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戏剧算不算作文的文体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43a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
③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例文:那微笑改变了我真奇怪,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我只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会帮助别人,也不希求别人的帮助。纵然得到别人的相助,也会像还债似的报答于人。大有我不负天下人,也莫让天下人负我之势。然而,这多年支配着我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那是一场连续两天的大雨过后,那条我每天上学必过的河上的水泥桥已被河水冲刷得找不到踪影。只有那座高高的旧木桥还架在河的两岸。那是一座只用两根并排的又圆又滑的木头架起的桥;平时我空着两手走过也要胆颤心惊的桥。面对着那桥我犹豫着,还差10分钟就要上课了。我猛子扛起我的自行车,做了一个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决定:扛着车从木桥上走过去。开头的十几米,是在雄纠纠气昂昂的气氛中行进着,没感到什么。渐渐地,脚下的木头在拼命地抖着,木头下面湍急的河水使我头晕,腿越来越软,好像很难再支撑我的身体的重量。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木桥中央的。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我却再也挪不开脚步。曾想着一点点挪回去,可我连转身都困难,耳边哗哗的流水声使我近乎绝望了,几次想把自行车扔进河里。正在我前进不能。后退不得的时候。突然,肩上的车子一下子轻了起来,继而渐渐离开了我的肩。是一只大手从我的手中取下自行车。那一刻,我真无法说出心里的感激。我慢慢扭过头:是一张陌生的脸,脸上充满了微笑。时间没有容我仔细看,但只那一瞬间,却使我感到那微笑是那么真诚、可爱!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满心的感激使我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眯细的双眼掩不住真诚的目光。细碎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啊,是一位40多岁朴实无华农民。这是何等普通的一笑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却让我始终不能忘却,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许多年以来,那微笑一直深深埋于我的心中,我曾学着以同样的微笑扶起跌倒的儿童,帮着推一反艰难行走的货车或是一把雨伞给同学。而每一次当你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并与之真诚的一笑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那埋于心底的微笑的真正含义与价值。那是一种称不上崇高但却让你足以自豪的滋味。微笑,寄予着美好的情感,我实在找不出恰当的词语形容它,或许,这句诗会表达它的含义吧:“与人玫瑰,留有余香!”谓之然否?
试题分析:本文题中“改变”是题眼,文题中可填“人”“事物”“情感”之类的词语,一定要以自己某方面的“改变”为中心内容,“改变” 必然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机缘,含有转折的意味,应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从反面走向了正面(当然,也可以让我从正面走向了反面)。“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因此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改变”。不要简简单单地写一件事一个人一下子就改变了自己,要把“改变”的过程写丰富些。比如父母坚持要求自己把一切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而自己认为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要父母管得太多;比如自己个性太强,总与老师和同学处不好关系,总认为老师和同学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等等,把这些矛盾和冲突具体的写出来,表达自己的苦恼,最后自己或经过一件事情的启发,或得到某人的指教,或经过自己的思考,认识到改变对方不易,不如改变自己来适应对方,自己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和做法,矛盾解决了,冲突淡化了,关系融洽了,改变了自己,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发现了一些生活的真谛,就此抒发自己的感想。
试题“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2分)⑴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⑵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⑶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⑷“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⑸“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⑹“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⑺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⑻“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⑼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⑽“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
“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⑾“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⑿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小题1:文中划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
的心情。(1分)小题2:文章⑴—⑿小节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其大体表现为:
(3分)小题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2分)小题4:“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2分)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小题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一句话? (2分)小题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述。(2分)
现代文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10分)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真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2分)小题2: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2分)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小题3: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小题4: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1分)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点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小题5:本文题为《一个美丽的故事》,你认为美丽体现在哪里,并说说理由。(3分)
阅读阿来的如花世界(15分)迟子建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律。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⑧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选自《中华读书报》;日。小题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4分)小题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这个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2)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划线词语“经典”的含义是
