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铭文不知道真假

一铜器不知真伪请大家帮看看_百度知道
一铜器不知真伪请大家帮看看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上面的画工就是假的。青铜器时期没有这种风格的
氧化的严重,可惜摸不到,鉴别不出来
木有氧化哇
光看图片,鉴别不出来,你还是找个砖家看看
你不是砖家
不是,我只是热心网友
青铜器看图片分不出真假,要找专业人当面监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铜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辨别铜器的真假_百度知道
如何辨别铜器的真假
我有更好的答案
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燃烧,并且冒烟。此外,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可使新仿的铜器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1。2,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颜色辨别铜器真伪的要点、通过“锈”如何鉴别铜器真伪鉴别陈年自然锈蚀可以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包浆和仿造新锈的区别铜器上历史的积淀在业内被称为“包浆”,能闻到各种胶水或烧塑料等刺鼻的气味。多数经历一定时间的古董都会形成一层“包浆”,而且时间越久“包浆”越明显。其次,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直接用火烧,伪锈会发出松香味、塑料味、油漆味或其他如502胶水等的异味。伪锈下面露出的是铜色,古铜锈下面则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还可以取一些锈蚀下来,而那些用胶水制作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所以选择铜器看“锈”并没有错,不过这个锈是指“包浆”,而不是伪锈。由于所经历的环境和时间长短不一,包浆和仿造新锈是有区别的,陈年自然锈蚀,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三层,而大多数仿古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但这种氧化层往往没有光泽,需要用特殊材料抛光,你可以闻一下铜锈,通常只有一层浮锈,颜色单一、附着较差,如果祛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古铜器除了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的损坏、侵蚀,松开手后针还会被伪锈夹住掉不下来。用这个方法对付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也很有效。或者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下一块,还有诸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等,呈现出自然与协调的风貌,仿品多用化学药品来腐蚀铜器,或者将新仿的古铜器放在潮湿的地下埋几年,不会呈现出那种协调与自然。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首先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铜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青铜造假花样多 专家支招辨真伪
作者:图 吴聿立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  专题文/图 吴聿立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有着悠久历史的文物造假活动在我国再度兴起,且火爆程度远胜宋、明、清和民国,而青铜器作伪自然是其中的重头戏。那些无良奸商在利益的驱使下,变着花样伪造青铜器蒙骗藏家,他们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从造型、纹饰、铭文、锈蚀等领域入手仿古制器,所造青铜器叫人真假难分,加上推销者讲述的那些极具蛊惑力的故事,于是有些藏家乃至颇有实力的私立博物馆就交了一笔又一笔不菲的学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博雅版日前刊登的《青铜器造伪历史悠久》全面剖析了春秋至民国的青铜器造假情况,加上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丁孟对当今青铜器造假方法以下的揭露和分析,那些猖獗于世的假青铜器定会露出马脚。  记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当下的古书画、古陶瓷等古玩造假行为异常猖獗,超过了过往的任何朝代。青铜器的作伪情况又怎样呢?  丁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古玩生意兴隆,专门经营古玩的市场也渐渐兴起。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的文物拍卖业的火爆与发展,更使古物收藏升温。