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母在这个石油都可以干什么小城里打工,干什么活却不知道

当前位置: >>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试卷
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一) (2010、12)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2. 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2. 。《登高》 (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 ) 。《观书有感(其二)) ( 》3. 昨夜江边春水生, 4.,千里暮云平。《观猎》 ( ) , ,渔人甚异之。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 )5. 君将哀而生之乎? 6. 芳草鲜美,(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孤蓬”在诗中指(2分) (2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C.“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窥镜而自视,其弗如远甚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山水之乐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临溪而渔)。 (2 分)10.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2分) 11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 (3分)为主,乙文以为主。 (4分)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①老儒。一日,雅②步行 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 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 子矣。 【注释】①偃蹇(yǎnjiǎn) :迂腐萎靡的样子。 针线活。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比相见( ) (2)故走觅兄( ) ②雅:美好不粗俗。 ③针黹(zh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14.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傅显性情迂缓的一句是 A.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 B.望之如偃蹇老儒。 C.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D.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 15.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二、现代文(共48分)(2分)(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杂说“书卷气” ①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 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 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因为“书卷气” 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 “书卷气”为荣。 ②“书卷气”虽然只是个抽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 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 、幸福“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 抑或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 ③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 便可以修得我们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 读书学习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 ④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 书,读圣贤之书, 天长日久,水滴石穿, 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厌恶书卷气, 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 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 毕竟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了。 ⑤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 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耳濡目染,环境熏陶。所谓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 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之外, 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 即使是那些没 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的人, 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上若隐 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呢! ⑥“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 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是很 空洞和无聊的。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 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那 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 16. 第②段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是 A.详细 空虚 C.详细 虚伪 忧愁 忧愁 B.具体 D.具体 和 (3分) 虚伪 空虚 痛苦 痛苦17.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5分) 18. 第⑥段最后一句中的“那样”指的是 (4分) 19. 文中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证 明 而“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则证明了 分) 20. 请依据文中所述和你的积累,为第⑥段补充一个事例并加以分析。 (4分) , (6(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忽然天好蓝 ①炎炎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目的地,是西藏。 ②到了昌都时,她突然看到一个磕长头的女人。那女人走三步退两步,样子很 qiánchéng。她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③更有意思的是,那女人的身边竟跟着一条胖乎乎的小狗。她感到很奇怪:磕长头 的人,怎么会带一条狗在身边?有人对她说,那不是狗,是一条狼!她一听,当即就吓了一跳! 原来,这女人本是个牧民,一天晚上狼群袭击她家的羊群时,她们全家打死了一头母狼,没 想到母狼带着一个小狼崽。看着狼崽没有母亲,女人又不忍心杀害它,于是就把它带到家里 养了起来。 ④她听了,真是惊得目瞪口呆:难道这女人就不害怕狼崽长大后对她不利?