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话儿童故事大全网吗

一苇的声明:这个贴子里的中国故事为一苇所述写,著作权属于一苇所有。
纸媒发表、网络转载、微信公众号(包括文字和故事录音)的使用,请先征得一苇的同意。QQ:,邮箱:,也可在天涯网站给我发短消息。
已网络转载或在微信公众号发表的,请与我说一声,对抹去一苇的署名与故事后记的(更有甚者无耻地另署名盗用者),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1范丹问佛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个穷叫化子,名叫范丹,他死了父母,孤苦伶仃,只好讨饭度日。
  日复一日,范丹长到十八岁,看着别人娶妻生子,心想,自己也该有点积蓄,成家立业,于是他开始省吃俭用,每日把讨来的米装在一个大米升里。
  可是非常奇怪,他的米升总装不满,来来去去只有大半升。
  一天半夜,范丹起身解手,看见一只白老鼠,正在他的米升里偷米吃。
  范丹怒从心上起,一把扑过去,把白老鼠按在地上。
  “吱吱,吱吱!”白老鼠说,“范丹你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
  “什么?”范丹觉得很奇怪,“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要一辈子受穷?”
  “没错,佛爷就这么说的,不信你上西天问他去。”
  “我就不信要穷一辈子!你等着,我这就上西天,去向佛爷问问前程,看我范丹啥时候能时来运转!”
  范丹放了白老鼠,穿上破草鞋,出了门,大步朝西天走去。他踏着露水,走了大半夜,天亮时来到蔡家庄,他在一户大户人家门前停下来,敲门讨早饭吃。
  一个哑姑娘打开门,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瘦肉粥。吃过粥,范丹把碗还给蔡员外,蔡员外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一大早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蔡员外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爷帮我问一问,我家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蔡员外,继续朝西天走去,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天下起大雨。路旁有座土地庙,范丹钻进庙里躲雨,土地公见有人进来,问他说:“小伙子,你是谁,急匆匆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你要上西天真是太好了!见到佛爷记得帮我问一问,我在黑风山当了五百年土地公,什么时候能升官,做城隍?”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土地公,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通天河白浪滔天,范丹正发愁无法过河,就看到河里有只大鼋。
  范丹大声喊:“大鼋大鼋,过来驮我过河,可以不可以?”
  大鼋朝范丹游来,问他说:“你是谁,过河要去哪里呢?”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爷,看什么时候时来运转。”
  大鼋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爷记得帮我问一问,我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化龙飞升?”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过了河,继续往西走,走呀走,终于走到西天,见到佛爷。
  佛爷坐在佛台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见范丹来到面前,问他说:“范丹,你找我什么事?”
  范丹恭敬跪下:“范丹来找佛爷打卦问事。”
  “好,你问别人的事,还是问自己的事?”
  “先问别人的事,通天河有只大鼋,它修炼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
  佛爷打了一个卦:“大鼋贝壳里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把仙气压住了,你让它把夜明珠取出来,就能得道成仙了。
  范丹谢过佛爷:“还有,黑风山有个土地公,他已经当了五百年土地,什么时候能当上城隍爷?”
  佛爷又打了一个卦:“黑风山土地左脚踏着一坛金,右脚踏着一坛银,你让他把两坛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官当城隍了。”
  范丹谢过佛爷:“还有一事,蔡家庄蔡员外有个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佛爷打了第三个卦:“等蔡家闺女见到她的亲丈夫,自然就会开口说话了。”
  范丹谢过佛爷,问起自己的事:“佛爷,白老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我积满升——莫非我要一辈子受穷吗?我范丹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呢?”
  “范丹,我十二年只打三个卦,来我这里问事的人,‘问人不问己’,‘问三不问四’。你回去吧!”说完,佛爷低头微笑,不再说话。
  范丹只好辞别佛爷,往来路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大鼋游过来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爷说你甲壳有24颗夜明珠,压住了仙气,取出夜明珠,就能得道成仙。”
  大鼋背范丹渡过通天河,教范丹揭开它的贝壳,从里头取出24颗硕大的明珠:“范丹,你代我问佛,这一路上辛苦了,这珠子送你吧!”
  一送出明珠,当即风起云涌,大鼋化成飞龙,得道成仙了。
  范丹带着夜明珠继续往回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土地公叫住他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爷说你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把脚底下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城隍了。”
  “原来如此,你代我问佛辛苦了,这两坛金银就送给你吧!”
  土地公从左脚下挖出一坛金子,右脚下挖出一坛银子,两坛金银一块送给范丹。阎罗王随即传来圣旨,封土地公为城隍爷了。
  范丹挑起两坛金银,继续往回走,来到蔡家庄,哑闺女看到他,从阁楼走下来说:“爹爹,问佛的人回来了。”
  蔡员外叫住范丹,问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爷说,等哑姑娘见着他的亲丈夫,自然就会说话了。”
  “啊,原来如此!闺女刚才看你回来,当即开口说话,这真是姻缘天注定!范丹,你先住下,我把闺女许配给你!”
  范丹与蔡姑娘择日成了亲,在蔡员外家住了几天,夫妻俩便带着夜明珠,挑着金银回家了。他们建了大屋,置了田地,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佛爷会赐福给所有心怀善念的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后记:舍得的智慧
  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到四个字——“穷过范丹”,我妈都说过:“我地家下无余钱亦无余粮,穷过范丹哦!”
  虽然时常听说,却也没有认真考究过,那范丹何许人也?到底有多穷?乡下人对范丹如此熟悉,想必关于他的穷,有个戏什么的。话说从前芦村人的文化知识,戏是很重要的资源。我有时甚至觉得,中国的民间故事,很重要的传播源就是过年过节各村社请人来唱的大戏。比如说陈世美,也是因为有个戏,我妈我奶奶才认得他。
  话说这一回,在刘守华书读到“求好运”故事,觉得有意思,顺藤摸瓜上网一查,找到个《范丹问佛》。一看到“范丹”这名字,顿感亲切有味,仿佛见着儿时玩伴,马上要跑上前去攀亲认故。再一读故事,觉得这是同类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版本,比起守华老师收在书里的《做好事不问前程》更有深意,而在讲故事的技艺上,《范丹问佛》的起转承合也特别完整,特别自然。
  起首我就很喜欢,开头出场的偷米白老鼠,它告诉范丹说“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一下子荡出种种人生况味来。这篇故事关于命运与改变命运的基调,就这样定下来了。我觉得白老鼠的意象真好,白老鼠,不该只是个人人喊打的小偷,亦该有点智慧,这故事里的意象就很合宜。范丹问佛求好运,哑女何时开口说话——问言语同时亦是问姻缘,土地公问升官,鼋问修身,为官与修身,都要舍得放弃钱财,放下贪念方能成事,这里头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具有深深的佛家智慧。《范丹问佛》与格林童话《三根魔鬼的头发》相比较,独具有“舍”与“得”的东方智慧。
楼主发言:507次 发图: | 更多
