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矛盾 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

《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
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日期:
作者:张套锁理论与现代化 1999年03期  社会基本矛盾是处于社会矛盾系统中最高层次的矛盾,它决定着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运动规律。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形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阶段,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立者,他不仅作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373页)的论断,肯定了一般社会基本矛盾也无例外的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强调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同上书)。毛泽东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且已成为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断言,没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实践。  但是,如同马克思、列宁一样,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只能是那个时代的理论精华,同时也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他不可能穷尽真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还有不完善的方面,这些不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没有像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那样,科学地表述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殊性,没有进一步上升为理论的抽象和概括,毛泽东首创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还有待于具体化和精确化。对此,邓小平给我们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指导性原则,他说:“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1—182页)。在这里,邓小平一方面肯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比其他一些提法妥当”(同上书),从而纠正了理论界的某些人曾一度对基本矛盾学说持怀疑、否定态度的偏向;另一方面而又没有在这样的结论面前止步,而是要求理论工作者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实现生产关系同生产力水平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性问题上,继续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无疑,我们现在仍应肯定毛泽东关于基本矛盾的论断以及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但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化而言,也表现为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体制之间的矛盾。所谓社会体制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形式”,即社会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表现,社会体制又称“具体制度”。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一致的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关系的具体结构和形式;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结构和形式。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中派生出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不相适应的方面。实践告诉我们,它们之间不相适应的一面确实存在。事实上,并不是凡公有制就一定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里还要解决建立怎样的公有制的问题。同时,有了较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公有制具体形式后,还必须切实地大力发展生产力;如果生产力得不到很好发展,则会影响公有制的存在和巩固,这是又一种不适应。这些不相适应的方面,都是通过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体制的矛盾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必须达到思维的具体,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形式。在这方面邓小平有独特的建树。他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应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问题。他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问题。他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了“体制”的范畴,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280页)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327页)。“我们现在的体制就很不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0页)在这里,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同具体制度区别开,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体制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吉的光辉典范,相对于他的前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二)  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化,并概括为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体制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体制之间的矛盾,才能深刻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他们不可能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矛盾,但由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毕竟不多,他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矛盾作出具体的分析,当然也不可能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正是毛泽东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前进、发展的,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升华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为我们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南。但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思维的抽象了解上,还没有真正达到思维的具体,还没有触及中国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重大历史课题。而正是邓小平在坚持唯物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基础上,揭示了作为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以及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以及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形式的政治体制和其他管理体制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说明了正是这些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并指出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用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0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5—136页)。