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孩子上寄宿学校好不好

1-3岁孩子不听话的应对之一_孩子不听话,其实很正常_行为习惯_教育_太平洋亲子网
孩子不听话,其实很正常
15:59:4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你认为1岁的孩子可以听得懂你的要求,2岁就会在需要的时候保持安静,3岁的时候像你期望的那样了解他人的感受,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达不到你的期望,请记住,他们不是故意的。他们还只是孩子。  星期日的中午,阳光难得的灿烂,你陪3岁的儿子在客厅做各种游戏,玩得开心极了。你不禁想: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啊。可这&美好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你们开始坐下来吃午饭。  儿子看了一眼放在他面前的东西&&菠菜面条和叉烧炒蛋。面条用的是他最喜欢的细细的鸡蛋面。他只看了一眼,就开始放声大哭,&我不要细面条!不要细面条!&他边哭边大声喊。你还没有想明白儿子上个星期最爱吃的面条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不可忍受,餐厅已经变得一片混乱:鸡蛋被儿子挥舞的胳膊撒得到处都是,面条从桌上流到了地板上,而你可爱的小宝贝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你忍不住要问:3岁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懂点道理了,是不是已经不应该如此不可理喻了?  对你的问题,儿童心理专家的回答是:&不。&  在一个3岁孩子的独特逻辑中,一碗他不想要的面条已经足够成为一次情绪爆发的理由。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应该像小宝宝那样不懂事了。然而与他们的期望刚好相反,大多数3岁的孩子还只是3岁而已,这意味着他们常常会控制不住地发脾气、使性子,不讲理地大哭大闹,把你气得要命。  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孩子的种种&不听话&的情况往往都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一部分。  1岁  你很可能会遇到:1岁的孩子在客厅里&巡视&了几圈之后,试图去够电视机的开关。你用强硬的口气明确告诉他:&不可以碰电视!&他却像没听见一样饶有兴味地把电视机一次次打开又关上。你觉得小家伙在摁动电视开关时偷偷地冲你笑,所以你认为他是在故意犯错,并且在炫耀自己的错误。&他成心不听我的!&这让非常生气。  你所不了解的事实:父母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把孩子天真的探索行为看作是有意的捣乱。1岁的孩子不断打开和关上电视不是要和你作对,他只是沉浸在&我能开电视了!&这样简单的快乐中,并且在探索&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你说&不可以&的意思。但如果你经常使用这个词,他很快就会明白的。  聪明的解决办法:只要电视的开关或者是遥控器在孩子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它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袭击。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电视从孩子的&势力范围&内挪开,把遥控器藏好。或者是在发现孩子走向电视的时候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给孩子一个同样可供他研究&因果关系&的玩具,比如一个玩具录音机,带各种按钮,不同的按钮按下去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盒子等等。  18个月  你很可能会遇到:女儿坚持让你一遍又一遍地给她念同一本书&&有的时候甚至是同一页。这让你觉得实在是没意思,你很想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才肯了解一点新的东西?&  你所不了解的事实:在让你反复地念一本她最爱的书的同时,孩子其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她在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她开始明白妈妈是可以依赖的,妈妈可以为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也在慢慢发现一本书原来可以成为一个熟悉的老朋友。  聪明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带着成年人对阅读的理解来陪孩子看书。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把阅读和愉悦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让孩子用他喜欢的速度来替你翻书,在给他念书的过程中省略一些词,让孩子来尝试填空。或者可以倒过来,让孩子讲这个故事给你听。
扫一扫关注亲子网微信
您身边的孕育好帮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十天内免登录
>>小宝不听话,我可以将小宝送去寄宿学校吗?
小宝不听话,我可以将小宝送去寄宿学校吗?
小男生 当时年龄:
我家孩子刚上初一,学校可以寄宿,也可以回家住。我觉得孩子在家不太愿意听我的教导,请问我可以将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吗?