(2分)小题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小题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C.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
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课件:基础等级之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专题辅导专题:基础等级(二) 专题:基础等级( 内容之符合文体要求 考点阐释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 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 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 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 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这几年高考均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 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 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 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都不像”。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把“符合文体 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点对文体要求有进一步的阐述:“文体必须明确。选定文体后, 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 使用笔墨,不伦不类,即使全文能扣题,得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 其次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2002年开始,高考作文由“文体不限”改为 “文体自选”,这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也要求考生一 旦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文体特征明显,是作文成功的基本 要求。所谓文体特征明显,是指选定了某种文体后,写出的文章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要 求。记叙文要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像议论文,散文要像散文。阅卷老师也就用这种文 体的基本写法来审视你的文章。不限定文体,并不是不讲文体。否则,借淡化文体来 否定文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些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文章会被“酌情扣分”。 考点阐释 把握文体规范。
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识。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 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 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 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 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 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教人以用, 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 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 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 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阐述观点,要用各 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阐释 选择最佳文体。
①这一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②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如擅长形象思维 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 论文。
③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 如,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 据;写记叙文,有没有相关的整一、连贯、动态 的生活故事;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写散文,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积累和语言积累; 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质。 各种文体的特点 ①记叙类。
其特点是通过真实的记人、叙事、写景、 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作为一种文体, 它指的是:通讯、特写、传记、回忆录、 游记、散文、书信、日记等。其他属于记 叙类的文体还有如戏剧、小说、报告文学、 童话、寓言等。
②议论类。 议论文是通过议论的方式论证或阐明某种 观点或主张的文章体裁,表达方式以议论 为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表明作者 的观点和主张。以正确的论点、充分的论 据、严密的论证来阐明事理,主要类别有 立论文和驳论文。写作形式有社论、评论、 杂文、读后感等。
③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因它的宽泛性和启发性颇受考生的欢迎。 2008年全国及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几乎还是采用“文体 不限”的写作要求,这又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 作环境,便于考生的情感倾诉和个性展示。淡化文体 甚至不作文体要求已成为话题作文的突出特征,文体 大解放,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但应如 何理解话题作文提出的“文体不限”?有人认为这表 明可以不讲文体,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文体不 限”也好,“文体自选”也好,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围绕某一话题,可以撰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出 题者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下放给了写作者;二是给予写 作者选用哪一种文体的自由。但是,具体到你将要写 的某一篇文章而言,则必须有明确的文体――这是文 章的客观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就是符合该文体的写作 规律。有些同学不以为要,甚至不以为然,写出了一 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非驴非马的“杂交文”。 话题作文文体的选择。 常言说得好,“人靠衣服马靠鞍。”再好的文章 内容也得有个得体的形式去包装它,才能让人接 受,才会赏心悦目。自选文体,不是降低对文体 的要求,也不等于不要文体。相反,这是提高了 对文体的要求,你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 情来决定选择一种更有助于发挥自己写作才能和 更利于表达的文体。一旦选定,就要始终围绕这 一文体的要求去作文,否则就是不符合文体要求。 这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散文当作包医百 病的良药,更不能借“散文”之名行否定文体之 实。
在文体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话题本身考虑。
高考作文试题在拟题时,命题人尽可能的给予考生最大的写作空间, 使他们可以写出不同的文体。但实际上每个话题都不可能适宜用所有 的文体形式来写作,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对文体的适应性,都存在着 “好不好写”和“能不能写好”的问题。例如,“心灵的选择”由于 要触及心灵,当然最好以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出关于选择的故事;“诚 信”几乎用不着议论证明,倒是许多诚信的人值得歌颂,许多不诚信 的、无价值的灵魂有待撕开给人看,故应该采用叙述类文体特别是文 学体裁;“规则”倒是少有的易于写议论文且容易写深刻的话题; “面对大海”易于写议论文尤其是抒情散文,却不利于选择记叙文, 因为,把大海作为记叙文中的一个背景,实际上使情节演绎受到了很 大的限制;“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由于是一个兼容性的话题, 如果写成议论文则要从既要相信自己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角度立 意,这样才有可能不失偏颇。但是,这样写难免干人一面,既然话题 是关注人的内心思维、主观判断的,那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则更能从 个人的思想层面来体现这一话题。
