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鸡年宝宝大名带乐字石永二字的有那些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尽管身心疲惫,可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尽管身心疲惫,可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4:20:0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尽管身心疲惫,可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浓烈的氛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请记住我们的网站 http://mingzi.jb51.net
当前位置: >
> 洋气的姓石男孩名字大全
洋气的姓石男孩名字大全
发布日期:日来源:http://mingzi.jb51.net作者:个性名字网点击:次
宁宣 宁换晓 宁圣宗 宁纪业 宁儒 宁辰 宁风刚 宁誉 宁仁 宁宪 宁来晔 宁绍怀...[]
宫巍罡 宫巷壮 宫莼心 宫佼雯 宫传侠 宫枨 宫云阔 宫赛洋 宫榀 宫小歆 宫健...[]
苏ICP备号-1 Copyright (C)
mingzi.jb51.net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济源市全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之孝老与爱亲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42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从孝老爱亲说起 敬老孝亲四字经 孝道文化,千古流传;二十四孝,世人典范。孝敬父母,理所当然;朝夕相处,问寒问暖。家务农活,争挑重担;衣食住行,关照周全。在外工作,回家常看;早早晚晚,多多问安。逢年过节,全家团圆;美酒佳肴,同饮共餐。父母患病,请医诊断;药费多少,莫吝惜钱。父母生气,屈膝交谈;轻言细语,耐心相劝。相互沟通,交换意见;和睦相处,化解疑难。父母丧偶,寂寞孤单;独居家中,极不安全。欲求配偶,切莫阻拦;委托亲友,选好侣伴。恩恩爱爱,时时相伴;百年偕老,颐享天年。见了老人,礼仪为先;乘车坐船,让座扶搀。路上行走,莫抢前面;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孝老的学问 孝的原则 《尚书》讲“奉先思孝”,《诗经》讲“水言孝思”,孔子也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但说得最集中、最具体的还是《礼记》,《曲礼上》有如下记载: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复清,昏定晨省。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居不主奥(奥,室内西南角,为尊者所居),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父母有疾,琴瑟不御(御;弹奏)。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抽出一些对待父母的原则,即子女对父母必须尊重、体贴和服从,具体而言:一,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二,心中始终存有父母;三,父母对于子女的优先地位。这些原则不是事实上的认真,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对待。中国人把子女孝顺父母称为“讲孝心”,还有一个词叫“牵挂”,都是关涉心灵与情感的。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大位,无论眉白发霜,他都无法斩断和父母的联系,他始终是父母的孩子,永远走不出母亲的视线,这是世间唯一不可变更的关系,所以他才会魂牵梦绕,牵肠挂肚。为什么要“讲孝心”?为什么要“牵挂”?这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思,恩比天高,情比海深,所谓“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有亲临之,厚莫重焉”。做子女的就该知恩图报,但即便如此,也只能报以万一。宋代儒者哀采说得好:“父母于其子幼之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尽言者,子虽终身承欢尽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这种感受恐怕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有所体会,无论子女如何尽孝、他的报答都是有限的,他无法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爱父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有欠于父母的,他至多只能在父母有生之年表示一点心意。中国人的表示方法就是“顺”,顺就是依从,无所违逆。《近思录》说:“顺,事亲之本也。”广子还说:“极天下之欲,不足以解忧;而惟顺父母,可以解忧。”随顺父母,并非满足父母的一切欲望,让父母锦衣美食,而是知晓父母的心思,替父母分担,这样尽心贴已,父母才会高兴。曾国藩的“八本”中便有一条,即“事亲以得欢心为本”。所以作为人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孝。《孝经》上说:“人之行,莫大于孝。”而且孝是人类一切德性中最基本的德性,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也往往不会对朋友尽忠的;除非他对这个朋友有利可图。马克斯·韦伯在考察儒家的德性时指出:“孝是引出其他各种德性的元德,有了孝,就是经受了考验。”
孝从老人的生活起居做起 人到老年,身体抵抗力减弱,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因此合理地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是很必要的。根据身体状况安排丰富的室内外活动。具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老人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老年人的居室应尽量安排在向阳的房间,室内家具要简单,方便行走。早晚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头脑清醒,身体舒适。睡眠应早睡早起,最好定时,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候就能入睡,不致失眠。晚餐后不要喝茶,少喝水,以免兴奋或夜尿过多而干扰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利于睡眠。睡眠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每日5—8小时不等,以睡醒后不感疲劳、精神饱满为好。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消化功能逐渐降低,所以膳食应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食品宜熟、软、易于消化,如发面馒头、花卷、牛奶、豆浆、豆制品等,不宜吃生、冷、硬、辛辣和变质的食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有纤维素和果胶,后者可防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预防结肠癌。进餐宜定时定量,一日三餐,不宜吃得过饱。尤其是高龄老人可少吃多餐。老年人御寒力差,应根据其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随时加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衣服宜宽大、轻软,穿起来感觉合体舒适,式样要简单,方便穿脱,贴身的内衣以棉织品为好,因为化纤织物带静电易剌激皮肤而引起瘙痒。鞋以布底为宜,既轻便又防滑,切忌穿硬塑料底的鞋。老年人视觉、听觉减退,肌肉力弱,关节活动欠灵活,动作缓慢,各种活动协调和平衡功能差,脑血管调节功能也较差,过猛地站立会因一时性脑缺血而头昏,站立不稳,而发生碰伤、跌伤。又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脱钙,跌倒后易发生骨折,所以,老年人行走、起坐等较慢。尤其夜间起床要多加小心,老年人跌倒常发生在这时候。
孝应遵从老人的需求 做儿女的要细致周到照顾老人,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健康需求:人到老年会不由自主地恐慌,怕生病、怕死亡,健康成了老人最关注的事情。做儿女的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尽量满足他们。老人过生日的时候送一些保健品或健身设备;鼓励老人参加社区健身活动等。千万不要笑话老人对健康问题的敏感。关心需求:人岁数大了,许多以前能做的事变得艰难了。年龄大的老年人,出去看病、到银行取钱都成了困难的事。排队时间长了腿受不了;取钱记不住密码;等得久了想上厕所;人多空气不好,心慌气短等等。这会儿,他们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尊敬需求:除了经常性的问候和关心,更重要的是把老人看成家里的重要成员,大事、小事多征求老人的意见。年龄大、阅历深,很多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这些都是宝贵财富。年轻人千万不能说“你们不懂”之类伤人心的话。尊敬老人,就是对老人的最高礼遇。安静需求:老人身体不太好,很多人有睡眠障碍,所以喜欢静。儿女们探望老人一定提前打电话,并遵守老人的作息时间。不要想来就带着孩子呼啦啦来,饭后大的聊天,小的乱跑,打破老人固有的生活习惯,对健康不利。亲情需求:人老了更注重亲情,温馨的家庭环境能让老人感受幸福和生活的乐趣、希望。去看望老人,不要只记着带钱,建议买点儿老人爱吃的点心,或是水果,“不是钱的问题,实在是他们更需要亲情”。有用需求:老人觉得对家人、社会有用,生活就有目标,能从中获得乐趣。“朝如青丝暮成雪”,谁也逃不脱衰老。“尊敬老人”是人性最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我国和韩国同承儒家文化之脉,重视家庭亲情、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是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我们只有细心了解老人需求,照顾好他们,才能把真、善、美所表达的人类伦理道德传承下去。