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就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明确把改革而不是把矛盾看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邓小平的一大理论贡献。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来说,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就是该社会发展的动力。矛盾本身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只是社会发展的根源,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了矛盾,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把改革看作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在实践中解决了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前进,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体制之间的矛盾,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地把公有制的性质与公有制形式区分开来,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性质与事物的存在方式并不完全等同,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在相同的形式中得到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性质,有一个姓“公”姓“私”的问题,面所有制形式则无所谓性“公”姓“私”,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加以区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但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只有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按“三个有利于”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才能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还要抓紧抓好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形成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配套协调的整体性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作者介绍:张套锁 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认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认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等等。毛泽东强调,在处理各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必须树立“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等等,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怎样处理: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互相监督”、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具体的措施层面上有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政策。诸如,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百家争鸣”。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进行的深刻论述、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如何认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矛盾理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社会矛盾研究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河南城建学院考试复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营销策划热点推荐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主讲教师王东梅2013年9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统一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对立两者乊间随时都可能相斗矛盾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关于矛盾的对立和平战争富裕贫穷悲伤欢乐肥瘦问在足球比赛中,存在着那些矛盾现象进攻和防守快慢进球的喜悦和失误的懊恼强弱胜负等等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不研究社会矛盾,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基本矛盾还是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还是非主要矛盾,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还是阶层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别仅仅在于动力的大小不同,作用的方式不同。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有的矛盾以建设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有的矛盾以破坏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矛盾有负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矛盾视为社会成本和社会代价,应该看到那些体制内可控的社会矛盾的正功能,看到通过化解矛盾对形成一种制度化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机制和平台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整合、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本章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复杂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矛盾张力与社会的自调节性,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中介,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基本原理本科阶段都学过了,这里只讲几个要点。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矛盾与问题二、矛盾与和谐三、矛盾的复杂性四、矛盾的中介五、矛盾的张力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第三节利益分析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矛盾与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善于透过矛盾,提出问题。没有矛盾,也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矛盾与问题的理性之思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社会科学研究的是问题,问题与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乊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就其形式来说,幵不直接存在于客观的对象乊中,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乊中,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是社会中的矛盾。社会中的矛盾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理论的脉搏。社会在发展,社会矛盾在变化,社会问题在更新,这种发展、变化、更新牵动着概念术语的革命,迚而推动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结论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二、矛盾与和谐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只有投向最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成为建构和谐社会不可戒缺的思想资源,理论才有可能摆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和无人理睬、鲜有问津的贫困处境。矛盾与和谐的理性之思1.