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乌有先生历险记有用吗”译文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备考:《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注释练习译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15秒后,自动返回首页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注释练习译文)【精较无错打印背诵版】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注释练习译文)
【精较无错打印背诵版】
《乌有先生历险记》是张孝纯先生为高考复习撰写的。这篇两千来字的文言文,不仅是一篇生动引人的故事,而且是一套富有创造性的文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题。它囊括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中几乎全部的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读者如果仔细阅读文章,再做做文后的练习,对复习、掌握中学的文言知识,会有很大帮助。》》》》》》本文档经过细致整理、设计、查错,便于打印背诵。
《乌有先生历险记》张孝纯
1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2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3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徒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见殿靡虚掩,有小隙,将入。倏然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者。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4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家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禽。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尔何物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得延医活友为恨耳,惟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于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5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6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不者,时不逮矣。”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逢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7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练习题】
一、画出下列句子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作简明译释。
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
 )&&&&&&&&
2.卿言甚副吾意(  )
3.愚无所用其技矣(  )&&&&&&&&&&&&&&&&
4.女鬼邪,抑人邪(  )
5.大王在,胡不跪(  )&&&&&&&&&&&&&&&&
6.官军不敢犯孤境(  )
7.尔何物狂夫(  )&&&&&&&&&&&&&&&&&&&&
8.小人中山布衣也(  )
9.君义士也(  )&&&&&&&&&&&&&&&&&&&&&
10.吾辈亦鲜遇之(  )
11.予当死之矣(  )&&&&&&&&&&&&&&&&&&
12.子所见女鬼者(  )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
14.老朽何功之有(  )
15.余岂好货贾哉(  )
二、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
1.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3.二叟相见大说(  )4.然敝庐颇畜薄酿(  )
5.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  )6.翼日,先生复要公饮(  )
7.不觉以酩酊醉矣(  )8.薄莫,先生酒解(  )
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  )10.遂属老妻护公(  )
11.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  )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而人皆弗之内(  )
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  )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  )
15.得无缢妇为之与(  )16.于电光下孰视之(  )
17.若有奇冤而无所者(  )18.先生冯驴伏(  )
19.质明始霁,罢甚(  )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21.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  )22.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  )
23.案剑目,声如乳虎(  )24.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  )
25.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  )26.先生趣而前(  )
27.不者,时不逮矣(  )28.涂经乡所入兰若(  )
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  )30.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
31.辍耕坐陇上(  )32.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
33.又然艾灸之(  )34.不索直而去(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
1.不欲与俗人齿(  )
2.人以达士目之(  )
3.公素善先生(  )
4.延邻医脉之(  )
5.微司命,孰能生之(  )
6.则庶几白骨可肉矣(  )
7.先生然之(  )
8.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9.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
10.洞烛殿堂(  )
11.其欲血孤刀乎(  )
12.履流石,涉溪涧(  )
13.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  )
14.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15.杀鸡为黍以食之(  )
16.予当死之矣(  )
17.吾家世业医(  )
四、用现代汉语译释下列句子里的凝固结构。
1.虽然,终当有以活之(  )
2.孰若冒死以救之(  )
3.从者无虑数十骑(  )
4.然则,君义士也(  )
5.病者孰与君少长(  )
6.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五、用曲线画出下列句中的文言特殊句法结构,并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3.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
4.先生不亦惑乎?
5.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6.老朽何功之有?
7.何以金帛为?
8.若何为者也?奚自?
9.得无缢妇为之与?
10.无乃不可乎!