人们看到了文物的巨大价值,为了追逐高利,纷纷到古玩市场“淘金”。据统计,仅北京从事文物收藏和买卖的人数已达数十万之多。  古玩经营者大多制造一些自己所售商品的历史典故,接待顾客时,总是口若悬河,可以说不夸大其词的卖货人很少。有的初学者眼力差,因被商贩花言巧语所蒙骗,难免上当受骗。  在这些假古董中,青铜器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究其原因:一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件文物历史越长,它的价值就越高,而青铜器的年代久远,能保存至今十分不易;二是历史上留下来的青铜器数量毕竟有限,有的藏家藏而不露,使人对这类古玩文物趋之若鹜,身价也就自然被吊高了;三是国内企业高价回购流失海外青铜器的义举,以及近年海外高价拍卖我国古青铜器的现象,也使国内收藏者看到了古青铜器这一国粹潜在的价值。现在收藏者众多,并形成了一定气候,道理也在这里。在这种背景下,造假青铜器的无良奸商蒙人容易成功、容易赚钱。所以,古玩市场内假青铜器泛滥就不足为怪了。  现在与古董商贩打交道,要特别注意那些向你兜售假铜器的人,他们往往编造一些神奇的故事,如这边厢商贩称所售器物如何来之不易、如何珍奇,甚至有人出高价求购且“三顾茅庐”仍不舍,然而今因急需资金忍痛割爱等;那边厢托儿会一个劲地帮你杀价,使你情分难却而上钩。因此,收进藏品前应先辨明真伪,后按质论价。珍贵的青铜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刻意觅寻,求物心切,就容易上当。  记者:作为故宫青铜组组长、权威青铜专家,您可谓是见多识广。就目前状况而言,常见的青铜作伪方法有哪些?  丁孟:现代常见的青铜器的造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生产的用作艺术品销售的仿古工艺品,它们被商贩取以冒充。这类器力求仿真,纹饰风格保持不变;另一种生产仿古铜器的目的就是来蒙骗收藏者,获取暴利,所铸铜器都取用商周时期名誉器、珍稀器的图仿制,形制纹饰方面往往加以更改,虽出奇离谱,但也为我们带来了辨伪的蛛丝马迹。  记者:《青铜器造伪历史悠久》一文告诉了我们古代青铜器的作伪方法,那当代这些出奇离谱的作伪方法与古代有哪些不同呢?  丁孟:与以往相比,现在的伪器制作更严谨,造型多照图仿制,制作器物采用的是雕塑的方法作模。仿铸好铜器后,要对其进行着色,也称“做旧”。在着色前,有经验的造假者要对图中的原青铜器做仔细的观察和分析。这些青铜器曾埋在土中,深浅不一样,因此由于受地下水的侵蚀情况不尽相同,其表面颜色也不一样:器物底色颜色较深,是黑色的氧化铜;中层和上层的器物一般都是绿色夹有蓝色的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根据这种情况,造假者首先找出每件需要着色器物原来表面最底层的颜色,先做出这层颜色,然后再根据器物的颜色,一层层往上面做,最后做到与原来颜色差不多为止。着色方法,一般采用涂抹、喷弹、点描等做旧技术进行,所用材料主要是矿物颜料和氧化粉。为了逼真地反映文物的原貌,有的造假者还将旧铜器脱落下来的锈料用黏合剂在修复的部位黏盖上,这样从表面看就不易辨别了。  目前新铜器作伪地域广,技法各不相同,我曾见过一件仿战国错金银纹铜壶,其造型、纹饰与真器差不多。但是,战国铜壶轻薄,错金银图案生动,所嵌金银丝、片处严丝合缝,光亮柔和,而该铜器纹制粗糙,错金银纹处凹凸不平,并有错痕,壶身有翻铸砂眼,器体厚重。更离奇的是作伪者将商代的族名金文刻于壶底,移花接木,弄巧成拙。因此,作伪者投人所好,以奇取胜,制假与收藏者无形中存在着心理状态的较量,败者往往是藏家。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市场上仿三代青铜器相继出阵,所有类别都有仿制,作伪手段也登峰造极。譬如,有作伪者故意在器物边缘处铸成部分残缺,残缺边光滑,未加修饰,显见是浇铸时铜液不到位,器与缺是一气呵成的;另一种残缺造假较高明,铸成后在无伤大雅的边缘部制残,表面再作伪锈,造成久埋地下严重锈蚀的错觉,而在纹饰部位很少有重锈,甚至出现纹、缘锈迹不协调的感觉,纹饰新艳,缘部严重腐蚀。最常见的作伪锈斑也有红、绿锈及分层锈在一器上并存,但不论锈蚀轻重,除缘部外都高出器的表面,很少见到向内层腐蚀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天然锈坑常形态自然、深浅不一,常腐蚀呈粉状或斑块,使光线散射;伪锈以胶为媒体,在凝固时因表面张力作用形成光面。  另外,诸如纹饰形制离谱、铜器特征与年代颠倒等,是少数分散的低级伪作,虽有气候,易被识破。  故宫专家支招识破假青铜  铭记造型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丰富的造型,它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的出现和演变,多能确切表现该时代的礼仪制度、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若能熟悉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夏、商、周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知名器物,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因为越是知名器物,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而那些貌似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也能看出其细微差别和破绽。  