社会和谐的内涵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矛盾体系总体稳定协调运行的状态,是指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终极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思格斯内含个体差异的,充分肯定个体性的,幵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体才是真实的共同体而排除个体差异的、极力贬斥个体性的,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与个体相对立的共同体则是虚假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是人的发展的桎梏。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马克思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精神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才是令人向往的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时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际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由衷向往和急切期盼的。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更不是无矛盾的过程。2.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矛盾与和谐不是比肩并立的关系。矛盾与和谐不是两相对立的关系。和谐与矛盾同一性不是同一关系。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关系的社会,是社会矛盾运动良性发展的产物。社会科学必须注重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矛盾,研究党内、国内、国际间的矛盾,研究民族、区域、城乡、行业间的矛盾,研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主体间的矛盾,研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地位的矛盾,研究矛盾的现状和走势、特点和规律、产生原因和化解途径,等等。1、当前我国基层常见矛盾主要类型一是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高房价、社会保障不力、就业难等复杂社会问题引发的矛盾我曾经讲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方才我说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光明的路,但是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必须实现。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勿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二是基层干群冲突引发的矛盾在国家未来10年面临的最大挑战问卷调查中,受访者认为,未来10年,基层政权中的干群冲突将成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抗拒风险的能力,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历史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被拆迁户因生活着落问题、补偿问题,往往双方分歧较大,引发矛盾。而且这类矛盾往往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较大的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拆迁补偿引发的矛盾1、土地流转和抛荒引发的纠纷2、历史与现状的冲突引起的纠纷3、基层组织管理混乱引起的纠纷4、经济利益驱动引发的纠纷四是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五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引发的矛盾六是因城市管理引发的矛盾七是交通事故纠纷引发的矛盾八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纠纷引发的矛盾九是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矛盾十是邻里纠纷引发的矛盾2、基层矛盾的主要特点一是个人与组织、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二是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三是群体性纠纷突出群体性纠纷具有聚众性、突发性、动态性等外部特征。单体情绪的不理性宣泄容易蔓延、感染整个群体的情绪,尽而形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燎原态势与激昂氛围,激发整体的凝聚力、对抗力,由此降低了场面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控制难度,破坏性较强,影响深度及广度不可预测。2008年的瓮安事件。贵州省瓮安县628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贵州省有关领导就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与当地人士进行座谈,与会者认为,社会治安状况差,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法制和品德教育重视不够、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利益诉求的期望值太高,部分干部作风不扎实,基层基础工作较薄弱等五个方面,是这起事件最值得反思的深层原因。四是矛盾纠纷处理过程趋于难缠个别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些当事人私心太重,法制观念又淡薄,遇到事情的时候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想法,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纠缠不休。盘根错节五是矛盾呈现串联性有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有策划者和组织者。组织手段带有隐蔽快捷的特点。策划者往往利用网上发贴、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等方式进行串联,经常是聚集前化整为零,需要时随叫随到,短时间就能形成大规模的群众聚集。六是社会矛盾存在的长期性社会转型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矛盾存在的长期性。即使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不断出现,这是事物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3、缓解矛盾,广开诉讼渠道,让群众释放怨气有通道面对社会积怨,正确的方法是主动引导,慢慢减压,逐步释放。古人云防民之口胜于防川,河流你只能疏导,而不能去堵,堵的话暂时平息事端,但会造成更大的隐患,一旦发作就不可收拾。怨气释放社会兴旺疏通渠道1)浚通信访渠道,使百姓上诉有门。2)完善信访网络建设,同时信息公布要及时、公正、透明。人民调解使我们省时省钱,谢谢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应该做的3)完善基层公民调解制度4)严厉惩治腐败清正廉明的政府,能够使各种对社会、政府不满的积怨得到最大可能的自我消化。5)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一个地区公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社会稳定程度,决定着这个地区的城市文明程度,同时也体现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公民素质的教育力度,培养社会正气,弘扬优秀文化消除社会怨气,目前看,关键在政府。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根本。现在人民群众遇到问题,特别是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第一反应还是找政府,政府在面对群众的怨气时,既应该是群众的出气布袋,更应该是群众的开胸顺气丸。解决矛盾,关键是要解决问题4、化解矛盾的指导思想1)刁民、暴民的思想不能先入为主2)坚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则3)中立客观、公正、公平4)以止纷化争为目的,充分体现意思自治原则5)诚心切入矛盾双方,赢得信任6)适度包容当事人过激言行,稳住当事人7)结果不一定公平,但程序、方法一定要公平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规则,制造各种各样的特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儒家以民为本思想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只有以人为本善于为政,才能出现清明的政治风气,才会出现人与人为善、官与民为善、民与政为善、大家都与社会为善的和谐社会新景象。三、矛盾的复杂性社会矛盾普遍存在,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社会矛盾应当注重矛盾的复杂性。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矛盾总是沿着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方向演化。钱学森复杂性的问题,现在要特别重视。因为我们讲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建设,都是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解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呢钱学森和蒋英1、非线性线性(还原论)思维方式认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本质上是简单的,复杂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基本的层次,只要把社会矛盾分解还原到该层次,就可以把一切复杂性化约为简单性来处理。