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现在对新2018高考改革最新方案的改革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要怎么安排课程,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高考改革:如何应对选科走班
  如何应对选科走班
  背景链接:浙江新高考方案新变化
  高考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课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即高考科目共6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自选3门(7门课中选出),高考计分为: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自选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各100分(其中学考内容满分占70分,高考加试题30分),根据事先公布的考生比例确定21个等级,每个等级赋分差3分,即从40分到100分,如考生进入全省前1%名次则列入第1个等级,此科目获得100分,若进入全省名次前总人数的97%则是第21等级,此科目获43分,即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为4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最好的1次成绩。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选择是第一课
  好的教育,总是指向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浙江新高考“7选3”的出发点正是如此。
  怎么学会选择?陈才?指出,理性的选择是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每位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学业状况分析、职业理想梳理的前提下,还要分析高校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明确不同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系,甚至了解未来职业的需求与当下学习的关系。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创造选择的空间,开发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和导师指导课程。
  浙江省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在初中阶段被合成一门学科,叫社会;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合成一门学科,叫科学。高中阶段科学和社会两门学科又被拆分为独立的6门学科。那么,各个独立的学科到底学什么,难度怎么样,是否有兴趣,高一的学生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学生完全处于盲目状态。为此,温岭中学把生物和通用技术这两门原来是高二年级才开始学的学科,高一年级就在选修课中以导学的形式把课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每门学科进行初步的感知。
  为充分满足理性选择的需求,温岭中学在学生真正走班之前,预留了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三次选科调整机会。
  第一次选科在第二学程之后,这时学生对所有学科均有所了解,学程考试也经过了两次(温岭中学实施一学年两学期四学程制,一个学程大约两个半月左右),让学生填写意向表。学校的目的是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意向,进行初步的教学安排同时,让学生开始重视选择高考科目;第二次在第三学程开始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周;第三次在第三学程结束确定选考科目,通过学程考试,学生会选择自己最好的三门课作为高考科目。第四次进行微调和正式确定,一小部分学生对有一些学科了解不深的可以有一次再调换的机会。这次选科要求学生和家长签字,最终将科目定下来。陈才?告诉记者:“结果这次又有接近200人对个别学科进行了微调。”
  “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是高二第一学期的10月份(第五学程结束时),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对每位同学都非常重要,因为若首考考不好,重考时,学校很难有精力再开课程给他们补课。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第5学程进入全面的学考复习,所以若学生没有选定学考科目,我们没法开课没法走班,所以必须要在第四学程开始时就要确定“7选3”的高考科目。为既尊重学生选择,又要兼顾学校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我们让学生给学校提供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两种选择,若只有一个选择则不要递交第二志愿,这也是一种尊重,由小班导师来指导和协调。”
  通过3次选课,陈才?的总结是:“擅长科目常被学生选为高考科目,为了高考填报志愿不受限制,常出现文理科目交叉选择;学校擅长的学科也常是学生选择的高考科目。”
  3次选定之后,还有调课的机会吗?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赵海勇说:“学生假如真的发现不适应,涉及到人数不多的话,还是允许有一次调整的,但程序就十分麻烦了。”
  温岭中学家长王茜:刚开始听说自己小孩要面临新高考时,心情很复杂,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应该是有利的,它让小孩从高一开始规划职业生涯,但我们的教育体制是统考成绩选校,小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以学业为重,想方设法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对于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孩子很少思考。现在进入高一,马上进入什么都要选择的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做出选择很难。
  我问小孩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他说不上来。作为家长,我们跟他朝夕相处,也在观察他到底擅长什么?但有时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始终没有表现出在哪一方面有特别的天赋,所以这一块,小孩只能选择相对成绩好一点的学科。
  到了4月份,已经有了3个学程的经历了,也是最后一次选科的时候了,我们心里还是没有谱儿。当征求孩子意见时没想到孩子竟然已经有了明确的选科目标了,准备选化学、生物、地理三门学科。原来不是挺喜欢物理吗?他告诉我们,在学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社团里,跟着指导老师了解了不少相关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每个实验都让他很感兴趣,以后还准备去学医,解开生命的奥秘,并告诉我们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作的决定,希望给予支持,瞬间觉得孩子有主见了。
