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质水泥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价格作为普通建筑碎石销售怎么处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建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建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23:4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建设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传我的文档
哎呀!你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前往任务平台,千万道客用户为您精准提供!
关注微信公众号汉中市矿产资源规划()----市国土资源局
汉中市矿产资源规划()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字号:
一、汉中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1:20万)
二、汉中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20万)
三、汉中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 (1:20万)
四、汉中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1:20万)
五、汉中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 (1:20万)
六、汉中市主要矿产资源整合及开采规划区块图& (1:20万)七、汉中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1:20万)
一、《汉中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编制说明
二、汉中市矿产资源规划附表册
“十一五”及其后十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是省内及国内多种重要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富集区,是省钢铁、黄金、多金属及建材的重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遵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及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规发[号)的要求,编制《汉中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7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
《规划》是汉中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统筹安排,是2008~2015年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汉中市人民政府发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西与甘肃省接壤,南与四川省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面积27246平方千米。辖汉台区、开发区及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西乡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十县二区。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79.37万。
辖区地处秦巴山地西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秦岭山脉,南部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西乡盆地。最高峰—秦岭兴隆岭,海拔3000米。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
汉中市处于汉江、嘉陵江上游,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境内山川秀美,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汉中市历史悠久,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区内现有宝成线、阳安线和襄渝线三条铁路过境和太原—西安—汉中航班,有西汉高速、国道、省道等公路干线和通达各县、乡的地方公路连结成网,交通便利。
汉中市地处我国中西部交接部位和南北域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大力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经济增长逐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9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GDP7676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3.09:39.86:37.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35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3元。
(二)矿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汉中市矿产资源丰富,勘查、开发历史悠久,矿业经济发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勘查和开发,相继建立了一大批矿山企业和矿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钢铁、黄金、有色、建材及化工工业,构成了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矿山企业共440个,从业人员共20686人。规模以上矿业及相关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49亿元的36.9%。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全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原材料。矿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力、交通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展了就业幅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全国二轮区划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汉中市地跨略阳—洋县海西一印支蛇绿杂岩锰磷铬镍成矿带(Ⅳ14);勉县—略阳—宁强太古代—元古代碧口隆起铁金银铅锌铜、高镁岩石、磷矿、石英岩、硫铁矿成矿区(Ⅳ15);汉南台拱元古代一新生代铁铜、石膏、膨润土、石材成矿区(Ⅳ16);宁强—镇巴元古代—中生代铁磷铅锌、石膏、煤、饰面石材成矿区(Ⅳ17)等四个Ⅳ级成矿区(带)。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省内重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富集区之一。截至2007年底,区内已发现矿产92种(含亚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2种,矿产地293处。已列入陕西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40种(不含毒重石、矽线石、地下水),矿区187处(含共伴生矿区)。其中,大型矿床41处,占21.93%;中型矿床53处,占28.34%;小型矿床93处,占49.73%。
2007年底,汉中市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7种,分别是玻璃用石英岩、石棉(居全国第三);钛矿(钛磁铁矿)、化肥用蛇纹岩(居全国第四);镍矿(居全国第五);冶金用石英岩(居全国第八);锰矿(居全国第九)。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50%以上的矿产达19种,其中锰、钛(钛磁铁矿)、镍、钴、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电气石、玻璃用石英岩、水泥配料用页岩、水泥用大理岩、海泡石粘土、膨润土、石棉、石膏等16种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的90~100%(专栏一)。全市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共3221.14亿元,居全省第6位。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排列全省前十位的矿产依次为:锰、铁、镍、熔剂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石膏、石棉、海泡石、膨润土。此外,宁强纤维水镁石矿、留坝饰面用蛇纹岩、镇巴县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找矿前景乐观。
专栏一&& 2007年汉中市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
占全省比例(%)
列全国位次
钛矿(原生钛铁矿)
熔剂用灰岩
冶金用白云岩
冶金用石英岩
化肥用蛇纹岩
玻璃用石英岩
水泥用灰岩
水泥配料用页岩
水泥配料用粘土
水泥用大理岩
海泡石粘土
饰面用花岗岩
饰面用大理岩
注:含未上表的汉中市国土局资料
汉中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分布集中,找矿潜力大,开发利用条件好。能源矿产短缺;金属矿产大矿、富矿少,贫矿、共伴生矿多。
主要矿产分述如下:
1、能源矿产
辖区内的煤炭属短缺资源。除勉县偃河侏罗纪煤产地外,其余均集中在镇巴县。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煤炭井田(勘探区)6个,均为小型。保有资源储量8635.8万吨,潜在价值44.08亿元。
地热资源目前已知的只有勉县温泉一处,系出露地表的自流温泉,2007年开采量仅0.08万立方米。区内地热专项勘查尚未开展,资源面貌不清。
2、非能源矿产
共计21处矿区,小矿多、贫矿多、单一组份多。主要集中在略阳县境内。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15处。截止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为千吨,潜在价值109.52亿元。尚有矿点10处。市内铁矿以沉积变质型、热液型磁铁矿为主,易选,但品位低,缺少富铁矿。
共计产地5处,其中中型矿床两处,小型矿床3处。截止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11509千吨,潜在价值104731万元。矿石质量较差、难选、开发效益较低。
本区超基性岩体不少,与之有关的铬铁矿只有3个小型矿床,资源储量共计仅26.3千吨,潜在价值1395万元。已往找铬工作投入不少,而找矿成效甚少,今后如何开展找铬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已知钒矿产地三处,其中中型矿床一处,系共生矿床。小型矿床两处。截止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V2O5)343919吨,潜在价值万元。今后在镇巴东部加强找钒工作,可望获得较大进展。
略阳县铜厂(杨家坝)中型铜铁共生矿床是省内唯一较大的铜矿床。其余五处产地均为小型矿床。2007年底累计保有资源储量铜121528吨,潜在价值64410.17万元。此外还有铜矿点10余处。本区找铜潜力较大,须加大勘查力度。
(6)铅锌矿
辖区内的铅锌矿床共6处,其中中型矿床1处,小型5处。2007年末累计铅锌保有资源储量283492吨,潜在价值13228.43万元。本区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找矿目标明确。南郑白玉—马元铅锌矿勘查,在我省震旦纪铅锌矿的找矿工作中,已取得重大突破,区内铅锌矿资源前景可观。在马元矿区南矿带已推断和预测(333+3341及以上)铅锌资源量达221.70万吨(未上表)。