第二,从个人创作素质考虑。
如果形象思维比较好,一般选择记叙文特别是各 种文学体裁、另类体裁;如果逻辑思维较强,一 般选择写议论文较佳。总之,要选择自己写熟了 的文体,不能用自己没有把握的文体去冒险,不 能一味的求新、求奇,须知,考场绝不是写作的 试验场。另外,根据自己对于相关话题的材料储 备确立主题,是论据类多,还是抒情描写类多。 情节的、细节的,一般适宜于选择记叙文和各种 文学体裁;语言的、概括的,一般适宜于议论文, 哪方面材料丰富,一般就选择哪种文体。
第三,从自己的临场状况考虑。
接触话题后,常常会产生写作的灵感。一系列的联想、想像,在脑海 中不断的涌现,要及时地在草稿纸上记录下这些思维的火花,然后对 这些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大致的文体雏形,然后加以润色加工, 往往会写出出人意料的好文章。
第四,从易于获得发展等级分角度考虑。
综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和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 分高于论述类的作文。这是因为:议论文的体式相对固定,常用的有 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驳论文,杂文虽然体现创新的要 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同时写出好的议论文需要有较高的 认识水平、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考生要想写得“深刻…‘透 彻”比较困难。而记叙、抒情类等文学体裁则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靠 形象思维的记叙文和各种文学体裁易于创新,它以灵活、新巧的形式, 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深刻的主题,比议论文更易获得发展 等级分。
第四,从易于获得发展等级分角度考虑。
综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和其他文学 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论述类的作文。这是因为:议论文的体 式相对固定,常用的有证明式、阐释式、读后感、评论式、 驳论文,杂文虽然体现创新的要求,但是对中学生来说不 易掌握,同时写出好的议论文需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较 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考生要想写得“深刻…‘透彻” 比较困难。而记叙、抒情类等文学体裁则常常令人耳目一 新,靠形象思维的记叙文和各种文学体裁易于创新,它以 灵活、新巧的形式,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深刻 的主题,比议论文更易获得发展等级分。 2008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或是材料作 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是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可以设置情景,就此展开议论,也可以不设置情景,就选择 的原因、结果、标准等方面有侧重地加以议论。还可以写散 文,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抒发情感。在阅卷场上, 阅卷老师普遍感到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记叙文,缺少矛盾 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 与材料“水是水,油是油”;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 架式的排比。考生很重视字数要求,但因为下笔前缺乏整体 构思,想到的内容写完后,还不够800字,就记叙不够议论 补,议论不够记叙补,凑足字数。因此,阅卷场上,夹叙夹 议,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着实不少。还有考生 不管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先把材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 用这两百来字垫底,对文体根本不加考虑。 例1:命题作文之议论文:谈意气 (2006年高考湖南卷)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 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 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 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 污水,但他 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 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 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 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 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 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 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 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 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 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 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 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 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 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 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 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 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 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优秀作文,其主要特点是材料新颖, 切合题意。材料一是阳光少年黄舸的故事,他的“感恩之旅” 令国人动容;材料二是青岛爱心团体“微尘”的事迹:“微尘” 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展成 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两 则材料无疑对诠释文章的主旨“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 帮助别人”是再恰当不过了。这表明考生并非一味“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密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 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获 得阅卷教师的好评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例2:话题作文之散文 : 帮助( 年高考甘肃卷) 帮助(2007年高考甘肃卷) 年高考甘肃卷
