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一个纠结的临床问题数据挖掘数据质量问题到极致

我如何将技术用到极致 | iCourt_法秀_传送门
我如何将技术用到极致 | iCourt
课程信息iMBA是国内第一个针对法律人的管理课程,研发了四年的时间,是五届律所管理年会的结晶,4月11-12日,我们将在北京举办iMBA课程,如果你正在组建团队,或由专业律师向团队管理者转型,欢迎来交流互动,索取课程信息请加微信:huluobonuo周末特刊——iCourt校友的故事和梦想我如何将技术用到极致作者:王储微信公众号:小白吃果果(ID:eatguoguo)个人微信号:Schrodingerssheep编者按:今天推荐的是iCourt校友王储,他是一名学法律的技术控,运营一个公众号叫“小白吃果果”,也因此成为了iCourt校友们的技术顾问。我是王储,学法律的电脑技术爱好者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之后也拿到了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现在正在创业的路上。 尽管是纯正的法律人,但是却对技术却有一种爱好和狂热,买过谷歌眼镜,Zealer对于手机的测评几乎期期不落,收集各类的科技消息,喜欢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软件,喜欢看知乎日报,喜欢罗辑思维,喜欢看设计感和审美水平特别高的东西。 小白吃果果:有趣又有料,简单、直观、可视化 “正是由于对软件和技术的热爱,再加上一颗火红的心,iCourt学员们的福音——小白吃果果诞生了!” 小白吃果果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在一次iCourt学员股东会上,我发现大家有学习Mac的渴望,但是无处求学。于是我立刻着手建立了专门为iCourt学员(小白们)提供有关Mac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果果们)的微信平台,答疑解惑。 当我开始运作小白吃果果之后才发现,自己会用某个软件并不难,难的是讲给别人听,更难的是远隔千里之外讲给别人听。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讲解文章就必须简单、直观和可视化。 “问题宝宝”们会在群里提出很多问题,小白吃果果团队(目前就是我),根据大家的问题制作一些相关的文章来解答。制作文章的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微信的截图功能(截图快捷键Command + Control + A),截图之后直接就可以编辑,画一个箭头,画两个框,输入文字,几笔涂鸦,搞定。 目前,小白吃果果正在升级中,春节之后暂停更新。复出之后的小白吃果果将会继续用耐心又自嗨式的语言风格也许会带给大家技术,以及技术以外的快乐与温暖。敬请期待。 当然,除了微信平台之外,我也在尝试其他的共享平台和工具,最方便的就是印象笔记了。设立了一个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将很多有趣的文章共享到印象笔记中,这样大家就可以随时查看。 小白吃果果的公众号和笔记本,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小伙伴们,更轻松、快乐地走入技术的世界。 将技术用到极致 “每一个软件就是一门技能。去年一年自己创业,给应聘者面试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这样的描述,我通常是不信的。能将一个文件做成完美无瑕,这种功夫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 很多律师都希望能够无纸化办公,购买或开发新的律所管理软件。这一点都没错,将技术更多地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必然会体会到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是电子化、软件化究竟为了什么?是为了软件化而软件化,还是为了效率而软件化?我想答案显而易见。 明确了使用软件的目标,第二个问题就是,用什么软件?哪些是好软件?很多律师朋友觉得工作效率无法提高,是没有好软件的原因。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没有”好软件,而是“没用”好软件,更是“没用好”好软件。 目前市场上,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的好软件都很多,最关键的还是将软件用到极致。我接触到很多一直在用office软件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只会用Word里面一小部分功能,即便能够实现某个目标,也效率很低,就跟别提Excel和PowerPoint了。更夸张点的例子,有多少人能够将微信用到极致呢?比如,当客户询问的问题有固定答案的时候(如地址等),律师就可以通过微信“收藏”功能,将实现保存好的消息快速回复,这比“退出微信→到备忘录中复制消息→回到微信粘贴”的解决方案要方便得多。 在软件功能的利用率很低的情况下,自然难免出现认为软件不好的抱怨,更难免出现对付费购买软件的心有不甘。事实上,不是软件要价太高,而是使用者没有掌握通过这些软件创造更高价值的方法。 用软件的目标,不只是获得结果,而是要提高效率。每次通过软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下次就要更快、更轻松地达到更好的目标。就像倪佳晶律师所说的,电脑不仅仅要用好,更要用到极致。追求极致,是态度,更是趋势。 深入挖掘每一个软件的功能,软件必然会带给你惊喜。大部分软件只要你付出一点点的学习成本,就能够换来你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这种投入产出是非常划算的。