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省和地级市建立了自己的中国智慧教育督导课题平台

陈小娅副部长在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抓住机遇& 谋划未来
  不断开创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局面
  (日)
  这次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交流教育督导工作经验,进一步认清形势,研究今后教育督导工作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回顾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恢复,20年来教育督导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探索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保障了&两基&历史性任务的完成。&&&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全国实现&两基&目标。2000年我国实现了&两基&,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其中&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为&两基&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2年,全国还有431个县没有实现&两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本届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西部地区要在2007年实现&两基&的目标。2004年国家启动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农村770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为推动西部&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国家教育督导团出台了《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过程性督导,建立评估验收公示制度。同时,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建立了对372个攻坚县&两基&实施情况进行监测的制度,变一次性验收为经常性评估。2003年和2004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先后组织国家督学近50人次,对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基&工作进行了过程性督导,今年10月还将对6个省进行督导检查。三年来国家教育督导团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督查了一遍。
  &(二)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的落实和完善。
  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2001年国务院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督导部门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专项督导检查,开始了对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探索。
  建立对县级党政领导教育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都明确提出:&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促进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决定》精神,200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贯彻执行,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的具体办法,开展了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工作初见成效,如广东省通过对县级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推动了基础教育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安徽、湖南、陕西、山西、广西、河南等地这项工作都做得很好。
  (三)促进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督导部门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充分发挥了督导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两年来,国家教育督导团分别开展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等5个专项督导检查,共组织国家督学和专家130多人次,督查了32个省次。今年下半年还将对教育经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四)推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各地已基本建立起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在监督和指导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各地也涌现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五)建立了义务教育监测制度。
  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监测工作,由督导办负责,连续三年在全国选择的60个义务教育监测项目县开展监测工作,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为上级部门了解情况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多年来教育督导工作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教育督导是对教育工作实施行政性监督的制度,是推动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和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二是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模式,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必须坚持这种模式。三是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是教育督导的重要工作方式,对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既进行全面、系统的常规监督和指导,又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专门检查,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更好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教育督导是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只有决策和执行是不够的,对决策和执行情况必须严格监督,对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必须科学评估。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教育督导工作开展得好,哪个地方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会得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
  多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凭着对督导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向各级领导、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证明了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督导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二、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教育面临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教育投入的增长力度加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把社会公平的底线放到教育上,要求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公民参政意识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对督导工作的要求也必然提高。基础教育既担负着&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又面临着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挑战;既有受外部条件限制产生的困难,也有因内部改革滞后带来的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因此,教育督导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第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监督保障责任也更加重大。
  如何确保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履行所承担的教育职责,为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实施强有力的制度性监督,扭转临时性、政策性监督多,制度性、法制化监督少的状况,更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是新时期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
  第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指导。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必须解决教育工作中困惑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对学校教学监督指导体系和科学评价的体系,以更好地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维护教育正常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的任务将越来越重。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给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给教育带来活力,同时也受利益驱动影响,产生偏离教育方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等诸多问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基层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如何建立起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教育监管体系,保证教育的有序运行和权力的正确行使,已变得更加迫切。