爱心―一杯香气四溢的茶 (甘肃考生) 爱是博大的,它能容纳百川,它能渗透一块坚固的巨石,它 又如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你越细细品味,你也就越能品出它 的香味。 丛飞,这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个曾经赠送物品和 300万元的人,这个帮助过178名贫困学生的人,在病危时竟 没有人看望的人坦然地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 医疗。”这是何等的宽容,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丛飞的品格, 但我却说这是丛飞心中爱的表达。因为爱心是博大的。 爱心不是覆水难收。有人说,爱心就像一盆水,泼出后将 不再收回。我却说,爱心本来就不像水,因为爱心可以传递, 爱心可以容纳一切。也许,有些人认为爱心只讲付出不求回 报,我说这是肯定的。 爱心永存,我心永恒。 曾经说着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曾经读着一些令人感触颇深的文章。想到爱心,就 想起一篇文章。文中记叙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向因为火灾失去了妈妈的小强 捐赠物品的经过。 开始时,小姑娘只捐些自己不想玩或是已经旧了的玩具,经过小姑娘妈妈的劝 导:“捐赠时,需要捐赠对自己,对别人很重要的物品。”年幼的小姑娘思索了 一会儿,又问了一句:“妈妈,捐赠的物品可以要回吗?”妈妈说:“当然不可 以。”小姑娘静静地思索着,终于含着泪,牵着自己妈妈的手跑向小强,对小强 说:“小强,我把妈妈给你了,今后你就有妈妈了。”说完小姑娘便跑出了人群, 哭泣着…… 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这小姑娘是多么的幼稚,可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小 姑娘的内心是多么的美好。爱心是无价的,爱心是永存的,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 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真的,爱心真如一杯茶,你愈品时它愈浓。它可将每一个心灵融化。即使品一 口也能品出茶的清香,品出一个人的品格的美丽,乃至一个人的魅力所在。 丛飞的一句话,小姑娘的一个动作和一句稚嫩的话语,我们可以品出他们的人 格美和心灵美。没有太多的理由,都源于爱心的作用。 爱心永存,我心永恒,世界也会因爱心而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共同期待着充满爱的世界。 我们畅想那里山清水秀,那里鸟语花香。 例3:命题作文之记叙文 (2008年高考湖北卷)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停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 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 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 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 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 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 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后来的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 大家准备的餐具,还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 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 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 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一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 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 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 总是哭了。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物的, 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每天 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 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婆与外公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 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 的感激?【点评】 点评】 在作者朴实细腻的笔触中,我们看到的是外公外婆的无言的爱。没有惊天动地的言语和举动, 没有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举手投足间的点点滴滴、琐琐碎碎,贴近生活,真实细腻。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外公的离世写起,回忆作者眼中外公外婆的平凡生活,抓住生活中平 常的细节,外公像个小孩偷吃东西“被外婆打手”,外婆买菜时间长了,“外公就急得坐不住 了”, 外婆回来“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从这些小细节中,我们看到的是外公外婆之间的 默契与恩爱。外公走后,外婆吃饭时不忘外公,扫墓时为外公准备的供食与纸钱,让我们看到 了外婆对外公的无尽思念。 本文以小见大,娓娓道出作者对人间至爱的理解,这来自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大爱无言,举 手投足间尽是爱。
例4:看图作文之议论文 (2005年高考福建卷) 执子与通子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 不禁让 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主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 或隐逸山林。 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 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 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 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 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倚马 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 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 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 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 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 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谓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 “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 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 五丈原…… 执子们执着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润避世,明哲 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 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会我们学会适应,沉稳 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 从嵇康绕粱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 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 图形吧! 1、记叙性文章 记叙性文章写作 记叙性文章 (1)记叙文 以《竞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导练:生活充满竞争,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 都可以找到有关的素材。何时何地何人为何事竞争, 如何竞争,其结果如何,一一叙来。或亲历,或目睹, 或耳闻,只要写得真实可信即可。以叙为主,加上适 当的议论、抒情更见风采;假如喧宾夺主,便不符合 文体要求了。 (2)散文
以《乡思》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 导练:说到散文,自然想到“形散而神不散”。可引起乡思的事、物很多,它 们之间未必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散”。以“思乡之情”串通,便可“不散”。 但还应有序,否则不散而乱。这是散文的构思特点。在叙述方面也有特点,要概 括,要简洁,要有画面,要能诗化。因此写故乡之事、之物、之景,不可絮絮叨 叨,也不能干巴巴的。另外,文笔优美是散文的又一特点。《乡思》可以分节来 写,似乎更自由更灵动些。 (3)故事
