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行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展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健康产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健康产业是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
健康产业基本情况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医药产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集体为新形势、新位势下的“中国式健康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架构。最后界定为中国健康产业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健康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健康产业也极具投资潜力,如今它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大“朝阳产业”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保健品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动力。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
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没有相关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发展的参照,导致行业发展乱,尤其是保健品行业。同时在和服务上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整合还有欠完善,还无法对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健康产业简介
我国健康产业在医疗、卫生、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健康产业也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健康产业也正面临着发展的新趋势。
健康产业老年健康
老年健康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进程的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了 7.6%,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老年健康的重视必然带动老年健康产品的发展,如保健品、营养食品等,同时未来我国老年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的服务将是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健康产业营养保健
营养保健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保健品消费增长在15-30%之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200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容量达到了400亿元左右。在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了焦点话题,而当前由于工业、农业污染的严重,人类对健康营养的索求已转移到营养保健品、。
在未来,营养保健将成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增长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营养保健市场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健康产业健身娱乐
健身娱乐成为健康产业新亮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黄金周”、“双休日”的出现,假日休闲娱乐成为了时下的热点,旅游、健身、娱乐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
有专家预测,未来将成为了人类健康产业的核心,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各类体育经营企业 2万多家,总投资额约 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为 6000亿元人民币。同时休闲娱乐成为了眼下市民生活的特色,旅游、健身、娱乐等已成为了热点,而休闲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健康产业产业展会
第十四届北京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
时间:-9日 世界健康日当天开幕
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7号馆)
2013第十五届 [上海] 国际营养健康产业博览会
时 间:日-22日
地 点: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长宁区娄山关路88号)
2015中国厦门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1]
时间:日-19日[2]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健康产业管理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是“治未病”,健康管理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与此同时,很多不正规的健康管理产业也孕育而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众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认识不足的现状,大肆行骗,使得养生保健行业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对民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产业自身发展也受到损害。李惠森委员对此情况甚是担忧。
李惠森委员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并大力支持中医药养生文化科普宣传,切实保护中华养生文化;同时,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和中医药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伪科学的监察、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伪科学的传播和发展;此外,大力扶持重科学、讲诚信、有资质的企业,形成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领军力量。
.腾讯大闽网[引用日期]
.凤凰厦门[引用日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日,和信息化部以工信部原〔号印发《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产业现状、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5部分。主要任务是:加强金矿地质勘查,促进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黄金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原〔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
黄金是一种兼具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在应对金融危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引导黄金行业健康发展,促进黄金资源有序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黄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黄金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指导意见。[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产业现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取得的成就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黄金行业形成了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冶炼、加工和科研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为黄金行业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1.黄金产量稳步增长。2011年我国黄金总产量达到361吨,其中黄金矿山产金302吨,有色副产金59吨,总产量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8.3%,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也是黄金首饰品等产品加工第一大国,加工产量占全球的60%左右。
2.我国黄金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黄金对抗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的功能日益显现,许多国家增持黄金储备,民间对持有实物黄金的兴趣持续增强,在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改革中加入黄金因素的呼声日渐高涨。2011年,我国黄金投资消费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首饰、金条、金币、工业用金和其他用金达到了761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未来几年,我国黄金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还将存在。