  第四,及时掌握教育变化情况,建立监控和沟通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我国教育线长量大面广,各地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困难和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各界议论颇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灵敏、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变化情况的监控体系和网络,同时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政府、社会、学校沟通渠道畅通的平台,以便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决定了督导工作的新变化。一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即教育督导要从过去以监督检查教育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为主,逐渐转移到监督检查评估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方面上来。二是从普及到均衡的转变,即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两基&的情况下,教育督导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督促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措施,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城乡和区域间缩小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三是从以督导政府行为为主到督导政府行为与学校行为并重的转变。在强化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同时,要监督和指导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督导要更多地转移到关注内涵、关注弱势群体接受教育上来,要为维护教育秩序、规范办学行为、保障教育公平做出贡献。要通过这些转变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和指导功能,引导社会、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正确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质量。
  面对教育的新形势和督导工作的新变化,目前的教育督导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现行的教育督导机构对政府的监督缺乏法律依据,难以有效行使督政职权;对新形势下如何督学、建立推动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还缺乏研究;督导的特殊作用和功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权威性还不够;督导评估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对学校多头评估、重复评估的问题至今没得到解决;督导法规体系不健全,机构和队伍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要在督导制度的不断完善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今后教育督导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教育督导工作的总体思路教育部在研究制定《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建立和完善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督导制度&的专题。经过研究,提出今后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中心,以理顺督导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督学队伍为关键,以完善督导法律法规为基础,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和指导并重,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不断开创督导工作的新局面。到2020年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督导制度。
  推进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初步设想,一是建立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评价制度的督政体系,实行对地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逐级考核的制度和上级政府以教育督导结果为依据对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问责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实行对学校定期的综合督导评估,对校长、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形成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对教育运行、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对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常规监测;四是建立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督导工作运行机制;五是建立较为完备的教育督导法规体系。
  (二)今后几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
  1.明确方向,调整重心,把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中心任务。
  素质教育关系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素质教育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对素质教育问题做系统调研,陈至立同志多次亲自主持召开了素质教育座谈会。教育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素质教育调研领导小组,周济部长任组长,抽调专人组成工作班子,从系统调研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育督导部门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应有所作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督导评估的中心任务。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障碍,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指导密切相关,如一些地方政府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把本地区考入重点大学和重点高中的数量作为体现教育政绩的重要标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工作;一些学校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现有评价指标的导向下,明知一些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却违心去做;受传统观念和用人制度的影响,一些家长和社会狭隘的人才观、价值观也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难度。因此,各级督导部门要认真研究对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要从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等几个层面加强督导评估,把纠正目前推进素质教育遇到的各种偏差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
  2.提高认识,建立机制,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督导评估的突出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任务,要求必须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政府。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要通过督导,引导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教育差距。同时,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也十分重要,比如加大对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的督导,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的督导,等等。对学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认真开齐课程,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等等也要进行督导评估。
  3.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扎实做好&两基&攻坚督导检查工作。
  温家宝总理要求,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每年要检查一次。至立同志要求把加强监督检查放在&两基&攻坚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刚刚结束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上,她又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两基&攻坚办和国家教育督导团都要对&两基&攻坚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凡是项目资金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攻坚县,都要逐一安排督查。各地教育督导部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督导部门责任非常重大。督导部门要全程介入&两基&规划的实施,加强过程性督导,督促各攻坚县按照规划如期实现&两基&目标。要加大督导力度,监督政府行为到位,落实责任,解决攻坚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中,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两基&达标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非常重要,督导部门要把&两基&巩固提高的复查工作摆在与&两基&评估验收同等重要的位置。
  4.注重内涵,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督导评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由量的发展阶段逐步转向质的提高阶段,督导部门要注重学校内涵发展。评估学校不能只重硬件,忽视管理,在基本办学条件具备后,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督导评估越发显得重要。要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要加强督导评估的针对性,把重点放在各项薄弱环节上,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安全管理等,目的在于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推进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5.围绕中心,注重实效,加大对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督查力度。
  督导部门要关注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专项督导检查,不能面面俱到。专项督导检查要强调实效,要能够发现问题,找准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同时,还要结合督导检查的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建立起有效的奖惩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对进一步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的几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督导权威性。督导部门是监督部门,国家赋予督导部门监督的职能,就应该建立起监督的权威性。一要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教育督导公报》和《教育督导报告》。二要建立督导检查整改制度,今后,凡督导检查都要明确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要求被督导单位上报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督导水平。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督导工作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以专职督学为主的专业化督导队伍十分重要。督学要加强学习,不仅要熟悉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督导业务,也要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把督导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对教育宏观要求的大背景下去开展工作,提高督导工作水平。
