票否决权&了。如今模联的活动形式多样,给参会人员设计的身份也多样,导致他们的权限与工作要求也很有区别。但无论怎样变化,对环境和资源的理解,都应该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家、对议题、对会议、对自身的调研等等,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是也。& & & &至于什么是&合理的决定&,这就有说法了。在我看来,也是我一直宣传的一个理念:模联要让参会人员认识到,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受中国教育体制影响,许多学生脑海里总是有这个思想,似乎只要找到唯一的那个就是对的了。但在国际关系中,许多时候是的确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因此在模联我们要追求的,或者说能够评判他人表现(尤其是学术上的表现)的,就是是否&逻辑自洽&(make sense)。我也曾对此,提出过两个评判标准&&
& & & &1、他们的考虑中是否存在被忽略的事实;
& & & &2、他们的考虑是否有不可应对的情况;& & & &若这两点都没有问题,剩下怎么处理就是各个人的性格、价值观等决定的。哪怕真正的国际关系学界,不同的理论流派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拿出的预测或解决方案也肯定不同。我们不能说自己的能&讲得通&,对方的就一定&讲不通&,反之亦然。& & & &除了做出决定以外,模联很多时候还强调实际的操作。能够分析局势、做出决定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谁会一直陪伴?
冷到该穿棉袄了
聊聊温暖的小事情
就要你开心
你的小可爱已上线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好久不见,很是想念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有哪些大学的定理、公式、概念、方法等可以应用于高中解题或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知识?-土地公问答
有哪些大学的定理、公式、概念、方法等可以应用于高中解题或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知识?
有哪些大学的定理、公式、概念、方法等可以应用于高中解题或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知识?
比如:用不饱和度简化高中有机化学问题用拉格朗日定理解决某些导数问题……希望大家同时详细解释一下,对高考党的学习有点帮助。
1.所有的其实都是的简化。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图在均匀变化的磁场B(B=kt)中,从t=0开始,导体a受外力从电阻处出发向右匀速运动,速度为v,求T秒后的的电流I。<img vsrc="http://s8./show/lfile/D015C6CCA906DAD138F12AE.jpg#此题的标准解法为场的叠加运算,即,动态磁场与变化面积的叠加,在此不多作赘述。无赖解法:2.隐函数求导对于任意椭圆都有导函数整理得传说中的点差法就是这么来的...已知椭圆,直线x+2y+18=0,试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得P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最短.传统的方法告诉我们,只要找到在椭圆上的一点的切线斜率与直线相同,那么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极值。通过隐函数求导,我们可以快速求得又因为,所以联立原椭圆方程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解得由于直线位于二三四象限,所以取P2为距离的最小值计算出,此时P点坐标为比起传统的联立韦达和参数方程要省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当然隐函数的求导对于任意圆锥曲线都有效3.向量的外积已知平面α经过点A(3,1,-1),B(1,-1,0),且平行于向量a(-1,0,2),求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解:向量AB=(-2,-2,1),向量a=(-1,0,2)所以α的法向量为AB×a==(-4,3,2)=(-4,3,2)4.定积分一只老鼠从洞口爬出后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与其离开洞口的距离成反比.当其到达距洞口为d1的A点时速度为v1.若B点离洞口的距离为d2(d2>d1),求老鼠由A运动至B所需的时间.由题可知整理得两边积分得这解法看起来真霸气5.复数的直观意义:旋转复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Heinrich 的回答解复数域方程这是一个与实轴正半轴夹角120度的单位向量,如果把这个复数立方,那么就是把(1,0)逆时针旋转120度三次,回到(1,0)原位。则可知A点是所求点。这是一个与实轴正半轴夹角120度的单位向量,如果把这个复数立方,那么就是把(1,0)逆时针旋转120度三次,回到(1,0)原位。则可知A点是所求点。同理可得,满足方程的点有三个,分别是辐角为0度,120度和240度。同理可得,满足方程的点有三个,分别是辐角为0度,120度和240度。分别为#IMG_//同样地,关于复数的n次方程都可以这么快速粗暴地解。想到了再更