毕竟狼 是肉食者啊,天生就有一种嗜血的本性。 ⑤从昌都开始,那女人就一直在往前走。有时她故意想搭讪,但女人都不理她。她 认为女人肯定对她有所防备,毕竟自己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这么奇怪地跟着她。 ⑥一天,她们到了一座玛尼石堆边。那女人终于停了下来,拉开腰上拴着的一个布 袋子,拿出一些糌粑开始吃。她看着女人的吃相,感觉到了她的辛苦。她仔细地看着,女人 似乎并不在意,仍自顾自地吃着,还吃得很香甜。 ⑦但一瞬间,她却惊呆了!她看到在那女人因为磕长头而弄得脏兮兮的脖子上,竟 然挂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是西藏民间价值连城的九眼珠!一般的九眼珠,随随便便就 能值几十万,而这个女人脖子上的,一看就知道是珍品中的珍品! ⑧她的眼睛都有一点儿直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人竟把如此值钱的东西直接 挂在脖子上?而且还是一个人单独出行。 ⑨这天晚上,到了一个小镇。她看到女人在一家旅店的门前屋檐下躺了下来,准备 睡觉。她看了,觉得有点心疼,就对老板说,给那女人开一个房间,让她进来住。老板却说 没有房间了。她踌躇了一下,就走了过去,对那女人说,你今天晚上和我住一个房间吧。那 女人却怔怔地看着她,不说话。她看着妇人的眼睛,突然想,是不是女人对自己有戒心?毕 竟她脖子上的九眼珠是那么的值钱啊。她只好不好意思地独自一人进了房间。 ⑩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她从梦中惊醒,愣愣地看着窗外,…… 。 ⑾一进房间,她连忙从包里拿出自己的备用衣服,让女人换上。女人这次还是没有 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了她的衣服开始换。 ⑿在换衣服的时候,她好像是不经意地就把那枚九眼珠放在了她的身边!她站在那 里,只要一伸手,那枚九眼珠就唾手可得!她看着急急换着衣服的女人,想,难道她不提防 我了? ⒀等女人换好衣服。她站在一边,对她说,好了,你在床上睡一会儿吧。没想到女 人竟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仿佛对她所说的根本不懂。她想,是不是刚才她冻得太厉 害,神志不清了?于是她又重复了一遍,你睡会儿吧,暖暖身子。女人却还是怔怔地看着她。 ⒁她看着女人,想,她怎么了?突然,她看到女人张开了嘴,发出了一连串“噜噜” 的音符。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女人根本就不懂汉语!难怪一路上她跟她说话,她都不理 她呢。 ⒂她马上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过敏。 这时, 她看到了女人脖子上戴着的那枚价值连城 的九眼珠,又看了看房间里那条正在跑来跑去的小狼,心里就为自己曾经想过的有关“动物 嗜血”的理论感到有些好笑。她想,一个连人都不防备的民族,又怎么会对动物防备呢? ⒃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虽然现在是在黑夜,但她仍然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21. 根据拼音写汉字。qiánchéng 22. 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③段属于 (2分) ,其作用是 (4分) 23. 第⑦段中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4. “她”“有些神经过敏”,从全文看,表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6分) (1) (2) (3) 25. 对句子“她忽然感到西藏的天好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西藏远离工业污染,那里的天空都显得那么纯净、无杂质。 B. “西藏的天好蓝”象征西藏女人的纯洁、质朴和善良。 C. 西藏女人对她毫无戒心,使她豁然悟出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该这样单纯。 D. 在结尾处,和文章标题相呼应,构思精巧,发人深思。 26.联系上下文,在第⑩段省略号处补写一段人物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8分) 三、写作(共60分) 27.题目:一路歌声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2010、1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42分) 1.渚清沙白鸟飞回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艨艟巨舰一毛轻 4.回看射雕处 5.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7.远行的朋友(2分) 8.B6.落英缤纷(1―6每空3分,每错一字扣1分) 9.C(2分) 10.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2分) 11.议论,记叙,以天下为己任,与民同乐(3分) 12.(1)等到(2分) (2)跑(2分) 13.傅显踱着优雅的步子在集市上行走,遇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3分,关 键词“行”“见”) 14.A(2分) 15.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16. B(3分) 17.排比 对偶(2分)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有力地强调了增加书卷气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的观点,并点明应该读怎样的书,以及怎样读书。 (3分) 18. 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 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4分) 19.通过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可以培养书卷气(3分)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3 分) 20.略(4分) 21.虔诚(2分) 22.插叙(1分) 补充交代狼崽的来历,表现了西藏女人的善良本性。 (3分) 23. 强烈地表达了“她”对西藏女人把价值连城的九眼珠直接挂在脖子上的惊讶之情。 (3 分) 24. (1)看到女人身边跟着狼崽就想到“动物嗜血”的理论。 (2)认为女人不理她的搭讪是对她有所防备。 (3)觉得女人对同住一房的邀请不回答是有戒心。 (4)怀疑女人摘下九眼珠是忘记了提防她。 (5)以为女人不答话是神志不清。 (答到3点即可,共6分) 25.A(3分) 26.略(8分)2011彭浦初定位考模拟卷(一) 一、文言文部分: (42分) (一) 、默写: (18分) 1、黄鹤一去不复返, 2、 3、不见去年人, 4、 。《黄鹤楼》 ( )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 ) 。《生查子?元夕》 (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 ( ) 。《小石潭记》 ( ) 。《醉翁亭记》 ( ) [宋] 陆游5、潭中鱼可百许头, 6、 ,鸣声上下,(二) 、诗词理解: (4分)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句中的“ 天山”,原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__________。 (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的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本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 ,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作品是《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23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良狗捕食 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 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 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期年乃得之 ( ) (2)买取鼠之狗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________________。 