掌握各时代青铜器各种器型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还应侧重对形制的轻薄、厚重、粗糙、华丽、朴素、繁复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如夏代的青铜器器小体薄,加之品种较少,后仿者寥寥无几;商朝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有些空前绝后之作,后世仿品赝作众多,但由于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东周,器型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春秋时期,由于分铸法的广泛应用和失蜡法铸造的出现,制造出了很多造型优美、结构复杂的青铜器物;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则趋于轻灵奇巧,简易实用,后仿者很难追摹。  对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要从耳、口、流、颈、腹、、足、底和器里等方面去观察。只要熟记器体各部位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器物体重厚薄,再参考纹饰、锈蚀、铭文等各种特征,分析对比,就能辨别新旧真伪。  运用铭文  商周青铜器的珍贵价值,突出表现在铭文上。细致观察铭文字体和内容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判别伪作时,运用铭文特征就能及时剥去伪装,鞭辟入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在文字结构、遣词用句和铭文内容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  鉴别铭文时,可从铭文的内容来观察,注意字数的多少与内容结构。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开始有了仅几个字的以象形为特征的族名金文。此期有铭青铜器的多数铭文都极为简短,有的仅有一个象形性很强的字,有的由几个象形的字构成一个短语。一般是可以分出方国、家族、私名等几个层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长篇铭文增多,有的直接记载了武王伐纣、周公东征等重大历史事件,有的记述了分封诸侯、祭祀祖先以及与殷遗、鬼方、楚荆的战争和赏赐臣工等。西周中期铭文有的涉及当时土地和制度,有的则记载赏赐册命。西周晚期铭文在百字以上者屡见不鲜,有的可达近五百字,多记载对淮夷和N狁的战争以及土地纠纷、法律诉讼和赏赐册命等,其内容多可与《诗经》、《尚书》等古文献相比附。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多作在显著部位,除书史性质外,也注重了装饰,文体多用韵文。战国青铜器铭文除个别长篇外,多为“物勒工名”。  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字体入手,体会各代笔法的不同风格,也是断代和判伪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字体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规律,乃和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  另外,在注意总结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要注意实践,将真假实物铭文相互比照,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铸造的部位、笔道的深浅等。切忌流于主观片面,妄断真伪。  识别纹饰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是给历代青铜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证据。  夏代青铜器一般平素无纹饰。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还没有出现作为图案衬地的花纹,即所谓“地纹”。纹饰大多作带状,并常见弦纹、兽面纹和夔龙纹。兽面纹的线条圆转流动,很有特色。在带状兽面纹上下夹以联珠纹,则是当时流行设计。商代中晚期纹饰内容丰富,变化更加突出,不但流行通体满花,绝大多数使用云雷纹作为地纹,以填充主题纹饰外的空间,而且还出现了在图案上重叠加花的所谓“三层花”。于是在青铜器上形成了富丽繁缛之风格。春秋战国青铜器,在工艺上继续对纹饰进行了革新改造,贵重器物往往采用最为繁复的生产工序和最为华丽的错金、错银、嵌错红铜、松石和细线刻镂等先进的工艺技术。一些嵌错着描写当时贵族宴饮、征战、格斗、乐舞、射猎等现实生活图像的器物,斑驳陆离,多彩多姿。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要知道一些特殊风格图案和装饰的风行时代,了解其社会背景。对同一纹饰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演变,也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并掌握纹饰内容和风格的发展规律。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铸纹和刻纹的不同特点加以区分。如商周青铜器的铸纹线条间的凹槽呈上窄下宽状,花纹线条转折处微显圆而非直角。