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微信群家长骂老师里讲解题,家长听后该怎么回复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长 微信群里不要做这五件事_买购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阅读:1520次
摘要: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家长微信群”也应运而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群查看老师留的作业、学校的通知,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及时和老师沟通一下……这样的微信群确实不错。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
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长 微信群里不要做这五件事
一位班主任吐槽,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
有时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都想关闭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太“热情”了!
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别在微信群做这5类家长!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现如今很多班级微信群存在的问题。微信群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建议家长们别在微信群里做以下5个类型的家长,别让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变了味”!
1、讨好刷屏型
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
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
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2、炫富显摆型
炫耀孩子的成绩。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
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
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
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
3、过度关注型
每日不停地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
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心?又如何能长大?
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
4、发布无关信息型
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
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5、群里争吵型
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
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与老师开战。
(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
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
① 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② 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
③ 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
④ 绝不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
⑤ 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
⑥ 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⑦ 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学会婉言提醒。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您可能关心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历史关注排行
87184人关注
1864人关注
1931人关注
6369人关注
9087人关注
2664人关注
2028人关注
1540人关注
家庭生活:
哲理智慧:
恋爱宝典:
文化经典:
幽默笑话:
按行业查看:
人生指南导航:
网站模块导航:
热点模块导航: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收藏
分享[缪金华]老师请慎用善用“家长微信群”
字体:[][][]
  说起“家长微信群”,笔者想到了两条相关新闻。一条是今年5月13日新疆新闻门户网――亚心网的报道,乌鲁木齐一小学老师未核实事实真相就在微信群发布学生打人信息,并呼吁“家长严加管教!”结果,这条信息引发家长“激战” ,当事学生看到侮辱信息后不愿到学校上课学习。目前,当事学生家长准备通过相关法律解决问题。另一条是去年12月17日《华商报》的报道,陕西小学女教师在家长微信群发学生罚站照受到家长抗议。老师在88人的“家长微信群”里发出了15名男女学生罚站的照片,事情起因是这些学生的卷子家长没有批改和学生没完成作业。
  对有些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的表现,很多家长既不满也很反感。有的老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拿学生和家长“开涮”,“家长微信群”俨然成了老师训斥家长(学生)和发泄个人情绪的平台。有的家长说,“不管是啥时候,只要这个微信群一响,我们马上就紧张,甚至感到恐惧和疲惫。”小学年级的家长举了这样几个典型个例子。
  其一,每逢相关考试后,就总有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说,“考试都结束了,家长也不与老师联系,问一问自己的孩子考得怎么样?”很多家长马上给老师个人发微信询问自己孩子的考试情况。结果,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给了回复,大意是“现在知道问了,早干什么去了,学生考得不好家长没责任吗?还有的家长到现在也不联系老师,问问孩子考得怎么样?这样的家长就更没有尽到责任。”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不着调”的微信内容不在少数,它让许多家长云里雾里摸不清头绪,更心里憋得慌。
