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条,卡纸,铁片,哪种塑料的韧性好条韧性的排列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67e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讲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 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 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 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 ,观察记录纸。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设问学讲。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我看到了什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 呢? 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 察研究吧。 (板书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 组合作完成。 树 ,树 ,树 ,树 。 二次设计学设问学讲 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 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 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讲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设问学讲 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 过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 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程 2) 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 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 界。 三、自学检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学讲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的 ,观察 世 ) , ( )等简单工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 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 )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 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 )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 )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 )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 )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 ) 五、拓展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 以自己动手查资料?我看到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什么是观察树的各部分名称。课 后 反 思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 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 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的问题。 1、一颗树大树有( ) 、 ( ) 、 ( ) 、 ( ) 、 ( ) 、 )组成。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探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校园的树木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设问学讲 1 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4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 树,完成下面问题。 1 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 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设问学讲 2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 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三、自学检测 学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四、巩固练习 讲 1、填空、 树的形由( ( 过 ) 、 ( ) , ( ) 、 ( ) , ( )组成。 二次设计)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 杨树的叶子像什么( ( ) 、玉米的叶子像( ) 。 ) 、槐树的叶子像 ) 、松树的叶程子像(2 争当小法官。 树的特征各有不同( ) ) 。从一张树皮的拓片可以了解一颗树(我们可以根据树叶的特征来判断它是颗什么树 ( ) 。 ) 。所有的树都有果实(千年的古树开了花,说明所有的树都能够开 花。 ( ) 。3画出两颗形状不同的树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五,拓展延伸 1、 大树的生长一般都需要什么条件?不了解的可 以查资料。 2、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板 书 设 计校园的树木怎样观察树木 树的观察记录 树的相同,不同之处课 后 反 思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 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 学习目标 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 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几种常见的小草。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1 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2 大树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 方?板书课题7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 大树和小草1 课时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观察记录狗尾草。 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 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 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 画下来即可。回答下列问题。 ) 1、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 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特征? 设问学讲 2: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学 讲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 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完成下列问题。 )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 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1 狗尾草( )的,很像( ) 。2、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蒲公英如; ( ) 、 ( ) 、 ( ) 、 ( ) 。(二) 、回答题、 1、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举例说 明。 2、大树和小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巩固练习 (一) 、判断题。 1、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 2、所有的小草都是草本植物。 ( ) )3、小草没有大树那么有用,我们可以任意践踏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学 它们、 ( ) 二次设计(二) 、回答题。 讲 树木和小草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想一想, 查一查, 写一写。 过 五,拓展延伸 请你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设计标语,提醒同学们 程 要爱护它们。板 书 设 计大树和小草 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处课 后 反 思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 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 空气。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 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 生的生命个体。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 槽,一张记录纸。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1、植物都有哪几种? 2、大树和小草各是什么植物?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 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 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 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出示课10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 水生植物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回答下列问 题。 1、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2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 件? 设问学讲 2: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回答下列问 题。 1、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 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 梳理。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1、绿地上生长的植物叫( 中生长的植物叫( )植物。 )植物,水2、水葫芦叶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 ( )是它浮在水面的原因。 3、 水葫芦和的相同点有 ( 和 ( 都会( ) ; 有 ( ) ;寿命( ) 、 ( ) , ( ) 、 ( )都是( ) 、 ) ; ) 。(二) 、我问你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举例说明。 四、巩固练习 (一) 、快乐填一填。 1、绿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 ( 着许多植物。 2、 ( 生植物。11)也生长)和()是两种常见的水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3、 我知道的水生植物还有 ( 二、争当明星小法官。 学 1、水花生是绿生植物。 ( ) 。 ) 、 ( ) 。 二次设计2、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讲 ( ) 3、绿地上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长着许多植物 过 ( ) 。 4、车前草和柳树都是水生植物。 ( 程 五、拓展延伸 分别画出一种水生植物和一种陆生植物。然后再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 ) 。水生植物书 水生植物有哪些器官 设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生长各需要什么条件 计课 后 反 思1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 成了一生。