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太阳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件输出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Patent CNC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CN CGrantCN Sep 2, 2009Nov 23, 2005Nov 24, 2004, , , .X, CN
C, CN C, CN , CN-C-, CN C, CNC, CN, CN.X, ,
(3) , 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抑制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的光的入射量的减少,从而抑制输出特性下降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配置在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对应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在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部件。具有比第一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第二透光性部件,被埋设在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至少凹部中。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透光性部件;
在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和
配置在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对应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在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部件;
具有比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第二透光性部件,被埋设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至少凹部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一种。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所述玻璃板与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两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由选自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五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聚邻氯 苯乙烯、聚乙烯基萘和聚乙烯基咔唑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由聚碳酸酯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具有1.5的折射率的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具有大于1.5并且为1.7以下的折射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形成为:相对于与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倾斜规定的角度,并且在与所述相互 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 伸。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电池具有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所述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被配置成在与被所述光反射部件的 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被埋设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凹部中,并且以覆盖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 凸部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是平 坦的。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表面侧部件和用于贴合所述表面侧部件与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粘合部件,所述表面侧部件与所述粘合部件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平坦的表面通过所述粘合部件被贴合在所述表面侧部件上。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表面侧部件和用于贴合所述表面侧部件与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粘合部件,所述表面侧部件与所述粘合部件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的表面通过所述粘合部件被贴合在所述表面侧部件上。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侧部件包含玻璃板, 所述粘合部件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层。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部件也具有贴合所述表面侧部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功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该多个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被埋设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各个凹部中。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所述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在所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有构成所述光 反射部件的金属层。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光反射部件的金属层形成为具有反映所述第二透光性部 件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状。
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特别涉及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 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目前,已知有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互相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在玻璃 板表面上,同时在对应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配置光反射部件的太
阳能电池组件。这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己在例如特开平11—298029 号公报中被公开。
图17是表示在对应于上述特开平11一298029号公报中公开的现 有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配置光反射部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 的截面图。参照图17,在对应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配置光 反射部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10中,在玻璃板201的背面上,多个太 阳能电池220在EVA (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 vinyl acetate))层 202中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另外,在多个太阳能电池220的与玻璃板 20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上,通过EVA层202,配置有由聚氟乙烯构成 的背面板203。另外,EVA层202也充满太阳能电池220之间的区域。 另外,玻璃板201与EVA层202的折射率都是1.5。
