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实践民族间的相互包容理解信任

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3、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有交流的必要,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起点。二、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做到“和而不同”:1、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差异是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借鉴、融合的起点。(2)①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贡献。③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有交流的必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②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1)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理解个性,和平相处,要尊重差异,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借鉴和融合。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三.如何搭起中西文化的桥梁1、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互相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排斥,一种是沟通。正确的态度是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二.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待文化差异,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2,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外来文化。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
我生活在多民族少数地区,除了平时多注意一些别的民族的禁忌,其他的文化差异不要看得太重,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接受的文化都一样,其实民族不同大家都能相处的很好,聊起天来,其实很容易就能接受他们的文化。
尊重,理解,包容。和而不同。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民族团结十大纽带(下)|民族|文化_凤凰资讯
民族团结十大纽带(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段论述,得到了新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深深认同。今天,本报继续推出吴吾的解读文章。他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法,
原标题:民族团结十大纽带(下)编者按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治疆思想和战略给我们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落实还需要我们进行学理和实践探索。自6月16日起,本报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文章,深入阐述会议精神。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段论述,得到了新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深深认同。今天,本报继续推出吴吾的解读文章。他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法,系统剖析了民族关系结构,提供了透视现代民族关系的框架、诊断民族关系的体系和加强民族关系的路径。这些分析,深刻证明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民族团结问题的高瞻远瞩和决策部署上的正确精准。作者吴吾第三条民族团结纽带是社会化团结或叫团结人格。我们的民族团结只有在人的第二次生命获得过程当中,在文化软件当中植入民族团结的基因,使民族团结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这种团结才是内在的、深刻的、永久的。有人说多元文化并存就是包容,不是的。多元文化中相互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包容性,也就是交融性。特别是你一个人的脑袋里面有几种文化那才叫做真正的包容性。人有两种生命,一种叫生物生命,一种叫文化生命。人从娘肚子里生下来,获得生物生命,他会慢慢长大,但光靠生物生命还成不了人。还必须在人的大脑里装上文化软件,他才能变成一个人。一个人生下来,如果由其它动物喂大,长大还是个动物,成不了人。一个人尽管已经成了人,但因为大脑受到伤害,失去了记忆,他的大脑里的文化软件又没了,文化消失了,他不知道什么叫走路,吃饭、说话全都不会,虽然生理上完全是人,但因为没有文化软件,没有人格,没有人的功能,所以本质上他又不是人。人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其它动物生下来就靠相对完备的遗传软件运行,人生下来遗传软件不完备,多数能力和人格软件是后天装进去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就是不同的文化软件,塑成的人会有很大差别。人的父母不能选择,民族不能选择,人生下来,看到母亲的脸,脸的表情就带有民族特点,取的名字也有民族性,亲戚也是民族的,吃的饭也有民族特点,每一个细节都有民族特点。一个人来到世界上,装的文化软件必然是民族的。