爱亲的学问 夫妻和睦相处的原则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每个人的冀望。家庭是爱情的港湾、幸福的据点和孩子的摇篮。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快乐、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家庭的最大作用,是让人可以得到归属感、支持感、信任感和舒畅感。夫妻双方应积极努力将家庭营造成温馨的幸福家庭。也许有些人以为,一对相爱的男女结了婚,然后生儿育女,接下来应该是“从此以后,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了。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其实,家庭也是需要“经营”的,而且需要用心地“经营”,否则便没有幸福可言。幸福家庭应当如何“经营”呢?大家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幸福的先决条件是夫妻恩爱和睦相处。下面介绍几则夫妻和睦相处的原则:一、相互欣赏夫妻之道,千言万语,似乎可归纳两个原则,一是:“努力使自己被对方欣赏”;二是:“努力去欣赏对方”。爱情的真正魅力在于发现相悦。欣赏是花,爱情是果。对自己所爱的人,不要羞于表达你的爱,不要吝啬你的称赞。如果常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表情,告诉对方:“我爱你”,三个字足抵得千军万马。欣赏则是对对方的一种承认、肯定和鼓励,必然会使人产生一种满足感,所谓的了解最大的意义就是肯定、承认、赞美和欣赏,欣赏是双方共同的心理需要,也是处好夫妻关系的秘诀之一。二、储存感情每个人心灵深处都会有一个情感银行户头。如果你经常在感情户头中储存真爱和默契,户头的款项愈多,提取幸福和快乐就越多,还可以提取微笑、温柔、鼓励、安慰等利息。即使偶尔因自私或不够体贴而支款,你也不至于因此而透支。如果户头款项很少,每次的冲突将会扩大其严重性。而当信任和欣赏的准备金陷入负债的状态,如果我们仍不断透支的话,感情或婚姻就会被推入破坏的边缘。人生错综复杂,我们都有可能偶尔失控,伤害了配偶。避免情感银行户头透支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平常多多存款,多说感激欣赏的话,多做体贴关怀的事。三、人格独立纪伯伦在论婚姻中说:“在合一之中,要有间隙”。琴弦虽然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但每根弦却都是单独的,这样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婚姻是一对一的自由,一对一的MZ。不要偏执地认为“你是我的”,那样就会使自己的爱巢变成囚禁对方的监狱,里面的人十有八九想越狱,只是看他(她)有没有胆量而已。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唱道:“爱是自由之子,从不是统治之后”。如果我们企望爱情“增长”,首先必须确认它得到了悉心的培植和坚定不移的呵护。不是改变自己,更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而应该各自把自己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空间,既要相守,也要让彼此独处。在婚姻的土壤中,让两棵个性之树自由成长,自然可以收获幸福的果实。四、尊重对方“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要想使你的婚姻稳固,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会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对方,更要紧的爱屋及乌,尊重对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对方的亲朋好友。如果你瞧不起对方的家人,更有甚者将对方家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种作法非常愚蠢,这样做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你婚姻的稳固将是致命之伤。五、金钱与爱情家庭的基础有两个,一曰:金钱,一曰:爱情,缺一不可。通俗点儿说:有爱情还要有面包,文雅点儿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金钱,至少也会影响爱情,这无人能否认得了。不过,钱虽是好东西也是坏奴仆。在家庭生活中万不可将钱看得太重,如果你天长日久的对钱铆足了劲,总用“计划经济”管对方,使得对方没有一点“搞活经济”的自主权,那么势必物极必反,对方也许总有一天会不执行你这种“政策”而溜之乎也。如果婚姻这个爱巢里没有了“那只鸟”,这时,你的思念会因为对方的缺席而滋长,你也许才真正意识到:钱毕竟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只有人才是情感楼宇的顶梁柱。六、珍惜善缘“前生千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在茫茫尘世中不早也不晚,我们与自己的另一半相遇了,这需要多大的缘分啊,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份善缘,我们没有理由对待自己的婚姻像看电视,随时地转换频道。试想:一个连第一次婚姻都没有认真对待的人,他的第二次婚姻就一定能经营好吗?不错,因为人类思想的、意识形态的以及感情的会变,影响着男女结合的稳定性。如果不是遇到了一段无法挽救的死亡婚姻,就要竭尽。全力去补救,既然今生牵了手,最好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绝不要轻言放弃!七、学会给予大多数人将爱看成是“被爱”,而不“去爱”,只想让自己如何变得可爱,而不是主动地学会如何去爱对方,怎样去关心对方的精神需要。真正的爱是倾其全身心的“我给”而不是“我要”,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一种被剥夺,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自我生命的存在。爱就应该是纯粹的东西,不夹杂任何条件和功利。爱是一种分担而不是迷恋,爱意味着关心、责任、尊重的认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婚姻的上品。八、相互疼爱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最好不要以为你遇到了一个只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纯粹父亲型男人或纯粹母亲型的女人,夫妻就应该像一双筷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一起品尝。他(她)下班了,你给他端上一杯凉白开;你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他(她)能轻轻为你盖上一床被子……也许都是小事一桩,微不足道,但是只有这种小爱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心窝里,融化在血液中,才能天长与地久。九、学会宽容时装的最高境界是性感,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宽容。能够正常运转的婚姻不仅意味着丈夫与妻子的互相迁就,而且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互相妥协。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有情就没有理。一位哲人说:“结婚前要睁大你的双眼,结婚后就要闭上一只眼睛”。这句话何其有道理,不是吗?一个人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今天你之所以会去喜欢一个人,那么一定是这个人的某一点个性吸引了你,才让你倾心。如果你深爱一个人,那么就永远宽容他的一切,反过来,如果你恒久地宽容一个人,那么你一定非常地爱他(她)。宽容,它不但可以拓宽沟通的范围,还能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十、学会“懂”夫妻之间要相互“懂”对方,所谓的“懂”就是:当你遇到挫折时,他(她)不说一句有损你尊严的话;当你意气用事时,他(她)娓娓解说事理给你听;当你心情不好时,他(她)绝不和你一般见识;你若开颜他(她)先笑,你若烦恼他(她)先忧,他(她)的欢喜会告诉你,但他(她)的忧愁却不会轻意地向你表露;即使你们远隔千山万水,他(她)也深信你。懂,需要的是了解、需要的是体贴、需要的是爱心。夫妻发生矛盾争执的十大禁忌:一忌留积怨
“夫妻吵架不过夜”,就是说要及时化解矛盾,不怀成见,吵完后冷静下来,该认错的认错,能原谅的原谅,做到算账“一次”,不留任何“隐患”。二忌动辄分居
有些夫妻,吵架后赌气没完没了,女方随便打出王牌——回娘家,男的则喜欢搬到别处去“避难”。这样的分居,可能使争吵升级,家庭气氛进一步恶化,对夫妻和子女都会造成伤害,日后很难弥补。三忌“性惩罚”
性惩罚是加深夫妻之间隔阂的大敌,会大伤对方的自尊心。四忌算旧账
夫妻吵架,宜就事论事,一码事一码了,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腾出来。夫妻相处多年,过去就让它过去,一切向前看,这才是积极的态度。五忌让亲属介入
有的人在与配偶吵架时去娘家搬“救兵”来“助威”,或吵完后回娘家去“诉冤”,致使问题复杂化,进而扩大事态。也许夫妻之间的唇枪舌剑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姻亲关系却因此笼罩上一层阴影,日后又反过来影响夫妻的恩爱相处。六忌给孩子造成伤害
有些夫妻,当着孩子大吵大闹,甚至拉拢孩子做“盟友”,一起攻击对方。更有甚者,因吵架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就拿孩子做“生气筒”。这些做法,对孩子有极大的危害,容易在孩子内心深处刻下一道伤痕,而且很可能由此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七忌摔东西
有些夫妻争吵时,动不动就摔盆砸罐,女的以此来“威镇”对方,男的则以此来显示“大丈夫威风”。其实,东西是自己,摔了砸了还要花钱买,实在不合算。摔东西不仅不能压服对方,说不定还会引起对方更大的愤怒。八忌以“离婚”相威胁
有的夫妻拿离婚做吵架“法宝”,自以为一提出离婚,对方就会噤若寒蝉,其实不那么简单。你本想用离婚吓吓对方,可对方不买账。这下你既要维护自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面子,又不真想离婚,真是骑虎难下了,并且很伤夫妻感情。九忌动手脚
要知道,双方争吵时情绪激动,头脑发热,言行举止都已失去控制。恶语伤人已使对方难以接受,若是动起手脚,采用暴力,那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无论争吵到何等激烈的程度,双方都要保持最大的克制,做到“君子动口不动手”,否则,会追悔莫及。十忌贬低对方家庭成员
有的夫妻吵架,动不动就说对方家庭怎样,你爸爸、你妈妈、你妹妹、你弟弟如何如何。这样,无形中多树了敌对。一旦对方的亲人知道,心胸狭窄的说不定还要找你理论理论,岂不是多事?!以上几则建议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与幸福,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生去努力,用心经营自己幸福和谐的婚姻家庭,夫妻双方均应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断沟通、相互礼让,这样才能使“家”更像个家,使更多的人们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赏识无价,容纳和赞美你的爱人,不断提高夫妻和睦相处的艺术水平吧!愿所有的夫妻都生活美满,所有的夫妻生活都阳光灿烂。