另外,背面板203具有着色成白色的白色部分203a和不着色的透 明部分203b。该背面板203的白色部分203a配置在对应于太阳能电池 220之间的区域,同时,背面板203的透明部分203b配置在对应于太 阳能电池220所在区域的区域。而且,配置在对应于太阳能电池220之 间的区域的背面板203的白色部分203a,作为光反射部件发挥作用。
在图17所示的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10中,光Lll以规定的角 度从表面侧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之间的区域时,光Lll被背面板203 的白色部分203a反射到玻璃板201 —侧后,通过在空气与玻璃板201 的界面发生反射,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上。另外,因为玻璃板201 与EVA层202具有相同的折射率(N=1.5),所以,在玻璃板201与EVA层202的界面上,光L11不发生折射地前进。这样,在图17所示 的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由于在太阳能电池220之间配置光反射 部件(背面板203的白色部分203a),能够使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之 间的区域的光Lll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上。
但是,在对应于图17所示的特开平11一298029号公报中公开的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220之间的区域配置有光反射部件(背面板203的 白色部分203a)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10中,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220 的费用而减少太阳能电池220的面积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210的全 部面积的比例时,会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上的光的入射量减少的 不良状况。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在太阳能电池220的X方向的宽 度为W11时,可以使被背面板203的白色部分203a反射的光Lll入 射到太阳能电池220上。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通过将太阳能电池 220的X方向的宽度从Wll縮小到W12,太阳能电池220之间的X方 向的间隔从Dll增大到D12,因为被背面板203的白色部分203a反射 的光L11变得不能到达太阳能电池220,所以,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 上的光Lll的入射量减少。这样,在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210中, 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220的费用而减少太阳能电池220的面积相对于 太阳能电池组件210的全部面积的比例时,因为入射到太阳能电池220 上的光Lll的入射量减少,所以有输出特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 一种能够通过抑制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的光的入射量的减少从而抑制 输出特性下降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具有:第一透光性部件;在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 的表面上,互相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配置在第一 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对应于太阳能电池之 间的区域、在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 部件。而且,具有比第一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第二透光 性部件,被埋设在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至少凹部中。在根据该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如上所述,在第一透光 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对应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 区域中,配置有在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光 反射部件,同时,通过将具有比第一透光性部件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 的第二透光性部件埋设在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至少凹 部中,被光反射面反射到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的光,在第一透光性部 件与具有比第一透光性部件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的第二透光性部件的 界面上发生折射,使得入射到空气与第一透光性部件的界面时、以垂 直于该界面的方向为基准的入射角变大。因此,因为在空气与第一透 光性部件的界面上的以垂直于该界面的方向为基准的光的反射角也变 大,所以,可以使光向与第一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距 离变大。由此,即使以夹着光反射部件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 之间的间隔增大,因为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变得容易到达太阳能电池, 所以,可以抑制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的入射量减少。其结果,为了 减少太阳能电池花费的费用,即使通过减小太阳能电池的面积相对于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全部面积的比例而增大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间隔,也 可以抑制由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的入射量减少而引起的输出特性 下降的不良状况发生。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一透光性部件优选 包含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一种。如果这样构成,在玻 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一种的表面上配置太阳能电池的太 阳能电池组件中,可以抑制由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的光的入射量减 少而引起的输出特性下降的不良状况发生。另外,在使用包含玻璃板 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两者的第一透光性部件时,如果将乙烯-乙酸乙烯 酯层作为粘合部件使用,可以使玻璃板与太阳能电池互相贴合。另外, 在使用包含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两者的第一透光性部件时,因 为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1.5),所以, 可以抑制光在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的界面上发生折射。
这种情况下,第一透光性部件优选包含玻璃板和乙烯-乙酸乙烯酯 层两者。如果这样构成,可以抑制光在第一透光性部件内(玻璃板与 乙烯-乙酸乙烯酯层的界面)发生折射,并能够容易地通过乙烯-乙酸乙烯酯层贴合玻璃板与太阳能电池。
在上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 一种的结构中,第二透光性部件优选由选自由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聚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五氯苯基甲基丙烯 酸酯、聚邻氯苯乙烯、聚乙烯基萘与聚乙烯基咔唑构成的组的至少一 种材料构成。如果这样构成,因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基甲基 丙烯酸酯、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五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聚邻
氯苯乙烯、聚乙烯基萘与聚乙烯基咔唑的折射率分别是1.6、 L6、 1.57、 1.57、 1.61、 1.61、 1.68与1.68,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的折射率 是1.5,所以,可以容易地使第二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比第一透光性部 件的折射率高。