3.地质勘查成果显著。国家以及企业加大了黄金地质勘探投资力度,连续8年实现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大于生产消耗资源储量。截至2010年我国黄金查明资源储量达到6865吨,比2005年增长50%。
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兼并重组,黄金开采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1211家减少到目前的700家左右,2011年,前10家企业黄金产量占全行业的51%,比200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同时,在产品结构方面,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化、汽车等领域的深加工产品已初具规模。
5.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物氧化、原矿焙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实现产业化,部分工艺及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金的回收率从30%提高到70%以上,勘查水平不断提高,找矿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大型铲运机、气体反循环钻机、电动液压采矿凿岩机等高效节能设备已得到应用。
6.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成效。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大环保投入,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实施,黄金行业“三废”排放达标率、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率逐年提高,大型矿山含氰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实现了循环利用。首批3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黄金企业占6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2011年,我国十大黄金企业合计产金184吨,与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年产黄金240吨相比,差距巨大。我国现有的700多个黄金矿山企业中,黄金产量在万两以下的企业约占70%,其合计黄金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5%。同时,产品结构单一,部分高精尖深加工产品依然需要进口。我国黄金精深加工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黄金平均消耗储量1.7吨,其中大型矿山平均在1.5吨左右,而小矿山则高达2吨以上,资源浪费严重。
3.生态建设和环保任务繁重。由于我国小黄金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环保投入不足,废水污染、植被破坏、地质灾害、尾矿库崩溃等矿山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4.资源保障程度低。黄金产量增长速度与探明黄金资源储量增长幅度不匹配,可供开采的基础储量保障年限短。多年来我国黄金基础储量一直在1900吨左右,静态保障年限仅4年,与其他主要产金国相比差距较大,如南非为6000吨,静态保障年限12年;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均为5000吨左右,静态保障年限15年左右。
5.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黄金矿山安全基础薄弱,老旧设备多,装备水平低,抵御事故风险能力较差;二是部分非法矿山关闭后死灰复燃,乱采滥挖;三是大型矿山周边的非法采矿多,有的甚至盗采矿山的保安矿柱和残矿,安全隐患大。[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黄金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我国黄金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黄金金融属性进一步显现,战略地位得到巩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及目前的欧债危机,使世界各国重新认识到黄金具有任何信用货币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不断蔓延,全球经济复苏受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世界各国从国家经济战略角度争相增加黄金储备,以保障本国金融安全。2010年,各国央行已从连续20年的黄金净销售变为净购入。
(二)黄金需求持续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黄金的避险功能和变现、保值增值特性增强,消费需求旺盛,预计2015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将突破1000吨,但预计黄金产量仅能达到450吨左右,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
(三)国内资源禀赋较差,黄金增产难度大。受国内黄金资源储量限制,以及我国黄金资源普遍存在的资源分散、品位低、处理难、成本高、深部资源及周边资源勘探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产出成本高等问题的制约,国内产量大幅增长难度大。
(四)受各种因素制约,企业兼并重组难度大。受利益驱动、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影响,矿山资源整合、企业重组步履艰难,整顿关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小型金矿进展缓慢。[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思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和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黄金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资源勘查、兼并重组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快完善黄金行业产业政策,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监管措施,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强黄金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加快实现我国黄金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优先。加大黄金地质资源勘查投入,采用先进勘查技术,深化东部和中部有潜力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加强西部地区资源勘查,集中力量,探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
2.坚持结构调整。着力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规范矿权设置,加快推进黄金企业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黄金深加工产品。
3.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黄金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矿山建设,实现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黄金工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突破低品位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及高附加值深加工技术与深部金矿找矿方法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5.坚持国际合作。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资源保障,增加黄金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6.坚持两化融合。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数字矿山、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提高生产智能化、工艺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黄金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1.资源勘查实现突破。“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强资源勘查,新增黄金资源储量吨,扣除黄金开采消耗3000吨左右,到2015年全国保有黄金资源储量达到吨,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以上。
2.黄金产量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国内黄金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保持3~5%,到2015年,黄金产量达到420吨,力争实现450吨。“十二五”期间生产黄金吨,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0%以上。