11.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12.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13.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14.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六、下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时间词语,请注明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词语。
1.期年(  )&&&&&&&
2.朔(  )&&&&&&&&&
3.望(  )&&&&&&&&
4.晦(  )
5.今者(  )&&&&&&&
6.中夜(  )&&&&&&&
7.夜阑(  )&&&&&&
8.翼日(  )
9.薄莫(  )&&&&&&
10.未几(  )&&&&&&
11.曩昔(  )
12.旋(  )&&&&&&&
13.俄(  )&&&&&&&&
14.已而(  )&&&&&&
15.质明(  )
16.逾午(  )&&&&&
17.斯须(  )&&&&&&
18.尔来(  )&&&&&&
19.少顷(  )
20.寻(  )&&&&&&&
21.旦日(  )&&&&&&
22.侵晨(  )&&&&&&
23.无何(  )
24.须臾(  )&&&&&
25.兼旬(  )
七、简释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
1.年且七十  且顾且号  且劝好义者
2.朝廷数授以官  者无虑数十骑
3.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
4.疾驰而去  公本无疾
5.屏息不敢少动  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6.延邻医脉之  以延友人之命
7.先生自为必死  若何为者也  得无缢妇为之与
8.惟读书是务  惟大王哀之
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  俄见寺门大辟
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拜谒长者,不敢慢
11.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速诣之,以救乃友  乃引驴奔寺外  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
12.愚无所用其技矣  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  释之,以成其志  其欲血孤刀乎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惟大王哀之  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何所之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毁誉不存乎心( )  ①毁灭②破坏③烧毁④诽谤
2.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①南面②北面③太阳④日光
3.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 )  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4.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  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5.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6.拜谒长者,不敢慢( ) ①缓慢②懈怠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7.余岂好货贾哉( )  ①货物②货品③钱财④奇货
8.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  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9.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  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本文第四自然段中由“山行十里许”至“且劝好义者”一段文字。
 【参考答案】
  一、1公,您,敬称;仆,谦称,我。2卿,爱称,你。吾,我。3愚,谦词,我。4女,通汝,你。5大王,敬称,古时称诸侯,后来也称占山为王的首领。6孤,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这里是山大王的自称。7尔,你。8小人,谦称,我,多用于平民对官吏、下属对上司的自称。9君,您,敬称。10吾辈,我等,我们。之,他,指子虚长者。11予,我。12子,您,对男子的敬称。13若,你。14老朽,老人自己的谦称。15余,我。
  二、1亡,通无。2已,通矣。3说,通悦。4畜,通蓄。5盖,通盍。6翼,通翌;要,通邀。7以,通已。8莫,通暮。9倍,通背;尔,通耳。10属,通嘱。11信,通伸;窥,通跬。12辟,通避;内,通纳。13县,通悬;被,通披;诎,通屈。14卒,通猝;还,通旋。15与,通欤。16孰,通熟。17,通诉。18冯,通,现作凭。19罢,通疲。20蚤,通早。21阙,通缺。22陈,通阵。23案,通按。24颠,通巅。25裁,通才;见,通现。26趣,通趋。27不,通否。28涂,通途;乡,通向。29景,通影;受,通授。30知,通智。31陇,通垄。32反,通返。33然,通燃。34直,通值。
  三、1齿,名词用如动词,并列。2目,名词用如动词,看待。3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交好,与交好。4脉,名词用如动词,诊脉,摸脉。5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救活。6肉,名词用如动词,长上肉。7然,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对。8活,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9策,名词用如动词,鞭打。10烛,名词用如动词,照。11血,名词用如动词,血染。12履,名词用如动词,踩。13衣、冠、袜,均为名词用如动词,衣,穿;冠,戴帽子;袜,穿袜子。14白,形容词用如动词,禀告,陈说。15食,读s&,供给……吃,使……吃。16死,为动用法,为(之而)死。17世,名词作状语;业,名词用如动词。