在上述第二透光性部件由选自上述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的结 构中,第二透光性部件优选由聚碳酸酯构成。如果使用这样由聚碳酸 酯构成的第二透光性部件,可以容易地使第二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比 第一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高。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一透光性部件优选 包含具有约1.5的折射率的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层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透光性部件优选具有大于约1.5、并且约为1.7以下的折射率。如 果这样构成,可以抑制由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大于约1.7而引起 的在具有约1.5的折射率的第一透光性部件(玻璃板与乙烯-乙酸乙烯
酯层)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界面上的反射率的增加。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 状的光反射面优选形成为:相对于与第一透光性部件的表面平行的方 向倾斜规定的角度,并且在与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太阳能 电池的排列方向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如果这样形成,可以使被 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反射的光在配置太阳能电池的一侧 前进。由此,可以容易地使被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反射 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太阳能电池优选具有 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 电极优选配置成在与被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如果这样构成,可以抑制在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被指状电极遮蔽的光的量的增加。这里,如果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被配置成在与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那么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的光的前进方向(倾斜方向)看指状电极时,看到的指状电极的间距(中心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因为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的光的前进方向看指状电极时,指状电极的看到的形成区域变大,所以,通过指状电极之间的光的量减少。因此,通过将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配置成在与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与将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配置成在与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在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被指状电极遮蔽的光的量的增加。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二透光性部件被埋设在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凹部中,并且以覆盖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凸部的方式形成,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可以是实质上平坦的。如果这样构成,通过贴合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实质上平坦的表面,可以容易地将第二透光性部件配置在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这种情况下,第一透光性部件优选包含表面侧部件和用于贴合表面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粘合部件,表面侧部件与粘合部件优选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实质上平坦的表面优选通过粘合部件贴合在表面侧部件上。如果这样构成,通过第一透光性部件所包含的粘合部件,可以容易地贴合第一透光性部件所包含的表面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实质上平坦的表面。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如果这样构成,因为可以使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通过第一透光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界面时、以垂直于该界面的方向为基准的入射角变小,所以,可以抑制在第一透光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界面上光被反射到光反射部件一侧。这种情况下,第一透光性部件优选包含表面侧部件和用于贴合表面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粘合部件,表面侧部件与粘合部件优选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折射率,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的表面,优选通过粘合部件贴合在表面侧部件上。如果这样构成,即使将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第一透光性部件一侧(与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也可以通过第一透光性部件所包含的粘合部件,贴合第一透光性部件所包含的表面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凸状的圆弧状的表面。
在上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表面侧部件和粘合部件的结构中,表面侧部件优选包含玻璃板,粘合部件优选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层。如果这样构成,通过第一透光性部件中包含的作为粘合部件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层,可以容易地贴合第一透光性部件中包含的作为表面侧部件的玻璃板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凸状的圆弧状的表面。
在上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包含表面侧部件与粘合部件的结构中,粘合部件优选也具有贴合表面侧部件与太阳能电池的功能。如果这样构成,就不必另外设置用于贴合表面侧部件与太阳能电池的部件。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二透光性部件优选包含埋设在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各个凹部中的多个第二透光性部件。如果这样构成,可以使被光反射部件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反射的光实质上全部入射到第二透光性部件上。
这种情况下,各个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光反射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优选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如果这样构成,因为可以使被光反射面反射的光通过第一透光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界面时、以与该界面垂直的方向为基准的入射角变小,所以,可以抑制光在第一透光性部件与第二透光性部件的界面上被反射到光反射部件一侧。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与第一透光性部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优选形成为凹凸形状,优选在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有构成光反射部件的金属层。如果这样构成,在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层,因为形成为具有反映第二透光性部件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状,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的光反射部件。这种情况下,构成光反射部件的金属层优选形成为具有反映第二透光性部件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状。如果这样构成,可以容易地将在第二透光性部件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层作为光反射部件使用。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100—100线的截面图。