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 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 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 念。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的问题。 1、 柳树发芽时长出的小叶片是 ( ) 色的。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植物的叶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叶子,长的什么形状?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1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 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 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出示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观察比较树叶。回答下列问题。 1、 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 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学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 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 讲 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 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过 设问学讲 2 观察叶的生命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 程 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 的。 2、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 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 段的树叶吗?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1、 植物的叶千姿百态,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树 叶形状有 ( 等。14二次设计) 、 () 、 () 、 ()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2、我们看到的叶子的颜色大多是( 此外还有( )色, ( )色, ( )色, )色, 二次设计所以,我们说叶片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二) 、我问你答。 1、贴一片完整的叶。描述这片叶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1、叶片有绿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 学 ( ) 2、秋天是落叶的季节,这个时候去树林可以捡到 各种各样的落叶。( 讲 )3、同一棵树上落下的叶子,不管是否被虫咬过, 都应该属于同一种叶子。( )过4、 同一棵树上的树叶, 春天它的颜色是绿色, 秋天它的颜色是黄色, 所以这棵树上应该有两种树 叶。( )程5、先准好一张有方格的纸,再把2片不同的叶子 描画在纸上,然后用数方格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树叶 的大小。( )(二) 、补充完整下列各题。 1、植物的叶是由( ) , ( )构成。 )-。2、叶片上的一些纹路就是叶子的( 3、叶脉是为叶子输送( (三) 、回答题。 )的通道。植物的叶子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1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五、拓展延伸 用一张黑色的纸将植物的一片叶子包起来,并用 胶带纸粘紧, 不让叶子照到阳光,一星期后将纸取下, 学 讲 过 程 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5、植物的叶植物的叶是有哪几部分组成 植物的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课 后 反 思1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 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 结果等方面。 学习目标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 录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一把尺子,4 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的问题。 1、植物的叶子大都在什么季节落? 2、描述叶的特征?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17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 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 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 知道了什么? 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 什么? 设问学讲 2: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回答 下列问题。 (1) 、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 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 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 约 15 分钟) (2) 、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 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设问学讲 3: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 列问题。 (1)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通过观察植物一年有什么变化?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1、植物落叶的季节是( 2、植物的变化是( ) 。 )的特征之一。1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3、 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 ) , ( )等方面。 ) , ) , ( ) , 二次设计4、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进入( 发芽、长大、 ( ) 、 ( ) 。(二) 、判断题。 1、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 2、夏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 学 ) 。 ) 。 ) 。3、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 4、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 四、巩固练习 讲 ( 过 (一) 、快乐填一填。 ) 。1、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种植物很快进入 ) ,发芽, ( 2、我们可以量叶片的( 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二) 、快来判对错。 程 1、叶是有生命的。 ( ) 。 ) 、 ( )结果。 )和( )2、 有些树木秋天大落叶,所以它们的叶没有衰老 过程。 ( ) 。3、同一颗树木的树叶大小、软硬也有可能不同。 ( ) 。1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五、拓展延伸 秋天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观察到了什 么? 学 讲 过 程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秋天发生了哪些变化课 后 反 思2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 学习目标 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 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 然规律。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 1、植物的叶子有哪几部分构成? 2、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 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 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出示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了解植物的一生 学习课本内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设问学讲 2;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和不同点。 回答下列问题。 学 1、植物的共同特点 是什么? 2、植物作为生命体它有哪些重要特征? 三、自学检测; 讲 (一) 、填空题。 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们的寿命有 过 ( )有( ) 。 ) 二次设计2、根据生存的环境不同,植物可以分为( 植物和( 程 ( ) 。 ) 、 (3、 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 ),( ).) 、2、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四、巩固练习 (一) ;判断题。 1、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体。 (二) ,我问你答。 1、植物分为哪两类?各举两个例子。 2、 植物正常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 。2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3、植物的一生是有周期的,任何植物都有一定 的寿命。 ( ) 。4、植物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像爱护 自己一样爱护植物。 ( (二) ;回答题。 1、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 2、 从一粒这种子开始, 植物是怎样成长成熟的? 五、拓展延伸 从一棵大树的一生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一下吧。 ) 。板 书 设 计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植物分几类 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课 后 反 思2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 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 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 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 2、设计简 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学案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设问学讲。 学 讲 过 程 (一)理解小动物。 (二人小组交流) 1、 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 那些动物?” “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 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24学科 小组合作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总课时1、寻访小动物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的动物的为俐。 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 那些小动物。 