大型矿床1处,保有资源储量297347吨,即将进行规模开发。
是区内优势矿产之一。截止2007年底,上表的矿产地共计(岩金和砂金)25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8处,小型15处。保有资源储量60305千克,潜在价值180249万元,尚有矿点5处。本区金矿成矿条件较好,尚有增加储量的较大空间,应加强勘查工作。
(9)熔剂用灰岩
大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2处,保有资源储量矿石337610千吨。
(10)冶金用白云岩
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4处,保有资源储量矿石5675195千吨。
(11)冶金用石英岩
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保有资源储量矿石45083千吨。
(12)化肥用蛇纹岩
大型矿床3处,中、小型矿床各1处,保有资源储量矿石780071千吨。
(13)磷矿
磷矿产地有12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7处。保有资源储量310842千吨,潜在价值万元。矿石品位较低(P20515~23%)、难选冶,开采效益较差。
(14)石膏
矿产地2处,其中大型1处,小型1处。石膏保有资源储量453923千吨,潜在价值272.35亿元。
(15)水泥用灰岩
共有大型矿床8处,中型6处,小型2处。2007年末保有资源储量103454万吨,潜在经济价值2073080万元。尚有矿点3处。
(16)玻璃用石英岩
共有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2处。找矿潜力巨大。保有资源储量2896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873050万元。
(17)饰面石材
是区内最具潜力的矿产,品种较多,软质、硬质都有,其中更有不少名贵品种。产地9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处。保有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3184834万元。尚有饰面用大理岩矿点2处。
(18)矿泉水
已知产地3处,其中中型2处,小型1处。2007年底可采储量共计0.1968万立方米/日。
此外,区内还有伴生钛矿中型和小型各1处,伴生钴矿中型1处,共生锑矿小型1处,主要、伴生银矿小型3处,硫铁矿矿床3处,伴生硫矿床3处,主要、共生重晶石矿床2处,伴生毒重石矿床1处,晶质石墨矿床2处,石棉矿床2处,白云母矿床2处,电气石矿床1处,水泥配料用页岩矿床1处,海泡石粘土矿床1处,矽线石矿床1处,膨润土矿床2处,水泥配料用粘土、黄土矿床6处,水泥用大理岩矿床1处。
建国以来,市域内先后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区内的1/50万区域重力测量、1/20万航磁测量及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部完成。
“九五”以前,区内先后开展过铁矿、冶金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筑材料矿产及能源矿产的全面普查和矿区勘查工作,累计投入地勘费4亿多元,提交各类地质矿产勘查报告1400余份。“九五”期间,重点开展了金、银、铜、镍、铅、锌等金属矿产及水泥灰岩、石材矿产等非金属矿产勘查。累计投入地勘费4951万元,完成各类地勘项目100多个,查明了数十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发现了一批新的矿种和矿产地。
“十五”以来,加强了区域性矿产普查和重点矿产的勘查。在金矿、铅锌矿、名贵石材等非金属矿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年,在辖区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的有地矿、有色、核工业、建材、武警黄金指挥部、冶金、化工等部门。正在进行的地勘项目154个,勘查面积2632.9平方千米。其中普查项目128个,详查项目26个。全年完成资金投入6223.87万元。已控制有资源量的矿产地93个。其中,有望成为大型的2个,中型的10个,小型的81个。预测有远景资源量的矿产地91处。其中,预测可达大型的2处,可达中型的18处,可达小型的71处。
汉中市已发现的大、中型矿床,尤其是大、中型金属矿床基本已达到详查—勘探程度。但多数大、中型矿床其外围和深部的矿产情况尚未查明。加之区内尚有较多已知矿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未查明其找矿前景。因此,矿产资源储量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广阔。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00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包括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3种,贵金属矿产1种,冶金辅助非金属矿5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3种,建材非金属及其它矿产28种。全市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40个(不含关闭矿山)。其中大型5个,占1.14%;中型24个,占5.45%;小型148个,占33.64%;小矿263个,占59.77%。其中生产矿山334个,占75.91%;筹建矿山24个,占5.45%;停产矿山78个,占17.73%;其它4个,占0.91%。矿山从业人员20686人。全年生产矿石总量955.64万吨,较上年减少3.3%;完成工业总产值91035.93万元,较上年减少4.2%;实现销售收入86349.99万元,较上年增长14.5%。
2007年度实现矿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矿种为:铁矿、金矿。超千万元的矿种为:煤、锰、铅锌、磷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用花岗岩、砖瓦用粘土。占全省相关矿产矿石产量50~100%的矿种有:铁、锰、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磷矿、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用蛇纹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饰面用板岩(专栏二)。
专栏二&& 2007年汉中市主要矿产年产量、年产值
年产矿石量
年工业产值
产量(万吨)
占全省比例&&&&& (%)
产值&&&&&&& (万元)
占全省比例&&&&& (%)
熔剂用灰岩
冶金用白云岩
冶金用石英岩
水泥用灰岩
建筑石料用灰岩
玻璃用石英岩
砖瓦用页岩
砖瓦用粘土
饰面用蛇纹岩
建筑用花岗岩
饰面用花岗岩
建筑用凝灰岩
饰面用大理岩
建筑用大理岩
饰面用板岩
煤:共有矿山16个,全为小型。从业人员1235人,年产原煤36.4万吨,产值6727万元。其中国有煤矿2个,生产原煤6万吨;集体和私营等煤矿14个,共产原煤30.4万吨。
铁矿:共有矿山26个,其中中型5个,小型21个;国有4个,集体和私营14个,其它类型8个。从业人员3350人,年产铁矿石222.63万吨,产值31726.04万元。铁矿山产值占全市黑色金属矿山产值的84.7%,占全省铁矿山产值74293万元的42.7%。
锰矿:共有矿山13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2个,小型10个;国有2个,集体和私营8个,其它类型3个。从业人员1486人,年产锰矿石18.15万吨,产值5728万元。锰矿山产值占全市黑色金属矿山产值的15.29%,占全省锰矿山产值6404万元的89.44%。
金矿:共有矿山9个,其中中型2个,小型7个;岩金8个,砂金1个。从业人员1406人,年产原矿量113.57万吨,产值15714.05万元。金矿产值占全省金矿产值109932万元的14.29%。
水泥用灰岩:共有矿山11个,其中中型1个,小型10个。从业人员302人,年产矿石量111.2万吨。年工业总产值5832.84万元,占全省同类矿山年工业总产值的3.3%。
砖瓦用粘土:共有矿山109个,从业人员5534人,年工业总产值8530.1万元。
全市其它矿山共有256个,从业人员7364人,占全市矿业人员的35.6%;完成产值16778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18.4%。
镍矿以划定矿区范围,即将进行规模开发。
(二)矿产资源保护
首轮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强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监督管理,矿山企业“三率”指标总体有所提高。据2007年度矿山开发利用资料统计:煤矿,15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81.2%;铁矿,25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84.71%;14个矿山的选矿回收率平均81.83%。锰矿,11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82.09%;5个矿山选矿回收率平均88.20%。铅矿,4个矿山平均回采率为85%;1个矿山的选矿回收率66%。锌矿,11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83.27%;3个矿山的平均选矿回收率为81.83%。金矿,8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91.88%;7个矿山的选矿回收率平均86.61%。磷矿,11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78.64%;5个矿山的选矿回收率均为95%。石膏,6个矿山的回采率平均71.58%;3个矿山的选矿回收率平均93.33%。玻璃用石英岩的回采率多数在90%以上。
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金属矿中共伴生的常量金属矿产大多进行了综合回收利用,白云岩,蛇纹岩的矿渣已成功地用作生产镁系列产品的原料。而一些金属矿中伴生的非金属矿产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如东沟埧金银矿中伴生的硫和重晶石,磷矿中共生的白云岩等未被利用。金属矿产中伴(共)生的微量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是矿产开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亟待重视和加强。
汉中市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市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约为6010公顷。其中耕地约744 公顷,林地和草地约970 公顷。由采矿引发的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自首轮矿产资源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汉中市各级政府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作为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进行宣传和贯彻有关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组建了管理机构。进入“十一五”以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已成为矿山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些大、中型矿山积极引进新技术、购买新设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在矿山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大理岩、白云岩的弃渣已用于水泥、金属钙、金属镁的生产。据汉中市2007年度固体矿产资源基础统计报表抽样统计,矿山应恢复治理面积占矿山使用土地面积的8.4%,矿山已恢复治理面积占应恢复治理面积的70%。
应当看到,汉中市是一个矿业大市,勉略宁是全市,乃至全省的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采矿业仍是汉中市的重头产业,环境恢复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所以,辖区内的矿山环境防护与治理仍须继续加大力度。