若从纹饰的线条上来观察后仿器,则觉生硬、滞断、呆板。对于那些旧胎刻填加漆、加金银片的伪器物,往往难以一下识破,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特征,研究辨析。  读懂锈蚀  古代青铜器几乎都经历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地下环境及出土后自然环境的影响,它们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的条件不同,所以古代青铜器上锈蚀的情况千差万别,凭锈蚀特点来辨伪也就相当重要。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受地下和地上环境中各类物质,如土壤中的无机盐、硫化物以及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等影响也不一样。其中氯化亚铜和碱式氯化铜对青铜器是有害的。这些锈为白绿色,呈粉末状,故称“粉状锈”。除此之外,铜器上无害锈种类很多。这些锈是多年生成的,一般比较坚硬。它们是侵蚀铜质里生成的,是一层一层地长出来,坚固致密,不易剥落。  作伪的青铜器或部分作伪的器物必然要用铜锈伪装。而其表按层也要经各种伪装处理,但不管怎样伪装,假的绝不能变成真的。“点土喷锈”的方法虽然伪装得很像,但一遇硬物磕碰就会脱落,一碾即成粉末状。用硫酸铜、氯化铵等化学调配做锈效果很好,但终究不是长时间自然形成的锈,因此缺少层次感,显得锈是浮在器物表面。  对于真伪器表面不同的锈蚀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竹签和低浓度酒精等工具,特别是对较难鉴别的后作旧器,观察时更要注意锈蚀的色泽变化、光泽的新旧以及锈层的厚薄等特征,再参考纹饰、造型、铭文的各种特征,分类对比,触类旁通,才不致真伪混淆,新旧模糊。  总之,掌握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和铜锈对鉴别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但是,鉴定工作单凭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实践中摸索、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鉴真识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7/23 02:0207/20 17:2807/15 11:5007/11 17:2807/11 16:20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主题:法国著名收藏家:如何鉴别青铜器的真伪
泡网分: 9.257
精华: 1帖子: 7216
注册: 2013年04月
法国收藏家谈历代各地青铜器造假术:名家也被骗(图)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戴克成
如同艺术界的情形一样,只要某类东西受到欢迎而且变得极具金钱价值,伪制品——其中有些甚至制作极为精美——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中国青铜器的世界里,制造伪器的历史至少始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之。’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这段文字叙述,齐国攻打鲁国,索取鲁国的谗鼎,鲁国送去一只假谗鼎。齐国人说此鼎是假的,鲁国人坚持是真的。齐国人表示请乐正子春来齐国验证此鼎是否为真,齐国人将会相信乐正子春的判断。鲁国国君请乐正子春去齐国,乐正子春问鲁君为何不拿真的鼎送给齐国,鲁君说因为自己很爱这只真的鼎,乐正子春则表示:“我更爱我自己的信誉。”迫使鲁君无奈只得将他珍爱的鼎送给齐国。
从上述关于春秋时代鲁国国君的文字可得知,当时制作伪器的动机并不在于贩卖牟利,而是在于珍贵青铜器的拥有者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免于被力量更强大的邻国征收。
另一个有关伪器制造的例子则是行骗方士新垣平为了得到西汉文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6年)的欢心眷顾,造假成功却终被识破的故事。理由之一在于,如同上述所言,遵奉儒家思想的汉代以及之后的诸多朝代对于古代器物,特别是周代的青铜器,有着无上的崇敬,而突然间再度出现古代青铜器均被视为是上天保佑国祚的祥瑞之兆。
《史记》的《孝文本纪》与《封神书》中,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86年)记载了擅长于望气与看风水的新垣平,企图借着利用迷信来欺骗西汉文帝以博取更多的财富与政治势力。新垣平秘密命工匠制造了非常可能会让文帝获得福祉的伪器,上面刻有上天将赐文帝长寿与昌盛国运的迹象。其中一件伪器是一只刻着“人主延寿”铭文的古玉杯,他可能还造了另一件大型的青铜鼎,新垣平甚至事先将鼎埋在邻近汾阴之处。
新垣平成功地将刻有铭文的玉杯呈献给得意洋洋的文帝,文帝为表达谢意,立刻让新垣平加官晋爵。然而,好景不长,稍后两位忠臣张苍与张释之请人上书告发新垣平的诈骗,终使文帝相信自己为新垣平所蒙蔽。
历史记载新垣平与其整个家族,包含其妻之家族,后来悉数遭到灭门。不过,根据司马迁所撰,新垣平预告的周鼎始终不曾被发现。数十年之后,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6年)的元鼎四年六月才在汾阴出土了一只大鼎,《汉书》还正式记载了当时这个被认为是上天赐福的吉兆发现!