从PowerPoint到Keynote,从OmniOutliner到Evernote(印象笔记),从Mindjet Mind Manager到OmniGraffle,还有OmniFocus,PopClip,Moom,iMovie,当你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就会发现软件与软件之间可以产生多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律师并不缺乏工具理性,也不缺乏工匠精神,法律共同体的优秀品质与技术是完美契合的。 U盘化生存与“第四阶段的人” “我是罗辑思维的铁粉,受到了他的洗脑,接受了U盘化生存的理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能够一起协作,不是因为系统,而是因为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之所以热爱iCourt,是因为分享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在律师这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知识越多,往往就意味着能力越强;但是这个行业也充满着独来独往的人,拒绝分享,将知识作为禁脔,怕别人知道,担心自己丧失知识优势,口头禅是“我很牛”,潜台词是“你们不行”。无论他们嘴上重复多少遍团队和合作、沟通,实际上,他们最多停留在个人成功的阶段(按《部落的力量》一书,就是处于第三阶段),其个人能力越强,就意味着团队其他人的成功可能性越低。 迈向第四阶段团队(这阶段里,团队的口头禅是“我们很牛”)的成功需要的是分享。我能看到的是,好多好多从第三阶段顿悟过来的人,正在寻找奔向第四阶段的方法和途径。iCourt就在这个时候及时地出现了。一个充分分享价值观、信息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群体诞生了。越分享,给别人的帮助越大,别人给你的帮助就越多。这就是“部落”的第四阶段。 与胡校长聊了几次之后,我不得不感叹 iCourt团队的管理方式是多么令人惊讶,一周就开一次会,一共才几个人,竟然在一年内办了50场活动,将校友网络铺向全国各地。iCourt的每个人都是自我驱动的,每场活动都会不断更新升级,每天他们都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答案,始终保持疑问,始终保持好奇。他们身上充满了第四阶段的特征,更符合了互联网时代失控的特征。互联网时代,适当的失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不要中心,反而处处是中心。 “至于未来,一个技术流的、理性乐观派的、U盘化生存的、共享感恩的和走向第四阶段的我应该会在追求极致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iCourt最新课程表————————————【如何订阅本号】点击本文标题下「法秀」→关注【如何分享此文】点击屏幕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投稿请寄caina@icourt.cc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法秀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3月22日 15:05
法秀 最新头条文章
法秀 热门头条文章怎样把一个纠结的临床问题挖掘到极致?
作者:Karry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每个大夫都经历过治疗矛盾的困境,在治疗获益和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之间举棋不定,这对于临床工作很煎熬,但也恰恰是临床大夫的科研出路。
Karry曾经在本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一项临床试验到底能发多少篇文章”,主要和大家横向梳理了一项临床试验能够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写作SCI文章。今天这篇文章其实是它的姊妹篇,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如何从一个临床问题着手,纵向深入对其进行研究、发表文章,最终指导临床应用。
今天举例的临床问题是“房颤合并颅内微出血的患者要不要继续抗凝?”这只是众多临床治疗矛盾之一,希望借此问题的讨论对大家有所启发。(回复171023可下载文献,一周有效)
回想一名神经科大夫,在临床遇到房颤患者,首先要根据CHADS2-VASC评分评估一下患者是否需要启动抗凝,如果符合抗凝指征,又要评估患者是否有出血风险,对于能够明确回答是或否的患者,治疗选择都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那些有可能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是否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才是大夫真正头痛的问题,也是研究的着眼点。
脑微出血(CMB)是指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微小出血,引起铁色素在脑组织沉积,通常表现为MRI T2*加权像上的低信号区域。最常见的引起CMB的因素有脑淀粉样变和控制较差的高血压,前者引起的CMB多位于脑叶,后者多位于深部脑组织。CMB经常偶然检测到,在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中检出率高达40%。
研究表明脑微出血(CMB)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性卒中(ICH)的风险,于是我们可以把研究问题具体化,从“房颤患者合并出血风险要不要继续口服抗凝药治疗?”缩小到“房颤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是否要继续口服抗凝药治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继续把上述问题进行拆分,逐个研究:
房颤会增加CMB风险么?