  2燕子报恩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的儿子和媳妇不在了,只给她留下一间砖瓦房和一个亲孙子,那亲孙子的名字叫做吴良。  老婆婆含辛茹苦养育孙子,有好饭好菜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小吴良吃。有好布料自己舍不得穿,都留给小吴良做衣裳。田地里的力气活、家里的家务活也舍不得让小吴良做,全都自己做。就这样老婆婆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年又一年,吴良渐渐长大了,老婆婆渐渐老了。她背也驼了,头发白了,脸上皱巴巴的像老树皮了,身上的衣裳越穿越破烂,看上去像个丑陋的老乞丐婆了。  吴良长得身材高大,身强力壮,衣裳总是穿得很光鲜,但是他性格暴躁蛮横,十分自私。  有一年春天,一对大燕子到屋檐下筑巢,孵出来五个小燕子。有一天清晨,两个大燕子飞出去捉虫喂雏,小燕子在巢里吱吱喳喳争食,正在睡懒觉的吴良被吵醒了。  “真可恶,一大早鬼叫鬼叫的,吵了我的好梦!”他暴怒着跳起床,抓起一根竹竿就跑到屋檐下,朝檐下的燕子窝一通猛打。  那个燕子巢只不过是两只大燕子用泥巴和干草造的,怎么经得起这一通打?不一会,巢破了,五个小雏燕重重摔在地上,两个大燕子衔虫归来,见到这情形,扑下来保护幼雏,吴良正怒火攻心,他挥着竹竿,一竿打一只,就这么两下子,把两只大燕子都打死了。  老婆婆驼着背,吃力地挑着一担水,喘着气回到屋门前,看到一地燕子,大吃一惊,连忙放下水桶,把燕子一只只捡起来,用围裙兜着,骂吴良说:“造孽啊!愿菩萨饶恕你!你牛高马大的一个人,为什么要跟一窝小燕子过不去?”  吴良举起竹竿,一竿子打在老婆婆的驼背上:“死老太婆,我要你管?你给我滚!俗话说得好,‘树大分芽,人大分家’,我现在大了,正好跟你分家。这砖瓦房归我——它原本就是我爹娘留给我的财产,这些年让你住我家,已经便宜你了!”  “我辛苦养大你啊,现在我老了,不期望你养老,你怎么能赶我走?”老婆婆哭起来,“你让我住哪里呢?”  “死老婆子,你整天哭哭啼啼,唠唠叨叨,真讨厌。快走!快走!对面有间草棚,你到那儿去住吧!”  吴良力气大,他把老婆婆往外一推,老婆婆摔倒在门槛上,磕掉了最后一个门牙。  唉,这有什么办法呢?跟他讲情义吧,他根本无情无义。跟他讲道理吧,道理根本讲不通。老婆婆眼泪汪汪,兜着一窝燕子,搬到草棚去了。  那七只燕子,六只已经死去了,只有最小的那只还活着。但它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小脚摔断了,翅膀也受了伤。老婆婆用草药汤给它清洗了伤口,又撕下裙布给它包扎,然后用柔软的干草做了一个小巢,把它放进巢里。  “可怜啊!”  老婆婆把六只死燕子埋在草棚后面,然后到野草丛捉虫子给小燕子吃。  她喂养它,就像当初养育小吴良一样。  “小燕子啊小燕子,现在你孤苦伶仃我,也孤苦伶仃,就让我来做你的婆婆,你做我的孙子吧!”  就这样,春天渐渐变成夏天,百草的花儿谢了,结了籽,那只小燕子完全痊愈了。它长得很缓慢,不过毕竟也渐渐长大了,羽毛也像别的燕子一样,长得很丰满,油光漂亮。  有一天,它从草棚飞起来,飞到外面的燕子群中。  开始的时候,它每天都回到草棚来,但过了一些日子,它跟外面的燕子玩熟了,就很少回来了。  到了秋天,那只燕子飞走了。  “唉,我养大吴良,吴良把我赶出门来。我养大一只燕子,燕子也飞走了。我的命真苦啊!”老婆婆总是这样说。  秋天过了,就到了冬天。  老婆婆居住的那间草棚极其破旧。虽然有四根支撑的木头,但已经腐了一半。棚顶覆盖着茅草,但已经被风吹跑了一半。四面墙全是破洞,根本挡不住寒风。下冷雨的日子尤其悲惨,寒冰一般的雨水滴滴嗒嗒漏下来,老婆婆的床头、被子、衣裳和炉灶没有一处是干的。  老婆婆撑着破雨伞坐在草棚中央,眼泪滴滴嗒嗒像雨一样滴落在地。  “苦啊,苦啊,我的命真苦啊!”  老婆婆悲叹着,她又冷又饿,度过了漫长的冬天。  终于,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  百草再次发芽、长叶、开花,一群群燕子“滴丽,滴丽”欢唱着,从南方飞回来。  老婆婆养大的那只燕子也飞回来了,它飞到草棚门前,停在老婆婆的小桃树上。  “滴丽,滴丽!”  老婆婆抬头一看,只见那燕子羽毛漆黑光亮,看起来精神抖擞,仿佛刚从神仙住的地方飞回来似的。  老婆婆笑起来:“啊,小燕子,你回来了,你是来看我的吗?”  燕子吐出一颗饱满的南瓜籽,放到老婆婆的手掌心上。  南瓜籽,种门口。  住大屋,不用愁!  听到燕子这样唱,老婆婆便把南瓜籽埋在门口的泥地里,然后浇上一桶清净的井水。  不一会儿,门口长出了一棵南瓜秧。  南瓜秧长呀长,长得又粗又壮,很快开出一朵南瓜花。  好多人围过来看:“这朵南瓜花,真大呀!”  话音刚落,南瓜花谢了,结出一个小南瓜。  小南瓜长呀长,很快长成一个大南瓜。  大南瓜又继续长,越长越大,越长越高,当它长得跟草棚一样高的时候,就“砰”一声裂开两半。  大南瓜一裂开,只听得“呼啦”一声响,从大南瓜里头冲出来一伙泥瓦匠,个个身强力壮,捋着衣袖,手上拿着泥刀泥铲:“建房子,我最会,我们是顶呱呱南瓜建筑队!”  这泥瓦匠一出来,三下五除二,把草棚拆了,然后你挖泥来我搬砖,你烧石灰我砌墙,只一顿饭工夫,就建好一座i漂亮的大砖瓦房。  砖瓦房宽敞明亮,房屋里头饭桌、饭凳、大床、梳妆台、锅、煲、碗、瓢样样不缺,哇,那真是谁见了谁喜欢。  房子一建好,燕子对那伙泥瓦匠唱道:  泥瓦匠,辛苦啦!  回到南瓜去吧。  “呼啦”一声,那伙泥瓦匠跑回大南瓜里,大南瓜马上又合起来,看起来就像从来没有裂开过一样。  所有人都跑过来看热闹,个个说:“我要是有这么一座房子,这辈子可心满意足了。”  吴良也跑过来看热,见老婆婆转瞬间有了一座大新屋,他就倒了杯热茶给老婆婆喝:“好奶奶,亲奶奶,你把这伙泥瓦匠借给我用一天吧!我那房子旧了,而且未免太小,也是时候拆掉重建了。”  这会儿,老婆婆养大的燕子招了另一只燕子,正衔泥筑巢呢。  它看到吴良,眼眶一下子红了,它就对那个大南瓜唱道:  南瓜籽,执棍棒,  出来打吴良。  只听得“呼啦”一声响,大南瓜裂开两半,南瓜里头跑出来一伙强壮的南瓜勇士队,那南瓜勇士个个个个身穿武士服,双手举着大棍棒,一看到吴良,就一拥而上。  数不清的棍棒劈头盖脸朝吴良打去,吴良被打得皮开肉绽,浑身肿胀,昏了过去。  “不要打他了。他虽然不好,但毕竟是我的亲孙子啊!”老婆婆哭着说。  “滴丽!滴丽!”燕子欢唱着,“南瓜勇士,辛苦辛苦啦!回南瓜去吧!”  过了三天三夜,吴良才苏醒过来。他觉得浑身疼痛,身体痛,心也痛。他浑身上下的骨头和血肉仿佛被打碎了,正重新长一身新的骨头和血肉。他的心仿佛也被打碎了,正重新长一颗新的心。他养了三个月伤,身上的肿胀才消了下去。等到他完全痊愈,脸上露出和善的神情。  被南瓜勇士狠揍一顿,吴良改过自新,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孝子。  从此,老婆婆安度晚年,生活得又温暖又幸福。  那只燕子一直在老婆婆屋檐下生活,陪伴着老婆婆。直到今天,它的子孙还住在那间大屋的屋檐下。  而那个大南瓜,直到今天,也还在大屋门前,如果那吴家村有人邀你喝茶,说不定你还能亲眼看到它哩。  后记:迷人的泥瓦匠   从众多版本中,我选取了这样的一系列情节,以及这么样的一种讲述方式。  有个版本以兄弟为主角,就像牛郎织女和狗耕田,故事起源于大哥欺负小弟。我选择了婆和孙的版本,因为感觉“报恩”这个主题,跟养育要更亲近一些。有些版本,燕子衔回来的是西瓜籽,西瓜籽虽然黑又帅,但我觉得西瓜不如南瓜有民间故事的味道。为什么呢?选择南瓜源于一种奇异的直觉。南瓜源远流长,更接地气,话说我觉得每一个南瓜里头都有一些故事在蠢蠢欲动。更多的版本说老婆婆的瓜裂开后有金灿灿的黄金,而吴良的瓜里头有条毒蛇,一口把他咬死了。  我选择了泥瓦匠和棍棒勇士——这个情节非常有意思,泥瓦匠比起黄金,棍棒勇士比起毒蛇和大粪,更富于故事的智慧。而我之所以整理编写这个故事,完全是因为这一节——南瓜里头冲出来一伙泥瓦匠,个个手执泥刀泥铲,一冲出来马上建了一座大房子——哈哈,实在太迷人了。
  金水牛  一苇整理编写  从前有一条河,叫金水河。  金水河金光闪烁、流光溢彩,这是因为河底有一条金水牛的缘故。  每到月圆的夜晚,月亮升到天正中央,金水牛会从水底浮上岸,走到河滩上吃青草。黄金之光照耀草地,照耀得河边的三兄弟睡不着觉。  三兄弟睡不着觉,很想捉住那头金水牛。  大郎对两个弟弟说:“下回金水牛上岸吃草,我们三兄弟从三个方向包围它——我捉牛左角,二郎捉牛右角,三郎捉牛尾巴。只要紧紧捉住不放手,金水牛就是我们的了。”  下一个月圆的夜晚,水面波光荡漾,金水牛又上岸吃草了。  三兄弟悄悄包围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郎抓住牛左角,二郎抓住牛右角,三郎拽住牛尾巴。  啊哈!金水牛被捉住了!  但是,金水牛力大无穷,它左角一甩,右角一甩,尾巴再一甩——兄弟三个一下子全给甩开了,个个摔得鼻青脸肿,嘴巴啃满泥沙,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金水牛甩开三兄弟,跳进金水河,沉到水底,看不见了。  桥上有个白胡子老神仙,正摇着扇子赏月呢,看到这情景,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你们三个大笨蛋,金水牛没有系千年棕榈绳,就是神仙也捉不住啊!”  精明的三郎一听这话,连忙爬起身问道:“你知道捉金水牛的办法吗?”  “金水牛是八宝山八宝之一,它全身上下全是纯金,身上一根牛毛就价值千顷良田。但这金水牛徒手捉不住,想要得到它,要动用三样宝。”  “哪三样宝?如何找到三样宝??”  “首先你们要穿上铁鞋,徒步走上八宝山。你们找到第一样宝‘千年陈稻草’,让大郎拿着在金牛前面招;第二样宝是‘千年菩提枝’,二郎拿着在后面赶;最后找到第三样宝‘千年棕榈绳’,三郎拿去穿过金水牛的牛鼻圈。等金水牛走进你们家前院,你们关上篱笆门,金水牛便会站着不动弹了——那时,它就是你们的了。”  说完,白胡子老神仙摇着蒲葵扉,走了。  大郎二郎和三郎穿上铁鞋,徒步走去八宝山。  等到铁鞋踏破了,“千年陈稻草”、“千年菩提枝”和“千年棕榈绳”三样宝也找到了。  又到了月圆的夜晚,月亮圆圆地升起,大郎手拿千年陈稻草蹲在金水河边,一边招一边唱道:  陈稻草,味道好,  哞哞~~哞哞哞~~~  三千年的陈稻草~~  金水牛听到大郎的唱歌声,闻到千年陈稻草的香味,在河底下流出口水来。  霎时间,只见金水河翻起金色波浪,不一会儿,弯弯的金牛角露出水面了,金水牛被招上岸来啦!  大郎手拿千年陈稻草在前头招引,金水牛跟在他身后,走了几步,停下来,回头望向金水河,似乎想回到河里;二郎连忙举起千年菩提枝,跑到金水牛尾巴后面赶,这一赶,金水牛不敢再回头了,又乖乖向前走;可是走了几步,它又慢下来,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好像想逃跑,三郎急忙拿千年棕榈绳走到它前头,把绳子穿过它的牛鼻圈。  这下子,金水牛可老实了,三兄弟一个招,一个赶,一个牵,“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三兄弟走得轻快,金水牛也走得爽利。  眼看着就要到家了,那金水牛突然开口说话道:“大郎二郎三郎,你们把我牵回家,打算怎么分呢?”  大郎心想:牵金水牛这主意是我想出来,要不是我提出来,他们两个现在还在烂泥里捞鱼呢。这金水牛应该归我。二郎三郎虽然也出了力,但给他俩一人分一个金牛角就行了。  二郎心想:为了折这根千年菩提枝,我差点从树上摔下来,要不是拼尽吃奶的力气抱紧树干,这会儿已经成肉饼了。我差点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金水牛太应该归我了。虽然大郎三郎也出了力,给他们一个分一条金牛腿也算说得过去了。  三郎心想:不管怎么说,这金水牛现在牵在我手上,它就是我的了。老大和老二也算出了力,我不能太没良心,但给他们一人分一个金牛耳朵,他们也算发财了。  “金水牛是我的,是我出的主意!”  “谁说是你的?分明是我的!”  “你们看清楚了,它在我手里哪!”  ……  三兄弟你一言我一语吵起架来,他们吵得脸红耳赤,后来,就动手打起架来了。  千年陈稻草撒地上了,千年菩提枝扔路边了,千年棕榈绳也甩开了。  金水牛左角一翘,翘起千年陈稻草,右角一翘,翘起千年菩提枝,它昂起头,拖着千年棕榈绳,撒开四蹄跑掉了。  它跑呀跑,跑呀跑,一直跑回到八宝山。  如今,八宝山又有八样宝啦。  至于那三兄弟,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争呢。  “是我的!”  “是我的!”  “都说是我的了!”  …………  故事讲完了。  《金水牛》后记:  这个故事,很久以前就看到了,原来的题目民间意味浓郁,叫《三兄弟牵金牛》,我一直不怎么喜欢它,觉得其中讲大道理的味道太浓厚,恐怕讲出来孩子不喜欢听——自己都不怎么喜欢,也就一直没有讲。  本周故事课事前没准备,站上讲台突然想起这个故事,于是讲了一遍。  事实证明,我低估了故事本身自我修正的力量,这故事一边讲一边自动去除了大道理的意味,加入第一回捉金牛的情节,以及桥上老神仙的情节,结果故事讲得很成功。  这个故事,也是我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先讲再整理的故事。  在讲述之后,它活过来,变得生动,变得迷人。