3.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通过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企业数量从“十一五”末期的700多家减少到600家左右,形成1个50吨级、2个40吨级、1个30吨级、1个20吨级、2个10吨级的黄金企业集团公司。到2015年,十大黄金集团公司产量达到260吨,比2010年增加100吨,大中型黄金企业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4.科技创新取得进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低品位、难处理金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十二五”末,全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到70%以上;高效节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5.“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20%,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0%,矿山损毁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率达到100%,做到黄金生产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同步,实现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加强金矿地质勘查
以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先导,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黄金地质勘查投入,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黄金资源勘查领域。根据勘查工作进展,在资源潜力较大,具备开展大规模勘查的地区适时优选一批整装勘查区,力争实现快速突破,大幅新增资源储量,形成一批新的资源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二)促进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
黄金生产企业要把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黄金矿产地下开采回采率达到80%以上、贫化率不超过15%,露天矿山回采率达到85%以上、贫化率不超过5%。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处理矿、尾矿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黄金矿山及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尾矿综合利用、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易处理金矿及低品位、难处理金矿资源的选冶综合回收率分别不低于85%和70%,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90%。地下矿山、露采矿山的采矿综合能耗分别低于7千克标准煤/吨矿和1.3千克标准煤/吨矿。黄金选矿综合能耗低于12千克标准煤/吨矿,矿石耗用电量低于45千瓦时/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坚持统筹规划,在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支持大型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矿权优先向大型黄金骨干企业倾斜,鼓励现有矿田内多于2家以上的企业间实施兼并重组,减少黄金开采和冶炼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依靠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混汞提金工艺、小氰化池浸工艺、土法冶炼工艺以及日处理能力50吨以下采选项目。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和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落后黄金采矿、选矿、冶炼生产能力,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靠技术进步,积极开展黄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的大型黄金生产基地,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速“两化”融合,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黄金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在线监测监控和无线传感网络化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推动作用,实现采矿、选冶工艺控制精益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和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黄金工业发展重点和难点,在矿产资源勘查、低品位难选冶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精深加工等领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企业的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开展前沿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七)积极发展黄金服务业
大力支持科技实力雄厚的黄金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延伸扩展,鼓励黄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一步发展黄金市场,创新黄金投资交易品种,发展黄金的电子商务,完善黄金交易平台和手段。鼓励发展黄金工业检测认证、节能认证、科技成果推广等中介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实施“走出去”战略
黄金企业在立足国内资源勘探的同时,要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以我国周边、非洲和拉美国家为重点,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和境外勘查开发,形成一批境外黄金资源勘查开发基地。[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保障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严格企业资质管理
从事黄金采选冶的企业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专业水平,新建黄金矿山及冶炼项目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必须有从事矿业及冶炼生产经营的经历,企业必须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技术人员须进行专门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占公司管理人员的70%(含)以上。从事黄金开采的各类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200万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提高行业准入规模
为提高黄金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黄金采、选、冶企业最小规模为:露采矿山现有200吨/日,新建300吨/日,地下矿山现有及新建100吨/日;无配套采矿系统的独立选矿厂现有200吨/日,新建300吨/日;原料自供能力不足50%的独立氰化企业现有100吨/日,新建200吨/日;无配套采矿系统的独立堆浸现有750吨/日,新建1500吨/日;无配套采矿系统的独立黄金冶炼厂现有精矿处理能力100吨/日,新建200吨/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三)加强黄金开采批准书管理
严格执行《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基础上强化黄金矿产开采管理,新建矿山,一个矿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由一个法人主体实施开发,不同采矿权人不得在同一区域内垂直重叠开采。加强对开采黄金矿产申请人的资质审查,符合条件的,发放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除临近闭坑的矿山外,最短有效期为3年。各省(区、市)黄金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现有已取得黄金矿产批准书企业的动态检查监督,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否则不再办理延续黄金开采批准书手续。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强化资源开发管理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考虑黄金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科学划分开采规划区块。将黄金资源相对集中、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划定为重点开采区,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黄金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序勘查开发、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大矿周边安全距离,保障正常的开发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对黄金开采及冶炼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及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注(吊)销相关证照。行业管理要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督促企业通过生态保护、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烟尘去毒、氰化废水无毒化、尾矿综合利用等,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实现黄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