  其二,有的老师时常在“家长微信群”里发一些班级课堂情况的照片,尤其是对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即时曝光,学生照片不经任何处理就发在“家长微信群”里,并说“看看吧,这都是谁。在家也不规矩吗?好好管管吧。”很快就有些家长附和老师的意见,对照片上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指责和奚落。面对这类微信,常常使家长手无足措,既尴尬又不知如何是好,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其三,“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不堪重负。一是老师常在微信群里“晒”学生作业、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尤其是对那些考试成绩差、作业完成不好、日常表现有瑕疵的学生指名道姓。另一方面,老师常常在微信群里给家长布置学生作业和考试题,要求家长把微信里的作业题或考试卷“手抄一份,孩子重新做一遍,家长参考答案批改;学生背诵词语和文章,家长需签名”等等。对此,家长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既无奈又要忍受着。
  对于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对与错,我们暂且不说。“家长微信群”里有许多乱象需要治理,既有家长方面的,更有老师和校方层面的。其中之一,来自老师层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家长微信群”,是公共信息平台,它对增进家长和老师的正常交流、密切家庭和校方联系等作用不可小觑。因此,老师如何有效地使用“家长微信群”就成了改善和增进家长与老师、家庭与校方联系的紧迫任务之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家长微信群”里,老师的言行和表现,无不体现着老师的文明修养、彰显着师德风范。关爱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向家长反映和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及指导家长做好家教工作,也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因此,老师要慎用善用“家长微信群”。
  笔者以为,老师慎用“家长微信群”,要从敬畏学生、尊重家长入手,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怀敬畏之心、仁爱之情,以人为本,从学生和家长出发,知行兼修。慎用“家长微信群”,必须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自我约束和规范表达权,不在公共信息平台制造事端、传播不和谐信息,不发布有损于家长和学生形象的任何内容,不发布有悖于精神文明的言论和有负面情绪的信息,不以任何方式在“家长微信群”里变相惩罚学生,不按考核成绩和相关评价给学生排队。对学生个性化问题和个别学生问题,不发布批评言论和训斥内容,不发布侮辱学生、践踏学生人权和侵犯学生身心权利的信息,切实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各项合法权益及个人隐私。
  约束和规范自我表达权,敬畏学生、尊重家长,是老师慎用“家长微信群”的前提。而善用“家长微信群”,则要求老师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以心换心,“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或错误,应该展开批评教育。而批评教育的原则是尊重学生、尊重家长,通过微信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探讨,或提出建议或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利用“家长微信群”这个载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和有关家教知识、分享家教经验,推进家长家教方法及其素养的提升;及时或定期的建议家长关注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多方面有可能出现或正在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
  善用“家长微信群”,一方面要坚持树立正面典型、发布正面信息,开展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引领家长科学家教、道德家教、品质家教、互助家教、合力教育理念的升华。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把握问题导向,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尊重家长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倡导和鼓励家长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督批评,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脱离了学生和家长,“家长微信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慎用、善用“家长微信群”,既是老师教学工作和责任担当的提升,也是老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策略的升级。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生态的“家长微信群”,首先需要老师率先发力,在尊重家长、敬畏学生的前提下,着力把握好慎用和善用的关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家长微信群”,让老师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有爱的交流和心的互动。 (缪金华)
责任编辑: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运行管理:工作组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微信群里是非多 闹!爸妈老师和学生 烦!|家长|幼儿园_凤凰资讯