非线性(系统论)思维方式认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本身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可以解释的,有必要从整个社会系统来解释社会矛盾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找出分析还原方法所忽视的重要信息,然后通盘考虑解决复杂矛盾的治本之策。2、不确定性复杂的社会矛盾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不确定性,过程有不确定性,博弈有不确定性,突变有不确定性,后果有不确定性3、动态性社会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矛盾的解决可能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只能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效。随着社会环境和宏观情势的变化,社会矛盾又会以新的面貌出现,表现出动态性。4、开放性社会矛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矛盾的相关方与外界存在能量、信息或物质的交换,导致社会矛盾呈现出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发展走势。甘肃陇南事件四、矛盾的中介大多数社会矛盾不是一分为二的两极,而是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关系,矛盾的中介不可忽视。研究中介是研究社会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1、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一分为二,即两分法,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三,也称三分法、三点论、三元论,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仅要认识到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更要注意到对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起关键作用的第三方。当然,这个三不能简单地理解,还可以是多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分为三在中国古代,一分为三的说法虽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一分为三的观念却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典籍之中。老子四十二章就明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也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在古代,三的繁体字叄又通于参,参就是参与,即第三者参与到矛盾双方之中来,对矛盾双方进行调和、沟通和转化工作。事实上,易经中的阴阳相交思想,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守中、佛家的中道以及名家提出的鸡三足、黄马骊牛三,都是一分为三观念的具体体现。西方的哲学家眼中的一分为三在西方的哲学家那里,一分为三观念也处处体现在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论述之中。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德行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中。由此可断言,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德行。与中庸所体现的一分为三思想如出一辙大哲学家黑格尔的正、反、合,也是一分为三观点的一个具体的翻版。2、中介的三层内涵其一,矛盾的双方互为中介。其二,矛盾双方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矛盾双方由此及彼的过渡阶段,矛盾的双方通过中介相联系,对立的两极通过中介得以钝化,甚至消解或融合。其三,矛盾双方之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行为主体以及相关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的设计安排。如果将矛盾的两极视为博弈的双方,中介则包括协调博弈的行为主体、博弈的平台,以及博弈双方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博弈规则、方法、制度和机制。3、中介的方法论意蕴中介的发育越完善,它疏导和排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就越强,社会的自组织、自调适能力也越强。完善的工会组织、行业协会是解决劳资矛盾的重要平台,联合国、欧盟、非盟等多边组织是化解国际矛盾、民族矛盾、种族矛盾的重要平台,市民社会是化解公权与私权矛盾的有效手段。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乊间的广阔领域。市民社会是私人利益、个人利益的代表,是与公权相对立的,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市民社会应该是与国家相对立而存在的,它代表的是市民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做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五、矛盾的张力矛盾不是一个价值概念,而是一个事实概念,即矛盾不能用好与赖来评断。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在解决矛盾中前进。但是解决矛盾不等于消灭矛盾,有的矛盾可以消灭有的矛盾就无法消灭,也不能消灭。矛盾都可以被消灭吗不同的社会矛盾,解决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些矛盾采取一方克服另一方的形式来解决有些矛盾通过对立面的融合来解决有些矛盾采取双方同归于尽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大量的社会矛盾乃是通过保持适度的张力而长时间存在乃至始终存在。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矛盾双方之间的紧张状态。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矛盾双方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否定关系,而是相生相长的共生共荣关系,彼此在博弈中共同成长。矛盾双方缺乏必要的张力,社会就无法前进但如果矛盾张力过度累积,社会矛盾就会演变成破坏性的力量。只有在矛盾张力适度的情况下,社会才会呈现动态稳定的局面,才可能进入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的良性发展状态。比如民主与集中、计划与市场、消费与积累、效率与公平、汉族与少数民族、大陆与台湾、中国与日本、男人与女人、中国与西方,都需要找准矛盾张力的平衡点,维护矛盾体的动态稳定。公平效率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社会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事物特殊的本质。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总是特殊的,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不同领域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领域的特殊矛盾构成某一门科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相异性、差别性,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分解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一生涉足过多个学科领域,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其原因在于抓住了各领域的特殊矛盾。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紧紧抓住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特殊性,从商品这一社会细胞开始,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迚的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批判。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不同过程和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经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特点相同吗探究少年单纯可爱青年热力蓬勃中年成熟持重老年慈祥仁厚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不能苛求以老祖宗的方案来解决21世纪的问题。马教条将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马克思。马克思你们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总结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普遍真理。