14、让良狗取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 (2 分) 15、对这则短文的启示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 (2分)A. 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B. 要让狗抓老鼠,就得先捆住他的后脚。 C. 揭露了人才无法施展才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 D. 讽刺了那种束缚人才的思想,限制他的自由、扼杀人才的作风。 二、现代文部分: (4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透视谦虚 ①一位大学毕业生,到外企应聘,写了一封十分谦虚的自荐书,自云种种不足,以求获 得好感。不料,洋老板并不欣赏,评语是“缺乏自信”。这位求职者没有将自己“推销”出去, 被所谓的谦虚所“封杀”。 ②谦虚诚然是一种美德。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然而,有一种国粹式的谦虚,实在令人 受不了。与其说是谦虚,不如说是贬低自己,否定自己。 ③自己本来挺聪明,但最好称“愚”;本来知识渊博,但最好称“鄙人”――浅陋之人,甚 至称“敝人”――破烂之人。若不如此,就会招来指责,曰:“骄傲!” ④自己的见解挺正确,挺深刻、挺新颖,但最好称“愚见”。有了正确、深刻、新颖的见 解,也不能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地发表出来,最好说“窃以为……”,带上一点偷偷摸摸、吞 吞吐吐的味道。若不如此,张嘴就说“我认为……”就会遭到非议,曰:“狂妄!” ⑤凡此种种,统称自谦。若不自谦,也即自大。夜郎自大,狂妄自大,自高自大,谁若 背上“自大”的恶名,难有出头之日。 ⑥《愚公移山》里,正面人物叫愚公,反面人物叫智叟。“智”受到嘲笑。如果有人确实 “大智”,也必须不露声色,不显锋芒,装成“若愚”的样子。这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异人,大抵 蓬首垢面,如痴似癫。倘若你带着灵气,冒着精气,透着才气,便有一盆盆“污水”兜头泼来: “不谦虚!”“没涵养!”“臭能耐!”。为了自保,你不得不缩进蜗牛壳里,做一个符合传统精 神的“谦谦君子”。 ⑦这时候的“谦虚”,已经成了捆绑智者的绳索,使他们不敢说,不能说;不敢做,不能 做。这时候的“不谦虚”,已经成了伤人的武器。 ⑧由此可见,国粹式的谦虚并非真谦虚,其实质是提倡自我贬低甚至自我否定。 ⑨要让个体充分表现自我、展露才智,而不是“夹着尾巴做人”,这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 民族。 16、第⑥段画线句中隐含三个成语,请写出其中两个: 分) 17、文的中心论点是下列表述中的 A、谦虚诚然是一种美德。 B、谦虚已经成了捆绑智者的绳索。 C、让个体充分表现自我、展露才智,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民族。 D、国粹式的谦虚并非真谦虚,其实质是提倡自我贬低甚至自我否定。 18、②段画线句中“诚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 (3分) , (4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事例。并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2+4分) 答: 。 20、中本来还有如下一部分内容,你觉得它应该放在第几段中,理由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归咎于他的“恃才傲物”。时至今日,仍有人因被领导或导 师视为“不谦虚”而被打入冷宫,政治前途或学术前途,就这样被扼杀了。 (5分) 答: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26分) 梦里潇湘 刘醒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周围的老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唯有奶奶是个例外。奶奶不仅识字 而且还挺有学问。 上小学时, 有一阵我怎么也分不清和艳字, 总是将它们搞混了, 用艳作鲜。 为这事奶奶揪着我的小耳朵说过几次,可我仍然转眼就忘了。 那一回,当我又写错了以后,奶奶真的生气了,罚我将每个字写500遍。我哭哭啼啼的 半夜才写完。一直没作声的奶奶,这时将我拉到怀里,一边给我洗脸,一边对我说:“饿了 吗,想吃什么?”我说:“不想吃!”奶奶说:“那就喝点汤。”奶奶说着就端一碗汤,我尝了 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汤,奶奶让我猜。我猜了半天没猜到。奶奶这才 告诉我,说这是鱼肉和羊肉混合后做的汤。 奶奶说,鲜吗?我说,真鲜。奶奶说,你再想想它为什么鲜,因为它是用鱼和羊做的! 奶奶这解释真是妙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写错鲜艳二字。 用现在的话来说,奶奶具有大专学历。奶奶小时候,上过小学,读了几年家里就不让她 读了。后来,奶奶偶尔碰上了将要成为我爷爷的那个人,他极力劝奶奶随他到河北去读保定 女子师范。奶奶同家里说时,一致遭到反对,太爷爷太奶奶说女孩子读点书识点字就行,关 键是要将针线活学好。奶奶不和他们吵,自己把自己关进房,拿了一块布一门心思地绣起花 来。 奶奶绣的是黛玉葬花,她在房里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不吃饭不喝水也不睡觉,甚至也不 流眼泪,见人来劝时她反而先笑,笑得劝的人反倒落起泪来。饿了三天的奶奶,越发楚楚动 人,谁见了没有不生怜的,最后太爷爷没办法只好发话任奶奶去,并说看她读那么多书日后 有什么用处。 奶奶毕其一生,只爱读一本《红楼梦》 ,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读了几百几十遍,奶奶不 爱贾母,也不爱王熙凤,惟独对林黛玉特别钟爱。她常常对我和妹妹说,年轻时,她将林黛 玉当做自己的姐姐和妹妹,生了父亲以后,她慢慢又将林黛玉当作自己的女儿,现在她有将 林黛玉当做自己的孙姑娘。 奶奶称赞女孩子时,从来只用一句话,说你长得真像林黛玉,由于奶奶特别的气韵,她 在女孩子心中显得很了不起,她们也跟着奶奶说,你是个薛宝钗。外面的人不知道,这是一 句贬人的话。 读《红楼梦》时,每逢到了黛玉葬花那一章,奶奶总是哭成了个泪人儿,而一旦到了黛 玉魂断潇湘时,奶奶便哭得死去活来,常常两天不思茶饭,只知道长吁短叹。所以,一家人 里谁都怕那个第九十八回,一旦奶奶拿起《红楼梦》以后,不管是谁外出,一到家总要先打 听还差几回到九十八回。 从我记事时起,奶奶这样的“死”,每年都有两三回。只要奶奶一翻开九十八回,再晴的 天气,我们家也是一片由忧郁的愁。 父亲长到20岁时,便开始领女孩子上门来请奶奶认定。奶奶看过之后,总是说,这是 个王熙凤,或者说是薛宝钗。父亲知道奶奶要的是林黛玉。谁知奶奶见了以后,却说她不是 林黛玉,而是秦可卿。 直到有一天父亲将母亲领进家门, 那时母亲刚刚从大病中恢复过来, 脸上的嫩红还可以 看出那痛苦的痕迹,母亲穿着一身素色衣裤,纤纤弱弱的一副样子一出现在屋子里,奶奶的 眼睛便忽地一亮, 禁不住地走上来, 拉着母亲的手, 也不知是悲是喜, 眼窝竟真的潮湿起来。 不过,奶奶当时并没有称她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这一生只要我在,就决不会再让你吃 苦了。母亲后来对我们说,当年奶奶讲的那话,她一直认为实该是对林黛玉讲的。 天下的真女孩只有黛玉一人,这是奶奶毕其一生而得出的结论。 21、第九段中的“这样的‘死’”是指(2分) 22、本文写了奶奶的四件事,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6分)奶奶小时候父母不让她读书,奶奶绣黛玉葬花默默抗争,赢得读书权利。1、奶奶选定了只有像黛玉的人才可成为她的儿媳。2、奶奶小时候父母不让她读书,奶奶绣黛玉葬花默默抗争,赢得读书权利。3、4、奶奶选定了只有像黛玉的人才可成为她的儿媳。 23、第十一段描写奶奶见到母亲时“奶奶的眼睛便忽地一亮,禁不住地走上来,拉 着母亲的手,也不知是悲是喜,眼窝竟真的潮湿起来”,其原因是: (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奶奶一生喜欢读《红楼梦》 ,而且只爱读《红楼梦》 。 B. 奶奶读《红楼梦》 ,不喜欢贾母、王熙凤、薛宝钗、秦可卿等人,唯独对林黛玉 特别钟爱。 C. 奶奶每次读到黛玉葬花便哭得死去活来,这是因为奶奶把林黛玉的命运和自己的 命运连起来了。 D. 