婆媳和睦相处的原则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家庭中最难处理的关系,相信这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看法。的确,婆媳之间不仅存在着不同身份的家庭成员关系,还牵涉到长辈与晚辈的辈份之分。现实中因婆媳反目而导致家庭纠纷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不是这样,也是婆媳之间、若即若离、淡而不冷的情况居多,亲密无间的婆媳关系仿佛是很稀罕的事情。所以,有人就发出了“婆媳天生是对头”的感叹。其实,人与人不可能天生就会存在芥蒂的,种种不和还是后天的因素在起作用。只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婆媳关系也可以变得如其它人际关系一样应对有法,获得良好的状态。一、平等相待婆媳能否和睦相处,关键就在于能否平等相待。那种认为婆媳之间有天生的隔阂,根本无法搞好关系的想法,是没有理由的。在有些婆婆的头脑里,至今还残留着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她们无视媳妇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权利,用老眼光看问题,什么都要由自己说了算,稍不顺心就责怪媳妇,在儿子面前嘀咕媳妇的坏话,与街坊邻里碰到一块就对媳妇论长道短,常常使媳妇难堪,满肚子委屈。媳妇气量大的,不以为然;气量小的,就往往要与婆婆发生争执。久而久之,婆媳之间就会有成见,感情上产生裂痕。实际生活表明,搞好婆媳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媳妇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因为,婆婆丧失劳动能力后,在经济上,一些家庭常常是媳妇主管家务,掌管开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婆婆一些零用钱,若是婆婆认为经济支配得不合理,媳妇应当尊重婆婆的意见,耐心解释,让她知道经济开支的详细情况,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在家务劳动上,婆婆年纪大了,干活吃力,手脚不灵活,做事不利索,媳妇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干活麻利,要主动地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在抚育孩子方面,婆婆疼爱孙子、孙女,视为心头之肉,别人动不得,媳妇虽然也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不顺心,也会经常嘴骂、动手打,婆婆自然看不惯。特别是在婆媳妇之间已经闹矛盾的情况下,如果媳妇发脾气打骂孩子,借机发泄对婆婆的不满,就会使婆婆更加难过,加剧原来的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媳妇向婆婆讲清溺爱孩子的坏处,自己也要认识到说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二、互相尊重说到互相尊重,免不了要提起“尊老爱幼”的问题。我们说的“尊老”不仅包括子女尊敬父母,而且包括媳妇尊敬公婆;“爱幼”不仅包括父母爱护子女,也包括公婆爱护自己的媳妇。媳妇尊敬婆婆,应做到遇事同婆婆商量,不要自作主张,蛮横武断。如果意见不一致,媳妇应当耐心作些解释和说服工作,不要生硬顶撞,出口伤人,不仅惹老人生气,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俗话说:“恶语伤人恨难消。”这对老人更是如此,在婆媳之间发生意见分歧时,媳妇采取什么态度常常关系到分歧的消除或扩大。一般来说,婆婆总是喜欢媳妇是个稳重和气的人。事实证明,双方意见分歧再大,媳妇只要对婆婆态度好,与人心善,分歧是不难解决的。媳妇尊重婆婆,就要尊重她的家务劳动。应该承认,有些婆婆在家里烧饭做菜、带孩子,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个沉重负担;为了使儿子、媳妇多休息一会儿,婆婆除上街买菜之外,还帮助洗衣服等,这就更辛苦了。媳妇下班回家后,手要勤快些,把家务活接过来,让婆婆休息休息,最好再说一些宽慰婆婆的话,这会使婆婆心情舒畅,同时,也会从感情上认为媳妇通情达理,从而婆媳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另外,媳妇也要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和体贴婆婆。婆婆病了,要及时请医生治疗,用温存的话安慰她,做些她平时爱吃的饭菜,买些滋补身体的营养品给她吃。在吃饭时,要注意先把好菜给婆婆,不能只顾自己、孩子和丈夫,把婆婆撇在一边。俗话说:“老人孩子嘴。”人老了,会变得像小孩一样喜欢吃点零食。媳妇要做有心人,逢年过节,或婆婆生日,买些东西给婆婆。平时,媳妇给自己的母亲送吃的、用的,最好也能给婆婆准备一份,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婆婆就会称心如意。媳妇尊重婆婆,还表现在对婆婆要采取谅解的态度。大家知道,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有个爱唠叨的特点。做媳妇的要了解与适应这一特点,遇事多加谅解。实际上,有些婆婆并不是对媳妇有什么成见,只是爱唠叨的罢了。有些话昨天说了,今天又讲,以为婆婆有意找忿儿,从而使婆媳关系越来越僵。对于婆婆唠叨话,媳妇不妨也耐心的听听,不要表现出厌烦与不屑一顾的情绪。须知,婆婆生活阅历深,有些是属于经验之谈,凡是有用的,都应该吸取。即使是陈年的老话,也不要立刻打断。另一方面,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的努力,儿媳固然应该真心实意地孝敬婆婆,婆婆也要疼爱儿媳,掌握待媳之道,婆慈媳孝,才能亲亲热热情同母女。那么有何诀窍?1.视为亲生儿女儿媳是跟儿子同舟共济的终身伴侣,是孙子、孙女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自家人。对此,从道理上说,绝大多数的婆婆是懂得的,但是感情上,一些婆婆却有些别扭。她们对女儿给予的多,对儿媳却是索取的多。像那种一心算盘不让儿子吃亏的婆婆是不可能搞好婆媳关系的。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儿媳视为亲生女儿,以情换情,儿媳才会把你当作生身母亲。2、主动培养感情明智的婆婆应该看到,婆媳毕竟不同于母女,既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感情基础。不正视这个事实,不采取积极措施,很可能彼此离心离德。作为长辈,应当主动培养感情。可能有人认为:婆婆是长辈,主动培养婆媳感情,岂非有失尊严?有这种想法的婆婆实际上仍把儿媳视为外人,如果真的心底里视儿媳为女儿,就不会有这种想法,有哪一个母亲会跟女儿如此斤斤计较?也可能有人认为:主动培养婆媳情谈何容易!其实,说难不难,只须多关心,多夸奖,多拉家常,多交流想法,如此而已。3、多关心要关心儿媳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关心生活健康。例如儿媳怀孕期间,要多问寒问暖,不让干重活;儿媳坐月子,要尽心待候,多买些营养品;逢上儿媳生日,应当改善伙食……这些看似小事,却最能使儿媳感动。4、多夸奖恰到好处的夸奖是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做婆婆的应该掌握这门艺术。有这样一位高明的婆婆:儿媳买了衣物给她,她总是要赞扬几句;邻居闲聊,她常常要夸儿媳一番。一次,有客来访,对她说:“多年不见,您老人家精神更好了!”这本是一句客套话,婆婆却顺势答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儿媳多体贴俺,俺一天到晚喜滋滋的,真是越活越有劲,越活越年轻。”这几句话犹如一股暖流注入此时正在旁边儿媳的心田,以德报德,她怎能不用好媳妇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呢?5、多拉家常家常话似是闲话,废话。其实闲话不闲,废话不废。婆婆主动跟儿媳拉家常,是婆媳间增进感情,缩短距离的有效形式。烹饪要领,编结花色,物价升降,奖金多少,南北名产,各地胜景,社会新闻,名人轶事,都可能成为拉家常的内容。家常越拉越有趣,婆媳越谈越投机。6、多交流想法婆媳要贴心,交流想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交流想法,就是交心。你要知道儿媳的心思,你必须把自己的心思亮给儿媳。以心换心,方能心心相印。添置家用电器的意见,赠送人情礼金的打算,旅游路线的安排,招待亲友的考虑,教育小孩的设想,社会现象的评析等,都可交流、商量、探讨。7、搞好亲家关系。主要是搞好与亲家母的关系。如果两亲家感情融洽,亲如一家。婆媳关系也不会紧张。即使婆媳妇间偶有龃龉,亲家母也会做女儿的工作。高明的婆婆把搞好亲家关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是颇有见地的。勤走动,尽礼节,常谈起,是搞好亲家关系的三**宝。
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的原则 有一句话叫做“亲兄弟明算帐”。诚然,兄弟姐妹各自自立门户,有些事情是不能马虎,不能来糊涂账的。但是,该认真时认真,不该认真时斤斤计较,为蝇头小利争执不休,则违背了手足之情,可悲可叹。亲兄弟明算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要分清利害关系和场合。处处较真,则兄弟与路人何异?兄弟姐妹在同一个家庭,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但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的问题却往往不同,有的成长比较顺利,有的则是充满了曲折和灾难;有的知礼懂事,有的觉悟很低,修养很差;有的能自立,有的则不会过日子;如此等等。为了能共同进步,除需要父母的培养教育之外,加强兄弟姐妹之间情谊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兄弟姐妹间的互相谦让、互相支持是处好兄弟姐妹关系的先决条件。兄弟姐妹间的互相谦让,表现在当父母双双亡故之后,由于原有的住房的重新安排和遗产的继承涉及到兄弟姐妹各自的切身利益,因此往往引起家庭纠纷。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受到“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地追求享受的歪风邪气的影响,在家中只顾自己,不管对方,置道德、兄弟姐妹情谊于不顾,为遗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上演出各不相让,反目殴斗的闹剧。这种人显然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分重要了,心里只盘算着如何积聚“小家业”。如此一来,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只能为牺牲品了,这种违反家庭道德的行为虽属个别,却能引起人们在愤懑之余的深思。我们认为,为了能使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不受损害,面对遗产分配问题应采取如下两种对待方法。一是要尊重父母生前的意愿对于子女的情况与需要,多数父母心里是有数的,他们有的有临终前就向子女交代清楚包括遗产在内的后事,有的则在生前就写上遗嘱。兄弟姐妹应严格按照父母的安排处理,不能节外生枝。特别对父母生前已经办理过公证手续的遗嘱,更不可违背。如果大家都能尊重父母生前的意愿,就不会在遗产问题上产生大的分歧和矛盾。二是要相互谦让,不能斤斤计较。这就是要求各自消除私心杂念,提倡谦让,问题就能顺利、圆满地解决。谦让是多方面的,比如兄姐已经工作,父母双亡后,就应主动承担起照料未成年弟妹生活的责任,而不能在领得一份遗产后就像踢皮球一样,把弟妹推出不管。假如兄弟姐妹都已参加工作,而经济收入较低的一方提出某些要求时,那么,经济收入较高的另一方就应主动地帮助对方;倘若弟妹虽已工作,但收入不高,兄姐就更应主动考虑到他们日后筹办婚事的特殊需要,同时,要平等地对待异胞兄弟姐妹,决不能加以歧视和把他们排除在外。总之,只要相互谦让,就可以做到大体合理;如果互不相让,或者搞平均主义,或者先下手为强,把什么都据为已有,那就势必闹得不可收拾,伤害感情,甚至结成冤家。小家庭的幸福生活也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不能躺在父母的遗产上享清福,更不能为争得一点遗产而不顾兄弟姐妹之间的骨肉之情。尽管社会生活中兄弟姐妹间的矛盾多种多样,但只要本着相互谦让的态度去处理,矛盾就会在彼此讲风格中得以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就会进一步加深。兄弟姐妹犹如红花绿叶,惟有两者共茂,才能相得益彰。