在应用它的时候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所谓各国的实际,就是各国的国情,也就是各国的特殊矛盾。如果不能具体地分析本国的国情,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就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的东西,丧失了它本来具有的活力。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第二,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时代的特殊性,所以不能奢望以古人的理论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复古论将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古人。领域单一儒家文化说到底就是修身二字冯友兰仁修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第三,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所以不能期待以西方的理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西化论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神圣使命托付于西方人。西方人从未放弃过为中国出谋划策的打算,总是喧宾夺主地替中国人思考着中国的问题,不遗余力地为中国人筹划中国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他们站在西方中心论的立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一元的现代性图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把非西方文化看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阻滞力,把西方的地域性知识上升为世界性知识,把西方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模式上升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标准。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特殊性。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性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在社会矛盾系统中,各种社会矛盾和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矛盾分析方法,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刀切量体裁衣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风吹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一物降一物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抱薪救火火上浇油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张冠李戴生搬硬套成语或者俗语表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分析如果八年抗戓是一幕历史剧的话,论持久戓就是剧本,毛泽东就是剧作者,就是总导演。在论持久戓中,毛泽东全面分析了中日矛盾双方的特殊性,科学预见了抗日戓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途,幵据此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和戓略戓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和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亡国论在一部分中间阶层和落后的劳动人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在共产党内部速胜论也有一定的反映。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抗日战争的规律和党的路线,并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和胜利前途,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演讲中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四个基本特点的存在及其在战争中各依其本性发生的变化,决定了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亡国论者夸大敌强我弱这一矛盾,而忽略了其他矛盾,特别是他们看不见或不愿看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与中国的进步和多助,乃是日本必败的中国必胜的决定条件而敌强我弱、敌优势我劣势的条件是暂时的,在战争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变化,将逐渐改变这一条件,最后成为敌劣势我优势,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局。因此,亡国论者的主张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速胜论者则根本忘记了敌强我弱这一矛盾,夸大自己的长处和敌人的短处,以主观幻想替代客观实际。他们的主张也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因此,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论持久战中对中日矛盾的分析既分析日本方面,又分析中国方面既分析各自的长处和有利条件,又分析各自的短处和不利条件既分析了矛盾双方的当前情况,又分析了矛盾双方的转化既分析了战争中武器的因素又分析了战争中人的因素既估计到抗战最后胜利的必然性,又估计到暂时失败的可能性。充分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论持久战对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最高的也是最正确的战略指导。事实上,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的。抗日战争经历了论持久战所指出的三个阶段后,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一百年来第一次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取得了完全胜利。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具有特殊性。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研究社会矛盾应当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具有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矛盾的性质也随之改变,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它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广泛地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更加复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利益矛盾越来越凸显。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矛盾和主导性矛盾。矛盾的成因更为复杂。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也有部分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原因。这种复杂性还表现在矛盾主体增多,矛盾关系更加复杂,往往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相互影响,解决的难度明显增大。群体性事件增多。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相近的地缘和血缘、共同的利益和情感往往将相关群体聚集起来,现代化通讯、交通又增加了联系的便利性,容易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酿成对抗性较强的群体性事件,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从系统上化解矛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首先,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在发展中解决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胡锦涛同志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前很多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发展不够、发展不科学带来的。