图3是构成根据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200—200线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金属反射膜与聚碳酸酯层的制作过程的平面图。图6是沿着图5的300—300线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参照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间隔与归一化短路电流的关系的图。图IO是表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通路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通路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按照本发明制作的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400—400线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金属反射膜与聚碳酸酯层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7是表示在对应于以往的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配置光反射部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问题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中,如图2所示,在具
有约3mm厚度的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在X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Dl配置的2个太阳能电池10和用于反射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区域的光、使之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的金属反射膜21。另外,玻璃板1是本发明的"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一个例子,金属反射膜21是本发明的"光反射部件"与"金属层"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中,在具有约200nm的厚度、并具有(100)面的表面的约125mm四方形的n型硅基板11上,形成有具有约5nm厚度的非掺杂式(non-doped)非晶硅层12。另外,n型硅基板ll的表面形成为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在非掺杂式非晶硅层12上形成有具有约5nm厚度的p型非晶硅层13。在p型非晶硅层13上形成有由具有约100nm厚度的ITO (氧化铟锡)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4。在透明导电膜14上的规定区域中,形成有多个指状电极15a和2个汇流条电极(bus bar electrode) 15b (参照图3)。该指状电极15a和汇流条电极15b由在环氧树脂中混入Ag微粉的Ag糊状物构成。另外,如图3所示,多个指状电极15a形成为细长形状,同时,配置成以约2mm的间距(中心之间的距离)在X方向延伸。另外,2个汇流条电极15b形成为在与指状电极15a延伸的方向垂直的Y方向上延伸。该汇流条电极15b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宽度约为2mm。另外,指状电极15a具有收集电流的功能,同时,汇流条电极15b具有使由指状电极15a收集的电流聚集的功能。
另外,如图4所示,在n型硅基板11的背面上,形成有具有约30nm厚度的非掺杂式非晶硅层16。在非掺杂式非晶硅层16上,形成有具有
约30nm厚度的n型非晶硅层17。在n型非晶硅层17上,形成有由具有约100nm厚度的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4。在n侧的透明导电膜14上,形成有与p侧的指状电极15a及汇流条电极15b具有同样的材质(Ag糊状物)、中心之间的距离(约2mm)和短边方向的宽度(约2mm)的指状电极15a与汇流条电极15b (参照图2)。
如图2所示,在模块化的太阳能电池10的汇流条电极15b上,通过焊锡层(未图示)安装有薄片电极(tab electrode) 2。该薄片电极2由具有约2mm宽度与约150)im厚度的铜箔构成。另外,如图1所示,薄片电极2的一个端部配置成突出到太阳能电池10的端面的外部。
另夕卜,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10的p侧,隔着具有约1.5mm厚度的透光性的EVA (乙烯-乙酸乙烯酯)层3a,与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相对地配置。另外,EVA层3a是本发明的"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太阳能电池10的n侧,隔着具有约1.5mm厚度的透光性的EVA层3b,与由着色为黑色的氟化乙烯构成的黑色膜4相对地配置。
另外,金属反射膜21由具有约0.3pm厚度的Ag膜构成,并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该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如图1与图2所示,形成为在Y方向(参照图1)上延伸,并相对于与玻璃板1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倾斜约30。(角度a)。由此,垂直入射到玻璃板l的光入射侧的表面的光中,被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平面地看,在与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la延伸的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前进。另外,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的凹部的间距Pl (中心之间的距离)约为4.17mm,凹部的深度约为1.2mm。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金属反射膜21配置成使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与太阳能电池10的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的延伸方向(X方向)平面地看互相平行。另外,金属反射膜21配置成在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Dl配置的2个太阳能电池10之间沿Y方向(参照图l)延伸。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聚碳酸酯层22通过具有1.5的折射率的标准折射液23安装在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Dl配置的2个太阳能电池10之间露出的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另外,聚碳酸酯层22是本发明的"第二透光性部件"的一个例子。
该聚碳酸酯层22与玻璃板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在玻璃板1 一侧的表面平坦地形成。另外,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形成为沿Y方向(参照图1)延伸,并相对于玻璃板l的表面倾斜约30。(角度a)。另外,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具有约4.17mm的间距和约1.2mm的凹部深度。由上述的具有约0.3pim厚度的Ag膜构成的金属反射膜21形成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另外,聚碳酸酯层22具有比玻璃板1与EVA层3a的折射率(N-约1.5)高的折射率(N-约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平坦地形成聚碳酸酯层22的玻璃板1 一侧的表面,通过标准折射液23贴合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聚碳酸酯层22的平坦的表面,可以容易地将聚碳酸酯层22配置在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聚碳酸酯层22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并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反射膜21,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反射膜21形成为具有反映聚碳酸酯层22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状,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的金属反射膜21。