小宝太小了,上寄宿学校有些早啊,等小宝大点再上寄宿学校为好
修改追问:0/500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小宝不听话,我可以将小宝送去寄宿学校吗?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三四岁宝宝不听话 家长千万别唠叨_宝宝不听话_三四岁小孩不听话_宝宝叛逆__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三四岁宝宝不听话 家长千万别唠叨
三四岁宝宝不听话 家长千万别唠叨
三四岁宝宝不听话 家长千万别唠叨(配图)
导读:三四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但不这样,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开始&闹独立&。
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但不这样,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做&逆反心理&,这是一种心理特点,不必奇怪。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
1.家长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
幼儿的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
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理。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看了三四岁宝宝不听话 家长千万别唠叨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  很多家长选择孩子全托,或者把孩子寄宿在学校寄放在老师家里,以为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没有问题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个孩子的日记:《想妈妈》
  已经是星期三了,我就开始想妈妈了,不知道妈妈过的怎么样,真想回家去看一看啊!
  有时候上课时,心里想着妈妈,眼泪就不听话地流出来了,我怎么也止不住,我想妈妈,眼泪也想妈妈,每次看到妈妈给我买的书包时,我就会觉得看见了妈妈一样。那时我的眼泪更多了。但是,如果让别人看我流泪的话,别人就会笑话我的,所以,我就趁卫生间没有人的时候,赶紧到卫生间去哭。
  有一次我起床就开始想妈妈了,到了上课时,我把书包挡在自己的前面,一个人悄悄地哭,但是,我周围的同学看到我睡在我的桌子上面,就知道我哭了。到了中午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中午我来到学校,老师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想妈妈了。”然后我走了。到了放学我就逃回家去了。妈妈又把我送到老师家里。我没哭。因为妈妈把我送回老师家的路上一直在给我说道理。
  我不哭了,接着我就不再想妈妈了…
  读着这样的日记你会有什么感想?你如何对待孩子过小寄宿?
  话题一出,反对声四起。但也有赞同该做法的。
  赞同的妈妈是这么认为的:
  1、从小住校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学校里有些有钱人家的女孩也从小被送去住校,何况是男孩子,更应该如此,让他从小学会独立。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容易形成依赖,加上家人长辈的疼爱,更容易娇气,缺乏男子气概。更有甚者,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从小住校的孩子就不会这样。而且,如果孩子有胆小的情况,从小住校可以历练他的胆量。
  2、四周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衣、刷牙、吃饭等自理能力,在学校完全不用担心他自己无法照顾自己。而同样的孩子要是在家,家人都当宝宠着,可能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太子生活。大人或许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害了孩子,可能会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差,从而影响以后的生活。
  3、从小让孩子住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意识。现在的人集体意识淡薄,凡事都只考虑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但让孩子住校,却能很好的教育孩子这点。
  4、孩子住校一星期见一次面,比天天见面更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自从住校后,自己的自理能力完全不用父母操心,独立性也变强了,依赖性也减弱了。一举不止三得。当然,把孩子送去住校,并不意味着父母就此当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不闻不问。要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回家时问他关于学校生活,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如何,不让孩子有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
  5、最美的花是开在大自然中的,温室培养不出不畏风霜的花。正如“鹰爸”何烈胜对“裸跑弟”多多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家长唏嘘不已,反对声哗然四起。但现在,7岁的他用自己的钱创业,也让许许多多的家长朋友叹为观止。不管如何,这个以结果论英雄的年代,多多很成功。
  反对的妈妈们,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反对的妈妈们从自己住校的经历来反驳了不该过早送孩子住校。很多妈妈都有住校的经历,有些妈妈说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那种灰暗、无助的感觉依旧历历在目。十来岁住校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个满四周岁刚上幼儿园,正经历分离焦虑症的孩子。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
  尹建莉教授说“孩子过早理解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过早送去住校,不利于孩子心理认识的健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农村的留守儿童,其实想想,孩子去住校,离开父母,与留守儿童没有多大区别,一样会使孩子缺少父母爱。学校里的玩伴虽然很多,但孩子心里还是希望放学后能看到父母,渴望父母的夸奖、疼爱,希望能和父母在一起玩耍。孩子的心性天真,想法也简单可爱,让他过早的住校固然是可以锻炼生活能力等,但孩子可能会从心里排斥父母,觉得父母不爱他,抛弃了他,可能会为以后的青春期矛盾埋下伏笔,容易造成与父母的沟通障碍。
  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住宿呢?
