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2018高考政治时事主观题时要注意哪些要素,请结合题目详细

零二七高考网 - 发光、发热,服务中国千万考生!
微信扫码,在线高考查询
高考地方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发布时间:
关于发布《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II》的通知&
皖教科研函〔2016〕24号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为加强对高考使用全国卷背景下普通高中的教学指导,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省教科院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及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分析、总结第一期调研性测试题命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中的实际,研制了高考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II,现将试题以及试题参考答案和解析发布在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及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上,供我省普通高中高三复习时自主参考或选用。
附件: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Ⅱ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
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Ⅱ
语文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是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著名经学家兼文献学家刘向:《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向并没有确指记录者是谁,但认定此书是孔子学生当时的听讲笔记,记下的都是好话。与刘向同时的另一著名经学家匡衡,却以为此书不仅记言,而且记行。不过,匡衡并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子夏是孔子晚年的著名门徒,在孔子死时年方二十八岁,在孔子死后与子游、子张、曾参等,各立门户,互相攻讦。但汉朝以来的学者,多以为他是孔门大部分经书的传授者。因此,谶书这样说也许不无根据。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刘向的儿子刘歆则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此说有两点新意,一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回答“时人”的话,二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弟子互相议论的记录,这些议论若不属于“接闻于夫子之语”的范围,在书中便不收录。作为对书的描述,刘歆此说是相当全面的,尽管他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因此,近百年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袭用此说,表明它为人们所接受。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孔子的著名弟子,如颜回、子路、宰予等,都比孔子早死,又如冉伯牛、原宪等,或病或隐,怎能在孔子死后参与《论语》结集呢?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论语》的撰集者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根据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因为郑玄的《论语序》早佚,即使博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但已是郑玄去世后六百年的事。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他以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他的理由极简单,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孔子弟子中间最年轻,但《论语》却记载了曾参老死的情形,那时“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经学家也好,理学家也好,谁都没有提供《论语》结集时间和作者的确凿证明。既然如此,《论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岂非存在莫大疑问?(摘引自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是较早涉及《论语》作者研究的人,他肯定《论语》是孔子弟子当时的听讲笔记,记录的都是有价值的话。&& B.刘歆没有明确指出《论语》的编撰者具体是指孔子的哪些学生,但他对《论语》内容的描述有一定的新意。&& C.郑玄对刘歆回避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在《论语序》中指出《论语》是由孔子的门人仲弓、子游、子夏等整理结集的。&& D.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他从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春、子思等人才是《论语》的编撰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学者匡衡认为《论语》是记言兼记行的著作,持论和刘向有明显区别,尽管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 B.子夏是《论语》编撰结集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论语》作者的观点。&& C.东汉学者赵岐称《论语》的作者为“七十子之畴”,只给出一个相对笼统的范围而没有确指,这样说很难让人满意。&& D.柳宗元的观点得到了程颐、朱熹等人的响应,但刘宝楠引用《论语》原著的内容,直接驳倒了其中的一条立论依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版权”归属的研究者从西汉直到清代不乏其人,这些研究都是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B.《论语》“版权”的争讼主要集中于其作者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再传弟子、具体有哪些人,结集于孔子生前还是死后。&& C.尽管过去的经学家和理学家都对《论语》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考证工作,但他们的研究最终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 D.学界必须回答《论语》到底由何人整理编撰、具体结集于何时等问题,否则孔子和《论语》之间的关系会模糊不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群寇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累迁奉国小校。&&& 晋开运末,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迟明,斩愿首县府门外。遣其子奉表晋阳。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以晏为绛州防御使,仍领旧职。汉祖入汴,加同平章事。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焚桥遁。八月来朝,周祖以晏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置酒语之曰:“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由是境内安静,吏民诣阙举留。&&& 太祖即位,封赵国公。乾德元年,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初,晏为军校,与王兴善。晏既贵,乃薄兴,兴不能平。晏妻病,兴语人曰:“吾能治之。”晏遽访兴,兴曰:“我非能医,但以公在陕时止一妻,今JI妾甚众,得非待糟糠之薄,致夫人怏怏成疾耶?若能斥去女侍,夫人之疾可立愈。”晏以为谤己,乃诬以他事,悉案诛其夫妻。&&&&&&&&&&&&&&&&&&&&&&&&&&&&& (节选自《宋史•王晏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 B.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 C.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 D.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号即建立名号,指自立或受封为侯王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如同光、开运、广顺。&&& B.阙是宫门外两边连接宫门的楼台,因为两阙之间有空缺而得名,也可借指朝廷。&&& C.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指辞官退休,古人还用致政、休致等说法称官员辞职归家。&&& D.赠是朝廷的一种封典,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以示荣耀或朝廷恩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晏年轻时就闻名乡里。他曾经带领民众击退侵扰乡里的强盗,在徐州大乱之际,使乡里免受劫掠,保障了乡民安全。&&& B.王晏勇敢有胆识。契丹侵占陕州后,他明察形势,率士卒杀死契丹守将,向后汉高祖刘知远表明归附之心,受到赏识。&&& C.王晏用兵治政有谋略。他埋设伏兵,引诱敌兵攻城,大败刘崇。他镇守乡里,笼络与威慑并用,成效显著,深受拥戴。&&& D.王晏对朋友薄情寡义。他从前与王兴交好,但显贵之后,就鄙视王兴,招致王兴不满,他为泄私愤甚至嫁祸陷害他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八月来朝,周祖以晏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 (2)晏以为谤己,乃诬以他事,悉案诛其夫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登西楼忆行简【唐】白居易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8.第三联中,“三年”“万里”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5分)9.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说“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 ,&&&&&&& ”两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思考。&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春雨润泽、草色新嫩这一细微变化的名句是“&&&&&&& ,&&&&&&& ”。&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魏尚典故,抒发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之情的名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这些追蜂逐蜜的养蜂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安营扎寨在百花丛中,&&&&&&&&& ,编织着春天的童话,收获着春天的甜蜜。当你拖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于人生路上&&&&&&&&& 、艰难前行时,别忘了给心灵觅一处休憩的港湾,开一剂温润的药方。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和荣耀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 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A.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B.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跋山涉水&& C.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D.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母婴平安公益基金通过在当地建立妇幼保健站、添置基本医疗设备、培训医护人员、推广科学生育方法等手段,大大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B.根据河北省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地原煤散烧和直燃直排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非常明显,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占全省燃煤排放总量的五成以上。&& C.集团制定了全面的互联战略和全新的产品规划,加强电气化、轻量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争把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工业巨头。&& D.未来,以“三个一批”和“三量调整”为特征,以重组和资产注入为措施,以提高资产运行效率为目的的国企改革将会点燃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已是傍晚时分,苍茫的暮色,正从天东的大海那边升腾起来。&&&&&&&&& 。&&&&&&&& ,&&&&&&&&& 。&&&&&&&& ,&&&&&&&& 。&&&&&&&&& 。&&& ①每当江风吹来,秧苗就轻轻摆动着,把一层一层的轻浪,向天边远远地传送开去。&&& ②现在,沟洫纵横的洲渚上,已经垦出了一片一片的稻田,&&& ③但西方的地平线上,那一轮即将隐没的夕阳,还在散发着明亮而柔和的余晖。&&& ④这时,河汊上、田塍里的水面便荡漾起来,晚霞的倒影被搅乱了,于是又平添了几许变幻,几许缤纷&&& ⑤这一带,本是孤立于江心的一个沙洲,&&& ⑥在夕阳的映照下,稻田里的簇簇秧苗,仿佛展开了一片墨绿色的、闪着金光的地毡,显得那样宁静,那样旷远。&& A.⑤②①④③⑥&&&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④⑤②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就认识观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①&&&&&&&&&&&&&&&&& ,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②&&&&&&&&&&&&& ?这个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劳动生产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劳动生产是为着适应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不断地日益改善和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③&&&&&&&&&&&&&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资禀、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等。
