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项目报告后,人怎么办?未来制造过程中人的作用是什么

IndustryNews
中国制造2025:未来十年完成机器换人
电子工程世界网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产业有望成为新工业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各国纷纷把机器人视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其中十大领域之一。
  百川入海,大势所趋。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各地政府正在加速推进机器换人计划。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将迎来机器换人高峰期。
  机器人产业迎来契机
  政策的支持和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按照规划,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这份行动纲领中,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事实上,早在2012年5月,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其战略性的发展机会。到目前,工信部已向全国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这种示范预计要持续三年,2016年继续扩大,到2017年全面推广。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科技部将列入了科技攻关计划后,工业机器人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但其后因为市场需求薄弱,机器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经历了长期的停滞。
  2010年前后,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再次启动。3年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今年3月23日发布的最新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人口红利消减,给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预计,未来10年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减少数量约为1亿人,届时机器人产业集群市场规模约1284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1284亿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介绍,目前我国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劳动力的增长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一些规模较大、劳动力需求较多的产业,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是必然的趋势。
  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在助推企业本身转型的同时,也给智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有研究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30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及系统产值约1000亿元,有望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后来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机器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自动化股份公司,机器人产业线覆盖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公司市值已达354亿元,进入全球机器人行业前三甲,仅次于和。
  据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约40个机器人产业园区,约60家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50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今年预计会增加到800家。
  专家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机器人产业颠覆了中国制造业过去数十年靠人口红利走&低成本、低端&的老路,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立足点是品质和创新。中国企业尤其缺乏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7
相关阅读 :
779790人看过
170410人看过
109811人看过
91295人看过
77989人看过
48768人看过
35756人看过
35700人看过
全部评论()
  日,谷歌Deepmind团队在《自然》刊发论文《精通围棋对弈无需借助人类知识》...
  钰信哥导读:习近平和卡梅伦在酒吧小酌吃炸鱼薯条、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IndustryNews
制造业的未来:机器换人前景究竟有多大?
OFweek机器人网
  近十年来,有关的讨论不断出现,它被说成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之一,12项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以及2015年世界十大技术之一。
  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作为国家计划进行重点规划和部署。例如,美国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现在的机器人与20世纪的互联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也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7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韩国制定了&基本计划&,并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等方面。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机器人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在2000年我国仅进口380台,2013年进口了36860台。这13年间,进口数量增长了两个数量级。工业机器人2013年全球销售量约17.9万台,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比增长12%;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60%。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这切实地反映出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对机器人的需求。从当前看,制造业中劳动力短缺与工人工资的上升,使得人力成本上升。企业都在寻求替代办法,机器人显然是被优先选用的,因为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迅速提高,但是我国劳动生产率还很低,我们万名产业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机器人提出了巨大需求。从长远看,新一轮科技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主要技术支撑,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同样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种机器人、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在我国都有明显需求。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将激励大家制造出各种用途的机器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技术,积累了经验。