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中国伟大的近代科学家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北京联盟总结本文关键词语:  本文原始标题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这一条件正是西欧上升中的并且不久就取得统治权的市民阶级所具备、而为其他国家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当时,西欧这个新兴的阶级迫切需要天文、地理、航海、制造、火炮乃至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历史诸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这些知识和传统社会各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并不大。迟至20世纪初,一些亚非不发达国家的王公贵胄虽然也把自己的子弟送到牛津、剑桥受,但这些人回国之后并不把西方的科技引入自己的国家。这里的奥秘是,科学从思想上,也从社会上对等级制度起着一种瓦解的作用。一切人和物,无论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在科学面前其价值都一律平等,都服从同样的铁的法则,其间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在当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社会阶级,而且整个社会也一直无法突破等级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与此相关,近代科学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另一条件是,科学必须受到现存政治社会体制的尊重和鼓励,亦即现存的政治社会体制必须能够把大量的聪明才智吸引到科学事业上来。文艺复兴后西欧各种学会和学院的建立与发展蔚然成风,这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但这种条件在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的出路,他的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不久,班固就曾感叹儒术已经成为一条利禄之途。此后的科举制,进一步满足了等级专制制度要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目的。在西方,正当伽利略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石的时候,中国那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宋应星就在写《天工开物》,同时他沉痛宣称“此书与功名利禄毫无相干也”。可见,直到近代为止,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需要本身具有独立价值的科学知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还不可能被引向科学研究之路。中国的社会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到足以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地步。   导致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双方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与中国相比,西方思想大抵上更多是属主智主义的。“哲学”一词在辞源上本来就是“爱智慧”。甚至像苏格拉底那样有着浓厚伦理色彩的人,也标举这样的口号:“知识就是德行。”中国思想的传统,其主流是主德而非主智的,知识从来就是附属于德行,为德行服务的,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追求真理在中国首先而且主要地就不是指获得知识,而是指履行道德义务。儒家崇德行于上位,道家不但要求“绝圣”,同时还要“弃智”。但在西方,哪怕是在中世纪的神学论证里,往往也可以看到有一种强烈的主智主义的倾向,要求假手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信仰,如上帝存在之本体论的证明之类。而中国哲学则习惯于用比喻,而不用逻辑推论。归根到底,是认为更高一级的道德真理,是不能由更低一级的知识来加以保证或证明的。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识或真理本身也没有独立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或不应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只能为尽人伦而求知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献身,都是为了仁义道德(成仁取义),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纯粹理性即科学认识上的真理(如伽利略因为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受迫害)。中西方思想的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德与主智的对比,是道德与知识的对比,亦即伦理与科学的对比。也许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道德的缘故,所以中国便没有西方那种意义上的宗教。西方宗教可以说也有两重性:就其强调信条而言,它和科学的理性是互不相容的,但是就它那种永不满足地追求无限的而言,它又和科学有相同和相通之处。与此相关的一个最值得瞩目的历史事实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既没有西方古代的原子论,也没有西方近代的机械论。而这两者一脉相承,对近代科学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构成为一个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大体来说,中国思想家们大多习惯于把个体纳入总体之下和之中加以考察,他们的世界观从来都是整体主义的和有机主义的,而非原子论式的或机械主义的。未来科学思想的发展若如李约瑟博士所云,将是从机械的、分析的轨道转到有机的、综合的轨道上来,那么,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智慧肯定将对此作出重大贡献。不过,机械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毕竟仍是近代科学不可或缺而又不可逾越的第一步。“知识无跳跃”很可能是确切的、普遍的规律,毕竟是先要进行孤立的分析,然后才有总体的综合。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撇开机械的分析而径直要求把握道体之大全。这或许就是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殿堂的思想上的原因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的相关文章
------分隔线----------------------------