  4茶花公主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个大理国,大理国王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叫茶花公主。  大理国人爱茶花,国王的御花园种满茶花,普通人家前院后园也都栽种茶花。在大理国,最美丽最名贵的茶花名叫金花茶,但茶花公主比金花茶还要美丽。  茶花公主无忧无虑,长到了十七岁。有一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站在月亮下,老人手拿一条红线,朝她走来:“茶花公主,明天,你的父王要为你指婚,无论他指定谁,你都不要答应,因为你的姻缘不在这里。”  茶花公主问:“月下老人,我的姻缘在哪里呢?”  “茶花公主,你要在水牛角系上这条红线,然后骑上水牛,水牛会给你引路,找到你真正的姻缘。”  说完,月老把红线递给茶花公主,一转身,消失不见了。  果然,第二天,国王对她说:“鸟儿毛羽丰满了,要找另一只鸟儿双宿双栖,姑娘长大了,要找门当户对的好男儿配成夫妇。茶花,你已长大成人,我给你选定宰相的大公子做附马,你喜欢不喜欢?”  茶花公主一听,连忙摇头说:“不可以。”  国王问:“为什么?宰相家财万贯,大公子相貌英俊,人又有才华,是百里挑一的好男儿,你为什么不乐意?”  茶花公主拿出红线给父亲看,然后她把梦中的情景告诉父亲:“父王,昨晚我梦见月下老人,他说你今天会为我指婚,无论你指定谁,我都不能答应,因为我的姻缘不在这里。”  国王十分生气:“你的姻缘在哪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人婚’,我不要‘人婚’,我要‘天婚’。我必须遵照月下老人的指引,找到真正属于我的姻缘。”  国王问:“你的月老是怎么指引你的?”  “他让我在水牛角上系一根红线,然后骑上水牛背,水牛走到哪一家,就嫁给哪家。”  国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气得全部头发都竖了起来:“岂有此理,简直无法无天!你这样做势必招来全国上下耻笑。水牛不识得富贵人家,要是带你走去个穷老百姓家怎么办呢?我绝不会让我的女儿做这种愚蠢的事!如果你非要这样做不可,我就跟你一刀两断,就当没有生养你这个女儿!”  茶花公主说:“我还是要按照‘天婚’选择丈夫,请父王息怒。”  “你走吧!”国王说,“我再也不认你这个女儿了,如果你要见我,除非在地上铺银砖,在河上造金桥,否则再也不要走进大理国的王宫。”  茶花公主把红线挂在水牛角上,骑上水牛,出了宫,任由那头水牛慢悠悠沿洱海岸边朝前走。  水牛走到一个草坡,停下来吃一会青草,又继续往前走;  水牛走到一道清溪,停下来喝一会清水,又继续往前走;  走呀走,水牛走到一个小村庄,它来到一条窄巷子前,往前走了三步,又向后退三步。茶花公主一看,原来那条巷子太窄了,水牛角又太宽,水牛走不进去。她就伸出手来,往水牛角上轻轻一握,牛角被握得弯弯的,水牛于是顺顺溜溜走入村路,它走到那条巷子的尽头,停在一户人家院子门前,不走了。  听到水牛的铃铛叮当响,一位大娘从屋子迎出来,她见公主美貌非凡,身上穿着绫罗绸缎,感到十分惊讶:“你是谁家的千金小姐,来到我穷人家门前做什么呀?”  茶花公主说:“我是大理国王的女儿茶花公主,昨夜梦见月下老人,他指点我骑水牛定姻缘,水牛停在哪一家,就嫁给哪一家。请问大娘,你家有尚未婚配的好儿郎么?”  大娘一听就笑啦:“我家倒是有个好儿郎,他清晨上苍山砍柴去了。不过呢,俗话说得好,‘浅水塘养不得神龙,我家儿郎穷家漏巷,怎么娶得起公主?’”  “大娘不用担心,既是天定的姻缘,我便嫁与你家好儿郎,真心诚意过日子。”  “我家没有一粒隔夜粮,就怕公主你金枝玉叶,挨不惯苦时光。”  “既是天定姻缘,苦时光也可以慢慢过甘甜。”  茶花公主拴好水牛,当即卷起衣袖,帮大娘劈柴洗菜,烧起饭来。  米熟饭香,樵郎挑着柴担回来了。他放下柴担,看到茶花公主,公主十分美丽,樵郎一看到她就爱上了她,他问他的母亲:“母亲啊,谁家的水牛系红线,谁家的姑娘到我家?”  母亲说:“她便是我们大理国的茶花公主,月老让水牛牵红线,说水牛停在哪一家,茶花公主就下嫁哪一家。”  樵郎说:“真的吗?我昨夜也梦见月下老人,他说今天会有水牛来我家,水牛角上系红线,水牛背上坐姑娘——月下老人还说,我与牛背上的姑娘有前世姻缘,今世必要结为夫妇。”  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日便结为夫妻。从此,樵郎上山砍柴,公主在家织布,一家人生活很清贫,但日子美满和乐。  光阴似箭,一转眼到了冬天。要过年了,公主打开首饰盒,拿出一支金钗一个银镯,对樵郎说:“你拿这钗子镯子到城里换点钱,我们买些年货过个好年。”  樵郎拿金钗银镯看了又看,说:“这东西能值多少钱?”  茶花公主说:“这金钗是黄金打造,这银镯是白银做成,拿去换钱换米,能抵你三五百担木柴的价值呢!”  樵郎听了这话,对公主说:“在我打柴的地方,这样的黄金白银多得很啊!”  茶花公主不相信:“你怕是看花眼,把五色石头看成黄金白银了吧!”  “不相信?你跟我来。”  樵郎和公主带着水牛走上苍山,来到密林深处,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下,樵郎拨开落叶,落叶下果然有一大堆金砖银砖。  两人把金砖银砖装了满满一大袋,让水牛驮回家。金银太多了,大水牛驮了好几天都驮不完。他们把金银埋在地下,只拿出一块金砖换钱换米。樵郎修了新房子,又在新房子的门前屋后都建了花园,在花园里种满茶花。  樵郎在林中发现金银的事很快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到了国王耳朵里。国王派人找到茶花公主,对她说:“茶花公主,你父王病得很重,他很想念你,希望你回家去见他一面。”  茶花公主想起出宫时父王的话,便用银砖铺路,用金砖修桥,修了一条金银路,一直通到王宫。路修好了,她踏上银砖路,走上金砖桥,回王宫看她的父亲。  国王一面在病床上接待女儿女婿,一面一边打发人去挖银砖、撬金砖。  没想到,铁笔铁锹一挖、一撬,那些银砖金砖马上变成了白石头、黄石头,深深地嵌到地里,挖也挖不起,撬也撬不动。  国王一听,一口气上不来,活活给气死了。  安葬了国王,茶花公主和樵郎回到他们的农家小屋,他们在茶花丛中快乐幸福地生活,直到老去。(完)  后记:  这篇故事原本主人公叫“赛花公主”,我因为大理茶花的缘故,改为茶花公主。金花茶本是讲故事时信口胡谄的。觉得“金花茶”三字十分适合于自然随顺的茶花公主。刚才上百度一查,原来金花茶在广西,并不在大理,但也说不准,或许古时候大理国呢!反正我说,在茶花公主那个时代,大理国最崇尚金花茶——你说不同意都不行,因为你在我的故事里,呵呵。再说金花茶,刚才看到金花茶的图片,果然美丽又金贵,正与茶花公主相衬。  很喜欢故事中骑水牛定姻缘这一节,因为“天婚”两字,想到月下老人,于是乎很自然一开头就这么讲了——从前见到韦固的故事,因为很不喜欢那韦固的缘故,只觉得月老的形象只能附着于那样一个故事,实在教人郁闷。这回能在茶花公主的姻缘中让月老出场,顿感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樵夫林中发现金银而不识宝”——很典型的中国故事桥段。落叶下的金砖银砖,是对质朴纯真的赞美与奖赏,所以,贪婪的国王得不到它们。
  5音乐山谷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个穷樵夫叫阿木,他很喜欢唱歌,日日歌不离口,口不离歌,过得十分快活。  阿木有个邻居叫阿金,阿金是个牛贩子,阿金很富有,但他整天一门心思算帐挣钱,一天到晚眉头紧皱。阿金从来不笑,他一天到晚唉声叹气。  阿木上山砍柴挣钱不多,他老婆看他越看越不顺眼,骂他说:“你看人家阿富,上个月赶一群水牛去四川卖,又挣大钱啦,你呢,净只会唱没用的歌。”  阿木就笑啦:“谁说我的歌没用?唱歌快活着哩!”  “还快活呢,我看你马上要倒大霉。”  老婆板起脸,转过身,不理阿木。  她的话就像咒语,过了不久阿木果然倒了大霉——他背上长出来一个大瘤子。  老婆骂他骂得更厉害了:“没出息!废物!让瘤子长成山,压死你!”  老婆越骂,阿木的瘤子就越长得大,它足足长到几十斤重,像座山峰一样压住阿木,阿木直不起腰来。  四周围的孩子不再叫他阿木,一个个跟在他身后,大声唱道:“单峰驼,唱个歌!唱个歌,单峰驼!”  一天,老婆对阿木说:“这瘤子跟上你了,你有它作伴就够了,就让它做你老婆吧!”  说完,她收拾衣物,掏空阿木的钱袋,挑走米缸里的米,住到阿金家里去,做了阿金的老婆。  阿木很难过,他背着沉重的大瘤,弯着腰,闭上嘴,不再唱歌。  他独自过了一段长长的日子,一支歌也没有唱。  有一天清晨,阿木早起上山砍柴,朝阳照耀山野,露珠像小圆宝石一样,绽放出七彩光芒。山上所有的小鸟都在唱歌,唱得十分快乐,好像在开音乐会。阿木不由得快活起来,他大声吹响口哨。一听到他的口哨声,所有的鸟儿一下子闭上嘴,全都不唱了。紧接着,它们一只接一接从树上飞起来,一齐飞往一个山谷。  阿木觉得奇怪,他跟随飞鸟进入山谷,那个山谷十分狭长,谷底有个深水潭,潭边有棵大桂花树。走到桂花树下,阿木闻到一股清幽的花香,他不由得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一阵美妙的琴声从山谷深处传出来,然后便有人和着琴声唱起歌来,歌声又轻盈又美妙,在在山谷久久回荡,就像美酒一样让人陶醉。  阿木四处张望,山谷树木茂盛,看不见唱歌的人。阿木只觉得那支歌好听极了,他听着听着,不由得跟着哼唱起来,唱着唱着,刚才的琴声和歌声停止了,整个山谷只回荡着阿木的歌声。等他唱完,忽然听见树上有人说:“你唱这支歌,是要找我们吗?”  阿木还没来得及抬头看,就被人从背后用力一推,只听见“咚”一声,阿木一下子跌进潭里,他不会游泳,“咕噜咕噜”沉到水底去了。  潭水底下有一座美丽的宫殿,阿木来到宫殿门前,就有一群长翅膀的仙女从宫殿走出来,对阿木说:“我们知道你,我们听过你唱歌,阿木歌手,来吧,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  阿木跟随仙女走进宫殿,走过一个大屏风,屏风后面有一面大镜子,镜子里头,有一个人正唱歌呢。阿木朝镜子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镜子里面的那个人,原来是从前的他自己——他站得笔直,背上半个瘤子也没有,他身穿华贵的衣服,像王子一样帅气。  