《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1000例》,20年前的老书了,当年高中数学老师有一本,特地借给我刷了其中一点点,只要你有时间并且能看懂,绝对是更高的层次理解高中数学,淘宝上搜了一下还真有再更新一下,这本书年代久远且价格奇高内容太多,并不建议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高中生购买,实际上高等数学能在中学数学中用到的地方也不多,其他答案里基本说的很详细了,本人能想到的有这些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相关大学教材学习:向量的外积/叉乘(解析几何),洛必达法则,泰勒展式,隐函数求导,积分求面积和体积曲线长度(数学分析),数列的特征方程(组合数学),复数的指数形式(复变函数),如果搞竞赛的还可以学点图论或者数理逻辑,矩阵一些基本的知识也许也有用,再高一些的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偏微分什么的暂时想不到在高中数学中能有什么应用了
大家都在谈论方法,那我就来扯扯思想吧。毕竟高中数学就哪些东西,技巧也很有限,硬是要把大学的方法和技巧强加在高中解题上,确实能做到事半功倍,甚至得心应手,可能还会有种错觉--居然会这么简单,以前怎么不觉得呢?但若是把这种在大部分高中生看来纯属外挂的技巧付诸实践的话,很可能遭致老师的一顿痛批,你这个不对,应该怎么怎么地......(教育体制就这样,你就别硬出头了,这东西拿来在同学间装装逼就成了......)数学学习绝对不该流于技法表面,更应注重对数学思想的训练。很多高中生都算得上是解题能手,应对各类试题,采用题海战术那是鲜有失手,这也很大程度上给人一种错觉--只要做得多,数学就不会太差。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事半功倍就会有事倍功半,学生从大量刷题中参悟的东西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善于归纳总结,最后能举一反三;而有些人最终也只是简单题量的堆积,之后碰到同类题甚至是原题,有的只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具体该怎么下手则要取决于对答案的记忆程度了,收效甚微。归结来看,就是学生在这种解题训练中对「数感」的累积存在差异--「悟性」这种东西真的很玄乎又很实在,透了也就透了,不懂始终就是不懂。这也是学霸和学神之家无法跨越的鸿沟,有时候不是量变就一定能引发质变的。高中数学是适合谈一谈数学思想的,即便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对解题有所助益,你应该始终坚信「数学万变不理其宗」,若能掌握其法门,终将立于不败之地。记得高中某天晚自习的时候曾经误打误撞用推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甚至还推论出球的切片体积公式。主要用的思想就是简单的无限分割最后取极限,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高等数学里的积分方法,后来等我上了大学,学习《数学分析》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早就有了这么一套系统的方法存在了......PS.那时候觉着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屌,兴冲冲地就跑去向数学老师求证,还得到老师惊诧和赞许的目光,瞬间就有种想炫燿的冲动啊,有木有!觉着也只有我这样碾压型的才能和数学老师进智力上的对话了!现在想想,我只不过是把先贤的洞见重新“发掘”了一遍,在无穷分割和极限的思想方面有了一小点共鸣而已。等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极座标系和球坐标系下的曲面积分,以及之后的第一类和第二类曲线积分,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说当年毕竟图样啊。但这件事对我今后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甚至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我的数学史观--数学并不失关于证明的精妙技法的简单炫耀,而是证明背后蕴含着的深刻的数学思想。