  在实际选科中,陈才?提到,“学校有98个学生社团,社团是让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专业等是否适合今后从事的职业,这对选科很有好处。随着学科考分的变化,学生选科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因此各个学科考试的难度要有一个平衡,如果个别学科题目简单,分数考得高,学生就误认为这个学科好学,必然选该科目的人就多,所以适当设置一些限制也是现实的需要;再者学生选择科目的时候,他不管学科老师是否能满足选择的要求,如高一选地理的学生接近400人,而我们原来只有应付200学生的地理老师,现在缺一半,所以这就面临着老师年年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问题。”
  让陈才?和老师们意想不到的是,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大文科组合的学生只有34人左右,比传统选文科组合的人数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的背后,陈才?分析,文理不分的优势明显凸显出来了,学校传统的特长也展示出来,如学生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的大理组合还是比较多,有8个班级。
  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选择权,在交谈中陈才?表示了担忧,“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只有初中的认识水平,无法进行科目的选择确定,而等到高二高三选课,又无时间准备高考;同时学校不应让学生乱定“职业”去选科,应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不断形成职业观,过于重视形式的选择实质上是迎合了高考的选择,这样造成专家帮了应试教育的忙,快速上新课使高中的基础性和选择性难以调和,所以最佳的确定时间应是在第四学程开始或结束时。”
  走班升级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学业水平考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后,学生从7门设立等级性考试的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高考,即“7选3”在理论上将产生35种排列组合,高中面临着不得不走班的状况。如何结合实际采用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的走班制,是摆在校长陈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好在对温岭中学来说,“走班”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陌生,2000年左右,陈才?就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走班和社团课和活动课的走班,这在浙江省也是最早进行走班的学校。
  2006年温岭中学启动校本能力加速器计划,上午全部是必修课,下午全部是走班选修课,让学生不同步完成高中学业实现无年级教学,但由于上午必修课太集中,师生教学很累不很科学,坚持了一个学期左右被取消,但能力加速器计划一直实施到今,从学生潜能激发、教师重点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法指导、实现学生能力加速的制度保障和课程资源的保证,四方面实现学生在温岭中学能力加速提升。
  2010年后,温岭中学从高二年级开始进行体育的必修课走班,即全年级学生全部打乱,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女生可以选择健美操、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男生可以选择篮球、排球、武术等项目,以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最终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实施选课一段时间后,通过民意调查,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教学形式,陈才?感觉这样的“走班”行得通,但不可否认,管理难度无形增加,因为整个年级的体育课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项目就没办法开起来。
  第二学期又分别在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等必修学科开始了走班教学,比如音乐学科按组合进行选班,在保证必修基本内容全部完成的同时开出乐器课和声乐课,喜欢乐器的学生到A教学班,同理喜欢声乐到B教学班,两个音乐教室同时开课。
  到后来,尽管新高考政策没有出台,但该校其他必修课也开始进行部分走班,比如一些学生学业考提前将政治学科考掉了,因其不参加高考,就不需要再学习该学科,那么学生就可以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去做实验,也可以到阅览厅去看书。并且从2013年开始,温岭中学每个星期走班保持在10节课以上。
  另外,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高考必修课,温岭中学在教学中采取对一部分“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学生,允许有选择地免修上课,全级段集中到指定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自学教室进行自主学习或做实验,允许极少数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免修上课,到电子阅览室接受网上从基础课程开始学习或接受老师的补差辅导等,也允许部分学生跨年级选必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走班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少是衡量学校深化课改革深度的一种指标。现在,温岭中学2014级高一全年级900多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需要来选课走班,温岭中学实施的必修课选修化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现在的温岭中学的选课走班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内可推广的一种模式。
  是否这样一所对走班教学游刃有余的学校,就能轻松实现全员选课走班呢?事实却并非如此。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校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统计结果是,“7选3”理论对应的35种组合全部都有。如果按分类开课,肯定35种组合的班都要开起来,那么是否通过适当的排课实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呢,陈才?试图进行分班排课,实现所有学生都能满足的学校安排,一个月的努力结果:无法排课!