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实际制作根据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的实施例1。
[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
首先,如图4所示,准备具有20(Him厚度、同时具有(100)面的表面的125mm四方形的n型硅基板11。然后,使用利用NaOH水溶液的各向异性蚀刻技术,蚀刻n型硅基板ll的表面。由此形成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表面的n型硅基板ll。此后,通过冲洗n型硅基板ll的表面,除去粘附在n型硅基板11表面的杂质。
接着,使用高频等离子体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在n型硅基板ll上,依次形成具有5nm厚度的非掺杂 式非晶硅层12和具有5nm厚度的p型非晶硅层13。接着,使用高频 等离子体CVD法,在n型硅基板11的背面上,依次形成具有30nm厚 度的非掺杂式非晶硅层16和具有30nm厚度的n型非晶硅层17。此后, 使用喷镀法在p型非晶硅层13上形成由具有100nm厚度的ITO构成 的透明导电膜14后,在n型非晶硅层17上也形成由具有100nm厚度 的IT0构成的透明导电膜14。
接着,使用丝网印刷法,将Ag微粉混入环氧树脂中形成的Ag糊 状物印刷在p侧与n侧的各个透明导电膜14上的规定区域后,在200 "的温度条件下使Ag糊状物固化,由此形成多个指状电极15a与2个 汇流条电极15b (参照图3)。此时,如图3所示,将多个指状电极15a 形成为细长形状,同时,配置成以2mm的间距在X方向延伸。另外, 将2个汇流条电极15b形成为在与指状电极15a延伸的X方向垂直的 Y方向上延伸。另外,汇流条电极15b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宽度 形成为2mm。这样,制作出了构成根据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 的太阳能电池10。
[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金属反射膜与聚碳酸酯层的制作]
首先,如图6所示,制作具有凹凸形状的表面的透光性的聚碳酸 酯层22。具体地说,通过使用辊轧成形法、将由透光性的聚碳酸酯树 脂构成的板材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表面的透 光性的聚碳酸酯层22。此时,聚碳酸酯层22的表面的凹部加工成在Y 方向(参照图1)延伸、并且具有30°的倾斜角度cu另外,聚碳酸酯 层22表面的凹部,加工成具有4.17mm的间距和1.2mm的深度。另外, 只将聚碳酸酯层22的1个表面加工为凹凸形状。g卩,与聚碳酸酯层22 的凹凸形状的表面相反的一侧加工成平坦的形状。
接着,使用喷镀法,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由 具有0.3pm厚度的Ag膜构成的金属反射膜21。此时,金属反射膜21 形成为具有反映聚碳酸酯层22表面的凹凸形状的凹凸形状。即,如图 5与图6所示,金属反射膜21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形成为在Y 方向延伸、并具有30°的倾斜角度a。另外,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 的凹部,形成为具有4.17mm的间距和1.2mm的深度。接着,将金属反射膜21和聚碳酸酯层22切断,使得与金属反射
膜21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 的长度为125mm。此后,在该实施例1中,制作出与金属反射膜21 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的长 度互不相同的5个样品1?5。
具体地说,在制作样品1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聚碳酸酯层22, 使得X方向的长度成为8.3mm。
在制作样品2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聚碳酸酯层2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16.7mm。
在制作样品3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聚碳酸酯层2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25.0mm。
在制作样品4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聚碳酸酯层2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33.3mm。
在制作样品5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聚碳酸酯层2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41.7mm。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
首先,如图1与图2所示,通过焊锡层(未图示)将由具有2mm 宽度和150pm厚度的铜箔构成的薄片电极2安装在太阳能电池10的汇 流条电极15b上。此时,如图1所示,薄片电极2的一个端部配置成 突出到太阳能电池10的端面的外部。
接着,如图2所示,在具有3mm厚度的玻璃板l上,依次层叠具 有1.5mm厚度并在后面形成EVA层3a的透光性EVA薄片、太阳能电 池10、在后面形成EVA层3b的透光性EVA薄片以及由着色成黑色的 氟化乙烯构成的黑色膜4。此时,太阳能电池10的p侧朝向玻璃板l 一侧层叠。此后,在减压下在15(TC的温度条件下加热,通过EVA薄 片(EVA层3a)压合玻璃板l的表面与太阳能电池10的p侧,同时, 通过EVA薄片(EVA层3b)压合太阳能电池10的n侧与黑色膜4。 通过上述的压合(pressure contact)工序,在玻璃板1的表面上,相互 隔开规定的间隔Dl配置2个太阳能电池10。另外,玻璃板1的未安 装太阳能电池10的一侧是太阳能电池组件110的光入射侧。此时,在 该实施例1中,制作出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l互不相同的5个样品。具体地说,配置2个太阳能电池10,使得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
间隔Dl分别为8,3mm、 16.7mm、 25.0mm、 33.3mm以及41.7mm。
接着,在上述聚碳酸酯层22的未加工成凹凸形状的平坦的表面上 涂布标准折射液23。此后,通过将聚碳酸酯层22的平坦表面压紧在太 阳能电池IO之间露出的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 贴合聚碳酸酯层22的平坦的表面和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 的表面。此时,如图1所示,贴合聚碳酸酯层22与玻璃板1,使得被 金属反射膜21的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与太阳 能电池10的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延伸的方向(X方向)平面地看 互相平行。另外,在该实施例1中,将样品1?5的聚碳酸酯层22分 别贴合在具有对应的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l的玻璃板1上。 (对照例)
参照图7,说明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的制作过程。另 外,构成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的太阳能电池10的制作过 程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
[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金属反射膜和丙烯酸树脂层的制作] 首先,制作出具有图7所示的凹凸形状的表面的丙烯酸树脂层 (acrylic layer) 32。具体地说,通过使用辊轧成形法、将由透光性丙 烯酸树脂构成的板材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表 面的透光性的丙烯酸树脂层32。此时,丙烯酸树脂层32的表面加工成 与上述实施例1的聚碳酸酯层22表面的凹凸形状相同的凹凸形状。另 外,丙烯酸树脂层32具有与玻璃板1和EVA层3a的折射率相同的折 射率1.5。此后,使用喷镀法,在丙烯酸树脂层32的凹凸形状表面上, 形成与上述实施例1的金属反射膜21具有同样组成和厚度的金属反射 膜21。
接着,切断金属反射膜21和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与金属反射膜 21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的 长度为125mm。此后,在该对照例中,制作出与金属反射膜21的凹凸 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的长度互不 相同的5个样品6?10。
具体地说,在制作样品6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X方向的长度成为8.3mm。
在制作样品7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16.7mm。