北京联盟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北京联盟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普京“失踪”九天了
已有 170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文章来源:转载
&&图:普京(右)16日在圣彼得堡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路透社【大公报讯】综合法新社、在罕见地&神隐&十日,引发全球疯狂猜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终于现身击破谣言。当天在圣彼得堡,普京接见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并笑称:&如果没有谣言的话,生活会很无聊。&当天稍早前,普京还亲自下令,北方舰队4万军人高度戒备,开始冷战以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军演之一。看起来有点苍白的普京,当天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俄罗斯国营电视台撤回普京(右)与吉尔吉斯总统阿坦巴耶夫(左)会面的报道。“失踪”九天普京见外宾报道突撤普京“失踪”时间节点2015年:3月5日:普京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会见意大利总理伦齐。3月11日:宣布押后出访哈萨克,引起各方揣测。3月12日:缺席联邦安全局会议。3月13日:普京发言人否认总统抱恙,克宫发放普京照片辟谣。3月14日:俄罗斯营电视台播放声称普京12日与最高法院主席会面片段。3月15日:爆出克里姆林宫政变传闻。3月16日:预定在圣彼得堡与吉尔吉斯总统会晤。克里姆林宫官网多图力证普京健康 打破西方谣言&3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俄各界杰出人物的母亲,并祝贺全国妇女节日快乐。3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俄各界杰出人物的母亲,并祝贺全国妇女节日快乐。3月9日:普京签署关于批准塞浦路斯贷款再结构化协议的法令。(克里姆林宫官网截图)3月10日:普京会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领导人德米特里·科贝尔金。3月10日:普京会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领导人德米特里·科贝尔金。3月11日:普京会见卡累利阿共和国领导人。3月12日:普京与亚美尼亚总统谢尔日·萨尔基相进行电话会谈。(克里姆林宫官网截图)3月13日:普京与高法院长维亚切斯拉夫·列别杰夫会晤。3月13日:普京与高法院长维亚切斯拉夫·列别杰夫会晤。3月15日:普京向俄已故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亲人表达哀痛之情。(克里姆林宫官网截图)众所周知,普京柔道八段、跆拳道九段,克格勃特工出身,素有“硬汉”之称众所周知,普京柔道八段、跆拳道九段,克格勃特工出身,素有“硬汉”之称2012年,普京驾驶滑翔机为一群珍稀白鹤引路前往过冬地点,导致其背部旧伤复发。2011年8月,正在斯摩棱斯克访问的普京在晨练柔道时拉伤了肩膀,并于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2011年8月,正在斯摩棱斯克访问的普京在晨练柔道时拉伤了肩膀,并于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原标题:克里姆林宫官网多图力证普京健康 打破西方谣言【环球网综合报道记者胥文琦】近日,世界都在发问“普京去哪了”?与此同时,有关其顽疾缠身,甚至死亡的留言从四面八方涌来,更为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有“普京探望绯闻女友”的消息。3月16日,俄媒最新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已抵达圣彼得堡,将与普京会晤。这或许将打破所有外界对俄政坛以及俄总统本人的猜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抵俄与普京会晤能否破“失踪”谣言?俄《报纸报》3月16日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已于15日晚抵达圣彼得堡,他将于16日与俄总统普京在这里会晤。此次会晤曾因俄国营电台的误报而让“普京失踪”的传闻似乎变得真切。据悉,“俄罗斯24”电视台13日晚突然报道,称俄吉两国首脑已经会面,但又随即以报道有误为由撤回。媒体关于普京“失踪”时间点与克宫普京工作记录表对比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报道突撤,确实不禁令人生疑,由此也引发了媒体对普京近期“失踪”时间节点的盘点。如下:3月5日:普京最近一次公开露面,会见意大利总理伦齐。3月11日:宣布推迟出访哈萨克斯坦,引起各方揣测。3月12日:缺席联邦安全局会议。3月13日:普京发言人否认总统抱恙,克宫发放普京照片辟谣。3月14日:俄罗斯营电视台播放普京12日与最高法院主席会面片段。3月15日:爆出克里姆林宫政变传闻。3月16日:预定在圣彼得堡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会晤。事实真是如此吗?普京的工作行程表到底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打开了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官网。根据已普京“失踪”的3月5日节点开始,摘录如下:3月6日:普京与国防部长绍伊古和财务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举行工作会议。3月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俄各界杰出人物的母亲,并祝贺全国妇女节日快乐。3月9日:普京签署关于批准塞浦路斯贷款再结构化协议的法令。3月10日:普京会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领导人德米特里·科贝尔金。3月11日:普京会见卡累利阿共和国领导人。3月12日:普京与亚美尼亚总统谢尔日·萨尔基相进行电话会谈。3月13日:普京与高法院长维亚切斯拉夫·列别杰夫会晤。3月15日:普京向俄已故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亲人表达哀痛之情。3月16日:预定在圣彼得堡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会晤。3月18日:预定与南奥塞梯领导人列昂尼德·提比洛夫会晤。&&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_播报天下_贵阳网
&&&&&&>&&&&&正文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导致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双方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
原标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大家手笔)