妯娌和睦相处的原则 妯娌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妯娌间勾心斗角成了社会上的一大景观,妯娌相处仿佛是千百年都未能得到良好解决的难题。仔细分析一下,妯娌之间发生矛盾,根本原因就在于同在一个大家庭里面、彼此间显而易见的差异。妯娌间都有哪些潜在的差异和矛盾因素呢,一是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妯娌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起来的;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有的生性文雅恬静;有的则待人热情开朗;有的却性格粗犷豪放。这些性格和气质不同的人,组合在一个家庭里,在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待人接物的评价标准上都存在着差异和不适应。这便构成了潜在的生活矛盾。二是社会家庭的地位不同。有无文凭、工作性质如何、工资级别高低、工作条件优越与否,甚至工作单位的行政级别、个人的社会地位等能构成为妯娌间相互比较以确定自己在家庭中地位的标准,从而导致相互间生活联系中的情绪对立。三是娘家的经济状况不同。妯娌间经济情况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娘家经济状况的影响。娘家经济条件好的,平时就能不断得到娘家的资助。这不论在生活水平上、家庭地位上还是在个人的心理上,都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而娘家经济较为拮据的,在精神上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并可能出现一种超常的敏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心理上和情绪上的抵触。四是生活方式的追求不同。妯娌们早在建立彼此间的家庭关系之前,就各自设计着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但由于性格、气质、修养、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其它方面的不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不同。有的看重营养摄取和食物满足,把主要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有的注意穿着打扮和居住布置,在这方面舍得花钱;有的喜欢清静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有的则不堪寂寞,喜好红火热闹的家庭气氛。凡此种种不同的生活追求集中于一家庭中,并使彼此的生活心然发生某种联系时,都会造成妯娌间相互的不适应和厌烦感。五是生儿育女的观念不同。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至今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观念,妯娌间生儿育女的不同,也就由这种影响产生出家庭地位上的差别。生了男孩子,自以为或被别人以为是立了大功,心理上没有压力,生活中不受歧视;甚至有些人以此作为本钱要挟公婆,挖苦妯娌,并极力在家庭的下一代中树立自己儿子的优越地位。而有些生了女孩的,自己感觉得很不光彩,说话行事自然软几分,或有不囿于传统观念的人,也会因为看不惯那种妄自尊大和不堪忍受奚落而同妯娌形成尖锐的对立局面。六是公婆所持的态度不同。一般来说,妯娌们要求公婆对她们绝对公平。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绝对公平的尺度很难把握,妯娌们从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公平与否就不统一了,这种矛盾首先是婆媳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另一方面,某些公婆们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其他习惯势力的影响,也会在媳妇间造成不应有的不公平,因而产生家庭隔阂并可能出现公婆固执而媳妇相抗的恶性循环。其实,尽管有以上这些差异存在,也并不意味着妯娌间就无法和睦共处。下面就是妯娌和睦相处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平等相待。应该肯定,妯娌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她们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不能以职业状况,收入多少作为决定她们的家庭中地位高低的条件。先成家的不要摆老资格,看不起后过门的,后过门的也不要因为自己新媳妇就盛气凌人。另外,妯娌们还要正确对待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万万不能以已之长比他人之短,把别人看扁了。对外貌的差异也必须正确对待,长相好的不应揭对方之短,尤其不可讥笑对方的某些生理缺陷,否则,就会侮辱他人人格,造成对方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痛苦。至于兴趣爱好,不能要求一律,强人所难。二是相互体贴、相互谦让。妯娌间的相互体贴和谦让表现在平时的家务劳动、照顾孩子等等方面,都要为对方多考虑些。还要理解父母的言行。父母年老退休后,帮助儿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只顾自己,埋怨老人偏心眼,说三道四地去挑矛盾。做父母的常常会对生活困难的儿子媳妇帮助多一些,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善良心肠,不要眼红,不要比公平。只有这样处理,妯娌间的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和睦相处,相敬如宾。三是兄弟亲密无间。一般说来,兄弟亲密无间,妯娌之间的关系就处理得好。要使妯娌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兄弟各自都要帮助自己的爱人胸怀开阔,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正确对待妯娌间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兄弟分家时,分配家产、供养父母及其他关系的处理方面,都要教育自己的爱人,发扬风格,乐于谦让,其次,在妯娌间出现困难的时候,要支持鼓励自己的爱人去主动关心帮助。再次, ,哥哥与弟媳或弟弟与嫂嫂相处时,要做到行为检点,态度大方,说话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于随便或轻浮,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妯娌间的关系。
邻里和睦相处的原则 有人说现代社会人情越来越淡薄,论据之一就是如今许多人连住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不了解、不往来。的确,在城市的高楼上,家家户户已经习惯于以防盗门把外面的世界隔开的生活,对门不相识已经成为我们常见的现象。“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尤其,从社交的角度来看,一个连邻居都不来往的人,绝对是一失败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搞好邻里关系,既能增加相互友谊,又有利于家庭生活,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邻里之间琐碎而平凡的交往可以让人得到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得到比较稳定、及时的生活支援和安全感。因此,我们应该摆脱邻里间的隔阂,拥有一个正常的邻里关系。那么邻里交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一是互相了解。这是处好邻里关系的基础。由于人们经历、学历、家庭影响、工作环境等不同,人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也不同。有的喜欢动,有的喜欢静;有的注重学习和工作,有的注重游戏和娱乐;有的善于社会交际,有的愿单独活动……家庭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有的是小俩口带个孩子的“青年式”家庭;有的是祖孙三代的“全家福式”家庭;有的是鳏男寡女的“鳏寡式”家庭;有的是继父继母组成的“再婚式”家庭。各种不同的性格,各种不同的家庭,要有合适的相处方法。茶余饭后到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既增强了解,又能交融思想,加深感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哪能怕是坐上十分钟,喝口茶水,吃点糖果,抽支香烟,虽很简单,既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能密切邻里关系。出差归来,有条件的带回点外地特产,吃的送给邻居尝一尝,用的送给邻居做个纪念,邻里关系又加深一层。这样,年深日久,邻里友谊与日俱增。相反,“鸡犬之声相闻,至死不相往来”,你不能了解别人,别人也不能了解你,只能是孤家寡人,是不会处好邻里关系的。二是互相尊重。邻里相处必须遵循人人平等、家家平等的原则。邻里之间,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同样的权利,负有同样的义务。邻居相处必须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不自卑,不自傲,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互相尊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言而守信,以礼待人。借用邻居的东西,用后要立即送还,并表示谢意。损坏了的要主动赔偿。占用公用地方,要商量;借用别人地方,要经过允许。使用公共设施,如走廊、厨房、厕所等,要爱护,并主动打扫卫生。两家或几家使用一块电表、水表、煤气表,要合理负担费用,不要小气,更不能斤斤计较,甚至争吵。住楼上,做活计,放东西,搞什么活动,要替楼下着想;住楼下的要照顾楼上方便。“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都尊重别人,就形成了互相尊重的风气,邻里和睦,关系融洽。三是互相谦让。邻里之间,长年累月,朝夕相处,有相敬如宾、和谐融洽的旋律,也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插曲,发生纠纷和磨擦。这是不奇怪的,关键是怎样处理好。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又在于互相谦让。谦让,可以防止和避免矛盾的发生;发生了,也能妥善地解决,何况多替别人着想一想,多给别人一些方便,就不至于产生矛盾。发生了矛盾,要互让互谅。没理的要让步,有理也得让步,不能得理不让人。让步不是无能,而是有修养、有风格的表现。如果不这样处理,一心和对方评理、争吵,结果虽能“胜利”,但是彼此之间,积怨更深,即便这种事情解决了,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将会接**生。四是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何况邻里之间,更责无旁贷。邻居患病,要表示慰问。需要投医抓药,住院治疗,要主动帮助联系。邻居住院,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老人、孩子,让邻居放心。邻居工作或出差,孩子或老人没照顾,要帮助照顾。