各级黄金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针对黄金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对矿山顶板、废石堆、尾矿库、炸药库、氰化钠库、井巷通风、采空区和重大设备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管理,抓好隐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没有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七)健全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根据黄金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需要,建立、修订、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进一步做好能耗、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标准的制订。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实现国际国内标准接轨和双向转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加强行业协调管理
各级黄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黄金行业产业政策、规划、标准的监督执行,及时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黄金工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积极发挥协会在信息交流、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诚信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及时反映行业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诉求,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素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引用日期]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市场化——翻译服务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化——翻译服务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从世界范围来看,翻译市场是一个已经成型并具有较强自律程度的专业化市场。据美国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公司的一份调查,包括人工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软件和网站本地化的翻译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00年的13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227亿美元。而且,从功能上看,在如今这个全球化和本地化齐头并进的时代,翻译行业发展是否健全,翻译服务是否完善,可以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的建构是否具有弹性和发展潜力大小的一种指标。中国目前翻译市场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已经损害到了各方的利益,这种无序混乱的状况继续存在甚至恶化下去,将使中国翻译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丧失。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除了吁请政府的工商管理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之外,根本的改变之道在于加强翻译服务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管理,走一条彻底市场化的道路。
对于市场化的认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宏观上看,市场化就是建构一个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市场体系。从总体上考虑,这个市场体系必须具备一些标准,比如:1. 操作性较强、业内共同认可的规范,落实到翻译公司,可以具体化为:比较明确的入行标准。就是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才能从事翻译服务业,即一个翻译公司必须具备怎样的硬件(电脑通讯设备、图书资料等)和软件(翻译人员梯队配置、管理系统等)条件才能获准登记注册,从事翻译服务经营业务;专业深化和较为严格的专业分工。一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是与一个行业的成熟程度相关的,而一个行业的成熟程度会直接影响该行业的市场化的稳定性和深度。从根本上说,专业深化和专业分工只能通过行业内部解决;行内认可的操作程序。即译、审、校的具体安排,如何真正地落实“一译、二改、三校、四审”的工作程序;还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即字数的统计方法)。目前各家翻译公司也是各执一端,花样繁多。以外译中为例(它在翻译市场中占了较大的比重),由于受出版行业的影响,许多翻译公司都是以中文(译文)的版面字数来计算工作量的,但正如有人所指出的,由于译文字数存在巨大的“天然”弹性,这种计算方式也一直受到诟病。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使用原文(外文)字数的计算方式来统计工作量,具体方法就是用电脑中的文字处理软件的计字功能进行统计。这种统计方式由于具有事先确定性,必然会受到客户的欢迎,但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原先翻译服务界普遍采用的译文版面字数统计法的结果之间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必然实际上降低市场上已经普遍通行的翻译价格,从而出现新一轮的变相的价格战。另外,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漏洞,如当遇到原文(外文)没有电子版的时候,或者,当原文文档中存在大量图表的时候,这种统计方法就无法统一地实施。还有的翻译公司与一些国外翻译公司的做法靠拢,采用按页计价的方式计算字数。
另外,一些大量翻译格式较为固定的法律或商务小件文书的公司,则采取了按件计酬的方式,对此类文件的翻译,目前各地翻译市场上已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互有差异的价格体系。合理的竞争体系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和一个群龙无首、恶性竞争的市场都不是正常和健全的市场。目前中国翻译市场存在的问题,显然在于过度失序和混乱,从而导致恶性竞争。合理的竞争体系中,应该包括适度合理的梯队排列,即:既有少数可以影响整个行业动向、具有引导和规划性能力的龙头企业,又有众多具有不同特色和创造力的中小型企业。具体说,在翻译市场中,应该有经营内容综合全面、实力强大、服务优质的样板性企业,由它们在价格、服务等方面作出引导和规范,它们的品牌在社会上应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同时又应该有大量各具特色的专业性中小型翻译公司,共同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体系。
信息的自然交流和流通对于一个健康和完善的市场来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互相封闭、“老死不相往来”的行业系统,是不可能导向一个健康和成熟的市场系统的。在这个信息沟通和交流体系中,应该有一个行业调节机构。在翻译服务行业内部,成立一个具有信息沟通和行业事务调节功能的行业组织的呼声多年来一直不断。在这方面,国际上其实也是有先例可循的,欧洲就在1994年成立了翻译公司协会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of Associations of Translation Companies),欧盟各成员国英、法、德、意、西、荷、比、匈、希、芬、挪等的翻译公司都是会员,协会设有论坛,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影响业界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另外,在这个信息沟通和交流体系中,业内机构和从业人员应该有渠道分享本行业内的一些“公共信息”。在这方面,翻译服务业界除了应构建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外(近来出现的翻译网站是翻译界利用新媒体形式作出的可喜努力),还可与公众媒体进行交流和合作,这一方面可使业内外人士获得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也可改善和提高翻译服务界的形象。
质量评价和保证体系,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由于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很难达到量化控制。目前有些翻译公司引进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这样做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但还需结合我国翻译工作本身的特点,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目前,国家的行业管理部门没有出台具体和量化的质量管理标准,而且翻译客户本身往往又缺乏质量判断能力,所以,译件的质量评价一般只能由翻译公司单方面作出,缺乏统一的根据,容易引起争议。在售后服务方面,各家翻译公司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翻译公司在完成大的翻译项目后,甚至会派出专人进行跟踪修改服务,这对一些会频繁发生更新变化的项目来说是必要的。另外一些翻译公司还建立了适当的赔偿制度,对因为译件翻译,特别是一些小译件的翻译错误而已经造成的客户的损失,在与客户协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赔偿。这一举措受到了客户的欢迎。