  考虑到现实和效率问题,温岭中学坚持25人到50人之间作为编成一个教学班原则,教学班班级总数不能超过行政班总数,以保证教师合理的超工作量。通常情况是一个学生分别对应一个行政班和教学班。
  “走班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段同学科教师同时上课。调课几乎不可能,比如有老师生病请假怎么办?只能找其他老师代上。由于语文数学英语不属于选考科目,学生在行政班统一上课,现在只能每天上午前面三节排这三门学科的课,所以我们把行政班和教学班上课时间隔开,实施下来学生还是非常有序的。”
  温岭中学走班后,高一年级各班的门口挂起了特别的班牌,如班牌的正面是高一(1)班行政班班牌,反面是高一(A)班(按英文字母排序)教学班班牌,一间教室两块牌子,既是班级教室,又是学科教室;一名学生两种学习方式,既有固定班级授课制,又有教学班选课制;一门学科两个层次,既有倾向于等级性考试难度的科目Ⅱ,又有偏向于合格性考试难度的科目Ⅰ。从A到X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学科和教学班,学生只要从课表上按照对应的字母就能找到教学班了。
  和很多同学一样,小海在选科时选择了热门的化学作为自己的等级考,不过后来因为人数的限制、编班的需要,小海被自己的第二志愿录取了,分到了另外一个上化学等级考的班上,身边的同学都换了,熟悉的老师也换了,平时遇到难题,小海会马上和同学交流,但现在是新编班级,讨论学习的氛围还不强烈,他只有在上自习课时回到行政班与原来的同学讨论。
  老师换了也给小海带来一些烦恼,之前的化学老师教学风格已经适应了,现在的新老师小海又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所以小海初入新班级感到有些陌生。于是小海找到自己的导师,表示自己不适应新班级,通过导师张老师的沟通和鼓励,小海当上了新班级的化学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的工作,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很快小海适应了新班级的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小海发现自己的朋友变多了,在食堂吃饭,回宿舍的路上都能碰到熟悉的面孔。
  因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目前不走班,温岭中学保留了行政班建制。通过民意调查60%的学生也表示不愿意拆掉行政班。在陈才?看来,“进入高中后,高一是非常关键的学年,所有高中三年的行为规范、学风班风、自控修养等等都在高一形成,且教育是连贯性的,所以行政班在高一结束分成教学班时,老行政班不拆而再设教学班,老行政班维持三年,由班主任和三位导师三年跟踪到底不变,这有利于对学生连续地有效地指导,有利于对教师的评价,更有利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不会因一年后换任课老师引起高一无法责任到人,且建立教学班时保证有一半科目(语、数、英)从高一到高三不变有利于稳定和给学生一种归属感。假如高二拆掉行政班,所有的班主任和导师都在一年后换掉,可能今后的高一有些班主任和语数英教师就没有那么有责任感了。”
  “新政策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设计的这种走班模式对于教室数量有限、人数又较多的学校,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由于在原有固定行政班级教学的方式下每个班级的人数基本相同,但在充分满足学生选择的情况下,每个教学班人数可能存在差异,甚至为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班级人数设定上限,从而引起编排的教学班级人数增加,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由于走班教学带来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随之产生,需要未雨绸缪准确测算。”
  温岭中学分班的原则和模式?