在制作样品8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25.0mm。
在制作样品9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X 方向的长度成为33.3mm。
在制作样品10时,切断金属反射膜21与丙烯酸树脂层32,使得 X方向的长度成为41.7mm。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
如图7所示,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在玻璃板1的与 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D2配置2个太阳 能电池10。此时,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太阳能电池IO之间的间 隔D2分别为8.3mm、 16.7mm、 25.0mm、 33.3mm与41.7mm的5个样 品。此后,在该对照例中,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将样品6? 10的丙烯酸树脂层32分别贴合在具有对应的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 隔D2的玻璃板1上。另外,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的其它的制 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l与对照例共有的)
[输出特性实验]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制作的分别根据实施例1和对照例的太阳能 电池组件110和120,测定短路电流。
在该输出特性实验中,首先如图8所示,在图2和图7所示的太 阳能电池组件110和120的结构中,制作出在太阳能电池IO之间不设 置金属反射膜的参照用太阳能电池组件130。具体地说,制作太阳能电 池10之间的间隔D3分别为8.3mm、 16.7mm、 25.0mm、 33.3mm以及 41.7mm的5个样品,同时,通过在后面形成EVA层3的EVA薄片压 合太阳能电池10与黑色膜4a,使得黑色膜4a覆盖太阳能电池10之间 的区域。然后,对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3互不相同的5个参照 用太阳能电池组件130,在光谱:AM1,5、光强度:0.1W/cr^与温度: 25i:的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测定短路电流。这里,所谓AM (AirMass),是入射到地球大气的直射阳光(direct sunlight)通过的路程相 对于垂直入射到标准状态的大气(标准气压1013hPa)时的路程的比。 此后,对根据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 (样品1?5)和根 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 (样品6?10),在上述条件下测定短 路电流。该结果示于图9,并在下面的表l中表示。另外,图9与表1 中的各样品1?10的归一化短路电流,是以对应于各样品1?10的参 照用太阳能电池组件130的短路电流作为基准("1")归一化的值。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0&/column&&/row&
&table&参照图9与表1,可明确:太阳能电池IO之间的间隔大于16.7mm 时,使用具有比玻璃板1和EVA层3a的折射率(N-1.5)高的折射率 (N=1.6)的聚碳酸酯层22的根据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的 短路电流,变得比使用具有与玻璃板1和EVA层3a相同的折射率(N =1.5)的丙烯酸树脂层32的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的短路 电流高。具体地说,在根据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中,太阳 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l是8.3mm、 16.7mm、 25.0mm、 33.3mm和 41.7mm时的归一化短路电流分别是1.033、 1.065、 1.097、 1.108和1.108。 在根据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中,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 D2是83mm、 16.7mm、 25.0mm、 33.3mm和41.7mm时的归一化短路 电流分别是1.033、 1.065、 1.084、 1.085和1.084。
从该结果可以认为,在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大于16.7mm时,使用具有比玻璃板l和EVA层3a的折射率(N=1.5)高的折射率(N =1.6)的聚碳酸酯层22的实施例1 一方,比使用具有与玻璃板1和 EVA层3a的折射率相同的折射率(N=1.5)的丙烯酸树脂层32的对 照例,被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 电池10上的入射量多。另外,可以认为,在实施例1中,太阳能电池 10之间的间隔Dl在直到25.0mm的范围内,能够使被金属反射膜21 反射的光实质上100%地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另一方面,可以认 为,在对照例中,如果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2大于16.7mm,那 么难以使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实质上100%地入射到太阳能电池 10上。
这里,在根据实施例1和对照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和120中, 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分别沿着图10和图11所示的通路前进。具 体地说,在实施例1中,如图10所示,由于聚碳酸酯层22的折射率 (N=1.6)比玻璃板l的折射率(N=1.5)高,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 的光Ll在玻璃板1与聚碳酸酯层22的界面上发生折射,使得入射到 空气与玻璃板1的界面时、以垂直于该界面的方向作为基准的入射角 Pl变大。由此,因为在空气与玻璃板1的界面上以垂直于该界面的方 向作为基准的光L1的反射角卩2也变大,所以,光L1在与金属反射膜 21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变大。其结果是,可以认为,在实施例1中,在太阳能电 池10之间的间隔Dl大于16.7mm时,抑制了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 光Ll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的入射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对照例中,如图11所示,由于玻璃板1的折射率(N =1.5)与丙烯酸树脂层32的折射率(N=1.5)相同,所以,被金属反 射膜21反射的光L2在玻璃板1与丙烯酸树脂层32的界面不发生折射。 即,不会像上述使用聚碳酸酯层22的实施例1那样,光L2入射到空 气与玻璃板1的界面时、以垂直于该界面的方向作为基准的入射角Yl 变大地发生折射。由此,因为在空气与玻璃板1的界面上以垂直于该 界面的方向为基准的光L2的反射角Y2也不变大,所以,与上述使用 聚碳酸酯层22的实施例1相比,光L2在与金属反射膜21的凹凸形状 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小。这种情况下,光L2再次入射到金属反射膜21并被反射,通过玻
璃板1返回到外部。其结果,可以认为,在对照例中,在太阳能电池
10之间的间隔D2大于16.7mm时,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L2入 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的入射量减少。
在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具有比玻璃板1的折射率(N= 1.5)高的折射率(N=1.6)的聚碳酸酯层22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 同时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反射膜21、并且将 聚碳酸酯层22的平坦表面贴合在太阳能电池10之间露出的玻璃板1 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表面上,可以使光在与金属反射膜21的凹凸 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的X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大。 由此,即使将以夹住金属反射膜21的方式配置的太阳能电池10的太 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l变大,因为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变得 容易到达太阳能电池IO,所以,可以抑制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的光 的入射量的减少。其结果,即使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10花费的费用, 通过减小太阳能电池10的面积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10全部面积的 比例而增大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l,也可以抑制由于入射到太 阳能电池IO上的光的入射量减少而引起的输出特性下降这样的不良状 况发生。