1、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不足,能满足当今矿产资源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综合利用、土壤改良及重大工程建设等全社会和多领域需求的基础地质新资料甚少。
2、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覆盖不够,仍有47幅尚待完成。已完成的,有些形成年代较早,资料老化。区域性成矿预测和远景区划,亟需注入新的理论、观点和资料。
3、矿产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国家拨款逐年减少,事企业自筹资金虽逐年有增,但由于勘查成本不断增高,有效投入仍显不足。“圈而不探”、“圈多探少”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找矿工作进展缓慢,突破不大。保有资源储量呈负增长,危机矿山不断涌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乏力。
4、矿产勘查工作不均衡。总的来说,金属矿产勘查程度高,非金属矿勘查程度低。同时,对区内大多数矿(化)点、矿化蚀变带、物化探异常检查评价工作程度低,致使这些找矿信息难以升格为勘查基地或靶区;攻深找盲、开辟第二找矿空间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矿产勘查技术方法老化,手段单一。
5、矿产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小、散、乱现象依然明显。矿产采、选科技含量不高,综合利用水平低,矿产品多为初级品,附加值低,矿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低品位磷、锰矿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6、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占用破坏土地等现象较为突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对滞后。
根据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汉中新型材料基地建设规划和汉中市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部分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煤炭:2007年煤炭产量为36.4万吨,而同期的消费量约为500万吨。汉中电厂火力发电项目和大唐略阳发电厂改扩建项目的实施,使煤炭的消费量在规划期将远远超过500万吨。截至2007年底,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8636万吨,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煤炭产量将分别达到100万吨和120万吨。分析结果表明:煤炭资源保证程度极低,区内所需的煤炭将主要依赖从区外调进。
铁矿:2007年铁矿石产量约220万吨,同期的消费量估计大于500万吨。根据汉中市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力争2015年全市铁精粉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的目标,估计2015年和2020年铁矿石的消费量均将大于1000万吨。据市钢铁产业振兴规划重点项目估算,到2015年和2020年铁矿石产量将分别达到550万吨和600万吨。说明铁矿石产量与消费量的差距较大,规划期内仍需从境外调进富铁矿及铁精粉。
铅锌:2007年铅锌矿石产量约8万吨,而“八一”锌业所需的原料绝大部分从外省和我省的凤太地区购进。根据陕南新材料基地建设课题研究资料,“八一”锌业电解锌由10万吨/年扩建到30万吨/年,估算其所需矿石量在300万吨以上。截至2007年底,铅锌保有金属量仅为约28万吨,资源储量保证程度明显不足,今后一段时期,铅锌矿石仍需从境外调入。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白玉—马元铅锌矿的勘查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到规划期末或到2020年,铅锌矿的自给程度将有所提高。
金矿:2007年金矿石产量约113万吨,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金矿石产量将基本上与2007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7年底,金矿石保有资源储量仅约642万吨,预计2010年后,金矿将出现短缺,矿山资源危机将进一步加剧,亟待加强现有矿山外围和深部的勘查工作,提高资源的保证程度。
非金属矿产:已有非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较高,资源潜力巨大。玻璃用石英岩、水泥用灰岩、石膏、饰面石材等,规划期内除满足需要外,尚有一定的外调空间。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珍惜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促进全市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汉中市有关矿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为我市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证发展
按照资源共享的发展路线,首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资源和市场,同时,也要积极拓宽途径,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利用外市、外省,乃至国外资源和市场,建立矿产品安全、稳定的进、出口渠道,促进本地区矿业经济的发展。
(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
加强规划和矿政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矿山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的规模开采和高效、节约、集约利用。
(三)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贯彻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四)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灵活运用市场的扛杆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准确把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规划作用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
(五)完善机制,科技兴矿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新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勘查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储量持续增长。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增强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
(六)统筹兼顾、做好衔接
重视和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利益格局。
严格执行市级规划服从全国及省级规划的规定,并做好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其同级的土地、环保、林业、旅游、水资源等行业和部门规划的衔接。
根据汉中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现状,规划期内的总目标是,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提高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把矿产资源的相对优势做大,增添新矿种、新类型、新产地,增加新储量;把矿产资源的综合优势做强,提高矿产开发的技术含量,实现高效开发,建设绿色矿业;把矿产资源的后发优势提前,科学布置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把找矿潜力变为矿产实力,把找矿信息升格为勘查对象和靶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一)2008~2015年规划目标
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25幅)和1/5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1幅),提高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开展区内重要成矿区(带)的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2幅)和区域专项矿产调查评价;开展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山间盆地地热等4项专项地质调查评价;开展1:25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开展1:25万地质矿产图的编制工作;开展地下水监测及其它专题研究工作。
预期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铁矿石800万吨、锰矿石400万吨、铜50万吨、铅锌300万吨、钼1000吨、锑15.5万吨、银900吨、金32吨、石英岩1500万立方米、磷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18处,提供勘查基地6处。
专栏三& 矿产资源勘查指标
2008~2015年
新发现矿产地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1:5万矿产调查
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专项地质调查
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汉中市11100 平方千米
1:25万汉中市地质矿产图编制
地下水监测和专题研究
新增资源储量
铁(矿石)
锰(矿石)
3500万立方米
玻璃用石英岩
1500万立方米
纤维水镁石
磷(矿石)
确保主要矿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矿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矿产品产量达到:原煤100万吨、铁矿石550万吨、金矿石115万吨、铅锌矿石35万吨、水泥用灰岩150万吨、玻璃用石英岩100万吨。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总矿山数的百分之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均提高1~5个百分点。
专栏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
重要矿产年开采总量
原煤(万吨)
铁矿石(万吨)
锰矿石(万吨)
金矿石(万吨)
铅锌矿石(万吨)
磷矿石(万吨)
水泥用灰岩(万吨)
饰面石材(万立方米)
玻璃用石英岩(万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结构
大中型矿山比例(%)
矿产资源节
约与综合利用
矿产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
提高1-3个& 百分点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状况明显改善。新建和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不欠账,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矿区土地复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30%。
专栏五&&&&&& 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主要指标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
新建和生产矿山
历史遗留矿山
矿区土地复垦率(%)