17.下面是传统节日春节的形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华的父亲经常出差,难以过问到小华的学习和生活。每次出差回来,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叮咛教育小华,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放过。小华苦恼不已,想找人倾诉。如果小华向你倾诉,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数& 学(理科)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 中, 前 项和 满足 ( 为常数),且数列 为等差数列.(Ⅰ)求实数 的值;(Ⅱ)设数列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厂生产不同规格的一种产品,根据检测标准,其合格产品的质量y( )与尺寸x( )之间近似满足关系式 为大于0的常数).现随机抽取6件合格产品,测得数据如下:尺寸 38&48&58&68&78&88质量 16.8&18.8&20.7&22.4&24.0&25.5对数据作了初步处理,相关统计量的值如下表:&&&&
75.3&24.6&18.3&101.4(Ⅰ)根据所给数据,求 关于 的回归方程;(Ⅱ)按照某项指标测定,当产品质量与尺寸的比在区间 内时为优等品.现从抽取的6件合格产品中再任选3件,记 为取到优等品的件数,试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期望.附:对于一组数据 ,其回归直线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与 轴垂直,证明: ;(Ⅱ)若函数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证明: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 是⊙ 的一条弦, 是⊙ 的切线,切点是 , , 与 交于点 .(Ⅰ)证明: ;(Ⅱ)证明: .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且曲线 的左焦点 在直线 上.(Ⅰ)求直线 的普通方程;(Ⅱ)设曲线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为 ,求 的最大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实数 ,记 .(Ⅰ)若 ,求 的最大值;(Ⅱ)若 对任意的正实数 都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数& 学(文科)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 中, 前 项和 满足 (Ⅰ)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 (Ⅱ)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疾病防控中心为考察服用某种药物和患一种流行疾病是否有关,选200只动物做实验.将这200只动物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未服用该药物,另一组服用该药物.所得数据制成如下& 列联表:&患病&未患病&总计未服用该药物&32& 100服用该药物& 87&100总计&45& 200
(Ⅰ)求出 列联表中数据 的值;(Ⅱ)判断是否有 以上的把握认为“服用该药物与患这种流行疾病”有关?参考数据如下表:&0.150&0.100&0.050&0.025&0.010&0.005&2.072&2.706&3.841&5.024&6.635&7.879参考公式: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倾斜角为 ,求函数 的最小值;(Ⅱ)若对任意实数 不等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 是⊙ 的一条弦, 是⊙ 的切线,切点是 , , 与 交于点 .(Ⅰ)证明: ;(Ⅱ)证明: .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且曲线 的左焦点 在直线 上.(Ⅰ)求直线 的普通方程;(Ⅱ)设曲线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为 ,求 的最大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实数 ,记 .(Ⅰ)若 ,求 的最大值;(Ⅱ)若 对任意的正实数 都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Why Do Some Survive?In almost every disaster, some people survive.&& 36&& In his book Deep Survival, Laurence Gonzales tries to answer that question.Gonzales says that about 75 percent of people in a disaster do one of two things. Some of them freeze. They stop moving and thinking. Others walk around in a confused state.&& 37&& And when they do understand their situation, they won’t accept it.But disaster survivors accept their situation very quickly, and they know their own limits, Gonzales says.&& 38&& Small children and inexperienced climbers, for example, often survive in the wild better than stronger people do. Why? They know when to rest. They know when they should be fearful. They trust their senses.& 39&& When planes crashed in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on September 11, 2001, hundreds of people were trapped inside. Security told them to wait in their offices for help. But many of the survivors did not listen to security. Instead of waiting for help, they walked down the stairs to safety. “They wer they thought for themselves ...” Gonzales says. Many survivors are also part of a strong community.&& 40&& They want to see them again. Aron Ralston, the climber who cut off his own arm, is a good example. Thinking about his family helped him hold on. And sometimes to survive, you just need to hold on a little longer.A.How do they assess the situation?B.They don’t seem to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C.Many survivors are also independent thinkers.D.Do these survivors share an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E.They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the unexpected situation.F.They feel very connected to family and friends, says Gonzales.G.Often, they are not the most skilled, the strongest, or the most experienced in their group.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When Rudy Hummel, an outgoing young man with full&& 61& (confident), first started sleeping outside, he did it as&& 62&& experiment and as a way to challenge himself. But as the days became weeks and the weeks became months, his desire&& 63& (sleep) outside every single night for an entire year―no matter the weather―developed into something more.“I thought about&& 64&& was important to me, like the outdoors,” Rudy&& 65& (write) on his blog. “I also thought about how many people had to sleep outside all the time,&& 66&& sleeping bags or warm clothing.”So Rudy turned his desire into a fundraiser for Habitat For Humanity, an internation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67& (set) up in 1976 and has been struggling to provide places for underprivileged persons and families to live. He ended up&& 68& (raise) more than $4,000, and he got the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sleeping outside for 365 nights in a row.“I’ve always liked setting goals and making them, challenging&& 69& (I),” the ambitious young man told the newspaper, “If you want it&& 70& (bad) enough and you’re willing to put in enough time and effort and stress, you can get it.”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Last Sunday, my friends and I went to Mt. Dongliang.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7:00 a.m. and then set off by our bikes. About 40 minute later we reached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 sky was blue, the air was fresh, beautiful flowers were everywhere. However, when we saw so many garbage along the road, we decided to collect it. On the way we were found a woman lying on the ground and she was breathing heavy. We dialed 120 and waited until doctors came. We helped carry him down the mountain to the ambulance. Though we were tiring, we thought the trip very pleasantly.