一个人生下来到四五岁,一个民族的人就塑出来了。一个汉族小孩生下来就送给维吾尔族家庭抚养,养大了他是什么民族呢?文化上当然就是维吾尔族,那是一整套感受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软件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我们的民族团结只有在人的第二次生命获得过程当中,在文化软件当中植入民族团结的基因,使民族团结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这种团结才是内在的、深刻的、永久的。民族团结只有从不同民族的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小区里,就彼此看得到,就交往,就耳濡目染,习以为常,进而在学校里同学,才能使团结成为共同的心灵软件,成为一种习性,一种心理需求,一种实际能力。如果在文化生命获得过程中,没有获得这种习性,没有产生这种心理需求,没有形成这种能力,那怎么去团结呢?没有这些东西,内在产生的是排斥,即便社会生活中有团结行为,也仅是外在的,而是非内在感受性上的彼此需要。所以说,中华民族团结文化基因要种在中华民族所有人的心灵深处,才会使这种团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需要,能不能做到这点,这是一个基础问题。就是说,要塑造民族团结型的集体人格,这种团结才是根深蒂固的。关键是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在社会化过程当中,在城市化条件下,不同民族要在城市小区里混合居住,另一个方面是不同民族的孩子要在学校同学。世界上很多城市都规定,不同族群的学生要混学。科学研究还表明,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天赋智商差异非常之小,这说明人类在生理上、遗传上是平等的。人是平等的这种意识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人们之间仅仅是财富多少的差异,职位不同的差异,大家生活在一起,文化心理上平等,社会交往中人们不设置种种的标识来区分等级,人们身心感受上对财富差异的计较程度就会减弱。如果一个社会的社会心理上,无形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使人们承受更多的不平等的心理伤害,它就还不是现代文明社会。人的平等意识,是要求不管水平高低,不管职位高低,不管拥有的财富多少,大家在一起都是作为人来对待的深刻的平等。首先,人与人之间优先要作为人对待,作为中国人对待,不要首先作为民族去对待,这种东西要深入人心。任何一种优越感都是一种狭隘的表现。不能以任何理由而对其他人不平等对待。现代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普遍树立这样一种平等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体现为国家政策,一个体现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上。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深深刻入这种文化基因,以这种文化基因指导不同民族相处,团结的心灵基础就深厚了。社会化过程中,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所学校都要注重这个。第二,在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里面一定要植入一种包容精神。什么是包容性?有人说多元文化并存就是包容,不是的。多元文化中相互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包容性,也就是交融性。特别是你一个人的脑袋里面有几种文化那才叫做真正的包容性。当一个人的大脑里有几种文化的时候,他自然就有开放性,他内心里就装几套程序,怎么能不开放呢?包容,是把不同的文化包容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现代人的标志是你内心有几种文化,几套程序,要有这种意识。我们有没有这种意识?有没有这种精神和能力,应该说还很不够。社会化纽带,就是要把平等意识植入各民族成员心灵深处,把包容意识植入各民族成员的心灵深处,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植入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关键是不同民族的小孩自小在同一小区居住,上学在一个班,通过同小区活动、同班学习,在此过程中形成深深的平等、深深的包容、深深的适应、深深的认同。这样,我们的文化就是民族团结文化,我们的性格就是民族团结性格。第四条民族团结纽带是传统社群纽带。当宗教界限与其他界限都一致的时候,宗教对团结有排斥作用。当宗教界限与其他分化交叉的时候,宗教起连接作用。所有人类关系中,唯有婚姻关系包含人与人关系的全部五大内容,即:生理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权力关系、文化人格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全面关系,族际通婚折射着民族之间的所有关系。主要是族际婚姻关系和族际宗教关系。这两种关系是传统社群在现代社会的最大延续,对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折射和影响。这里我重点讲讲族际通婚问题,但先说说宗教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当宗教的界限和民族界限相同的时候,宗教对民族之间的关系起排斥作用,当宗教的界限和民族的界限交叉的时候,宗教对民族关系起一定的整合作用。前者叫同向分化,同向分化加大排斥;后者叫交叉分化,交叉分化有整合作用。例如,瑞士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但它很团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有人说你瑞士的德语区加入德国算了,但那个德语区的人说不行,为什么呢?它的社会全是交叉分化,可能党派上你是这个党,我是那个党,但在宗教上我们信仰的是一个宗教,可能对族群来讲我们不是一个族群,但又是同一个党派,那个德语区的人虽然讲德语,但很多其他方面与德国人并不同,与瑞士的其他族群反而有更多相似和亲和,所以,尽管德国强盛一时,但德国的外部吸引力还是没有瑞士母国大。