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政课程思政 之我见 高校在高校课堂里“火”起来

惠州农业信息网
官方微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党建之窗&&国家省市党建内容&&正文
让思政课真正“红”起来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责任编辑:ss&&&&日期:
【思政研究】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提升思政课地位,推进思政课建设,使思政课真正“红”起来。
主动面对思政课现状
思政课是高校思政工作在主渠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思政课在高校的优化、要素配置、教学创新也面临新的要求。增加思政课的有效性以符合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思政课建设,有必要继续深化细化,从而解决政策设计层面、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的一些问题。
从政策设计层面看,思政课建设还一定程度存在着地方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思政课建设的制度设计。我国高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而思政课一度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又比较偏重于课本课纲,生动性现实性有所欠缺。在实际效果上,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思政课活力不足。
从学校层面看,有必要做到“三强一增三补”。“三强”即:强地位、强教学、强教法,以改变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专业课、技能课实在,思政课生硬理论化”的情况,克服单纯的理论灌输、说教式教学,以此摆正、提升思政课在教学育人中的地位;所谓“一增”,即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学力科研力,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说服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实现思政课实效性和影响力可持续提升;所谓“三补”,即补课时经费、补师资队伍、补科研实力。一个时期以来,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政课课时不够、专项经费不足、师资队伍弱小、科研实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加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执行力和监管力,尤其是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要务。
从学生层面看,要逐步加强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育。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教法的影响,学生重视思政课学习不够,其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只有把思政课放到更加核心地位,把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才能使师生像重视专业课那样重视思政课。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都十分重要,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至为关键。
夯实思政课教育改革
从教学改革着手,无疑是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之法。那么,各级院校必须提高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四个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有关思政课建设的文件精神,为使思政课及其教师“红”起来创造良好的氛围。
建设好思政课这个“一把手工程”。思政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德行”,树立并不断完善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和法治观,教育学生踏实“为人”、认真“为事”、诚信“为业”,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它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建设好思政课,对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完善人格,对于其他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实训效果,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在本专科院校中,把思政课作为“一把手工程”,给予高度重视。
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价值。要大力提升教学力,即提升教学转化力和学生接受力。这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这要求高校培养造就一支理论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重点打造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为,思政课教学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博”而“专”的知识。思政课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飞扬的激情,与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讲授,及时消除学生中的相关疑问,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将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讨论或调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感知力、判断力,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行动能力的增强。
思政课教学必须“接地气”。思政课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灌输,必须“接地气”,才有活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忌理论灌输,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甚至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教材、理论中去,增强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只有“接地气”,才能使思政课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加大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监督,形成强大推力。对于大学思政课建设来讲,给予政策、工作条件支持以及经费保障十分重要。但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指导监督力度,对那些认真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反之,则实行“一票否决”,要求其认真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促进高校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总之,只有强化细化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思政课“红”起来,使思政课教师“红”起来,才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主办:惠州市农业局 &&承办: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4号楼6楼 技术支持: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
备案序号:粤ICP备号&>>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来源: &&&&&&编辑:杨佩颖&&
内容提要:离上课还有5分钟,宽敞的阶梯教室早已坐满了学生,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云云走上讲台。这是一节寻常的思政课,不寻常的是,这节思政课的“教材”是一本食堂的意见留言簿。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这方面,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学校党委副书记到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曾是厅局级干部,但前两年他辞去领导职务,主动担负起外国语学院2013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思想理论课太重要了,它就是为解决学生的价值观服务的。没有了这样一个主渠道,学生怎么能实现人生的幸福呢?”
  高校课堂的舆论场和互联网舆论场如何互动,一直是考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命题。王树荫认为:“大学老师不能回避反腐、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话题,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不能简单听信公知和大V。”
  在陈云云的思政课堂上,“抢话筒”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一次,他讲到“人民民主专政”,有个学生冲上讲台要求发言,并在黑板上写下“西方的三权分立是最好的民主”。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其他同学的“围攻”,真理越辩越明,一整节课,大家都“吵”得热火朝天。
  在最后总结点评时,陈云云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三权分立固然有其优点,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他认为,思政课不是灌输死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立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好的思政课?