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翻译服务是一个专业服务行业,它不同于一般性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这就需要:一方面,建立一个明确的、可以执行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翻译工作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和各翻译公司互相协作,使翻译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从业基础;另外,各翻译公司除了建立一套内部的互校互学的制度之外,还可与各院校合作,设立长期或短期的翻译专业培训课程甚至专业系科,既可为社会上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翻译人才,又能对翻译公司中的已有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从本质上说,市场从来就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双重性质。对于中国目前存在的翻译市场,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翻译市场是在中国社会全面走向市场化进程中“催生”出来的,它是被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需求“呼唤”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另一方面,市场从来就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被“做”出来的。在中国翻译市场发展的短暂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先并不存在的一些市场板块,经过一些翻译公司的努力,这几年已经初步形成了,如出国资料(包括邀请函、通知书、公证书等)的翻译,引进项目的技术资料翻译等等。在翻译市场的细化和规划中,我们应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抛弃跟在市场后面跑、盲目服从市场“看不见的手”指挥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树立适当的全局观念和超前意识,与市场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微观上看,市场化就是要求市场中的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具有推广效应的、与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操作和管理体系。
经过几年来的市场实验,各翻译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1.翻译队伍的组建翻译队伍的组建是一家翻译公司营业的起点,也是一家翻译公司实力的最终落实所在。目前出现的混乱的“价格战”,只是翻译市场不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将来的翻译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必然是翻译人才的竞争。由于翻译公司经营的行业特点,要一家翻译公司配备大量的专业翻译人员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既没必要,翻译公司也“养不起”。所以翻译从业人员大多具有兼职和“业余”的性质。翻译公司的人员组合有固定的一面,也有临时和变化的一面。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现有的翻译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托原有的单位组织或行业系统聘用翻译人员的,由于翻译公司往往是从这些单位组织或行业系统中分离出来,有的与这些机构至今都还具有从属的关系,所以,这些翻译公司的人员往往都是以“熟人和朋友”为核心圈子,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经营规模的突破和发展,也不利于引入适应于市场的管理手段。另一些翻译公司由于并没有依托于有翻译人员资源可资利用的机构,其翻译人员只能通过媒体广告从社会招聘,使得其人员的变数较大,较难形成核心的圈子,会给翻译公司的经营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翻译服务业界内还没有形成一种透明的、被大家所共同遵守实行的翻译人员聘用的系统做法。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没有形成一种共识,认为在翻译公司兼职,是一项大家乐于接受的选择。这不利于翻译服务行业吸收翻译界优秀的人才加入其中。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以网络为平台进行翻译服务作业的翻译公司,这些公司的翻译人员很多也是通过网络招聘和使用的。原来通过传统媒体广告进行翻译人员的招聘和组织的翻译公司,也通过设立网站或借助专业的翻译网站进行翻译人员的招聘,这对原来的组织和操作方式形成了冲击,可能给翻译公司翻译队伍的建设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目前这种人员的组织模式尚未成熟,还有待于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的摸索和完善。总体上说,目前阶段,翻译公司翻译人员的组织主要通过“熟人关系网”的铺展、传统媒体广告和网络三种手段进行,每家翻译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这三种手段各有侧重。2.项目管理传统的翻译服务是以手工作坊式进行的,它们强调以个人的经验、能力和信誉来保证质量。遇到大批量的工作,只是采取简单的人海战术,难以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按照现代管理的理论,翻译服务的提供者是组织而非个人,即使是一项非常小的工作任务,为了避免个人的随意性和疏忽所带来的问题,仍然需要由多人配合,由不同的人完成翻译、校对和检验。所以,作为一个翻译公司,其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就是:在提高翻译人员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强调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组织成员协调性的改善,以保证资源的最高效率的利用和最终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也就是说以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翻译活动。如果说“项目”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开发、生产一个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那么,规模较大的翻译服务活动也完全具备“项目”所具备的特点。从有效管理的目标出发,翻译的项目管理中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重要环节:项目要求和规范的确定。这是翻译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在与客户协商后,根据客户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的。目前,一些翻译公司还能为客户设立专门的专业词汇数据库,将客户提供的专门词汇,加入到专门为该客户设立的词汇数据库中,从而为译文的统一和译件质量的保证提供了依据;翻译人员的组织。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的专业特点和有关要求,选择专业背景和翻译能力相当的翻译人员,同时还要配备相关的审校、校对和电脑录入、排版人员,使人员的构成上有一个合理的梯队结构;工作进度计划的制定。将工作任务分解后,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分配和时间进度表;项目跟踪和控制。通过工作记录、定期汇报和抽样检查等方法随时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对一些不符合计划的行为采取及时的纠偏措施;项目变化管理。对可能出现的客户要求的变化,以及技术和人员方面事先无法预料的变化,实施项目变化管理;检查和验收。稿件的检查和验收,是翻译项目管理中的最后一个关键控制点。项目管理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的一些补救措施也许不仅仅是“亡羊补牢”之举。3.质量控制之所以将质量控制从项目管理中抽出来进行专门的考察,是因为质量控制在翻译服务业中如在食品和药品业中一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翻译公司内部管理的角度考察翻译质量的控制问题,主要指如何在翻译流程和作业中控制翻译的质量,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而是结合在翻译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可以说,上文所述的项目管理的种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最佳的质量控制。中国将在近期内加入世贸组织(WTO),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已经成功,国际化的程度必将大大加强,翻译服务业也将在近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国际大资本,尚处于幼稚发展期的中国翻译服务业可以说是一个“不设防的区域”,它们既没有储备足够的资本,又没有积累下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没有培育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