2、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 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学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 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 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讲 2、 四人小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 过 小动物。 5、 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 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程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板书课题) 1、 四人小组寻访。 2、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 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 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 的信息。 二、自学检测。 二次设计2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调查记录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二次设计观察到的小动物共有( 学 讲 过 程 三年级 姓名:)种。三、巩固训练。 (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并列出。 ) 1、填一填。 (1) 校园的草丛中, 生活着 ( ) 、 ( ) 和 ( ) 。(2)九月里校园的花坛里生活着( 生活着() ,泥土里) ,砖块下生活着许多不如名的小虫。 ) ,有的会( ) ,有的(3)小动物有的会( 会( ) 。2、在观察动物的活动中,我们怎样做的? 四、拓展延伸。 秋天我们容易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课后,在 大自然中找找看,并做好记录。2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学 讲 过 程板 书 设 计1、寻访小动物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课 后 反 思27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 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 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 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 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分组: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 学案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学 讲 过 程 一、温故互查。 在观察动物的活动中,我们该怎样做?(二人 小组互说)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2、蜗牛(一)2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设问导读。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 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 物。 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 初略的认识。 导入: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 2 蜗牛(一) 学 (板书课题)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记录 讲 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 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过 3、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我们看到了什么? 4、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 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程 5、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 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 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4、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 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二次设计2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录情况。 5、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 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 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三、自学检测。 1、填一填。 (1)蜗牛的颜色是( )的。 )或( )轻轻 二次设计(2)观察蜗牛反应时,用( 触碰蜗牛的身体。 (3)蜗牛的足叫( 学 讲 过 程 (4)蜗牛生活在( 中。 (5)观察蜗牛时要有( 要( )它的活动。 ) , () ,它是靠( ) ,光线不太()爬行的。 )的环境)地观察,不2、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四、巩固训练。 1、仔细观察蜗牛,我们能看到什么? 2、我们来养蜗牛。 (1)环境: (2)食物: (3)观察: 五、拓展延伸。 饲养蜗牛。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 事项。 2、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问题。 3、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 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 的信息。 学 讲 过 程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 2、蜗牛(一) 观察蜗牛的身体:壳、头、触角、眼、口、腹 观察蜗牛的运动:腹足 养蜗牛:环境、食物课 后 反 思3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 吃食、排泄。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息的重要性。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分组:2-3 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 记录表。 )学案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学 讲 过 程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观察了解了蜗牛的身 体结构,观察了蜗牛的运动等,知道了蜗牛是靠腹 足爬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蜗牛(二) 。 (板书课题)32学科 小组合作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总课时3、蜗牛(二)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2、 我的蜗牛 “睡觉” 了, 怎么让他醒起来呢? (放 入水中) (二)观察蜗牛吃食。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 和不吃什么。 2、 小组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 小组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并 作好记录。 蜗牛的食物记录表 讲 食物 白菜 过 苹果 橘子 梨 程 馒头 肉片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蜗牛吃了食物之后,从什么地方排出粪便? (2)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 吃“√” ,不吃“×” 。 二次设计学3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三、自学检测。 1、填一填。 (1)蜗牛用( )吃食。 ) ,气孔在内膜上。 )中 二次设计(2)蜗牛的呼吸用((3)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在( 就行了。2、蜗牛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 四、巩固训练。 (二人小组交流完成) 1、对号入座。 (1)蜗牛喜欢吃( A、苹果 学 讲 过 程 (2)蜗牛用( A、鼻 (3)蜗牛用( A、触角 B、饼干 )呼吸。 B、气孔 C、鳃 ) 。 C、糖)寻找食物。 B、眼 C、鼻子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吃了食物以后,从什么地方排出粪便?它 的粪便又是什么样的?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蜗牛 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34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学 讲 过 程板 书 设 计 2、蜗牛(二) 蜗牛吃食物:菜叶、苹果-----蜗牛的排泄和呼吸:气孔课 后 反 思3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 反应、对水的反应。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 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学案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总结:观察蜗牛的方法。 (二人互说) 学 讲 过 程 二、设问学讲。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 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 植物。 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4、蚯蚓3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 四人小组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 纪录的方法。 2、四人小组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 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我观察到蚯蚓 蚯蚓身体是怎样的?能找到蚯蚓的口、肛 学 门和环带吗? 二次设计讲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 过 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程 法。 2、四人小组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 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1)蚯蚓是怎样爬行的? (2)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是 怎样的? (3)把它放入水中看它有什么反应?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 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371、 四人小组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 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三、自学检测。 1、填一填。 (1) 蚯蚓生活在 ( 的土壤中。 (2)蚯蚓的身体有( ) 、 ( ) 、 ( )等。 ) 、 ( ) 、 ( ) , ( ) 二次设计(3)观察蚯蚓的反应时,用( 蚓的身体就行。 (4)把蚯蚓放在水中,别把蚯蚓( 学 讲 过 程 里。 (5)观察完蚯蚓后,把它送回( 2、蚯蚓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轻轻触碰蚯)放在水)的地方。四、巩固训练。 (二人小组交流完成) 对号入座。 1、蚯蚓的头部在( A、离环带较近的一端 B、离环带较远的一端 C、两端都是头部 2、 ( A、口 )是蚯蚓的生殖器官。 B、肛门 C、环带 ) 。 ) 。3、关于蚯蚓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用腹足爬行 B、全身缩前行 C、呈“S”形前进4、 夏天雨后, 蚯蚓都爬出了地面, 这是因为 ()3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A、地里全是水,呆久了会闷死 B、地下太热,出来凉快一下 C、饿了,出来寻找食物 学 讲 过 程 2、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 息。 