仙女对阿木说:“你看着镜子,不要眨眼。”  阿木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站在镜子面前一动也不能动,镜子里年青帅气的阿木便朝他走来,用力地拥抱他,就这样,两个阿木合成了一个。  阿木背上一下子轻松了,他的腰能挺直了,他看看镜子,这一回,他看到的是他自己的镜影——他背上的瘤子不见了,看起来又年青,又帅气。阿木沉重的心一下子变得轻快了,仿佛长了翅膀,他大声唱起歌来。他的歌声又响亮,又快活。他一唱歌,又有一群仙女从镜子里面走出来,她们簇拥着他,有的为他伴奏,有人跟他一道唱歌,有的围在他身边跳舞。  阿木唱了一支歌又一支歌,他一直唱到天黑,觉得肚子饿了,才又想起自家的灶和自家的锅,他就跟仙女说:“我很喜欢这里,但我要回家了。”  仙女们送给阿木一个大金蛤蟆:“多谢你为我们唱歌,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  仙女们送阿木回到潭边大桂花树下,阿木抱着金蛤蟆,沿来时的路回家了。  阿木背上的瘤子不见了,变得又年轻,又帅气,还得了一个大金蛤蟆,住在隔壁的阿金老婆眼红了,她骂阿金说:“你瞧人家阿木去了一趟山谷,瘤子就不见了,现在年轻又帅气,还得了一个金蛤蟆,你呢?你就净会唉声叹气!”  阿金听了这话,眉头就皱得更厉害了:“唉,你这个长舌妇,你这只臭八哥,你就不能闭上嘴吗?”  阿金老婆于是拿起扫帚,把阿金赶出门,要他也到音乐山谷去。  阿金憋了一肚子气走进幽深的山谷,走到大桂花树下。一阵歌声从树上传来,阿金正烦着呢,他抬起头指着树上骂道:“谁在上面鬼叫鬼叫的?癞蛤蟆!放屁虫!你就不能闭上嘴巴吗?”  只听到“呼呱”“咕呱”“嘭嘭”三声响,树上跳下来三样东西:一个鬼,一只癞蛤蟆,一条放屁虫——鬼是个小鬼,但癞蛤蟆足有大石磨那么大,放屁虫像个猪蹄子。那仨家伙拦在阿金面前,齐声说:“你是在找我们吗?”  还没等阿金回答,它们“卜”一声跳到阿金背上,然后,就固定下来了,变成三个瘤子,一动也不动了。  阿金大声咒骂起来,可是鬼和癞蛤蟆和放屁虫都是骂不走的——它们不但赖着不肯走,而且越长越大。  直到现在,阿金的背上,还背着鬼、癞蛤蟆和放屁虫三个瘤子,村里的孩子不再叫他“阿金”,都叫他“三峰驼”。  至于阿金的老婆,她离开阿金,也没脸见阿木,现在到哪里去了,我就不知道了。(完)  后记  一个故事需要不断讲述,才会真正活过来。周二的故事课,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故事在生长,它在我的故事课上丰富了它自己,长出一个大金蛤蟆。于是把它重写一次。
  有些可以标注一下来源的地区、民族等,会很有意思。
  @清扬婉兮阿湄
18:02:48  有些可以标注一下来源的地区、民族等,会很有意思。  -----------------------------  呵呵,是啊,如果能够,去各处民风淳朴之地收集整理民间故事,再标注来源地区,定然十分之有意思——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可惜因为工作与时间种种限制,不能够这样做。但我发现不能够这样做,也可以做收集整理中国故事这件事——我整理的中国故事来源于各类书刊杂志报纸,往往整理一个故事,我会在网络搜寻同类型故事,很多网友会把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记录在博客等个人空间,我会综合整理,然后给我的学生讲一个好听的、完整的故事——如此一来,就很难标注它的来源地区与民族,很多故事支离破碎,很多故事枝节蔓生,并不限于某个地区和民族。我希望努力做到依据每一个故事的灵魂,依势而行,让它们自我完善,在我的讲述中成为它们自己。
  6巧媳妇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个勤恳能干的老头儿叫张古老,他有一大份家业,拥有良田千顷庄园若干;有四个儿子: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有三个媳妇儿,叫大嫂二嫂三嫂;只有小儿子四郎还没娶亲。  一天清晨,那张古老拿起一面铜镜照照自己,只见镜子里头,老头子头发白了,胡子白了,就连眉毛也全都白了。  张老头儿心里想,为了这头家,我忙活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干脆在三个媳妇里选个聪明伶俐的,把家交给她来当吧!  正这么想着呢,大嫂过来说:“家翁,我娘家有事儿,想请个假,回去半个月。”  张老头儿计上心来,叫齐了三个媳妇,对她们说,“如今农忙过了,你们都回娘家去歇歇吧。大嫂回去半个月,二嫂回去七八天,三嫂也住个三五天,三妯娌有个伴,一同去,一同回。去时都带三只鸡、三只鸭,回时大嫂给我带两艘无桨之船,二嫂给我带九只无脚团鱼,三嫂给我带三团纸包火。”  三个媳妇说说笑笑出得门来,走了一段路,发起愁来,大嫂去半个月,二嫂去七八天,三嫂住三五天,去是一同去了,怎能一同回呢?  走到分岔路口,三个都想不出办法,只得坐在河边哭。  河边埠头有个巧姑娘正洗衣裳呢,听见她们吵吵嚷嚷哭哭啼啼,不由得笑起来:“这有啥难?七八天,七天加八天,正是十五天;三五天,三五一十五,亦是十五天;半个月也是十五天;一同去,一同回,路上结伴走,不是正正好?”  三个媳妇儿一听,都拍拍脑袋:“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她们破涕为笑,但马上又发起愁来:“家翁叫我们带两艘无桨之船,九只没脚团鱼,三团纸包火。我们娘家哪有这等稀奇东西?”  那巧姑娘一听,又笑啦:“没有桨的船,不就是木屐么?两艘无桨之船,即是一双木屐;没脚团鱼是豆腐,九只没脚团鱼,即是九块豆腐而已;纸包火便是灯笼,三嫂你带三个灯笼准没错。”  三个媳妇儿一听,欢天喜地,连声道谢,分头回娘家去了。  过了十五天,三个媳妇儿说说笑笑,回到夫家来了,大嫂带回来一双木屐,二嫂带回来九块新鲜水磨豆腐,三嫂带回来三个灯笼。  张老头儿一看,回来的日子也对了,带的礼物也对了,不由得满心欢喜,问她们道:“你们三个谁猜出了我的谜语?”  三个媳妇只好告诉他:“家翁你的谜语啊,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幸好在河边遇见个巧姑娘,她说七加八是十五,三乘五是十五,半个月亦是十五,让我们都回娘家待十五天。我们说家翁要的礼物太古怪,她就说无桨之船即是木屐,没脚团鱼正是豆腐,纸包火便是灯笼,都是寻常东西。”  张老头儿一听,马上出门打听那巧姑娘是谁家女儿。一打听,原来是隔壁村王屠户的小女儿王巧姑。张老头儿当即备了礼物,托媒婆去说亲。张家是大户人家,张四郎也是个好儿郎,王屠户一口答应了这头亲事。  于是乎,两家择了好日子,让四郎和巧姑成亲。张家娶得巧媳妇,张老头儿心里快活,吩咐大摆宴席,请所有亲戚朋友来吃饭。  没想到出了件事。那天厨房正做菜,突然,一只黄猫跳上灶台,叼起一条鱼就跑,那会儿三郎正在炒菜,顺手往那黄猫打一铲子,没想到锅铲正砸中黄猫脑袋,那猫倒在灶台下,死了。  这下可不得了啦,那只猫是邻居三叔婆的宝贝命根子,一向拿猫当儿子来养的。那三叔婆又凶悍又吝啬,村里人个个畏怕她三分。三郎娶亲那天,她喝了喜酒,没说什么。可是到第二天,三叔婆便拄了个拐杖,颤颤巍巍来找张古老:“你家三郎打死我家的金丝猫,这帐怎么算?”  张老头儿连忙赔不是:“这原是猫来偷鱼,三郎失手打了它,并非有意伤它。张老儿这会儿先给三叔婆赔不是了。改日我新买个好猫认赔就是。”  “认赔?哼,你赔得起吗?”三叔婆在八仙桌前坐下来,一拍桌子,“我那金丝猫是件宝!它白日里能捉玉老鼠,黑夜晚给我拖来金元宝。我这一份家私,全靠它给我挣回来的,你要赔,就得照式照样赔一只。”  “三叔婆,我们好歹做了一辈子邻居,这么说不是为难我吗?”  三叔婆放缓语气:“宝猫死了不能复生,照式照样赔确实为难人。话说去年有个寻宝人来我家,愿意出三千两银买我的宝猫,我还不肯卖哩,你就赔我三千两银子吧!”  “三叔婆你先消消气,我们再想办法,再想办法。”张老头儿赔着笑,端茶送走三叔婆,心里想到要筹三千两银子赔一只猫,不由得眉头紧皱,唉声叹气。  一家人见家翁不开心,都来问怎么回事。张老头儿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三叔婆要我赔她三千两银,我张家虽说家业兴旺,但拿出三千两银子,也得卖光所有田地才行。唉,我这一辈子勤苦,算是白费了工夫。”  巧姑问:“三叔婆和我们家相邻住家这么些年,有没有借过我们家的东西?”  大嫂说:“去年她问我借过一个饭勺子,还没来得及还回来,掉入灶里烧了。”  “这就好办了。”巧姑笑道,“明日请三叔婆过来,我与她对答。”  第二天一早,巧姑娘笑意盈盈请三叔婆过来说话,商量赔三千两银的事宜。三叔婆,笑得口水都流出来啦:“巧媳妇儿啊,听说张老头儿把家交给你当,我瞧你聪明伶俐,真真是块当家的好材料。我那宝猫死了,也不要你多赔,只要三千两银就好。”  “三叔婆你放心,我们一定赔。就算卖田卖屋,也不少您一分钱。”巧姑给三叔婆倒了一杯香蜜茶,“我听大嫂说去年曾经借给您老人家一个饭勺子,有这回事吗?”  “有哪,那木饭勺子给我失手掉进炉灶,烧了。”三叔婆喝了一口香蜜茶,“你赔我三千两银子,我买个新的银饭勺还你。”  “新的就不用了,你拿那旧的还就好。”巧姑说,“我家那饭勺子可是件传家宝,它用千年沉香木做成,只要拿它往空饭锅一放,饭锅里头马上能生出满满一锅热米饭。若遇上荒年,真得靠它救命呢!三年前有个寻宝人来家,愿意出六千两银子买,我家翁还不肯卖哩!如今烧了没办法,我也不要你照式照样赔一个了,你赔我六千两银子就好。你那金丝猫值三千两银子,正好抵消一半,你就赔我三千两银吧!”  三叔婆一听,慌了手脚:“巧姑,你不要胡耍赖,天下哪有这么神乎的饭勺子?”  巧姑说:“三叔婆,天下既有值三千两银的猫,就有值六千两的饭勺。如今你付现钱还是立欠条,随你方便。”  三叔婆一听,只好服软:“我家的猫不是什么宝物,你家的饭勺也只是个平常家什,两下对消,都不用赔了,可好?”  “三叔婆,你家那猫不值钱,可我家那饭勺子却真真是无价宝,两两对消,我们太吃亏了!”  三叔婆一听,连忙拄起拐杖,逃回家去了。从此她见了巧姑躲着走,怕巧姑问她要三千两银哩。