另外,在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通过使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 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与太阳能电池10的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 的延伸方向(X方向)平行地配置,可以抑制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 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时、被指状电极15a遮蔽的光的量变多。这 里,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如果被配置成在与被光反射面21a 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那么, 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IO上时的光的前进方向(倾斜方向)观看指状电 极15a时,看到的指状电极15a的间距变小。因此,因为从光入射到 太阳能电池10上时的前进方向看指状电极15a时,指状电极15a的看 到的形成区域变大,所以,通过指状电极15a之间的光的量减少。因 此,在与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平行的方向 (X方向)上延伸地配置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和在与被光反 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上延伸地配置多个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在被光
反射面21a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时、被指状电极15a遮蔽的 光的量变多。
参照图12与图13,在该实施例2中,在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中, 制作出使太阳能电池10的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的延伸方向与被光 反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垂直地配置的太阳能电池 组件140。另外,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的其它结构与 上述实施例l相同。
下面,说明实际制作根据上述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时 的制作过程。此外,构成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的太阳 能电池10的制作过程和金属反射膜21及聚碳酸酯层22的制作过程, 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
如图12与图13所示,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在玻璃 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配置2个太阳能电池10,同时, 在露出太阳能电池IO之间的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配置聚碳酸酯层22。但是,在该实施例2中,配置成使被金属反射膜 21的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与太阳能电池10的 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的延伸方向垂直。另外,在该实施例2中, 将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4设为25.0mm,同时,使用对应于上述 实施例1的样品3 (X方向的长度是25.0mm)的聚碳酸酯层22。另外, 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其它结构的制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1 相同。
[输出特性实验〗
接着,测定如上述方法制作的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 的短路电流。另外,该输出特性实验中,使用与上述实施例1及对照 例的输出特性实验条件同样的条件。
测定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的短路电流,可明确: 其比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2 (25.0mm) 的根据对照例的样品8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的短路电流高。具体地
2说,在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中,归一化短路电流为
1.092,而在根据对照例的样品8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20中,如表l所 示,归一化短路电流是1.084。由此,可以认为:即使在使太阳能电池 10的细长形状的指状电极15a的延伸方向与被光反射面21a反射的光 的前进方向(X方向)垂直地配置的情况下(实施例2),由于使用具 有比玻璃板l和EVA层3a的折射率(N=1.5)高的折射率(N=1.6) 的聚碳酸酯层22,与使用具有与玻璃板1和EVA层3a相同折射率(N =1.5)的丙烯酸树脂层32的对照例相比,被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金 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IO上的入射量变多。
在实施例2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具有比玻璃板1的折射率(N= 1.5)高的折射率(N=1.6)的聚碳酸酯层22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 同时在聚碳酸酯层22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反射膜21并且使 聚碳酸酯层22的平坦表面贴合在太阳能电池10之间露出的玻璃板1 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因为可以 使光在与金属反射膜21的凹凸形状的光反射面21a延伸的Y方向垂直 的X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变大,所以,即使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10花费 的费用,通过减少太阳能电池10的面积相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140的 全部面积的比例而增大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D4,也可以抑制由 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IO上的光的入射量减少而引起的输出特性下降这 样的不良状况发生。
另外,在比较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太阳能电池10之间的间隔 Dl (25.0mm)的根据实施例1的样品3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和根据 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时,明确: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 池组件140的短路电流比根据实施例1的样品3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 的短路电流低。具体地说,在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中, 归一化短路电流为1.092,而在根据实施例1的样品3的太阳能电池组 件110中,如表1所示,短路电流是1.097。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根 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中,被金属反射膜21反射的光入射 到太阳能电池IO上时,被指状电极15a遮蔽的光的量变得比根据实施 例1的样品3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10多,从而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内 部的光的入射量减少。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在根据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40