12.“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的经济业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由此可以推断出①分享经济能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需方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供方将以低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③分享经济是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实现共同富裕的结果④分享经济不增加新投入,而是通过优化存量资源促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D.③④&
-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回答18~19题。18.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城市建设必须①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表决权以及监督权②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文明执法公正司法③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法定程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D.③④
19.城市建设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这表明①传统地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义和概括功能②继承和发展地名文化能凝聚公众的城市归属感③地名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地名文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 D.③④
20.2016年3月谷歌研发的AlphaGO围棋机器人最终以4U1的比分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九段。人类被自己制造的机器深深地震撼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带着强烈的期盼或者深深的忧虑。从认识论看,这是因为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通过人类的意识能够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③认识客体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认识对象能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 D.③④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材料一2016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了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 “质量好、品牌好、设计好、高性价比”的日用品成为热购的首选。S代表说,透过这份散发着浓浓生活味的海外“爆买”清单,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中低端过剩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捉襟见肘。他认为,供给侧改革虽然“着力点”在供给端,但“着眼点”应该在需求端。材料二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去产能”会带来这些行业大量职工的转岗安置。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过去两年钢铁领域淘汰了上亿吨产能,涉及上百万职工,大量职工转岗或得到妥善安置。今年,中央已建立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政府需要做到的是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评析S代表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其对企业经营的启示。(1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平衡。(12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苏秦,战国时期人)不礼于其嫂……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摘自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材料二& 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的八股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者高达60%,这样一种长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摘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材料三& 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于是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以排斥旧道德、改革旧文学、创造新民族、建设新国家为目的。――摘自柳诒征《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明清时期用人标准变化对社会观念的影响。(9分)(3)依据三则材料,概述中国历史不同时期士人价值取向的社会作用。(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年至2015年世界油价走势图&――摘自《世界知识画报》(2016年4月)观察上图,提取两项有关世界油价走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及影响。(12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明政府开始废除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即所谓的“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全国统一基本实现,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盛世局面正在形成。同时,内地人民逐渐南迁,西南地区和内地经济上互通有无,民族融合日益加强。但各土司辖地如同一个个封闭王国,土司对土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有的甚至拥兵反叛。因此,有识之士改流的呼声日益强烈。雍正帝委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改流工作。鄂尔泰采取“剿抚并用”、以剿为主的方针,在大规模用兵告一段落后,进行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被革土司,慎重选任新设流官;解放奴仆,推行保甲制度;禁革各种旧制陋规;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等。&&&&&&&&&&&&&&&&&&&&&&&&&&&&&&&&& ――摘编自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能够成功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意义。(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托马斯•潘恩()是英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平等思想的人,其《人权论》(年出版)认为,在英国现存宪政下,平均每人(包括妇女和儿童)纳税超过48先令,用来喂养腐败的宫廷和贵族,而千百万被迫贡奉者因缺衣少食而形容枯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议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要想改变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就必须首先控制议会,因为议会的法律决定一切;而要想控制议会,就必须取得普选权,因为只有取得普选权,才能使没有财产的劳苦大众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他进而指出,在人民掌握了立法权,建立起代议制政府后,通过立法手段取消苛捐杂税,设立累进所得税,用对富人征税的办法推行社会福利计划,解决贫困问题。――摘编自钱乘旦等《在传统与变革之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潘恩平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潘恩的平等思想。(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到1940年5月,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首相丘吉尔公开宣誓,英国人民永远不会投降,他们将进行“为了生存的最后一战!”6月,法国投降,丘吉尔力促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并号召人民全力备战,以捍卫国家。8月,德国空军大肆轰炸英国,企图迫使英国投降,并为陆军随后的进攻扫清道路。此役被称为“不列颠之战”。然而让希特勒极度愤怒而又失望的是,英国人民誓死拒绝投降,前线将士特别是英国飞行员不怕牺牲,越战越勇。相当数量的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美国人,以及捷克和波兰等国难民加入到反法西斯战斗的行列。此外,英国雷达技术的创新和雷达站的建设也让德国空军吃尽了苦头。希特勒意识到应先把重心放在欧洲力量较薄弱的地区。――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主编《世界大历史&#至反恐战争》等(1)根据材料,分析英国能够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之战的影响。(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61年,爱尔兰人罗伯特•赫德进京会晤恭亲王奕䜣、军机大臣文祥,建议清政府按西法整顿和建设海关、从关税中拨款向英国购买军舰、剿灭太平天国等,后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近半个世纪。总税务司衙门总揽一切,高级职位主要为英籍,清廷派出的海关监督形同虚设。任内对中国海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把原来隶属关系混乱的条块分割变成了总税务司的垂直领导,各级地方政府不再插手海关事务;实行按章征税、按律执法;以西方“服务”理念来治理海关等。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使海关税收逐年增加,十余年后每年达二千万两,为清政府最可靠的财源。同治年间新政经费十之九取之于此,新政的举办也多出于他的建议。1879年,总理衙门以海关收入白银400万两,委托赫德为清廷购置舰艇12艘,结果他推荐购买的都是那些吨位与作战能力无法对英国远东舰队构成威胁的舰只。――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影响。(9分)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艾比湖位于新疆境内,近年来,以该湖泊为核心景区的湖泊旅游发展迅速,湖区划船、游泳等水上娱乐项目丰富多彩,湖边沙海冲浪充满刺Ji,还可以观赏到成群的鸟类穿行于芦苇丛中。阅读图文资料,分析艾比湖旅游客流集中在夏秋季的自然原因。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阿勒泰是一个降水年际变率很大的地区。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阿勒泰市降水达148.7mm,哈巴河县降水是同时段平均降水的2.62倍,阿勒泰地区局部降水是常年的3.74倍。读“阿勒泰地区示意图”和“阿勒泰市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推测月A地河谷地区可能遭遇的主要自然灾害并说出依据。
选修6 环境保护
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流入海口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有着抵御风浪、净化水质等功能,但红树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下面左图为红树林景观图,右图示意我国广西2013年红树林分布状况。为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沿海陆续创建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材料二:年广西沿海有关景观的面积变化&1973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红树林面积(hm²)&38&养殖池面积(hm²)&340&048&40158人工表面面积(hm²)&281&注:养殖池指人工建造的水体,包括鱼虾池、盐场;人工表面包括所有类型的聚落、工业和交通设施。
结合材料,分析年广西红树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物&&&&& 理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与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成正比,与距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根长直导线分别沿x轴和y轴放置,且在原点处彼此绝缘,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1和I2,且I1=I2,则能表示xoy平面内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的图像是
15.如图,某小球从O点以初速度 斜向上抛出,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以O点为坐标原点在竖直平面内建立坐标系,y轴沿 方向,x轴沿与 垂直的方向,将小球的运动沿x轴和y轴分解,则A.小球沿y轴方向作初速度为 、加速度大小为 的匀变速运动B.小球沿x轴方向作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抛出后经过时间 到达x轴D.小球到达x轴时速度的大小为
16.如图,一根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着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角速度为 的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绳的拉力为F,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保持L不变,角速度变为2 ,则绳的拉力变为4FB.若保持L不变,角速度变为2 ,则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2θC.若保持 不变,绳长变为2L,则绳的拉力仍为FD.若保持 不变,绳长变为2L,则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
&17.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斜面的倾角θ=30°,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推力F作用下紧靠弹簧的另一端(未与弹簧连接)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撤去力F,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动 的距离时达最高点。则从撤去F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A.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B.弹簧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C.弹簧对物体做的功为 D.达到最大速度前,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
18.如图所示,一均匀带正电的薄球壳,半径为R,带电量为Q。壳内电场处处为零,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相同。若在球面上划出很小的一块P,它所带的电量为q.则球壳除P外的其余部分在P处的场强为A.&&& B.&&& C.&&& D.