课题“梦里潇湘”和本文最后一句相呼应,揭示了奶奶一生挚爱着的林黛玉在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 25、从奶奶的身上可以看出,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可以左右他对世界、对 人生的观念。请就这一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阅读感受。 (8分) 2011彭浦初定位考模拟卷(二) 一、文言文部分: (42分) (一) 、默写: (1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 3、宝马雕车香满路, 4、 5、凄神寒骨, 6、 。《黄鹤楼》 ( )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 ) 。《青玉案?元夕》 (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 ) 。《小石潭记》 ( )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 ) 马致远(二) 、诗词理解: (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对这首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这首曲题为“秋思”,“秋思”就是“思考秋天”的意思。 B.“枯藤老树昏鸦”六字,起首便展现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凝练而隽永。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旅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此曲既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的人和景都经过作者精心选择, 最能表现“秋思”。 8、本曲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 的游子心。 (2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桃花源记(节选) 图,传达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两个出自课文《桃花源记》的成语:___________ 11.下列关于引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3分) A.这段文字是从社会风尚的角度表现桃花源的美好。 B. 这段文字描写了桃花源宁静的生活环境。 C.在源中人和渔人的交谈中,既解释了桃花源人的来历, 也反映了他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 D.文中“妻子”“绝境”“无论”“不足”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古今是不同的。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 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③,张袂④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⑤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 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⑥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 傧者 ] 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②[ 临淄 ] 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 ③[ 闾 ] 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④[ 袂 ]――衣袖。⑤[ 踵 ]脚后跟。⑥[ 不肖者 ]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2分) (1)傧者更道_________________ (2)与文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的“于”一词意思不同的句子是______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相与步于中庭。 B.渐闻水声潺潺而汇出于两峰之间者。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有一处画浪线的对话,晏子说这句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二、现代文部分: (48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20题(22分) 写封家书 何勇、的人。 (2分)①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报 载:近日,山东德州某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父母写封“感恩信”的作业,竟有1/3的学生 不会寄信,不懂得寄信常识。 ②又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 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 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 ③为此,季羡林、费孝通、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海内外发 出倡议:留住家书。 ④从古至今,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 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三国名相诸葛亮在家书中叮嘱外甥“志存高远”;告诫 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黄炎培写给儿 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十六字箴言,是为人处世的真谛,依然能 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 ⑤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谈家事, 所言极为真切; 又因面对自己的至亲, 谈处世、 做人,所言又极为慎重。不管身居何位,财富几何;不论在外如何言不由衷,意不能达,一 旦给至亲骨肉写信,信为心声,常常思绪万千,手中的笔沉重万分,潇洒不起来,时时对照 自己的人生观念,生怕产生误导。虽不如电话便捷,但更为深入详尽,也更动人,自有现代 通讯代替不了的功能。 ⑥不仅如此,读家书,见字如晤,当身处哨卡的战士展开家书见平安,当远行的游子含 泪用心读父母激励的话语, 当在田地劳作的双亲欣喜地读着子女的进步, 温情在信札尺牍之 间荡漾开来,这样的喜悦, 这样的激动,这样的亲情, 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难以体会。 ⑦遗憾的是,写家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远行游子写情书等达数万言,给父母总是惜墨 如金,甚至数年不着一字,电话都少得可怜。何谈感恩?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管 “后勤”,只想自己多给子女挣些钱财,不问其他,只养不教,孩子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成了 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何谈家教? ⑧少数青年公德少、缺责任、喜享乐、淡亲情,家教不力是一个原因。古人言“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 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所以,不妨多写写家书。 ⑨在外的游子也多给不辞辛劳的父母写封家书,奉上亲情,让父母开怀,报上喜讯,让 双亲自豪; 。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6、第三段中的“此”指代的是: ( A.家书抵万金。)(3分) 。B.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 C.