  经过这一回合,张家巧媳妇儿的名声,就远远传出去了,传呀传,有一天传到县太爷耳朵去。那县太爷闲得慌,派人把巧姑叫到公堂上,对她说:“听说你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本官想请你织一匹布,要像路一样长;养一头猪,要像山一样重;酿一壶酒,要像海水一样多——你先回去,下个月交上来吧!”  一个月过去了,巧姑不慌不忙来见县太爷。  “王巧姑,你织的布呢?”  巧姑向县太爷呈上一把量布尺:“老爷量得路有多长,民妇才织得如路长的布。”  用布尺量路,何时才能量得完?县太爷只好说:“本官公事繁忙,没时间量路长,织布这事就作罢。你养的猪呢?”  巧姑向县太爷献上一杆称:“老爷称得山有多重,民妇才养得如山重的猪。”  山如何称得出重?县太爷没话说了,养猪的事,也只好算了,只还有一样:“王巧姑,你酿的酒呢?”  “老爷你给我海样大的壶,我才酿得海水样多的酒。”  县太爷一听,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让巧姑回家去了。  这下子好了,巧媳妇的名声更大了,传啊传,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想亲自见识这位巧媳妇,便穿了微服,带了随从,亲自到张家庄来。  听说皇帝派人从京城来,张老头儿一家大小出门迎接。  “哪个是巧姑?皇帝派我来赏赐她哩。”皇帝说。  巧姑连忙走上前:“民女便是,长官有何赐教?”  皇帝走得匆忙,啥也没带,他顺手从衣袋里取出一只秋梨,递给巧姑说:“皇上听说你治家有方,上下和睦,特意赐你家一只秋梨,祝福你合家上下身体安康。”  “多谢皇上赐福。”  巧姑接过秋梨,拿到厨房压碎了,煮出一锅秋梨汤。不一会儿,她端出汤碗,全家上下每人各人都分到一碗,皇帝和随从们也各有一碗。  皇帝尝了秋梨汤,汤里不仅有秋梨的香味,还有花蜜的甜味。他喝了梨汤,十分高兴,对巧姑大加赞赏:“古圣贤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你不分梨而分汤,是智慧的做法啊!”  皇帝挥笔写下“巧媳妇”三个大字送给巧姑。从此以后,九州四海,到处都传说巧媳妇的故事了。(完)  《巧媳妇》的后记  我以中国结丛书《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与紧跟其后的《九斤姑娘》为蓝本,融合度娘找到的闽南巧媳妇故事之《煮梨汤》,整合成这篇故事。  话说巧媳妇故事版本极多,不过故事结构松散,情节难以收拢凝聚,但当我读到“煮秋梨”一节,心内灵光闪现,故事的线索一下子变得明晰。于是乎,故事从从“张老头找媳妇”到“木饭勺抵金丝猫”再到“县太爷发难”最后“皇帝赐秋梨”,如此一来结构便完好了,故事也便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小小的完满。  昨天在班上故事课讲述,因为感冒的缘故,心神疲惫状态不佳,讲述甚为罗嗦。不过巧媳妇之形象,仍然呼之欲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在于木饭勺抵金丝猫那一节,个个对三叔婆表示痛恨,呼她为“坏老太婆”。
  7一个农夫和四个懒汉  一天,一个勤快的农夫背个大箩筐去赶集,在集市上碰到四个懒汉。  农夫把箩筐里的东西摆开,白菜鲜嫩又水灵,鸡蛋大个又饱满,红薯格外诱人。  四个懒汉围上来,对农夫说:“来来来,好把式,咱们打个赌。”  农夫听说要打赌,也来劲了:“赌啥?”  一个懒汉说:“咱各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谁不相信谁算输。输的要跟赢的走,一辈子给他做仆人。”  农夫觉得有意思,答应了:“就这么办,你们先说。”  那懒汉说:“为了公平起见,咱请这集市上所有人作证。”  “中哩!”农夫点头同意。  “大伙儿快来作证哟,打赌又开始罗!”四个懒汉敲响铜锣,扯开喉咙大声喊。  于是乎,所有人都围过来听他们说事:“快说呀,我们便是证人。”  第一个懒汉说:“俺家住在绿屏山脚,今年春分,俺在屋门口种了棵柿子树。那柿子树越长越高,三天便长过屋顶,三个月工夫,蹭蹭蹭长到月亮上。到了中秋节,结出满满一树大红柿,又大,又红,又圆,可看羡杀人!俺和俺老婆在树下赏月吃月饼,抬头望上天,分不清哪个柿子哪个月亮。老婆说:‘柿子熟了,砸下来要烂掉,不如你爬上去摘下来,这阵秋气爽,正好晒柿饼哩。’老婆的话怎能不听?不过,柿子树那么高,要爬到树顶天都亮了,俺叫老婆打开鸡笼,拔下十八只生蛋母鸡的鸡毛,再用鸡蛋清把鸡毛全粘到俺手臂上。紧接着,俺扇动鸡毛翅膀,一下子飞上树顶,一筐筐柿子摘下来,一共摘了九九八十一箩筐。俺老婆把柿子晒成柿饼让俺拿出来卖,瞧,这不是刚刚才卖完么?”  懒汉举起个巨大的空箩筐,倒转着举起来,那箩筐在他头上,像一顶巨大的蘑菇帽。  “好把式,你说说,俺的柿子树怎么样?”那懒汉问农夫说。  “不赖,真真不赖!”农夫呵呵笑着,朝那懒汉竖起大拇指。  “行啦,该俺说了。”第一个懒汉退下去,第二个懒汉走上前,“三年前有个赶集日,俺背了一箩筐狗肉出门,刚行到村头老槐树下,就看见一群野狗朝我跑来——那野狗个个长得肥壮结实,宰哪一匹都能卖个好价钱,要是全部宰来卖,不是发大财了吗?我正盘算如何捉住它们,用绊马套还是铁钳夹?那野狗却突然掉转方向,朝山坡跑了。原来,它们正在追捕一个大老鼠!那老鼠跑到山坡,已经无路可逃,只得一头钻进地底下。那群野狗可不乐意放过它,也跟着老鼠朝地下钻。可是,那野狗的身体一钻进泥里,马上被泥土结住了,野狗入不得,出不得,地面上只露出几十条参差不齐的狗尾巴,看上去像一片狗尾巴草儿。”  “哈哈~哈哈哈~~”农夫放声大笑,“野狗亏大了,这正是‘老鼠没捉到,自钻入土牢’。”  “可不是么?”第二个懒汉接着说,“这正便宜了俺,俺跑过去捉住一条狗尾马,使劲拔呀拔,拔出来宰了去卖,果然卖了个好价钱。以后,俺每到赶集日前一晚,便到那山坡去拔一条野狗出来宰。”  “哈哈,拔野狗很花力气吧?”  “那当然,得拉住狗尾巴,使出吃奶的劲使劲拔——那野狗也像萝卜一样,在泥地里越长越肥壮。瞧,这便是最后一条野狗的狗肉。”  懒汉拖过自己的箩筐,里头果然装着几块肥美的狗肉。  “了不起!”农夫笑着朝懒汉拱手道,“古语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得就是你哇,佩服,佩服!”  见第二个懒汉没成功,第三个懒汉走上前来。  “这事发生的那会儿,我还小呢,在学堂坐不住,九岁就跟我爹我娘去四川贩牛羊回来卖。有一回贩了一群牛赶路,正遇上狂风暴雨,刚走到大河边,河上的桥就被山洪冲走了。我爹急得跺脚直骂,我娘急得号啕大哭。我想这有什么难?刀山火海我都不怕啦,还怕这区区一条河吗?我对爹娘说:‘莫着急,看我的!’我先取出长绳,把那群牛一头接一头系在长绳上,把它们绑得像一串肉粽子,然后把绳子牢牢系在我腰上。接着我左手抱起我爹,右手举起我娘,哗~哗~哗~几下就趟过了河。”  “高,实在是高!”农夫后退一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老兄你两手举爹娘,当真了得,实在英雄!”  那懒汉问,“你当真相信我说的事吗?”  “相信,怎么不信?我看你牛高马大,真真是个大英雄。了不起,了不起!”农夫两个大拇指一起竖起来。  第四个懒汉把第三个懒汉拉下去,自己上场了。  “我说的这件事,发生在我娘胎里头哩。话说我娘怀我时,正碰上旱灾,大伙儿都喝不上水。有一天我渴得要命,跟我爹,我娘,我哥,我姐,我弟,我妹挨个要水喝——跟他们要了个遍,他们都不给,说:‘渴死算了!’我只好跑去找死掉多年的老姥姥。老姥姥骂我说:‘没用的东西,你自己不会去找水吗?’我一跺脚,从我妈肚脐眼跑出来,满村子逛,没想到,全村一滴水也没有。我跑到隔壁的老狐狸村,老狐狸村有一眼水井,里头有满满一井水哩。我跳里水井,一口就把井水喝光了。那井里有个青蛙,见我喝光井水,‘呱呱呱’骂我,骂个不停。我听得心烦,一拳,把它打扁了。然后我慢悠悠沿着井壁爬上去,慢悠悠走回我老狼村,慢悠悠走回到我娘的肚子里。”  农夫点点头道:“欲话说‘三岁看老’,你在娘胎里就有如此妙计,当真天赋过人。”  四个懒汉见无论说啥,那农夫都相信,看样子赢不了他,于是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使眼色想溜走。  但是,这会儿,围过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个个都等着作证哩,四个懒汉根本就钻不出去。  “现在到我讲了,你们四个可得竖起耳朵听着。”农夫说,“话说有一年,俺自个花大力气在一块山坡开荒,好容易开出一块旱田,在上面全种上棉花。俺对那块棉花地也可算费尽工夫,比对待俺老婆还亲切,除草、除虫、浇水、落肥,种种工夫,一样也没落下。俺心里想,平日里好好侍候它吧,到天寒至少能收下一床暖棉被。可是啊,人算不如天算,那一坡棉株竟然一棵棵渐渐枯死了,三个月下来,不多不少只成活了四株。”  “嘿嘿,”懒汉笑道,“这回可亏大了。”  “可不是吗,”农夫接着讲,“虽然只有四株,俺也认了,还是每日去除草、除虫、浇水、落肥,对它们比对亲儿子还要亲。唉,你说气人不气人?后来那四株宝贝总算开花了,但每株只开一朵花,花落了,每株只结一个棉桃。”  “哈哈,一个棉桃也是棉桃嘛~~~”  “你说得是,俺是个老实人,也只好自认倒霉了。不料,待到棉桃破开,四个棉桃里头各各跳出来一个小男孩儿,个个精灵活泼,能说会道,哄得俺好生欢喜!俺没有儿子,这会儿天上掉下来四个好孩儿,俺跟俺老婆快活得做梦都笑出声来哇,于是乎,就把他们娇生惯养起来了。”  “后来呢?”  “你们莫性急,俺慢慢讲。”农夫清了下喉咙,继续讲道,“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辛苦辛苦十几年,总算把那四个家伙养大了,可他们就是不干活,日日游手好闲,偷鸡骗狗,弄得邻里间乌烟瘴气,上个月俺才说了他们几句,他们竟然一起跑掉了。”  “唉,这真是不应该!”  “可不是吗?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但俺一手把他们养大,就是石头也焐暖了哇,谁舍得他们离开呢。俺只得丢开田里的活,出门四方八地找哟找,谢天谢地,今天总算在这里找着了。”  “好啦,好啦。”四个懒汉说,“我们相信你讲的事,咱们打平吧!”  “你们能相信、肯承认就太好啦。”农夫说,“俺说的那四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你们四个啊,快跟俺回家去!”  集市的人听到这里,不由得轰然大笑。  四个懒汉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脸上红一阵,又绿一阵。  说相信农夫讲的事吧,那就得给他当儿子;说不相信就更苦,得一辈子当他的忠仆。  “各位乡亲,你们如今一道给俺作证,这四个家伙是俺亲手养大的儿子,现在俺得带他们回去,好好管教起来。”  大伙儿哈哈大笑,纷纷说道:“好哇,正该如此啦,你老人家只管带回家管教去。”  农夫把这四个懒汉带回家开荒种地,要是那四家伙偷懒,农夫就拿鞭子抽他们。就这样,四个懒汉开了一块田又开一块田。  后来,四个家伙也慢慢变勤快了,农夫把他们开的四分给他们,让他们自立门户去了。  《一个农夫和四个懒汉》整理后记  话说当年第一回读《吹牛大王历险记》,便心向往之,后来又读了几次,次次觉得好玩。  这个民间故事富于想像的乐趣,这是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故事蕴藏智慧。故事里的农夫讲的故事比四个骗子高明,所以他有足够的能量,管教他们改邪归正。故事结尾充满正能量,哈哈~~  去年有个出版社要找人把一系列名著改写成少儿版,问我有没兴趣弄一个。本来对这种事不感冒,但一看到其中有拉伯雷《巨人传》,立马接下来。花了一个月大刀阔斧把那本洋洋八十万言的书砍到3万字,砍完回头读一遍,发现我留在少儿版的都是吹牛吹得厉害的情节。那书出来后给我儿子看,他极其喜欢——肆意想像实在是儿童的天性哇!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大人也爱听,支持:)
  @涉江采芙蕖
09:27:38  -----------------------------  非常好!