  四、1虽然:即使这样,尽管如此。2孰若:哪里比得上,哪如。3无虑:二字连用表示估计、约略,意思是“大约”、“大概”。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表承上启下的意思。5孰与:等于“与……比,哪一个更……”。6所以: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五、1七十有三:文言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有”通“又”。惟读书是务:就是只务读书。这是“惟……是”式的宾语前置,这种形式不仅强调了宾语,而且表示了它的单一性、排他性。2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有“未”“不”“莫”“弗”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动词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3何惧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4不亦惑乎:“不亦……乎”,文言惯用句式,表示反问,但语气较委婉,相当于“不是……吗?”5吾之所遇鬼也:意即“吾遇鬼之所也”。“所遇鬼”,名词性“所字结构”前面加定语“吾”。6何功之有:即“有何功”。“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宾语“何”借助词“之”提到动词“有”之前,表反问。7“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8“何为”、“奚自”:“何”、“奚”分别作介词“为”、“自”的宾语,前置,表示询问。9“得无……与”,文言特殊句式之一,“得无”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与”相呼应,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莫不是(只怕是,该不会)……吧?”10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表示一种委婉的商榷语气,或对有关情况加以测度。一般可译为“恐怕……吧”、“不是……了吗”。11奈之何:“奈……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12为寺鬼所伤:“为……所+动词”,这是文言被动句式的一种重要结构。13授以官:用“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有时放在谓语中心词之后作补语。14困于酒: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这是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之一。
  六、1一周年。2阴历每月初一。3阴历每月十五日。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5现在。6半夜。7夜将尽。8明天,次日。9傍晚。10没多久。11从前。12随即,不久。13一小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认为,以为;作: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八、1诽谤。2北面(水之北曰阳)。3北面(山之北曰阴)。4边远地方。5倘若。6态度冷淡,没有礼貌。7钱财。8赠给。9勉励。九、(答案略)
?!?[][][]!![]?
23:001:00y[]"?
[]11001300[]j!()!()()!
[chi][][]!jxin()
!chng[][]!!()!?()f!()[]()()()()()()jqing()
w???g?ywi1020
【参考译文】
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特级教师秘制高中文言文复习趣味训练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特级教师秘制高中文言文复习趣味训练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特级教师秘制高中文言文复习趣味训练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按:此文《乌有先生历险记》为高中文言总复习趣味训练,是系由河北省邢台市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仿古自编。故事中信息量极大,大家在中学阶段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及能力训练之要点,文中隐含逾半(见文后的“说明”)。认真读此文并按“说明”的要求进行训练,会有颇佳的效果。加之故事情节十分生动曲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大家很容易进入角色,枯燥的文言复习也能平添几分乐趣。
乌有先生历险记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以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悦。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蓄薄酿,每朔望则自酌,今者故人来,盖不饮诸?”于是相与酣饮,意快甚,不觉以酩酊矣。薄莫,先生酒释,而公犹僵卧,气息啡唬糁皇。缶恿谝铰鲋R皆唬骸按樱∥⑺久肽苌坑尬匏闷浼埔印!毕壬壹撇皇扌В婵郑肜掀藜圃唬骸肮嗜斯叶姥桑弈瞬豢珊酰⊙盼虐倮锿馍街杏凶有槌ふ撸啦僖绞酰讼桃越裰帧⑷党浦3夏芩僦矗蚴赴坠强扇庖印N废占椅蘅汕舱撸沃危 崩掀拊唬骸八淙唬盏庇幸曰钪f阶庸嗜怂溃潜兑宥晕蝗∫玻虬芤逡愿河眩又埽肴裘八酪跃戎俊毕壬恢唬骸扒溲陨醺蔽嵋猓赌芑钪伟松恚客延谢觯痰辈淮且病!彼焓衾掀藁す圆呗恳钩壑街小
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旋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见得之,入其门,观其陛,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入。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诉者,先生冯驴状,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山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阵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者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擒。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_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若何物狂夫,擅失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能延医活友为恨耳,唯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间闻巨啸,回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分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见一矢已贯于喉矣。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趋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长者谒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以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否者,时不逮矣。”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适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日又夭矣。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炙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贡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一、画出下列句子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作简明译释。