邻居日常生活中遇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邻居家里发生纠纷,要做些和解工作。邻居家有红白喜事,要主动帮助等。邻里和睦相处要忌“各家自扫门前雪”。平时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对门或同院的邻居,各自“划地而治”,分割成各个不同的小圈子,一心一意维护自己家那个小圈子的利益,圈子之外,也就是别家的利益一概不管,甚至经常以自己的利益侵犯别家的利益。这种现象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说是自私自利。这是千百年来的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严重妨害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和相处。要走出这一误区,需要做到以下“六戒”:一戒万事不求人。居家过日子,总有个不方便的时候。哪能万事不求人,一旦自己有了为难的事儿,就要靠大家帮忙,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在大家互相帮助下,一些事情就解决了。孤家寡人的做法是绝对不行的。二戒多心多疑。凡是邻里间闹不和气,往往是由于误会,或是自己心胸狭窄造成的。结果是弄得自己不痛快,别人也别扭。众所周知的“疑邻偷斧”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戒护短。一般都体现在孩子身上。现在大多数家庭一家只生一个孩子,都很娇惯,怕孩子受人欺负,一见孩子哭,就心疼。一旦自己的孩子和邻居的孩子玩耍时出了点问题,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护着自己的孩子,这就容易闹不和睦。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做父母的不能为孩子的缺点护短。就是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也要把度量放宽些,不能为孩子间的事伤了大人的和气。四戒斤斤计较。要搞好街坊邻居关系,不能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有不少院里,常为几毛钱电费、水费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出现大打出手的现象。其实,在收电、水费的问题上,很难做到绝对合理。只要大家相让一点,不过分较真,就没事了。为几毛钱,气得不得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五戒大声喧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一旦处理不好,也容易闹矛盾,影响邻里关系。院子里的人由于年龄不同,体质有别,工作性质各异。有的要早歇息,有的要学习,有的要娱乐。而对这种情况,开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时不要声音太高,以免为此事影响邻居间的关系。再说,有意干扰别人休息、学习、工作的作法,也是十分不道德的,应该特别注意。六戒以邻为壑。邻居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不能只顾自己方便,而做出影响他人的事。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不要随便往院子里泼水,以免地上结冰,摔伤人;夏天天热时,一般人家都乐意在院子里吃饭,这时就要注意不要扫地,免得尘土飞扬,弄脏人家的饭菜,更不要见难不救,幸灾乐祸。邻居好,赛金宝。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是居住人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法律规定的重要内容。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明确要求,与人为邻要做到八应当。一、应当正确处理邻里关系。《物权法》第84条规定,不动产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指相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在对各自所有的或占有人,在对各自所有的或占有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占有权时,相互间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既是与邻居和谐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原则,更是法律的强制要求。二、应当提供用水排水便利。《物权法》第86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根据最高法院《贯彻&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简称《意见》)第98条、99条规定,擅自堵截或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造成损失的还应赔偿。如必须使用另一方土地,还应在必要限度内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造成损害要合理补偿。三、应当提供通行便利。《物权法》第87条要求,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对于这一条,《意见》第101条规定得更为具体:历史形成的必要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如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另开通道,但按照《意见》第100条规定,造成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四、应当提供修缮铺设等便利。《物权法》第88条要求,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但《意见》第97条要求因修建施工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五、应当不妨碍邻人采光权。《物权法》第89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在建筑房屋和其他设施时,应注意照顾邻人的通风、采光,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施工,不能只顾自己而影响邻居,更不能私建乱搭影响邻人。六、应当不弃置有害物质。《物权法》第90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不得以高音、喧嚣、震动、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影响、妨碍邻人的工作和生活。七、应当避免损害邻人。《物权法》第92条规定,因用、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如造成损害,按照《意见》第103条规定,就要责令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所以,与他人为邻要多为人着想,特别要注意不能私自改变房屋结构、乱装修以导致房屋、管道、线路受损危及邻居。八、应当按照当地习惯处理问题。《物权法》第85条规定,邻里之间相处出现问题时,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律、法规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照当地习惯处理。
孝心与健康 孝字,是一个会意字,是儿子用头撑着老人的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该由儿子用头撑着,老人有子女扶持,这就是血缘关系的亲情行为。这种行为说明了孝心是一种义务,孝心是一种感激,孝心是一种良心,孝心是一种报恩。不用说人,连行动都这样,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祖国的传统美德“忠、孝、节、义”,孝为第二位,指的是人必须孝敬父母长辈。把是否有孝心作为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把是否有孝心这个重要标准作为每个人的行动。“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把这个观点拿到今天来说就是孝心应当视为善心、良心的基本体现,是对党对人民忠心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对父母没有孝心,不知报恩的人,还会对党对人民有忠心吗?还会关心他人吗?在农村,农民选村长时,孝不孝敬父母也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说对国忠为首,对家孝为先,才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忠孝可以两全,时代需写新篇。孝心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来说,关系更加密切。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孝心是一个身心健康者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无这一条,你的健康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经常心中惊虚不安,而易患疾。俗话说:“孝敬爹娘不怕天”,“千里烧香不如在家孝敬爹娘”。因你孝敬父母,问心无愧,没有怕字,心中就会踏实。这种踏实感使你保持心理平衡,就能维持健康。二、孝心是营造一个和睦家庭团结的纽带。家庭是否和睦,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一个天天吵吵闹闹的家庭成员是不会健康的,只有享受人伦之乐,才会促进身心健康。三、孝心是一种互利行为。你孝敬父母是对长辈投入,同时你又从晚辈那里得到收获,你对父母的尽孝行为如何,直接给子女树立了榜样,今天投入的越大,明天收获越多,等到老了之后,就会颐养天年。四、孝心是最高奖赏。你对父母尽孝就必然得到社会上多数人的赞扬,这就是对你人格的肯定,对你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肯定与提高使你心理更健康,精神更充实,使你的心灵增加美德、美感与信念,又是免疫的一种抗体,它能促进身心健康。五、孝心是一种享受。历史上曾有“一片孝心动天下”之说。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五好家庭”、“好媳妇”、“敬老好儿女奖”等,都是给孝行者的荣誉。1995年在韩国联合举办的“孝与未来社会”的国际学术大会,到会的中、韩、日、美等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孝,对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及人类的幸福意义重大。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对孝者的赞誉都是一种崇高享受,这种享受就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升华、一种进步,一种崇高。这些升华、进步、崇高,不仅对社会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最佳保健品。第二章
孝老爱亲古今典范 第一节