  @石中火
17:06:14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大人也爱听,支持:)  -----------------------------  多谢石兄支持:)
  @涉江采芙蕖
09:27:38  -----------------------------  @俗部
00:03:31  非常好!  -----------------------------  多谢俗部关注:)
  8八仙过海  话说有一年,三月三,王母娘娘庆寿辰。八仙齐集瑶池给王母娘娘祝寿。  你问八仙是哪八个?——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还有何仙姑。  吃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喝了九千年一酿的美酒,八位神仙陶陶然、醉熏熏离开宴席,结伴走出南天门。  一出南天门,就看见一只黄鹤衔着一封信,飞到吕洞宾面前。  吕洞宾取出信笺,只见信中写道:“八仙列位道兄:近日春光明媚,蓬莱仙岛牡丹盛放,春日牡丹娇艳欲滴,国色天香,花神恭请八仙来蓬莱共聚,赏花饮酒,共享逍遥,不亦乐乎?——白云仙长敬上。”  八位神仙看了信,心中十分欢喜,当即驾起祥云,说说笑笑,来到东海岸。  那会儿东海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海面上金光闪烁,海景风光真是无限美好。铁拐李竖起拇指,大声赞叹:“东洋大海浩瀚无涯,真教人胸襟开阔,心情坦荡!”  说着,他把手中铁拐往下一扔:“各位仙友,与其腾云驾雾,不如浮舟泛海,共赏海景。”  铁拐李那根铁拐是件宝器,一落在海面,马上发生变化,渐渐舒展长大,不一会儿,化作一艘黑铁小舟。  见铁拐李把铁拐化为铁舟,汉钟离也依样画葫芦,把手中扇子甩落海面。汉钟离的芭蕉扇也是一件宝物,一遇到海水就铺展开来,顷刻之间,长成一条宽大的芭蕉树叶船,那树叶船柔软舒适,恰似懒汉的睡床。  两位神仙互相对望,哈哈大笑,两个一坐一卧,真是十分惬意自在。  吕洞宾不甘示弱,拔出他的青龙宝剑,丢落在海面上,那青龙宝剑遇水复活,顷刻间化作一条青龙,驮着吕洞宾乘风破浪,驶向蓬莱。  曹国舅气定神闲,弯腰轻轻放下两块檀香云阳板,那云阳板一落水,马上拼合在一起,化作玲珑精美的檀香小木船,海面一时间仙乐飘飘,檀香满溢。  蓝采和抛出手上的花篮,喊一声“大”,花篮听话变大,变成了一只花篮船。花篮中原来的仙花也随着花篮变大而长大,一朵朵仙花硕大美丽,分外鲜艳迷人。蓝采和洋洋得意跳入花丛,放声高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韩湘子把手中玉箫投入大海,玉箫沉入海水,再浮起来时,化作一只青竹筏。  何仙姑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红荷花,她弯下腰,把一片荷叶铺在海面,默默念动仙语,那片荷叶徐徐舒展,化作一只荷叶浮舟。何仙姑手执红荷花,站立在荷叶上,海风吹动她的长发,人脸荷花相映衬,何仙姑分外秀美迷人。如此美貌,惹得其余七仙都转过头来看她,吕洞宾笑道:“今日荷花临海面,千年难一见。”  何仙姑含笑不语,踏浪向前。  张果老走在最后,他不慌不忙,从衣袖掏出个纸折驴儿,朝驴儿吹一口仙气,那驴儿霎时长高长大。张果老倒骑上驴背,那毛驴儿便撒蹄欢叫,踏着浪花,追上前去。  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件宝物横浮海面,宝光璀璨生辉,宝器的光芒透过海水,照射到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水晶宫顿时晃了几晃。  东海龙王被宝光晃得睁不开眼,对花龙太子说:“有人在我海面显摆法器,不知是何方神圣,你上去瞧瞧,看看究竟。”  “遵命。”  花龙太子披上花锦袍,束好花腰带,带巡海夜叉浮出海面。  这一浮不打紧,不偏不倚,正好从何仙姑面前浮出来——那何仙姑刚刚喝过瑶池仙酒,此刻脸若红荷,她手执荷花,脚踏荷叶,玉环跟她相比显得太肥,飞燕跟她相比显得太瘦。  花龙太子一见荷仙姑,只觉得天上人间大海里所有女子都没有这么好看,他眼珠不会转了,神魂也颠倒了,一心只想抢何仙姑回龙宫当自己的媳妇:“如此美貌的仙姑,恰好来到我东海,不偏不歪,正正好出现在我面前——嘿嘿,这不正是上天送来的礼物吗?”  花龙太子一扬手,掀起一道恶浪,东海马上裂开一道深缝。花龙太子抢了仙姑,随即沉落海底,不见了踪迹。  光天化日之下,龙太子强抢仙女,这如何得了?  “花龙太子,快把何仙姑还回来!”七位神仙朝东海呼叫,可是东海深不可测,没有任何回应。  “真真气煞我也!”铁拐李打开葫芦嘴,把葫芦放入水中,那个葫芦咕嘟咕嘟,一下子把东海水喝掉了一大半,海面随即下降,露出了海龙王的水晶宫。  东海龙王大惊失色,急忙披上战袍,调兵遣将。他一挥龙旗,对十二只神龟先锋说:“快上前去,把葫芦夺过来。”  十二只巨大的神龟一字排开,朝铁拐李包抄过来,只只神龟伸颈张嘴,想要夺取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挥剑上前,手举青龙剑朝那神龟砍去,每砍中一剑,便有一只神龟变成礁石。吕洞宾连砍十二剑,十二只神龟一下子全变成了礁石,一动也不能动。  东海龙王再挥龙旗:“虾兵蟹将,给我上阵杀敌!”  东海的十万虾兵蟹将,一听到龙王号令,个个高举虾叉蟹钳,乘着巨浪,汹涌着朝海面上的七仙扑过来。见此情景,汉钟离高举芭蕉扇,用力一扇,扇底生出一阵巨大的仙风,十万虾兵蟹当场被扇到九霄云外去了。  东海龙王怒吼一声,亲自上阵。见龙王上来,张果老拍拍驴儿的屁股,让毛驴倒转身,朝海龙王张嘴一喷,喷出三团火焰,一团火当场烧光老龙王颌下的龙须,另外两团火点燃了海水,海水熊熊燃烧,眼看着就要烧到水晶宫了。正在危急关头,四位龙女举一幅巨大的鲛绡迎上前来,扑灭了海面的大火。  龙王勃然大怒:“你们减我海水,烧我龙须,真是欺人太甚!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那海龙王一摇身,变作一条巨大的真龙,龙身每一片龙鳞都化作刀枪剑戟,东海面霎时间风起云涌,雷声轰隆,电光霹雳,东海龙王口吐风雷:“轰!轰!轰!……”一个接一个霹雳,朝七仙打来。  七位神仙手拿宝器抵挡,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他们节节后退,渐渐升上高空。  韩湘子说:“待我吹一曲《春和雪化》,曹国舅敲檀香云阳板和唱,蓝采和散下仙花,先用仙乐来平息龙王的怒火,再与龙王讲理。”  蓝采和把花篮里的仙花撒下海面,海面汹涌的浪涛渐渐复归平静;曹国舅敲打檀香云阳板,一声声,打得云开雾散;韩湘子吹奏《春和雪化》,箫声悦耳悠扬,渐渐平息了海龙王的怒火。  这时南海观音菩萨手持杨枝甘露,从瑶池归来,见此情景,问八仙道:“闻说你们要去蓬莱赏花,为什么却闹起东海来了?”  吕洞宾说:“并非我们无理取闹。因为我们浮舟渡海,东海花龙太子突然冒出海面,拦路抢走何仙姑,我们才来找龙王理论。”  观音菩萨说:“原来如此,这事不能怪八仙了。海龙王,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把何仙姑放出来吧!”  “什么?花龙太子抢了何仙姑?真是岂有此理。这事我并不知情。”龙王吩咐巡海夜叉,“你快押出花龙太子,放了何仙姑。”  巡海夜叉押出花龙太子,放了荷仙姑。  铁拐李见何仙姑平安无事,马上打开葫芦嘴,倒出东海水。一倒出东海水,海面一下子升高——烟波浩渺,碧波万顷,东海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花龙太子贪花好色,是我管教不严的过错。”东海龙王说,“现在罚你将功补过,送八位神仙去蓬莱仙岛。”  龙王解开束缚花龙太子的铁索,念动龙咒,把花龙太子变作一艘雕花大龙船。  “如此甚好!”八仙哈哈大笑,坐上雕花大龙船,吹奏仙乐,朝蓬莱仙岛航去。(完)  《八仙过海》整理后记  我在网上找到两个故事版本,融合成这个故事,主要在讲故事的技艺上下工夫,像画年画一样,细细描绘渡海和闹海的画面。在细节中,我完善了两点:  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究竟每位神仙如何显神通?八仙虽有八位,有点多,但这一回,我亦能够安坐下来,不着急,只是一一道来。每位神仙有独属于自己的宝器,用以浮舟泛海,这个画面开阔逍遥,我希望传神刻画,使它具有图画之美。  二是花龙太子抢走何仙姑之后,七仙闹海,究竟如何闹?我在故事中重点突出了铁拐李的葫芦(装了大半海海水)、汉钟离的芭蕉扇(把虾兵蟹将扇动九霄云外)、吕洞宾的青龙宝剑(砍中神龟,神龟化为礁石)、张果老的毛驴(喷火烧了龙须)——这是因为我直觉这四位的本事在八仙中较为厉害。而另外三位音乐家也不能无所作为,他们应该有机会显身手,我让韩湘子吹箫、曹国舅拍板、蓝采和踏歌散花,组成祥和的画景,用音乐平息了龙王之怒。最后观音菩萨适时出场,提议化干戈为玉帛。这种种场面,全都依着我心中的图画描绘讲述。  最后,在故事结尾,我依势而行,让海龙王把花龙太子变作雕花大龙船,教其将功补过,送八仙去蓬莱。  这个画面美轮美奂,故事亦在此完满结束。这幅画有八仙,有花龙,与前面好个画面遥相照应,写完这一笔,我对整个故事深感满意。一再想到这个画面,觉得内心有了十分之美好的意象。
  9狗耕田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哥弟俩,父母去世了,留给他俩一头牛,一条狗。  阿哥很自私,喜欢欺负阿弟。有一天,阿哥把阿弟叫到跟前,对他说:“阿弟,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我要跟你分家了,我是阿哥,我要牛,你是阿弟,你要狗。”  就这样他们分家了,哥哥带着一头牛,弟弟带着一条狗。  “旺旺旺!”  “旺旺旺!”  弟弟跟他的狗相依为命,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冬去春来,到了春耕时节。春阳一照,春雨一洒,田野变得又湿润又松软,马上就要春耕了。家家户户拉牛去耕田。阿弟没有牛,只好去问阿哥借:“阿哥,我没有牛,耕不了地,你可以把牛借我一天吗?”  阿哥摇头又摆手:“牛是我的,不是你的。不借!不借!”  阿弟好委屈,好伤心,哭着回家了。回到家,家里小黄狗见他流眼泪,便摇着尾巴跑上来:“阿弟你不要哭不要哭,没有牛不要紧,我也能耕田。”  “你?你不过是一条小黄狗——”  “别小看我,旺旺,旺旺旺!”  阿弟没办法,只好拉着小黄狗去耕田了。  没想到,黄狗虽然小,力气可真不小,它拉着犁耙,走得又快又稳,把几块薄田耕得平整又细致。阿弟很高兴,他在田里种上水稻,种上花生,种上甘蔗。  庄稼们长势很好,阿弟和黄狗日日到田里去,忙了一天又一天,稻米成熟了,要收割了。可是好奇怪,阿哥田里的稻子又少又瘪,看着让人好发愁;阿弟田里的稻子却又多又饱满,一粒粒金灿灿的,光看着就让人好欢喜。阿哥种的花生只长苗不结实,拨出来一看,根底下空空的;阿弟的花生却又多又棒又漂亮。阿哥种的甘蔗又硬又干;弟弟的又甘甜又多汁,吃起来还有花蜜的味道。  