蜗牛 蚯蚓 五、拓展延伸。 1、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二次设计板 书 4、蚯 蚓 设 计课 后 反 思3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 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教师准 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学 案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学 讲 过 程 一、温故互查。 (二人互说) 1、蚯蚓生活在( 的土壤中。 2、蚯蚓的身体有( ) 、 ( ) 、 ( )等。 ) 、 ( ) 、 ( ) , ( )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总课时 5、蚂蚁教具学具3、蚯蚓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二、设问导读。4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了解蚂蚁吗?知道蚂 蚁 长什么样吗?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吗?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蚂蚁。 (板书) 我相信大家学后,一定能对蚂蚁有所了解。 (二)观察蚂蚁。 1、室外观察蚂蚁。 (1)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学 (2)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 法。 (3)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 讲 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 四人小组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并作 好记录。 过 (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 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 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 程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 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 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 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 蚂蚁呢?” (2)四人小组讨论方法,组长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 二次设计4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个部分?每部 分都长着什么? (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 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 的信息并记录。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 学 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1)蚂蚁是( 讲 (2)蚂蚁是( 是它们喜爱的食物。 (3) 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 ( 边、 ( 过 )处、 ( )里、 ( ) )动物,有时排着队伍前进。 )动物,我们的( )和( ) 二次设计)上,到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直接捉蚂蚁,这样会伤害它的。(4)别用(2、蚂蚁的身体外形是怎样的?分几部分? 四、巩固训练。 1、填空。 程 ( (1)观察蚂蚁时,可以把它放在薄一点更透明的 )里。 (2)静静地观察蚂蚁,请别( )蚂蚁的身体,可以放在昆虫盒里观察,观察完后,把它送回家。 (3)蚂蚁找到食物后,通常会寻找( 食物。 (4)蚂蚁是用( )和同伴进行交流。 )搬运2、根据你对蚂蚁的观察,尽可能准确的把它画出4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来。 五、拓展延伸。 进一步观察蚂蚁: 学 讲 过 程 1、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蚂蚁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 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 )的路线。 ) ,它 二次设计3、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 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 我们不要随便干扰蚂蚁的( ) ,到处乱爬。所以 ) 。板 书 5、蚂 蚁 设 计课 后 反 思4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科学 6、金 总课时 鱼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 同。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每组:2-3 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 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 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一、温故互查 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分别叫什么?组内互 查。 学 讲 过 程 二、设问学讲 1)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2)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小组合作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并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小组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44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观察 并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方法: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 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 法)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4)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小组合作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 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相同的特点写在 中间。 蚂蚁 金鱼二次设计学讲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 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 活。 三、自学解疑 1、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数量最多 的是( 等。 3、金鱼的食量( 利用水中的( 四、巩固训练 金鱼的身体怎样?身上长着什么?它怎样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喂得太多会把金鱼( )。 4、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 )进行呼吸。 )、( ),很美丽。 5、金鱼的体形( )、鱼腮就 )。 )、 ( )、 ( )过程2、金鱼的食物有(4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 五、课后拓展 思考金鱼与其它动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次设计学 讲 过 程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鱼鳞 金鱼 鱼鳍 尾鳍 鱼鳃4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 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 学习目标 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 然规律。 科学 总课时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学习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 动物特征。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 干扰。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一、温故互查 金鱼身体上长有什么?组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设问学讲 1)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 本上。 2、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教师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 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 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47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 2)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 项。 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回教室汇报。 3)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 告诉学生, 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 体。 4)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 吗?”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 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 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讲 三、自学解疑 1、关于动物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蜗牛和蚂蚁都用卵繁殖后代 过 B、蚂蚁和蚯蚓都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C、金鱼和蚯蚓的呼吸器官都是气孔。 2、动物和植物都属于( 命的物体。 程 A、动物 四、巩固训练 连线 大象 长颈鹿 蜂鸟 鸵鸟 五、课后拓展 你对生物还有哪些了解? 世界上最大的鸟 世界上最小的鸟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B、植物 C、生物 ),他们都是有生 )。二次设计学4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二次设计学 讲 过 程板 书 设 计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课 后 反 思4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一)科学概念 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了解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做成的,也 可以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 学习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身边的物品,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通过调查身边的物品,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 通过调查身边的物品,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 六种常见的材料、尺子、眼镜、木块、玻璃、铁片、纸、记 录纸。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 学 讲 过 程 找出自己的文具,看看他们都是什么? 二、设问学讲。