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
& (二)2020年规划目标
& &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进一步增长,矿产资源持续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矿产品产量达到:原煤120万吨、铁矿石600万吨、金矿石115万吨、铅锌矿石45万吨、水泥用灰岩20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总矿山数的百分之十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均提高1~3个百分点;绿色矿业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建立起完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新机制,形成管理有规、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新局面。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从战略高度认识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的先行作用和基础作用。实行基础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制运行,着力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引导和推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推进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调查评价及矿产勘查的科学衔接和有序进展,努力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基础先行、商业跟进、统筹安排、分工合作的和谐地质勘查工作秩序。
鉴于辖区内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但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大的现状,规划期内应采取如下对策:
1、积极配合国家、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计划的实施,将安排在辖区内的地质勘查项目落到实处;
&2、抓住机遇,力争国家、省增加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勘查投资;
3、健全矿业权市场,加大矿业权招、拍、挂力度,促进矿业权合法流转,加强矿权价款评估和收取工作,推动地勘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地质矿产研究程度;
4、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大力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经常性收集整理科研和地勘成果,建立找矿信息和地勘项目库,编排接替顺序,通过网络、媒体向外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着力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6、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监督管理,严查以采代探;促进两种勘查机制的健全和规范运行。
(一)基础地质调查及研究
& 共规划基础地质调查及其研究项目13项。其中1-7项为纳入省地质勘查规划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另6项为结合汉中市具体情况确定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
1、1:5万区域地质调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及时代。提交调查报告、相应的地质图和技术说明。
开展成枣木栏幅、太平河幅、贾旗寨幅、褒城幅、武乡幅、谢村幅、勉县幅、新集幅、汉台幅、城固幅、牟家坝幅、私渡河幅、中子铺幅、宁强幅、黎坪幅、杨四庙幅、小云坝幅、三元坝幅、九陈坝幅、观音堂幅、长滩坝幅、皮窝铺幅、华阳镇幅、茅坪幅、朱家坝幅等共25幅。2008~2015年完成。
2、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找矿靶区,指出找矿方向。提交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及有关图件。
开展黄柏原幅、营盘幅、留坝幅、王家庄幅、石槽河幅、小河口幅、窑坪街幅、白龙塘幅、石泉幅、西乡幅、木竹坝幅、回家坝幅、骆家坝幅、碑坝幅、大沟坝幅、枣木栏幅、洋县幅、新铺幅、城固幅、桑园铺幅、私渡河幅等共21幅。2008~2015年完成。
3、汉中市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编制多目标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写说明书。2011—2015年完成。
4、汉中市环境地质调查。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利用遥感、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配合野外调查、取样测试、定点监测等手段,探索正射影象环境地质图的编制技术,查明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特征与质量。2008—2010年完成。
5、汉中市地质灾害详查。用QICK-BIRD及SPOT等高精度卫片解译,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按县(区)行政区域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发育特征;易发地质灾害的地质体、岩性、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建立地质灾害详查数据库。2008—2013完成。
6、汉中市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调查评价。收集地方病研究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方病的分布区域,有选择地开展典型地段的地面调查、综合水文物探、测试,施工1—2个钻采结合的钻井,开展地下水与地方病的研究工作。2008—2012年完成。
7、汉中市大型山间盆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收集分析盆地内已有地热井和深孔资料,适量布置物探、同位素分析、地热水动态监测及少量试验钻井,基本了解盆地内地热储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地热形成年龄、补给来源等。对地热资源做出初步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13—2015年完成。
8、编制《汉中市1:25万地质矿产图》。资料使用截止2008年底。所有已知矿点均要求上图、编号、列表。2009—2015年完成。
9、汉中市数字国土工程。建立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共享体系,实现公益性地质资料网上查询与检索服务。2011—2015年完成。
10、汉中市新一代成矿区划研究。选择铁、锰、铬、钒、铜、铅、锌、铝、镍、钴、锡、锑、金、银、铀、重稀土、磷、石膏等十八种矿产,应用现代矿产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用新资料,重新认识和划分成矿区带,确定找矿靶区,编制1:10 —1:25万矿产预测图及说明书。2008—2015年完成。
11、勉略宁地区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研究。选择1-2个有资源潜力的矿山,应用新理论(如构造叠加晕找矿法)、新观点,借鉴国内外成功实例(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山西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硫化铜镍矿等),进行野外调查,配以必要的勘探工程、遥感解译、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解剖。2008—2013年完成。
12、低品位和难选铅锌矿石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以碑坝马元一带低品位和难选铅锌矿石为对象,开展选矿工艺流程研究,预期铅回收率达到85%,锌回收率达到92%。2008—2010年完成。
13、佛坪古陆热隆起的演化、成矿控制作用及找矿预测研究。分析佛坪热隆起的构造岩浆演化及构造热事件序次与金属成矿作用。评估主要金属矿化、异常的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编制1/10万找矿预测图,预期提交找矿靶区1-2处。2011—2013年完成。
(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分区
根据陕西省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并结合最新的勘查进展情况,市域内共规划4个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区。
勉县庙坝—留坝两河口多金属调查评价区(DQ1),位于勉县和留坝县境内,面积1659.53平方千米,主攻矿种铜、铅、锑、金及非金属;勉略宁成矿区调查评价区(DQ2国家级),位于略阳、宁强、勉县境内,面积3848.13平方千米,主攻矿种金、镍、铜、锰、铁、磷;宁强—镇巴调查评价区(DQ3国家级),位于宁强县、南郑县、西乡县、镇巴县境内,面积3511.80平方千米,主攻矿种铅、锌、锰;西乡—镇巴远景调查评价区(DQ4),位于西乡县、镇巴县境内,面积4190.08平方千米,主攻矿产非金属。
(三)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区域专项矿产调查评价项目
共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区域专项矿产调查评价项目9项。其中1-5项王家庄幅等24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为纳入省地质勘查规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1、王家庄幅、石槽河幅、小河口幅、窑坪街幅等四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目标矿种为贵金属、有色金属、玻璃用石英岩。通过区域地质简测、化探测量、遥感解译、矿点、异常检查、成矿预测,做出目标矿种的成矿远景评价。
2、徐家坪乡幅、两河口乡幅、略阳县幅、何家岩镇幅、大安镇幅等五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目标矿种为铁、金、银、铅、锌、铜。通过区域地质简测、化探测量、遥感解译、异常、矿点检查、成矿预测,做出目标矿种的成矿远景评价。
3、两河口幅、代家坝乡幅、玉泉坝幅,燕子砭幅、广坪幅等五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目标矿种为铁、磷、铅、锌、石膏。通过区域地质简测、化探测量、遥感解译、异常、矿点检查、成矿预测,做出目标矿种的成矿远景评价。
4、阳平关幅、胡家坝幅、元坝子幅、黄官镇幅等四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目标矿种为铁、磷、铅、锌、石膏。通过区域地质简测、化探测量、遥感解译、异常、矿点检查、成矿预测,做出目标矿种的成矿远景评价。
5、白龙塘幅、石泉县幅、西乡县幅、木竹坝幅等四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目标矿种为铁、铜。通过区域地质简(修)测、化探测量、遥感解译、异常检查、成矿预测,做出铁、铜成矿远景评价。
6、西乡—镇巴泾洋河以东地区锰、金、银、铜、铅、锌、钼、钒、铀、磷等矿产远景调查。本区地质构造位置独特。已有锰矿床三处,钒矿床一处,铜、金矿点多处。1/20万区调发现金、铅重砂异常和铜、钒金属量异常多处。调查工作宜围绕已知矿点、异常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筛选重点异常,用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法进行Ⅲ级查证。对有找矿前景的异常开展地表综合评价,预期提交详查基地2处。同时,要注意寻找碳酸盐类非金属矿产。2011—2015年完成。
7、辉绿岩含矿性调查。首先在西乡县两河镇—镇巴县观音镇及以东地区开展辉绿岩含矿性调查。重点调查了解辉绿岩岩石类型、岩体类型,铁、钛含矿性以及找矿前景。以期找到新的铁矿类型和铁、钛接替资源产地。2011—2015年完成。