一项回顾性研究[1],纳入785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发现合并房颤的患者出现CMB的比例高于无房颤的患者(36.7% vs. 22.8%,P=0.03)。此外,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出现CMB的比例高于未服药患者。而且CMB部位主要位于脑叶,口服抗凝药患者CMB的数量也更多。
这项研究提示CMB在老年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较常见,而且口服抗凝药可能会增加脑叶CMB的风险。但是,要建立明确的房颤与CMB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设计更为严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CMB是华法林相关的颅内出血的风险因素么?
上一个研究中,研究者提到了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出现CMB的比例较高,那么反过来,CMB是否可以作为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的一个预测性风险因子呢?
另外一项研究[2],纳入了24名口服华法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的患者,以及48名使用华法林未发生颅内出血的患者,结果观察到颅内出血组出现CMB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9.2% vs 22.9%: p & 0.001),而且CMB的数目也明显多于对照组(9.0 +/- 26.8 vs 0.5 +/- 1.03: p & 0.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MB与华法林相关的颅内出血独立相关。
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说明CMB患者服用华法林的风险和获益哪个更大,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抗栓治疗、CMB和颅内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种针对一个矛盾问题的研究,肯定要有Meta分析啦。果然有人统计了涉及到CMB、抗栓治疗和颅内出血风险内容的研究队列[3],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颅内出血的患者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相比,无论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还是华法林治疗,颅内出血组出现CMB的比例更高。
2)颅内出血患者,使用华法林vs不使用华法林相比,前者CMB出现率更高。
3)颅内出血患者,使用阿司匹林vs不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前者CMB出现率轻度升高。
4)在对768名服用抗栓药物的患者的随访中,观察到基线CMB的水平与随后颅内出血风险增加相关( OR, 12.1; 95% CI, 3.4–42.5; P 0.001)。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现在最缺乏的是前瞻性的研究,来证明房颤合并CMB的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的获益/风险比。此外,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相比,对房颤合并CMB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
哪些因素会导致CMB?
房颤患者启动抗凝治疗前是否需要筛查CMB?
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
目前有三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都把问题指向了这些方面:
CROMIS 2研究,卒中患者CMB的临床意义研究;
HERO研究,通过MRI影响来预测口服抗凝药引起的颅内出血风险;
CMB-NOW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后使用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或者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微出血情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orstmann S, Mohlenbruch M, Wegele C, Rizos T, Laible M, Rauch G, et al.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previous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microbleeds. Eur J Neurol. ):1355-62..
2. Lee SH, Ryu WS, Roh JK. Cerebral microbleeds are a risk factor for warfarin-relat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ology. ):171-6.
3. Lovelock CE, Cordonnier C, Naka H, Al-Shahi Salman R, Sudlow CL, Sorimachi T, et al. Antithrombotic drug use,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studies. S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1222-8.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400-884-1001
周一至周六 9:00-18:00 (仅收市话费)
扫描上方二维码
安装业问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一览业问公众号1462被浏览93532分享邀请回答74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3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文章列表页
资讯-用户中心Special colum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挖掘解决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