  王树荫给出了一个复杂的答案:“好的思政课没有一定之规,有的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课堂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善于针砭时评,学生能从中获得营养;有的老师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学生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陆信礼则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好的思政课堂要有三率,到课率,抬头率,接受率。”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个思政课的魂不能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来源:&&&&
原标题: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本报讯(通讯员 石丛珊 柴田)近日,浙江温州永嘉上塘镇来了5名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此行是为了在当地寻找红十三军的故事。该项目是由浙江理工大学与永嘉县委共建的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发起的,当然,上塘镇也已成为学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   浙江理工大学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深化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红色文化基地,不仅重新发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育人,还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着力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思政课深深扎进泥土里。   思政课教学如何能叫好又叫座?如何让深刻的理论变得接地气、有人气?从2012年始,浙江理工大学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该校认为,思政课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课堂上,更应走出去,在课堂之外寻找历史的踪迹,把握经典脉络。学校将红色文化教学作为研究重点,挖掘浙江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调动、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次走出校门的实践教学改革,也是一场红色文化的追寻之旅。在学校的推动下,一个个红色文化基地先后诞生:“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省高校思政课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浙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它们构成了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群落。   学校借助基地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三进”工程――定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回答并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和现实问题;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考察、红色之旅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和社情民意。   除了定期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考察、现场教学和实地调研,学校还规定,思政课教师也要定期前往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并通过调研,提供相关的思路。   “红色文化研究实践平台的搭建最终还要落实到实践育人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说,推行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根本是要进头脑。为此,学校构建了一系列规范机制、设计机制和示范机制来帮助学生们从实践中找到灵感。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开发,也让地方的合作基地切实尝到了“甜头”。近些年来,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红色之旅”,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文化活力上起到重要作用。而学校的研究成果在丰富和扩展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当地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供了专业借鉴乃至发展规划设计。   2013级研究生胡雅敏在深入考察桐庐新合乡红色文化之后,提出了“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设计精品路线”等具体建议。她的研究成果被当地政府采纳。现在,公路路灯顶端安装了红色火炬图标,山桑坞路口竖起了“金萧支队革命教育基地”石牌,金萧支队纪念馆门前有了牌坊,一系列红色文化元素、标识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红色文化研究的日渐深入,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20个省级实践基地、156个校级基地,其中重点思政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5个。   凭借“追寻红色文化、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今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入选首批50家“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两创基地”的地方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近年来,学校与地方合作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在挖掘、宣传红色文化之余,还带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从育人的根本目的上来说,了解了革命和建设所走过的道路,会让学生们的思考变得理性和深邃。”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让思政课火起来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这是天津市各高校领导眼下考虑最多的问题。
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天津市委立即举办了一期高校领导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天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制定整改措施。为了让思政课真正“火”起来,天津开出了“处方”:让教师有动力,让课堂有魅力,让创新有合力。
让教师有动力