8、略阳徐家坪—勉县张家河—留坝马道花岗伟晶岩调查。调查了解伟晶岩的分布状况,圈出密集地段;了解伟晶岩的分异状况及交代作用类型和强度;了解其含矿性,特别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宝石级付矿物(绿柱石、黄玉、电气石、锂辉石、锂云母等)。2011—2015年完成。
9、配合全省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基本摸清资源潜力,全面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
(一)勘查方向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资源赋存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矿业政策,在辖区内鼓励勘查的矿种有油气、煤、地热、铁、锰、铬、钒、铜、铅、锌、镍、金、银、磷、石膏、铝土矿、水泥用灰岩、优质建材和新型工业矿物原料,特别鼓励在主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进行接续资源勘查。凡此类勘查可优先获得探矿权。同时还鼓励开展重点建设工程所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和专项地质勘测。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要求,限制石煤、稀土、石棉的勘查。凡此类矿产要严格控制探矿权的投放。
(二)勘查规划分区
为了合理有序地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辖区地质条件,划分出重点、鼓励、限制、禁止四类勘查区。
1、重点勘查区
将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划为重点勘查区。重点勘查区为地质勘查基金和商业性勘查投入的重点区域,鼓励社会多元资金投资勘查。原则上勘查单位需具有甲级资质。本次共规划2个重点勘查区。
(1)南郑县两河—白玉铅锌矿勘查区(KZ1)。为已纳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二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重点勘查区之一。面积1619.03平方千米。本区已经发现铅锌成矿带长超过60千米,宽10-200米,规模可观。该成矿带可分为南、中、北三个矿化带。马元铅锌矿带南带,已推断和预测铅锌资源量(333+334)221万吨,已上表11.4万吨。预测铅锌资源量或超500万吨,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床前景。下一步应继续马元矿床的勘探工作,并对杨寺沟、庙坝等矿点和矿化带做进一步评价。同时,沿含矿层位开展综合找矿工作。
对西河—碑坝基性大岩墙进行重点解剖,着重查明岩墙的分异状况及相带分布特征,核心是要查明超镁铁岩带的分布及特征,寻找与之有关的铜、镍、铂矿。
关于铜矿,一是要重视碑坝镇—大溪坝一带与基性岩有关的铜矿点的进一步评价,查明矿化与基性岩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在相带中的位置;二是要重视白玉乡—元坪子一带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矿点的进一步评价,着重查明矿化和蚀变的类型和分带,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寻找斑岩铜矿的可能。
此外,对区内与细晶花岗岩脉有关的钇、铌、铀矿、下寒武统底部不整合面上的钴土矿及碑坝林场的锡矿异常也应列入勘查工作之内。
预期新增铅锌资源量2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6处,提交勘查基地2处。
(2)勉略宁金、多金属矿外围及深部勘查区(KZ2)。面积930平方千米。本区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带的核心地区,是陕西省重要的铁、铜、金、镍、铅、锌、银等矿产聚集区。鱼洞子群、碧口群、刘家坪群是主要的控(含)矿建造。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多样化和多阶段性明显。已查明了十几个大、中型矿床,发现了一批矿(化)点及多金属化探异常,找矿潜力很大。
本区已有工作程度比较高,进一步找矿宜采用新的成矿理论和方法,在已知矿床深部(地下500~1000米之间)和外围寻找盲矿。主攻矿种、类型为变质火山岩型铁矿、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岩浆融离型硫化铜镍矿床及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主要工作内容为资料综合分析处理,遥感解译、物化探测量及异常验证。预期获得资源量(333+334)金20吨、铜30万吨、铅锌50万吨、铁矿石8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处,提交勘查基地一处。
2、鼓励勘查区
为具有一定找矿潜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鼓励进行商业性勘查的区域。共规划鼓励勘查区6个,其中除镇巴油气鼓励勘查区外,其余5个均为省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非能源重要矿产鼓励勘查区。
(1)留坝县铜牌沟铜(铅、锌)勘查区(KG1)。面积141.07平方千米。区内成矿元素以铜为主。已发现铜牌沟等三处铜矿点。矿化产于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的硅质岩内。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已获得铜储量8万吨。区内已知铜矿化点多,是找铜的有利地区。勘查工作程度为以铜为主的矿产普查。主要工作内容为铜矿化带、铜矿(化)点评价。预期获得铜资源量(333+334)5万吨,新发现矿产地一处,铜矿详查基地一处。
(2)略阳白水江金、铅、锌、铜、银、锑勘查区(KG2)。面积584.61平方千米。本区志留系地层中Au及多金属化探异常发育,局部有高值反映,岩浆活动频繁。西侧甘肃境内已找到尚家河金矿床,找矿潜力大。勘查工作程度为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预查。主要工作内容为地质填图、化探测量、矿点检查。预期获得Pb+Zn资源量20万吨,锑5.5万吨,银550吨,找矿靶区一处,新发现矿产地一处。
(3)留坝营盘多金属勘查区(KG3)。面积341.51平方千米。本区Au及多金属化探异常发育,褐铁矿点较多。已发现二沟—八庙、月亮坪—老庄、闸口石等多金属矿(化)区,找矿潜力大,已往找金工作程度低,勘查工作程度多为预查。金(锑、铜)找矿勘查以褐铁矿化带、Au(Sb、Cu)异常(带)、金矿(化)点及其外围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为地质填图(修测)、化探测量、矿(化)带、异常(带)检查评价。预期获得资源量:Pb+Zn30万吨、Sb10万吨、Ag450吨,提交金(铜、锑)勘查基地二处,新发现矿产地4处。
(4)城固中坝—西乡白勉峡金、铜勘查区(KG4)。面积1989平方千米。西乡群,三花石群变质火山岩,酸性、基性杂岩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建造。主攻矿种为铜、金、铂。铜矿的找矿方向有三:其一,是在西部地段寻找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铜矿,特别要注意寻找斑岩铜矿的可能;其二,是在变质火山岩分布区寻找与火山热液有关的铜矿;其三,是在基性杂岩中寻找岩浆融离型铜(镍)矿。工作的重点是,对望江山层状基性岩进行重点解剖,着重查明岩体的分异状况及相带分布特征,核心是要查明超镁铁岩带的分布与特征,寻找与之有关的铜、镍、铂矿。
金矿的找矿要同时重视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金银多金属矿、与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和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金矿。应适时开展洋县毕机沟钒钛磁铁矿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工作。
预期获得资源量(333+334)金2吨、铜5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处,对望江山基性杂岩体的含矿(Cu、Ni、Pt)性做出结论性评价。
(5)宁强县玉泉坝—潘家坝金、多金属勘查区(KG5)。面积688.3平方千米。本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碧口冲褶带,东南临扬子地台北被动陆缘隆起区,主要含矿建造为碧口群海相火山岩系。区内岩浆岩发育,构造活动频繁,已有铜、金矿点多处。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主攻矿种为金、多金属、磷矿。主要工作内容为化探异常查证,金矿(化)体进一步评价,磷矿点进一步评价。预期获得资源量铜30万吨,铅锌50万吨,金10吨,磷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处。
(6)镇巴油气勘查区(KG6)。面积1405.45平方千米。该区为中石化登记的川陕渝镇巴油气勘查探矿权跨入我市境内的一部分。据有关部门反映,其勘查工作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3、限制勘查区
为对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将市内以下两类区域划定为限制勘查区。
(1)限制在地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进行矿产勘查;
(2)限制在地质条件复杂、人口集中,在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诱导下可能发生突发性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的地区进行矿产勘查。
限制勘查区内新设探矿权,应进行严格论证审查,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已设立探矿权,在勘查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禁止勘查区
为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的区域。区内不得新设探矿权,已设探矿权应有序退出。本规划禁止勘查区共分为五大类。
(1)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2600米以上高程范围;
(2)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3)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区;
(4)重要的交通、水利、工业、市政和国防工程所划定的地区;
(5)国家规定的其它不得勘查、采矿的地区。
其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列表上图的19处(KJ1-KJ19),列表未上图的11处(KJ20-KJ30)。
(三)勘查区块划分
为了合理布局矿产资源勘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的宏观调控管理,有效指导探矿权的设置,在规划的重点勘查区、鼓励勘查区内及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勘查规划区块的划分,共划出42个勘查规划区块。涉及的矿种有铁、铜、铅、锌、金、银、钴、铂、锑、铝、镍、钛、铌、铀、锡、重稀土、石墨、夕线石、红柱石、刚玉、瓦板岩、蛇纹岩、白云岩、石灰岩、海泡石、纤维水镁石、石棉、煤、石煤、毒重石等30种矿产,总面积1000.4平方千米。其中重点勘查区内8个区块,面积281.43平方千米;鼓励勘查区内19个区块,面积&&& 233.24平方千米。按勘查程度分类:预查区块1个,面积99.93平方千米;普查区块22个,面积676.53平方千米;详查区块11个,面积191.75平方千米;勘探区块8个,面积32.19平方千米。煤、石煤勘查规划区块的划分,参考利用了《陕西省汉中市非国家规划矿区煤资源矿权设置方案》和《汉中市经济委员会关于石煤生产矿井的设置》。
(四)探矿权设置与投放
1、凡符合勘查区块划分原则的现有探矿权予以保留。布局不合理的,应根据成矿地质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2、已划分了勘查规划区块的,按勘查规划区块设置探矿权,一个区块内原则上只设置一个探矿权,投放给一个勘查主体。
3、尚未划分勘查规划区块的地区,需要设置探矿权时,必须先根据勘查区块划分原则划分勘查规划区后,再设置探矿权。
