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小宝言语言语备考细节理解题小结

2018惠州国考备考:行测言语理解题如何保证准确率
10:11:15&&&来源: &&& 点击:
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查询。报名时间:日。惠州中公教育为各位参加此次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生朋友整理了2018惠州国考行测技巧:&抽屉里的大世界&更多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广东惠州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
(点击即可加群)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临近,最近也有考生经常询问一些复习计划,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现在这一阶段可进行专项复习,查缺补漏,针对不足,取长补短。接下来可以做真题试卷和模拟试卷,积累答题经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行测分数,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就是一类比较基础的题型,也是需要考生在考试当中保证准确率的一个专项。片段阅读中因果结构是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一类题型,需要考生保证准确率,在此特精选了因果结构的例题,帮助大家总结因果结构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 行文脉络
分析&&结论
【例题1】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才能在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而且也帮助她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骄人业绩。当然,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仍然限制着女性潜能的发挥。因此,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这段文字主要表述的是:
A.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职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B.女性更适合从事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
C.随着职业化的提高,女性要在事业上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D.若没有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女性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中公解析】答案选C。因果结构文段,标志词为&因此&。&因此&前为分析,&因此&后为结论。第一句话表明女性已经取得越来越骄人的业绩,强调背景。第二句话强调对现象的分析,女性潜能会受角色的限制。前两句话都是分析的部分。最后一句话得到结论,即&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能体现该结论的只有C项。
分析&&结论类型的文段
标志词:因此、因而、所以、由于
文段重点:一般是结果的结论
2. 行文脉络
分析&&对策
【例题2】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中公解析】答案选D。因果结构文段,标志词为&因此&。行文脉络&因此&前为分析,&因此&后为对策。第一句话表明背景,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如果应用不善可能会有一些弊端。第二句话点明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要采取什么对策。A项是因果文段前面分析性内容,非文段重点。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缺乏假设。C项提到敏感反应,无中生有。只有D符合尾句提出的对策,故D当选。
小结:分析&&结论类型的文段
标志词:因此、因而、所以、由于
文段重点:一般是结果的对策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参加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对于这类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希望参加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家平时多做练习,提高做题速度。惠州中公教育助各位参加2018惠州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一次成公。
关注惠州中公教育公众号:gdhzoffcn
[责任编辑:惠州中公教育]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考场两要素:审清题目、注重细节_中公教育网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考场两要素:审清题目、注重细节
09:08:26 |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在面试考场上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题的时候感觉答得不错,思路清晰,说的也很流畅,可是为什么成绩出来总是不理想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说大家在考试时将题目回答的头头是道,但是在答题是有没有针对题目当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答题呢?相信老师在上课时都给大家强调过,答题要注意非模式化反套路,比如在回答计划组织协调类问题的时候,不要说:&领导将这次工作交给我,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这次工作做好。首先成立工作小组,确定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准备相关物品&&&这是很典型的套路化答题方式。虽然我们在答题时可以明确说出了一些题目当中的细节问题,但是,如何让答案更加的具有针对性,答出考官所想才是最主要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看一下具体如何审清题目。