&& 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  )
&&&&&&&&&&&&&&&2.卿言甚副吾意(  )
&& 3.愚无所用其技矣(  )
&&&&&&&&&&&&&&&&&&&&&&4.女鬼邪,抑人邪(  )
&& 5.大王在,胡不跪(  )
&&&&&&&&&&&&&&&&&&&&&&6.官军不敢犯孤境(  )
&& 7.尔何物狂夫(  )
&&&&&&&&&&&&&&&&&&&&&&&&&&8.小人中山布衣也(  )
&& 9.君义士也(  )
&&&&&&&&&&&&&&&&&&&&&&&&&&&&10.吾辈亦鲜遇之(  )
&& 11.予当死之矣(  )
&&&&&&&&&&&&&&&&&&&&&&&&&12.子所见女鬼者(  )
&&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
&&&&&&&&&&&&&&&&&&&14.老朽何功之有(  )
&& 15.余岂好货贾哉(  )
二、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
&& 1.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 3.二叟相见大说(  )
&&&&&&&&&&&&&&&&&&&&&&&&4.然敝庐颇畜薄酿(  )
&& 5.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  )
&&&&&&&&&&&&&&&&6.翼日,先生复要公饮(  )
&& 7.不觉以酩酊醉矣(  )
&&&&&&&&&&&&&&&&&&&&&&8.薄莫,先生酒解(  )
&& 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  )
&&&&&&&&&&&&10.遂属老妻护公(  )
&& 11.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  )
&&&&&&&&&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而人皆弗之内(  )
&& 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  )
&&&&&&&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  )
15.得无缢妇为之与(  )&&&&&&&&&&
&&&&&&&&&&&16.于电光下孰视之(  )
&& 17.若有奇冤而无所者(  )
&&&&&&&&&&&&&&&&&&&18.先生冯驴伏(  )
&& 19.质明始霁,罢甚(  )
&&&&&&&&&&&&&&&&&&&&&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 21.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  )
&&&&&&&&&&&&&&&22.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  )
&& 23.案剑目,声如乳虎(  )
&&&&&&&&&&&&&&&&&&&24.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  )
&& 25.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  )
&&&&&&&&&&&26.先生趣而前(  )
&& 27.不者,时不逮矣(  )
&&&&&&&&&&&&&&&&&&&&&28.涂经乡所入兰若(  )
&& 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  )
&&&&&30.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
&& 31.辍耕坐陇上(  )
&&&&&&&&&&&&&&&&&&&&&&&&&32.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
&& 33.又然艾灸之(  )
&&&&&&&&&&&&&&&&&&&&&&&&&34.不索直而去(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
&& 1.不欲与俗人齿(  )
&&&&&&&&&&&&&&&&&&&&&&&&2.人以达士目之(  )
&& 3.公素善先生(  )
&&&&&&&&&&&&&&&&&&&&&&&&&&4.延邻医脉之(  )
&& 5.微司命,孰能生之(  )
&&&&&&&&&&&&&&&&&&&&6.则庶几白骨可肉矣(  )
&& 7.先生然之(  )
&&&&&&&&&&&&&&&&&&&&&&&&&&&&8.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 9.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
&&&&&&&&&&&&&&&&10.洞烛殿堂(  )
&& 11.其欲血孤刀乎(  )
&&&&&&&&&&&&&&&&&&&&&&&12.履流石,涉溪涧(  )
&& 13.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  )
&&&&&&&&&&&14.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 15.杀鸡为黍以食之(  )
&&&&&&&&&&&&&&&&&&&&&16.予当死之矣(  )
&& 17.吾家世业医(  )
&& 四、用现代汉语译释下列句子里的凝固结构。
&& 1.虽然,终当有以活之(  )
&&&&&&&&&&&&&&&&&&2.孰若冒死以救之(  )
&& 3.从者无虑数十骑(  )
&&&&&&&&&&&&&&&&&&&&&&4.然则,君义士也(  )
&& 5.病者孰与君少长(  )
&&&&&&&&&&&&&&&&&&&&&&6.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五、用曲线画出下列句中的文言特殊句法结构,并译成现代汉语。
&& 1.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3.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
&&&&&&&&&&&&&&&&&&&
4.先生不亦惑乎?