山东德州某中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 竟有1/3的学生不会寄信, 不懂得寄信常识。 D.身为父母的家长们不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 17、请将第2段中的划线句“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 封家书呢?”改为陈述句 比较表达效果: 分) 18、第④段划线部分是 分) 论据,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4 (1分) (2它能否和后面一个事例调换顺序,简述理由(3分) 19、阅读选文④―⑥段,将下面结构图补充完整。 (6分) 诸葛亮用家书谆谆教导外甥和儿子 (1) 家书为人们所珍视的原因 切慎重,情感动人 (3) 黄炎培写十六字箴言教育儿 (2) 写信者所言真20、读懂全文,在⑨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第⑨段成为全文的总结。 (3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26分) 点亮一盏灯 王明新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 置的作业,题目是《灯光》 。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谢谢 他们。 ②我先读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③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王枣花身上。 王枣花是大半年前插班进来的, 同学们 只知道王枣花是从农村来的,她的父母在这个石油小城里打工,干什么活却不知道。坐在后 排的王枣花低着头,一只手不停地揉搓着胸前的纽扣。 ④我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老师开始读王枣花的作文,因此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他 们只能靠捡废品卖钱。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我也帮父母去捡废品。爸爸虽然只有一条腿, 但三轮车却骑得很好,载着我和妈妈一路飞驰。冷风掠过面颊,落叶在车轮下旋转。那时候 城市里的灯光已经亮了, 家家户户都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我和爸爸妈妈从一个小 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只垃圾箱到另一只垃圾箱。我们先把垃圾箱里的纸箱、木板、废铁丝 捡出来,再把城里人装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解开,把里面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易拉罐、装 牛奶的纸盒和废纸捡出来,分别装进蛇皮袋中,然后重新把垃圾装好,把垃圾箱周围打扫干 净。城市的夜晚很明亮,但几乎所有的灯光都不是为捡废品的人而亮的,因此妈妈只好准备 了一只手电筒, 为了节省电池手电筒的光常常很弱, 我们只能在手电筒很弱的灯光中捡废品。 只有一个地方除外,这个地方有几个很大的垃圾箱,我们每天都能在这里得到不小的收获。 这几个垃圾箱在一个叫做“阳光花园”的小区里,本来那里离路灯很远,应该很黑,但是离垃 圾箱不远的一栋楼房的三楼阳台上总是亮着一盏灯, 那盏灯好像是专门为我们而亮的, 我知 道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与那户人家素不相识,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天天来这里捡废品,虽然 城市很大人很多, 但是谁会去注意捡废品的人呢?就是知道也不会为一家捡废品的贫穷外乡 人照明。这很自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每次捡完废品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和 爸爸妈妈都会抬起头来看看那户人家, 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这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 祝福他们,因为他们无意中帮了我们的忙。 ⑤王枣花的作文读完了, 同学们的目光再次落到王枣花身上, 王枣花的头垂得更厉害了。 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⑥下面我读牛娜的作文,老师说。 ⑦春节的时候爸爸买了两只灯笼挂在阳台上,那几天红红的灯笼彻夜亮着,真好看。春 节过完,妈妈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因为这样太浪费电了。虽然我心里不大乐意,但还是同 意了。爸爸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吃完晚饭,又看了一会电视,爸爸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磨 蹭蹭准备去摘灯笼。我给爸爸搬了一把椅子放到阳台上,因为灯笼太高了。就在我准备回房 间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下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说笑声。我站在阳台上往楼下一看,是一对捡 废品的夫妻,他们身边还有个好像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由于光线不是太好,我看不清他 们的面目。他们大概已经工作了很久,这会儿累了也饿了,做妈妈的从三轮车上拿出一只塑 料桶,他们一家三口从塑料桶里接着水洗了手,然后开始吃东西。他们吃的什么我看不清, 但是他们吃得很香。那对夫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笑着,好像他们不是捡废品的,而是这个城 市的白领。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 在这样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 他们从垃圾箱中翻捡着废品, 吃着自带的干粮,却有说有笑,我为他们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吃完东西,做妈妈的又从三轮 车上取出一只暖瓶,他们只有一个杯子,三个人从暖瓶里倒了热水轮流着喝。吃完喝完,他 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爸爸过来了,我指着楼下让爸爸看,不一会妈妈也过来了,问爸 爸为什么还不把灯笼摘下来。爸爸又指着楼下让妈妈看。妈妈没再说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 后来我们就回到了房间。 ⑧爸爸说,要不留下一只灯笼吧,不然他们看不见,怪不容易的。妈妈点了点头,过了 一会又说, 把灯笼摘掉装一只灯泡吧, 这样光线会更好。 爸爸点了点头。 我为爸爸妈妈高兴, 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也为那一家捡废品的人家高兴,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 有一盏灯是专门为他们点亮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 ⑨作文读完了,教室里更加安静了……突然,从教室的后排坐位上传出一阵轻轻的哭 qi 声。 (选自《小小说月刊》 ) 21、根据第9段的拼音写出汉字:轻轻的哭 qi 22、 阅读⑦⑧两段, 概括其主要内容。 分) 23、 第③段划线句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 分) 24、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分) ( )(4分) 。 A.王枣花低头不停揉搓胸前的纽扣一句,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她此时的紧张和 害羞。 B.第④段“恋恋不舍”一词,形象写出了枣花一家对灯光的留恋和对幸福温暖的家的向 往。 C.三个人从暖瓶力倒了热水轮流喝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王枣花一家虽贫穷但温馨的 生活。 D.本文通过两篇学生作文展开故事叙述,而叙述的故事有着惊人的巧合,从巧合中让 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真情,可谓构思巧妙。 