4、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本着勘查工作适度超前的原则,分期、分年度合理投放探矿权。规划期内拟投放探矿权35~45个,远期探矿权的投放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布置。
5、对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找矿新项目要优先投放探矿权。
(五)勘查准入条件
1、探矿权人必须是法定注册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实体。其主营业务范围应属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业开发、地学研究等领域之内。对业外企事业法人申请矿产勘查的要从严审批,防止以炒作为目的的矿产勘查申请行为。
2、探矿权申请人的注册资金规模为500万元。要求投资大于勘查登记的最低勘查标准,防止圈大探小、圈而不探、以采代探或达不到设计勘查程度。
3、承担重点勘查规划区或重大勘查项目勘查的勘查单位原则上应具备甲级矿产勘查资质。
4、申请登记勘查的矿种和地区,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5、其它不符合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划》规定的,不得获得探矿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明确开采方向,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促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形成数量适宜、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矿山生产布局;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矿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像重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一样重视陕南原材料工业开发利用和加工。
根据区域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条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开采煤、地热、铁、锰、钒、钛、铬、铜、锌、镍、钴、铝、金、银、磷、玻璃用石英岩、白云岩、水泥用灰岩、饰面石材、石膏、纤维水镁石、膨润土、海泡石、水泥配料用页岩等矿产;限制开采石煤、石棉、硫铁矿、重晶石等矿产;禁止开采可耕地砖瓦用粘土,严禁将优质水泥用灰岩和白云岩作为普通建筑碎石开采。
鼓励开采的矿产,在符合开采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考虑优先设置采矿权。限制开采的矿产,控制采矿权总数。
能源矿产:鼓励规模开采煤炭资源,严格控制石煤开采量,鼓励勘查开发汉中盆地及其周边的地热资源。到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达100万吨左右。
金属矿产:稳定扩大勉略宁地区铁、锰、铅锌、金矿开采量,新建中—大型镍矿山,规模开采毕机沟矿区铁、钒、钛矿,积极开发南郑马元铅锌矿。到2015年,年产铁矿石550万吨,锰矿石24万吨,铅锌矿石35万吨,金矿石115万吨。
非金属矿产:稳定磷矿开采量,稳步扩大玻璃用石英岩、水泥用灰岩、石膏及优质饰面石材开采,大力开发非金属新型材料资源。到2015年,年产磷矿石16万吨,玻璃用石英岩100万吨,水泥用灰岩150万吨,石膏65万吨,饰面用花岗岩10万立方米。
为合理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范围,划分出重点、鼓励、限制、禁止等四种开采区。
(一)重点开采区
将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重要矿产集中分布区,划定为重点开采区。共划定重点开采区2个,涉及铁、铜、镍、金、铅、锌等主要矿种。重点开采区为重点规划和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在区内按开采规划区块优先投放采矿权,资源配置的重点为大、中型采选加工企业。
1、勉略宁铁镍金多金属开采区(CZ1)
位于勉县、略阳县、宁强县境内,面积930平方千米。为已纳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为二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采区及矿业经济区之一。
区内已查明有大型金属、非金属矿床6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15处。截至2007年底,区内保有铁矿储量9148万吨,资源储量25170万吨;镍储量13万吨,资源储量29.7万吨;铜储量1.25万吨,资源储量10.67万吨;金储量0.68万吨,资源储量19.42万吨。该区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总值达1400亿元以上。区内已设采矿权35个,其中主要金属矿山10个,尚可服务10~30年以上。
该区矿产种类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电保障程度高,是汉中市矿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地区。规划期内,在该区大力开展“攻深找盲”的研究与勘查,努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努力稳定扩大铁、金、多金属矿产开采规模,新建中—大型镍矿山,加强锰、磷、硫铁矿、纤维水镁石、滑石等矿产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矿产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引导矿山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之路,组建大型矿业集团,建设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该区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大部分属于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要切实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同时,该区处于嘉陵江、汉江上游,应贯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两江水源的保护工作。
预计该区矿业产值:2015年末达到40亿元,2020年达到60亿元。
2、南郑白玉—马元铅锌开采区(CZ2)
主要位于南郑县境内,面积398平方千米。为纳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非能源重要矿产重点开采区,为二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采区之一。是我省近年来新确立的最具铅锌找矿前景的地区。区内已初步控制铅锌金属量(333+3341)221万吨,已上表的锌资源储量11.44万吨。区内现有采矿权8个,其中铁矿2个,铅锌矿6个,均为小型。
该区资源前景可观,是我省重要的铅锌勘查开发接替区。按要求对区内已有采矿权进行整合、调整,建立中—大型矿山,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之路。积极开展低品位和难选铅锌矿石选矿试验研究、努力创新,争取尽早投入规模开发。
(二)鼓励开采区
是保有一定资源储量、具有资源开发潜力,规划期内鼓励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地区。共划出四个鼓励开采区。涉及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石材、石膏、煤等。四个鼓励开采区分别是:留坝县名贵石材开采区;汉中非金属矿产分布区;西乡县非金属矿产分布区和镇巴煤资源开采区。
鼓励开采区内按开采规划区块优先投放采矿权,鼓励社会多元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三)限制开采区
为规划期内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将以下七种地区划为限制开采区:梁山—龙岗寺名胜及地质遗迹保护区;小南海—大佛洞自然遗迹保护区;佛坪县城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镇巴县城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地表水源保护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秦岭海拔1500~2600米高程范围(不包括重点、鼓励开采区范围);汉江源头、汉江两岸和汉江一级支流的第一层山脊范围。
限制开采区内严格控制采矿权的设置,新设采矿权应严格进行规划论证、审查,必须满足相应的限制条件;区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已有矿山应限期整改,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注销其采矿许可证。
(四)禁止开采区
为禁止一切采矿活动的区域。划定的以下五种地区为禁止开采区: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总体策划的“一心、一带、两线、三区和十大旅游项目”的重点区域和景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物园、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文物保护区、秦岭海拔2600米高程以上区域、水利风景区、古镇、重要民俗社会资源;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等一定范围内;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地区;国家规定的不得开采矿产的地区。
禁止开采区内严禁开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勘查开发活动,已有开发活动逐步有序退出,及时恢复治理被破坏的土地。
为了指导矿业权的合理、有序设置,对市内地质勘查程度已达到开采设计要求的区域,进行了开采规划区块的划分。共划分开采规划区块16个,总面积118.885平方千米,涉及矿种有煤、金、铝土矿、铬、硫铁矿、磷矿、冶金用白云岩、白云母、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等。其中一个区块为《陕西省汉中市非国家规划矿区煤资源矿权设置方案》所设置的采矿权区块,占用煤资源储量55.67万吨,拟建规模6万吨/年;有2个水泥用灰岩开采规划区块,占用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共1.59亿吨,拟建规模共120万吨/年;1个冶金用白云岩开采规划区块,占用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1.07亿吨,拟建规模50万吨/年。
采矿权按已划定的开采规划区块设置。一个规划区块内,原则上只设一个开采主体。已实施的探矿权达到开发利用条件时,可适时进行矿权变更,进行采矿权设置。
对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暂未进行开采区块划分的地区,应加强公益性调查评价,待完成规划分区后,再行规划勘查、开采活动。严格限制砖瓦粘土、砂、石采矿权投放。
根据市场需求和开采总量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已划分的开采规划区块,已登记探矿权和勘查规划区块勘查程度达到详查以上时,将分期、分年度投放采矿权。
规划期内(2008~2015年)拟投放采矿权50~60个。
(一)矿山规模结构调整
为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要继续按照省政府批复的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积极、稳妥地依法进行矿产资源整合,改变小矿企业过多的局面。2007年,我市大、中、小矿山比例为1.14:5.45:93.41。与全省大、中、小型矿山各占比例情况基本相当。规划到2015年,矿山总数减少20-30%左右,使大、中、小型矿山比例达到4:6:90,年实际采矿能力达到2000万吨。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
(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与最低开采年限