&& 5.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 6.老朽何功之有?
&& 7.何以金帛为?
&& 8.若何为者也?奚自?
&& 9.得无缢妇为之与?
&& 10.无乃不可乎!
& 11.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 12.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 13.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 14.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六、下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时间词语,请注明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词语。
1.期年(  )&&&&&&&&&&&&&&&
&&&&&&&&&&&&&&&&2.朔(  )
&& 3.望(  )
&&&&&&&&&&&&&&&&&&&&&&&&&&&&&&&&&4.晦(  )
&& 5.今者(  )
&&&&&&&&&&&&&&&&&&&&&&&&&&&&&&&6.中夜(  )
&& 7.夜阑(  )
&&&&&&&&&&&&&&&&&&&&&&&&&&&&&&&8.翼日(  )
&& 9.薄莫(  )
&&&&&&&&&&&&&&&&&&&&&&&&&&&&&&&10.未几(  )
&& 11.曩昔(  )
&&&&&&&&&&&&&&&&&&&&&&&&&&&&&&12.旋(  )
&& 13.俄(  )
&&&&&&&&&&&&&&&&&&&&&&&&&&&&&&&&14.已而(  )
&& 15.质明(  )
&&&&&&&&&&&&&&&&&&&&&&&&&&&&&&16.逾午(  )
&& 17.斯须(  )
&&&&&&&&&&&&&&&&&&&&&&&&&&&&&&18.尔来(  )
&& 19.少顷(  )
&&&&&&&&&&&&&&&&&&&&&&&&&&&&&&20.寻(  )
&& 21.旦日(  )
&&&&&&&&&&&&&&&&&&&&&&&&&&&&&&22.侵晨(  )
&& 23.无何(  )
&&&&&&&&&&&&&&&&&&&&&&&&&&&&&&24.须臾(  )
&& 25.兼旬(  )
&& 七、简释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
1.年且七十  &&&&&&
且顾且号  &&&&&&
且劝好义者
2.朝廷数授以官  &&&&&&&&&&&&&&&&&&&&&
者无虑数十骑
3.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
4.疾驰而去  &&&&&&&&&&&&&&&&&&&&&&
5.屏息不敢少动  &&&&&&&&&&&&&&&&&&
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6.延邻医脉之  &&&&&&&&&&&&&&&&&&&&
以延友人之命
7.先生自为必死  &&&&
若何为者也  &&&&&&
得无缢妇为之与
8.惟读书是务  &&&&&&&&&&&&&&&&&&&&&&&&&&&
惟大王哀之
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  &&&&&&&&&&&&&&&&&&&&&
俄见寺门大辟
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
拜谒长者,不敢慢
11.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
速诣之,以救乃友  
乃引驴奔寺外  &&&&&&&&&&&&&&&&&&&&&&&
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
12.愚无所用其技矣  &&&&&&&&&&&&&&&
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  
释之,以成其志  &&&&&&&&&&&&&&&
其欲血孤刀乎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
惟大王哀之  
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毁誉不存乎心( )  ①毁灭②破坏③烧毁④诽谤
2.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①南面②北面③太阳④日光
3.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 )  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4.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  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5.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6.拜谒长者,不敢慢( )  ①缓慢②懈怠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7.余岂好货贾哉( )  ①货物②货品③钱财④奇货
8.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  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9.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  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本文第四自然段中由“山行十里许”至“且劝好义者”一段文字。
参考答案:
  一、1公,您,敬称;仆,谦称,我。2卿,爱称,你。吾,我。3愚,谦词,我。4女,通汝,你。5大王,敬称,古时称诸侯,后来也称占山为王的首领。6孤,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这里是山大王的自称。7尔,你。8小人,谦称,我,多用于平民对官吏、下属对上司的自称。9君,您,敬称。10吾辈,我等,我们。之,他,指子虚长者。11予,我。12子,您,对男子的敬称。13若,你。14老朽,老人自己的谦称。15余,我。
 二、1亡,通无。2已,通矣。3说,通悦。4畜,通蓄。5盖,通盍。6翼,通翌;要,通邀。7以,通已。8莫,通暮。9倍,通背;尔,通耳。10属,通嘱。11信,通伸;窥,通跬。12辟,通避;内,通纳。13县,通悬;被,通披;诎,通屈。14卒,通猝;还,通旋。15与,通欤。16孰,通熟。17,通诉。18冯,通,现作凭。19罢,通疲。20蚤,通早。21阙,通缺。22陈,通阵。23案,通按。24颠,通巅。25裁,通才;见,通现。26趣,通趋。27不,通否。28涂,通途;乡,通向。29景,通影;受,通授。30知,通智。31陇,通垄。32反,通返。33然,通燃。34直,通值。
  三、1齿,名词用如动词,并列。2目,名词用如动词,看待。3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交好,与交好。4脉,名词用如动词,诊脉,摸脉。5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救活。6肉,名词用如动词,长上肉。7然,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对。8活,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9策,名词用如动词,鞭打。10烛,名词用如动词,照。11血,名词用如动词,血染。12履,名词用如动词,踩。13衣、冠、袜,均为名词用如动词,衣,穿;冠,戴帽子;袜,穿袜子。14白,形容词用如动词,禀告,陈说。15食,读s&,供给……吃,使……吃。16死,为动用法,为(之而)死。17世,名词作状语;业,名词用如动词。
  四、1虽然:即使这样,尽管如此。2孰若:哪里比得上,哪如。3无虑:二字连用表示估计、约略,意思是“大约”、“大概”。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表承上启下的意思。5孰与:等于“与……比,哪一个更……”。6所以: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五、1七十有三:文言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有”通“又”。惟读书是务:就是只务读书。这是“惟……是”式的宾语前置,这种形式不仅强调了宾语,而且表示了它的单一性、排他性。2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有“未”“不”“莫”“弗”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动词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3何惧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4不亦惑乎:“不亦……乎”,文言惯用句式,表示反问,但语气较委婉,相当于“不是……吗?”5吾之所遇鬼也:意即“吾遇鬼之所也”。“所遇鬼”,名词性“所字结构”前面加定语“吾”。6何功之有:即“有何功”。“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宾语“何”借助词“之”提到动词“有”之前,表反问。7“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8“何为”、“奚自”:“何”、“奚”分别作介词“为”、“自”的宾语,前置,表示询问。9“得无……与”,文言特殊句式之一,“得无”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与”相呼应,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莫不是(只怕是,该不会)……吧?”10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表示一种委婉的商榷语气,或对有关情况加以测度。一般可译为“恐怕……吧”、“不是……了吗”。11奈之何:“奈……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12为寺鬼所伤:“为……所+动词”,这是文言被动句式的一种重要结构。13授以官:用“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有时放在谓语中心词之后作补语。14困于酒: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这是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之一。
  六、1一周年。2阴历每月初一。3阴历每月十五日。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5现在。6半夜。7夜将尽。8明天,次日。9傍晚。10没多久。11从前。12随即,不久。13一小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认为,以为;作: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八、1诽谤。2北面(水之北曰阳)。3北面(山之北曰阴)。4边远地方。5倘若。6态度冷淡,没有礼貌。7钱财。8赠给。9勉励。
&&   九、(答案略)
&&&&&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我常常庆幸,在我们的语言地图里,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寂寥的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的确,走在汉语的小径上,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心底的感叹;一朵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如果你的记忆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灿烂面容,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谁又能说这些纸上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