它的社会是多样混合交叉分化,而不是同向分化。多样同向分化的社会,在基础上就是分裂社会;多样交叉分化的社会,在基础上就是整合的社会。当宗教界限与其他界限都一致的时候,宗教对团结有排斥作用。当宗教界限与其他分化交叉的时候,宗教起连接作用。还有一个是族际通婚关系。族际通婚关系是衡量民族关系非常重要的指标。当族际通婚率达到20%以上,族际亲缘关系就达到60%以上,这种族际关系被评估为融合关系;当族际通婚率达到10%以上,族际亲缘交叉率高达30%以上,这种族际关系被评估为趋向融合关系;当族际通婚率达到5%以上,这种族际关系被评估为高稳定的族际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下族际亲缘交叉率可达到15%左右,这个比例就不低了,关系相当稳定。还有,族际通婚率每提高0.1个百分点,就说明相应民族之间的好感和认同度提高了一大步,当族际通婚率降低0.1个百分点,也说明民族之间的认同感降低了一大步,而族际讨厌的感觉增加了一大步。所以,族际通婚表面好像只是少数人之间的事,但在文化心理上,族际通婚是与整个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状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整体民族相互关系的晴雨表。全世界族群关系的衡量都把族际通婚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最能反映整个民族之间关系的深层文化心态。因为所有人类关系中,唯有婚姻关系是全面关系,唯有这种关系包含人与人关系的全部五大内容,即:生理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权力关系、文化人格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全面关系,族际通婚折射着民族之间的所有关系。人的成长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是生理性成长,容易理解;第二是文化性成长,形成性格和能力;第三是社会性成长,你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这也是你的宝贵资源,不同的人的社会关系资源不一样,发展的机会自然也不一样,生下来有父母、亲戚这是你获得的第一批社会关系,你进入学校,获得老师同学这是你的第二批社会关系,以后又会获得同事、战友等很多社会关系,这是你的第三大资源。两个人结婚,建立生理关系这好理解,建立经济关系这也好理解,同时,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某种联结,起码两边的核心亲属关系的认同与否很重要;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无时无处不在的意志关系,是按我的意图行事,还是按你的意图行事?广义上讲所有人都追求对他人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影响力比对方要大一点,自己多影响一点对方,这是人脑的内在需求,婚姻关系中也包含这种竞争,它也需要在竞争过程中形成双方接受的方式;更为深刻的是,婚姻关系它还是一种文化关系,是两个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相互的价值体系不一样,就会不断发生碰撞,心理需求不一样也会不断发生碰撞。总之,婚姻是人类全部关系的一个缩影,族际通婚状况也是民族关系状况的一个缩影。当不同民族的男女能够相恋爱建立家庭,这很不容易,很伟大很深刻,这说明民族之间文化心理和社会障碍能够从最本质上跨离,两个民族之间相互的认同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所以族际通婚表面发生在少数人之间,但折射出的族际民族心理非常深刻、非常普遍。一定意义上,每一对族际婚姻关系都是两个民族关系的缩影。第五条民族团结纽带是族际人情交换网络。现代经济学一致认为社会的两大交换即市场交换和组织交换之外,还存在第三种交换,即人情交换。市场交换是冷冰冰的关系,组织关系是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关系,只有人情关系是基于心灵之间的相互满足的关系,它是最深刻的。现代经济学一致认为社会包含两大交换:一个叫市场交换,一个叫组织交换,但我认为经济学的两大交换理论不对,是三大交换。人类是一个复杂的交换体系,无论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基本的社会交换都是三大交换:一个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第二个是通过组织进行交换,第三是人情交换。在古代社会人情交换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村庄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一家一户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通过市场买卖,而是通过亲缘、邻里之间的人情交换来完成。如盖房、劳动工具的借用、劳动力的互换及嫁娶活动、安全等等。所以古代农牧社会主要是人情社会。到了现代社会,市场交换和组织交换占主要地位,人情交换比重下降了,但它依然是社会交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人情交换有三大内容:第一是交换感情,比如说人与人之间在婚丧嫁娶中相互参加,它是一种以感情交换为基础的综合交换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婚丧嫁娶的相互参与,这是观察民族感情的一个关键指标。人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是志趣关系,就是满足共同的爱好,是真正的心与心之间的关系。而市场交换是冷冰冰的关系,组织关系是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关系,只有人情关系是基于心灵之间的相互满足的关系,所以,它是最深刻的。人情交换的第三大内容是剩余交换,就是用市场交换和组织交换都无法实现的一部分交换,通过人情来实现交换。