  1、长辈溺爱最好住校
  到底是选择寄宿制学校还是走读式学校,家长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做出适当的选择,如果爸爸妈妈特别忙,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特别宠爱孩子,家长最好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
  现今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溺爱孩子的父母或者隔代教育很容易产生教育弊病,如果放任孩子放学后出去玩,孩子很容易被动受到负面影响,形成恶习。而在学校里,孩子远离了社会不良因素,老师专业和及时的指导能关注到孩子每个细节,调皮的孩子、叛逆的孩子都能得到照应。有规律的生活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能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性格孤僻不妨住校
  首先,寄宿制学校有着教会学生与人共处的优势。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电视、电脑等物化的事物接触多,与成人接触多,而与同龄儿童共处的时间少、空间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宽容心态的形成,不利于孩子与人和谐相处,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嬉戏,体会相互间的关心与关爱。
  3、每周聚散有利有弊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周5天住校会导致亲情的疏离。只要学校和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住校的学生反而能感受到与父母分离后相聚的美好。相反,如果家长整天唠叨,家庭氛围紧张,孩子住在家里,也会从心里面把父母‘推开’。以一周为单位,前五天在学校感受磨练教育,后两日回家更能享受父母的爱,就是所谓的感恩教育。
  小朋友最好能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成长。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孩子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家长有时间照顾孩子,走读能让孩子和亲人在一起,有利于感情培养。
  曾有家长就说过,孩子不想住校所以每天都要接送回家(学校远)。每次接刚上初一的孩子回家,孩子在路上就会跟爸爸分享好多学校的事,还有学习情况,家长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一方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长跟孩子间的感情.
  4.一般情况首选走读
  “住校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自理能力,但在家也能!父母关爱、亲子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和性格的发展更重要。在人的一生中,童年的幸福时光并不长,如果让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住到学校,对孩子来说太残酷了!”孩子上高中后住校比较合适,年纪很小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还是首选走读为宜。
  住校的确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胆小,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离开亲人去住校,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己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从而造成心理阴影。而自觉性也是考察孩子是否住校的主要指标。如果孩子自觉性不强,选择走读比较合适。
  总结以上对比及实际情况分析,家长要综合以上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不要一概而论。与孩子共同探讨商量,做出最合适孩子的选择。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适合住宿,以及住宿制的优缺点?
  需考虑的要点
  1.距离:
  家里与学校的距离绝对是第一考虑要素。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学习时间本就紧张,如果,还要花几个小时在路上奔波,自然不划算。如果你不打算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陪孩子的话,住宿是必须的。
  PS:各大学校的住宿申请条件都是以距离为标准的。
  2.自家宝贝的作息习惯:
  自家孩子在家是否比较懒散,经常被电视、电脑的魅力所干扰而无心向学?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住宿将孩子与这些干扰源隔开不失为不错的解决办法。
  但,如果自己孩子是那种对睡觉环境要求特别高,丁点声音和光亮都会影响睡觉质量的人,则住宿生活就不那么美妙了!