中,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时的光的前进方向(箭头A方向)看指 状电极15a时,看到的指状电极15a的间距P2变小。因此,可以认为, 在实施例2中,因为从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时的光的前进方向(箭 头A方向)看指状电极15a时,与实施例l相比,看到的指状电极15a 的形成区域变大,所以,通过指状电极15a之间的光的量减少。由此, 可以认为,在实施例2中,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内部的光的入射量比 实施例1减少。
从该结果可以确认,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那样,通过使被光反 射面21a反射的光的前进方向(X方向)与太阳能电池10的细长形状 的指状电极15a的延伸方向(X方向)平行地配置,可以抑制在被光 反射面21a反射的光入射到太阳能电池10上时、被指状电极15a遮蔽 的光的量增加。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例,应该认为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 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的 范围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同等意义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 一切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和2中,使用具有分别 在n型硅基板与p型非晶硅层之间以及在n型硅基板与n型非晶硅层 之间形成非掺杂式非晶硅层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作为构成太阳能电池 组件的太阳能电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使用具有其它 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与2中,将具有比玻璃 板和EVA层的折射率(N=1.5)高的折射率(N==1.6)的聚碳酸酯层 的表面加工成凹凸形状,并在该聚碳酸酯层的凹凸形状的表面上形成 金属反射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具有比玻璃板和EVA层的折射 率高的折射率,也可以使用聚碳酸酯层以外的层。例如,可以使用具 有1.6折射率的聚苯乙烯层、具有1.57折射率的聚苯基甲基丙烯酸酯 层、具有1.57折射率的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层、具有1.61折射率的 聚五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层、具有1.61折射率的聚邻氯苯乙烯层、具 有1.68折射率的聚乙烯基萘层与具有1.68折射率的聚乙烯基咔唑层等的由芳香族聚合物构成的层取代聚碳酸酯层。另外,在上述芳香族聚 合物层中,可以使用混合2个以上的芳香族聚合物的层。另外,作为
具有比玻璃板和EVA层的折射率(N=1.5)高的折射率的层的折射率, 优选1.7以下。通过使用这样的折射率1.7以下的层,可以抑制在玻璃 板与该层的界面的反射率增加。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使用辊轧成形法形成具有凹凸形 状表面的聚碳酸酯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注射成形法 (injectionmolding)形成具有凹凸形状表面的聚碳酸酯层。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使用喷镀法在聚碳酸酯层的凹凸 形状表面上形成金属反射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电镀法 在聚碳酸酯层的凹凸形状表面上形成金属反射膜。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与2中,使用Ag膜作为 金属反射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对可见光具有高反射率 的A1膜作为金属反射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形成指状电极和汇流条电极时, 使Ag糊状物在20(TC的温度条件下固化,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使 Ag糊状物固化的温度可以为15(TC以上25(TC以下。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与2中,在玻璃板的与 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对应于太阳能电池之间的区域,不配置黑色膜,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玻璃板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对应于太阳 能电池之间的区域,也可以配置黑色膜。
另外,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1与2中,聚碳酸酯层的 与金属反射膜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平坦地形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 可以将聚碳酸酯层的与金属反射膜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如图14所示的第 一变形例那样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在具有 凹凸形状的表面的树脂层40上,形成具有反映树脂层40的表面的凹 凸形状的凹凸形状的金属反射膜41。然后,与金属反射膜41相反的一 侧的表面形成为凸状的圆弧状的聚碳酸酯层42,被埋设在金属反射膜 41的各凹部中。另外,金属反射膜41是本发明的"光反射部件"与"金 属层"的一个例子,聚碳酸酯层42是本发明的"第二透光性部件"的 一个例子。另外,作为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50中使用图14所示的金属反射膜 41和聚碳酸酯层42时的结构,例如,如图15所示,聚碳酸酯层42 的与金属反射膜41相反的一侧的凸状的圆弧状的表面,通过用于贴合 玻璃板1和太阳能电池10的EVA层3c,贴合在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 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此外,EVA层3c是本发明的"第一透光性部 件"和"粘合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树脂层40的与金属反射膜41 相反的一侧的表面,通过用于贴合太阳能电池10和黑色膜4b的EVA 层3d,贴合在黑色膜4b上。
在根据图14与图1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50中, 如上所述,因为通过使用与金属反射膜4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凸 状的圆弧状的聚碳酸酯层42,可以使被金属反射膜41反射的光通过 EVA层3c (N=1.5)与聚碳酸酯层42 (N=1.6)的界面时以垂直于该 界面的方向为基准的入射角e (参照图14)变小,所以,可以抑制在 EVA层3c与聚碳酸酯层42的界面上,光被反射到金属反射膜41 一侧。
另外,如图16所示,在上述的第一变形例的结构中,也可以使用 与金属反射膜4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平坦地形成的聚碳酸酯层43。作为 根据该第二变形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60的结构,聚碳酸酯层43的平 坦表面,通过用于贴合玻璃板1和太阳能电池10的EVA层3e,被贴 合在玻璃板1的与光入射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此外,EVA层3e是 本发明的"第一透光性部件"与"粘合部件"的一个例子。如果这样 构成,可以容易地通过EVA层3e贴合玻璃板1与聚碳酸酯层43。
Jx晶体股份有限公司平面太阳能聚光电源模块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Solar cell moduleC Eric D.Reflective concentrating solar cell assembly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Cooperative Classification, European ClassificationH01L31/052BC06PublicationC10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C14GrantedRota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电池组件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