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 品,他们都是由什么原材料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 起去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我们周围的材料5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找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说说他们的 特性。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材料名称 特性在我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物品看的不 一样,可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 之处。比如:钥匙和文具盒他们是由金属构成,原材 料是相同的。 设问学讲 2:调查身边的材料。看看自己和同学 们身上穿的,戴的,以及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 成的,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我们身上的物品 名称 校服 扣子 拉锁 钥匙 发夹 可能使用的材料5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三、自学检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学讲部分的问题。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他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 的?(四人小组成员互相说说书包里的物品由什么构 成?) 3、分析铅笔由哪些材料构成?(合作探究) 金属,木头,塑料 四、巩固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 1、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2、 比较一下生活中那些物品看的不一样,可是材 讲 料却是一样的。 3、分析一下电视机,门,电灯,风扇这些物品是 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过 4、填空。 (1)铅笔是由( (2)三角板是由( 程 (3)窗户是由( 5、判断。 (1)不同的材料能构成不同的物品。 ( (2)相同的材料能构成不同的物品。 ( (3)小刀是由金属构成的。 ( ) ) ) )材料构成的 )材料构成的。 )材料构成的。 二次设计5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五、拓展延伸 1、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几类? 2、 找一找资料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的材料,把 学 讲 过 程 它记录下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我们周围的材料 塑料,金属,玻璃,木头,纸,棉花课 后 反 思5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 学习目标 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生(每小组)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 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的问题。 1、说出常见的六种材料。 2、文具盒里的文具都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种物品,它们分别是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哪种材料硬 1 课时54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投影出示) ,你知道它们 的硬度吗? 板书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你们觉得这四种物品从硬到软怎样 排列呢? 介绍用刻画的方法 完成下列表格 用来划 学 的材料 木条 讲 木条 卡纸 铁钉 过 塑料尺 给这四种材料按硬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程 设问学讲 2:金属有什么特性? 小组成员之间共同研究来完成。 (坚硬,导电,导热,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三、自学检测 1、完成设问学讲部分的问题。 2、怎么证明金属的导电性? 3、金属有哪些种类? 4、喝完饮料的铝罐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四、巩固练习 填空。 划痕 被划的材料 卡纸 铁钉 塑料尺 二次设计5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1、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这四种物品的硬度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金属有( 学 讲 过 程 3、生产铝罐利用了金属的( 五、拓展延伸 我们应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适当的评价。 ) , ( ) , ( ) , ( )特性。 )特性。 ) 。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哪种材料硬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课 后 反 思5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材料 学习目标 的韧性不同的物理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认识到所有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韧性的特点。 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尺、铁尺、木条尺、卡纸条各一根,50 克 钩码 1 个。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1、常见的材料有那些? 学 讲 过 程 2、(金属、塑料、木头、纸片)这四种材料谁最 硬呢?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一下?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材料除了本身有一定的硬度特性外,他还有一 个特性就是“韧性” ,板书――韧性。 二次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1 课时《比较韧性》57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什么是韧性?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 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设问学讲 2: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相同吗?我们 就来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 设问学讲 3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成 的?它们分别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 三、自学检测 学 1、出示四种材料:铁片、木条、 塑料条,纸卡 条这四种材料哪一种的韧性更好呢?猜猜看! 2. 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或者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它们 讲 的柔韧性, 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 (学生汇报比较 结果。 ) 过 引学讲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 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公不公平的。 3、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卡纸条、塑料条、不 程 锈钢条,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 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卡纸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 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 1 厘米,用回形针挂 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 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 5 厘 米、10 厘米和 15 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 录在表格中。58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不同材料的弯曲程度伸出的长度二次设计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5 厘米 10 厘米 15 厘米 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谁的弯曲程度大? 谁的弯曲程度更小? 弯曲程度大说明了什么? 学 4、 看科学书第 53 页, 关于塑料你了解些什么呢? 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及塑料循环使用的过程。 讲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过 1、 塑料有 ( 2、弯曲程度大说明了( 3、塑料可以做( 程 4、韧性指得是( ) 。 ) 。 ) 的特性。 ) 。(二)比较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的韧性,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顺序。小组成员派代表汇报自己组的答案。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比较韧性,你有什么收获?5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2、 认识可回收标志,以后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的 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结:我们对塑料有了更深的了解,塑料虽然有 学 讲 过 程 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 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少用塑料制品。另外通过研 究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了可降解的塑料,希望同学们以 后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 我们生存的环境。 二次设计板 书 设 计比较韧性 塑料的特性(坚硬,韧性,反复熔成型,断裂)课 后 反 思6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 学习目标 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纸片、塑料片、金属片和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水、 滴管,放大镜、餐巾纸,浸泡好的纸浆、水槽和棉布。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完成下列问题 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请说说图片上是什么物品, 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课间,张老师不小心把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 请问,你将选择这四种材料中的哪种材料来擦干它61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 他们吸水吗1 课时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呢?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板 书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设问学讲 1、 出示餐巾纸、 塑料片、 铁金属片、 木片各一片, 你们认为这四种材料,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2、 同学们可以将纸撕开,看看纸里面有些什么? 3、 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 学 过的纸? 三、自学检测 讲 1、布置实验要求:(投影) (1)用什么滴水?滴多少水?滴在什么地方? (2)怎么看材料是否吸水? 