  分班原则:科学分考,重视首考;尽量早分,争取少走;管理精细,评价科学;借助媒体,提高效率。
  模式:保持行政班,组建教学班。
  注:1.学生要有第一志愿和第二自愿可组班,2.要借助于软件才能分班排课,实现全体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
  以学习特点为主的分层
  走班教学分类链接:走班教学,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叫做分层走班,第二类叫做分类走班,第三类叫做分项走班。分层走班严格来说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好差,然后选择适应的学生来进行走班。第二类是分类走班:例如说选择参加高考的科目,就是高考班,选择学业考的就是学考班,选择艺术的叫艺术班,7选3有35种组合。分项走班,比如体育学科,A学生选择篮球,B学生选择羽毛球,C学生选择田径,就叫做分项走班。
  温岭中学现在是分类和分项走班,分层走班还未开始,为什么不急于分层走班,陈才?告诉记者:“通过民意调查,学生500人希望分层,400人不愿意分层。我们想不要一次给学生和老师的变量太多,七选三先理清,如排课、教学、管理等,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先确定科目,再认可这样的走班,待习惯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后,再开始分层。”
  虽未分层走班,但陈才?却有着清晰的思路:先分类走班后分层走班,根据每一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语数外三门课在未来将分成AB两个层次。不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而是按照学习特点创新地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赖老师型,第二种是自主学习型,这样分层避免了给学生贴标签的嫌疑。
  “大部分学校在做分层走班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学生都愿意到成绩好的班级去,成绩差的班级的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压抑感。家长也会有意见,凭什么我的小孩是B班,老师同样会有意见,我如何把握两层次的难度和课时?从学校层面看,仅分层走班,而不分类走班,7选3的科目走班就难以实施,有些学校到高二后根据7选3高考科目分成新的行政班,这种分法就无法走班了,即用分层走班代替分类走班,那就走回到原来似大文大理的高考模式上来,我不赞同这种模式,因解决不了每位学生的自主选择,且有应试的嫌疑了。” 对于这样的单一主课分层教学,或高二重新分成新的行政班(按7选3的科目编班,即按原来“理化生”或“政史地”两种组合分班的模式分成如“化史地”等,迎合应试教育),陈才?坦言温岭中学不会这样做。
  根据陈才?设想的以学生学习特点来分层的话,每门学科开课的课时也不一样了,比如依赖于老师型的班级,语文开四节课,依赖于自学型的班级,开三节课,给这类型的学生少掉一节,同理,数学、英语学科也一样。但学校会给出一个限制,学生三门课不能超出总课时。比如学生王静,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周总节数为11节,她只能选择两门每周4节一门每周3节的课。
  “这种分层办法避开了按成绩分班的问题,避免了教师难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我看了好几个分层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学校,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既上快班又上慢班,我不知道怎么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有的学校怎么做呢?慢班少两个例题,到快班就加两个例题,实际上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的,而是根据学生现有学习程度来分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来进行分层,从单一的分类走班再到混合的分层和分类走班,这样教学秩序会很正常。”
  学生的分层和分类走班教学无疑将成为未来高中教育的新常态,因此任何改革之举,创新之探都值得我们点赞,只要学校去实践、去研究,正如温岭中学一样总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校本的走班分层模式。
  本文节选自《高考改革将给中国高中带来翻天巨变!》 来源于:新校长传媒
您将要订阅:
46445位用户
不断探索和研究更加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包含个人提升、时间效率、正能量、科研相关、等相关的精选文章,为您提供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朋友圈           
           
免费章节课
下一位 上一位
下一位 上一位
下一位 上一位
下一位 上一位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高考改革:物理科目为什么会遭受冷落?
来源:  9:50:00 【】 
给考生选择权,在高考改革上是否必要?方向对了还是错了?如果错了,就彻底修改;如果方向是对的,可能就需要坚持,不断修正,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这本就是改革的意义。
  今年高考中,新高考改革改革试点地区浙江、上海出现选考物理考生人数锐减的问题引起媒体广泛关注。2014年9月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浙江、上海成为首批试点。与历史上的主要修改考试科目不同,此次高考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革,涉及从考试到录取的全过程,也必然遇到更多更艰巨的挑战。物理科目遇冷,就是此次改革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社会担忧很多,有必要理清。一是找出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浙江高考考试科目设计:3+3是怎么实施的?