如果你能满满参透这一点,说明你离入门快不远了。加油吧,少年!举个例子,「反证法」算是我在证明方面比较得心应手的一种,这种逆天级的偷懒神技绝对是数学思想的真实写照--非此即彼,有着三两拨千金般动人心魄的魔力。试想一下,现在有一堆形态完全一致,重量相当的珠子,事先告诉你其中只混杂了铁珠和玻璃珠,让你具体验证(数学上惯用「证明」)具体是那种组合--纯铁珠,纯玻璃珠,还是两者的混合(你说什么?具体的数目配比,对不起,我们谈的是数学,只管证明,不是来算数的,那是你们工科生的活儿,谢谢~)。那我们看怎么用「反证法」来求证这个结论。传统的反证法只有两种状态,非此即彼,所以我们一般会习惯性开始假设其中一种状态成立,然后通过在这种设问下寻找到相应的矛盾,进而否定这种假设的正确性,于是在这种「一分为二,非此即彼」的逻辑框架下佐证了另一状态是成立的,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求证的思想。但是现在我们的例子涉及了三种待求证的状态,所以可以不用拘泥于传统的假设,直接引入一个「状态器」,通过这个状态器对这堆珠子的反应来判别究竟是那种状态成立。好了,这个状态器怎么选,当然是要能绝对区分两种不同材质的珠子了,我们可以针对「铁钴镍」能被磁石吸引的这一特性,量身为其打造这个「状态器」。对,你没有听错,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吸铁石。我们只要将这个状态器对每个珠子进行挨个测试,通过最后的测试结果来验证究竟是那种状态。状态器存储的结果是可预测的,无非只有三种情况:珠子无一例外地都没能被吸引全部都被吸引了部分被吸引,部分无动于衷我们根据最终「状态器」显示的结果来推断珠子的状态,对应的分别是纯玻璃珠,纯铁珠,混合型。好了,到现在你可能会觉得这和「反证法」联系不大吧,你都没事先假设和推出矛盾。那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变换成所谓的传统版本:事先告知你这堆珠子没有混杂铁珠,全部都是玻璃珠,你怎么证明?还是类似的思路,我们事先假定其中混杂了铁珠(数目不详),那么按照这个假设,我们用「状态器」去挨个测试的时候,就该出现某些珠子被吸引的现象,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矛盾,进而也就否定了伊始那个存在铁珠的假设了,于是「证毕」。所以你看,只要你能体会这种「状态器」的妙用--无非就是如何正确筛选出哪些题设外的状态,你就能理解什么是「反证法」了,而且你还学会了更高阶的情形不是么?! //数学就是这点好,我们只证明存不存在,不管你具体有多少,我想正是这种不拘小节的大师风范才能让数学家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解决困扰人类智力的终极难题吧。//什么,你居然问我万一珠子数量很多怎么办?我擦,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逻辑层面的可行性好么,几秒钟就能解决的事儿,你跟我这谈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这群手残党是脑力劳动者好么又不是干苦力的......况且珠子再多在数学上都逃不出「可数」的范畴,所以那都不是事儿。PS.咦,怎么感觉又自黑了一把......//那谁,你居然说这题犯不着这么麻烦,直接根据两种材质的硬度和弹性来区分,往地上一摔就能见分晓,是玻璃珠指定开裂,我擦,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这么暴力,伤着花花草草的该多不好......聊完「反证法」,我们再来谈谈高中数学中涉及的「数学归纳法」,很多高中生可能学习的时候都很难理解这种证明方法为什么要这样递推--先验证最低阶情形下命题成立,然后假定第N阶时命题成立,最后去证明N+1阶情形下命题也成立,于是整个命题在已知的任意情形下都成立。我教过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都在这点上理解吃力,他们并不清楚这样假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也不甚理解整个证明过程中各阶段之间的递进关系。只是机械地依葫芦画瓢,如果题目不提示利用归纳法解题的话很可能就“浑身法术”了......说起「归纳法」,大学计算机编程中会涉及一种函数技巧--「递归函数」,比如你要计算10的阶乘,按照数学定义,你直接用就能得到,那你需要借助计算,以此类推,最终得到你要的计算结果为。总结说来,递归思想就是要建立起相邻两阶之间的递推关系(由高到低方向,当然也是可逆的),高阶情形的实现依赖于低阶情形的实现,只要整个递推过程是有限的,那么最后总能化归为最低阶的情形。现在我们类比地来看「归纳法」究竟是个什么鬼?数学归纳法可以认为是「递归」的一个逆向过程,无非就是先验证最低阶情形下结论成立,然后构建相邻两阶之间的递推关系(低阶到高阶方向,自然也是可逆的)并验证结论成立,这样就能保证整个逻辑链条是开路的,也就证明了递推的可延展性(无限延伸)。