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科的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S2期
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
【摘要】:文章就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阐述了观点,主要认为,要充分重视和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要充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2.0【正文快照】:
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疑难问题的讲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人文方面的引导,强化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充分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和深开拓,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综合目的。一、要充分重视和提高教育工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侠;;[J];文教资料;2011年30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福明;;[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金霞;[J];理论观察;2000年06期
周健吉;;[J];江西教育;2007年09期
马淑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7期
刘鸿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年06期
王彦龙;;[J];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8期
李雪;张国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周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王峰;;[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李淑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6期
盘鹤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德凤;;[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邹洁;;[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黄艳;孙国富;陈华婷;;[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罗俊;易杨华;刘宝姝;张欣荣;李武宏;邱丽娟;杨峰;;[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车遂光;;[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马良文;;[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郑殊;马春利;;[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袁书杰;张鹏;;[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蕊萍;;[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湖县教育局
杨介民;[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山西财经大学
郭乃照;[N];科技日报;2011年
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公司高级中学
黄康英;[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朱宝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任定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N];长春日报;2007年
唐建新;[N];中国教育报;2006年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 张爱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李志全、李燕;[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王端鹏;[N];济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春枝;[D];河北大学;2008年
邵士权;[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高天明;[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王立君;[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袁智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沙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姜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骆天庆;[D];同济大学;2007年
董涛;[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张辉蓉;[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志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张婧;[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张晓明;[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葛峰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赵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徐向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丁敏;[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杜丽军;[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林美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济南出台中小学学科教学加强德育渗透指导意见
来源:齐鲁网
[提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大“立德树人”的要求,我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根据教学工作实际,组织各学段骨干教师通过认真梳理、深入...
  教育频道2月7日讯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八大&立德树人&的要求,我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根据教学工作实际,组织各学段骨干教师通过认真梳理、深入挖掘,分别研究制定了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关于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的指导意见》。
  各学科依据学段意见,分别制定了学科德育渗透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学科德育内容、渗透方式和评价要求。同时小学英语、初高中思品、初高中数学、高中语文、中职语文等学科先后组织开展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研讨交流活动,利用交流展示课、同课异构和精品课例评选等形式,提高一线教师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杨凡、韩仲敏]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学校夏校长早就提出了德育立校、德育兴校的观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的思想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中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我认为
1、& 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我们都看过《射雕英雄传》,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约定各自教养郭、杨两家的后代,18年后再决高下。郭靖天资愚钝,杨康聪明伶俐,要是比读书,郭靖肯定比不过杨康,然而郭靖后来人见人爱,成为一流高手,而杨康却处处害人,落得身败名裂,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是一个德育问题。美、英、日、德、法等国家在制订本国教育改革时,都把学校道德教育提高到了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不约而同地把学校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的发展趋势,决不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偶然巧合,也不是出于某一人的个人意愿或某个国家的特殊需要,而是充分体现了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倡导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其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2、树立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 在教育观念上,要改变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价值观念,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获得健康、和谐、积极向上发展。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建立起健康、向上、积极、开放、灵活、和谐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体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其具体内容是:(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5)人生观教育。包括人生价值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态度教育。(6)道德品质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7)学风教育。包括学习目的教育、治学态度教育。(8)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态度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教育。(9)审美教育。包括审美观念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审美能力培养。(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3、坚持学校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原则。
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对象的层次性。这是因道德教育对象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层次性。二是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人们的道德境界,大致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道德境界是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境界。第二级道德境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和集体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大多数人民群众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这一道德境界。第三级道德境界是自私自利,一事当先,先为自己打算。第四级道德境界是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针对上述四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在世界观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4、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渗透
&& 管理也是教育,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规定学生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垃圾、不准涂写墙壁、不准赌博、不准破坏公物、不准说粗话、不准打架斗殴、不准谈情说爱,不准浪费水电、女生不准穿超短裙、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每周一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等。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规范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和每天的降旗制度,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教育的主阵地长期抓好,充分发挥国旗下的教育功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推选进《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全面落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请公安干警和法制专家来校讲课和担任员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强班级考核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