过 (3)记录:用图画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人人能 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4)做完实验,上交所有实验材料。 程 2、讨论:(1)通过刚才观察、交流,你们发现 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一样吗? (2)哪钟材料吸水性最强?其次是什么?塑料和 金属呢? (3)纸吸收的水到哪里去了? 3、纸的观察 猜测纸的组成和结构。 观察纸的组成和结构,画在记录单上。 二次设计6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归纳: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4、完成设问学讲部分的第四个问题。 四,巩固练习 填一填。 学 讲 过 程 是( 3、纸是由( 五、拓展延伸 1、小小设计师:设计制作一张有特色的纸。 2、小小收藏家:收集不同种类的纸,做成纸样标 本。 板 它们吸水吗 书 设 计 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原料―――纸浆―――纸 1、纸的特性是( ) 。 二次设计2、木片,金属片,塑料片,纸的吸水性强弱分别 ) 。 )发明的。课 后 反 思6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 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 学习目标 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 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 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大小不同、 形状不同的金属块、 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 (实心) , 水槽 1 只,装半水槽水。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复述回顾 1、纸有什么特性? 2、我们应该怎么样合理利用纸张? 二、设问学讲。 (一)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物体是沉入水中的,有64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1 课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的物体是浮在水面的,那么这些物体都是什么材料做 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 课题) (二)、设问学讲 金属、塑料、木头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物品,它 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我 们先来预测一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每种物 品你组有几人认为是沉几人认为是浮,记录下来。为 了记录方便用箭头表示,箭头向上表示浮,箭头向下 学 表示沉。 常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 讲 材料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 二次设计过程、 三、自学检测 1、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且把结果填写在 实验记录单中。 2、每组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验证。 3、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觉得木头有哪些 特性,小组讨论。6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四、巩固练习 判断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6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1、塑料可以浮在水面。 2、木头的特性有弯曲性。 3、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树木。 学 讲 过 程 五、拓展延伸( ( () ) )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板 书 设 计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 塑料、木头 ↓ ↑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有关。课 后 反 思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1 课时67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小组合作探究课题 辅备教师砖瓦和陶器、瓷器科学概念: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 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管。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木头,纸,金属,塑料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 它们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 二次设计 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不同种类的砖瓦和陶器、瓷器各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学讲设计学讲设计68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之精神的文化底蕴,给你印象深刻的中国古文化是什 么呢?其中有一个文化就是介绍中国的陶器和瓷器。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 (板书课题) (教师播放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图片。 )你们在播 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 过砖和瓦?砖瓦和陶器、瓷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设问学讲 2: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硬度、韧 学 性、是否容易吸水和在水中的沉浮。完成下表 硬度 讲 是否容 易吸水 砖 瓦 过 陶瓷 瓷器 三、自学检测 程 1、示范做实验:注意按顺序操作。用钉子来研究 它的硬度,用手掰一掰,看看它们会不会弯曲?用滴 管一次一次地滴,来测验它们的吸水性能,把它们放 在水中,看它们的沉浮现象判断它们的沉浮能力。 2、实验操作,探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指名材料员领取材料 分发砖和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 个滴管,每 4 人小组各一副 分发记录单 在水中 的沉浮 是否容 易折弯学讲设计学讲设计69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并及时控制材料, 做完的同学带上器材上台汇报写结论。 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瓦和陶瓷 了吗?能猜测出它们的主要成份吗?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黏土) 3、黏土的变化 观看制作过程录象; 了解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 学 疑问吗? (1)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 讲 变化非常大。 (2 )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 样? 过 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 察比较。 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 程 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 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四、巩固练习 说一说 砖瓦,陶瓷,瓷器性质上的区别?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7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五、拓展延伸 砖瓦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瓦和陶 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 学 讲 过 程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我们应怎样做才能降低环境 污染呢?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适当的评价)板 书 设 计砖 瓦 陶器 瓷器较硬 硬 很硬 很硬砖瓦和陶器、瓷器 较容易吸水 在水中沉 较容易吸水 在水中沉 不会吸水 在水中沉 不会吸水 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不易折弯 不易折弯 不易折弯课 后 反 思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1 课时7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小组合作探究课题 辅备教师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 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根据可观察到的特性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 学习目标 行描述和分类。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 境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根据所学知识给材料分类,会辨别材料的性质。 材料的分类,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物体的归类。 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实物和生活场景图片。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 讲 过 程 你在这个单元的前几节课里都学会了什么呢? 知道有哪些材料吗?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对于前面学习的内容,学生们一定有所了解了, 现在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文具分几 类? 二次设计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7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二)设问学讲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 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 本 P61 表中。 2、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 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三、自学检测 1、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 学 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讲 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2、归纳这些材料的特性 木条 过 痕迹 沉还是浮 易折弯吗 程 易吸水吗 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 材料。 4、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 有些材料却不能,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 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 材料。 卡纸 铁片 砖 瓷 塑料尺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7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2、举例说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资料库: “材料的发展历史” 及 “复合材料” 。 学 讲 过 程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 普通纸的对比研究。