我们来看个简单的证明:证明级数发散,即其值趋于简单的思路(貌似当年数分上就有类似的证明题)就是通过放缩来证明,首先对级数进行拆分:注意到每个括号中的数值都大于,所以不难归纳证明出,最后令即可证明级数发散.当然这样具有构造性技巧的归纳证明有一定难度,这里举这个例子也只是为了说明「归纳法」的运用技巧和内在涵义。最后我们捎带说下令无数学生神烦的「不等式」好了。貌似用得最多的应该是均值不等式:,其变形版本为当且仅当时等式成立。怎么证明呢?基本所有的高中不等式证明都是依照最简单粗暴的逻辑--左右相减,大小自现。这是一条不破的铁律,对于上面那个不等式证明只需左右相减得当且仅当时等式成立。大学里有很多更高阶版本的不等式:Cauchy-Schiwarz不等式 H?lder不等式 ,其证明可以借助Young不等式:Minkowski不等式 以上不等式涉及的证明其实并非很复杂,我们以Cauchy-Schiwarz不等式的证明为例,简要说明下不等式背后蕴含的等式涵义。我高中的时候应该是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对其进行证明的:首先构造,显然有,等式成立当且仅当对都有,即高中所说的对应成比例,而按照线性代数的观点就是两个向量共线;一旦不共线,则会发生“漂移”,不等号就严格成立了。由拆分可以得到:.以上不等式左边可以看成是以为自变量的一元二次函数.该不等式都成立,一个自然的考虑就是其,即,证毕.这个例子说明了低阶版本的技巧和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于解决高阶问题,关键就是在于你选择的视角。同样的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能采用的方法决然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10张面值不尽相同的人民币,面值分别为10 20 50 100 10 50 100 50 50 10。让你统计其面值总额,显然有两套方案:顺次相加归类汇总 第一种我们称为Riemann积分,第二种则叫Lebesgue积分,这个例子是我从一个教《测度论》的年轻老师那听来的,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可以说是非常精准地捕捉了两种积分之间的理念差异。以后你们若是有机会接触这类积分,或许对我说的这些还能有些印象,到时候仔细琢磨琢磨,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不同的视角,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时候可能是异曲同工,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会有优劣之分的,谁都想走捷径啊,不是么?但这种「视角」怎么实现,这还依赖于平时的训练和思考积累。学得东西多了,自然就见多识广了,拿大学的知识来虐高中试题算不得什么厉害,顶多说明你能活学活用,善用工具罢了。但是若能洞见问题和方法背后共通的思想,将对你思考乃至最终解决问题都助益良多。以上扯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比起方法上的堆积,平时更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你多参悟方法和技巧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打开你的思路,甚至决定你看待问题的视角。想想身处题海中的自己怎可奢望能一览其全貌,你眼里有的不过是一汪无尽的海水罢了。如果哪一天你真的跳脱出来,开了一副上帝视角,那就会发现原来曾经自己所处的位置竟是“别有洞天”,转身回望,当是别样光景。---------------------------------------------------THE END----------------------------------------------------------------------------------------------------更新-----------------------------------------------
楼上的朋友们说了很多,我很有同感的是高中电磁学的左手/右手定则。当时我也非常费解,之后遇到一位物理老师用类似叉乘的方式介绍给我,我就觉得轻松多了,非常感激他。我再说一个小的技巧,我当时比较受益:中学数学里的三角公式,我当时学的时候觉得非常不直观,比如这两个:有这样两种视角来理解(或者记忆)1. 坐标旋转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后的坐标,其中若是先旋转再旋转,就是,其中<img vsrc="http://s6./show/lfile/63A75B0DCCE6C53F995BCAC2.jpg#两个矩阵相等,矩阵元素一一对应,所以你应该能看到之前的两个公式。2. 还是旋转,不过在复数域里:二维平面上的点对应复平面上的复数,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的复数,其中 类似地,先旋转再旋转,就有具体写开也有有类似的形式:"/>IMG_#同样地,两个复数相等,虚实部一一对应,就有之前那俩公式了。这两个小技巧在大学数学(线性代数、复分析)来看应该比较容易,而且属于异曲同工。但对于中学时的我来说,它们给了我非常直观的解释,所以到现在,若让我解类似的问题(图形学里有些视角变换什么的),我不可能像中学时瞬间扔出公式开始套用,但可以从这个直观的解释里把式子推出来。希望对你有用。