根据下面的材料编述故事,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局里要求给毛驴写个鉴定。 狗熊写上:“头脑迟钝。固执己见。” 狐狸说:“别犯傻了,你不知道上级要提拔他?!” “哪叫我写什么好呢?” 狐狸写道:“毛驴同志,稳重谨慎,立场坚定。”导练:“编述故事”自然要虚构,而且情节要生动有趣,引 人入胜。故事的语言通俗,表现出口语化特征。故事采用说 书的开合过渡形式,如“话说”、“且慢”、“再说”、 “且听下回分解”等。叙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上面的材料 是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寓言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联系现 实,展开想象,添加情节。比如上级为何看中毛驴,狗熊何 事对毛驴如此评价,狐狸的应变方法狗熊接受了没有,事情 的结果如何,等等。毛驴、狗熊、狐狸的个性鲜明,在故事 中要表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不可太人格化,最好处于似人非 人、是动物又不是动物的两可境地,许多趣味便由此而来。 如果编述以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内容也要适当夸张以增 加趣味性。 (4)小小说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小小说,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 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去非洲运来一 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运回巴 布尸。” 很快得到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导练:如果说故事属于“俗”,那么小小说属于“雅”;如果说故事求 “趣味”,那么小小说求“含蓄”。小小说写得简练,而在简练的背后蕴 含着无限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维空间。小小说讲求含蓄,常常以 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味作品。小 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却富有艺术性、可读性。写作小小说要精心构 思,如取材真人真事,可进行艺术加工,有所取舍,有所改造,有所生发, 有所综合。上面的材料是一篇小小说,寥寥数语却一波三折。在此基础上 扩充为800字以上,仍然要求是篇小小说。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保 留原情节;二要确定在何处增添情节内容;三要进行必要的描写;四要尽 量多留一点含蓄。 2、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写作 议论性文章 (1)议论文 请从以下两则材料归纳出一个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了许多手的独立创作, 以至引导后来的雕塑家,把手发展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然 而也是这位大师,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 胸前的手赞叹不已:“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没有见过这么 一双手奇妙而完美的手啊!”他却怔住了,猛地操起一把斧子, 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他对正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 了,它不属于雕塑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 要。”
②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燕太子丹为刺秦王而尊 刺客荆轲为上卿。”“东}畸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读书《索隐》注说:太子置酒于华阳台,使美人鼓琴,荆轲赞 美“好手也”。太子便下令“断,以玉盘盛之”。 导练:先理解供料是表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材料一说得是局部要服从整体,材 料二则说明局部离不开整体。接着可以根据大脑的库存情况立论,如“局部的生 命力在于融入整体”、“我们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等。然后提取有关材 料进行构思,论证自己的观点。利用相关的哲学原理展开论述,引用正反事例进 行论证,使主体部分充分阐发论点。 至于开头引论,收尾结论,那是无须多言的议论文章法。 (2)小评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令人遗憾的答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 评论。
上海市某区为选拔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从 28000多名中学生中挑选出来的17名候选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 体育等各项测试中都有出色的答卷。但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一 项测试中,却几乎“全军覆没”。美术试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 随意横在地下,17名优秀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没有一个人理会这 有碍环境整洁的“份外事”;美术试场内,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 17人中有3人把铅笔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都随意削在桌上或地上,考试 完毕离开试场时,只有一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用纸包好丢在废纸篓里。
导练:我们写作的小评论主要是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而以前者为主。 思想评论要求针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 进行写作,主要评述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种言论等,澄清是非,解决 思想问题。其写法为:揭示现象,表明看法;评判得失,分析说理;对症 下药,指出方法。评论重在评,此有别于一般性议论。从供料可以看出, 这些千里挑一的优秀学生,思想素质却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判,指 出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读后感
阅读《中途岛》,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后感。 这个小村落的名字在地图上找不到,要不是当年作为红军战士路过此地的将军 写了一篇有名的回忆文章,谁也不会知道它。 红军战士从这儿走过去之后,西去,北上,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万里长征,革 命胜利后,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 不为人知的是,60多年前还有一位红军战士也走到了这个小村落。他的腿受伤 了,一时无法行军,便留在村里养伤,伤很快养好了,人却留到了今天。当年他 是一位20岁的小通讯兵,今天他已是八旬老翁。 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要是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 爬着也要跟上队伍的,他当初只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有部队经过时马上归队, 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他久久地站在村口桥头眺望西面烟雾渺渺的大 山,一遍又一遍对人说:那时,他们就是从这桥上走过去,翻过那座大山,他们 就远了…… 人生也如长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达目的地的,有不少于人由于种种原因滞 留在中途岛。这些人中间,真正不想前行者,大概是没有的,一开始都如那小通 讯员,以为只是停留两三天。 导练: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结果,二者密 不可分。写作读后感一要解透材料,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 那一点,这就是“悟”。二要善于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类 似现象对接,这就是“联”。三要说出所以然,这就是 “议”。以上解决“写什么”问题。怎么写?有“引―― 析――联――结”的套路,从“合乎文体要求”的标准来 看,可用,但要灵活(前面已讲到)。随感而发,行于当 行,止于当止,左右逢源,开阖自如,那就达到了“发展 等级”的要求。读后感要叙议结合,行文比较自由。读 《中途岛》有何感想,抓住第四段或最后一段,相信你会 有许多感触。一旦感慨万千,下笔何难之有?比如“小村 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终点站。”“他当初只 想在村里休息两三天”,“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 这寥寥数语,不但使你“于心有戚戚焉”,就连标题都安 放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歌文体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