阿哥心里憋闷得受不了,傍晚,他偷偷跑到阿弟窗外,阿弟正在吃饭呢,黄狗蹲在他跟前,也在吃饭,阿弟对黄狗说:“今年收成特别好,都是你的功劳,你多吃点儿。”  阿哥这下明白了,原来狗耕的田收成特别好——好啊,我也要用这条狗来耕田。  很快又到了耕田时节,阿哥装出一副笑脸,来向阿弟借狗:“亲阿亲,好阿弟,牛生病了,耕不了地,你把狗借我吧!”  阿弟是个老实人,没多想就答应了:“好吧,黄狗这就借给你。不过,耕田的时候,你要让它自己走,千万别打它。”  “不打不打,我疼它还来不及,怎么舍得打呀!”  阿哥牵着黄狗,架上犁耙,去耕田了。  耕了一会儿,阿哥性子急,嫌狗走得慢,一手举起鞭子,狠狠打了黄狗一鞭子:“亏你还是狗呢,怎么走得比牛还慢!快走!再偷懒,打死你!”  没想到,他越催,黄狗走得越慢。打狠了,那只小黄狗干脆停下脚步,不走了。  “快走!快走!再不走,我真要打死你啦!”  黄狗还是一动不动站在田里,再怎么骂,怎么吓,也不肯往前挪一挪。  阿哥怒火冲天,他举起锄头,一锄头把狗打死了。  阿弟抱起死去的黄狗,哭得好凄凉,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把黄狗抱回自家田头,在田头挖了个坑,把狗埋了。  没过多久,黄狗的坟头长出来一棵树,树越长越大,越长越绿,很快长得比弟弟还高。弟弟在田里干活,累了就到树下歇息乘凉。  有一回,他握着树干摇了几下,只听见树上“哐哐啷哐啷”一阵响,紧接着,树上叮叮当当掉下来数不清的金币银币和铜钱!  阿弟这下可发财了,他捡起金币银币和铜钱,到市集去买柴买米买衣裳,生活一下子变得又富裕又光鲜。  阿哥一看,眼红得了不得。第二天晚上,天黑漆漆的,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阿哥偷偷跑到弟弟的田头,也学着弟弟的样子,伸手去摇那棵树。“沙啦沙啦”,树叶响了!树上掉东西下来了!阿哥心花怒放,他打开大布袋,正打算捡钱。谁想到,树上落下来的根本不是什么金币银币和铜钱,而是狗屎!  嗯,这一回,树上落下来的,每一坨,都是狗屎!  一团又一团,湿漉漉、粘糊糊、臭烘烘的狗屎,落在阿哥的头上,眼上,鼻子上,糊得他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  阿哥气得眼睛喷火,头顶冒烟,他沾着满身狗屎跑回家,二话没说,拿起一把柴刀就往那田头跑,三下五除二,对着那棵树一通猛砍。  “卡嚓!卡嚓!卡嚓!……”  一直吹到整棵树倒在地上,阿哥才气呼呼、骂咧咧地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阿弟出田干活,看到摇钱树被砍倒在地,不由得放声痛哭。哭累了,眼泪流干了,他把树拖回家,用这段木材做成一只小渔船。  渔船做好了,阿弟摇着橹,到湖里捕鱼。没想到,这艘小木船一跟湖水相接,就发出了叮叮咚咚的木琴声,琴声十分柔和,十分动听,就像有神仙在船上弹琴。水里的鱼听到音乐,纷纷从湖水深处游上来,浮在水面上,听着听着,鱼一条接一条跳起来,跳到小渔船的船舱里去。  阿弟把鱼挑到集市去卖,挣了一大笔钱。  阿哥看到阿弟挣了大钱,嫉妒得眼睛都绿了,他赶忙跑去湖边,解开那条小渔船的缆绳,摇起橹,驾着小渔船去到湖中央。  可是这一回,一去到湖中央,小渔船就翻了。  阿哥掉进水里,淹死了。  小渔船在水里翻了一个身,变成了一条小黄狗,跟阿弟原先那条小黄狗一模一样。  小黄狗四条腿哗啦哗啦划水,很快游到岸边,它爬上岸,摆摆头,摆摆尾,甩干身上的水滴,然后撒开蹄子,跑呀跑,一路跑回到阿弟的家里。(完)  后记:柔弱胜刚强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听我妈讲《狗耕田》这个故事的情景,那时候,晚上要睡了,为了让我安静下来,我妈开始讲故事,有一阵,她反反复复就讲这个《狗耕田》,每回听到那个哥哥摇树,树上“噼叭噼叭”掉下狗屎,我就会哈哈大笑。就像现在我给孩子讲这个故事,讲到这一段他兴奋得格格笑一样。  讲在结尾处,我发挥了一下下,让小渔船又变成小黄狗,跟前头构成一个回环,觉得是很精彩的一节。  西方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写主人公历尽艰险,最终获得成功,比如娶到公主,获得财富,成为国王,或者建功立业。相较而言,这个主题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不算多,我目前所见到的,只有《盘瓠》《云中落绣鞋》两个。  中国故事中流传最深广的,很多都是被欺凌的弱者的故事。女人还好,男生简直弱不禁风。许仙弱,梁山伯弱,孟喜良弱,牛郎也弱——在他们对面,站着强大的法海,强大的马文才,强大的秦始皇,强大的王母娘娘。  《狗耕田》中,阿哥强横,阿弟逆来顺受。然而无牛拉得狗耕田,种出最棒的庄稼;狗死了,田头长出摇钱树;树被砍死,做成会小木船,鱼自动跳上船舱。而阿哥,在每次强横之后都收获恶果。我觉得不仅因为民众受压迫久了需要心理平衡,才创造出这样的故事。不完全是这样。它们自有内在的道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然而它最为接近“道”。这是以另一种方式接近幸福。老子说,牙齿坚且硬,舌头软绵绵,然而你看,众人都只落牙齿,哪会有人掉舌头?这个故事,表达的正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牛馈赠人安稳的人生,男耕女织的圆满。而狗给人带来财富,狗对主人从一而终,永远忠诚。这种爱有永不变质的质地。即使死了,化为树,树被砍,化为船,船翻了,仍然要变成狗,回到主人身边。
  @清扬婉兮阿湄
18:02:48  有些可以标注一下来源的地区、民族等,会很有意思。  -----------------------------  @涉江采芙蕖
09:22:55  呵呵,是啊,如果能够,去各处民风淳朴之地收集整理民间故事,再标注来源地区,定然十分之有意思——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可惜因为工作与时间种种限制,不能够这样做。但我发现不能够这样做,也可以做收集整理中国故事这件事——我整理的中国故事来源于各类书刊杂志报纸,往往整理一个故事,我会在网络搜寻同类型故事,很多网友会把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记录在博客等个人空间,我会综合整理,然后给我的学生讲一个好听的......  -----------------------------  真是平凡的壮举
  10济公勇救飞来峰  一苇编写整理  从前有座山,它看起来跟别的山没啥两样,人家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这山也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人家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它也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人家别的山有的它一样不缺,可是它没耐心。身为一座山,没有耐心后果很严重,因为你知道,作为一座山,总得安安稳稳坐在一个地方是不是?但那座山坐着坐着就坐不住了,它每隔一段时间就感到无聊,它一每感到无聊就要搬家,它一搬家就要从一个地方飞去另一个地方。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叫它“飞来峰”。  那会儿杭州有座寺庙,叫灵隐寺,寺里有个疯和尚——这疯和尚整天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大声唱歌,他又爱喝酒,又爱吃狗肉,所以大伙儿都叫他“花和尚济癫”。  这济癫和尚很喜欢到山下的灵隐村去,跟村里的小孩子玩,他鼻子很灵,谁家煮狗肉,他闻到肉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吃了,谁家打开陈年老酒,他闻到酒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喝酒。他吃了狗肉喝了酒就跟村里的小孩讲故事、说笑话,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在山下玩累了,济癫和尚就会回到灵隐寺门前的老松树下,有时躺下睡觉,有时坐着捉虱子,寺里的正经和尚也不怎么理会他。  有一天,济癫正捉虱子呢,忽然抬头一望,见西边天际有一朵小黑云,正慢慢飘过来呢。  “这朵云有点怪。”  济癫掐指一算,马上知道那不是黑云,而是飞来峰,他大吃一惊,立马跳起来,一手提着酒坛子,一手摇破蒲扇,冲进灵隐寺的僧堂里。  “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这里啦!”  寺里的和尚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敲着木鱼,念着经,正开水陆会做法事,忙着呢。  “济癫,别说胡话,你快走开,到外头玩去,别耽误咱做正经事。”  “正经事,大正经事,要出大事,山要飞来啦,要落咱们这啦!”  可是,无论济癫怎么说,都没有人理会他。  济癫没办法,只好跑到山下灵隐村,去到最热闹的人家,大声喊:“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们这里啦!”  “别闹啦,咱办喜事,正忙着呢!”  那济癫喊破喉咙,村里头也没有人理会他。  就在这时,山路上传来“滴滴答答”的锁呐声,一行人正抬着花轿子,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正送新娘子到夫家来哩!  济癫一看,不由得眉开眼笑,急忙摇着蒲葵扇上前去。  “新娘子来啦,哈哈,你们把新娘子给花和尚送来啦,哈哈哈!”  轿夫把花轿抬到娶亲人家的门前,刚把花轿放下,济癫和尚便跳着舞着来到轿门前,他把破蒲扇和酒坛子往花轿里头一塞,然后往里面伸手一捞,把个新娘子拦腰抱起,往背上一扛:“哈哈,我光头和尚今日大喜啦!哈哈哈,我光头和尚有新娘子啦!”  济癫背着新娘子冲开人群,绕着村路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高声唱:  你敲锣,我打鼓  我光头和尚也要娶媳妇  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灵隐寺的疯和尚竟然跑下山抢人家新娘,这怎么得了?  煮喜宴的人拿着锅铲锅盖追上来,准备放鞭炮的人举着鞭炮追上来,喝喜酒看热闹的人吵着嚷着追上来。  “疯和尚抢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疯和尚抢走了我家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田间,田里干活的人拿着锄头,举着扁担,追了上来;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山间,山间的樵夫拿着柴刀,举着斧头,追了上来。  “捉住他,快捉住他,疯和尚抢人家新娘子啦!”  所有的孩子都拍着手追上来,所有的老人拄着拐杖追上来。  灵隐寺做法事的和尚也坐不住了,拿着木鱼,举着经书,浩浩荡荡追上来。  “不得了啦,疯和尚抢走了新娘子啦!”  那济癫和尚背着新娘子,飞一般向前跑,刚跑出灵隐村,狂风刮起来了,乌云升起来了,天给遮住了,天一下子黑得像个锅底。  “好了,好了!累死我了。”  济癫和尚把新娘子往地上一放,举起宽袖子抹了一把汗,大笑着坐在地上。  大伙儿正要冲上前去揍他,就在这时,他们身后传来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轰隆~~~~”  大地剧烈地震动,天地间尘土飞扬。  “山来啦,没事啦。”济癫笑嘻嘻摇着扇子,长长舒了一口气。  大山压在他们身后,压下去,又跳起来,又再压下来,又再跳起来,最后终于稳稳当当地坐下,一动也不动了,那灵隐村一下子给压碎了,成了泥尘。  人们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济癫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我们啊!”  “这济癫和尚能算出飞来峰飞来,他真是活神仙啊!”  “这济癫和尚不疯不癫,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人们感激济癫,便不再叫他“济癫”了,个个恭恭敬敬叫他“济公”。  济公绕着飞来的山峰走了一圈,对大家说:“我看这座山不接地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要飞。我们一人做一个罗汉,把它镇住。”  济公一共救了五百人,这五百人每个人到山上凿出一个罗汉,那飞来峰上就有了五百罗汉。  有了五百罗汉坐镇,飞来峰从此安安稳稳坐在灵隐寺前,再也不飞了。(完)  《济公与飞来峰》的后记: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虽然中间有惊险,但并不曲折,它的好处在于它的热闹,这热闹富于纯粹的中国趣味。上周五我拿它讲给四年级的孩子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这故事有两个魅力点,一为飞来峰,一座山会飞来飞去,当然很有意思;二为花和尚抢亲的场面,真是热闹又欢喜(我觉得这个画面,也可以成为经典的年画场景)。  “疯和尚抢亲”的欢乐场面,也只有济公配得上——弥勒都不合适,因为弥勒虽然欢乐,但不够疯。  我把这故事命名为《济公勇救飞来峰》,表面看不通,但其实内里也是通的——济公救了人,同时救飞来峰免陷于不义之地——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几年前了,我不见了手机,虽然手机不值钱,但我一再打那号码,直到有人接,我跟他说多谢他帮我捡起手机,希望他把手机还给我,我会送他一份礼物和两百块钱。  后来就成功找回手机并送出一本图画书,以及两百元。当时正在看佛家的书,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不去要回手机,我丢了手机事小,使另一个人陷于拾物不还的不义之地,对他是很不好的。后来他把手机还给我,并且接受了我的礼物,这件事的性质于是完全改变了——他帮我捡起手机,又还回来,并且还接受了我的感恩——而这,对我对他,都是善缘。
  11云中落绣鞋  从前有个皇帝,她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娇柔最美丽的小公主,名字叫梅花。  梅花公主最爱梅花,她的窗外种着梅花,屏风画着梅花,裙子上绣着梅花。  话说有一年,冬去春回,冰消雪化,转眼要到花朝节了,皇帝照例请来有名的绣娘,给公主做绣鞋。  “梅花公主,你鞋子上绣什么花?”绣娘问。  “梅花。”梅花公主说。  花朝节一大早,梅花公主穿上新做的梅花绣鞋,去百花园荡秋千,正荡得快活,突然间,平地刮起一阵妖风,鲜花一下子全吹被落在地。  妖风呼啸,飞沙走石,天上飞过来一团乌云,那乌云不偏不倚正落到秋千架上,那乌云裹起正荡秋千的梅花公主,转眼间又高高升上天空。  宫女们从地上爬起来,只看到空空的秋千架,梅花公主不知哪里去了。  梅花公主突然失踪,皇帝和皇后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皇帝唤来最魁梧的武官,武官又唤来最魁梧的武士,他们寻遍百花园,寻遍皇宫,寻遍京城的每个角落,但是,到处都没有梅花公主的踪迹。  为了寻找梅花公主,皇帝贴出皇榜昭告天下:“但凡救得梅花公主回来者,赏赐黄金千两,封为护花亲王,倘若还没娶妻,招为梅花附马。”  那会儿,玄武城有个武艺高强的神射手,名字叫石义,为了对付西山的九头蛇妖,他练武十分勤苦。  花朝节那天清晨,师兄弟都外出踏青游玩,唯独石义独自在演武场练习骑射。  突然间,风起云涌,当时石义正弯弓搭箭,要射穿百步之外风中的杨叶,忽然瞥见天上飘过一团乌云,那乌云模样古怪,乌云四周有一圈晦暗的妖雾。  “今日天朗气清,这云怎么会如此诡异?一定有妖怪!”他弯弓如满月,箭发若流星,“倏”一声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乌云中央。  乌云抖了几抖,带着箭朝西山飞去——西山山深林大,九头蛇妖住在山中。  妖风过后,天朗气清,云中落下来一只绣花鞋。  石义拾起绣鞋,见鞋子做工十分精致,鞋上绣着红梅花,还带着穿鞋人的体温。  “九头蛇妖从京城方向来,他一定抢劫了一位小姐。太可怜了,我得马上到西山去救她。”石义把梅花绣鞋收入怀中,骑上骏马,朝西山跑去。  跑到半路,迎面遇上结义兄弟王恩,王恩告诉他:“你有看到皇榜吗?梅花公主突然失踪,皇帝昭告天下,但凡救得梅花公主者,赏黄金千两,封护花亲王,倘若尚未娶妻,还要招为梅花附马。”  “这就对了,”石义沉思片刻,“一定是九头蛇妖劫走了梅花公主。我刚才看见一团乌云掠过天空,那乌云从京城方向来,往西山方向去,极像九头蛇妖的出洞妖云。我当时正弯弓,就朝它射了一箭,乌云剧烈抖动,九头蛇妖想必已受重伤。”  “妖怪受了箭伤,正好乘胜追击。走,我们一道去救梅花公主!”  王恩跟上石义,两人扬鞭策马,并排朝西山跑去。  在西山的高处,陡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大树,他们在山林中发现一个山洞,那洞穴又深又黑,冒着妖气,山洞口有点点滴滴妖血的痕迹。  “没错了,九头蛇妖一定在这个山洞里头。”石义从马上解下长绳,把长绳的一端绑在洞口的大树上,对王恩说,“我们下去瞧瞧。”  王恩看着那山洞,后退了一步:“你先下去看,我在洞口接应。”  “我们一起下去,我对付九头蛇妖,你去救公主。”  王恩上前一步,在绳子上系了个铜铃:“我还是留在上面。你先到下面看情况,只要你摇绳子,这个铃就会响,我就会拉你上来。”  “好吧,就这么办。”  石义顺着长绳溜下洞底,见石壁上挂着一把剑,剑柄已生出青苔,但剑锋仍然隐隐发光。石义把剑取下,佩戴在身上。洞底下别有洞天,开阔空旷,流水淙淙,鸟语花香,一颗红色龙珠嵌在洞顶,像太阳一样发光。  石义沿着溪流边的石路,走到流水的尽头,流水尽头有一座宫殿,建造得极其精巧,墙壁用玉石砌成,屋顶的飞檐像大鹏鸟展开的翅膀,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白龙宫”。  石义刚到宫殿门口,就有一群高瘦的青衣武士手举尖刀冲出来,把他团团围住。  石义抽出宝剑,一剑刺一个,很快把他们全部杀死,青衣武士倒在地上,一个个都变成了长蛇。  这时,妖王从宫殿出来,他身穿鳞甲,胸口插着一支箭,中箭的伤口还有淌血。  妖王一见石义,闪电般扑向他,吐出红闪闪的长舌,但石义一俯身躲过妖王的攻击,他一转身,敏捷地钻到妖王身后,手举宝剑,一剑砍下妖王的头。  但是,妖王掉了一个头,又马上长出另一个头。  “你杀不死我。”妖王说,“没有谁能杀死我!”  但石义的宝剑没有停下,他砍下一个头,又再砍下一个头,他一共砍了九次,九头蛇妖九个头全部落地,九头蛇怪就倒地死去了,变成一条没有头的大蛇。  九头蛇妖一死去,梅花公主就从屏风后跑出来,她的长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光着一只脚,只穿一只鞋。  “啊,这是什么地方?你是谁?”  “我是来救你的人。”石义拉起梅花公主往外跑,“跟我走,我带你回京城。”  公主低头看着自己的脚,红着脸说:“真失礼,我掉了一只鞋。”  “真巧,我正好拾到一只。”  石义从怀中取出云中落下的梅花绣鞋,让公主穿上。  绣花鞋不大不小恰恰好,正是公主丢失的那一只。  “鞋子和鸳鸯一样,要成双成对才好。”公主穿好鞋子,脸红透了。  他们牵手走到长绳吊下的地方,石义摇动长绳,洞口的铜铃响了,守在洞口的王恩于是把绳子往上拉。  他拉呀拉,拉呀拉,拉了好一会,总算把洞底下的人拉上来了。  但从洞里上来的人却不是石义,而是梅花公主。  梅花公主非常美丽,像一株正在开放的红梅花。  “她是真正的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王恩心想:“如果现在把石义救上来,那么,得千两黄金的是石义,封护花亲王的是石义,招为梅花附马的也是石义。我什么都没有,这多吃亏啊。”  王恩是个不愿意吃亏的人,他把长绳卷成一团,用刀砍断了,往石洞扔进去几块大石。又搬来一块巨石封死了洞口。  然后他对梅花公主说:“你知道吗?下面的人已经死了。你要对你的父皇说,杀死妖怪的人是我,救你的人是我。”  “我什么也不知道。”公主哭起来,她吓坏了,看起来神智不清。  王恩带梅花公主回到京城,见到皇帝。  皇帝十分高兴,他赏赐给王恩千两黄金,封他为“护花亲王”,然后对梅花公主说:“这个人救了你,他应该做你的附马——这正是上天赐予的姻缘,我为你们择个日子成亲吧!”  “没错,我要嫁给真正救了我的人。但是,我不能确定救我的人是不是他——除非他能说出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呢?”  “妖云把我卷走的时候,我晕了过去;妖王被杀死后,我才清醒过来。”公主说,“救我的英雄杀死妖王之后,把我丢失的一样物件还给我——那是我失而复得的宝贝。”  “我失而复得的宝物,正是我的梅花公主啊!”皇帝说,“我的女儿,你失而复得的是什么呢?”  “你问他吧!他说出我失而复得的宝物的日子,便是我的婚期。”说完这句话,梅花公主回到她的梅花宫,不再出来。  王恩只好每天到梅花宫殿的门帘外,猜测那失而复得的宝贝。  “一枝金钗?”  “不,不对。”  “一个玉环?”  “不,不是。”  ……
  再说石义,他被困在石洞里,石洞的出口已经被大石堵死,他想尽办法也无法出去。  怎么办呢?石义掉转头,再次走向“白龙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部儿童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