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在校学生每天平均要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领导人是谁

> > > 正文
陈至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日前,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陈至立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号召广大青少年抓住我国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机遇,掀起体育运动的热潮。
  陈至立指出,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她强调,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各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让“健康第一”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到落实。
  陈至立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取得成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纳入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规划,并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要真正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指导思想、评价体系、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从资金投入、条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指导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水平,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健康素质。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工作重点,积极促进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督导制度、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和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起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陈至立要求,要保证体育课开足开好、不被挤占,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高中阶段学校不能以任何名义挤占体育课时,高等学校也要上好体育课。  
  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改革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团队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班主任、高校辅导员、体育教师及学生会要做体育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推动者,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要特别注意科学安排青少年学生的作息时间,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和卫生指导。她希望广大家长、社区和新闻媒体都来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出席会议并分别部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会议,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厅(教委、教育局)、体育局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观看了北京市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展示。
责编:唐昊
更多视频搜索:
&&&&&&&&&&&&&&&&&&&&&&&&&&&&&&&&&&&&&&&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系统集成:&网页设计:国办发文促学校体育发展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意见》对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天出早操等。下面是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6〕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四)完善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各地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五)提高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质水平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支持高等学校牵头组建运动项目全国教学联盟,为中小学开展教改试点提供专业支撑,促进中小学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基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
  (六)强化课外锻炼。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职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注意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组织开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创建活动,各地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
  三、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
  (七)开展课余训练。学校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运动训练规律,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妥善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好专项运动能力基础,不断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八)完善竞赛体系。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制定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办法,完善和规范学生体育竞赛体制,构建县、市、省、国家四级竞赛体系。各地要在整合赛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构建相互衔接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内竞赛活动,定期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推动开展跨区域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全国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届。通过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责任编辑:刘延东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年)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日13:37&&&来源:
E-mail推荐:
  我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年)》(以下简称《全民健身计划》),总结一些地方的好做法、好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民健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一、总结成绩,坚定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全民健身工作。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发表题词,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全民健身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江泽民同志指出:“体育是关系到13亿人民的大事,一定要抓好”。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1995年国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到2010年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对策措施等作了全面统筹安排。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国务院公布施行《全民健身条例》,对与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健身指导、安全规范等作出规定,并将每年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下,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民健身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全国有28.2%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群众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城乡,各类体育场地超过100万个。在全国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中,三分之一的学校已将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三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竞赛、表演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特色活动日趋活跃。四是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日益加强,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更加健全,各类体育社团不断增加,健身活动站点广泛覆盖,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65万人。五是体育健身服务业稳步发展,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有效途径,成为体育产业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增长点。六是全民健身事业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规政策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群众体育科研结出丰硕成果,国民体质监测和群众体育状况调查形成制度。七是群众体育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拓展,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受到国际大众体育界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探索了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道路并创造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三是必须强化政府职责,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改善发展环境。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处理好城市与农村、体育事业内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五是必须坚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参与体育、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社会化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  二、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责任感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必然要求。身心健康是生活幸福的前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文化、体育、健康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就越强烈,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也越高。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令人担忧。因此,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已经成为进一步做好体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体育健身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体育不但可以塑造人们健康的体魄,也能够培养人们健全的心理,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当代体育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活方式、精神依托和财富载体,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添经济发展亮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健身带来的健康快乐,提升幸福指数,将有效地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体育强国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涉及到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要求、综合体系和全面发展的目标。从目前我国体育发展总体水平看,与体育强国还有相当差距,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建设体育强国的土壤还需要精心培育。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进步,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脉相承,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说,解决好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问题,成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抓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切实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标本兼治、务求实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切实担负起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构建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中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为竞技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大力推动以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为主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完善配套制度,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支持、鼓励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要加强队伍建设,依法支持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要着力解决全民健身薄弱环节,将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二)努力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文化。体育健身文化与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形成浓厚、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借助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活动,通过播发宣传片、出版图书、开办专栏、举办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健身知识,开展终身体育教育。要以体育为重要手段和载体,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让体育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青少年体质不仅关系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少年强则国家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比较突出,重智育轻体育仍是社会普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贯彻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各项措施。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目标,纳入考核主要指标中。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使热爱体育、积极锻炼成为青少年的时尚。  (四)大力扶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而体育是人们最为推崇的健康消费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将大幅度增长。我们要大力扶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激发出来,逐步引导人们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与大众健身服务市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格局。要不断创新体育健身方式,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结合,相互带动,共同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科学性、安全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  全民健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全民健身新局面。  第一,切实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摆在政府工作重要位置。地方各级政府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做好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日程,加强薄弱环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度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增强保障力度,提高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抓紧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地要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尽快完成当地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突出实施计划的针对性、操作性。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准确掌握本地全民健身工作基本情况和现实困难,在摸清家底基础上,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统筹安排全民健身工作。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不强求整齐划一,不追求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二是确定目标,分解任务。要着眼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不同人群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设计好路线图和时间表,按计划、分步骤推进落实。三是制定政策,强化保障。地方各级政府要制定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政策措施,特别是将实施计划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发展全民健身的工程项目,并纳入当地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四是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级体育部门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三,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成效评估。要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把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人民群众健身矛盾是否有效缓解,作为检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中。对于那些举措不实、力度不够、效果不好的地区,要加强督查指导。体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指导。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适时对《全民健身计划》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进一步改进工作。  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民族复兴的千秋大业,全民健身事业光荣艰巨,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开创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常雪梅)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