5、注重养成教育
很多国家都把养成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日本是一个汽车大国,却极少听到汽车喇叭声。在餐馆饭店进餐的人们都很安静,偶尔也是轻声细语。市区街道上,见不到指挥交通的警察,人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绝没有闯红灯现象。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行人横穿马路都走规定的线路,来往的车辆都会主动停车,等候行人过了马路后才行驶。日本没有乱扔的废纸、果皮、塑料袋等。日本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有的家庭有好几辆,但日本中小学生上学几乎不坐汽车,大部分是徒步或骑自行车。学生上学骑自行车者占54%,徒步者占26%,乘列车者占12%,其它占8%。日本的家庭几乎都有空调,但在中小学的教室里却不安装空调。日本中小学生,没有一个戴手表的。家里有小汽车却徒步或骑自行车上学,教室里不安装空调也不是没有经费,它反映了日本人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其用心在于从小培养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向恶劣环境搏斗的坚强毅力。今天,日本人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精神著称于世,这种精神看来是来源于从小学开始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学生背《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孩子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训练学生不抽烟喝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不参与赌博、不破坏公物、不说粗话、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谈情说爱,不浪费水电、女生不穿超短裙、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留长发。每周一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下午放学举行降旗仪式等。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更需要训练。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作用,孟母三迁的就是很好的例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室久而自臭。这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国外的一些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我国的一位作家参观国外的一所小学,当时正值冬天,天空中飘着雪花,学校的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令人奇怪的是操场旁边一个造型为撒尿的小孩的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上一件夹克,看起来十分滑稽,问及校长,“为什么雕塑也穿衣服,难道他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的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塑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由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给雕塑穿上寒衣。您想,儿童都不忍心让一个雕塑受冻,那他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要做到: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性,努力净化校园环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学校中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宣扬暴力、凶杀、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学校中传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热情。
7、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拓宽德育的途径,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加强德育课堂建设,树立全员德育、德育立校和德育兴校的观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高德育的育人效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当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来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施加确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点亮学生的“心灯”,做到动之以情感化学生的心灵,晓之以理净化学生的思想,导之以行规范学生的举止,持之以恒关注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全员参与德育,南方中学的精神面貌一定会焕燃一新,德育工作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没有相关文章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科德育渗透: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思考
一、审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然而,当前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德育是学校的事,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的学科教学无关,对于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意识明显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同时,也缺少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能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的重要路径就在于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开展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我们来剖析两个中学化学课堂的案例。案例一:“令人遗憾”的情境创设背景:在某次全市青年化学教师评优课上,高...&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问题提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一本教材、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构成了知识的传输装置,将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媒介向学生的大脑不断地填埋,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师生间互动很少,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情感的交流基本缺失殆尽,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课堂气氛尤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最终结果必然是高耗低效,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素质教育,倡导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倡导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力求教学情境的布设,注重学生学习正情绪的激发,追求让学生“乐学”,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让学生习得化学知识和规律,更重要的要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过程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如此,就要求...&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学化学,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化学试验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和锻炼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本文结合本人的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要搞好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关键问题。1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由“学生学、教师教”向“主动探求、师生互动”进行转变,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获得情感体验,通过交流互动,启迪思维,获得新知识。教学体制应建立在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中尽量提供更多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把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变为...&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我国也对绿色化学教育及其研究问题非常重视,在新课程中强调:“要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这也恰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理念。绿色化学(G~Chemistry)又被称为“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是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化学,而这也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与化学方展的主题与方向。1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中学化学中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绿色化学知识:(l)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例如在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接触法制硫酸、联合制碱法等工艺流程中采取循环操作,体现了绿色化学中节省资源的基本原理川。(2)化工生产中尾气回收及转化方法和处理装置以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氨氧化法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炼钢、炼...&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初中生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既要掌握初步的化学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还要迎接中考,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了,学生成绩自然就提上去了。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科,大部分同学开始时兴趣很浓,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把这种浓厚的兴趣保持下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例如第一课中,就有液体颜色的改变,白色沉淀物的形成,发光发热等现象,学生对这些变化都很好奇,教师就要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化学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把课上讲述的知识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知识,增强兴趣;例如在讲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时,我就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农村晚上烧地火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让学生想出既能取暖又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这样就巩固了这...&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