根据矿山规模应与矿区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实施矿山最低开采规模与最低开采年限的规定。到2010年末,全部关闭区内年产1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山,通过整合或技改,煤矿山的最低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新建煤矿山最低开采规模不得小于15万吨/年。新建岩金矿山最低开采规模3万吨/年,最低服务年限大于或等于6年。新建铅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6万吨/年,最低服务年限大于或等于15年。新建水泥用灰岩矿山开采规模不得小于60万吨/年。根据本市所在区域成矿特点,尤其是金属矿产大矿少,小矿多的实际情况,对规模小而分散的矿产地,经论证有较大开采经济价值,除开采规模以外,符合开采准入条件的,可适当降低开采规模,但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三)矿产品结构调整
矿产品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桥梁和纽带。矿产品结构调整的总目标是提高深加工能力,延伸矿产品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贵金属矿产在进一步提高选冶能力的同时,要着力提高黄金的妆饰品化、工艺品化和纪念品化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有色金属矿产重点是提高综合回收率,有效利用低贫矿石,生产高纯精矿。黑色金属矿产在着力解决钒、钛分离问题的同时,要大力开发新品种(不锈钢、特种钢)、新规格的钢材;带钢、薄板和管材。非金属矿产方面饰面石材要着力开发大板面、超薄板、异形材和工艺材产品系列,创立名优品牌;引进无公害水泥生产线,生产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轻质、环保、节能建材新产品;开发高纯石英砂、超细石英砂、微孔硅、高纯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加快开发纤维水镁石,发展隔热保温材料、阻燃材料;利用优质白云岩、蛇纹岩及其板材下角料、废渣生产轻质碳酸镁、高纯氧化镁、金属镁及相关产品;大力发展填料和磨料用超微粉体系列产品。水泥配料提倡和鼓励使用页岩、限制使用粘土、加快研试用辉绿岩作水泥配料的配方,以代替粘(黄)土和铁矿石。逐步淘汰粘土砖瓦生产,大力发展页岩砖、免烧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到2012年,使新型砖瓦建材年生产量达到50亿块(页)。
(一)加强矿山“三率”指标管理
矿产开采、加工企业必须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实行高效率、高回收率的安全生产流程,不断加强采、选、冶、加工技术的试验研究,严格执行“三率”核定标准。落实国家和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三率”指标的要求。到2010年,主要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煤炭回采率平均达到8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达到并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约40%)。到2015年,矿产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再分别提高3-5个百分点。
推行矿产资源补偿费与储量消耗挂钩制度,实行矿山企业闭坑验收回采率核算制度,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开发。
(二)加强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
在矿产勘查中要重视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查明共伴生矿产资源量,评估共伴生矿产采、选、冶经济技术条件和指标。
矿产开采和加工企业要充分应用现代先进技术,促进矿产综合利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矿山开采设计中应有综合开采回收的技术方法和经济评价内容。除通常已知的共伴生矿产外,在勉略宁地区开采铬、镍矿时,应注意铂族的综合利用;在开采成矿时代古老的(元古代)铁矿,特别是铁铜矿时,要注意锗和铂族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在开采铜矿时要注意铼、锇的综合回收利用。在辖区内开采铅(锌)矿时要注意锗、镓、铟、硒、碲的综合回收利用。在开采饰面大理岩、蛇纹岩时,要注意回收玉石级品种。
(三)加强矿山尾矿、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理和利用
矿山企业要制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的处理和利用方案,落实措施,严格执行。要制定“三率”治理的具体指标和奖、惩政策。新建矿山的“三废”治理要与矿山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作到“三废”治理不欠帐。
规划到2010年,矿山废渣利用率达到60%,到2015年,要达到70%以上,矿业废水的复用率要达到90%以上。
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目标,为促进汉中市工业发展,根据汉中市“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与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确定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重大项目(工程)11个,计划总投资24.36亿元。其中包括铁(钒、钛)开发利用项目5个,锌开发利用项目2个,镍、镁、石膏、水泥用灰岩开发利用项目各1个。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按照贯彻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按照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要求,坚持“采前预防,采中治理,采后恢复”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区分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的不同情况,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环境和土地的破坏,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和谐,发展绿色矿业。
(一)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准入管理
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开采利用可行性论证方案中应包括固废堆放场或尾矿库建设、“三废”处理措施和排放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方案,并按规定严格审批。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物园、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禁止在城市规划区、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直观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并严格控制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确保森林生态植被的恢复。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二)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纳入矿山企业年检重要内容,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对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关闭。
(三)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
配合全省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对市内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中大比例尺(1:5万~1:10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更为全面、详细准确的依据。
实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建立完善市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与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市内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监控和监测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与定期发布。充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的技术力量和科技含量,提升监测预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促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防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向良性趋势发展。
(一)区分不同类型矿山,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程
新建和生产矿山: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矿山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废污水处理、废石尾矿长期堆放的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同步恢复治理,基本不欠新账。到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矿山损毁土地得到全面复垦。
历史遗留矿山:调动多渠道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到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土地复垦还绿率达到30%。
(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根据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在汉中市辖区内划定西乡建筑石料、饰面石材矿山分布区,洋县—佛坪多种建材矿山分布区,宁强—南郑—城固多种建材矿山分布区,镇巴石煤、锰矿山分布区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的区域;将略阳—宁强—勉县多种金属矿山分布区划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近期亟待治理的地区;将勉县—城固水泥用灰岩矿山分布区,留坝饰面用石材矿山分布区,西乡石膏矿山分布区,宁强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山分布区,镇巴石煤、锰矿山分布区划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可作为中远期治理目标的区域。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规划期内重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已严重威胁到矿区居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治理成效显著的矿山。恢复治理工程主要分布于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老矿业基地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