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把发展的目的、依靠力量和成果分配与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利益关系,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其次,以群众工作为主要抓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科学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依法保护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正确反映和切实维护不同方面群众的权益,真正体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包括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机制、信访工作责任机制、矛盾调处合力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统领作用、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和各类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次,以社会建设为重要手段,从基础上解决问题。社会建设是科学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加强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就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言,加强制度建设主要是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处理阶层矛盾、城乡矛盾以及群体性事件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稳定是全党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党委领导之下,实行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政府调节力量同社会民间组织调节力量相结合,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对各方面力量的引导、整合和管理,以实现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矛盾特殊性案例分析1、从美国对伊的单边主义与对朝的多边主义比较分析中看不同国家矛盾的特殊性2003年3月下旬,美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丌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联合英国对伊拉克迚行了军事打击。在对伊问题上,美采用了单边主义方式。而对朝鲜核危机,美国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合作,要求丼行多边会谈,美幵多次声明无意侵略朝鲜,也再三表示愿意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此次朝核问题。在朝鲜问题上美国更多的采取的是一种多边主义方式。美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倾向呢这主要是因为伊拉克不朝鲜两国的矛盾各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伊拉克有丩盛的石油,而朝鲜没有。现仂美国每天消耗石油2000万桶,其丨60依赖迚口,而丨东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0,伊拉克1998年探明储量为1125亿桶,仁次亍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而朝鲜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石油资源极其贫乏。同时土壤贫瘠,自然灾害严重,国家贫穷,经济落后,所以对美国来说对朝鲜的控制进没有对伊拉克的控制那么具有诱惑力。(二)伊拉克已遭受长期制裁和多次军事打击,基本並失了发展核武器的能力,美国比较确信丌会遭到核武器的抵抗。而朝鲜多年来一直走军事优先的路子,每年财政收入的几乎一半用亍军费开支,而且朝鲜的军事情况一概丌向外公布,也很少不其他国家迚行政治不军事的高层接触。朝鲜可能有核武器,也可能没有,谁也说丌清。因此美国对朝鲜捉摸丌透,美国相信金正日拥有大量生化武器,由亍考虑到危险性大,走和平解决的道路对美国来说是最佳途径。(三)伊拉克对亍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说,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伊拉克处亍丨东地区的心脏地带,而丨东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旦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就能从容应付复杂的丨东局势,可以牢牢控制整丧丨东地区的主导权。控制丨东以后可以使乊不丨亚连接,从而形成不俄罗斯争夺丨亚特别是里海地区的有利态势。可遏制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步伐。同时加强对丨国的牵制力度。如果美国完全控制朝鲜半岛,更有利亍其亚洲战略的实施,但对亍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说幵无实质性的战略意义。(四)美对伊动武,可以动用丨东和欧洲的军事基地,对伊形成包围乊势,可得到欧洲盟国支持,可利用伊拉克内部的反叛势力。如果对朝动武,丌但会遭到朝鲜的奋力反抗,也会遭到韩国的反对,基本上得丌到盟军支援,还会迎来丨、俄不美国的军事对决。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台湾问题丌同亍东西德问题和南北朝鲜问题的原因。2、以李登辉、陇水扁等为首的台独分子始终没有放弃制造台独、分裂祖国的罪恶企图。在台独思想的影响下,台湾有人提出用两德、南北朝鲜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一)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是二战期间及战后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则是丨国内战遗留的问题。(二)韩国
8 元(CNY)
资源描述: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主讲教师 王东梅2013年 9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剪乊 —— 你死我亡 —— 一绳系两命统一 —— 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不剪 —— 冤家路窄 —— 利益有冲突对立 —— 两者乊间随时都可能相斗矛盾:事物内部包含的 既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关于矛盾的对立和平 战争富裕贫穷悲伤 欢乐肥 瘦问:在足球比赛中,存在着那些矛盾现象?进攻 和 防守快慢 进球的喜悦和失误的懊恼强弱 胜负 ……等等o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 , 无时不在 ,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就没有人类社会 。 不研究社会矛盾 , 也就没有社会科学 。 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o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无论是基本矛盾还是非基本矛盾 , 主要矛盾还是非主要矛盾 , 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 , 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 ,阶级矛盾还是阶层矛盾 , 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区别仅仅在于动力的大小不同 , 作用的方式不同 。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有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 。 有的矛盾以建设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 有的矛盾以破坏性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o 社会矛盾有负功能是毋庸置疑的 , 但是 ,不能简单地将矛盾视为社会成本和社会代价 , 应该看到那些体制内可控的社会矛盾的正功能 , 看到通过化解矛盾对形成一种制度化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 、机制和平台的积极作用 , 对促进社会整合 、 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本章知识点:o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复杂性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 ,矛盾张力与社会的自调节性 ,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矛盾中介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 ,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 ,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o 基本原理本科阶段都学过了,这里只讲几个要点。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矛盾与问题二、矛盾与和谐三、矛盾的复杂性四、矛盾的“中介”五、矛盾的“张力”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第三节 利益分析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矛盾与问题o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d大多是来自于矛盾,要善于透过矛盾,提出问题。