用向量的叉乘来书写电流磁效应(毕-萨定律)、洛伦兹力、安培力、动生电动势等公式。然后你就明白什么左手定则都是骗人的。———————————————————————我是学物理竞赛的,高三回来搞高考换了个物理老师(由于数理化竞赛生都在一个班,所以物理课还是要上的。)某日复习课上到电磁学,老师又开始问物理老师常问的经典问题:“这个是用哪个手定则来着?”“右手。” “右手。” “右手。” “右手。”…老师:“哼连这个都错,明明这个是左手那个也是左手blablabla…现在的学生基础都不好就去搞竞赛了这是不对的!”………………其实我真不知道左手定则是什么东西,高一学电磁学的时候直接按叉乘学的→_→
谢邀。有一本神奇的书叫做《数学那玩意》,某附中的双省一韩旭写的,当时还是高中生,不过已经被复旦保送了。为什么说神奇呢?这本书几乎囊括了上面答主的所有关于数学的不同于而有利于高考的知识和技巧。数列通项,特征方程,复数,曲线系,极限,各种不等式,向量叉乘,行列式介绍等等都有简明而易于理解的阐释。实际上,我们高中生应该研究的是如何优雅的把大学知识点用高中方法简单证明。因为大题直接使用大学知识点判0分。上面有人推荐背人名反应,我建议如果不能融汇贯通还是不要这样做。有事你会发现你失分的原因是想多了,或者使用了超纲的反应解合成题。
高中时用基尔霍夫定律解电路图有种耍流氓的快感
个人认为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思想/思维方式,即使没有竞赛或者大学的知识基础也可以事半功倍。一、类比思想无论是在无机(必修1、选3)还是有机(必修2、选5)中,类比都是很重要的。举个栗子,必修1:各种反应方程式,看起来很多的样子,但是知道一个之后和它同类的还用背吗……比如盐酸和各种金属反应,HCl+M==H2+MClx,一般都知道x是多少吧,然后配平不就好了。我见过有人辛辛苦苦背了HCl+Zn再背HCl+Al的。。。选五:其实我还是觉得学高中有机的思想应该单独归为一类,所以这里简单说说吧。同理只要记住反应方法,方程式什么的不是问题。还有醇酚醛酮羧酸烯炔都有自己的性质,如果一个化合物同时具有几个官能团,相应的也具有它们的性质,题目给性质大致也能猜出官能团。还有很多应用到类比思想的地方,原谅我一时想不起来,以后碰到了再更。二、转换思想比如选四里面判断平衡时,把反应物或者产物全都转换到另一边。这个方法在我们学校上课的时候是单独按一节来讲的,在这节课之前有关的题目很多同学都不会写,而我理所当然的直接写了出来(此处无优越之意),可以说是一法通万法,核心的还是转换思想。同样碰到其它再更……三、有机中的思想1.关于键举个栗子,D-A加成,最简单的比如1,3-丁二烯和乙烯的反应, 可以看成:1,3-丁二烯的C1、C4上伸出两根“半键”,乙烯的两个碳上也伸出两根“半键”,它们成键了(1,3-丁二烯的C1/C4和乙烯的C1/C2连线),1,3-丁二烯的C2、C3还剩两根“半键”,它们则成了一根“整键”。用语言描述很费力,但实际上领悟到之后发现此类题很简单。比如我做过的一道高中有机选择题,问两个反应物生成的是ABCD四个选项中哪两种物质。实际上是DA加成,我们高中生不知道也不要紧,按以上思想轻松写出两种生成物。再给个同类反应,都是一样的嘛。2.关于合成一般这种考的都是有机大题,流程图什么的。有的题看起来很复杂,就要看清楚前后两步中这个物质发生了什么,是原来的某个官能团变了(卤原子水解/醇醛的氧化什么的),还是突然加上(一般是取代)/减去(取代/水解)一大坨东西。如果是后者,看清楚加上/减掉的是什么,实在不行可以用铅笔圈一下。什么你问我然后怎么办?都知道咋回事了不就能写题了吗!熟悉各种反应的条件。举个栗子,O2/Cu催化氧化,H2/Ni加氢还原,浓H2SO4/Δ酯化,稀H2SO4/Δ或NaOH酯水解,Fe/HCl还原硝基,etc.正推不行就逆推,从两边向中间靠拢。(虽然一般我都是暴力破解…)————————————————————我发现我好像跑题了(?_?)而且写的时候发现语言表达能力捉鸡(?_?)————————————————————有时间再更
只谈数学物理。 数学 1.对隐函数求导。用于求圆锥曲线某点斜率。 2.向量的叉乘。用于解析几何题直接设点坐标证明某三角形面积为定值(一定能把未知数约掉!) 3.几个重要的极限及求极限的基本方法,洛必达法则。导数大题研究函数图像。 4.几个重要不等式,包括但不限于均值不等式(四个),柯西不等式,琴生不等式,排序不等式。解较难的数列题,解析几何均值不等式用的多些。 5.数列的构造。现在考的少了,但是会肯定是有帮助的。 6.对某些省份来说,建系做立体几何也算… 7.对某些省份来说,和差化积… 8.椭圆的准线…9.极坐标解解析几何题。物理 1.参考系的变换及非惯性系,质心一类。解力学大题很有帮助,选择题用好有奇效。 2.微积分… 3.嗯还有楼上说的用向量叉乘来理解左右手定则。(其实也可以这么记:左手力(安培力,洛伦兹力)右手电(电生磁,磁生电)没发现力最后一笔向左,电最后一笔向右么…)这些知识并不是知道就行,要经常使用才能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出来,还有就是用了千万别用错,用错一分没有,装逼失败还会被笑话…对于理解知识的帮助的话,最大的就是微积分,系统学习一下很有帮助,而且帮助太多根本列举不过来,答主暂时想到这些还会补充。