国内很多单位在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投入实际应用的成果。例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目前是&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依托单位。这里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和AGV自动导引车,拉开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序幕,而求援与反恐移动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五自由度高压水切割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以及面向深海、极地等极端环境科学探索和资源开发需求研制出的长航程自治水下机器人、从水下观测北极冰盖的北极科考机器人、南极极地科考机器人和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等多项成果,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多项第一。另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技术不仅在各地被采用,而且在航天领域取得突出应用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脑外科辅助机器人也被成功用于医疗实践;中广核公司研制的多项核电站机器人也在核电建设中被成功应用。
  我国机器人的先驱企业已基本走上自主良性发展的道路。以沈阳为例,自2009年成功实现创业板首批上市,目前公司市值达5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国内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移动机器人产品被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列为重点采购目标,特种机器人在国防重点领域得到批量应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除生产机器人产品外,还是成套机床数控系统的供应商。广州启帆、南京埃斯顿、安徽和上海等公司也各具特色,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良性发展模式,在我国机器人产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取得了耀眼的业绩。
  整体上看,我们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还偏小,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一些关键元部件的品质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还在发展中。服务机器人的规模产业还很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弱项,壮大我们的企业。同时,为了未来的竞争力,必须关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开展研究,做好技术储备。
  目前来看,制造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灵活的制造系统,要求生产线变更所需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对于采用无线通信,包括传送带或AGV车、机器人等加工机器组成的生产系统,未来应能在几天之内完成重组,而不是现在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各个部件连接上之后,应该实现&即连即用&,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调试。面对这样的要求,机器人必须提高运动能力和快速编程能力。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由于绝对定位精度低,快速高精度标定是一个难题。下一步,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快速高精度的三点定位将成为关键技术。
  人类发明了机器代替人劳动,并不是要把自己排除在外。未来,机器人将可与人共处。目前,在飞机和造船等许多制造业中,部件都是由高度自动化的精密设备加工,但是飞机装配、船舶焊接等工作还主要靠人工,缺乏灵活的设备协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许多手工工作,现在的机器人还没法胜任。由于机器人的在线感知能力远低于人,无法接收抽象命令,无法与人高效交流,再加上缺乏适当的安全机制,使得机器人仍然是游离于人之外的机械物体。未来的人机合作会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方案,能与人合作的机器人是理想的作业装备,机器人要想很好地服务于人,必须与人融为一体。而与人共融的程度,将是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
  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将不断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将为机器人提供强大的&后脑&,提高其智能水平。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人造肌肉等组成机器人,制成所谓&软体机器人&,将带来机器人领域的革命。与脑科学结合,可以使机器人的一些行为直接受控于人。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将产生类生命机器人。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7
相关阅读 :
779785人看过
170397人看过
109808人看过
91276人看过
77989人看过
48747人看过
35755人看过
35694人看过
全部评论()
  日,谷歌Deepmind团队在《自然》刊发论文《精通围棋对弈无需借助人类知识》...
  钰信哥导读:习近平和卡梅伦在酒吧小酌吃炸鱼薯条、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桐乡通讯》 版权所有
本站图文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制作单位:“机器换人”,人怎么办?---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B01版:科技周刊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要闻
第A03 : 要闻
第A04 : 保护环境深圳在行动
第A05 : 广告
第A06 : 广告
第A07 : 广告
第A08 : 民生
第B01 : 科技周刊
第B02 : 科技周刊
第B03 : 科技周刊
第B04 : 科技周刊
“机器换人”,人怎么办?
工业机器人发展时间轴
日新月异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令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进入装配制造业。这件事好的一面是,有机器帮忙,更多人可以脱离重复性高、枯燥无味的工作;坏的一面则是,如果人类不努力提升自我,那么被机器“抢走饭碗”之后失业则是迟早的事。 在全球范围内,“机器换人”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毕竟,机器人的出现与发展,本来就是工业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 市场 亚洲份额最大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还是工业4.0概念的深入传播,都是制造业向智能化、机械化方向发展的印记。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无疑最具代表性。 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量年均增速约为12%。2015年,工业机器人供应量为25.4万台。 目前,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到60%的份额。年,中国的市场年均增速达到17%,韩国为50%,日本为20%。 200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销量只有5525台,从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9.5%,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近6.8万台,自2013年起连续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12月6日,全球知名咨询服务公司FROST&Sullivan发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趋势报告指出,明年中国将成为一个“超级机器人”大国。 