  正是借着语言这一通道,狭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因此,能否获得语言的恩惠,能否领悟语言的秘密,实在是关乎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大事,不容轻视。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语言性灵,则人生优雅。很多古代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他们的生活处处都与优雅的汉语为伴,或吟诗作赋,或月下清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乐在其中。因此,那些传世的诗词曲赋,多数不是文人枯守书斋的结果,而是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亲友或游山玩水时的即兴咏叹――这种风雅人生,至今还令许多人心向往之。
  然而,在当代中国,我们是再难寻得这份情致、这份优雅了。如同普通话的强力推广,导致越来越多的方言正在面临消失,世俗和粗鄙之风的盛行,也使得优雅的汉语正在面临失传。话语体制过于单一,自由表达的习惯不被尊崇,古代典籍和当代生活彻底断裂,加上年轻学子们只喜欢漫画、电视和电子游戏,普遍疏离国文,厌倦写作,以致一度以优美、精深著称的汉语,传到今天的国人手中,早已失去了先前的光彩。
  汉语的优雅和深邃果真要失传了么?我当然不至于这么悲观。但危机感却是有的,正因为此,一套名为《优雅的汉语》的丛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就尤其值得我们珍视。这套丛书请了当代的三位大作家,各自选编出影响了自己的汉语诗文,一是由此见证汉语的辉煌魅力,二是为年轻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最优秀的汉语文学的契机。散文和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的正统,举凡识字的国人,无一不受它的影响。如今,这种影响经由王蒙、舒婷、贾平凹这三位大家,以选编诗文的独特方式加以诠释,我相信会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原来汉语是可以这么准确和优雅的!――读过这些选文的人,一定会发出如是感叹。王蒙先生选编的是古代散文,他得出的结论是,“汉语特别是汉字,是讲究审美,讲究联想,讲究灵性与神性的语言文字”;舒婷女士选编的是古代诗词,她坦言,“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更多的是酣畅淋漓的洗涤和‘我欲乘风归去’的快感”;贾平凹先生选编的是现当代散文,他回忆自己这些美文时,“如同在路上走,路弯弯曲曲,它们就是一棵棵树站在路的拐弯处,让我明确了方向,靠着歇气,乘凉,或者那树长得好,树梢上有鸟美丽的叫声”。――由此可见,“优雅的汉语”绝不是一套简单的名作选本,它的背后,其实贯注着这几位当代作家对汉语的热爱和钻研。假如这些影响了汉语名家心灵成长的美文,能够在今天继续影响读者,继续向读者昭示汉语的伟大魅力,则是中国之幸。
  我们珍视一切重建汉语尊严、重塑现代人心的努力。尽管这套丛书所做的,不过是极为渺小的工作,但诚如佛典所言,“功不唐捐”。(唐捐即虚掷,功不唐捐,就是告诉我们功夫不会白费。)同样的意思,我还想起胡适先生常说的一句话:“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汉语何须再“栽”?只要我们愿意回望汉语的源头、自觉传承汉语的神髓,我们又何愁不能重新“收获”汉语曾经有过的灿烂和辉煌?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愿意交出自己的心,为优雅的汉语而沉醉。
语文就是你这个人
(节选)&&
你要明白语文是什么。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你要那样看待它,那你就一定学不好。要知道,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语文学不好,干什么都愚昧弱智。你看我们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学“语文”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判案子,修水利,打鬼子,搞经济,堂堂五千年中华文明不都建立在“语文”上吗?一切其他学科,不都是用语文表达出来的吗?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阵风吹散,啥价值也没有。所以,你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才能学好语文。
其实,学好语文很容易。随手教你几招,不怕你扩散,就怕你做不到。一、每天写日记,要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二、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给好朋友起外号。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如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竞赛,简直不堪一击。三、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假装深沉是蠢驴……明白了吗?
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猴子。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赵憙字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