板 书 设 计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木材、纸、金属、塑料、砖瓦、陶器、瓷器 硬度 柔韧性 吸水性 在水中的沉浮能力复合材料的认识课 后 反 思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科74科学课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小组合作探究课题 辅备教师水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 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 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 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 观察对比。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 分类。 7 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 个透明塑料袋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 1、水是什么颜色? 2、水有什么用处?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二次设计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7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板书课题。 (二)设问学讲 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 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 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 里面装的是什么,回答下问题。 1、水又装在哪个袋中? 2、醋装在哪个袋子中? 学 3、你是用什么方法辩别出来的?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讲 1、水是一种没有( 水这样的物体叫 ( ( 过 ( 程 ) 、 ( ) 、会( ) 、的物体,像 ) 、) 。 2、 我们把物体分为 ()三类。 )、 ( ) 、3、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它存在于( ) 、 ( )中。4、 水有三种状态; 固态的 ( 气态的( ) 。) 、 液态的 () 、(二) 、连线题。 (相应的叙述连起来。 ) 把观察水的方法与观察到的特点连接起来。 用眼睛看 用鼻子闻 用舌头尝 用手摸 四、巩固练习 (一) 、快乐填空。 光滑 无色透明的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7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1、地球有-----------左右的面积被是谁是谁覆 盖。 2、地球表面上-----------的面积都被厚厚的空 气包围着。 水、醋、牛奶等是-----------体,石头、木头、 学 讲 过 程 树叶等是-----------体,空气为----------体。 (二) 、判断题。 1、水没有固定的形态。 2、水是白色的液体。 ( ( ) )3、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在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我问你答。 通过你的观察和学习,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五、拓展延伸 水都存在于哪里?它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 关系? ( )板 书 设 计水水是一种什么物质 水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课 后 反 思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科77科学课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小组合作探究课题 辅备教师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 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 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学习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 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 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2 个塑料杯、1 片玻璃、1 张蜡光纸、1 支筷子、2 个试管、2 教具学具 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 个玻璃杯、1 个塑料瓶(矿泉 水瓶)、1 个水槽。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的问题。 1、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是液体? 2、什么叫液体物质?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 二次设计学习难点学讲设计学讲设计78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体?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 为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二)设问学讲 设问学讲 1:比较水和油的轻重请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 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根据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和食用油相比有哪些差异? 2、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 设问学讲 2: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 讲 用油的相同点回答下列问题。 1、借助多种容器, 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 过 点是什么? 2、 食用油、 水和洗洁精谁流动的快?这说明了什 程 么? 三、自学检测 (一) 、填空题。 1、我知道的液体有( ) 、 ( ) 、 ( )等。 ) 。 ) 、学2、 对于液体缺乏了解时, 不能轻易 ( 3 、谁是谁和食用油相比,在 ( ( ) 、 ( ) 、 ( )或( ) 、 ( ).) 、 或 ( )、 () 、等方面有差异,不能轻易((二)、判断题。 1、世界上所有的水都是液体。 ( )学讲设计学讲设计79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2、通常情况下,油比水轻。( )3、 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 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三) 、回答题。 学 我们平时住做饭时为什么油花飘在饭的上面? 四、巩固练习 (一) 、补充题。 讲 1、盐水、糖水、牛奶三种液体中------是没有气 味、无色透明。 过 2、沙子、可乐、纸属于液体的是------。 3、洗洁精、植物油、汽油到入水中,-------会 沉下去。 程 (二)回答题。 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拓展延伸 矿泉水和可口可乐是我们小朋友常喝的饮料,你 能说出它们有哪些不同和哪些相同吗? 板 书 设 计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 )课 后 反 思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总课时8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小组 合作探究课题 辅备教师3、谁流得更快一些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 学习目标 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 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 度影响。 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给每组的材料:1 小杯水、1 小杯油、1 小杯洗洁精、1 块玻教具学具璃、3 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 、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表格。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一、温故互查 学 讲 过 程 吗? 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组内互查。 二、设问学讲 1)设计方案 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学讲设计二次设计8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 液体。 (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 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 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 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 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学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 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2) 、实验、思考 讲 1、 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 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 全班交流, 汇报, 包括: 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 过 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 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程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3) 、液体、固体比较 1、 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 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 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 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 和液体比较的记录。 三、自学解疑 1、( )、( )、( )等都是学讲设计二次设计8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液体 2、水( 液体也会( 四、巩固训练 判断 1、液体都会流动。 学 讲 过 程 ( ) ) ) ( 2、 水的流动速度最快, 因为水没有粘性。 ( 3、 液体是透明的, 固体是不透明的。 五、课后拓展 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 认识? )流动、油( )。 )流动,其他的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讲设计8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小组 合作探究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总课时4、比较水的多少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 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 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 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学习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 体积。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 成为可能。 给每组的材料:3 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 、1 个玻璃杯、1 个量筒、1 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学习难点教具学具学 讲 过 程一、温故互查 洗洁精、 水、 食用油谁流的更快一些?组内互查。 二、设问学讲 1)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学讲设计84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请学生猜测,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 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 什么这么想。 (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 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 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 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 (如出现结果差异较 大或不同,引学讲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学 2) 、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 2 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 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 讲 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过 预设 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 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 子,该怎么办? 程 预设 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 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 料可怎么用。 预设 3(可接预设 2) :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 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 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 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 同)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 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8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来。 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3) 、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 ,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 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 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 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 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 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 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 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三、自学解疑 1、液体的体积单位是( 体 的( 四、巩固训练 用量筒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量筒带有刻度,专门用于测量液体的多少,即液86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 五、课后拓展 比较液体的多少还有哪些好方法?二次设计学 讲 过 程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比较水的多少 体积单位 测量体积 毫升 量筒87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 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 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2 个透明塑料袋、 2 个玻璃杯、 1 个水槽、 1 根香、 1 个打火机、 1 个吹泡泡器(或吸管) 、1 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 讲 过 程 1、水有什么特点? 2、水和生物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 资源? 二、设问学讲。 (一) 、引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么,用手捏住鼻子, 紧闭上嘴,开始数数 师:有什么感觉88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1 课时我们周围的空气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师:看来空气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呀,没有它我 们就不能呼吸,那对于这个朋友你又有哪些了解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的周围的空气。 板书: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 、设问学讲 1、你知道的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现在同学们用手中的塑料袋收集一些空气来观察 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 学 2、 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空气的存在呢?请各 小组同学来比赛,看哪组的方法多 讲 3、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 装有空气? 过 4、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三、自学检测 1、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周 程 围到处有空气。 2、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玻璃 杯、吸管、气球) 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 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 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 ④吹气球??) 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 二次设计8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3、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流动? 4、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相同的地方;→比较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二次设计水学空气讲四、巩固练习 1、填空。过空气有____、____、____、___ 特点。 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程2、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流动? 3、说一说空气和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水空气9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二次设计五、拓展延伸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周围生活的环境 , 才能使 学 讲 过 程 空气更加清新。我们周围的空气 板 书 设 计 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课 后 反 思9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 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 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 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 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 管、纸巾 2 张、1 块橡皮泥。 第( 一 )课时 学讲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学 讲 过 程 1、空气有什么特点? 2、空气和水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二、设问学讲 (一)导入 1、 同学们, 你们都听过 《乌鸦喝水》 的故事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 喝到水的?(播放课件)92学科 小组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1 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2、 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中的 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二)设问学讲 1、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2、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 呢? 3、空气占据空间(体积)大小可不可以变化的? 三,自学检测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学 1、 出示透明玻璃杯: 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 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讲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 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指读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过 1 将纸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 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 松手, 再轻轻地竖直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程 3 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擦干后再取出纸,看看有 没有湿。 验证方法明确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 意的地方?小心尽量不要弄洒了水,明确分工,不要 争抢将玻璃器皿弄打了。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纸没有湿, 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 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 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二次设计9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案(教科版)学讲设计学讲设计 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 橡皮泥,你们能利用这些东西和看不见的空气使水从 吸管里流出来吗?(课件出示) (1)不能倾斜杯子。 (2)不能压瓶子。 (3)不能 用嘴吸。 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 让空气跑出来。 ) 这么做为什么水会流出来?是谁把水 挤出来的? (里面的空气多了,多余的空气占据空间, 学 把水挤出来了)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2、 (出示注射器) 我们要借助它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方法来研 讲 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过 用 2 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怎样 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格) 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压,注意一定不能 程 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 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韧性高强度大的塑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