古代篇 历史上的三位贤母孟母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母亲。孟子小的时候,她为了给他的成长寻找一个好环境,曾三次迁居。古人云:“交必择友,居必择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天,孟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正在织布的孟母大怒,愤然割断织机上的线以示警告。孟子问其原因,孟母说:你学习就像我织布,累丝成寸,累寸成尺,才能织出成匹的布来。学习也需要始终不渝,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若是半途而废,就像我织布未成而剪断的布一样,成为废物。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受感动。从此他日夜勤学,手不择卷,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陶母,陶侃的母亲。陶侃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祖父,他小时候喜欢交朋友。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在书房谈心。到了中午,陶侃想家里没什么东西招待朋友,就去问母亲,母亲让他不必担心。待朋友走后,陶侃为那顿丰盛的午餐疑惑不解,再问母亲时,母亲不答,只是摘了个头巾。陶侃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顿丰盛的招待餐是母亲用满头青丝换来的。从此对母亲愈发敬重。后来,陶侃在漓江上做了一个收鱼税的小官,他托人带了一袋官封的鲊鱼给远方的母亲,以表孝心。陶母收到后很生气,直接在封条上写了一句话,“汝为吏,以官物享吾,非益我,乃增吾忧耳。”退了回去,以此教育儿子要清正廉洁。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母亲也是一位贤母。徐霞客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以后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受父亲的影响,勤奋好学,但又不愿当官。他喜欢读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每谈到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句子,常拍案而起:“吾安得一日游此名山川?”徐母答曰:“此事不难,只要你每次外出都能按时回来,并且给我讲一讲各地风俗民情,带回一些特色的风物就行。”这样,20岁结婚时,徐霞客已游遍了苏杭一带的名胜。婚后一年,徐霞客又向母亲请求远游。母亲说:“我有卯孙膝下承欢,你不必挂念。只是每到一处都要写出记录。”徐霞客感动地说:“真是知子莫若母呀!”从此,徐霞客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自1607年起,他从家乡江阴出发,作过16次YX。他游历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把观察所得记下来,写成了千古名著《徐霞客游记》,成为一位大YX家和地理学家。
二十四孝故事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是元代郭居敬先生他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了推崇孝道而编辑收录的古代孝子的故事。 一、孝感动天(虞舜) 【原文】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译解】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原文】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译解】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放心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与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并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原文】周(朝)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译解】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他学识渊博,提倡内省,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找曾子,母亲不知他的去向,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来找你,我就咬手指告诉你,让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四、芦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原文】周(朝)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辞退)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卒悔改。系诗颂之,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译解】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闵子骞的生母过早去世,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假棉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子骞牵车。因天气寒冷,浑身打颤,闵子骞将绳子掉落地上。父亲一鞭打过来,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受到虐待,非常气愤,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子骞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不过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同亲子。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原文】周(朝)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去世),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译解】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这使他常常想起双亲在世的情景,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百里负米去孝敬父母,也实现不了了。”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真是生时尽力,死后尽心啊。”(《孔子家语·致思》) 六、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原文】周(朝)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译解】春秋时期的郯子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郯子便披着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被猎人看见,刚要对他射箭,郯子急忙脱下鹿皮,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诉猎人。猎人敬佩他孝顺,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原文】周(朝)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译解】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多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还经常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跌了一跤,然后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以此讨二老欢心。 八、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原文】汉(朝)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译解】董永,是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父亲亡故后,无钱殡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愿结为夫妇,同到富人家做工。富人家让女子织布三百匹,就可以赎身回家。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了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天仙配的故事千古流传。 九、行佣供母(东汉江革) 【原文】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诗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佣力以供亲。【译解】江革,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劫持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漂泊到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宁可自己贫穷得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十、怀橘遗亲(后汉陆绩)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译解】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古代科学家。六岁时,曾经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来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别时跪拜,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只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原文】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潜肤,恣取膏,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译解】吴猛,是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非常孝敬父母。但家里贫穷,夏天没有蚊帐,蚊虫叮咬得父母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睡觉,任凭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原文】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译解】王祥,琅琊人,生母去世后,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父亲冷淡他。