19.如图所示,甲、乙为地球赤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它们的绕行方向相同。已知甲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地球的半径为R,乙的运行轨道距地面的高度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A.地球的质量为 B.卫星乙的运行周期为 C.卫星甲距地面的高度为 D.卫星甲、乙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20.如图,在理想变压器P的原线圈两端接有恒定的交流电源,从副线圈输出的电压接入另一个理想变压器Q的原线圈两端,变压器Q的副线圈两端接有图示电路,L为灯泡,R1、R2为定值电阻,cd、ef为两段电阻不能忽略的导线,其余导线电阻均可忽略。电流表的内阻忽略不计。开始时单刀双掷开关K1接在位置b,开关K2、K3均处于断开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K1由位置b改接到位置a,电流表的示数会减小B.若K1由位置b改接到位置a,灯泡会更亮C.若只闭合K2,灯泡的亮度会变暗D.若只闭合K3,电流表的示数会增大
21.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有一均匀导体棒CD(导体棒接在闭合电路中,图中未画出)以垂直于棒的速度 运动。设该导体棒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内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为n,自由电子相对于导体棒的定向运动速度为u,电荷量为e,由于v和u的存在,电子受到洛伦兹力& 和 。则A.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为& B.F1对电子做正功,形成导体棒两端的电动势C.F2对电子做负功,宏观上表现为阻碍导体棒的运动D.F1和F2的合力对电子做正功
化学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5分) 硼泥是制取硼化工产品产生的废弃物。以硼泥(主要成分是MgO、SiO2、Fe2O3、FeO、CaO)为原料,采用硫酸浸出生产Fe(OH)3、Mg(OH)2的工艺过程如下: &&&&&&&& H2O +H2SO4(浓)& 滤渣&&& H2O2(aq)NH3•H2O& &&&&&&&&&&&&&&&&&&&&&&&&&&&&&&&&&&&&&&&&&&&&&&&&&&&&&&&& &&&&&&&&&&&&&&&&&&&&&&&&&&&&&&&&&&&&&&&&&&&&&&&&&&&&&&&&&&&&&&&&& Fe(OH)3&&&&&&&&&&&&&&&&&&&&&&&&&&&&&&&&
&&&&&&&&&&&&&&&&&&&&&&&&&&&&&&&&&&&&&&&&&&&&&&&&&&&&&& &&&&&&&&&&&&&&&&&& &&&&&&&&&&&&&&&&& Mg(OH)2&&&&&&&&&&&&&&&&&&&&&&&&&&&&&&&&&&&&&&&&&&&& NaOH(aq)
&&&&&&&&&&&&&&&&&&&&&&&&&&&&&&&&&&&&&&&&&&&&&&&&&&&&&&&&&&&&&&&&&&&&&&& (1)步骤②酸浸温度应控制在90~95℃,实际工业生产中不需加热的原因是&&&&&&&&&&&&&&&&&&&&&&&&&&&& ;步骤③滤渣中含有&&&&&& 、&&&&&& 。(2)步骤④先加30% H2O2充分反应,后加25% NH3•H2O,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步骤④用蠕动泵缓慢滴加NH3•H2O至pH为5~6,原因是&&&&&&&&&&&&&&&&&&&& 。(4)整个生产工艺中用不到的设备有(填字母)&&&&&&&&&& 。A.反应釜&& B.打散机&& C.蒸馏塔&&& D.框式压滤机 (5)步骤⑧水热操作是在滤饼中加水调浆,150℃下搅拌2小时,水热操作的目的是&&&&&&&&&&&&&&&&&&&&&&&&& 。(6)准确称取硼泥样品a g,将其置于过量的硫酸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Cu粉,过滤后用b mol/L KMnO4溶液滴定滤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c mL,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在中学化学中冰是非常奇妙的物质,通常指固态的水,而可燃冰和干冰也具有类似的外观,它们的结构或晶胞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冰”都含氧元素,氧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干冰中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2)根据图1所示,冰中每个H2O分子最多可连接&&&&&&&&&& 个氢键,H2O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H3O+的空间构型为&&&&&&&&&&&&&&& 。(3)冰(固态水)、可燃冰和干冰中都存在的作用力有&&&&&&&&&&&&&&& 。&&&&&&&&& a.范德华力&& b.氢键&& c.共价键&& d.离子键(4)写出另外一种与水组成元素相同的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式&&&&&&&&&&&&&&& ,H2O、CO2和CH4三种分子中键角由小到大的关系为&&&&&&&&&&&&&&&& 。(5)可燃冰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能源,若图2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形成8个“笼”,其中有6个“笼”中容纳CH4分子,另外2个“笼”中容纳H2O分子,则该可燃冰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6)根据图3所示,干冰晶胞属于&&&&&&&&&&&&&&& 晶胞;若干冰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干冰晶体的密度为&&&&&&&&&&&&&&&&&&&&&&&&&&&&&&& g/cm3。(设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只需列出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悬钩子酮是一种天然食用香料,人工合成路线如下:(1)B的名称是______;C能发生银镜反应,其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2)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3)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个原子共平面;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悬钩子酮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存在苯环和酯基;②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③能发生银镜反应。(6)参照悬钩子酮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甲醇和丙酮为起始原料制备离子交换树脂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果醋可作为饮料、调味品和保健品。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温度、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果醋时先利用&&&&&&&&&&&& (填“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然后接种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为满足醋酸菌的代谢需求,需通入&&&&&&&&&&&&&& ,并将发酵温度设置为&&&&&&& ℃左右。(2)产酸浓度是衡量醋酸菌菌种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为得到能产高酸的醋酸菌菌种,利用紫外线处理醋酸菌,再筛选优良菌株。该育种方法属于&&&&&&&&&&&& 。(3)对经紫外线处理所得菌株进行纯化,以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单菌落,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4)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能直接将果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但生产上却是先经过制果酒,然后再改变发酵条件制果醋,其原因是&&&&&&&&&&&&&&&&&&&&&&&&&&&&&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秸秆可通过生态工程再转化利用。但玉米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采用基因工程可培育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转基因玉米。(1)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B)是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酶。已知限制性内切酶Bgl II和BamH I酶的识别位点分别是A↓GATCT、G↓GATCC。现用BamH I酶切质粒,用Bgl II酶切lycB基因两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 (填“能”或“不能”)连接起来,原因是&&&&&&&&&&&&&&&&&&&&&&&&&&&&&&& 。(2)将lycB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 序列中,用含lycB基因的农杆菌侵染经玉米幼胚脱分化形成的&&&&&&&&&& 细胞,筛选后培养,可获得转基因玉米。(3)你会食用含有转基因玉米的食品吗?&&&&& 。理由是&&&&&&&&&&&&&&&&&&&&&&& 。(4)某地区遵循&&&&&&&&&&&&&&&&&&&&&&&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生态农业模式,该生态系统中一部分流向&&&&&&&&& 的能量,又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