2008年~2015年,规划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共16个,恢复治理面积共2404公顷。具体分布在以下矿区:杨家坝、何家岩、高家湾多金属矿区;茶店及艾叶口矿区;黑木林铁、石棉矿区;宁强锰矿区;阁老岭、黑山沟铁矿区;阳平关磷等矿区;八一铜矿区;玉泉坝、八海、丁家林矿区;沥水沟矿区;蚂蝗沟大理矿区;天台山磷锰矿区;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区;白龙塘花岗岩及石英岩矿区;瓦道子石膏矿区;镇巴县煤矿区;屈家山锰矿区。
通过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使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25%以上,使矿山环境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
建立矿山企业承担责任、政府有效管理、环境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新机制。
(一)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负总责,负责主持制定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督促矿山企业对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实施。各级政府将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任务,列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具体责任。矿山企业是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责任主体,具体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责任,负责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承担遭到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补偿义务。开发单位不履行治理责任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开发单位承担。
(二)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应当提取环境治理保证金,用于本单位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实施。环境治理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具体办法按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制度。开发单位应当缴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费,用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破坏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补偿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具体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按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严格矿山闭坑报告的审查和报批制度
对即将闭坑的矿山,原则是先治理,后闭坑,不欠新账。申请闭坑的矿山,限期做好“复垦还绿”为主的综合治理,经审查验收达标后,方可闭坑。对于综合治理未达标,又拒不整改的矿山企业,除扣除其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外,一并取消该矿业权人申请登记新采矿证的资格;对于已经闭坑矿业权灭失的老矿山,主要由政府出资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亦可采取将治理收益与土地使用权挂钩的方式进行挂牌招标吸引投资。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予以公告,并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规划》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遵守《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规划》是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市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遵循本《规划》。市内各区、县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应以本《规划》为基础,应在本《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措施指引下进行。我市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做好衔接。切实加强《规划》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
(一)落实规划实施领导责任制
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各负其责。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勘查开发布局与结构调整、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重大规划目标纳入市的管理目标体系进行考核,将规划执行情况作为主要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各级人民政府对规划的实施要加强领导和协调,落实规划中的有关政策,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依法保护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协调好矿业发展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严格规划审查和许可制度
按照规划要求,严格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项目,矿业权的审批、出让、变更和延续等必须符合规划,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批准立项、不得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
(三)推行规划年度实施方案
将矿产勘查、总量调控、布局与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实行年度调查、统计、审查制度。
(四)建立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
将规划执行情况列为国土资源监察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规划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划审批矿业权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从重查处在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审批矿业权的行为。对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严格规划的调整和修编
严格规划调整和修编的程序,应对规划调整和修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进行评估和论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适时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因形势变化需要进行指标调整的,应进行科学论证。凡涉及勘查开发方向、规模、布局等原则性修改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实行矿业权信息公开化,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推进矿业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的发展,促进市场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对于我市有发证权限的矿产的矿业权,原则上都要实行市场化的有偿管理。对于非市发证权限的矿产矿业权,应积极配合中央、省做好矿业权市场的出让工作。对已有的矿业权需要流转的,要坚持依法流转,保护矿业权合法权益。坚决取缔非法、无证矿业活动。制定和完善我市切实可行的矿业权市场化管理的操作规程,规范矿业权市场。
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资金在本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中的投入。积极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全面开放本市矿权市场,吸引省内外投资者来本市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建立找矿突破激励机制,对重大找矿突破和科技突破予以奖励。鼓励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强企业活力。对于资源节约、合理利用、环境恢复治理较好的矿山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能及时有效治理的矿山企业进行重罚,直到予以关闭。
确立矿山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适用的采、选冶技术和加工工艺,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针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人才,组织开展科技攻关,
积极争取尽早立项开展“勉略宁铁金多金属矿集区攻深找盲专题研究”,为勉略宁地区进一步找矿突破和矿业振兴创造前提。加强共伴生矿、贫矿、难选冶矿的选冶、综合利用、二次回收和矿产品深加工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新型材料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范围内重点矿区的矿产储量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主要矿产资源的安全可供性及对策研究,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规划的实施应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工程)的落实,以重大项目(工程)的落实,带动规划的实施,带动矿业的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重大项目(工程)的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工程)从项目立项到实施的全过程要明确职责和责任人。制定重大项目(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对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协调管理,为重大项目(工程)创造必要的建设条件和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重大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
无标题文档
主办: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Copyright &
2012&汉中市国土资源局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传真: eail:gtj_ &&&网站标识码: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滨江路 陕ICP备号-2 汉中网安: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或以上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用砂灰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