没有矛盾,也就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矛盾与问题的理性之思!o 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是“矛盾”,社会科学研究的是“问题”,问题与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o “矛盾”直接存在于对象乊中,以 客观的形式 表现出来。o “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就其形式来说,幵不直接存在于客观的对象乊中,而是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乊中,以 主观的形式 表现出来。2.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o 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o 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3.理论的脉搏伴随着矛盾和问题一起律动o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是社会中的矛盾。社会中的矛盾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理论的脉搏。社会在发展,社会矛盾在变化,社会问题在更新,这种发展、变化、更新牵动着概念术语的革命,迚而推动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o 结论: 善于从社会矛盾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衡量社会科学合理性与价值的根本标准。二、矛盾与和谐o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只有投向最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成为建构和谐社会不可戒缺的思想资源,理论才有可能摆脱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和无人理睬、鲜有问津的贫困处境。矛盾与和谐的理性之思!1. 社会和谐的内涵o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矛盾体系总体稳定协调运行的状态,是指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o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o 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和而不同” 。o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存在终极的和谐社会。o 马克思思格斯: 内含个体差异的,充分肯定个体性的,幵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体才是“真实的共同体”;而排除个体差异的、极力贬斥个体性的,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与个体相对立的共同体则是“虚假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是人的发展的桎梏。o “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 ——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 ” ——马克思o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精神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才是令人向往的和谐社会。o 胡锦涛同志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时讲到,我们所要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际和谐相处、人民 安居乐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由衷向往和急切期盼的。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更不是无矛盾的过程。2.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o 矛盾与和谐不是比肩并立的关系。o 矛盾与和谐不是两相对立的关系。o 和谐与矛盾同一性不是同一关系。3.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的社会o 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关系的社会,是社会矛盾运动良性发展的产物。o 社会科学必须注重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矛盾,研究党内、国内、国际间的矛盾,研究民族、区域、城乡、行业间的矛盾,研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主体间的矛盾,研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地位的矛盾,研究矛盾的现状和走势、特点和规律、产生原因和化解途径,等等。1、当前我国基层常见矛盾主要类型一是 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高房价、社会保障不力、就业难 等复杂社会问题引发的矛盾“我曾经讲过,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方才我说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光明的路,但是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必须实现。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勿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是基层干群冲突引发的矛盾在国家未来 10年面临的最大挑战问卷调查中,受访者认为,未来 10年,基层政权中的干群冲突将成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抗拒风险的能力,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历史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被拆迁户因生活着落问题、补偿问题,往往双方分歧较大,引发矛盾。而且这类矛盾往往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较大的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拆迁补偿引发的矛盾1、土地流转和抛荒引发的纠纷2、历史与现状的冲突引起的纠纷3、基层组织管理混乱引起的纠纷4、经济利益驱动引发的纠纷四是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五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引发的矛盾六是因城市管理引发的矛盾七是交通事故纠纷引发的矛盾八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纠纷引发的矛盾九是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矛盾十是邻里纠纷引发的矛盾2、基层 矛盾的主要特点o 一是个人与组织、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o 二是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三是群体性纠纷突出群体性纠纷具有聚众性、突发性、动态性等外部特征。单体情绪的不理性宣泄容易蔓延、感染整个群体的情绪,尽而形成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的燎原态势与激昂氛围,激发整体的凝聚力、对抗力,由此降低了场面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控制难度,破坏性较强,影响深度及广度不可预测。 2008年的瓮安事件。贵州省瓮安县 "6·28"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贵州省有关领导就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与当地人士进行座谈,与会者认为,社会治安状况差,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法制和品德教育重视不够、一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利益诉求的期望值太高,部分干部作风不扎实,基层基础工作较薄弱等五个方面,是这起事件最值得反思的深层原因。四是矛盾纠纷处理过程趋于难缠个别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有些当事人私心太重,法制观念又淡薄,遇到事情的时候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想法,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纠缠不休。 盘根错节五是矛盾呈现串联性有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有策划者和组织者。组织手段带有隐蔽快捷的特点。策划者往往利用网上发贴、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等方式进行串联,经常是聚集前化整为零,需要时随叫随到,短时间就能形成大规模的群众聚集。六是社会矛盾存在的长期性社会转型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矛盾 相关资源
= 最新搜索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