2016年高三语文等九个学科调研性测试题Ⅱ答案及解析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1. (3分)【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A、B、C、D四项表述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文章说“刘歆……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第二段),“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第三段),可见C项的前半句说法是符合原文内容的,但第三段末句有“即使博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的信息,意思是我们还不能确定郑玄的观点就出自《论语序》,因此C项的后半句与原文内容并不相符。A项是对原文第一、二句话的概括,没有问题。原文说刘歆的说法“有两点新意”,但他“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B项的表述是对的。“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说明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提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的看法,并从两个方面举证分析,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2. (3分)【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文章第一段说“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原文说刘向认为《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是学生的听讲笔记,不会出现老师死后的内容,这意味着刘向判断《论语》成书于孔子生前;但谶书作者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假如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就会否定刘向关于《论语》成书时间的判断,而刘向的观点涉及《论语》的作者、结集时间和作品内容等多方面,因此B项说“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论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匡衡讲的是《论语》的内容而没有涉及作者,A项的表述没有问题。原文说“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刘歆谈到《论语》作者时说法比较含糊,赵岐对此没有做进一步明确,也只是笼统地表述为“七十子之畴”,自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C项是正确的。由第四段“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等信息不难发现,D项表述也与原文意思相符。3. (3分)【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从原文内容看,古代学者研究《论语》“版权”归属问题,有的继承前人的观点,有的提出质疑,有的做进一步考证,等等,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A项一概而论,因而是不正确的。当然,尽管前人的考证结果有的经不起推敲,但不能说“他们的研究最终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错误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既然如此,《论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岂非存在莫大疑问?”探讨“《论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并非就是质疑“孔子和《论语》之间的关系”,D项表述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因此是错误选项。综合全文来看,《论语》“版权”争讼是中心话题,刘向、匡衡、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刘歆、班固、赵岐、郑玄、柳宗元、刘宝楠、程颐、朱熹等人研究的重点有二,即作者(弟子还是再传弟子,整理编撰的具体人员是谁)和结集时间(孔子生前还是死后)。B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试题解析】答题关键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还要结合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知识做出判断。“我与诸君”是主语,“为之”指做强盗这件事,“出诸君之下”是“出于诸君之下”的省略,“令不复为”是“令其不复为盗”的省略,“若不能改”承上句而来,当然是针对后来者“为盗”这件事说的。
5.(3分)【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试题解析】把“建号”与“改元”混为一谈。“建号”就是建立名号,指自立或受封为侯王。“改元”是指改变纪年的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6.(3分)【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试题解析】“曾经带领民众击退侵扰乡里的强盗”错。原文“尝率群寇行攻劫”是说王晏本人做过强盗。&&& 7.(10分)&&& (1)(5分)【参考答案】王晏八月前来朝觐,周祖因为他家住彭城,就任命他为武宁军节度,让他显耀于乡里。【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试题解析】整体理解句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重点推敲“朝”“以”“家”“授”“俾”“荣”等重要实词、虚词和活用词。&&& (2)(5分)【参考答案】王晏认为他是毁谤自己,就拿别的事情诬陷他,追究下来(追查这件事),把他夫妻都斩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试题解析】联系前文拜访的背景来理解句意,译通句子,译准实词“谤”“按”,译出特殊句式“乃诬以他事”。8.(5分)&&& 【参考答案】“三年”“万里”是说兄弟分隔时间久长,空间遥远。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意思一一分说,又彼此呼应相互映衬,既交代了登楼远望的原因,也突出了忆念之情的强烈难解,还寓含宦海浮沉世路艰难的悲凉无奈之情。【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试题解析】从题目要求鉴赏的词语入手,明确词语的意思,再把词语放到诗句语境中,分析它对于整个诗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答题时要联系思想内容对艺术技巧作出具体阐释。&&& 9.(6分)&&& 【参考答案】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首联以登楼起兴,点出远望一事及所望之人,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倍觉世路漫长。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见,山水重重阻隔。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隔,思念情深。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弟弟早日平安来相会。【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试题解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全面解读,不要遗漏信息。结合诗题和注释,联系《琵琶行》一诗,可知诗人当时被贬谪出任江州司马,弟弟白行简在梓州任职,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凶险的三峡,相聚不易。兄弟长期分隔,诗人登楼遥望,忆念起弟弟,或者是因忆念弟弟而登楼遥望。首句承题目而来,“楼上”呼应“登西楼”,“西南”点出弟弟所在。接着用“觉”引出“人间道路长”之感。颔联“暮山”“秋水”表明是远望所见。颈联“三年”“不见”,“书信难传”,表明是对分隔以来的回忆,“风波”既指相隔险远,也寓含际遇之叹,这所忆所叹当然也是由“望”引发。尾联“早晚东归”表明是盼望弟弟来相聚,“稳”字则寄寓着对弟弟东归平安的祈愿和嘱咐。理解了诗意之后,还要注意分析诗意与“望”的关系,答题时从这一关系的角度组织表达。&10.(6分)&&& 【参考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试题解析】注意利用题目的提示,比对原文确定要填写的名句。第(1)题可利用给出的句子,确定所填名句应是谈“学”与“思”的关系的。第(2)题可利用写法(描写)和内容(春雨、草色)两个角度的提示。第(3)题可利用典故和情感两个角度的提示。&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 【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 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 正确选项是A项。本题给出了三个意义比较接近的成语“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风尘仆仆”,这三个成语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但又有差别。其中“风餐露宿”偏野外食宿生活艰辛, “跋山涉水”偏重远行艰辛,“风尘仆仆”偏重在长途奔波劳碌。在上面给出的三个句子中,第①句说的是养蜂人在野外安营扎寨的生活状况,用“风餐露宿”比较恰当;第②句说的人生路上历尽辛苦,强调行进的艰难,用“跋山涉水”比较恰当;第③句说的是袁隆平不耽于取得的辉煌成绩,依然奔波祖国各地调查研究,侧重忙碌,用“风尘仆仆”比较恰当。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做成语辨析题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易混淆成语的相异点,一是语境表述的倾向性。&&& 14.(3分)【参考答案】 C【命题立意】 该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试题分析】 正确选项是C项。A项的错误在于动宾搭配不当。问题出在后半句“大大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句子中的“死亡率”不能与“减少”搭配,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大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B项的错误是句式杂糅。“根据河北省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是由“根据河北省相关部门的统计”和“河北省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两个句式杂糅而成,正确的修改方法是删除“根据”或者“显示”。D项的错误是语序不当,“以‘三个一批’和‘三量调整’为特征,以重组和资产注入为措施,”这个并列成分排序不合理,应该“目的”在前,“措施”在后,所以该句要调整语序,把“以提高资产运行效率为目的”放到“以‘三个一批’和‘三量调整’为特征”的前面。对病句的辨析,要在语感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压缩主干法,同时灵活运用特征识别法,比如,并列短语出现时,要考虑可能出现并列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等病因。&
& 15.(3分)&&&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 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语意以及相互之间的语意关系。文段首句写傍晚时分,东面的天空暮色升腾,句⑥中的“但”承接首句暮色苍茫,话锋一转,描写西天夕阳散发的余晖,开启下文对夕阳下稻田的描写,因此接首句最为恰当。接下来介绍“这一带”沙洲的变迁,“现在”与“本”照应,自然⑤②相连。①④⑥描写稻田,①④是动景,⑥是静景,而④句中“又平添”照应⑥句中的“显得那样宁静,那样旷远”,可知对稻田的描写顺序是先静景,再动景;④句中“这时”又照应①句中的“江风吹来”,当在①之后,所以这三句的合理排序应为⑥①④。整个语段从东面的暮色写起,着重描写西天夕阳下洲渚上的稻田。叙描对象依次为沙洲、稻田、秧苗和水面。&&& 16.(6分)&&& 【参考答案】示例:①就实践观点说&& ②人对自然为什么要加工改造呢&&& ③它要有人的条件和物的条件&&&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 本题需要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相联系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递关系。该文段细分有三个意思,首先是说艺术的对象是自然,然后交代人从事劳动生产的原因,最后说艺术产生的两个条件。&& 先看补写句①,①的前面是“就认识观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该句后面是个分号,表明前后句存在并列关系,可以考虑句式的整齐对应;再根据①“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劳动生产”等信息提示,可以推导出该语句应该是跟“活动行为”有关的,综合两方面信息,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实践,可以补写语句“就实践观点来说”。再看补写句②,②紧接在第一层次发问,必定与第一层语意关联,但如果只看这一句是无法得到准确补写句的,而②的后面有“这个问题也就是……”的信息提示,这决定了补写句②与认识观点无关,而与实践观点有关,所以“人对自然为什么要加工改造呢”这样的补写才是比较准确的。