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这一条件正是西欧上升中的并且不久就取得统治权的市民阶级所具备、而为其他国家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当时,西欧这个新兴的阶级迫切需要天文、地理、航海、制造、火炮乃至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历史诸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这些知识和传统社会各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并不大。迟至20世纪初,一些亚非不发达国家的王公贵胄虽然也把自己的子弟送到牛津、剑桥受教育,但这些人回国之后并不把西方的科技引入自己的国家。这里的奥秘是,科学从思想上,也从社会上对等级制度起着一种瓦解的作用。一切人和物,无论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在科学面前其价值都一律平等,都服从同样的铁的法则,其间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在当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社会阶级,而且整个社会也一直无法突破等级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与此相关,近代科学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另一条件是,科学必须受到现存政治社会体制的尊重和鼓励,亦即现存的政治社会体制必须能够把大量的聪明才智吸引到科学事业上来。文艺复兴后西欧各种学会和学院的建立与发展蔚然成风,这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但这种条件在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的出路,他的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不久,班固就曾感叹儒术已经成为一条利禄之途。此后的科举制,进一步满足了等级专制制度要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目的。在西方,正当伽利略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石的时候,中国那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宋应星就在写《天工开物》,同时他沉痛宣称“此书与功名利禄毫无相干也”。可见,直到近代为止,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需要本身具有独立价值的科学知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还不可能被引向科学研究之路。中国的社会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到足以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地步。
导致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双方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与中国相比,西方思想大抵上更多是属主智主义的。“哲学”一词在辞源上本来就是“爱智慧”。甚至像苏格拉底那样有着浓厚伦理色彩的人,也标举这样的口号:“知识就是德行。”中国思想的传统,其主流是主德而非主智的,知识从来就是附属于德行,为德行服务的,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追求真理在中国首先而且主要地就不是指获得知识,而是指履行道德义务。儒家崇德行于上位,道家不但要求“绝圣”,同时还要“弃智”。但在西方,哪怕是在中世纪的神学论证里,往往也可以看到有一种强烈的主智主义的倾向,要求假手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信仰,如上帝存在之本体论的证明之类。而中国哲学则习惯于用比喻,而不用逻辑推论。归根到底,是认为更高一级的道德真理,是不能由更低一级的知识来加以保证或证明的。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识或真理本身也没有独立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或不应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只能为尽人伦而求知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献身,都是为了仁义道德(成仁取义),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纯粹理性即科学认识上的真理(如伽利略因为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受迫害)。中西方思想的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德与主智的对比,是道德与知识的对比,亦即伦理与科学的对比。也许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道德的缘故,所以中国便没有西方那种意义上的宗教。西方宗教可以说也有两重性:就其强调信条而言,它和科学的理性是互不相容的,但是就它那种永不满足地追求无限的精神而言,它又和科学有相同和相通之处。与此相关的一个最值得瞩目的历史事实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既没有西方古代的原子论,也没有西方近代的机械论。而这两者一脉相承,对近代科学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构成为一个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大体来说,中国思想家们大多习惯于把个体纳入总体之下和之中加以考察,他们的世界观从来都是整体主义的和有机主义的,而非原子论式的或机械主义的。未来科学思想的发展若如李约瑟博士所云,将是从机械的、分析的轨道转到有机的、综合的轨道上来,那么,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智慧肯定将对此作出重大贡献。不过,机械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毕竟仍是近代科学不可或缺而又不可逾越的第一步。“知识无跳跃”很可能是确切的、普遍的规律,毕竟是先要进行孤立的分析,然后才有总体的综合。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撇开机械的分析而径直要求把握道体之大全。这或许就是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殿堂的思想上的原因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高琰森
11月3日,“网上贵阳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大家学”网络活动...11月3日上午,由贵阳市爱卫办(市“三创”考核办)主办的...1970年,19岁的爸爸站在中国第一代解放牌国产汽车旁拍下 ...11月2日,市工商联召开宣讲会,向干部职工及非公企业经济...2005年后,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风景名 ...
“剧荒”了一段时间后,各大卫视为冲击年底排名纷纷拿出 ...大型原创警犬伙伴励志成长特别节目《奇兵神犬》将于今日2...隔代亲子示范综艺《宝贝的新朋友》正在芒果TV热播。爷爷 ...是不是对前几日刚刚曝光的李宇春在《捉妖记2》中的“黑凤...湖南卫视大型原创音乐公益支教节目《让世界听见》已于10 ...