描写, 在文中的作用是 (4 , 它的作用是: (4 声(2分) (425、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26、读懂全文,细读③⑤⑨段,假如你是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中的一员,请你为第⑨段 省略号处补写一段心理独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80字左右)(8分)初 三 语 文 模 拟 试 卷 一、 (一) 文言文(42分) 、默写(18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2、浮云游子意, 3、 4、 5、 6、浮光跃金, 。 ,尘暗旧貂裘。 ,闻道龙标过五溪。 ,鸡犬相闻。 。(二)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溪又斜”中的“斜”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2分) A、“四块玉”是题目,而“别情”是曲牌名。 B、“一点相思几时绝”,其中“一点”写了相思很少,只是不知何时能停止。 C、“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写雪花像柳絮一样飘落着,遮住了女子的视线,她急急用衣 袖拂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女子对心上人难舍之情。 D、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尾句“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离别的伤痛。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1、“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 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 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跷为盗于境内, 而吏不能禁, 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 此智如目也。 ” 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4分) (1)臣愚患之( ) (2)王乃止( ) (3分) )13、下面“之”用法不同与其它三项的是( A、王之伐越何也 C、此兵之弱也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14、杜子用“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比喻,让楚庄王明白了一个怎 样的事实?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 1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9分)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 机盎然。 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 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 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 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 狠劲上来, 其尖利歹毒, 叫人刻骨铭心。 《红楼梦》 中, 聪明、 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 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 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 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 《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 “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 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 《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 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 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 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 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 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 “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 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 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 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 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 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 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 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 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①,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 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 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9.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 (1) (2) (6分) (3分)20.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1.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 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 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5分)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 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信, 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 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得到。 D.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8分) 看望 [德]海?