  在考试的改革上,此次方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高考科目进行了大幅度修正。考试科目修改为3+3,从形式上看,与过去的3+1(综合)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已经完全不同。以往的高考科目实际上仅剩下语数外三门,不分文理科,后面的三门虽然也是高考录取的分数依据,考虑到对中小学教学的引导,考试性质已经从选拔性考试,转向学业水平测试为主。
  同时,增加考生的选择权,后三门由考生自选。这个思路与美国SAT考试颇为相似。其积极意义就在于给了考生更大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科目,以体现个性,而不是必须考什么。
  这自选的三门考试虽然定位是学业水平测试,但同时混合了两种性质的考试。即学业水平测试与一小部分选拔性考试。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理论上是应该完成高中的所有科目的学习,也就需要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只是这部分分值只有70分。但参加选考的考生,增加30分,这是一个增加区分度的部分,满分为70+30=100分。
  这样,浙江高考科目就变成这样的:语150+数150+外150+自选三门100+100+100,总分仍为750分。浙江和全国不同的是,全国其他地方是6选3,浙江是7选3,即在生物、化学、物理、政治,地理,历史之外,有一门地方特色科目:技术。
  但学生的选择权不是绝对的。在这个制度设计下,高校也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权,你不能选考史地政,而报考计算机专业。因此,高校会根据专业不同,对后三门选考科目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报考数学专业,在选考的三门中,往往要求考生选考物理。
  从第一选择变倒数第二,物理遭遇尴尬
  在浙江招生的1400余所高校,在高考改革启动之初,就针对总共2.3万多专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般强势的学校与专业,会提出苛刻的要求,比如必考科目中必须有某一科。非强势的学校与专业,则往往要求宽泛,让考生二选一,或者三选一,以保障有足够的考生报考,录取。比如北大数学大类要求必考物理,但某师范大学数学系,则是物理、化学、历史三选一。什么意思?即想上数学系,你选考史地政也可以。原因也极其简单,学校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只能委屈一下了。
  在选课科目中,显然物理是受多数高校与专业青睐的。按当初高校给出的方案,如果选考了物理,则91%的高校专业不受报考限制,依次为化学、技术、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在正式开考之前,相关部门针对5000名中学生“7选3”的抽样调查中,物理已经掉到了第二位,化学占据第一位。
  浙江相关部门在正式开考前抽样调查的选考数据
  到了实际考试选择中,物理开始迅速滑落,一次不如一次。以杭州为例,2016年10月的学考中,选考物理的人数在所有科目中排倒数第三,远远落后于其他科目。
  根据最后的全部统计,在浙江省2017年总数29.13万的考生中(实际统考生只有25.01万),在后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
  前三名依次为: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其次为历史10.88万(43%);政治10万(40%),物理8.95万(35.78%),最后一名为技术7.2万(占比为29.2%)。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原因比较复杂,大家诟病最多的是赋分法有误导,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给学生的选择权,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计。
  后三门是类似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考试进行,但因为是高考录取的两个依据分数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前面的3科),需要还原为百分制。为保障公平,浙江在后3门的分数计算上,并没有采取原始分或是绝对等级分、标准分,而是采取了等级赋分法,起点40分,共21个等级,级差3分。
  这种等级赋分法,无论实际成绩如何,前1%的考生将获得这个科目的满分,并以此类推。这种做法本来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不同科目之间的分数可比,在计入高考录取时,确保其公平。比如科目选考人数多的,获得最高分的考生自然就应该多,选考人数少的,自然就应该少。但是也造成了选考人数少的科目不容易取得高分,物理的情况就是这样。
  但物理科目的难度,恰恰是所有科目中最高的,物理学的好的孩子,多数天资较好,学习成绩也普遍比较好。由于在赋分法下,难以在物理学科上获得更好分数。于是一些考生就放弃物理,而去选考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等。因为这样更容易战胜其他人,获得更高分数如100分,或者99分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选考物理。在分分必较的高考中,显然有其现实意义。因此,选考物理的人数出现大幅度下降。物理科目从理论上的最佳选择,变成了实际中的倒数第二选择。
  原来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希望考生擅长哪门而去考哪门,充分展现个性特点,结果变成了哪门分数可以拿到最高分数,就选哪门。这是我们很多改革政策制定者难以预料的结果。
  会带来什么后果?怎么解决?