最后看补写句③,它不但与前面“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照应,也与后面语句“人的条件”“物的条件”形成总分关系;后句是分说的内容,③句应该是一个总括句,这样,“它要有人的条件和物的条件”既呼应前一句,又与后文内容内容相照应,是比较准确的。&&& 该段三个补写句分布在三层意思里面。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讨论的文艺话题不一定是每个同学都熟悉的,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和层次,依据上下文的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唯一的障碍是补写句①,涉及了两个哲学术语――认识与实践。&&& 17.(6分)&&& 【参考答案】示例:该标志主体部分是由灯笼、图章和汉字“春”组成。汉字“春”点明春节,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的灯笼、图章,象征着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寓意吉祥、喜庆,祝愿新春生活红火美好。&&&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图文转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读懂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图形所蕴含信息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一步是看图。这是一个可大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图,上面部分是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灯笼,圆形灯笼里面有一个汉字“春”和一枚图章。下面部分是两行文字。分别是“春节”的汉语拼音和汉字“春节”。&&& 第二步是结合题干用文字简明表达。题干只要求写该标志的主体部分。在写构图要素时,可简明写出“该标志是由灯笼、图章和汉字“春”组成”;在写该标志寓意时,应注意到灯笼和图章这两个中国元素所折射的传统文化,而生活中的灯笼都是火红的,再结合汉字“春”,寓意就不难理解了;在此基础上再简化、明确一下,可以写成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文字表达:“汉字“春”点明春节,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的灯笼、图章,象征着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寓意吉祥、喜庆,祝愿新春生活红火美好。”&&& 做图文转换题,理解层面与表达层面的东西是有差异的,所以文字叙述中在理解准确的前提下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表达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如关于寓意的表达,一般采用分总式,就是先分说各构图要素的寓意,再总说构图的总体寓意。&&
&六.写作60分)&&& 18.(60分)&&& 【参考答案】示例(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试题分析】该题沿袭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的作文命题思路,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具有在选材上贴近学生生活,在理解上降低难度,在立意上注重多维度等特点。提供材料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材料的基本信息是“小华对父亲的饭桌教育苦恼不已”。该材料不足百字,只概括了事情的基本情况,本试题命制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如果小华向你倾诉,你怎么看?请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像本题中“你怎么看”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态度和看法”这些任务,都是需要考生在作文过程中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的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着真实的写作任务,更有力地规避套作,也一定程度上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等问题。材料主体内容涉及的范围看似不大,但对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却有预设: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经常出差”、“利用一切机会”“甚至……也不放过”等信息,既证明事出有因,又唤起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第二,在立意的引导上,材料提供了小华的反应“苦恼不已”,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思考和对话的需求感。具体到写作,可讨论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从家长(小华父亲)的角度和从孩子(小华)的角度。先说第一个角度。父亲教育孩子,天经地义,此事之所以需要讨论,一是小华父亲“经常出差”,二是教育小华“利用一切机会”,甚至进行“饭桌教育”。赞成的理由可能在:第一,父亲工作繁忙,利用有限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职责所在,其情可悯;第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育是根据需要,而不是根据时间和场合;第三,父亲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正是关爱孩子的表现,爱之深,才叮咛之切。第四,餐桌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平台,比如让孩子主动吃饭并享受过程,遵守就餐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反对的理由可能在:第一,父亲经常出差固然是工作性质,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稍微灵活,减少出差的机会,多留点时间陪孩子;第二,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场合,选择合适的时机, 急功近利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第三,家长要注意言谈的内容,不能一味地说教,更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多真诚地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感受,去体会孩子的苦与乐;第四,家长要转变角色,不能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要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长的关心;第五,言传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是父母 “身教”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第六,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只有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小华的感受,呼吁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第二,希望小华端正心态,设身处地,理性看待家长的教育,多体谅家长的苦衷;第三,加强自律,做一个积极进取、懂事明理、让家长放心的孩子;第四,孩子可以坦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规劝家长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可以综合双方选择角度,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理解,多沟通,营造一种共同努力、温馨协作的和谐气氛。总之,考生可以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到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
数学(理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将 替换为 后得到关于 的递推关系,按照目标结构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求实数 的值;第(Ⅱ)问利用第(Ⅰ)问的结果求出 后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解:(Ⅰ) ,即 为等差数列, 此时,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Ⅱ)由(Ⅰ)知, 当 时, ;当 时, 又 也满足上式, ,所以, .&&&&&&&&&&&&&&&&&&&&&&& ①&&&&&&&&&&&&&&&&&&&& ②由 得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由错位相减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18)(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先根据已给关系,通过取科学对数换元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再利用表格中的参考数据和公式求得线性回归方程,最后转化为所求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第(Ⅱ)问由优等品的比值范围求出产品尺寸的范围,对照表格确定优等品的个数,确定 的可能取值,然后求出相应概率,列出分布列并求数学期望.解:(Ⅰ)对 两边取科学对数得 ,令 得 ,由& 故所求回归方程为 .(Ⅱ)由 ,& ,即优等品有3件, &的可能取值是0,1,2,3, 且&, , , .其分布列为&&&& 0&&&&&& 1&&&&&& 2&&&&& 3&&&&& &&&&& &&&& &&&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将非线性回归方程转化为线性回归方程考查转化思想;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期望的求解,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21)(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先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实数 的值,再求得函数 的最小值,从而证明不等式;第(Ⅱ)问需要确定函数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的本质特征,由此构造新函数 ,再通过导数来研究 性质解决问题.证明:(Ⅰ) ,由题意知 ,于是 .则& ,当 时, ,所以 ,即 ,当 时, ,所以 ,即 ,于是 在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其最小值是 ,所以 ,于是原不等式成立.(Ⅱ) ,注意到 在 内为递增函数且值域为 ,所以 在 内有唯一零点 ,且 在 为负, 为正,所以 为极小值,又函数 有唯一零点 ,结合 的单调性知 ,所以 ,即 ,即 ,即 .令 ,显然, 是 的零点,&,&在 内为正, 内为负,于是 在 内单调递减,注意到 , ,所以 在 内有一个零点,在 内无零点,所以 的零点一定小于 ,从而函数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时一定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22)(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得出 ,进而证明 ;第(Ⅱ)问构造相似三角形由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比例等式,进而化为乘积等式.