举例说,你是老师,你朋友是医生,你去看病,你的医生朋友用他的医学知识给你多一点关照和服务,然后他的孩子在你那儿上学,你给他孩子也多一点关照和服务,这是所有民族都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换能否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呢?不能,因为无法精确度量,能否通过组织关系来实现呢?部分可以,但无法全部实现其潜力。人情交换的功利部分是市场交换、组织交换以后的剩余、非功利部分,即情感需要的相互满足、志趣需要的共同满足,这些内容反映人性之间最本质的相互需要。观察民族关系,可以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之间婚丧嫁娶的相互参与率与因为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情感满足而非正式共同活动的状况。不同民族之间婚丧嫁娶的相互参与程度和工作之余一起娱乐的程度以及人情交换相互帮助程度,与族际通婚率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族际关系状况衡量指标。第六条民族团结纽带是市场纽带。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关系,也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关系,而是一种转型期的民族关系。市场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当然也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第一,市场经济是协作经济,市场经济增强了民族之间相互依存性,这是基本事实。今天的新疆各个民族之间,经济依存度比改革开放前高得多。假如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消失,新疆人的基本生活无法进行下去,说明新疆与内地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相当深。第二,市场经济又是竞争经济,市场的活力在于竞争,这必然使民族关系带上很强的竞争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资源、各种机会都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民族内部、各个民族之间都有竞争,政府如何来调节、平衡这种竞争,使之对民族关系减少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第三,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关系,也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关系,而是一种转型期的民族关系。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国家用二百多年完成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矛盾必然集中爆发,社会心理和社会矛盾的紧张程度必然很高,这种矛盾投射到民族关系上,与文化差异的影响及“三股势力”的反动作用交织在一起,必然异常尖锐复杂。但更要看到改革开放后各民族之间的市场依存度大大加深了,从根本上讲,它是促进民族关系整合的渐进而深远的力量。第七条民族团结纽带是职业纽带。既然是多民族地区,那么单位组织就要有多民族成分,这也是一种团结,而且是团结的核心利益,当然又不能单靠行政搞平均主义。现代社会是岗位社会,现代社会的财富和资源是由岗位支配的,现代人的核心利益是岗位利益。你如果有一亿元存在银行,只能说你有钱花,消费起来可以大方一点,对社会没有太多影响力;当你用一亿元办一家工厂,创造了一批岗位,你管理着这批员工,你就能支配一批人的利益,对社会的影响力就比较大了。你在一个重要的岗位,可以支配庞大的资产,尽管资产不是你的。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自己的资产不一定是由自己支配的,是社会岗位在支配社会资源。岗位利益是核心利益。不同民族之间的职业关系对民族关系有关键性的影响。我们说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实际上,社会稳定就是人稳定,长治久安就是人安,二者基本可以画等号。所有人都安了,社会就安了。那么,人怎么样才能安呢?安人主要有四项指标:一是安其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根本上就安了;二是安其居,有了产权房,围着住所转,动而有度了;三是安其家,有了丈夫、妻子、孩子,有了一个家,又稳了一层;四是有公平感,一个人内心有公平感的时候,他就稳定。所以说,一个人是不是稳定分子,跟他学识高低只有间接关系,没有直接关系,只要以上四个方面稳定了,人人都会稳定,只要以上四个方面不稳定,人人都会不稳定。我们政府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责任,就是要促进人民安其业,越来越多的人有安定的职业,有公平的就业机会,社会稳定的第一个根基就建立了,民族团结就要体现在不同民族的人要在一个单位工作,体现团结就是共同干事,不能出现一个单位只是一个民族的情况。既然是多民族地区,那么单位组织就要有多民族成分,这也是一种团结,而且是团结的核心利益,当然又不能单靠行政搞平均主义,那样也是后患无穷。基础要通过市场竞争,但我们是社会主义,还要政府促进多民族的共同就业。少数民族同志与汉族一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理所当然的,是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什么含糊的,但是也要看到,汉族学习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学习通用语言的难度不一样,客观上少数民族学习通用语言的难度大于汉族学习通用语言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竞争力,因此在就业上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照顾是应该的,应通过系列化的免费培训等一整套政策促进就业公平。第八条民族团结纽带是政治团结。