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避免在一个变电所设备内装设多台消弧线圈

您的位置: &
谈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关键技术
优质期刊推荐Patent CN2638313Y - 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 - Google PatentsCN2638313 YGrantCN Sep 1, 2004Jul 31, 2003Jul 31, 2003, CN , CN 2638313 Y, CN 2638313Y, CN-Y-2638313, CN, CN, CN2638313 Y, CN2638313Y, , , , , ,
(2) , 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
CN 2638313 Y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35KV及以下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其特点是:分别在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的接地端串联一电容,并设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定的无功补偿,也可以限制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可有效地保护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并可以选配高选择性的选线装置;可以替代现有的消弧线圈及其他消弧消谐类装置。
1.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一个隔离开关、三个快速熔断器、三个分相真空开关、一个放电线圈和一个微机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的接地端串联一电容,在三相的三个电容的接地端,设有一电流互感器,所述三个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
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35KV及以下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消弧消谐装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不断增大,它的安全运行及供电可靠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大型工矿企业的用电设备不断增加,以及我国长期6-66KV的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单相接地后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电弧不易熄灭,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导致事故跳闸率明显上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谐振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由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容性电流的补偿,使流经故障点的残流减小,达到自然熄灭,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甚至消除故障的目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由单相弧光接地造成的设备绝缘损坏,甚至爆炸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消弧线圈对电容电流变化的记算及测量很复杂等原因,很难运行在最佳挡位,特别为了避免谐振补偿,往往使补偿后弧道的残流较大,过零后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最终导致消弧失败。消弧线圈补偿的仅仅是工频电容电流,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不仅有工频电容电流,而且还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和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电流和阻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这是消弧线圈根本无法解决的。另外消弧线圈体积大,组件多,成本高。随着电网的扩大,消弧线圈与要更换,不利于长期规划。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替代消弧线圈及其他消弧消谐类装置的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一个隔离开关、三个快速熔断器、三个分相真空开关、一个放电线圈和一个微机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的接地端串联一电容,在三相的三个电容的接地端,设有一电流互感器,所述三个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对流过各相电容的电流的变化,对系统异常现象进行判别,因流过电容的电流波形变化大,流过电容的电流与流过电容的频率、电容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发生金属性接地,健全相上出现过电压2pu左右,最大2.5pu。当发生间隙性弧光接地,健全相上出现过电压3pu左右,最大3.5pu。而故障相比健全相上出现的过电压低1.5pu左右,所以判别准确。装置瞬时动作,故障相通过线圈接地,一方面迅速降低故障相对地电压,另一方面电容和放电线圈组成谐振阻尼,释放一次高频谐振能量,有利于系统安全。另外根据实际需要选配电容可补偿一定的无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定的无功补偿,也可以限制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可有效地保护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并可以选配高选择性的选线装置。本装置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可以替代消弧线圈及其他消弧消谐类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3、一个隔离开关7、三个快速熔断器6、三个分相真空开关1、放电线圈5和微机综合控制器4。在ABC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6的接地端分别串联一电容2,在ABC三相的三个电容2的接地端,分别设有一电流互感器8,且三个电流互感器8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4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见图1。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三个分相真空开关1均处于开断状态,系统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任何影响,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真空开关1根据综合控制器的指令瞬时分合,完成放电线圈的操作。
例如:当A相发生间隙性弧光接地时,A相的电容必然产生震荡的冲放电,电容两端过电压,B、C相上出现过电压3pu左右,最大3.5pu。而A相比B、C相上出现的过电压低1.5pu左右,信号幅度明显,电流互感器8产生电流变化信号传给微机综合处理器4,信号经微机综合处理器4综合处理并分析,下达指令信号。使连在A相的分相真空开关1短时闭合,由于A相的相地电压迅速降低,限制弧道上恢复电压上升。同时放电线圈的感抗电流的产生,也阻止弧光重燃,促使接地点电弧快速熄灭。
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网消弧系统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绝缘监视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用高压级联式svg实现消弧线圈功能的方法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用高压级联式svg实现消弧线圈功能的方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C14GrantedC19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Rotate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采用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案研究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信息小而增加了选线的难度,目前存在很多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但选线的精度都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与其他选线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有: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投入并联电阻,并联电阻能够为选线提供足够的有功分量,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故障相恢复电压,避免电弧发生重燃;选出故障线路之后,将并联电阻切除,电网继续运行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该选线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原理,得到故障选线的判据,并通过ATP仿真验证,证明其在故障选线方面的优越性;其次对该选线方法的一些关键问题:(1)并联电阻阻值的选择;(2)并联电阻对电弧接地过电压的抑制作用;(3)并联电阻的切除对中性点过电压的影响;(4)并联电阻投入时间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对采用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装置进行整体方案设计,介绍了装置的构成,分析了选线装置的安装方式,对装置的主要硬件设备:零序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开关柜、电阻器柜和控制器进行分析选型,选出了最合适的设备型号。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消弧补偿自动跟踪及选线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05期
消弧补偿自动跟踪及选线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要流过全系统的电容电流,此时在接地点容易燃起电弧,产生弧光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电压进一步升高,破坏绝缘,影响设备和人身安全。通过在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能有效的补偿单相接地点的电容电流,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所提供补偿的消弧线圈的大小,与系统的运行方式及系统的对地电容有关。如何根据系统实时对地电容的变化来调整需要投切的消弧线圈的感抗值,是一个关系到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及选线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并阐述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上的优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862【正文快照】:
1概述随着消弧线圈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消弧补偿自动跟踪及选线技术也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消弧线圈如何在系统中进行自动跟踪补偿,并对消弧线圈中并联中值电阻的接地故障选线方法进行说明。该技术能更灵活地对系统的电容电流进行及时补偿,且提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萍;[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李丽娇;;[J];电气时代;2009年05期
万一荣;;[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朱华光;;[J];电气时代;1990年06期
张伟儒;[J];低压电器;1993年01期
都洪基,叶婷;[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5期
郭华君;;[J];广东电力;2008年01期
冯建勤;冯巧玲;陈志武;;[J];高压电器;2009年02期
王逸平;;[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Z2期
刘锦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翔;常巧莲;董效军;宗涛;;[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曾国辉;张秀彬;龚多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艾新法;李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马少华;白楠;蔡志远;;[A];第一届电器装备及其智能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许涛;李伟;马亮;田培根;;[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小明 王卫萍
王伟;[N];国家电网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效云;[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郭浩;[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车晓涛;[D];东北电力大学;2006年
陈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李新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王金辉;[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赵莹;[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王新宽;[D];山东大学;2005年
段利晓;[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乔立同;[D];山东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kv降压变电所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