与专业教师相比,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职称晋升、科研立项、提高待遇等方面往往被边缘化。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师也自觉人微言轻,缺乏创新教学模式的动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让思政课教师有荣誉感、自豪感。”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青海说,“今年以来,天津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10件事,归纳起来就是:给政策倾斜、给编制保证、给资金支持。”
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首先要从队伍建设入手。在对16所高校集中开展专题调研后,一系列实打实的措施相继出台:思政课老师严格按1:350的师生比足额配备,3年内将增加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1000余人;按照从大一新生中全员选拔、分层培养的方式,在4年内集中培养100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者”;2017年内投入900万元重点建设3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综合投资计划中单独列支4000万元,通过“教改创新团队”“教改成果推广”“精品课程”“领航学者”等项目,专项支持思政课的科研创新……“从今年开始,高职和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的聘任将按照规定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杨青海说。
让课堂有魅力
思政课的魅力哪里来?天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回答是:来自于真理的力量,来自于直面现实的勇气,也来自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让学生登上讲台唱主角是天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得意之作。天津高校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迄今已有千余名大学生自组团队,从自己的视角探讨、解答同龄人“成长的烦恼”。“大学生选题、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思考、自我教育的过程。由于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效果很好。”天津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赵明说。
增加思政课教师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底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为此,天津市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考察和挂职锻炼,建立了京津冀思政课教师交流研修机制,先后组织思政课教师2571人次到各地交流学习。此外,天津市教委还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近5年来举办培训班30余期,组织讲座、报告200多场。
让创新有合力
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就要勇于创新,通过凝聚各方力量,让思政课堂有效延伸。
从课堂向校园延伸。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天津市立足于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理念,一年来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近2万场次,参与学生达到266万人次,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从校园向社会延伸。天津立足于“学生体验”,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养成。全市56所高校全面实施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目前天津各高校共建立各类大学生实践基地2210个,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团队超过4000个,形成了“创新创业在基层”实践品牌。
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天津各高校善于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在“网络课堂”发力。迄今,全市高校已建设思政专题网站201个、辅导员工作微博1948个、官方微信公众号536个,许多思政教师还建立了个人公众号。
(本报记者 陈建强)
作者:陈建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大学思政课怎么上才能让学生上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大学思政课怎么上才能让学生上瘾
  周倍亦上大学之后,发现了两个让她“费解”的现象:一是,每到考试季,就会有不少同学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课本占座。二是,在上思政课的时候,一百多个人的大教室,后面位置再挤,同学们都会不自觉地往后找座位,第一排通常空出。
  思政课在大学校园频遇尴尬,到底为哪般?
  人人都有“官”,但课程绝不“高大上”
  “我们的连队在食堂吃饭,女生米饭打多了吃不了,男生即使吃饱了,也会帮着分担。还有‘红军的一天’活动,女生东西太多了,男生们除了扛着自己的包外,还帮着女生拿东西,这样的待遇在学校里基本上不可能享受到。”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的应夏雯一口气地说出了男生们的优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学校里上课时,教室里男女生们就会自动形成“分界线”,相互之间并不熟络。他们从宁波出发,来到位于井冈山体验红军的生活。
  “来到井冈山发现这里到处是绿油油的。”来自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妮格拉?阿不都伟力第一次来井冈山显得有些兴奋,她说,“以前对学习党史兴趣不大,但在这里能体会到具体情境,发现党史原来学起来并不难,没有‘高大上’的感觉。”
  “三湾改编”是大家在井冈山接受培训的原创课程之一,除了传统历史事实的教学之外,让同学感觉最好玩的是,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融入了现代元素,还要求学员仿效毛泽东,进行团队内部的“三湾改编”。
  每个小组有9~11人,要求在5分钟之内,快速分工,选出班长、宣传员、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士兵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像炊事员、卫生员和安全员要设立2~3人不等,所以人人都是“官”,每人都要承担责任。
  中山大学的小组中,几位同学同时竞选班长,男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相持不下,几位男生只好选择了最原始的办法――“石头剪子布”,最终选出了班长。
  参加该课程的女生张雪萍表示,原本女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不过后来完全没料到,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自己竟然对“三湾改编”的历史了然于心。团队中的分工,也为后续活动减少了“人际摩擦”。学员们一下就相互熟悉起来了,每个人也就真正融入团队之中。