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无处寻找,王祥就脱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拿回家供养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十三、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公婆)。奶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长孙夫人)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有诗为颂,诗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译解】崔山南,是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不能嚼食。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一番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唐夫人)之恩,但愿你们后辈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唐夫人)。”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全家都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四、埋儿奉母(汉朝郭巨)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译解】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赡养母亲,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三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五、搤虎救父(晋朝杨香)【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译解】杨香,晋朝人,十四岁那年随父亲到田间割稻谷,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跑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凶猛的老虎乖乖地放下父亲,然后跑掉了。 十六、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原文】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有诗为颂,诗曰: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译解】朱寿昌,是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七、尝粪忧心(南齐庾黔娄)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礼拜北斗星),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解】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会好起来。”黔娄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发愿以自身代替父死。父亲的病情奇迹般地好了。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原文】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诗曰: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译解】蔡顺,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遇到赤眉军士兵,厉声问道:“你为什么把桑葚分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心所感动,送给他三斗白米和一条牛腿,让他带回去供奉母亲,以示敬意。 十九、扇枕温衾(汉朝黄香) 【原文】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诗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译解】黄香,是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说法。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二十、涌泉跃鲤(汉朝姜诗) 【原文】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鱼脍,夫妇常作之。召邻母,供食之。后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时取以供母。有诗为颂,诗曰:舍侧甘泉出,朝朝双鲤鱼。子能恒孝母,妇亦孝其姑。【译解】姜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都很孝顺。婆婆喜喝长江水,庞氏常到江边取水,其家距长江十几里之遥。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劳动所得的积蓄,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后来,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味道与长江水相同,而且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十一、闻雷泣墓(三国王裒) 【原文】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墓所跪拜,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有诗为颂,诗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译解】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他隐居民间,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其母在世时害怕打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王裒就跑到母亲坟前,哭着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二十二、刻木事亲(汉朝丁兰) 【原文】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则出血。木像见兰,又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将妻出弃之。有诗为颂,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帏。【译解】丁兰,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非常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父母双亲的雕像,像生前那样尽心侍奉,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凡事均和父母像商议,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二十三、哭竹生笋(三国孟宗) 【原文】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疾愈。有诗为颂,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保平安。【译解】孟宗,是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很想吃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而哭泣。不久,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很多茎嫩笋。孟宗高兴地采回家,做汤给母亲喝了,果然病愈。可见孝心能感动天地,产生奇迹。后来他官至司空。 二十四、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 【原文】宋黄庭坚,号山谷,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体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洗涤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有诗为颂,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译解】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子女应尽的职责。
现代篇 全国孝老爱亲十大道德模范 2007年,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于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对评选出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了隆重表彰。这次评选奖项分别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以大孝至爱感动中国的谢延信等当选“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组委会给11位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颁奖词: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向你们致敬! 一、曹于亚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邻水石永中学减免了曹于亚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纷纷给她捐款。美术指导教师把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曹于亚“带父上学”回到了校园,专心备战迎接高考。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在今年高考中,曹于亚考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对她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罗映珍 罗映珍,女,27岁,中**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已有3个年头,罗映珍依然在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她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三、刘