格兰特 ①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 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②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 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③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 大衣, 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 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 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④“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 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 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 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⑤“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⑥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 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⑦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 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⑧妈妈几乎是朝圣般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 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 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 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⑨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⑩“现在不吃, 妈妈, 就要下课了, 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 别让他们看到你。 ”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 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 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 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 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 ”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 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 培德猜想。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 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 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 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 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 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 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 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 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 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21.第④自然段“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一句中,培德的“感动”和“压抑”各是因 为什么?(4分) 答:22、第?自然段中划线句“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运用了 了 描写,写出 。 (3分) 23、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24、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答:(3)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25、根据文意,选择对“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 ( )(3分) A、因为妈妈走了,这样只有齐姆森看到妈妈,别的同学就没看到,不知道他家很穷, 就不会看不起他。 B、因为齐姆森并没有因为妈妈的苍老和贫穷而歧视自己,还一如既往地和他说话,毫 不嫌弃地吃起妈妈送来的罂粟蛋糕。 C、因为培德感受到了齐姆森的友善,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体会到了母爱和亲情的 珍贵。 D、因为齐姆森的指责和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他原谅了妈妈。 26、请你以“培德,我真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活,表达自己阅读本文的感受。(8分) 三、写作(60分) 27、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 小鸭, 因为有了期盼, 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开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 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蜜意的祝愿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0-2011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题号 得分 说明:1、全卷满分为 120 分,120 分钟完成。 2、附加题 10 分,学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B卷新世界进修中心初高中部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题号 得分 基础知识 文言文 现代文 1 现代文 2 ...2010-2011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题号 得分 说明:1、全卷满分为 120 分,120 分钟完成。 学校___ 班别___ 姓名___ 考号___ 2、附加...2010-2011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题号 得分 说明:1、全卷满分为 120 分,120 分钟完成。 学校___ 班别___ 姓名___ 考号___ 2、附加...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B卷新世界进修中心初高中部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题号 得分 基础知识 文言文 现代文 1 现代文 2 ...语文月考卷子语文月考卷子隐藏&& ? 2010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检测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 语文 2011.1 说明: 1.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答题前,请检查试卷和答题...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_专业资料。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一、 基础整合。 (2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2010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2010-2011 学年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题号 得分 说明:1、全卷满分为 120 分,120 分钟完成。 学校___ 班别___ 姓名___ 考号___ 2、附加...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