现在的面试大部分都是以读题的形式为主,在考场上会有草纸跟笔方便大家记录。大家在听考官读题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就是,考官刚刚读完第一句话,大家就忙着记录&关键词&,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为发展民俗经济,推广民俗产业,市旅游局准备在全市展开一次民俗旅游文化周活动。如果你是市旅游局工作人员,领导把前期准备工作交给你,你会如何开展工作?按照大家常规的记题习惯,当考官读完&为发展民俗经济,推广民俗产业&时,大家会开始动笔记下这几个关键词&民俗经济,民俗产业&但是当我们记完这两个所谓的关键词之后,基本上考官已经将下面的一句话读完了,但是你会发现,下面的那句话中才出现了本体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全市展开&说明活动的规模,以及直接会决定你采取的形式是什么。&文化周&这就意味着这个活动将要维持一周的时间,所以这一周的时间如何安排,也是要在答题过程中去体现的。接下来大家可能会记考官下面那句话的关键词:&你是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这句话明确了我们的身份,但是有些时候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反,随之而来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只能听见如何开展,却最容易忽视让我们开展的是什么工作,题目要求我们负责&前期准备工作&而非做好全部的组织工作。由此可见,能不能听见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在听考官读题的时候,先不要忙着动笔去记,因为考生一旦拿笔,会条件反射般开始想要记录考官说的每一句话,这样注意力就会分散到听力跟笔头上,记也只能记住一些只言片语罢了,所以考生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考官读题上,而不要用笔去记,等考官把题目都读完了,在回忆下考官刚刚读题的要点,就像我们平时听别人说一些趣事一样,我们是没有草纸跟笔的,却可以清晰的记得述说者的每一句话一样。只要大家集中注意力,可以听清题目当中的真正关键词,帮助我们答出题目的特点,抓住考官的耳朵,帮助我们取得好的成绩!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张珅)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中公教育微信 (微信号:wwwoffcn)国考信息每日推送2018备战国考小白一枚!? - 知乎630被浏览146968分享邀请回答112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91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018国考言语备考-“例证”有不同,主次需辨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8国考言语备考-“例证”有不同,主次需辨明
0|0|暂无简介|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2017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技巧:细节题_国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5,494贴子:
2017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技巧:细节题收藏
  细节题属于公考行测言语的必考题型,题量一般在3~4题。这类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就是考生在考场上能否保持头脑清醒。考生如果在考场上感觉很好,同时熟知解题的思路和技巧,那么,解答此类题自然不是难事。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真题来进行讲解。  例1:在20世纪,失望于西方文明的一代求索者,面对着东西日趋频繁的交流和接触,不满足前辈间接认知中国精神的方式,便纷纷踏上了东来“朝圣”的征途,开辟出直面对话的新途径。他们都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来根治西方社会弊病,期盼着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补正自家文化的方略。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中国文化价值、分享中国思想精髓时,也难以回避前辈惯常的实用取向。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部分西方学者在理解中国文化时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B.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可以剜除西方社会弊病  C. 20世纪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D. 东西交流的日趋频繁使西方学者接受中国思想文化  【京佳解析】A。B项过于绝对,排除;C项“重要历史时期”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D项属于主观臆断,文段并没有此因果联系。故选A。  细节题中有几种常见的错误类型:过于绝对、无中生有和主观臆断等。过于绝对,指表述很绝对,关键词有总、都、一定等;无中生有,指文中根本没有提到,但选项讲得有鼻子有眼;主观臆断,指曲解文段的意思,把没有结论的事情说成已经有结论了等。这三类错误十分常见,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比对。  例2:协同共享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甚至有学者预言其会在21世纪下半叶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主导的经济形态之一。届时,生产率将大幅提高,发达的物联网将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实物,所有权被使用权代替,“交换价值”也将被“共享经济”取代。这个结论看似耸人听闻,理论上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共享经济”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被接受和广泛传播,最初的功能是给身陷困顿的人们提供了赚钱和省钱的方法。它继而飞得更高,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经济危机促使了共享经济的产生  B. 共享经济是物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  C. 共享经济可以避免边际成本的产生  D. 共享经济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统一  【京佳解析】D。A项乱加因果,文段并没有此种关系;B项颠倒因果,因是“发达的物联网将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果是“共享经济”;C项偷换概念,文段是“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而不是“避免边际成本的产生”。D项正确,原文是“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故选D。  细节题属于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也是之前篇章阅读的重点题型。因此,各位考生务必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总结!最后,京佳教育预祝各位小伙伴,都能在2017年国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公务员、事业单位、农信社、招警、招教、选调生、政法干警、公选、遴选等最新招聘信息、备考资料,请查看京佳教育官方网站()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考言语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