  不做“假动作”,红色教育也有“回头客”
  “这里是与井冈山革命烈士最近的地方,在你们的周围,镌刻着15744个名字,可是大部分烈士却没有留下姓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井冈山烈士陵园,一批大学生在听带队讲解员讲解,女生们听了之后小声地啜泣,就连不少男生的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
  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普通的祭奠活动,而在此之前,这些带队的老师做了很多铺垫工作,逐步把学员带入情景之中。
  有的团队在来到烈士陵园之前,为了保持现场的严肃性,带队的工作人员要求同学们把手机全部关机。脱帽、列队、献花圈……对学员们都一一作出了详细解释,部分带队老师绝不马虎,都逐一要求做到。
  “很多培训机构在下车的地方就介绍,讲一讲景点、献花圈、拍照,更像是旅游,这样红色教育其实走偏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史为垒说。
  “与这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学里的思政课显得比较单调,对这门课也就谈不上感兴趣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说。其实,不少高校的思政课,单向性地讲授知识点,不免让学生觉得课程“魅力”不足,这不仅是思政课面临的尴尬,许多专业课教学也为此犯难。
  原因就在于,大学教育中的仪式感越来越弱了:小学生们坚持升国旗,可是在高校,参加升国旗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了;小学上课前,学生们行课堂礼,可是在大学课堂,课堂礼已日渐式微;小学的教室墙上,悬挂着五星红旗,可是大学教室前面,除了黑板和投影屏幕,已经难觅国旗的影子。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言,人是悬挂在由其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仪式本身就是从传统文化沿袭而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毫无疑问,仪式在思政教育中更加不可或缺,起着让学生道德内化的作用,让学生具备共同的文化心理,其地位不言而喻。
  仪式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很多人重新认识,不过,仍有怀疑的声音:仪式教育是不是落伍了?在现代教育的环境是否奏效?其实,这是对仪式教育过度“敏感”,实则大可不必。
  “我们学校虽然开设了关于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课程,可依然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同学们感觉比较‘单薄’,总觉得隔着一层纸。”来自井冈山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舒健说,“实地来井冈山参加活动,通过庄严的仪式,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升华,效果非常好。我算是‘回头客’,已经来了3次了,有机会还会再来。”
  “不能把仪式教育与形式主义等同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过程中,肯定不是单纯的形式主义。作为党员和团员,这个过程既是仪式化,也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不可缺省。对青少年的仪式教育不能成为‘假动作’,而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史为垒表示。
  不“端着”,才有可能“过瘾”
  其实,如何上思政课这一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可是当下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政课改革却举步维艰。
  “作为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学的老师,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授课的模式。”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老师姬文刚认为,“由于每个老师的阅历、年龄不同,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能力也千差万别。加之,有的老师承担比较繁重的研究压力,因而思政课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相较高校的老师,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显然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准备课程。一方面,这些老师能抓住一个点,有时间反复琢磨课程。另一方面,他们只需要追求课程效果,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因而教学方式比大学灵活,且授课多了之后,也就掌握了“抓住”学生的技巧。
  “有的老师能把一些革命理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把革命前辈的理想,比喻成爱情的忠贞不渝,让我们更好理解,这样的思政课听起来很‘过瘾’。”一位来自江西本地的女学员看中老师的教学技巧,这让她感到很亲切。
  类似的课程教学与教育中“朋辈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当下,“90后”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对灌输教育并不“感冒”。可是,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年轻的老师正好可以充当朋辈的角色,在思政课教学中与他们成为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今后的思政课改革,不妨从‘教导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要从‘长辈’向‘朋辈’转换,这样的思政课可以让学生更‘解渴’,也不会觉得枯燥和无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万资姿老师非常认同朋辈教育的作用。
  在万资姿老师的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她的课堂上,会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经历讲解,甚至在解读理论的时候拿自己的爱情故事作为例子。她在课堂上“豁得出去”,受到了“95后”学生的欢迎,私底下都称她为“资姿姐”,不少学生还是她的“铁杆粉丝”。
  万资姿让朋辈教育落地的具体做法,就是参与式的学习。除了理论授课之外,在她的课堂上,还尝试安排小型表演。前段时间,她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让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治剧。他并不指定学生参与,而是让学生们自己编排。
  “同学们演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万资姿说。她惊喜地发现一个规律,原本在课堂上状态比较“蔫”的学生,表演的时候出乎意料地活跃。她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让思政课有‘回头客’,老师要学会当观众。”万资姿笑着说道。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