  3.孩子的自理能力:
  虽说,就是冲着提高孩子自理能力才去住宿的,但如果自家宝贝自理能力太差,会把住宿生活弄得一团糟的话,家长也要谨慎。曾经有过这样的小孩,住宿后,自己的内务、作息弄得一团糟,极大地影响自己在班级的形象,也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4.孩子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自家孩子的身体情况如何是家长做出判断的不可缺的因素。部分比较病弱的孩子恐怕难以承受住宿生活,家长还是贴身陪护的好。
  住宿生活的优点
  1.节约时间:
  省去路途的奔波,孩子将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去与同学、好友放松。
  2.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通过寄宿,孩子的自理能力绝对飞速提升,许多小孩在家很少做家务,而住宿生活中,铺床叠被、打扫宿舍卫生、洗衣……都是必须要干的活。
  3.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住宿生晚上的晚自习一般有专门的老师监管,孩子有这么一大段时间可以毫无干扰地学习,自然好过在家磨磨蹭蹭了。
  住宿生活的弊端
  1.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相应减少:
  住宿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也相应减少了。对孩子的管理自然也就缺乏了针对性。一旦孩子走向歪路,家长难以及时发现并管教。
  2.孩子的营养难以得到保证:
  学校大食堂的饭菜,虽然宣称干净卫生,但种类及口感自然存在不足,如果孩子还有点挑食的话,就更麻烦了。周末回家再怎么补,也补补回来5天的住校营养。
  3.孩子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高中条件较好的学生宿舍大都安排4--6人一间,几个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节奏肯定会有所不同,作息时间即便学校严加管理,挑灯夜读、卧谈会、很晚才洗澡、洗衣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
--------END----------
据说,99%的重庆家长都在关注这些信息
【家长帮重庆站】
  最新升学信息、学校情况发布
微信号:家长帮重庆站
咨询电话:023-
论坛地址:
【重庆学区房观察】
  重庆最新学区房信息发布,学区房形势分析!
【重庆名校通】
  重庆最全名校信息发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孩子上了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
家庭教育是什么?这个类似“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在教育专家和普通父母心中有不同的解答。但似乎大多数父母更关心能轻松有效地“搞定家里那个不听话的小冤家”的那“一招”,于是各种“如何……”“怎样……”的技术贴大行其道。这样的局面是否偏离了家庭教育的真道?孩子送到了寄宿制学校,在家时间少了,家庭教育是否可以削弱?我们该如何反思家庭教育自身独特的规律、使命和价值?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正在犯着一个严重的错误:许多家长和家庭教育专业人士把学校教育当作教育的唯一标准和模板,弃守家庭教育的独特属性和作用,不能按照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来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实际上被淘空、架空,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于是,学校教育呈现的是“教育过度”,家庭教育则表现为“教育失责”。
“唯学校是教”
使现行家庭教育失去了自我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各有使命、各负其责的两大教育形态,长久以来却一边被double(加倍的期待、加倍的投入、加倍的负担),另一边则被严重削弱,自乱营盘,失守应有职责。
遗忘了自我存在,遗失了自我主体性,是目前家庭教育最核心、最关键的病症。它不能从理论思维的高度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价值,没有按照自身的特殊规律来做教育;它把学校教育模式尊为不可动摇、至高无上的标准,主动加入、模仿、迎合、讨好学校教育模式,并将其简单移植到家庭教育中,使家庭教育依附于学校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价值。
这样的依附和迎合,使得整个社会陷入“唯学校是教”的片面化教育思维里,造成一种“言教育必学校,言学习必课本,言成长必分数”的极端病态的教育生态。成千上万的儿童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双倍期待和压力而不堪重负,发展畸形化,厌倦学习,人格萎靡;成千上万的家长终日围绕学校的考试升学指挥棒疲于奔命,为督促完成孩子的每一篇作业而绞尽脑汁,对所有能够提高应试能力的培训趋之若鹜,对孩子的分数变化提心吊胆。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剧,也是中国整个教育的悲剧。当教育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被否定之后,人性的丰富性也势必随之枯萎。说明悲剧的真相,解放广大的孩子,拯救广大的家长,倡导“新家庭教育”,迫在眉睫。
家庭教育概念
需要重新理解和定义
家庭教育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促使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进行全新的理解和定义,并且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进步动力。这个理解就是:家庭教育是基于家庭活动与家庭成长而展开的全民自我做主的终身学习和相互影响。这样的理念包括了六个要点:
基于家庭活动与家庭成长
以学习为中心
互动性,教育是通过相互影响和激发来实现的。
这样的理解,意味着中国家庭教育走向了一个发展拐点,从学校教育的附庸转变为“新家庭教育”。其中蕴含着六大变化:
教育空间从学校为主转向家校均衡,家庭再一次成为学习中心,家庭生活再一次成为教育主题;