解:(Ⅰ)连接 ,因为 是⊙ 的切线,于是 ,即 ,又 ,于是 ,因 ,所以 ,于是 ,又 ,所以 ,所以 .(Ⅱ)作 于点 ,由(Ⅰ)可知 ,又 ∽ ,所以 ,即 ,整理得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23)(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将直线的参数方程、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求出左焦点坐标,并代入直线方程求出 ;第(Ⅱ)问利用椭圆参数方程解决问题.解:(Ⅰ)因为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即 ,将 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所以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于是 , ,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将 代入直线方程得 ,所以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Ⅱ)设椭圆 的内接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为& , 所以椭圆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为 ,当 即 时椭圆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直线和椭圆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及其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24)(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从已知条件入手得出 满足的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的最大值;第(Ⅱ)问分离参数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解:(Ⅰ)由 知 ,因为 ,所以& .又 ,即 ,所以&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 的最大值为2.(Ⅱ)因为 ,所以 ,即 对任意的正实数 都成立,而&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
数学(文科)
(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将 替换为 后得到关于 的递推关系式,按照目标结构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第(Ⅱ)问利用第(Ⅰ)问的结果由 求 .解:(Ⅰ) ,即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Ⅱ) 由(Ⅰ)知, , .当 时, 又 也满足上式.于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18)(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由列联表的已知数据求出 的值;第(Ⅱ)问需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出 的值,再由参考数据作出相关性判断.解:(Ⅰ)由条件可知 ,(Ⅱ)&& ,&& 因为 ,所以有 以上的把握认为“服用该药物与患这种流行疾病”有关.【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 列联表计算 的值,从而对两个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检验,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21)(本小题满分12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先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实数a的值,再根据导函数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进而求得函数 的最小值;第(Ⅱ)问分离变量后,转化为研究新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解:(Ⅰ) 由题意知& 则 于是, 令 则 ,即 的增区间为 ;同理, 的减区间为 ,于是, (Ⅱ) 令 ,则 令 ,则 &在 上单调减.故 即 从而, 在 上单调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最值的一般方法,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2)(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得出 ,进而证明 ;第(Ⅱ)问构造相似三角形由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比例等式,进而化为乘积等式.解:(Ⅰ)连接 ,因为 是⊙ 的切线,于是 ,即 ,又 ,于是 ,因 ,所以 ,于是 ,又 ,所以 ,所以 .(Ⅱ)作 于点 ,由(Ⅰ)可知 ,又 ∽ ,所以 ,即 ,整理得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23)(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将直线的参数方程、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求出左焦点坐标,并代入直线方程求出 ;第(Ⅱ)问利用椭圆参数方程解决问题.解:(Ⅰ)因为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即 ,将 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所以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于是 , ,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将 代入直线方程得 ,所以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Ⅱ)设椭圆 的内接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为& , 所以椭圆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为 ,当 即 时椭圆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取得最大值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直线和椭圆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及其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24)(本小题满分10分)【解题思路】第(Ⅰ)问从已知条件入手得出 满足的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的最大值;第(Ⅱ)问分离参数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解:(Ⅰ)由 知 ,因为 ,所以& .又 ,即 ,所以& ,即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 的最大值为2.(Ⅱ)因为 ,所以 ,即 对任意的正实数 都成立,而&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
英语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6―40 DBGCF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61. confidence& 62. an& 63. to sleep& 64. what& 65. wrote& 66. without& 67. was set& 68. raising& 69. myself& 70. badly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Last Sunday, my friends and I went to Mt. Dongliang. We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7:00 a.m. &&&&&&&&&&&&&&&&&&&&&&&&&&&&&&&&&&&&&&&&&&&&&&&&&& metand then set off by our bikes. About 40 minute later we reached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 sky &&&&&&&&&&&& on&&&&&&&&&&&&&&& minuteswas blue, the air was fresh, ∧beautiful flowers were everywhere. However, when we saw so &&&&&&&&&&&&&&&&&&&&& andmany garbage along the road, we decided to collect it. On the way we were found a woman lying much&&&&&&&&&&&&&&&&&&&&&&&&&&&&&&&&&&&&&&&&&&&&&&&& on the ground and she was breathing heavy. We dialed 120 and waited until doctors came. We &&&&&&&&&&&&&&&&&&&&&&&&&&&&& heavilyhelped carry him down the mountain to the ambulance. Though we were tiring, we thought the trip &&&&&&&&&& her&&&&&&&&&&&&&&&&&&&&&&&&&&&&&&&&&&&&&&&&&&&& tiredvery pleasantly.&&& pleasant
英语答案解析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短文大意】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介绍灾难幸存者的一些特征解释如何在灾难中逃生。内容大致如下:几乎在每一场灾难中,都有一些人可以成功活下来。这些幸存者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在《深度生存》(Deep Survival)一书中,Laurence Gonzales回答了这个问题。Gonzales发现75%的人遇到突发灾难时会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一些人会呆若木鸡,既动不了,也无法思考。一些人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走动,好像意识不到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当他们真正明白自身的处境时,也不愿接受现实。Gonzales指出,灾难幸存者却会快速接受自身处境,并清楚了解自身缺陷。而且这些幸存者常常并不是其中技能最好、最强壮,或最有经验的人。例如,在野外遇险时,孩子和毫无经验的登山者往往能比强壮者更好地逃生。为什么?他们知道何时要停下来,何时需害怕,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很多幸存者还是独立思考者。日,当飞机冲向世贸中心大楼时,数百人受困楼内,安全部门告诉他们留在办公室等待救援。但很多幸存者没有听从安全部门的等待救援的命令。相反,他们走楼梯到达安全地带。Gonzales指出“他们不是命令的盲从者,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很多幸存者还隶属一个牢固的社会群体。Gonzales认为他们和家人及朋友关系密切,渴望与其团聚。Aron Ralston,一个切断自己手臂的登山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困境中想到家人帮助他坚持到底。有时要逃脱灾难,你需要的恰恰是坚持久一点。3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 短文第一句话提到,几乎在每一场灾难中,都有一些人可以成功活下来。