  第三,大胆改革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督导工作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地域大、城乡差别大,督导工作不可能一个模式。各地要按照国家教育督导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去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地做好督导工作,形成自己的特点。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以工作的创造性应对艰巨性,以机制的多样性应对复杂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开创全国教育督导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
----------省市教育督导网站----------
上海教育督导网
浙江教育督导网
山东教育督导网
安徽教育督导网
湖北教育督导网
河南教育督导网
甘肃教育督导网
----------市县教育督导网站----------
南京教育督导网
无锡教育督导网
徐州教育督导网
常州教育督导网
苏州教育督导网
南通教育督导网
连云港教育督导网
淮安教育督导网
盐城教育督导网
扬州教育督导网
镇江教育督导网
泰州教育督导网
宿迁教育督导网
----------市县教育门户网站----------
南京市教育局
无锡市教育局
徐州市教育局
常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局
连云港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盐城市教育局
扬州市教育局
镇江市教育局
泰州市教育局
宿迁市教育局
昆山市教育局
泰兴市教育局
沭阳县教育局
-------------其他相关网站-------------
教育部督导办
江苏教育网
江苏教育信息网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 段留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京发布,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4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影响深远。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地方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成为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语言文字法制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取得显著成绩。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语言文字立法任务全面完成,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地方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规范和标准研制取得新进展,完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通则》正式实施,“交通”“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9个分则的英文译写标准研制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不断深入,全国29个省(区、市)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二类、三类城市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任务的达到80%和40%。互联网成为语言生活的重要领域,国务院通知要求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对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动态观测。全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国家语委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语言能力问题在2014年受到空前关注,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对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为语言文字工作指明新的方向。6月,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合作举办的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成功召开,以中国政府为主导形成大会成果文件《苏州共识》。国民语言能力培养的相关基础阶段研究逐步深入。语言能力提升进一步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新形势下的民族语文工作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引起关注,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有关要求。
传承弘扬中华语言文化是2014年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化传播活动在主流媒体频频亮相,激发了全社会对提高国民语言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国家语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共有包括港澳台和外国学生在内的180名学生参加复赛,收视人数达4.3亿。首届“中国成语大会”成功举办,收视人数达5.59亿。全国15个省(区、市)陆续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书法展览与名家讲座相结合,引导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启动,首批发布81条术语译写成果。语言国情调查和资源保护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实施语言国情调查,中央苏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等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区域语言文字现状的专项调研不断深入。有声数据库国家库建设技术平台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并正式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争取到国家财政支持启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相关阅读活动丰富多彩,重视读书、崇尚读书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一大批反映社会百态的词语活跃在社会语言生活中,成为年度社会变化的记录仪。“法”“反腐”“失”“马航”分别领衔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汉语盘点”作为新的文化品牌活动继续展示其独有的魅力。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语言文化合作交流继续拓展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祝贺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举办。全国政协双周会专题讨论海外华文教育。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第十轮会谈成功举办。“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研制完成并免费提供社会使用,准确率达到99.991%,对于方便两岸民众沟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研讨会在巴黎召开,《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联合宣言》正式将“加强语言教学合作,继续合作举办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讨会”纳入其中。孔子学院开办1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国家高度重视华文教育,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海外华文教育以大力支持。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自2006年至今,已走过近10年历程。十年来,教育部、国家语委积极推动语言生活的监测研究和引导,将其作为掌握语言国情、提升语言服务能力、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打造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自2005年以来,陆续设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等中心。建设动态流通语料库和相应监测管理系统,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三个语料库组成的主流媒体语料库,每年采集10亿字的数据;教育教材语料库实现各种教材1500万字的存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料库每年采集不同语种2亿字的数据,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是着力吸引和培养语言生活分析研究专家队伍。据统计,十年间共有超过200位专家学者作为作者参与报告的研制,通过积极发挥作者和青年学者的作用,对获取的语言监测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和解析,尤其是对大众传媒、图书杂志和互联网上出现的外来语、流行语、新词语以及现代汉语中新现象加以分析研究,为国家重大语言文字决策的出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语言文字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挥了启迪和引领作用。如通过历年对语言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等重大汉字规范的制定,对中小学教育教材包括对外汉语教材的研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社会语言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在众多媒体的支持下,历年来有关报道正面积极,发挥了宣传引导的作用。如2013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年度报告的报道聚焦在“倡导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让群众明显感受到文风新气象。又如2014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围绕“老虎苍蝇一起打、八项规定”成为热词等主题的报道,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经济日报以《流行词语折射社会热点:如时代的脚步似历史的足迹》和《网住语言生活》为题的深入分析,让群众感受到语言生活中涌现的特色用字和用词与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密切联系,以及健康的语言生活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已先后推出英文版和韩文版,在海外推广传播引起良好反响,在“中国学术,国际表达”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获得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成为向世界宣传介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的重要窗口。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凝聚了一种以服务和引导语言生活为目标的理念、锻炼了一支过硬的专家学者队伍、打造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省份地级市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