微信群里是非多 闹!爸妈老师和学生 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了微信,多了一个沟通平台,刚开始,感觉与家长的互动多了,沟通更畅顺,慢慢问题就来了。”从教10多年的李老师说,在微信之前,一般通过飞信或者校讯通来与家长发送通知等,使用微信之后,建起班级群,班上一些较为活跃的家长会在群里探讨育儿经,“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在微信上商量是不错,但无形中,我们也多了负担,因为家长发起的话题,希望老师回应,我们不能不作声呀。”她说,也曾遇到家长讨论激烈,甚至与老师意见相左的情况,她会及时通过“私聊”去处理问题。渐渐发现,看班级群并回复占用了下班之后的不少时间。“我又回复最初状
原标题:微信群里是非多 闹!爸妈老师和学生 烦!父母无心上班 老师压力山大 孩子左右为难上午10时,刘女士身穿制服坐在柜台点数着现钞,却一直心痒痒地想看看抽屉里的手机,因为“嘀嘀嘀”的微信提示声接连不断,肯定又是老师在“小二班”的群上发出了课间直播。近年,微信实用便捷,家长和老师纷纷建起了各种“群”,方便沟通。有些家长,和刘女士一样,沉迷其中,时时捧着微信刷屏,等候老师发来“直播”“通知”。有些家长却感觉厌恶,认为被“绑架”了。面对不断闪动、响起的微信信息提示,老师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苦恼和厌烦。文/广州日报记者谭秋明家长和老师顶嘴被拉黑“再次提醒小志同学注意!我们早餐结束时间是8时20分,8时30分准时开始早课活动。小志不仅多次迟到,而且到园之后,又要求吃早餐。为了不饿着孩子,我们每次都破例让孩子吃了。但是,就为了小志一个人,我们已经不止三四次全班拖延早课活动20多分钟,有一次甚至是直接取消。”一天中午,越秀区某重点幼儿园小二班的家长群里,闪出了这一则来自班主任李老师的警告提醒。一时间,家长们纷纷回复,一则表示支持老师,再则声讨小志的家长。“老师辛苦了!我们一定遵守纪律。”“老师,班上的时钟,我们认真看过,走快了10分钟呢。上次,我们迟到也诚恳地道歉了。这一次,你这样批评有点批斗的意思哦!”过去许久,小志的妈妈梁女士,在群里发出这句话。很长时间,群里再没闪出一句话。但这个晚上,梁女士发现,几个孩子的家长将她“拉黑”了。“为了这件事,我专门去幼儿园向老师道歉。老师认为我在群里这样说话是不支持她工作。”梁女士称,这件事之后,她坚持只看不说,基本就是“潜水”了。1日400条短信错过关键通知最近,严先生夫妇感到尤其苦恼,两人轮流“蹲守”微信,竟然还是错过了孩子老师发来的“最重要通知”。前一天,由于学校要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个别班级要上公开课,老师将调课通知发在了微信群上,并要求家长收到后回复。微信发出之时,严先生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看到,而这条重要通知很快被家长们关于班级运动会的设计班服和班标的大讨论淹没。闲下来,严先生掏出手机一看,400多条信息,“看不过来。”第二天,孩子小俊还未放学,严先生的太太罗女士先接到了老师的批评电话。“今天大调课,小俊没按要求带课本和资料。”被老师批评一番,罗女士感觉甚为不爽,原来,班上不止小俊,还有七八个孩子的家长都没有留意到调课通知。于是,有学生家长在群里吐槽:“闲话废话太多,不要淹没了重要信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幼儿园、小学阶段,微信家长群比较集中,一般以孩子所在的班级为基础组建,到了初中阶段,一个家长可能要“泡”好几个群,除了学校班级群,还有补习学校、特长班等各种家长群。而家长们普遍认为,待在班级群最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说多了怕老师不高兴。不说又怕被批评不关心孩子不支持学校。”老师们也面临着同样的焦虑,夹在当中的孩子们也觉得“被压得透不过气来!”老师累:下班也得回复家长“有了微信,多了一个沟通平台,刚开始,感觉与家长的互动多了,沟通更畅顺,慢慢问题就来了。”从教10多年的李老师说,在微信之前,一般通过飞信或者校讯通来与家长发送通知等,使用微信之后,建起班级群,班上一些较为活跃的家长会在群里探讨育儿经,“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在微信上商量是不错,但无形中,我们也多了负担,因为家长发起的话题,希望老师回应,我们不能不作声呀。”她说,也曾遇到家长讨论激烈,甚至与老师意见相左的情况,她会及时通过“私聊”去处理问题。渐渐发现,看班级群并回复占用了下班之后的不少时间。“我又回复最初状态,只在上面发通知之类,不参与讨论了。”李老师坦言:“有一种被微信所‘累’的感受。”有老师特别指出,班级建起家长微信群之后,孩子的依赖性更强了,“他们觉得,老师会跟爸妈说的,爸妈一定会提醒我的。”陈老师是荔湾区一所市一级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她发现,过去在班上通知孩子一件事,孩子们基本都能记住并做到,现在即使是既发出口头通知又在微信上提醒,还是有孩子做不到。家长忧:多说一句还是少说一句?“我最大的焦虑就是,在家长群里,该多说一句,还是少说一句。”梁女士的焦灼,在家长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她举例称,一次幼儿园要举行亲子春游活动,老师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设计一条有趣的线路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很多家长在群中表示支持,大谈设想。到落实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站出来。老师只有逐个找热情发言的家长“私聊”再次发动。最终,梁女士请了两天假来配合幼儿园设计和开展这次亲子春游。“其实,现在哪个家长不心疼孩子,不愿配合老师呢?但是,群里叽叽喳喳的,大家观点不同,有时摸不清老师和其他家长的真实想法,还是少说两句好了。”陈先生常常要加班,虽然他在儿子的班级群里,但是很少发言,甚至想过干脆退群,因为信息太多,看着实在头晕。孩子烦:简直成了小夹心饼!“哼哼,我们简直成了小夹心饼了!”10岁的小贤说,一次,他和班上的同学在课余看漫画,讨论的时候飙了几句“不那么好听的话”,晚上就挨了爸妈的批评,“肯定是老师又在微信上‘告状’了。”“一件事,老师说,爸妈说,说来说去,好像我们都是弱智。”11岁的小馨,有个绰号叫做“小拖拉”,而且已经“远近闻名”,她认为:“肯定是聊微信聊出来的。老师投诉我拖拉,爸妈也反映我拖拉,所以全世界都认定我是拖拉鬼了。”和小贤、小馨感受不同的是上了初中之后的“大孩子”,“我们不管家长们聊什么了,我们聊我们自己的。”今年就要参加升中考的小婷潇洒地说,她发现,家长总在群里讨论怎样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最终是我们去考试,家长们这么讨论就得个热闹而已。”(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3892
播放数:1867758
播放数:49703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怎么看待老师把小学生作业发到微信群让家长去督促的问题? - 知乎25被浏览10642分享邀请回答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老师微信红包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