产业 中国发力追赶 中国正面临着“机器换人”的大潮,市场增速惊人且机会空前,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政府和企业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另一方面,机器人也面临“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复建设”的尴尬境地,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待破解。 岗位 深度转型将至 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人与机器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智能生产、智能制造必将带来制造业所需劳动力的大量减少。中科院院士何积丰曾作出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的工业产值预期可达到4.5万亿美元,机器人可能代替7500万人的工作岗位。美国花旗银行则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范围内1.4亿工人可能失去原有的工作。 这些工人的出路之一,便是向其他生产环节转移。通过技能提升培训,知识工人将向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集中。可以说未来的工厂所需要的是“智慧型技工”,而这正是中国目前所欠缺的。 机器人生产企业实力悬殊 目前国内许多机器人生产企业尚不能与国际跨国企业抗衡。 2015年,“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以及瑞典ABB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高达18%、12%、14%、13.5%,其他外资品牌瓜分了34.5%的份额,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8%的市场份额中争抢。机器人来了,人该怎么办?|机器人|换人_凤凰资讯
机器人来了,人该怎么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机器换人”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但也有企业忧虑,机器人费用昂贵,引进后万一与生产要求匹配不上,将会损失严重。以利迅达为例,其公司产品价格一般处在3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水平,除了一些项目能在百来天里取得回报,一般需在3到5年才能获得回报。不少企业坦言,“机器换人”看重的是长远利益的获得。
原标题:机器人来了,人该怎么办?疯狂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席卷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这是否意味着机器要和人“抢饭吃”?当机器人上了生产线,工厂的用工需求将有何变化?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机器换人”主要还是填补工厂生产空缺。但在将来,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因为未来制造业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将提高。焦点关注疑问1工人的活路在哪儿?解读:未来制造业更需要技术人才“如果都使用机器人,是否意味着未来很多工人将面临失业?”在采访中,有不少工人提出疑问。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目前“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机器和人“抢饭吃”,主要还是填补生产空缺。林卓旸认为,“机器换人”并非不要人,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做简单、重复、作业环境差的工作,工人则摇身一变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工作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体面。广东樱奥厨具有限公司是机器换人大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商。公司副总陈从汉表示,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比如传统抛光师傅,培训之后,凭借抛光经验,可成为抛光质量检测员,未来传统的制造业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将提高。”另外,“机器换人”从字面上理解,上演的是机器与人的较量。但黄兴提出,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关键在操作机器的人的改变。“人的灵活性和变化性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在他看来,目前的机器人更偏重于机器,未来机器人将增加更多人的功能。疑问2推广机器人遇难题?解读:生产商与应用商存在沟通难“机器换人”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但也有企业忧虑,机器人费用昂贵,引进后万一与生产要求匹配不上,将会损失严重。以利迅达为例,其公司产品价格一般处在3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水平,除了一些项目能在百来天里取得回报,一般需在3到5年才能获得回报。不少企业坦言,“机器换人”看重的是长远利益的获得。陈从汉坦言,在引进初期,抛光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使用并不是那么顺利,“比如产品要磨几道,要用什么磨料等,这些都要机器人厂家来编程,进行工艺开发,不断优化,最后才能融入到生产线上,因此到2013年才开始顺利使用。”运菜机器人“傻强”的生产大本营并非在广州,而是远在江苏昆山的某机器人公司。正是看中了广州的广泛应用前景,林卓旸于去年在广州成立了子公司——广州互米机器人有限公司,主攻华南市场,推动中国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林卓旸称,“现在的问题在于,好多人对机器人有兴趣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适的,而我们作为机器人生产方则知道一定有市场需求却不知道找谁,存在着机器人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沟通难的问题。”疑问3机器人的成本太高?解读:国内厂商生产水平仍未足够在专家眼里,机器人在实际应用时仍面临着一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关键是核心技术。”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常务副主任王勇称,“机器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都是重要指标,目前国内机器人的制造生产水平还不完全足够,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好。”“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工位不同,产品不同,所以要求也不同。” 有专家在谈到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难点时,也提到现在由于企业发展和实际生产的需要,企业订单要求越来越高,但行业内核心部件比如传感器,国内并没有,因此机器人成本降不下来。黄兴则分析,目前国产机器人发展面临的行业压力体现在制造成本。“总体上看,国产机器人制造起步较晚,大多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做,用户对于接受国产机器人尚需时日。而且,机器人生产起步阶段,产量不大,成本不可能比别人低很多。”欣喜的是,这些产品除了个别的关键零部件以外,中国制造已有一定优势。“国外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几大家族都把机器人工厂搬到中国,这也使得竞争愈发激烈。”黄兴表示,“我相信在三五年内,从产品数量上看,国产机器人就会与国外机器人相接近,甚至超过国外。同时,这一代工业机器手能很快在国内攻破所有的技术壁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92
播放数:1443966
播放数:49705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安区机器换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