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祖国国这首歌中描写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

云鹏书店大薄膜唱片 彭丽媛女高音独唱 我的祖国 等10首歌曲
开&&&&&&本:页&&&&&&数:字&&&&&&数:I&&S&&B&&N:售&&&&&&价:500.00元 品&&&&&&相:运&&&&&&费:天津南开
至挂号印刷品:5.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配送说明挂号印刷品:
本店只支持挂号印刷品以及快递,不支持平邮。所定书累计7天,逾期店主将自行处理。汇款后请留言通知,以便第一时间给您寄书。
快递为韵达快递,如有特殊说明,请发消息。5.00元10.00元5.00元10.00元15.00元38.00元7.00元15.00元10.00元1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当前位置: >>
初中地理课程纲要举例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程纲要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 设计教师: 日期: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课时:2 课时 二、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 本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程标准是: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 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 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本节课,根据地理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a.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量等方 面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面、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b.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地区人文差异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c.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感受我 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 表述自己的看法。 2、课程内容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略)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略) 3、课程实施 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 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 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 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理位置和 大致范围) 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 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 7 页图 5.9 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 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区域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最热月均温 7 月接近 30℃ 7 月 25℃左右 最冷月均温 1 月 0℃以上 1 月 0℃以下 年降水量 (较多/较少) 较多 较少 季节分配 较均匀 主要集中在 7、8 月季节变化明显板书: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 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 均温高于 0℃。 活动 1: (课本第 8 页活动第 1 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项目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内容 高于 0℃ 高于 800mm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低于 800mm 高原、平原、山地 1 月平均气温 (高于 0℃/低于 0℃) 低于 0℃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活动 2:在图 5.9 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 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 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 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 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 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 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 5.9 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 异。 南方:常绿林;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 3: (课本第 8 页活动第 2 题)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学生完成这个题目, 可能有一定难度, 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 启发、 引导)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 差别呢? 看图 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 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 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 5.11 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 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 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 希望同学们留心 “观察” 、 “收看” 、 “收听” 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把本节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 自选一方,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查阅书籍以及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 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的激烈辩论,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 差异。对南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进行研究时,要考虑让每个学生都能 参加,重点放在辩论人选的选拔过程上。 (一) 反方:有人说:“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好。” 正方:也有人说:“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好。”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哪个自然条件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你所了解 的事实就此发表看法。 2.主持人宣布辩论的一般程序和规范。 3.正反双方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和自由人的顺序开始辩论。 4.全体学生补充观点和论据。 5.正反双方作总结陈词。 6.全体同学评出最佳辩手一名、最好口才两名、表现最佳学生两名并及时进 行奖励。 7.指导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评价的标准如下: 1.能较好地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水平,合作、交流、倾听 等技巧; 2.能较好地表达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论证自己观点时说话要有条理性,在 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论据的充分程度; 3.学生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作好记录。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 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和自由人分工,重点说明本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和对 方自然条件的不足,抓住形成本区自然条件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弥补的办法。 一辩从地形上: 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 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 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二辩从气候上: 北方地区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在 25°C 左右,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在 0°C 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 7、8 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北 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最热月 月) (7 平均气温接近 30°C, 最冷月 月) (1 平均气温在 0° C 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三辩从河流流量: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从“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可以看出,长 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 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 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 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 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 四辩从植被类型上: 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是由 于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自由人:各方综合说明自己一方好的理由。 上课时,在教室中展示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特点的图片,轮流播放具有南、 北方特色的音乐。 各方轮流发言, 用讲解、 表演、 展示资料等方法试图说服对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 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 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 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 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4、课程评价 1.去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 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的影响 答案:C 答案: 解析: 解析:照片反映了两地冬季巨大的气温差异。哈尔滨是我国黑龙江的行政中 心,为北方城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为热带季 风气候,终年高温。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差异。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答案:B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形区的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山东丘陵 答案: 答案:C 4.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大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特征。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有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在我国三大平原中,第一大平原东北平原和第二 大平原华北平原都位于北方地区,所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大的是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是平原、低山、丘陵;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 盆地为主;青藏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 5.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主要原因是 ( ) )A.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休息,有 利健康 C.学生喜欢放长假 D.当地政府规定的,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 北地区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所以东北地区的中 学生寒假时间很长。 6.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冷干燥,夏热多雨 D.