都不可以用,我高考用大学定理解题得了0分
有机人名反应们╮( ̄▽ ̄)╭做选五有机大题分分钟从头推到尾题目要求的没要求的全写出来还比其他人省时间XD做今年的高考卷,到大题没看到题干给的A的分子式C2H2就直接从上路的路线推了结果推出来乙烯醇→_→然后呵呵之后果断弃选五换选三。考完结果好多人真的就写了乙烯醇上去心里一阵一阵暗爽hhh元素化学各种性质。别人让我讲题的时候问我“这个A的性质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因为这个A和B性质相似呀blabla”“那么你是怎么判断AB相似还有B的性质的呢?”“哦你问这个啊,我本来就知道咯╮( ̄▽ ̄)╭”对方:“婊砸”“婊砸”生物的话所有知识可能都有用然而所有知识也都有可能在考试坑你一发就不说了→_→
有!!用特征方程求數列通項問題,十分實用!!而且逼格有點高!!形式的數列求通項問題,可以寫成這樣的形式:,然後數列的通項問題其實就是的問題了,對進行對角化可以得到:然後就可以!@*¥……@&……*¥*!@#……了。。當然直接應用不需要這麼麻煩,最後可以簡化公式的,列出特征方程:求出這個方程的兩個根和,最後解的形式為:解的形式有些細節不知道有沒記錯。。
读了大学后再看高中的化学题,一看一个结构式,马上就去想怎么合成去了;再一看题:请问这个化合物中有几个不同的官能团→_→当然啦,无机化学和基础有机化学这俩讲原理的部分可以大幅度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忽略物化,因为我高数不好)就是看的过程中会比较痛苦(学狗求轻喷)如果有机会千万去学点数学竞赛,不求拿奖,至少会很有帮助的(因为我高数很不好,令我很愤怒,看到上面的答案就愤怒的程度)
。。。好多都被说到了,补充几个要运气好才能碰到平时基本没什么用的。阿波罗尼斯圆:到两点距离成比例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可以用来做平几最值问题。记住通式直接出结果,现场推也很快,就是要记住那是个圆就行了。这个基本都讲过。。两次求导可以判断函数凹凸性,然后用琴生不等式做填空题有时出现的多元条件不等式求最值。不过这题基本上都可以很快猜到。。。所以也没什么用。。。函数半周期性:其实说来说去f(x)和f(^%$&%@)的关系就这么几种。。。还有刚刚看到了一个圆锥曲线硬解定理感觉好神奇。。。还有,椭圆双线定理:k1*k2=-a^2/b^2利益相关:江苏应届学渣。~~~~~~~~~~~~~~~~~~~~~~~~~~~~~~~~~~~~~其实对于高中学生,了解侯世达定律才是有用的。侯世达定律: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好多的回忆啊,我就说说我用过的几个吧。对于物理的话,极限,导数,积分,向量叉乘就够了。数学的话:对于某些麻烦的极限,洛必达法则。对于某些麻烦的导数问题,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于某些麻烦的极值问题,多元函数求极值。以上这都是神器,杀猪刀般的存在。有些不等式可以用泰勒展开;有些圆锥曲线的问题,比如说切线啊之类的,可以用隐函数的求导;还有一些,比如说复数的指数形式啊,可以用来做一些旋转变换;大致就是这些,多学点能拓展视野,解题的思路也会更广,但是能不用还是别用,高中还是多做多练为主。
与其说用大学知识解题不如说融会贯通高中的知识,我就不说用解析几何做物理电磁学大题有多么轻松快意了
不饱和度算是高中知识了吧。。。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倒是很好用。真要说到运用于高中有帮助的话大概就是,洛必达法则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会一点点的微积分知识对高中物理简直是帮助极大
泰勒展开,太有用了。
基本大多数公式都是用微积分推导出来的
泰勒展开的常用公式,证明压轴题不等式的时候至少可以指明一个大致的证明方向。 基尔霍夫定律,物理稍有难度的题可能有机会用到。 洛必达法则,印象里我没用过,也不知道可以用在哪里,但是发现大学的大部分同学都在高中时就知道。化学和生物都是涉及的广度大但是深度浅,貌似没有相关性,但是化学书里的图示比高中课本要详细一些,比如晶胞的问题我高三的时候一直比较迷糊,但是上了大学看了看书上的图示就立马明白了…可能那时候就是看不进书去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读谁写的文章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