  从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变成倒数第二,这样的结果很快就引起了中学老师与物理科研工作者的担忧,首先就是对物理学科以及关联人才培养的担忧。
  首先,我觉得不必太过紧张。事实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都坚持物理为必选,因此,很多学生顾忌拿不到最好分数而放弃物理的同时,浙江省还是有近9万人选择了物理,占35%,而这一部分学生,也基本都是比较优秀的考生。在某种程度上,选考物理,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试金石。
  从高校个体层面来看,物理更是顶尖高校的必要条件。如在2017年浙江普通类(提前批录取和平行录取)招生中,浙江大学(不含医学院)2071个招生计划中有921个招生计划的选科要求仅限物理,占比也达到了45%。西安交通大学127个招生计划中有103个招生计划的选科要求仅限物理,占比高达81%。东南大学133个招生计划中有91个招生计划的选科要求仅限物理,占比高达68%。而上海交通大学(不含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普通类(平行录取)招生计划的选科要求全部仅限物理。
  很多人担忧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不选考学生就不学了,物理教师就要失业了。其实这个担忧从理论上没有必要。不选考,也不等于不学,也必须学,因为你如果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考试,即那个70分的题还是要考的,只是考试难度较低而已。
  和担忧选择物理学科人少相比,我认为更应该担忧的是这种考试模式导致的包括物理在内的教学水平的下降。
  首先,作为学业水平测试,70+30这种混合测试结构,必然大幅度降低考试难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多少学多少,应试教育短期难以化解,这将必然导致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消减。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我们的数学与科学(以物理为核心,包括生物、化学等)知识水平在全世界还是领先的,如果普遍推行区别度只有30分的考试,必然导致我们日常教学跟着简单化、低水平化,这才是最应该担心的。
  其次,田忌赛马的策略导致的不只是物理的下降。2016年浙江考生文理科比例是37%:63%,也就是说63%的学生需要考物理、化学、生物。但目前来看,即便是选考最多的生物、化学,也最多只有50%,少了13个百分点。
  那么,怎么办?
  仅是批评功利文化显然无法短期解决,从技术角度看最有效的是调整计分办法,修改赋分法。这种调整起来也不简单,因为还需要兼顾不同科目的公平性。简单的原始分以及标准分计分方法等都不够完美,需要再完善。如果调整计分办法,加上高校在招生时更重视物理,要求物理必考,应该可以改善物理选考遭遇的尴尬,但这些,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高考对以物理为代表的传统理科科目的削弱。
  部分人认为,把学业考试与选拔考试彻底分开是一个根本的办法,让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回归选拔,不要让一个考试承担太多功能,就可以完全规避这种现象与问题。也就是修改70+30这种考试模式,把发放高中毕业证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选拔性考试剥离。这种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系统性地修正调整原来考试中可能使我们相关教学水平下降的担忧,对物理的选考影响也降到了最低。但反对者认为这种调整,实际上改变了当初的设计,回到了传统的3+1(综合)。
  高考改革的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没有最好,最完美的方案,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出现各种问题都很正常,需要的是及时的修正与调整。日前,浙江考试院公开征集对目前高考改革中学考的一些具体意见,显然是准备在一个周期结束后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关于物理选考人数减少的看法与建议,此外还有大家反映强烈的对考试次数的意见等。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既需要给予时间去解决,当然也需要舆论的质疑甚至批判。
  物理选科的问题,本质上是给考生选择权后,我们录取最后还要回到分数这个依据上,从而导致的功利文化的算计。我认为在我们对此质疑的同时,需要回答一个问题:给考生选择权,在高考改革上是否必要?方向对了还是错了?如果错了,就彻底修改;如果方向是对的,可能就需要坚持,不断修正,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这本就是改革的意义。
  信息来源: 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
&  相关推荐:
考试吧雄鹰网校课程
考试吧新东方网校课程
语文知识地图课程
基础课程――系统学习,扎实基础
内容详情:前言:什么是中学语文知识地图
第一章:描绘性语言的运用与阅读赏析
第二章: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判定分析题
第三章:语言的准确与选择题考核
第四章:记叙文中的环境、场面、景物描写
第五章:人物语、动、心、神描写
第六章:铺垫与照应
第七章:对比与衬托
第八章: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一)
第九章:虚实答题法融汇应用(二)
第十章:文章的结构
第十一章:文章主题的提炼与分析
第十二章:文章主题的表现手法
第十三章:成长经历类作文与叙述
第十四章:亲情友情类作文的写作与阅读
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
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高中生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
内容详情:
第一章:成长经历类文章与阅读分析