中国在转型期能把国家大局团结好,能够保持到现在这个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核心制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只要你是共产党员,都在统一的共产党的组织当中,受这个组织的约束,这是一个团结的力量和机制。政治团结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通过政党整合,二是通过政府组织整合。自由政党制度的基础在于社会的较高同一性,否则,自由政党制度会造成国家、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内斗。大家知道,美国有个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早期领袖组党的时候,有个共识,不组阶级党,不组地域党,不组族群党。什么意思呢?不管组什么党,不能按族群成分来,不能按宗教信仰来,不能按地域来,不能穷人一个党、富人一个党,他们担心那样导致国家分裂,他们都希望政党成为国家团结的力量。要不然,你的党是北方党,我的党是南方党,国家不就分裂了吗?我的党信仰这个教,你的党信仰那个教,国家不就分离动荡了吗?更不能按民族来组党,他们坚决克服这些,虽然有两党之争,但这两党都覆盖了全社会,表面上有竞争,但都是国家团结的政治基础。相反,有些国家把政党政治搞成了分裂政治、内斗政治,成为动乱的合法形式,这种路走错了,国家团结的政治基础破坏了,这样的国家永无安宁之日,它实现现代化遥遥无期。比如泰国,这个国家曾经比中国发展得好一些,但它搞一个偏向于穷人的党、一个偏向于中上层的党,几十年内难以改变这个结构,国家还能团结吗?人的主要精力都身不由己地用来搞斗争,经济还能够发展繁荣吗?还能把心思集中在创造文明上吗?所以说,政党制度是实现国家团结的政治形式,还是导致国家分离、内斗的政治形式,要视国情和具体的政党制度而定。中国在转型期能把国家大局团结好,能够保持到现在这个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核心制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论你是哪个民族,只要你是共产党员,都在统一的共产党的组织当中,受这个组织的约束,这是一个团结的力量和机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结构问题,世界上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少,处理得完美的没有。一般是三种思路:一种是自由主义选举。在一体化的公民精神比较深厚、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少数国家能顺利运行,但多数国家,竞争往往成了族群无原则、无止境地争斗、永无宁日的机制。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所谓自由选举不成功的基本原因是,既不能保障公正,也不能保障秩序和团结,更不能强有力地推动发展。还有一种可以叫政治平均主义,一个是前南斯拉夫搞过。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一个部里六个部长,一正五副,代表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代表轮流担任部长,平均主义产生什么结果呢?大家首先是我为我的民族服务,形成这种意识,形不成国家整体意识,这样的政治结构一旦散架,国家就分裂,因为它没有内在的心灵的团结,而恰恰是一种承认分裂的表面统一。还有一个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它由三个民族组成,各选举一个总统,国家有三个总统,每个总统轮流执政8个月,什么也做不成,能否长久也难说。第三种是我们国家的这种政治结构,多民族有共同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组成多民族共同参与的统一政府,这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第九条民族团结纽带是文化团结。现代民族团结有三大文化支柱: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支柱;二是超越各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公民文化支柱;三是多元交融型文化支柱。一棵大树有千枝万叶才茂盛,但要有共同的主干,一定要做大做强文化团结的主干。第十条民族团结纽带是制度团结。这里讲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世界上主要也有三种。一种叫公民主义制度,按照公民平等精神,不得制定民族政策,目前这样做的国家占多数。这叫没有民族关系制度的民族关系制度,实际上它也在考虑不同族群的利益,但它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名义叫公民,给你公民待遇,只要你是国家的公民,就有这个待遇。第二种叫集体平等制度。它的一个表述是:民族不分大小,也不管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如何,一律平等。但是,公民个人平等容易实现,集体平等如何实现?前南斯拉夫干脆不管人多人少,你们都选个部长出来,轮流当,这就平均了,就集体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了,但这种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个别国家实行过,最后都是失败的。第三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集体平等与个人平等相结合的制度,既考虑公民个人的平等,同时也考虑集体平等、区域平等,以公民个人平等为基础,以区域平等为补充,把公民平等贯穿于区域平等之中,又以区域平等促进公民平等,从而使不同民族的个体之间在基本权利和义务、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方面实际趋于平等,这是既考虑现实,又合乎现代公民国家建设要求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06
播放数:12910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包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