第三句提到,在《深度生存》(Deep Survival)一书中,Laurence Gonzales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第二句应是一个问句,而且提问内容应和文章标题及下文阐述内容“幸存者如何成功逃生”吻合。D选项“Do these survivors share an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就幸存者特征提问,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内容吻合。答案是D。【参考答案】D3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本题出现在第二段,位于“一些人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走动”之后。A选项“They don’t seem to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正是对“...walk around in a confused state”的解释,符合上下文的逻辑。考生易选择B选项“They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the unexpected situation.”作为对上句的解释,但根据下句中的“…understand their situation”可知本段只涉及“认清形势(know)”,并不讨论“如何处理(handle)”。答案是B。【参考答案】B38.【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本题位于短文的第三段,是下句例证的论点。提取关键词“children”和“inexperienced”可知论点内容围绕“无经验者”展开。因此,G选项“Often, they are not the most skilled, the strongest, or the most experienced in their group.”最为恰当。答案是G。【参考答案】G39.【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本题位于短文的第四段,为段落主旨句。考生提取段落中的关键信息“...not rule followers…”,“…thought for themselves…”结合文本举例信息,可以确定选项C “Many survivors are also independent thinkers.”最为恰当。答案是C。&& 【参考答案】C40.【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辨别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的能力。本题位于短文的最后一段,“…be connected to family and friends…”是对主旨句中“…be part of a strong society”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而且空格后的“they”指代“many survivors”, “them”指代“family and friends”,前后照应,语法衔接。因此,F选项“They feel very connected to family and friends, says Gonzales.”最为恰当。答案是F。&& 【参考答案】F
第三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短文大意】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Rudy Hummel在户外露宿过程中,不断思考活动意义,最后推己及人,将挑战自我的活动扩大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公益行为的故事。内容大致如下:Rudy Hummel,一位自信、开朗的年轻人,在开始户外露宿时,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尝试和一种挑战自己的方式。但随着露宿时间由日变周,由周变月,无论天气如何,Rudy坚持一整年每晚露宿的愿望有了新的意义。“我思考了像户外露宿这样的活动,对我个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Rudy在博客中写道,“我还思考,有多少人不得不一直睡在户外,没有睡袋,没有暖和的衣服。”所以,Rudy转变挑战自我的个人愿望,成为了世界非盈利性公益组织Habitat For Humanity的筹款人。该机构成立于1976年,一直致力于为穷困的人群和家庭提供住所。Rudy最终不仅筹到了4000美元,还得到了连续露宿365天的人生历练。“我总是喜欢设定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同时挑战自我。”这位奋进向上的年轻人告诉报社,“对一件事,如果你有足够强烈的愿望,并愿意为其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最终一定会完成目标。”61.【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名词的能力。根据前面的介词with,可以知道此处需要使用confident的名词形式confidence,所以选择confident的名词形式confidence。【参考答案】confidence6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不定冠词的能力。在文中,表达的是“把它当成一次尝试和一种挑战自己的方式。”表示“一个”,应当使用不定冠词,根据experiment的发音原则,此处应当选择不定冠词an。【参考答案】an63.【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动词不定式的能力。在文中,作者描述的是“他坚持一整年每晚露宿的愿望”,desire后面需要使用动词的不定式形式,所以选择所给sleep的不定式形式to sleep。【参考答案】to sleep6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宾语从句连词的能力。文中提到“我思考了像户外露宿这样的活动,对我个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介词about后面是一个宾语从句,并且缺少了主语,所以,此处选择what在宾语从句中充当主语。【参考答案】what6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动词一般过去时的能力。文中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根据本句句意“Rudy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应该为过去的概念,所以选择所给动词write的一般过去时形式wrote。【参考答案】wrote6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介词的能力。在文中,此处是一种条件,表达的是“有多少人不得不一直睡在户外,没有睡袋,没有暖和的衣服”,所以此处缺少一个介词without。【参考答案】without6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动词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的能力。在文中,作者提到该世界非盈利性公益组织成立于1976年,由时间状语in 1976可知该句选择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组织机构是被建立起来的,所以选用动词的被动语态,因此,应选择所给动词set的被动语态的一般过去时形式was set。【参考答案】was set68.【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动名词的能力。在文中,作者提到:最终他募集到了4000美元,end up doing是固定词组,表达“最终••••••”,所以应用所给动词raise的动名词形式raising。【参考答案】raising69.【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代词的能力。在短文中,提到“挑战自我”,所以,应该填入反身代词myself。【参考答案】myself70.【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语篇的意义使用副词的能力。修饰动词want需要使用副词形式,所以,应该填入badly。【参考答案】badly
第四部分 写作 (共两节,满分35)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短文大意】短文是一段作者和好朋友在周日到东梁山游玩经历的描述,内容大致如下:上周日我和好朋友们去东梁山游玩。我们7点钟在校门口碰头,然后骑车出发,大约4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天空湛蓝,空气清新,美丽的花儿到处可见。但是当我们看到沿途有许多垃圾的时候,我们遂决定去捡拾。在途中我们发现一名女子躺在地上,呼吸急促,我们拨打了120并一直等到医生到来。我们帮忙把她抬到山下救护车上。虽然我们感到累,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此次旅行非常愉快。【试题解析】本短文共9句。除了第一句和第七句,每句都有错误,其中第二句、第六句和第九句各有两处错误。第二句:此句中有两个错误,一个是动词时态使用错误,另一个是介词使用错误。这两处分别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正确使用动词时态和介词的能力。前半句作者讲述了上周日他们7点在校门口碰头,应该用一般过去时态,meet应该改为met。后半句中,讲述了他们骑车出发了。本句中的“骑车”有两种正确表达方式:by bike和on our bikes。按照短文改错的答题要求,每处错误及其修改仅限一词以及每句中最多有两处语言错误,因此,应该把by改为on。【参考答案】把meet 改为met;把by改为on。第三句:此句中有一个名词单复数使用错误。此处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单复数的能力。本句讲述了大约40分钟后他们到达了山脚下。数词40后要用名词的复数形式,所以minute一词应改为复数形式。【参考答案】把minute改为minutes。第四句:此句中有一个遗漏连词的错误。此处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使用连词的能力。文中讲述天空湛蓝,空气清新,美丽的花儿到处可见。从句法结构来看,此句实为一个并列句,因此,根据句义此句beautiful前应该添加连词and。【参考答案】在beautiful前添加and。第五句:此句有一个限定词使用错误。此处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限定词的能力。作者讲述了当他们看到沿途有许多垃圾的时候,他们决定去捡拾。因为garbage为不可数名词,其前不能用many来修饰,所以此处应将many改为much。【参考答案】把many改为much。第六句:此句中有两个错误。一处是动词时态和语态使用错误,另一处是副词使用错误。此处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动词时态和语态以及副词的能力。作者在前半句讲述了他们发现一名女子躺在地上。“我们发现”为主动语态,应该把were去掉。后半句介绍了那位女子呼吸急促。表达“呼吸急促”应该用副词来修饰动词breathe,所以应该把heavy改为heavily。【参考答案】把were用(\)划掉;把heavy改为heavily。第八句:此句中有一个代词使用错误。此处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使用代词的能力。本句讲述作者他们帮忙把“她”抬到山下的救护车上。此句中的“她”应该指上文提到的a woman,因此him应该改为her。【参考答案】把him改为her。第九句:此句中有两个错误。一个是过去分词使用错误,另一个是形容词使用错误。此处考查考生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过去分词和形容词的能力。前半句讲述了作者他们虽然感到累。“我们感到累”应该用过去分词tired来表达,即“we were tired”。后半句描述了作者他们却觉得此次旅行非常愉快。应该用形容词来做宾语the trip的补足语,所以应该把pleasantly改为pleasant。【参考答案】把tiring改为tired;把p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高考政治时事热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