第二章:亲情友情类文章与阅读分析
三章:话题议论类文章与阅读分析
第四章:概括能力题型与思维训练
第五章:表述能力题型与答题结构训练
第六章:理解能力题型与虚实相应法应用
第七章:古诗文赏析题型与要点分析
第八章:文言文题型与学习要点分析
第九章:判定分析题型答题结构与要点分析
第十章:记叙文考点与题型梳理
第十一章:议论文考点与题型梳理
第十二章:说明文考点与题型梳理
第十三章:判定分析性赏析题型答题要点
第十四章:思想情感分析题型与虚实相应
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
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 ,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高中生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
内容详情:第一章: 发现考点,发现知识地图
第二章: 古诗赏析与阅读
第三章:虚与实中的事实与情感变化
第四章:理解与表述能力题型分值与答题结构
第五章:综合运用与表述能力题
第六章:如何看题与做题
第七章:概括能力与说明文体
第八章:话题作文与议论文阅读
第九章:判定分析能力题答题分值分布
第十章:现代文赏析与表述能力训练
第十一章:考场作文中的虚与实分析
第十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与考场作文
第十三章: 考场试题整体讲解
第十四章: 考场试题整体讲解
第十五章:学期论文导引与写作
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
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高中生赠送
《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
专项训练课程――针对部分模块进行重点专项讲解,短期突破
内容详情:第一章:怎样防止考场作文丢分;
第二章:每一步都要为自己的作文加分;
第三章:文章新颖、独得高分
第四章:衬托、渲染与亲情友情类考场作文
第五章:对比、虚实与成长经历类考场作文
第六章:叙述、议论与话题类考场作文
第七章:描写、突出重点与点题
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
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高中生赠送
《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
内容详情:第一章:怎样防止考场作文丢分;
第二章:每一步都要为自己的作文加分;
第三章:文章新颖、独得高分
第四章:衬托、渲染与亲情友情类考场作文
第五章:对比、虚实与成长经历类考场作文
第六章:叙述、议论与话题类考场作文
第七章:描写、突出重点与点题
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
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高中生赠送
《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
冲刺提高课程――直击考试,快速提分
内容详情:第一讲 判定描写方法及分析其作用
第二讲 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第三讲 判定文章材料的搭配及作用
第四讲 作文分析及点评
第五讲 判定文章修辞手法
第六讲 判定说明方法
第七讲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议论文题型及考点分析
第八讲 文章主题的表现与赏析
第九讲 表现手法及语言的判定与赏析
第十讲 学生作文赏析
第十一讲 有关文学常识的学习
第十二讲 议论类文言文(一)
第十三讲 议论类文言文(二)
第十四讲 考场作文分析
第十五讲 考场作文点评
第十六讲 理解表述能力题要点及事实、人物行为与思想情感的对应
第十七讲 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第十八讲 阅读训练题详解
第十九讲 如何从材料中提炼中心与作文修改的顺序和方法
第二十讲 试卷真题考核点分析与学生考场作文点评
课程特色:本班是课堂实录课程,结合高考题目要求和特点进行讲解,实用的虚实答题法,梳理踩分点,对考试中的各种类型进行详细讲解。适合学员直击高考阅读和作文,快速掌握技巧直至通关的高中生赠送
《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
内容详情:第一讲 先秦必考文学常识梳理
第二讲 秦汉必考文学常识梳理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必考文学常识梳理
第四讲 宋代文学常识梳理(上)
第五讲 宋代文学常识梳理(下)
第六讲 明清文学常识梳理
课程特色:帮助同学了解每位作者的其人其文;使原本空洞的文学常识,变得鲜活起来。本课程将逐篇梳理重点作家作品,每节课都安排诗歌讲解分析。适合学员希望全面掌握文学常识的中学生赠送无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6:16:47)?&&( 16:13:14)?&&( 9:50:00)?&&( 9:50:00)?&&( 13:10:00)?&&( 13:10:00)
在线名师:  
新东方在线特聘教学专家,北京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物理教...[]
在线名师:  
北京师大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兼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
在线名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大《纵横》杂志主编,《北大研究生学志》副...[]
在线名师:  
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英语老师。长期在新东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培...[]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大数据宝典
通关大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