11月2日,绿地申花队在结束当天的训练后直奔浦东机场,飞...头号种子纳达尔克服开局的慢热,以7:5、6:3击败韩国选手 ...国际乒联1日公布11月最新世界排名,连夺亚洲杯和世界杯冠...2017年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1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展开1/8 ...2017年珠海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超级精英赛31日正式拉...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2017年以来,大数据产业政策继续加速出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突破,大数据学科建设以及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不断深 ...[]
11月2日,在省委书记孙志刚领誓下,省委常委在遵义会议会址重温入党誓词。11月2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在遵义会议会址发表即席讲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大家手笔) 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这一条件正是西欧上升中的并且不久就取得统治权的市民阶级所具备、而为其他国家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当时,西欧这个新兴的阶级迫切需要天文、地理、航海、制造、火炮乃至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历史诸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这些知识和传统社会各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并不大。迟至20世纪初,一些亚非不发达国家的王公贵胄虽然也把自己的子弟送到牛津、剑桥受教育,但这些人回国之后并不把西方的科技引入自己的国家。这里的奥秘是,科学从思想上,也从社会上对等级制度起着一种瓦解的作用。一切人和物,无论多么伟大或多么渺小,在科学面前其价值都一律平等,都服从同样的铁的法则,其间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在当时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社会阶级,而且整个社会也一直无法突破等级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与此相关,近代科学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另一条件是,科学必须受到现存政治社会体制的尊重和鼓励,亦即现存的政治社会体制必须能够把大量的聪明才智吸引到科学事业上来。文艺复兴后西欧各种学会和学院的建立与发展蔚然成风,这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但这种条件在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的出路,他的地位、荣誉和价值,并不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不久,班固就曾感叹儒术已经成为一条利禄之途。此后的科举制,进一步满足了等级专制制度要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目的。在西方,正当伽利略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石的时候,中国那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宋应星就在写《天工开物》,同时他沉痛宣称&此书与功名利禄毫无相干也&。可见,直到近代为止,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需要本身具有独立价值的科学知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还不可能被引向科学研究之路。中国的社会条件还远远没有成熟到足以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地步。 导致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双方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与中国相比,西方思想大抵上更多是属主智主义的。&哲学&一词在辞源上本来就是&爱智慧&。甚至像苏格拉底那样有着浓厚伦理色彩的人,也标举这样的口号:&知识就是德行。&中国思想的传统,其主流是主德而非主智的,知识从来就是附属于德行,为德行服务的,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所以追求真理在中国首先而且主要地就不是指获得知识,而是指履行道德义务。儒家崇德行于上位,道家不但要求&绝圣&,同时还要&弃智&。但在西方,哪怕是在中世纪的神学论证里,往往也可以看到有一种强烈的主智主义的倾向,要求假手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信仰,如上帝存在之本体论的证明之类。而中国哲学则习惯于用比喻,而不用逻辑推论。归根到底,是认为更高一级的道德真理,是不能由更低一级的知识来加以保证或证明的。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识或真理本身也没有独立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或不应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只能为尽人伦而求知识。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的献身,都是为了仁义道德(成仁取义),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纯粹理性即科学认识上的真理(如伽利略因为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而遭受迫害)。中西方思想的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德与主智的对比,是道德与知识的对比,亦即伦理与科学的对比。也许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道德的缘故,所以中国便没有西方那种意义上的宗教。西方宗教可以说也有两重性:就其强调信条而言,它和科学的理性是互不相容的,但是就它那种永不满足地追求无限的精神而言,它又和科学有相同和相通之处。与此相关的一个最值得瞩目的历史事实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既没有西方古代的原子论,也没有西方近代的机械论。而这两者一脉相承,对近代科学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构成为一个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大体来说,中国思想家们大多习惯于把个体纳入总体之下和之中加以考察,他们的世界观从来都是整体主义的和有机主义的,而非原子论式的或机械主义的。未来科学思想的发展若如李约瑟博士所云,将是从机械的、分析的轨道转到有机的、综合的轨道上来,那么,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智慧肯定将对此作出重大贡献。不过,机械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毕竟仍是近代科学不可或缺而又不可逾越的第一步。&知识无跳跃&很可能是确切的、普遍的规律,毕竟是先要进行孤立的分析,然后才有总体的综合。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撇开机械的分析而径直要求把握道体之大全。这或许就是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殿堂的思想上的原因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陶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