全年干燥少雨 答案: 答案:C 读图,完成 7―9 题。 7.这种民居景观所在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答案:B 8.关于这种民居景观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年降水量超过 1 000 毫米 B.该地区属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 C.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水热条件好 D.该地区 1 月份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中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 区,年降水量低于 800 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位于暖温带,1 月份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9.该民居所在地区居民的主食是( A.面食 B.小米 C.大米 D.糌粑 答案:B 答案: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黄土高原较干旱,作物为较耐 旱的谷子(小米)。 10.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 :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 2 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位 置较低,春天较其他地理区域来得早。 11.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答案:A 1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海陆差异 D.技术差异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淮河南北两侧气候条件差异 ) 明显,导致同种植物生长在两地改变了其果实的风味。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 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和降水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 了变化。 13.北方地区的农田利用类型多为___________,耕作制度一般为 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南方地区的农田多为____________,耕作制度为 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旱地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水田 一年两至三熟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上的差异。北方地区位 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下,农田多为旱地,由于纬度较 高,作物生长期较短,耕作制度一般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位于秦 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农田多为水田,由于纬度较低,作物 生长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至三熟。 14.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梅雨和台风 C.酸雨低产田 D.风沙侵袭与旱涝灾害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大部 分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春天气候干燥,多风,常受风沙之害。 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变率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比较大, 洪涝和干旱成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15.下列表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A.男女老少都喜欢饮酒 B.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赛龙舟是本地居民 擅长的运动 D.煤、石油、铁矿丰富,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 冬季漫长且寒冷,人们喜欢饮酒驱寒;南方地区生产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北方地 区煤、石油、铁矿丰富,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南方地区降水多,河网密 布,游泳、赛龙舟是本地居民擅长的运动。 16.能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A.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B.缩减农田面积以减少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 污水灌溉 D.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水资源空间分 布不均,南多北少,而我国耕地的分布是南少北多,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耕地的 分布配合欠佳,特别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而 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春旱现象严重。为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又符合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北方地区:A____________平原,B____________高原,C____________平原; 南方地区:D____________盆地,E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高原, G____________丘陵。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一线。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不同 B.气候不同 C.方言不同 D.植被类型不同 (4)图中 D、E 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山脉,它同时是我国第二、 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B 高原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东北 (2)秦岭 淮河 黄土 华北 (3)B 四川 长江中下游 (5)窑洞 云贵?东南(4)巫山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 平原的分界线是巫山。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18.案例分析。 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1)这首歌中所描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____________。 (2)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 (3)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糖料作 物是___________。 (4)本区主要植被是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1)南方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根据歌词里面的“大河波浪宽”“稻花 香”“船上的白帆”等词语判断,这首歌所描写的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 、 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 作物是甘蔗,主要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所需条件 1.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方式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手段了 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需要通过电脑网络,文本资料,图片,电视等方式了解北方与南方的 特点(这点学生平时应该有些北方的生活常识,难点是在对南方地区的了解上, 缺乏感性认识)。另外辩论的开展需要平时有类似的训练,要给适当的时间做准 备。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稻 油菜 甘蔗 (4)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当前位置:
>>>案例分析。《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
案例分析。 &&& 《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1)这首歌中所描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____________。(2)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3)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4)本区主要植被是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南方地区(2)亚热带季风气候(3)水稻;油菜;甘蔗(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案例分析。《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主要考查你对&&北方、南方地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方、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8.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1.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2.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5.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6.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7.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对比: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白山脉以及小兴安岭地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到三熟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运为主
房屋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房屋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基地
1月气温0度以下,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暖温带,半湿润区
1月气温0度以上,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5.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2.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3.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4.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2.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构成“六纵三横”铁路网。“三横”:北是陇海线,中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北是黎湛-南昆线;“六纵”:京沪、京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内河航线:京杭运河(港口: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河(港口:蚌埠)、长江干支流(港口: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珠江干支流(广州、肇庆、梧州)。沿海港口: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3.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岭和横断山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最有特色,滇、苏北、皖北的煤、大陆架石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资源也较丰富,四川盆地的井盐,四川是我国铁矿比较丰富的省。著名的矿产地:煤矿:徐州、“两淮”六盘水、天府;海盐:莺歌海、布袋;铁矿:海南、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有色金属: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著名水电站有:长江流域:丹江口、安康、五强溪、葛洲坝、三峡、隔河岩、宝珠寺、乌江渡、二滩;珠江流域:天生桥、岩滩、西津、大化。钱塘江:新安江、乌溪江。闽江:水口。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上海(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南京(化工、电子)、徐州(煤炭)、无锡(纺织)、杭州(丝纺、麻纺、电子、化工)、马鞍山(钢铁)、景德镇(陶瓷、飞机)、武汉(钢铁、棉纺、造船)、十堰(汽车)、宜昌(能源)、长沙(有色冶金)、重庆(能源、钢铁、机械、纺织)、成都(机械、纺织、仪表)、贵州(有色冶金)昆明(有色冶金、机械、仪表、化工)、广州(综合性工业中心)、南宁(制糖、罐头)、柳州(机械)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带南段。 大兴安岭的雪景:海南岛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案例分析。《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58511895817932219425813105013579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我的祖国这首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