霆 刘霆,男,21岁,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刘霆1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面对艰难境遇,刘霆自强自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缺钱治病的无望和拖累儿子的内疚,一度使刘霆母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防不测,刘霆考虑再三,经得浙江林学院同意后,毅然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每天课一上完,刘霆就赶紧回到在校外租的房子,整理家务,清洗衣服。食堂吃饭时,刘霆吃一半,给妈妈留一半。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刘霆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被他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和知恩感报的爱心、孝心所感动,纷纷给予援助。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逐渐康复。为感恩、回报社会,刘霆将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钱重新捐献出来,在浙江林学院设立了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刘霆“背母上学”的故事不胫而走,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杭州话剧团以刘霆事迹为原型,创作了青春励志话剧《永远和你在一起》,分别到部队、大学等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广州大东街孝道文化广场,刘霆“背母求学”的故事还被塑成了雕像。刘霆被评为2005浙江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评为2006年度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06年度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 四、洪战辉 洪战辉,男,中**员,25岁,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男孩”的洪战辉。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洪战辉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五、谢延信 谢延信,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1973年,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一遍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与责任,跪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经常外出后不知道回家,谢延信总是满大街找。有时内弟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着他换洗衣服,从不厌烦。为了省下钱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看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这个家,谢延信一直没有续娶。通情达理的岳母既欣慰又愧疚,一次次劝他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上天不负有情人。谢延信的善良和真情最终打动了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心甘情愿走到了他的身边,并与他一同擎起这个艰难的家。谢延信不是钢,不是铁,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2007年,谢延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 六、黄来女 黄来女,女,22岁,**预备党员,武汉大学学生。黄来女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4岁起就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03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进入了大学殿堂,并且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黄来女靠勤工俭学维持着生计和学业。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她又找到了两份家教,这样她不仅可以维持学业还可以给家中的父亲寄生活费了。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平静的生活波澜再起。由于家庭贫困,2005年元月,黄来女的父亲黄道富准备到武汉边打工边支持女儿读完大学。然而,来汉的当天晚上,突发脑溢血,之后又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2006年初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黄来女此时非常绝望,但她坚信绝不放弃自己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业。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维系着生活和学业。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父亲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着对女儿眷恋与牵挂的意志支持下来的,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现在已能说话、下床走路,在女儿的鼓励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谓创造了医学奇迹。2006年10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了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黄来女同学的先进事迹,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也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大学、中学纷纷致电、来函邀请黄来女同学去作报告。她还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巡回报告。2007年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七、张
晓 张晓,男,17岁,共青团员,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宝塔社区人,平凉二中高三(10)班应届毕业生。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张晓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馒头,他要留给母亲,别人给的好吃的,他总能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理由,留给母亲吃。张晓的邻居何彩兰老奶奶说:“这娃娃太孝顺了,我活了这么大没有见过这么懂事的娃娃!”毫无生活来源的张晓家生活一直十分艰难,在政府、武警官兵、邻居、老师、同学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母子俩渡过一个个难关。家里再困难,日子再苦,张晓也不愿给好心人增添负担。有的人留下电话,让他有困难时联系,但他从来没有主动打电话提要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晓把每位好心人的帮助记入自己的《恩人簿》。一到周末,张晓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照顾母亲,还要抽时间给洗车行打工、捡垃圾贴补家用。虽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晓却很阳光乐观。在学习上,他和同学互帮互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是同学们和老师对张晓的评价。苦难没有压倒张晓。小学阶段的张晓,年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学习也不曾落下。上高中的张晓学习更加用功,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学习和照顾母亲;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把母亲从床上抱到凳子上洗脸、梳头,打扫完家里的卫生就赶忙去上学。中午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先侍候母亲方便,再做饭,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然后又骑着破自行车赶到学校。张晓靠着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中国青年报6月14日以《张晓:含泪奔跑的阳光少年》为题刊登张晓事迹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随后作了报道。张晓先后获得平凉市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一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八、乌兰其其格 乌兰其其格,女,38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嘎查高图牧业社牧民。乌兰其其格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全家9口人,其中5位老人、2个孩子。十几年来,她没有唠叨和怨言,真情奉献,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乌兰其其格的公公阿腾毕力格有两位80多岁的老母亲,一位是生母,一位是养母。乌兰其其格主动将两位老人接回来赡养。后来,婆婆的母亲年岁已高,乌兰其其格又将外婆也接过来和他们住在一起。为了照顾好这5位老人,勤劳而又朴实的乌兰其其格每天4点多钟起床,为老人们准备早点,吃完早点还要下地干活,中午回去做饭;吃完午饭她来不及休息就得忙着喂羊喂牛;晚上,左邻右舍的灯都熄了,乌兰其其格还在灯下为老人和孩子洗衣、缝补。一次,85岁的外婆病了,早晨她为家里的老人们做好饭后,骑上摩托车穿过十几里的沙路,赶到乌审旗医院照顾病中的老人,下午回去为老人们做好晚饭,再去医院陪床。一个多月过去了,外婆康复了,乌兰其其格的身体明显消瘦了。2004年11月,她和丈夫在村子里摆了几十桌酒席,专门为三位老人祝寿。这一天,三位老人早早地起床,就像孩子一样高兴。晚上,乌兰其其格为老人们邀请来乌兰牧骑文艺演出团表演节目。2004年,乌兰其其格一家被鄂尔多斯市妇联评为全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0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全区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她的家被鄂尔多斯市妇联评为全市和谐家庭,并先后被评为全旗五好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着仓库去大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