宋代帝王与文人笃信儒术并热爱古物,尤其是周代的古物,于是在他们的需求下,宋代的工匠仿制了为数可观的仿古青铜器。这些伪器分为两类:仔细考究模仿真正的商周青铜器,其他则是模仿商周青铜器的外形,再加上当时流行的设计图案或是适合宋代品味的新创造。第二类的伪器受到宋代艺术的形式影响,通常镶嵌金银图案为装饰。
宋代仿制的两类伪青铜器通常比较重,金属表面的光洁度较暗,最后的修饰较粗糙,装饰图案也比真正的商周青铜器模糊。伪器上的绿铜锈则多半是贴在铜器表面,由绿松石粉末为基础再掺入些许红锈与绿锈。如果伪器刻有铭文,则完全仿自真正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但是不若真品深入金属表面。
元代的仿制技术有了进步。河南、山东以及山西的工匠以其作品的高质量而闻名。他们所制的仿件极为精湛以至于竟不察的被列入王室收藏,如今还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尽管元代的仿制技术大为改善,然而这些伪器与真正的商周青铜器相较之下依旧质量差劣。形式笨拙,装饰图案铸造不够精准,铜锈的品质更是平庸。元代伪器的特色在于装饰上似是而非,无法与真正的商周青铜器相比。
明代仿制的伪器大多深具商周古风,但却又因为其以金银镶嵌的过分雕琢之装饰性质而背离其仿制的初衷。
这些明代仿器确实铸造精美且具备高质量,不过大部分的装饰图案均属虚构,与商周青铜器的真正样式完全相异。这些青铜器并不属于用来愚弄不谙此道者的伪造品,反而应该是从古青铜器中汲取灵感的艺术创作。这或许能解释当时某些工匠包括了胡文明、张鸣岐以及石叟深受欢迎的原因,他们的创作始终受到极高的赏识与探究,甚至直到今日。
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公元1736年至1796年),仿制品更加精致,数量也更多。装饰仍循古风,但是明显经过修饰,采用金、银或是半宝石的镶嵌运用十分普遍。
民国时期之伪器
其实一直要到公元1911年民国肇建之后,以欺骗买家、藏家、古董商、甚至专家、学者为目的而制造的青铜伪器时代才真正开始。这个伪器制作的黄金时期大约是1920年到1938年之间。彼时,仿制品几可乱真,多数具有伪铭文。
这类伪器多是由依古代青铜器真品所做的模型而制成,装饰经常不太精确,比较模糊和脆弱,特别是作为背景图案的雷纹,其中的螺旋纹比真品来的浅且不清晰,而且原来真品表面应该出现雷纹的位置,在伪器上甚至消失不见。伪制品与其所仿效之古代真品的重量也不同,或者太重又或者过轻。连金属的合金成分也不相同,伪器的表面经常覆盖着微细气泡孔,特别是在有雷纹装饰的区块,只消利用放大镜就能轻易观察出这些气泡孔。伪器表面通常为暗黑色,许多处都覆盖着极容易察觉的伪造人工铜锈。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依古代青铜器真品所做成的模型当然也包含了原本真品所有的缺陷,比如磨损的装饰、龟裂、表面的损坏等等,以及真品青铜锈的各种缺失,失去了清晰锐利度的镶嵌,或者是器物设计的某些部分已经完全消失。此外,覆盖在伪器上的假铜锈通常在厚度、颜色与质地上全部具有一致性,这样的现象绝对不会发生在真正的古代青铜器上。
1920年代与1930年代间最难被察探出来的伪器,是将破损的真正商周青铜器熔化之后作为金属原料再行铸造出来的。许多这类以正确合金成分铸造而成的复制伪器在1940年代战争时期被掩埋,近年又纷纷重现在香港与澳门的市场上。这些1920年至1938年间的伪造杰作均由当时技术顶尖的造假工匠与古董掮客以及其他在上海、北京、西安、苏州、潍县,甚至日本尤其是大阪的专家联手合作而成。
所有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间制造的一流伪器确实是在形状、设计、装饰等等完全仿效商周青铜器的复制杰作,专家学者依其仿制所在地而分类如下:
苏州的伪器
江苏苏州复制的青铜伪器。若干极卓越的青铜铸造工匠,包括周梅谷、刘俊卿与金润生,擅长于复制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古青铜器,他们的工艺水平远胜于北京所做的青铜器复制品。
&&潍县的伪器
山东潍县制造的青铜伪器。此地区约于四百年前即已从事青铜伪器制作,在清代声名大噪,当地的工匠专精于按照清代古物图录《西清古鉴》中的样本进行仿制。以蜡模制作的青铜镜在装饰上有一些错误,造型与包浆很多都不符合古代青铜器的特征,铜锈则是利用盐酸制成,难逃专家法眼。