教育主体从一部分人转向全民;
教育决策从老师、领导做主转向自己做主;
教育时效从人生某阶段转向终身;
教育重心从教转向学;
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确定性被打破,教育更加强调交互性、互动性,不再是单向的灌输或输出。
“新家庭教育”凸显了家庭教育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家庭教育不再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这不仅会使渐渐走进死胡同里的现行家庭教育“翻转”过来,获得生命力萌发的机会,而且会给学校教育的改革以重要的启发。
新家庭教育的历史使命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以讲“不可替代”,主要在于家庭对人性影响的早期性、全面性和深远性。家庭教育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性的养育相联系。简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育人性来达成人生幸福。养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关键词,也是新家庭教育的特殊使命。
学校教育也要促进人生幸福,但它养育人性的功能不完备,它的两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和逻辑起点(大规模批量制造符合某种标准的人才、不断提高制造人才的效率)表明:它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促进人生成功的。培养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词。
达成人生成功和幸福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这是二者的交集。二者的区别在于: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养育人性来达成人生幸福(兼顾人才的培养和人生成功),而学校教育则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促进人生成功(兼顾人性的养育和人生幸福)。
历史可能发生再一次“翻转”
人类家庭教育的历史有几千年,它与人类文明的存在、家庭的存在相始终。全世界范围内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历史也就是几百年,它脱胎并服务于工业化模式,而工业化不会是人类永恒的发展状态。大约300年前,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为克服家庭局限性的消极后果,人们建立学校。但是,人们决不能因此而期望,学校包括了对人教育的全部内容;也决不能因此而期望,学校能替代父母、客厅和家庭生活的地位,能为心灵、精神和职业教育做必须做的一切。”
瑞典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在工业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必定发生重大改变。事实上,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慕课化”、“教材慕课化”的兴起,随着海量的知识产品(如公开课)等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平台进入千家万户,学校教育的部分功能,如广泛阅读的功能、自学的功能、研究的功能、内容鉴赏的功能,已经逐渐转移到家庭。家庭再一次成为学习中心,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而应该倒过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他说:“学校永远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学校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教育手段而为世界服务。学校的最高目的只能是确保、提高家庭生活的能力并进行普及。学校的目的只能加强业已存在于家庭生活中的思考、爱和手艺能力的培养手段,并使之趋于完美,补充新的手段,使新手段同已有的手段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使这种在客厅里发展起来的能力获得有秩序的延续、扩大、纠正和完善之时,便是学校真正得到每个好父母感谢和信任之日。”
裴斯泰洛齐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固然,300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裴氏所倡导的以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模本”的相互关系也会发生“易位”,但是,谁又能保证300年以后,学校教育会一直独占鳌头,而不会发生再一次的翻转呢?
新家庭教育
将深刻影响未来教育面貌
按照裴斯泰洛齐的理解,“如果公共教育对人类有任何真正价值的话,它必须模仿家庭教育的优点。因为我的意见是:假如学校教育不考虑家庭生活的情况,以及一切和一个人的普通教育有关的所有其他东西,它只会人为系统地阻挠人的成长。”
让自由、温馨、舒适、随机、生活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去模仿、追逐、迎合机械、刻板、僵化、通识化的学校教育,怎么说都是“逆天”的、不合理的,不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是时代的深刻误解。
相反,机械、刻板、僵化、通识化的学校教育,必然要靠拢、适应自由、温馨、舒适、随机、生活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
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这两种人类的基本教育形态会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拥而舞。可以相信,获得独立地位和自我意识的新家庭教育,将深刻影响学校教育及人类未来教育的模式,二者的融合趋势,将造就人类教育的崭新形态。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寄宿学校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