&&西安的伪器
陕西西安制造之青铜伪器。加上铜锈之后,此地区制造之青铜伪器被埋入土中十至二十年以进行老化。此地区另一项专长则是为原本无铭文的真的古代青铜器加上伪造的铭文。
&&北京的伪器
北京仿制的青铜伪器。青铜伪器的制造主要于北京城发展,都是仿制商周最知名的青铜器。民国肇建之初,当时北京最重要的商周青铜伪器仿制匠师,也是北京城内古董商最大的供应者为外号“古铜张”的张泰恩,曾经亲授训练了十二位学徒,其中七名后来皆成为青铜伪器的制造名师。古铜张弟子中的王德山曾制作了一系列华丽非凡的青铜觯伪器,大多依真品复制,完美铸造并精准具现真品上所有的装饰细节,这组觯甚至每件都具有两字的铭文。尽管几乎至臻至美,但这些伪器却都有两大不足之处:首先是装饰,虽然已属完美的复制,还是略嫌僵硬。再者,伪器的铜锈带有漆底。以上两种都是当时北京造伪器的典型缺陷,这些京制伪器通常都以商周古青铜器真品为样本进行精准的仿造,再以酒精与漆的混合物做成铜锈。
上海的伪器
上海仿制的青铜伪器。许多以青铜器真品做模的青铜伪器于民国初期在上海售出。其中最出名的事件莫过于由名列仿制高手之一的刘俊卿以所制的伪器中,一只青铜觥与一只青铜卣以当时堪称天价的价格售出!刘俊卿与叶叔重共同于苏州开设工坊,叶叔重乃是上海知名古董商吴启周的外甥,而吴启周则与巴黎和纽约两地显赫的古董商卢芹斋在美国开设古董店。这两件惟妙惟肖仿制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器物的伪器于1932年被吴启周在上海购得,当吴启周后来得知这两件青铜器竟然是出于自己外甥合伙人刘俊卿之手,因为自己看走眼购入假货而尴尬万分,据说发誓从此再也不做青铜器的买卖。
最近的伪器
过去的十年间,大量青铜伪器曾流入市场。这些伪器大部分来自于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质量极高,有些仿制技术达到的完美程度以至于完全蒙骗了许多收藏家与此类业者。幸运的是,真正的专家依旧能够觉察出真伪,因为伪器多半过重,人造铜锈也能相对较轻易地从铜器表面剥离,伪造的铭文也不符合真品的真正时代特征或是铸得不够深,特别是由于铜锈只是以人工方式覆在伪器的表面,因此伪器的内部根本无法侦测到真正的腐蚀。无论仿制者的手法如何高明,真正的专家总是能够瞧出破绽,因为对于专家来说,伪器总是缺乏真正的生命力,缺乏那种唯有真正商周青铜器所拥有的活泼能量,而能够感知此生命力的本领则是任何一位青铜器评鉴专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制作青铜伪器的技术
任凭再高妙的仿制技巧,只要拥有敏锐的眼力并且熟知仿制者运用技术的知识,便能立判真伪。
伪器制造者利用许多方法制造足以蒙骗那些对此毫无怀疑与戒心的买家。现将这些方法叙述于下:● 重铸残缺的部分,将原本不完整的青铜器真品重新恢复其完好形状。
● 利用许多真正出土青铜器的碎片重新组合成一件完整的器物。通常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部分会被凑合在一起。
● 将一件真品的形状改造成别的形状,通常是改成价值更高的某种青铜器,或许借着将足部焊接到盖上来制造出分件的器物,或是将没有把手的盂加上把手使其变成为簋。
● 在无纹饰的素面青铜器上加上纹饰;常见的是将新的纹饰直接刻在器物的表面。如此的纹饰多半较真品的纹饰看起来僵硬呆板,而且也经常出现许多伪造者所作的纹饰历史年代与原素面青铜器年代不符的错误,此外,伪造纹饰上的铜锈要不由人工制造出来,要不根本没有铜锈。如果有加上铭文的话,多半造型丑陋,再不然字体可能不正确。
● 在局部有装饰的真品青铜器再加上其他装饰。这些新加上的装饰看来颇为僵硬,有时候还可能看得出凿雕的痕迹。而且如同在原本素面的真品上全面做假纹饰的伪器一样,纹饰内的铜锈皆是人工加上,再不然就是纹饰内根本没有铜锈。
● 在古代青铜器真品上以焊接方式加上装饰。
● 以真品青铜器做模本,铸造出另一件完全仿作的伪器。通常这样的伪器会比真品的体积略小,铸造的缺陷也可以在器物表面上看出来。铜锈是人工制成的。
● 以出版物上刊登的真品照片为本,进行青铜伪器的制造。这类伪器经常都在真品的照片中无法得见的形状、设计、装饰等等部分出现错误。如以上提及的,仔细检查器物上的铜锈在鉴定是否为伪器方面扮演着最基本的决定性角色。真正的铜锈是当埋入地下的器物与土壤中各种酸性盐接触,器物的金属内在经过长时间化学反应之下的产物,这样的化学反应让青铜器表面呈现某些样貌,或者是颗粒状、或者平滑,亦或是包覆着极微细的结晶,以及呈现出某种颜色,褐色(赤铜或一氧化物)、绿色(基本的铜碳酸盐),一般称此为孔雀石绿,或是蓝色(铜碳酸盐),一般称此为蓝铜色。
覆于青铜伪器表面的人造包浆由以下的原料与技术制成:
● 酸最早、最简单也是最广泛使用的制造包浆的方法是将青铜器浸入盐酸中。另外一种相关的技术则是将伪器浸入酸、石灰、盐与色素的混合液中,接下来再将器物埋入约一米的地下静待三至四年。如此可产生化学反应,而此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近似真品器物上的包浆。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硫酸与氨的混合物,再将器物置于极潮湿的地方三到五天,器物表面即会覆上一层绿包浆,而且难以除去。知名的伪器制造高手王德山在20世纪初即广泛使用此一方法。
● 漆某类人造包浆是以漆与色素的混合物涂抹在器物表面所制成,有时混合物中还会加入酒精。
● 涂料在伪器表面涂上模拟古老包浆的颜色。
● 加上真品的铜锈从破损的真品青铜器上取下铜锈的微粒,然后黏贴在伪器的表面。有时候这种真的铜锈微粒会被捣碎成粉末并与真的青铜器小碎片、绿松石粉末混合。将这种混合的膏状物涂抹在伪器的表面,通常之后还会再覆上一层薄蜡。
原标题:法国著名收藏家:如何鉴别青铜器的真伪
(本文摘自《读懂中国青铜器》,[法]戴克成著,杨成耀、杰希嘉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8月。)
伪鼎,仿制于20世纪早期(资料图)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417&&回帖:12 &&
泡网分: 11.124
帖子: 1680
注册: 2008年12月
是青铜 但是不是 “那个”年代的青铜而已
泡网分: 24.9
帖子: 2617
注册: 2008年08月
泡网分: 0.454
注册: 2013年07月
老弹弓wxfx 发表于
前几天出来发军事帖子被人一顿痛骂,现在改变策略了?先转几篇不痛不痒的,然后再偷偷发?这师傅继国旗不知道五星,穷兵不知道输武,连九里山出土啥都不知道了
泡网分: 0.454
注册: 2013年07月
老弹弓wxfx 发表于
别整天谁输谁赢的,又吓傻美国什么的,整个就一无脑儿你这个无知无耻无赖的家伙荷兰豆比国产扁豆好吃多了,崇洋媚外就是说你的!
泡网分: 18.245
帖子: 9052
注册: 2007年12月
古代的伪器现在都成了真品。
现在的伪器,1000年以后也都是真品。
所以,古懂真没有什么意义。
泡网分: 30.637
帖子: 3302
注册: 2003年02月
無肉不欢 发表于
对于喷子来说:中国最输。别整天谁输谁赢的,又吓傻美国什么的,整个就一无脑儿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9.257
精华: 1帖子: 7216
注册: 2013年04月
老弹弓wxfx 发表于
前几天出来发军事帖子被人一顿痛骂,现在改变策略了?先转几篇不痛不痒的,然后再偷偷发?对于喷子来说:中国最输。
泡网分: 30.637
帖子: 3302
注册: 2003年02月
無肉不欢 发表于
符合顽主的主题就要发在这里。前几天出来发军事帖子被人一顿痛骂,现在改变策略了?先转几篇不痛不痒的,然后再偷偷发?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9.257
精华: 1帖子: 7216
注册: 2013年04月
老弹弓wxfx 发表于
你就在交流老老实实带着吧,别到处祸害无忌了。符合顽主的主题就要发在这里。
泡网分: 30.637
帖子: 3302
注册: 2003年02月
你就在交流老老实实呆着吧,别到处祸害无忌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21:54:08
泡网分: 9.257
精华: 1帖子: 7216
注册: 2013年04月
伪方鼎,仿制于20世纪早期(资料图)
泡网分: 9.257
精华: 1帖子: 7216
注册: 2013年04月
伪觯的铭文(资料图)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周青铜器真假鉴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